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技术创新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技术创新概念

技术创新概念范文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书籍设计进入多元化发展时代,书籍形态的更新变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概念书籍创新形态设计是一种基于传统书籍,充分体现书籍个性内涵,寻求表现书籍内容可能性的新形态书籍形式的探索,就概念书籍设计中的形态语义进行探讨研究,阐述概念书籍形态语义的特征及表达,以期对书籍设计的发展有所裨益。

对概念书籍创新形态语义设计的探索,应从表现形式、材料工艺上进行前所未有的尝试,并且在人们对书籍艺术的审美和对书籍的阅读习惯以及接受程度上寻求未来书籍的设计方向。它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扩大大众接受信息模式的范围,为人们提供接受知识、信息的多元化方法,更好地表现作者的思想内涵,它是书籍设计师传达信息的最新载体。

众所周知,中国最早期的书籍形态即不是现在的书籍形态,在数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书籍的形态也经历了从原始到古代再到现代的漫长发展历程。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可谓是中国最早最原始的书籍雏形。从早期的龟甲、兽骨,到把文字刻在陶器、青铜器、石碑上,再到把文字写在竹简上,逐渐形成了早期书籍较完整的形态。此后,书籍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木牍、缣帛等都被用作书籍的材料;纸张的发明给书籍带来了飞速的进步,也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装订方式,如卷轴装、旋风装、包背装、蝴蝶装、折页装、线装等,该阶段的书籍形态已日渐完善趋向现代书籍设计形式。书籍在不同历史时期依靠不同形态将人类的智慧和经验积累、流传并延续。因此,纵观书籍形态的历史进程,展望书籍发展的未来,受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日益多样化的影响,多元化也将成为书籍设计的发展趋势。现代的六面体书籍形式的形态,虽然在现代人们观念中已经根深蒂固,不会有人去疑问?但是,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步,书籍新的形势和形态一定会替代现代的书籍形态,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浪潮波及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事物之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传播业完成了由印刷媒介向电子媒介的飞跃,而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使信息传送无处不在,地球也终于成为了一个小小的村落。通过信息的传播,这些“了不起的信息”改变着人类社会的工作、生活、态度、观念、习俗等,像电子书的出现,一本电子书可容纳几万册书籍内容,这对六面体纸张书籍也是一个巨大冲击。因此,六面体纸张书籍一统天下的局面会很快失去,代之于书籍的形态不再受供人阅读的载体的局限,新的社会诉求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书籍设计,对书籍设计的概念、角色、特点、评价标准等要素做新的界定和研究。时代要求我们更新设计观念,使书籍形态体现时代特色,通过独具个性特征的新形态语义设计,找到一条适合未来书籍发展的道路。

那么何为概念书与书籍形态语义的表达呢?形态,即为“造型”与“神态”,形态能够传达书籍的内涵。形态设计即是形态语言的本质、意义,形态语义的结构变化要准确表达书籍的内涵、体现书籍的内容。书籍设计中的所谓概念设计是围绕设计“概念”而展开的,“概念”一词在《辞海》中解释为:“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概念设计产生于一般规律,并以崭新的思维和表现形态体现对象的本质内涵,是对未来设计样式具有开发性的构思。概念设计为现代书籍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概念书籍设计中,形态并非是单纯的封面设计,也不仅限于图像、文字、色彩的构成形式,它应该是容纳文化的立体构筑物,是根据内容采用不同的材料,如各类高品质特种纸、木材、金属、泥土等材料和各类特种印刷、手工制作工艺,为我们探索未来书籍的新形态带来很多启示,它可以激发设计师的创造力,也可以启示未来书籍的设计理念,是外在和内在形神兼备的生命体。概念书籍形态语义设计最重要的特征还在于它对独特个性和前卫理论的强调。德国著名书籍设计家冯德利希说:“重要的是必须按照不同的书籍内容赋予其合适的外貌,外观形象本身不是标准,对于内容精神的理解,才是书籍设计者努力的根本标志。”让读者阅读起来方便、易读、有趣,具有艺术性,并使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就是一本好的书籍设计。在国外,已经有其概念书籍在畅销,如:在美国加州的一个大型超市里看到的正在销售的一册《大自然》的书籍,每打开一页的文字旁都有立体的实物场景展开,并且伴有音乐的声音同时响起。当有火山爆发或水的流动时,同时火光的闪烁和蓝色水的流动也展现出来,形成一立体的有声有色的能充分体现大自然的景观,使人仿佛身临其境,叹为观止。再如:一册《海洋动物世界》的书籍,封面上突鼓着两个滴溜溜转动着的大眼睛,当你翻动每一页时,每一页的动物眼睛都共同使用这一对突鼓的转动着的眼睛,很是有趣、别致、吸引人,把一个呆板的平面变成了一个立体的动的可爱的书籍。

其实美国对概念书籍的研究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已经开始,他们十分关注概念书的拓展,到现在为止超市里已经有许多较为成熟的不同形态的书籍在销售。世界上有许多国家也已经走在前列,如美国,德国,日本和韩国的书籍设计师,在书籍设计形态上已抛开了书籍的传统模式,以特有的创造性设计语言和视觉信息编辑,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个性特征。当代的书籍设计不再受其传达信息载体的性质的限制,而是把书籍设计视为一种造型艺术,书籍的形态不再受供人阅读的载体的局限,已可以成为使用、欣赏、品味、收藏,具有独立的文化艺术价值的艺术品。

