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叙事分析理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叙事分析理论范文1
数字化档案的凭证价值,取决于元数据的整体性,如果对于某份数字化档案的元数据整体中某一项元数据缺失,那么该份数字化档案的凭证价值也就丧失。因此元数据的实施一定要标准化,要想保证元数据在实施中的整体性,只能依靠标准化。
1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需求分析的内涵
在现有的国际、国内、行业等标准的基础之上,才能实现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的需求分析,这些是针对具体的数字化档案类型、用户、业务管理流程等采用科学的方法所进行的元数据模型中元数据功能项的设置分析及对其描述的过程。这个功能的意思是要基于元数据元素、元数据模型。根据这一定义,应该明确的是,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的需求首先是一种功能需求,需要确定需求分析的信息源并施以科学的方法。
2 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需求分析的信息源
数字化档案管理需求分析的信息源,是以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需求分析的信息来源范围为主要的另外包含权威性文献、数字化档案本身、用户等。
就其本身而言的话,数字化档案的分类丰富,有多媒体数字化档案、视频档案、音频档案、图像、图形档案盒数字处理档案,因此,其信息源范围可以是关于字处理档案、图像档案、图形档案、音频档案、视频档案以及多媒体数字化档案的管理元数据范围的需求分析。
针对权威性文献而言,权威性文献可以分为法规、标准、政策、规范、最佳实现及理论等,因此,其信息源的分析范围可以是国内外的有关文件管理、档案管理和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法规、标准、规范、最佳实践及理论中存在着的有关对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需求的分析。
针对用户而言,信息源的分析范围可以是对文件管理者、档案管理者、数字化档案管理者、计算机系统管理员以及数字化档案利用者所提出的分析方法。
3 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需求的分析方法
在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领域中,对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进行需求分析,要采用科学的方法才能保证其分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笔者认为,有两类方法:一类是自上而下演绎分析法;另一类是自下而上归纳分析法。
3.1自上而下演绎分析法
3.1.1文献参考法
文献参考法,以“文献”形式表述有关法规、标准、政策、规范等,以保证符合现行法律的规定,是从“文献”的抽象到具体数据元的确定的方法。主要是从所涉及文件管理的文献中概括出数字化档案元数据的需求。美国匹兹堡大学的元数据项目是运用此法的主要代表项目,该项目主要研究文件管理的中凭证要求(简称《baC项目》)。
3.1.2理论推导法
从文件管理理论出发进行归纳演绎,以层层递进的逻辑来验证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的合理性,即是理论推导法。
目前流行的文件管理理论主要有:文件连续体理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和文件运动理论。不论采取哪种理论作为我们的研究依据,都对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的需求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以澳大利亚元数据研究项目《教育、研究与产业合作项目》(SPIRT project)为例,他们所制定的元数据主要依据澳大利亚所独创的“文件连续体理论(records continuum thinking)”;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项目《数字化档案完整性保存项目(UBC)》则依据的是文件运动理论理论。按照我国目前的档案管理相关理论,我们要采取在我国比较流行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3.2自下而上归纳分析法
3.2.1调查访问法
通过对文件创建人员、文件管理人员等相关的专业人员等进行跟踪访谈和数据分析,按照用户的实际需要,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得出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需求。另外用到此方法的是在跨国联合项目――文件永久性凭证性问题在电子系统里的应用(简称INTERPARPES)。
3.2.2流程实际法
按照档案实际管理的业务流程为基础,通过数字化档案在管理过程中的运动为分析的切入点进行需求分析。研究者持有这类分析方法会认为文件管理流程和元数据是分不开的,所以,要理解元数据,就要紧紧联系数字化档案管理流程实际,值得注意的是,不是传统的手工管理业务流程。
以上方法各有优劣,如文献参考法,可以从宏观上保证建立的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具有合法性和凭证性,但建立的标准过于宽泛;理论推导法,可以保证其合理性和系统性,但建立的标准偏向理论性,实用性不强;基于用户访问法建立的标准,其实用性和操作性较好,但缺乏完整性与系统性;流程实际法,即使具有可行和运用性范围依旧被局限。所以说,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的需求分析时,需要综合作用各类所学多种方法分析需求,而不是孤立、单一的只作用一种方法,这样做才可能满足数字化档案元数据更全面和客观的需求。
4关于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需求分析体系模拟建构
