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精神的价值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精神的价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精神的价值

体育精神的价值范文1

关键词:体育精神;体育育人;真善美与自由;尊重和张扬生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

1917年4月份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体育之研究》,倡导“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2012年6月19日,主席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示学校要致力于培养“厚重”的人才。“厚重”的内涵就包含体育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党的十提出了“建党百年,全面小康”,“建国百年,现代化中国”的“中国梦”。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青少年是国家的需要,当今社会的需要,特别是学校教育要担负起培养青少年体育精神的重担。因为年轻一代的体魄、意志和品质就是一个国家未来的竞争力。

体育(Physical education),《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以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为主要任务的教育,通过参加各种运动来实现。事实上,随着当今复兴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提出,体育的主要任务早已超出了仅仅是发展身体(发展体力,增强体质)的范畴。体育的主要任务是:促进身心(身体和精神)健全发展,培养终身体育能力。体育精神是指人们在体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主要体现为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相互了解、友谊快乐的特征。体育精神超出了体育运动本身,内化为人类心中的一种信念和追求。

体育精神的价值取向,是指体育运动中存在的人类所共有的兴趣、偏爱和倾向性。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完整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人的价值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是一切体育活动的主体,体育特别关注人类自身。人不仅是体育项目的发明者,体育规则的制定者,而且也是体育活动的实践者和体育发展的指挥着。体育活动中,人自始至终都是唯一的重点。不论从速度、力量、耐力的体能角度,从表现难度,优美程度的技能角度,或从情绪、情感、意志等人格完善的角度,多层面,深入持久的关注人类自身,希望借助体育使人的各方面能力获得全面发展,人的素质不断提高,从而持续不断的全面提升人的价值。

顾拜旦指出:“生活中重要的不是凯旋而是奋斗,其精髓不是为了获胜而是是人类变得更勇敢、更健壮、更谨慎和更落落大方。这是我们国际奥委会的指导思想。”可见,顾拜旦在创办现代奥运会时,不是以体育为目的,而是借体育这种手段,是人类在体格和品质上变得给健壮勇敢、谨慎大方。国际奥委会最终关注的是整个人类的生存状态。这种价值取向源于“人是宇宙的精灵,万物的灵长”的人本主义哲学思想,这也是“人类中心论”在体育中的反映。

2、追求真善美和自由的统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体育追求真善美。知识价值的真、道德价值的善、审美价值的美在体育中得到了完美的统一。“真”反映人同世界的认知关系,同“假”相对。外部世界、体育运动规律、人的自身自然,乃是人进行体育活动的基础。“真”是人对客观事物、人的自身自然规律的正确反映。体育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荟萃之地。与体育相关的各门学科都是人类把握“真”的一把把钥匙。真是把握世界的基础。

“善”反映人同世界的价值关系,同“恶’相对。善以真为基础和前提。“善”通常被当作伦理学的概念,主要用于评价人的行为。体育既追求人的活力、健康、快乐、勇敢、高尚、团结、友谊的价值,也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竞争合作、和平进步的价值。体育在谋求人类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永远憧憬着人类的更快、更高、更强,追求永无止境的善。

“美”反映人同世界的情感关系,同“丑”相对。当人的身体活动及其成果直观显示出人类战胜自然的创造性智慧、才能和力量的时候,体育就是美的,能引起人的美感。顾美的本质在于即合规律又合目的,是在真和善的基础上,在审美活动中达到的主体和客体的高度统一。

人类追求真善美。实质上是追求自由。自由是真善美的统一和升华,真善美是自由在不同领域内的表现。自由是真善美的结晶,自由高于真善美。

3、尊重和张扬生命力的乐观态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体育精神的价值范文2

[关键词]精神境界 民族精神 时代精神 创新精神

[作者简介]刘晓红(1966-),女,辽宁营口人,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分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美术学。(辽宁 营口115000)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8-0186-02