目前,我国就市场上为数不多的概念书来看,有极具趣味性的幼儿立体书、方便小巧的电子书、抽象个性的装饰书等。书籍也开始突破传统书籍形态的束缚,思路开阔,、创意大胆,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努力寻求新的书籍形态设计要素,寻求个性化的、无定向的创新活动,它为书籍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各种选择的可能性。在中国历届书籍设计展览会上也出现了许多新颖有个性的作品。如:设计者把文字“写”在衣服和用具上,这不仅使阅读变得有趣,而且一改人们不愿意读书的惰性。又如:我们熟悉的纸杯,在上面涂上一层蜡,用手触摸后有一种滑滑的感觉,如果在杯子上都印文字,每一个纸杯便相当于书籍的一页,读者可以边饮水边看“书”,待水喝完,书籍也阅读完,和乐而不为。在教学中,许多艺术院校也把其作为一项研究探讨的课题,教学生去探索创新。如书籍设计大师吕敬人老先生的学生作品《飘》封面,灌进流动的液体和真实的浮萍,通过触摸及翻阅,他都会随着你的节奏而随波逐流,让你真真切切的感受到飘的漂浮不定的存在,此书是记录了一个北漂成员的四年生活;有如学生创新形态书籍作品《童年回忆》,设计了许多孩子喜欢玩的六面体的方木块,在每一个方木块的六面体上,四个面都写有不同的文字,每一面拼起来都是一个故事,在另外两面上有阿拉伯数字和英文字母,孩子在玩木块中不知不觉可学到一些知识,很有意义。

在概念书籍设计中,要发挥创造性的、积极性的、启发性的思维模式进行书籍设计,为书籍展现出一种全新的形态作为探索的起点。要全面尝试材料、形态,甚至气味、声音,如我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了《爱上咖啡滋味》,它的封面是咖啡色的,是用深浅不同的各种咖啡色纸张传达了关于咖啡的传奇魅力和它的地域风情。南海出版公司的《香》,精致地选用了带有香味的油墨来印制书籍,打开书籍,散发出一缕缕菊香,给人一种惬意的享受。这是一种实践性的书籍创新,这种创新突破人们传统的审美习惯和阅读习惯,并为概念书籍设计开启了新的思路。其意义就是为知识的接收和信息的传播提供更宽阔的渠道,更好、更直接地去表达、挖掘、延伸作者的思想……

技术创新概念范文2

在现今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已经成为了企业管理日常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针对企业管理现今的模式创新情况,对其管理创新理念与创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最大限度的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快速增长,实现企业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推动企业经济的基本战略目标,我们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根据在社会转型模式的大背景条件下,企业进行创新管理的创新理念,对建立新形势下的企业管理创新概念模型进行了分析探讨,具有企业的管理创方面的积极参考价值。

关键词:

社会转型背景;企业管理;创新理念;管理模型

现在我国正处于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的新时代,新型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对企业的创新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目前,新知识、新理念与新技术是全球化国际竞争的核心内容,在这三方面实现更进一步的知识理念与科学技术创新,是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能够长期利于不败之地的重点,直接影响到企业的长期运作,对我国与国际世贸组织更深层次的合作具有重要且广泛的影响意义,企业只有顺应知识信息时代背景的需求进行创新发展,从根本上实现企业管理的转型,才能全面的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且进一步发展向上。所以说,根据社会转型模式下的新型企业管理创新理念对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探究创新,可以有效地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效率,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及时的掌握主导权,取得一定的国际地位。

一、企业管理模式创新概况

在新的知识信息时代背景下,社会面临着转型的关键时刻,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需要从两方面进行努力。一方面,在计划经济与现今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之间找寻企业创新管理的模式实现方法,;另一方面,努力实现从封闭模式到国际开放模式的经济转型,使企业紧随全球化经济的发展脚步,实现社会转型背景下的管理模式创新,突破传统企业发展固有的单一模式,跟随国际发展战略走上创新之路。创新是企业进步发展的动力与源泉,我们对我国目前状况下,企业在创新发展改革之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问题进行了分析,其主要原因体现在企业在知识文化与科学技术方面的创新管理理念和人力资源方面管理的匮乏。从我国各企业现今的创新发展情况来看,要全面的实现我国企业的管理创新,需要提升企业产品生产的生产技术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并且保持对生产技术持续创新的重视,把创新理念放在发展的第一位,顺利的实现企业管理创新模式的转型。其次,企业通常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理念,所以,企业在进行管理模式创新时必须足够重视企业文化理念的创新,从精神面貌上体现企业的整体与核心价值观,形成企业发展的战略优势,从而促进企业的生产技术发展水平,在战略上处于优势地位。此外,企业运行最重要的是管理制度的保证,管理制度也是企业管理创新模式水平的主要体现,从而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与企业的生产技术创新和文化制度创新共同促进企业的管理模式创新水平全面提升。