在以上探讨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需求分析的内涵、信息源及方法的基础上,笔者尝试模拟建构需求分析体系。
首先,根据具体行业、应用领域的目标与特点,确定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需求分析的信息源;需求分析的信息源主要包括,文献(规范、标准)、数字化档案本身、用户、数字化档案管理业务流程等方面。其次,对需求分析信息源进行分类整理、审读,综合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信息源进行分析,简练出数字化档案管理数据的需要并形成需求陈述。再次,针对各需求陈述进行元数据的提炼,将提炼到的元数据进行分类,再将具体的元数据纳入到分析框架。最后,判断元数据元素项的设置,形成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体系模型。
参考文献:
[1]阴庞龙,何景武. 大型客机构型管理研究[J]. 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09(S1)
叙事分析理论范文2
关键词: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90后”教师 队伍建设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等级,每一种需要都伴随着前一个需要的满足而产生。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优越的家庭生活、和谐的社会环境、和睦的同事关系和愉快的工作氛围满足了他们低层次的需要。激发更为主动、热情的工作态度,创新、完美的工作风格,必须使其在工作中获得价值认同感,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为提升专业能力、尽显青春活力、彰显个性魅力,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我们引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90后”教师队伍建设管理中,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获得了一些收获,与大家分享。
一、创设和谐的氛围——满足“90后”教师爱与归属的需要
90后的教师,接受多元文化的熏陶,审美是多元的。比如着装打扮,有些喜欢日韩式、有些喜欢欧美式等等。虽然时尚前沿,却也会招来年长老师的异议。为此,我们开展了一次“另类时装秀”。她们设计了三个主题“韩版卡哇伊组”、“欧美前沿组”、“嘻哈时尚组”,节目策划、服装设计、音响配乐甚至化妆走台,她们全包了。在热闹浓烈的环境气氛下,大家参与表演的激情一下子被点燃,年纪大的老师们变被动为主动、变观看为参与、变忸怩为大方、变淡淡一笑为开怀大笑。此时此刻,幼儿园已然成为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工作生活,必定是快乐的、幸福的,必定是充满浓浓关爱、彼此需要的。
二、转变交流方式——满足90后教师尊重的需要
交流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必需行为,尊重并采用她们乐意接受的交流方式,使沟通变得事半功倍。我们开展主题为“畅想10年后的自己”的沙龙,老师们非常直接,也敢想敢说。他们畅想10年后的自己一定是幼儿园的骨干教师,担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甚至园长的职务。会后,我让他们以简短书信的方式,写一写“你希望有什么样的搭档或下属”,并投进园长信箱。从老师们的书信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的教师们的真实思想。工作不太勤奋踏实的老师,希望搭档却要爱岗敬业;工作缺少创新进取的老师,希望搭档要有锐意进取的精神;专业技能稍弱的老师,希望下属各项专业技能全面;甚至有老师展望十年后,自己也能担负管理重任,尽情发挥和展示自己的才能。交流变“直面”指导为“背后”引导,借助展望,实则也是帮助大家正确认识到自己的缺失,体现人格上的平等,满足他们尊重的需要。
微信、QQ、朋友圈、微博是他们交流沟通的主要途径,有效利用这些交流的途径,可以拉近与彼此之间的距离。小李老师,钢琴10级,声乐10级,是个不折不扣的才女,同时也是个有想法、有个性的姑娘。她在班级的玩具橱上放了很多瓶瓶罐罐,目的是作为打击乐器使用,但不被老教师认可,互相产生意见分歧。当天晚上我在微信中呼叫她,向她发去自制打击乐器图片,并且肯定她的创新想法,但同时配以QQ表情头像,告诉她主班老师的做法是对的,友情提醒她必须与搭班老师共同为班级打造努力。这种沟通引导的方式,让她轻松地接受了建议。之后,她专门做了一个放瓶瓶罐罐的架子,制作了一件适合小班孩子玩耍的打击乐器。
三、搭建个性化展示平台——满足“90后”教师自我实现需要
幼儿园的主题环境布置,大家已经习惯于剪剪、贴贴、画画;幼儿园角色区创设,不是家门口的烧烤店就是菜市场。90后老师的思维天马行空,敢于创新,她们更喜欢一些新鲜的事物。几块泡沫在这些老师手上,可以变成城堡;各种废弃的材料变成了一束束盛开的鲜花,各种腰鼓的造型更是丰富了特色区域。教室里不再是以现成的图画进行装饰,更多是各种废旧材料的奇特造型。充分相信他们的实力,认可他们的创新,必定带来不一般的惊喜。
标新立异的90后,喜好、特长也是千奇百怪。根据他们的特点,为幼儿园的教研活动加点作料。周老师擅长RAP说唱,我们创编了原唱歌曲《说唱南京》;陈老师喜欢练瑜伽,午休时间与全园教师一起锻炼身体;严老师喜欢烘焙,在教研活动前先来分享严老师的提子蛋糕;孙老师精通化妆,老师们一起拿起粉扑、眉笔,跟着孙老师画一个精致的淡妆……为每一个老师搭建平台,发挥她们的特长,挖掘他们的潜力,帮助他们感受自我实现的快乐。
叙事分析理论范文3
关键词:电力企业;培训需求;分析
中图分类号:F416.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26(C)-0238-01