人生境界或精神境界是一个人的人生态度,是浓缩一个人的过去、现在、未来而形成的精神世界的整体。大学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和学习技术,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有更高的精神境界追求,要引导学生去追求一种更有意义和更有价值的人生,使他们注意拓宽自己的胸襟、涵养自己的气质,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审美,艺术家一般在表现艺术作品时,会反映一定的道德规范、政治思想等因素。高校艺术教育的受教者大多是青年大学生,他们学习艺术的目的性不明确,而且缺乏兴趣,但渴望提高自身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的需求较为强烈。影像视觉文化的来临使读图式的文化消费成为主流,过多地依赖直观图像思维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高校学生的联想、思辨能力下降,独立思考能力丧失,个性化创作能力退化。社会工业的快速发展使人们过度地追求物欲和功利,人的情感、直觉、感受力受到了压制,更多的大学生感到了严重的精神危机。

高校通过艺术教育的审美活动不仅可使大学生完善人格,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念,还能使其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增强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做把握艺术改革创新脉搏的先行者。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提出了“国民教育”“人民精神”建设以及“弘扬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问题。教育部的专家们指出,“不重视美育,损害的是一代人的心灵世界,影响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弘扬民族精神,在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化艺术土壤中健康成长

教育部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和外国的优秀艺术成果,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校艺术教育的第一项重要的任务是继承、发展我们中华民族优秀艺术文化传统。艺术教育自然应该以自己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作为基石,继承、发展我国艺术文化特有的品格。一个多世纪以来,西方文化的物质优势和国际霸权,空前地动摇了部分中国人坚持自身文化立场的自信心和现实基础,妄自菲薄、崇洋的心理畸变成一种社会心理,一些大学生也成为洋文化的追随者。人们逐渐淡忘了民族传统文化,与灿烂悠久的中华文明离得越来越远,从中我们窥视到我国对艺术教育,特别是对传统民族艺术教育重视的程度还不够。现在,我们唯有在学校教育理念中加强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这一课,才能让年青一代在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化艺术土壤中健康成长。

同志于2006年4月21日在耶鲁大学的演讲中精辟地指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一个民族没有优秀的精神品格,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我们要根据不同类型学校的特点,适应不同对象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把民族精神的内容融于学校的艺术教育课堂教学之中。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在课余时间安排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组织他们观看各种形式的艺术演出,尽可能地使他们多接触不同门类的艺术现象。还可以定期举办艺术讲座,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最终完成大学生对艺术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在高校的艺术教育即审美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面向全体大学生自始至终贯穿中华民族艺术文化精神。从艺术教育课程的课堂教学方面来说,要选定、开设丰富的艺术教育课程。艺术教育的课程内容十分广泛,不同的院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多地开设艺术类选修课程。要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探讨。如理论型欣赏课、实践课、合作型排练课。在艺术教育课程的开设上,布局要合理,按文学、音乐、绘画、舞蹈、戏剧、雕塑、影视七大艺术来设置,重点要突出,要注重民族民间文化,兼顾认知与创造力为特点的艺术课程体系。通过多种渠道,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直接与间接,让大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热爱民族艺术,为我们悠久的中华民族艺术骄傲和自豪。

二、激发时代精神,做把握艺术改革创新脉搏的先行者

艺术是一个时代文化和社会最敏感、最直接和最富于象征的表现。学校艺术教育只有在继承传统、保持民族性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其时代内涵,在大学生的心中形成富有时代气息的现代艺术文化,才能使我们的精神家园始终清新怡人、魅力常在。《国家艺术课程标准专辑》在前言中明确指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艺术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剧场、戏院、音乐厅、美术馆,而是更为广泛地进入电视、电脑、网络等大众媒体,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和学习不可分割的部分。”而审美鉴赏能力是审美感受能力的深化,它使审美主体上升到一个能区分美与丑、崇高与卑下、高雅与庸俗的审美判断、鉴赏境界。一幅幅优秀的历史画,本身就承担了特定的精神使命,阐释丰富的历史内容,起到了教育民众的伟大作用。审美鉴赏能力的提高还需要欣赏者能深入到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即人的丰富的内心生活和精神世界,才能够理解人类的心灵所具有的划时代的意义。欣赏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就会领悟到那个时代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心声,体悟到中国人民与苦难生活顽强斗争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并成为激励我们奋斗前进的最强音。