二、企业在社会转型模式下的管理创新理念

要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需要对社会转型背景下的企业管理创新理念进行明确,在技术创新与资源配置等方面实现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作用,是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所在,所以,企业管理创新必须抓住管理理念创新这一关键阶段,从而促进企业产品生产的工艺技术创新发展,实现企业的全面创新改革,与新型社会时代的发展结合在一起,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帮助企业产品占据更多的市场,满足社会的整体发展需求。企业的模式创新是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结合,管理创新也包括了多种创新模式转变的非技术创新与技术创新,必须全面发挥才能彻底实现企业管理创新的发展转型。在企业管理模式创新过程中,只有正确的认识企业的发展方向,明确企业管理的创新理念,才能将企业的创新力与新时代的发展密切结合,实现企业全面发展。从创新文化作为企业创新的本源发展,直接决定企业的发展改革方向,我们要从企业的观念改变与制度创新出发做到企业文化创新,从而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所以,企业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内部结构与管理制度,充分发挥、集中发挥企业各部门的职能优势,从理念创新发展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实现企业的创新战略计划,综合提升企业的市场综合竞争力。

三、社会转型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概念模型

企业的管理创新概念模型是社会转型背景下促进企业的全面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进行企业管理创新的研究主要有管理情景的构建和提出概念模型,而创新概念模型主要是由我国的社会转型背景与国际的企业管理标准决定的,由管理项目创新、管理任务创新、管理条件创新与管理手段创新等几个方面组成。企业的管理创新概念模型是在总结社会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概念性模型,通过传统的知识经验去理解现今的世界背景的传统理性是其主要原则,使传统的企业管理经验与逻辑的升华延续,我们需要将其与企业实践活动相结合,使其以实用性特点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目前的社会转型大背景下,传统理性的应用已经存在了许多不合理问题,所以,我们在使用企业管理创新模式时需要判定其实用理性,通过企业实践进行实用验证,从而剖析企业管理创新的基本特点。在企业的实践活动与管理创新概念模型相一致时,通过企业的管理创新概念模型对企业的管理创新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如果两者不一致,可以通过适当的科学技术方法对企业的管理创新概念模型进行改进或重建,直到一致为止。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们通过研究我国目前社会转型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的基本特点,借鉴国内外知名学者对企业的管理创新概念模型的研究成果,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活动,对企业管理创新的方法内容进行改革,可以在企业的生产技术、资源配置及企业管理上实现综合性的水平提升,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促进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敦海.浅议社会转型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概念模型[N].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研究生论文专刊,2015,42

技术创新概念范文3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中小企业 创新能力

一、引言

近年来,国内外对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资金、人才、机制等方面的劣势,影响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因素更复杂一些,有其特殊性的一面。对该问题做一些深入回顾和思考,对促进和提高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

二、企业技术创新研究综述

1.技术创新的研究历史和概念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从论证技术变革对经济非均衡增长以及社会发展非稳定性影响出发,在1939年出版的《商业周期》(Business Cycles)一书中比较全面地阐述了技术创新理论。他认为“技术创新才是资本主义增长的主要源泉。”从那时期,国外技术创新研究经历了半个多世纪。20世纪50年代,由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人们开始重新认识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并对技术创新的规律进行了研究,这一时期集中体现以非均衡非连续为基本特征的技术变革经济分析。20世纪60年代,研究者开始针对性地系统收集技术创新的案例与数据,并提出对技术创新的专门定义,这一时期,技术创新也引起了除经济学家以外的其他学者(如社会学家)的普遍关注。20世纪70年代初至20世纪80年代初,技术创新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开始形成系统的理论,并对企业经济活动和政府管理政策产生了直接的积极影响,进入20世纪90年代技术创新管理是国外管理科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被认为是一正在兴起的研究领域。

关于技术创新概念的界定很多,主要的观点有:

索罗在1951年发表的《在资本化过程中的创新:对熊彼特理论的评论》一文中提出技术创新的两个条件,即“新思想来源和以后阶段的实现发展。”这“两步论”,被认为是技术创新概念界定研究的一个里程碑。伊诺思在其《石油加工业中的发明与创新》一文中对技术创新所下的定义是“技术创新是几种行为综合的结果。这些行为包括发明的选择、资本投入保证、组织建立、制度计划、招用工人和开辟市场等。”技术创新方面的著名学者费里曼在1982年的《工业创新经济》修订本中明确指出“技术创新就是指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和新服务的首次商业性转化。”缪尔塞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对技术创新概念和定义上的多种主要观点,搜集了多篇论文,并做了系统的整理分析后,将技术创新定义为:“技术创新就是以其构思新颖性和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性事件。”

2.技术创新理论研究

(1)技术创新与企业规模的关系研究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竞争会促进技术的变革。而熊彼特则强调垄断在创新中的巨大作用,认为市场垄断地位是企业承受与创新相关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先决条件,“大企业是技术进步最有力的发动机。”对于企业规模和市场结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卡米恩(Kamien .M);施瓦茨 (Schwartz.M)、谢勒尔(Scherer)等提出两个假设:①大企业会促进创新而小企业则会妨碍创新;②不完善竞争的市场比近乎完善竞争的市场更有利于技术的变革。此后,各国研究者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上述两个假设进行了考察,结果得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支持熊彼特的大企业创新观点,另一种则拥护古典和新古典的观点,即竞争驱使下的中小企业能最有效推动技术创新。