电力行业是其他生产用电企业的支柱产业,具有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知识更新速率快,设备精度高等特点。随着知识化时代的来临以及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电力企业的体制不断的改革更新,使企业基层内部员工及企业组织管理部门也逐渐的意识到知识化人才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电力企业中更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拓展及运用。
企业员工培训工作是人力资源管理建设的重要措施,更是未来电力企业开发人才的重点工程,合理的培训方案是企业员工培训工作顺利有效实施的保证,故而如何确定适合电力企业的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案是企业管理面临的新的问题,培训需求分析是制定培训方案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本文将详细探究培训分析的开展及具体工作内容。
一、培训需求分析的必要性
在设计规划每项培训活动之前,都应对企业的培训需求进行分析,才能制定出合理的培训方案。培训需求分析的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初人们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以及现代教育培训理论提出来的。是人们在培训开展过程中总结的一项预防的措施。
二、对电力企业培训需求分析的具体内容
(一)分析企业员工的真实需求。地理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管理采用了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评价系统,可以针对企业员工的个人背景资料以及实际工作过程进行有效合理的评估,寻找出员工现有工作情况与应有工作情况的差距,同时对制定合理的培训方案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随着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不断成熟,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流程,以及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未来应达到的工作目标等将变的明朗起来,通过系统的分析,便可确定员工个体的培训需要。
(二)针对企业的发展目标确立培训需求。一个企业的良好的发展需要确立远景的发展的战略,同时对企业的培训规划设计及执行过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在确定培训活动时需要明确企业未来发展的目标。对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也要进行合理的分析,比如对企业中的非人力资源因素进行分析。人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也要对企业员工的素质分布结构进行准确的分析,例如员工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性格结构等方面,通过对企业整体发展趋向的分析,进而确定企业培训需求的结构。
(三)电力企业外在因素改变对培训需求分析的影响。通过对企业员工及企业发展方向的调查分析可对企业的培训需求有一个大致的方向,但是也要考虑到企业优先权的变化,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新技术的引进。例如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的变化,企业对国外新技术的引进等。2、针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为了应对一些突发事件,企业则需要建立一些新的组织应对,如突发的电力故障。3、组织的划分与改变。对于电力企业来说,每个部门及组织的功能作用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因为电力企业中的一些任务的分散,所以一些组织需要不断的拆分重组以应对不同的任务。对于以上因素的变更,要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不仅要对企业中现有的问题做出有效的培训方案,培训方案的制定还需有一定的前沿性,同时要针对企业未来的一些变化对培训需求分析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促进培训方案的制定。
(四)建立并完善培训效果的评估体系。找出实际工作水平与应有工作水平中的差距是培训需求分析最终的目标,因此,企业培训活动举行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以分析培训前后差距的变化,同时也应建立完善的跟踪制度,以辅助培训效果的评估,同时这种跟踪制度可及时反馈培训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提高培训活动的实用价值。
三、培训需求分析在实践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
培训是企业提高的一种体系,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活动的基础,具有重要的作用。细观近几年电力企业对企业培训需求分析的施行,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切实了解培训需求分析的概念。在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开始前,务必要了解培训需求分析的概念,培训可以作为对企业员工的一种管理手段,能解决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是培训不是全能的,毕竟培训需求与管理需求的概念不同,对培训需求的分析,仅能对企业人力管理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区分培训需求与管理需求之间的不同之处,是培训具有针对性,更有其存在的价值。