艺术是把握时代脉搏的先行者,社会各个时期的哲学思潮都推动着艺术的发展,艺术作品像镜子一样展现了各个时代的特征,同时艺术也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更加丰富,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教育质量高低的标志之一。历史上一些曾灿烂于世的文明古国之所以从辉煌走向衰落,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与时俱进、求变求新。许多杰出的艺术家都是名垂青史、受人崇敬的爱国者,他们总是能够站到时代的前沿,感受时代的变化,捕捉生活和人们内心的律动,集中概括那个时代的生活、思想和情感,发出最能体现那个时代的声音。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的发展、成熟时期,通过艺术教育课程对大学生进行审美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非常重要。高校艺术教育在当今时代,要求大学生做把握艺术改革创新脉搏的先行者,要自觉通过艺术教育高扬时代进步的主旋律,共同激发时代精神。

三、培养创新精神,以多元艺术文化维护国家文化战略

按照人生意义、价值的高低,人的精神境界可以分为四个等级。第四个境界是“审美的境界”,人们的行为不再只是出于道德义务的强制,而是出于人与世界融合为一的需要和追求。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指导方案》中要求:“在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学习实践中,通过鉴赏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理论、参加艺术活动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我们既要通过学校艺术教育进行国格教育和国耻教育,使人们自觉维护国家权益和尊严,以唤起健全的民族情感,又要通过学校艺术教育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注重引导学生们保持谦逊理性的民族心态,以自信的姿态和敞开的胸怀对待世界各民族文化艺术。在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学习中,并不意味着在文化建设上闭关自守、排斥外来文化,而是应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吸收各种健康有益因素,促进民族艺术文化体系更加丰富和完善。《国家艺术课程标准专辑》还强调“艺术课程使学生有机会接触丰富的艺术信息,认识和理解本民族与世界各地艺术的历史、文化意蕴,感受其特色,形成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热爱和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参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以目前日本和韩国的经济、文化发展为例。在经历过经济萧条的时期后,他们在学习、引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更加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大力地发展、培植本土的民族文化艺术,将各种产品和文艺影视作品大量地对外输出,为日、韩带去了巨大的商业利润。千百年来,我们的学校艺术教育也主要是通过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历史传统、民风民俗、人文景观,保存完好的历史古迹、饮食文化和婚丧习俗,以及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教育的内涵交汇成的绚丽多姿的多元文化作为可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今天,我们的艺术教育要以民族性和开放性兼备的多元艺术文化维护国家文化战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实现共同的价值目标。这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是高尚艺术、主流艺术的价值核心,也是需要加以明确阐释和把握的艺术蕴涵。将课本剧引进校园也是提高和培养大学生审美创造力的一种方法。要从艺术教育课本中选出文学性、趣味性强、艺术价值高的课文,改编成戏剧,自编自演。具有参与性、游戏性、形象性和开放性的艺术实践课本剧,会极大地满足大学生开拓创造的心理需求。此外,艺术教育还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社区文化建设相结合,充分利用校外教育场所,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积极开展有关艺术教育方面的活动,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如加强校园社团的合唱团、舞蹈团、文学美术社团、乐队的建设,定期开展科技节、文化节等活动都有助于大学生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要让大学生亲自去组织、去感悟、去体验艺术,走上街头广场,为市民演奏各种形式的音乐等都是高校艺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网络与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的手段,将探究性、互动性的教学方式在网上拓展,也是培养大学生审美创造力的方法之一。从战略的眼光看,我们在学校实行这样的艺术教育,既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又可增强其人格力量。只有广泛借鉴世界优秀艺术文化成果,以民族性和开放性兼备的多元艺术文化为广泛的精神共同体,自觉地建立起强烈的民族自信心,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境界追求。一个人精神境界的高低是由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决定的。它支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追求和人生道路,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和行为准则。当今高校必须用精致的艺术教育形式给学生以教益和向上的力量;要鼓励大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在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化艺术土壤中健康成长;激发他们的时代精神,使其成为把握艺术改革创新脉搏的先行者;培养创新精神,以多元的艺术文化维护国家文化战略。高校艺术教育包含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丰富的现实内涵,对提高大学生的精神境界追求起着特殊的价值与作用。

[参考文献]

[1]关于组织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和国防教育研究专项课题”的通知(教科规办函[2010]08号)[Z].2010-06-08.