1967年曼斯菲尔德通过对一些产业的实证分析,发现技术创新与垄断的关系因产业的不同而不同。纳尔逊(Nelson)也得出同样结论,认为熊彼特关于垄断有利于创新的理论是一个阈值理论,即企业的规模超过一定阈值后,企业规模与创新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而且这一阈值随产业不同而不同。

(2)企业创新能力的研究

目前,许多学者几乎都把创新能力看成是一个由若干要素构成的、综合性的能力系统,是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能够实现,并完成技术创新行为的诸种内在要素的总和。由于各自分析问题的视角不同,对技术创新能力要素的分解方式也各有差异企业传统的创新能力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创新能力,以及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企业创新能力方面的研究。从文献来看,企业创新能力的研究可以分成四类:企业创新的静态能力、投入产出能力、过程能力、综合能力。

①企业创新的静态能力实际上是创新的基础能力,如Abernathyand Clark(1985) 把企业创新能力分为11项能力,即技术的设计与实施、生产系统与组织、(劳动、管理与技术)技能、供应商关系、资金设备、知识与经验基础、客户关系、市场声誉、销售与服务渠道、用户知识和用户沟通模式。这是一种事前对企业创新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估。

②企业创新的投入产出能力是一种宏观的创新能力,以得到广泛应用的“奥斯陆”技术创新统计法为代表(Scheirer,Mansfield,1980;Bound,1982; OECD,1993)。这种方法强调输入和输出指标,而不是创新内部过程的描述,是对企业创新进行宏观绩效分析的较好方法。这是一种事后对企业创新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估。

③企业创新的过程能力研究主要以技术创新过程为对象,测量和收集创新过程的各种信息,从而达到调整创新活动、提高创新绩效的目的。这方面的研究以Chiesa等(1996)为代表,其创新能力模型包括二个维度,即创新过程和创新产出绩效,其中核心过程有四个:新概念产生、产品开发、工艺创新和技术引进;并通过计分卡和深度审计二个层次进行评估。

④企业创新的综合能力是集投入产出能力和过程能力于一体(陈劲,耿雪松,Richard Smith,1 997),更好地反映企业创新的当前实际能力和绩效。

(3)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影响因素

潘旭明(2002)从网络环境下研究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他认为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很多,在传统条件下主要是企业的技术基础、经济条件、人员素质等。在网络环境下,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影响的因素除了传统因素外,还应当关注企业的社会网络和信息管理能力。徐晟(2005)应用灰色系统模型和方法,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问题进行了灰关联的静态和灰色GM(1,N)协调模型动态分析,找出了严重制约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技术改造经费支出、研究与实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平均每个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及企业资金占经费筹集比重等。

池仁勇(2003)通过实证研究表明,技术创新效率主要由企业内部因素决定,如企业制度、内部职能部门的协调性、创新方式的选择等。而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只能是改善宏观市场环境,政府的补贴和税收减免不是技术创新的真正动力。

通过以上文献综述以及研究成果的回顾,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主要有:政府扶持、企业规模、市场结构、研究经费、创新意识、研发人员决策、领导重视等内外因素。除此以外,笔者认为影响企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深层次因素有两条:一是文化因素;二是国民收入。

文化因素的影响。文化是人们的信仰和价值观的共同体现。西方文化强调对个人的价值和权利的尊重,对私有财产权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创新意识和热情。西方文化中另外一个重要特征是注重事物的细节、严谨认真的风格,这对于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是至关重要的。中国文化里的有些因素严重阻碍创新思想,比如中庸之道让人平凡;过分强调集体利益忽视个体利益打击个人创造积极性;不重视私有财产和知识产权保护使创新者利益受损;不求细节、急功近利导致粗制滥造等。

国民收入、社会福利因素的影响。总部在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2006年~2007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瑞士、芬兰、瑞典和丹麦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前四名,中国名列第48位。这四个国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国民收入都很高、社会福利制度都很好,说明高工资和高社会福利不会阻碍创新和竞争力,相反有正面的促进作用。迈克尔.波特认为国家竞争力体现在四个方面,即要素禀赋、需求情况、相关行业和支持行业以及公司的战略、结构和竞争。这四国家在要素禀赋、需求状况方面都不占优势,说明他们强大的竞争力来源于相关行业和公司竞争能力。

这个问题可以做以下解释。随着国民收入提高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人们有更多的收入用于教育、医疗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得以提高。而企业由于用人成本较高,无法实行低价竞争的策略,只能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核心竞争力。而我国的许多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长期依靠压低工人工资来降低成本,采用低价竞争策略。带来的恶果是,一方面导致大量的贸易摩擦;另一方面不愿在技术研发方面增加投入,一旦遇到外部环境变化就面临困境。今年随着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等不利因素,东部沿海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倒闭已经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敲响了警钟。

三、对策和建议

一般来说,中小企业资金相对短缺,科技人才匮乏,研发条件简陋,技术薄弱,技术创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很多,影响因素也比较多。只有针对以上提出的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才能扭转不利的局面。