(二)确定培训需求分析的具体流程。开展培训需求分析需要具有一定的流程,培训需求分析并非必须要自下而上的开展,因为在进行培训需求调查时,基层员工与上层领导的所想的培训需求并非一致,这样就出现了观念上的差距,这种差距必然会导致培训缺乏针对性,是企业投入培训中的成本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总结:如今,培训方案的制定已充分得到了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视,培训已经成为企业拓展人才的一种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从人才资源储备方面开展培训需求分析,认真做好培训需求分析以确定企业的培训方案,一个良好的培训方案可以使企业迅速的成长起来,可以促进企业完成未来的发展目标,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可以更好的为社会造福。
作者单位:四川省德阳市罗江供电局
参考文献:
[1]张一驰.人力资源管理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叙事分析理论范文4
【关键词】学导式 教学模式 理论分析 操作程序
一、理论依据
1.从新课标的突出特点来看,新课标最明显的特征是教学要求的具体化。全面体现在知识要求、基本训练要求和思想教育要求的具体化方面。新课标明确指出:地理课的知识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识记又分为知道和记住两个亚层次。上述知识要求中的层次和基本训练要求、思想教育要求基本上就是教学目标。新课标这一突出特点为教学目标的制定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为目标教学的实施起了导向作用。
2.从教材的编写特点来看。(1)现行教材直观性强。教材图像系统数量增多,每幅图的信息量减少,重点突出,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相符合。(2)教材可读性、趣味性大大提高。教材文字表述口语化,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贴近,不同章节用不同的引入方式,利于学生参与教学。(3)教材教学难度虽有所降低,但仍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重点、难点、疑点的内容。如比例尺、时区、日界线及气候等问题,需教师进行精讲点拨。教材的编写特点为我们采用“学导式”目标教学模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从学生的年龄、心智等特点来看,初中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求知欲、好胜心、自我表现欲强,他们在学习中往往不愿处于被动地位,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知识。但是,他们受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往往不易自然形成,而要靠教师去启发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和活动方式,也要靠教师去指导和调整;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也要靠教师去帮助解决。因此,从学生的年龄、心智特点来看,亦很适合“学导式”这种课堂教学形式。
4.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指向性活动。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从展认、实施到达成,紧紧围绕着“目标”这一核心由低级到高级地进行,符合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知规律。
二、操作程序
1.前提诊测:前提诊测是指进行达标教学时,所必须具备的与本节课新知识有关的预备性、基础性、相关性的知识和技能,可通过提问、笔答等形式进行检测、诊断,从而为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准备状态,如发现知识缺陷可及时进行矫正补充。例如,在学习中国矿产资源时,教师可让学生回答:世界煤矿、铁矿储量丰富的国家有哪几个?石油出产最多的地区和较多的国家有哪些?学生通过回答这样针对性强的问题,既可以巩固以前学过的知识,又可显示本节课的部分教学目标。这样的问题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2.展认目标:展认目标就是教师在适当的时候(一般在导入新课后),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准确无误地展现出来,学生认知,从而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自学讨论:学生根据教师拟定的自学提纲,独立而全面地阅读教材及地图册中的文字及图像。自学提纲的拟定要针对目标,循序渐进,突出重点。自学提纲中的内容大多可在教材中直接找到,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有重点、有目的地读书自学,边看书、边思考、边勾画重点。自学中,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主要指识记和部分理解层次的目标)由自己解决;不能自己解决的问题(主要指部分理解层次和应用层次的目标)可采用互相质疑或全班讨论的形式予以解决。学生自学讨论时,教师可巡回辅导。通过自学讨论,教师要获得一定的反馈信息,使精讲点拨有较强的针对性。
4.精讲点拨:自学讨论中学生无法解决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教师一定要进行精讲予以解决。教师要充分利用评议、“三板”艺术及其他教学手段,形象而直观地进行讲解。精讲重在诱导、点拨,讲思路、讲方法,要画龙点睛,忌泛泛而谈。
5.达标测评:教师针对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多角度、多形式的形成性测试题,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测试不计分,测毕当即公布答案,由学生自评或互评,并举手示意(或填写反馈卡),让教师全面了解情况,来检查目标达成度。对未达标的学生,针对情况,及时施以矫正补救;对达标度高的学生,应予以肯定。