[2]李小伟.推动学校艺术教育均衡发展科学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0-10-11.

[3]关于下发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2010年工作思路及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家教体艺司函[2009]47号)[Z].2009-12-17.

体育精神的价值范文3

当前金融环境迎来了大数据时代,数据挖掘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方兴未艾,产生了很多卓越的成果。内部审计领域虽然早已开始使用非现场审计技术,积累了技术工具和审计方法,产生了大批实用的审计模型,效果突出,但与大数据时代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加上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挑战,逼迫传统银行必须做出全新的变革才能有生存之地。为此,银行原有的产品和流程将会做出大的变革和调整,内部审计要增加组织价值,也面临新的冲击。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升内部审计价值将成为目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大数据时代对银行内部审计的影响

一是审计抽样让位于大数据分析。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挖掘是建立在全部数据的基础上,所以“样本=总体”,抽样的作用将退居其次。

二是审计计划更有针对性。由于数据量化以及各类预测模型的使用,银行经营中的可能出现的问题将更容易以数据的形式获取,因此,审计计划将更灵活、更具针对性。目前实行的年度制定审计计划的方式将可能被“年度计划+实时调整”的审计计划方式取代。

三是审计职业判断逐渐让位于数据量化。审计是一门实践学科,经验与直觉起到很大作用,审计职业判断能力是最审计人员最重要的能力。但是,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一切皆以量化为基础,审计职业判断将会更多以数据量化为基础,经验与直觉将退居其次。

四是审计队伍将不再是单一的审计人员,而是由IT技术人员、统计人员、数据分析人员、审计人员的组合。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将由单一的知识结构变更为更具广度的复合型知识结构。

五是深化审计职能。由于大数据挖掘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预测,因此审计建设职能将得到进一步拓展,内部审计将更多地参与到银行决策过程中。

六是影响审计独立性。大数据挖掘除用于审计模型编制外,还可以用于审计发挥建设职能,提供增值服务,即通过挖掘大数据的相关关系用于预测未来。为此,内部审计将与银行业务流程,特别是决策环节结合得更加紧密,这不可避免地会对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产生影响。如何既能发挥内部审计在数据挖掘分析方面的优势,又能保持独立性,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七是对硬件设备的要求更高。大数据时代开启后,数据量成倍增长,所以对存储、运算等方面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非现场审计系统运算时间长,速度慢,远远不能满足大数据运算的要求。

二、银行内部审计数据挖掘应用的现状

目前银行内部审计中非现场审计技术主要构建在数据挖掘与分析的基础之上,其核心是审计模型的编制。按用途与特性,审计模型主要可划分为四大类,一是统计类模型,用于对审计所需数据进行统计;二是抽样类模型,用于对审计机构或某个审计事项进行抽样;三是账务特征类模型,通过分析某类问题或舞弊行为在账务上的特殊表现痕迹找出问题疑点,为现场审计提供方向,如某个不该出现贷方余额的账户出现了贷方余额,某账户日终应该结平却有余额等;四是行为特征类模型,通过分析作案手法的特征来寻找疑点,如多次小额转账到某个固定账户。

前两类模型用于审计管理,后两类模型用于查找问题疑点。虽然审计模型是以数据分析为基础,但与大数据要求有很大的不同。目前的问题查找审计模型建立在因果关系的基础之上,通过发现问题在账务或行为上表现出的痕迹从而发现可能的线索。