政府的扶持是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李时椿(2001)对美日技术创新机制比较认为,政府扶持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杨礼贸(1999)研究了韩国政府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认为:政府的政策法规是促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政府对R&D的支持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应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政府应高度重视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

要解决我国文化中创新能力阻碍因素,必须从教育入手,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国民从小养成做事严谨认真的态度,尊重和崇尚创新,逐渐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同时应完善和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加强对私有私有财产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引导和激发企业和个人的创新、创造、创意欲望。通过立法的形式提高职工工资,工资增长幅度应高于同期GDP增长幅度,特别是应大幅度提高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职工收入,加快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创新型企业过渡,同时应完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措施。

参考文献:

[1]刘显东: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理论研究及实证分析.硕士论文,2002.3

[2]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3]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4]常朝林: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研究[J].企业管理,2002,(9):102-104

[5]孟庆伟等:企业创新能力的系统结构[J].科技管理研究,2002,(2)

[6]魏江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界定及其核心能力的关联[J].科学管理,1998.11

[7]顾良丰:基于模块化的企业全面创新学习机制研究.博士论文.2005.4

[8]李时椿:美、日技术创新机制及对我国的启示.宏观经济研究,2001,(10):60~63

[9]潘旭明:网络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和模式分析.商业研究,2002,(13):14~16

[10]徐 晟:基于灰色模型的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分析.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5,(8):849

技术创新概念范文4

技术创新管理一种基于创新基础上的企业技术管理方法,是一个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的生产和管理模式将产品转化成顾客满意的产品、占据市场并实现经济效益的管理过程,是企业对创新活动进行筹划、实施、激励和控制,让最新的知识快速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实现企业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提高的一系列有机活动。

企业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管理,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就是研究如何更好的利用企业资源,将技术创新活动融入企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共存共生,使之成为企业生存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1.统一认识、明确目标

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过程中需要管控的关键要素之一,唯有树立全过程的管理意识,才能使技术创新管理标准化、常态化,进而跳出形式主义、功利主义的泥沼,让技术创新成为企业技术升级的推手。

所谓技术创新管理是指对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一系列活动进行管理,此过程内容包括创新的知识、技术、工艺、生产方式及管理模式各环节,涵盖了从新产品、新工艺的设想、设计、研究、开发、制造和取得市场认同直至商业化的完整过程。只有对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实施有效地管理,才能最终达到满足用户不断增长和变化的需求,保持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从而提高企业当前和长远经济效益的目的。

统一认识才可能明确管理目标,才可能获取符合预期的管理结果。需要强调的是,技术创新管理不能游离于企业管理体系之外,技术创新也不仅仅是新产品的设计创新。只有企业认识到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壮大并在市场竞争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唯一有效途径,认识到技术创新管理决定着企业科技发展的思路、方向、目标和水平,将技术创新管理的认识提升至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高度,才有可能实现技术创新管理的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实现全员思想重视、全员自发参与、个人与企业共赢的良性发展局面。

2.健全机构、均衡发展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技术创新管理是企业高级的管理活动,企业任何行之有效的管理活动都离不开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技术创新决策(管理)委员会是一个通行的做法,但是,这样的委员会不能流于形式,而是要切实落实组织管理职能,充分发挥强大的监督管控作用。明确研发设计创新、工艺设计创新、生产运营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的创新目标和创新标准,标准化技术创新的决策实施程序,杜绝主观随机和事后拼凑现象,真正做到标准管理、科学决策。创新目标明确、激励政策透明且可以预期方能激发员工的技术创新热情。

组织工作落实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有法可依是顶层设计的基础,确立各环节技术创新项目的计划、实施、检查、结论的标准,依据标准制定项目范围明确且可行、可控、可评价的不同周期的技术创新规划、计划,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长期科学发展提供行动指南。项目实施的有力保障是各组织单元的协调、均衡发展。细化各个组织单元的技术创新计划,保证各工作环节衔接顺畅,落实各个组织单元的工作责任及考核指标,力争技术创新规划、计划如期完成。

二、强化技术创新、推动技术升级

技术的定义不是唯一的,不同的范畴、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需要,存在不同的定义。技术升级的概念自然也就有了各异的解释。不过,企业技术升级不难理解,通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涉及的全部要素的改善和进步,以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方式实现企业的不断发展,其中各个要素的改进、创新就是企业技术升级的关键部分。因此,企业技术升级是产业技术能力、管理能力、行销能力的不断提高以获得核心竞争力以及更多附加价值的过程。

技术创新植根于生产各环节中,包括开发新的和更新旧的。技术创新从一个创新意识或者创新概念开始,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解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企业软硬件的技术水平,最终达成提高企业项目商业含金量的目标。企业在产品开发、生产方法应用、组织与管理形式实施、供货渠道与市场的开拓等方面的任何创新活动,都是在为企业技术升级累计能量。由此可见,技术创新是企业技术升级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升级动力的主要源泉。技术创新可以进一步带动产品升级,进而形成企业的技术优势,支撑企业的市场领先地位。