叙事分析理论范文5
关键词:货币需求;利率;通货膨胀预期
一、引言
中国人民银行的宏观经济目标为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以及国际收支平衡,为达到预期政策目标需要采取一些常规的货币政策手段。其三大常规政策为调整准备金率,调整再贴现率以及公开市场业务。同时人民银行还具有一些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消费信用管理、不动产信用控制和证券市场信用控制,这些货币政策工具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运作与负债经营管理,进而同时影响了整个金融系统的货币供给、信用状况以及负债管理活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以及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特别是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将货币供应量确定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后,根据传统的货币需求理论,结合我国国内市场的货币实际需求,建立货币需求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对我国人民银行制定并实施正确的货币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理论背景
弗里德曼运用资产需求理论分析货币,创立其货币需求理论。其理论认为一项资产的需求量通常和财富正相关;一项资产的需求量与该资产相对于替代性资产的预期回报率正相关,与该项资产相对于替代性资产回报的风险负相关,与该项资产相对于替代性资产的流动性正相关。同时财富以永久性收入代表,指消费者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所能获得的平均收入,按照资产需求理论,货币需求也与财富即永久性收入正相关。由于永久性收入相对稳定所以货币需求基本不随产业周期的波动而波动。
在弗里德曼看来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有三类:第一是预算约束,也就是说个人所能够持有的货币以其总财富量为限。并以恒久收入作为总财富的代表,恒久收入是指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收入的平均数。第二是货币及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包括货币的预期收益率、债券的预期收益率、股票的预期收益率、预期物价变动率也即是实物资产的预期收益率。第三是影响货币持有者偏好的其他因素。弗里德曼将货币视同各种资产中的一种,通过对影响货币需求三类因素的分析,提出了货币需求函数公式。其最终所提出的货币需求函数为:Md/P=f(Y,w,Rm,Rb,Re,gP,u)。其中,Md表示名义货币需求量,P表示物价水平,Y表示名义恒久收入,W表示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例,Rm表示货币的预期名义收益率,Rb表示债券的预期收益率,Re表示股票的预期收益率,gP表示物价水平的预期变动率,u表示影响货币需求的其他因素。
三、实证分析
(一)模型建立
基于中国实际情况对需求函数进行一定修正。选取相关影响因素为国民收入、利率和通胀预期。笔者选取了从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月度数据。由于部分数据只存在年度数据,所以选取了相关数据替代。最终货币供应量选取的为中国人民银行公布公布的M2供应量的月度数据,收入选取的为工业总产值为其替代值,通货膨胀预期用滞后一期的通货膨胀率表示,而通货膨胀率选取的为消费者物价指数,利率选取为上海同业拆借利率,通过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历史数据使用了其每月月末一年期存款利率的20日均值。
首先对相关数据进行ADF检验,由于一阶差分后其伴随概率P都小于0.05,说明数据一阶平稳,相关数据同阶单整。然后对其进行协整分析,通过协整分析结果得出,相关数据具有三个协整方程,说明数据具有长期相关性。然后建立回归模型:Mt=aYtbRctPt-1d ,其中M代表货币供应量,Y代表工业生产总值,R代表利率,P代表通胀水平。对该式两边取对数,经过变换可以得到:ln Mt=lna+blnYt+clnRt+dlnPt-1。
运用EVIEWS对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通过回归结果可以得出,线性回归的拟合优度R为0.95说明方程的拟合程度较好;F检验指标的伴随概率小于0.05,说明F检验通过,方程的总体线性关系显著;各项解释变量的t检验指标伴随概率都小于0.05,说明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解释都是显著地。
其次对模型进行异方差性检验,运用的是怀特检验方法。通过怀特检验结果可以得出,其伴随概率P值小于0.05拒绝怀特检验原假设,认为原方程的残差序列存在异方差,需要对原模型进行相应的修正以解决方程存在异方差的影响。使用加权最小二乘法来对模型进行修正,选择的加权数为残差平方的倒数。然后做加权最小二乘线性回归,对加权后的回归方程再次进行怀特检验,经过修正过后其伴随概率约为0.61远大于0.05,说明经过修正后方程不存在异方差。
最后对方程进行自相关检验,由于模型不存在滞后被解释变量,所以可以运用DW检验的方法对方程进行自相关检验。首先通过加权最小二乘法得出的回归结果得到其DW值为1.64,由于选取的解释变量为3个,选取的数据量为48组,通过查表可以得出dL=1.46,dU=1.63。所以dL
LM=-14.873772+0.335219906*LY-0.32021058*LR+5.36968*DLP
(二)模型分析
由最终的多元线性回归结果分析可以得出:首先,国民收入与货币需求量呈正向关系模型中LY的回归系数为0.34,说明了宏观经济增长时会增加居民的恒久收入,而居民的恒久收入提高会促进居民的消费影响其消费水平,使居民对于货币的需求增加。所以当国民收入加速增长时会扩大货币的需求量。