三、结束语

技术创新概念范文5

于是,我们在商场超市里面所看到的新产品是什么样的呢?有改变一个颜色的新产品,有改变一个外形的新产品,有改变材质的新产品、有增加或减少一个装饰的新产品,有复制别人的新产品、有提出一个新概念的新产品,等等。其实这些所谓的“新产品”只是由原来的老产品改头换面而成的,而真正意义上的新产品很少。所以我说,我们在新产品的研发方向上面,已经步入了歧途。

歧途之一:躺在过去的成绩上吃老本

消毒碗柜是我们国人自主研发的不多的家电产品之一,但作为一个民族产业,在最近的十年里却保持着蜗牛般的发展速度,是厨卫家用电器中最弱小的一个分支。这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数年的时间里,消毒碗柜整个行业都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新产品。

为什么这样说呢?难道市场上面每年都有推出的新品消毒碗柜是假的吗?我们来看目前市场上消毒碗柜的新产品:把立柜的颜色改成蓝色、红色,改卧柜的对开门为推拉门,改嵌入柜的弹簧按钮为触摸按钮……,外观玲琅满目,小改动不断,但消毒方式还是那么“三板斧”――臭氧、远红外高温、紫外线。

更有世界第一台消毒碗柜的发明者、拥有世界最大消毒碗柜生产基地、业内最强大技术研发队伍、每年投入最多研发费用的某知名品牌,其自主生产的只是中低端的立柜和卧柜,中高端的嵌入柜全部OEM!这说明了什么?典型的吃老本!就是不知这“第一”的光环,还能笼罩多久?

绝大部分都吃老本的企业,都把精力大多花在了外观设计上,颇有形、色不惊人誓不休的势头。国家专利局公布的数据表明,每年最多的就是外观专利的申请,约占到总申请数的一半以上!可见,这类企业数量之巨。

诊断:这类吃老本的企业,要增强忧患意识,因为老本不可能吃一辈子,技术创新比外观创新更重要,试想,当别人在技术上已经领先于你,你的技术已经没有任何优势的时候,你拿什么和别人竞争,是多姿多彩的产品外观吗?特别的,对于消毒碗柜企业来说,不知是否可以跳出只能为餐具消毒的思维定势,朝为生鲜食品消毒杀菌的方向进军,开发出能分解残留在新鲜蔬果上的农药和化肥的消毒柜?

歧途之二:拿来主义,抄袭成风

“拿来主义”原是鲁迅先生提出的,意为学习别人的长处,并从学习中得到提高。而今,在中国家电行业,大家却把“拿来主义”的字面直意运用得炉火纯青,用褒义的话来说就是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而用贬义的话来解释,就是抄袭成风。

他们的“拿来主义”有两个解释,其一是引进,其实我们很多企业都在不遗余力的引进国外的生产线和“先进”技术。但是,知识产权永远握在别人的手上,你的生命也就捏在了别人的手上。大家应该还没有忘记吧,就在几年前,国内大批的VCD、DVD机的品牌纷纷破产、转行,其原因就是国外的碟机核心技术的所有者要求的巨额专利使用费。如果没有创新和提高,寄希望于用不断的“引进”来求发展,那么,大家也就只能停留在“引进”的层面上,利润受到“盘剥”,发展受到限制,永远不能超越他们!

其二就是抄袭,你抄我的,我抄他的,他抄你的。这似乎已经成了惯例,比如有一天有人发现,有这样一个电视机新品,它的底座上面有四个支架,能够提高销量。那么,不需要多久,也许就是一周到十天之内,你就会发现商场中的90%以上的电视机品牌,都推出了底座有四个支架的电视机新产品。这个不是笑话和假设,很有可能就会成为事实。例如,在中国奥运年,“GALANZ红”和“MIDEA红”竞相在电视广告中出现,都以“中国红”为宣传口径。那么,究竟是谁最先应用这个“红”,又是谁抄袭谁的呢?没有人能说得清楚。抄过去抄过来,当大家都抄无可抄之后怎么办?去抄国外的?殊不知,人家愿不愿与给你抄是一回事,而你更要考虑的后果是随之而来的侵权诉讼!

诊断:这类企业要摒弃那种“不劳而获”的思想,拿过来的,抄过来的东西,始终不是自己的,在别人基础上面的提高,才归自己所主宰!转换角色,变“引进”为“输出”,这才是“拿来主义”的真谛。

歧途之三:更热衷于新概念的炒作

也许,我们的消费者有的时候是不成熟的,很容易被“忽悠”。于是,许多品牌的创新就以“创造”种种全新的“概念”入手,花大力气在“新概念”的炒作上面,而不是把创新工作真真地落在实处。我们不能把消费者当作可以长期“忽悠”的对象,他们会成长,会成熟,总会有一天,你的“新概念”会被他们无视,因为,消费者购买产品的目的,不在于你的概念提得有多好,而是实实在在的产品能给他们带来的价值!

我们不反对新概念的提出,因为一个新概念就有可能转化为实际的创新。HAIER最先提出了“防电墙”的概念,但他们没有仅限于这个概念的提出和炒作,而是切实把这个概念转化成了真正防电墙技术,为人们安全使用电热水器提供了保障,也为这个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这个技术,也就成了整个行业竞相模仿的对象。

但是,我们坚决反对只有片面的“概念”炒作,玩弄文字游戏的做法。因为,这种做法其实是企业的一种极端不负责任的表现,会对市场的发展、经济的繁荣、科技的进步造成严重阻碍。试想,当所有的企业都变成了“空想家”和“辩论家”的时候,这个世界会怎么样?

诊断:企业不是空想家,而是是实干家,我们提出一个概念,就要把它落地,变成现实!

技术创新概念范文6

“双重倒逼”:安全下滑与减排大限

以未来型新概念船为主导的船舶设计、开发重大转变,预示着新一轮船舶技术革命的肇始,而过去10年全球航运安全的严重下滑以及日益紧逼的减排趋势正是其最大的动因。一项由DNV收集、跟踪并统计的数据显示,1980年至2000年的20年间,全球航运业的事故发生率呈积极下降的曲线,即1980年航运安全事故发生率为0.12次/船,至2000年下降到0.02次/船以下。而从2001年至2010年,航运安全发生了逆转,尤其是过去的几年里全球航运的所有船型和所有类型事故均不同程度出现了上升,其中航行差错引发的事故占所有发生事故的50%。

对此,DNV总裁石万胜在挪威海事展前夕向业界发出告诫:“航运业统计数据所显示的航运安全趋势下降引起了业界的关注。现在到了该平衡安全和环境风险两者关系的时候了。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人的因素及其能力对航运安全的影响。”他以全球油轮为例,比较分析1980―2000年事故发生率下降的原因认为,一是船东、船级社、租船方、船旗国、港口管理局等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二是借鉴了其他行业的好的方法和理论,三是规范、法规方面的重要修订,更加强调安全性,比如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防止海上船舶污染国际公约(MARPOL)、船级规范等。

近十年来航运安全的严重滑坡,从海上通航环境的视角考量,全球海域特别是伴随气候变暖引发的恶劣气候增多,海况变数增大,近年来船舶营运的通航环境日趋恶化。据统计,目前常年在沿海运营的集装箱船受到的极端天气侵袭,大大超过了上个世纪80年代;全球主要集装箱班轮航线所涉航区,特别是中东、非洲、马六甲等欧线班轮的必经水域,战事与动乱不断,加之索马里等海盗出没频繁,船舶正常通航受到严重的干扰和制约,安全风险逐年加大。

与此同时,航运减排的要求和措施正在形成巨大的倒逼态势。根据IMO的防污染公约,营运船舶的九大排放将受到严格限制。欧盟议会也已确定至2011 年底为IMO 达成航运GHG排放目标的最后期限。目前波罗的海、北海、地中海、北美海岸均设立了排放控制区,2015年起,任何船舶进出上述区域,其燃油硫含量不得超过0.1%,或者废气排放必须经过净化达到同等水平。2016年后,新造船舶的氮化物排放则必须降低75%左右。

“现在公众的关注度已经从对人命安全和人员风险的关注转向对环境风险的关注”,石万胜强调,航运业正面临诸多不同的挑战。目前对环境的高度重视引发了一些主要的变化。但对人命损失的零容忍度与对环境破坏的零容忍度同样重要。

安全与减排的“双重倒逼”表明,“航运业必须始终平衡安全及其他优先考虑因素之间的关系”,而面临海运量增加、新船数量增加以及更多技术先进船舶的未来,以提高船舶能效、降低排放、增加安全运载能力为主导,从船舶设计、建造乃至营运进行规范与管理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已由金融危机前的箭在弦上,至后危机之时应势而发了。

应对策略:风险管理与技术创新

“DNV从成立之日起就对安全事故零容忍,决不马虎”,DNV高级副总裁Tore在回答记者时认为,当前海上安全与环境问题是对航运与造船业的两个最大的挑战。事故风险、管理风险、海盗风险以及腐败风险等正在成为突出的矛盾,应对与化解这些风险,企业需要在当前的环境下正确辨识各种风险,平衡风险与收入的关系,强化风险管理。

将改进航运安全与实现减排两大问题放到了一个天平的两边,DNV寻找与提供的重要突破口就是风险管理,而风险管理正是DNV的核心专长和能力之一。DNV副总裁兼大中国区总经理姚伯乐坚持认为,全球减排的趋势不会改变,风险管理必须成为变革的基础,确保航运安全,不容妥协。

在天平的这一端,DNV一直注重收集海上航行安全有关数据,每年有几千份反馈表得到了来自各国船东、造船等行业所有层级包括陆上和船上部门的全部回应。经过对航行安全有关数据和反馈的分析,DNV认为,当前航运业面对安全下滑的势头,必须解决好企业各个目标之间的矛盾,比如对营收的追求,如果停航维修可能意味着运输量的损失和延迟;控制预算目标,船舶维修和备件都会带来成本的增加;时间目标,“时间就是金钱”等等。

据了解,目前全球有17%的船舶入级DNV,通过建立风险管理机制,DNV将船舶从建造、下水、交付到投入营运直至退役列入了入级规范,从而保障船舶的生命周期安全。截至目前,已有130个国家和地区授予DNV的船舶检验权,其中70%船舶以DNV的入级标准作为规范。风险管理所覆盖的船舶不仅有三大主流船型,同时还包括欧美输油管道、以FPSO为代表的海工项目。