其次,利率与货币需求量呈反向关系模型中LR的回归系数为-0.32,说明我国利率与货币需求量存在反向关系,符合货币需求理论的推断。与收入弹性相比,我国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相对较低。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一直注重利用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但是效果并不显著,利率作为中央银行调节我国货币需求的金融杠杆作用微乎其微。
最后,预期通货膨胀率与货币需求量呈正向关系,模型中通胀预期的回归系数为5.37,说明预期通货膨胀率与我国货币需求量呈正向关系,与货币需求理论的推测不相符。个人认为其原因是由于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推动的通货膨胀明显小于货币的增量需求,使得人们对于通货膨胀并不敏感,而由于收入增加导致出现了货币幻觉,使得人们的处于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持有量增加。于是在一定的通胀预期下,并不会减少货币需求,反而会增加货币需求,从而最终导致预期通货膨胀率与我国货币需求量呈正向变动的关系。
四、结论
通过对于我国货币需求的实证分析,发现货币需求与国民收入、实际利率和价格水平之间的确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从长期的货币需求函数来看,我国的货币需求收入弹性较低,说明我国已经开始出现金融脱媒的现象,即在金融管制的情况下,资金的供给绕开商业银行等媒介体系,直接输送到资金需求方和融资者手里,形成资金的体外循环。同时我国的货币需求通胀预期弹性较高说明我国居民存在着货币幻觉。这对于我国政府部门有重要的政策意义,我国政府部门可以利用居民的货币幻觉,有效的调控我国实际货币需求,同时也要注意到我国目前存在的货币规模不经济的现象。从长期均衡货币需求函数看,我们发现除了收入弹性不是很高外,利率的系数也较低,可能是因为我国对名义利率的管制作用。所以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尝试把利率作为微调的工具,并且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同时央行也应合理地采取综合措施,继续加大金融体制改革力度,增加金融机构种类、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加快金融创新发展速度,同时不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政府除了继续增加基础建设投资外,还应该加大教育投资,继续实施积极稳健的财政政策,以保证我国资本市场繁荣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宪 著.货币金融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9
叙事分析理论范文6
【关键词】需求分析理论 商务英语专业 实践教学改革
一、前言
我国重视教育,一直以来致力于进行教育改革,在这个过程中,教育专家一直在研究有利于推进教学改革的教育理论,其中以需求分析理论最为突出,尤其适用于一些实践性学科。商务英语实用性较强,要求学习人员可以准确地说、读和听,专业性强。但是商务英语专业设置的实践课并没有取得良好效果,在教学中仍然存在众多问题,主要原因就是没有结合各方的实际情况。所以本文运用需求分析理论进行改革,以期提升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实际使用能力。
二、需求分析理论叙述
需求分析理论刚出现的时候,主要用于确认电脑等设备的实际运转情况。而随着研究的深入,需求分析理论内容出现拓展,一些专家发现该理论的内容对教育有重要的正面作用。在教育中运用该理论,主要是对某一门学科从整体上把握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但是对于一门专业来说,一是要考虑学习人员的实际情况和需要,二是要根据内容的变化来制定教学方案,其中包括拓展的内容和使用的方法,三是要结合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当前的要求,对教学内容予以改变和拓展,最大限度地保证最终的效果,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较高的知识水平。
三、当前我国商务英语专业在实践课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英语学科对于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重要作用。商务英语主要培养用英语进行商务各环节工作的人员,对学习人员运用英语的能力有着高要求。因此,商务英语专业设置有实践课,以提升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但是现在大部分的学校负责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开展的商务英语实践课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学生经过对商务英语的学习,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英语表达,无法用英语交流深层面的问题,总体效果并不理想。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第一,相关的学校负责人没有意识到商务英语对实践的要求,很多学校并没有开展实践训练,只是将商务环节工作中的专有名词讲解给学生,让他们背诵,然后强调提高阅读成绩,口语测试之前都会将考试的题库发给学生,学生全部背诵之后就可以通过。这就导致学生缺乏灵活运用英语进行商务事项交谈的能力。而开设有实践课的学校,没有全面把握实践的要求,学科教师教学实践课的时候,只是单纯让学生说、写和翻译,而对于学生真正提升了多少能力,掌握了哪些知识都不能了解,不利于日后改进[1]。
第二,商务英语的实践课没有形成完备的体系。因为商务英语要求用英语交流商务各环节工作,所以课堂教学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对英语的运用能力。但是当前的实践课只是让学生背诵单词和语句,强调所谓的模板,致使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无法用英语进行很好的交流。而且从我国商务英语专业整体来看,无论是普通高校还是职业学校,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学校随便选择教科书。一些教师缺乏专业的教学能力,而且大部分教师没有做好教学评价工作,只是交给学生题库,不能把握学生的真正水平。这就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放松的心理,甚至彻底放弃学习,实践课的效果自然不会理想。[2]
四、关于商务英语专业如何运用需求分析理论对实践课进行改革的几点思考
调查发现,当前商务英语实践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各环节的工作。而运用需求分析理论对其进行改进,正好可以解决当前的问题,提升教学效果,但是这需要国家先在相应规定中加入需求分析的内容,为商务英语改进实践课提供正确的方向[3]。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运用需求分析理论对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课进行改革。
(一)根据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实际需要改进方案
每一个专业学习的目标都是将来能更好地工作,而不是单纯地了解理论知识。因此,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要满足实际工作岗位的真正要求,这需要学校负责人和教师仔细思考。
第一,运用TTOAI对商务英语各工作职位对人员的要求予以研究,全面把握具体的要求,然后与本专业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发现有不合时宜的内容要及时删除,将新的要求添加进去。同时,对专业所有学生报考本专业的目的和学习之后希望具有的能力进行调查,以便对商务英语各学科内容进行调整。
第二,在做好上一点之后,各学校负责人要对当前专业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已经毕业学生的情况予以研究,明确当前实践课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设计改进方案,为专业教师教学提供明确的方向。
第三,专业各学科教师运用需求分析理论,根据教材内容和实际需要,对实践课的内容予以拓展。比如当前我国正在将营业税改变为增值税,这对于我国与其他国家进行商务谈判会产生影响。所以教师要查找资料,提前了解与商务谈判相关的英语翻译,在熟练把握之后再具体讲解给学生,从而保证实践课的效果[4]。
(二)运用需求分析理论对实践课予以整合,选择科学的内容
做好上一点内容之后,商务英语实践课基本上形成了较完备的方案。这时候教师需要从学生的需求入手,对具体的内容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保证选择的内容可以达到较理想的效果。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研究。
首先,教师根据需求分析理论的内容,对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实际情况进行准确把握,制订实践课方案,根据具体的需要,对实践课的任务、内容、课时数等进行改进。一要具有合理性,保证总体的改进工作可以对学生的能力予以提升;二要符合实际要求,保证实践课的内容与社会的实际需要相符合。
其次,学校的负责人要与商务英语教师共同讨论,改进教材,所选教材要涉及英语、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这些都和商务有关。另外,要了解一定的外国文化。其目的有两方面。一是为了在谈话的时候不触犯对方的禁忌,保证基本的礼仪。比如有的国家忌讳红色而我国非常喜欢红色。二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对方的注意力,避免谈话气氛沉闷。
再次,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拓展实践课的内容,其中包括实际交谈练习。在实际交谈中,组织学生与外国人进行实际练习,而不是让中国学生与中国学生之间展开交谈。交谈练习的内容可以是热门的时事,也可以是商务英语考试中的题目,比如“the importance of foreign language training for selected employees”等主题,然后让学生回答。
最后,商务英语各学科教师要对教学的方法予以创新,使用情景方法、兴趣方法、合作方法等,保证每一节课学生都可以一直处在思考的状态中,根据实践课的内容展开练习和学习[5]。
五、结论
总之,商务英语专业运用需求分析理论对课程进行改革,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正面作用,相应人员要仔细研究。除了文中提到的内容外,教育部门还要对各个学校进行评价,考察商务英语实践课运用需求分析理论的真正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为相关的工作岗位做好人员储备。
【参考文献】
[1]陈煊.ESP需求理论视角下地方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问题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35(08):43-44.
[2]梁婧.互联网+外贸背景下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百色学院学报,2016,29(02):137-139.
[3]闵玉娟.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5,18(01):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