在石万胜看来,航运业安全发展“离开了人的因素一切都是徒然”。他认为,“安全从来都不能被完全管控。个人能力和行为是安全管理的两大主要因素。”为此,他向全球航运业提出改进航运安全需要关注三个重要方面:第一,改进企业安全文化,聆听各相关方的意见和反馈;对利益冲突要有准备,日常工作优先。第二,提供更有效和针对性的培训。根据DNV为航运公司的审计和项目服务中的观察,现在很多培训质量不高,航运公司乐于提供软性技术培训,几乎没有公司会衡量培训的效果。因此,提高培训质量非常重要,开发更多基于实际经验和能力要求的培训模块,可以提供度身订造的培训。第三,培训必须要有跟踪,对船上人员进行定期的能力评估,超越常规思维,认识到拥有证书并不代表实际能力,规范与法规只是安全制度,不能保证人的表现。

而在天平的另一端,DNV把世界船队分为59个细分市场,其研究发现,分别代表构成世界船队的59种船型中有17种安装燃气型发动机是最符合成本效益的。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全球造船和航运受到严重冲击和影响,但DNV并未因此放缓在船舶技术领域创新的脚步,而是从低谷中发现契机,酝酿新的技术革命。

2009年,DNV在其《通向低碳航运之路》之前,通过对每个细分市场基于运营条件、每项措施的减排潜力、成本效益、现有措施阶段实施的年份等因素进行逐一建模,形成的研究报告提出,全球船队可以采用符合成本效益的措施实现与基线排放量相比减排二氧化碳30%,如果采用所有减排措施,那么减排比例更将高达60%。

DNV预测并呼吁,全球航运界现在开始行动,采用一系列低成本高效益的措施,至2030年可实现减排30%。“短期来说,我们必须确保我们的营运方式是环保的,包括处理搁置、拆解船舶,关注航程管理和能源消耗等。长期来说,DNV将继续在推动技术发展、环保和航运业的效率方面发挥领先作用。”石万胜充满信心地表示。

解决方案:采用多能源驱动与提高船舶能效

与上个世纪50年代集装箱运输诞生引发一场海上运输方式的革命不同,新一轮船舶技术革命着眼于航运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将作为航运及其他产业的商业考量之一,需要平衡环境、社会和经济三者的关系”,DNV执行副总裁、可持续发展和创新部首席运营官毕浩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包括航运造船业等产业都需要在挑战中进行调整和变革。或如挪威前首相在1987年所言:每一代人需要解决好一代人的需求,并为下一代提供准备。

他告诉记者,DNV以实现目标为基础,应用多指标风险管理工具,包括差距分析、项目执行、变革管理、成本效能以及风险缓释等,为多种复杂行业提供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包括石油天然气、基础设施、航空、金融以及医疗卫生等领域。据其介绍,在未来10年风力发电成为主要能源之一的前瞻决策中,DNV已经获得了全球70%营运的风能项目入级。而在碳捕捉、储存方面,DNV也已与很多机构合作,制定了行业规范,虽然目前碳捕捉、储存技术还不成熟,但DNV通过与欧盟的合作,将着力拓展这一方面的业务。

就航运、造船业而言,以远离或告别传统的石油燃料为终极目标,减少或改变单一燃油驱动,提高船舶能效,减少温室气体特别CO2排放,已成为船舶技术革命的重要切入点。据了解,目前DNV展开的船舶技术创新和环保设计主要集聚在四个方面:一是创新结构线型改进船型;二是对船舶主机等设备进行优化;三是改进船舵和推进系统;四是参与研发多能源驱动船舶和燃料电池。

2009 年,DNV与德国Reederei Stefan Patjens航运公司合作,对一艘5000TEU的集装箱船改装,成为全球首艘使用液化天然气作为燃料的集装箱船。

2009年,DNV探索将燃料电池应用于一艘在北海运营的VIKING LADY号海洋工程供应船上,成为全球第一艘通过燃料电池技术进行船上发电试验的营动船舶,并向全世界的政界、商界人士展示了船用燃料电池的商用前景。

2010年初,DNV提出了满足ECA标准的LNG优选方案,包括货物维护系统、推进系统选择及特性、再气化、轴系布置、船舶震荡以及货舱晃荡等技术层面。这一优选方案被IMO制定的2012年液化天然气船推进新规范采用。

同年3月,DNV完成“未来集装箱船‘鲲腾’”概念的研发。首次在设计上推出了采用液化天然气作为船舶驱动组合燃料的解决方案。同时,针对船体设计、船机系统、推进系统、材料、货物装卸和操作效率等,展现其在航速、船宽、载运能力、组合燃料等诸多创新。

同年12月,DNV向全球业界以液化天然气作为燃料的最新环保概念油轮“Triality”,以实现二氧化碳减排34%、氮氧化物减排82%、硫化物减排94%,颗粒物减排94%,同时有效利用货油蒸汽、能源消耗减少25%,以及船型改进后无需压载水、整个生命周期减少运营成本25%等优势受到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