因此,目前的内部审计虽然运用了数据挖掘分析的技术手段,但只是开启了大数据时代的序幕,还没有真正进入大数据时代。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虽然目前银行数据量已经非常大,但主要还是来源于各类交易系统产生的业务数据,以及管理系统产生的数据,都是一种结构化的数据,与大数据时代海量和非结构性数据要求相比,无论是总量还是结构都还远远不够;内部审计非现场数据挖掘加载的数据还不是银行的全量数据,仅涉及主要业务系统数据,因此仍然是“小数据”。二是非现场数据挖掘建立在因果关系基础之上,与大数据建立在相关关系基础之上有很大不同。三是非现场审计模型建立的目的是发现已经发生的各类舞弊行为、风险事件、违规操作,大数据挖掘技术应用的主要目的是进行预测。

虽然内部审计部门在银行大数据挖掘中已占有先发优势,掌握了大量历史数据的存储、加载以及非现场数据挖掘技术,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但在通过大数据时代的路上还存在较大的困难。

一是审计队伍的能力还达不能新的要求,目前审计队伍仍以审计业务人员为主体,缺少专业数据分析人员、IT技术人员、统计分析人员等;二是审计技术工具还达不到新的要求,一般审计人员仅对通用审计软件、SAS统计分析软件比较熟悉,对其它数据挖掘工具了解非常少;三是思维方式还达不到要求,审计人员对大数据的特征了解不多,思维方式停留在因果关系,对于相关关系在大数据中的应用缺乏理解。

三、大数据背景下提升内部审计价值的方式及路径

提升内部审计价值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一是拓展数据源。大数据时代,数据本身就具有巨大价值。目前内部审计使用的数据只是银行全量数据的一部分,还有很大部分未能加载使用;同时,银行业务办理过程中也还有很多环节未能量化,未能形成数据源,而这些非结构化的数据对于大数据挖掘至关重要。因此,内部审计应大力拓展数据源,研究将未量化的信息进行量化收集、存储。二是拓展审计模型。转换思维方式,从目前研究因果关系寻找问题疑点,拓展为研究相关关系寻找问题疑点。三是拓展审计建设职能,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风险建立内部审计预警系统,为决策提供参考。

因此,在银行内部审计应用大数据挖掘技术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途径:一是外包,二是引进大数据挖掘技术,三是联合进行数据挖掘,四是由内部审计部门等进行自主数据利用。四种途径各有优缺点。外包能迅速产生效果,但会在技术上长期受制于人,不能提高自身的核心能力,也不利于银行数据的保密。自主利用方式有利于提高自身核心能力和保密,但能力提高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容易迅速产生成果。引进技术有利于提高自身能力,能较快产生成果,但投入较大。联合开展数据挖掘也存在保密的问题。因此,银行内部审计应用大数据挖掘技术仍应坚持以我为主,初期可以就一些非核心数据和保密级别要求不太高的数据开展联合挖掘或外包,并积极引进技术,引进和培训人才,通过这些手段来提高审计能力,更多更好地为组织创造价值。(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成都审计分部)

参考文献:

体育精神的价值范文4

论文摘要: 本文通过对街舞的人文价值进行探究,并论证其在大学体育人文精神构建中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街舞以其多方面的人文价值(健身价值、健心价值、艺术价值、多元文化价值及思想品德价值)在大学生体育人文精神构建中发挥着重要的教育引导作用、娱乐调节作用、充实情愫作用及激励凝聚作用。

文化的最内层包括了人的精神状态、信仰追求、价值观念、情感倾向、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宗教情结、民族性格等文化因子。[1]街舞以一种文化的形式流入中国并迅速得到发展,既保留了其原貌又得到中国舞者的外拓,街舞之所以受到中国乃至世界各地人们的青睐,与它自身所蕴含的独特价值有直接关系。

1 人文精神与体育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的最基本内涵都是人类对自己的具体的关注、关怀与敬重,都是在强调把人作为主体存在,强调以人为核心,强调一切为了人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服务。[2]体育人文精神强调个体生命的具体性和尊重个体的存在及培养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以人本身为最高价值,将人类社会各种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全面渗入到体育中,是体育终极价值的本源与核心。

2 街舞的人文价值

街舞是一种多层次的、内容极其丰富的文化形态。将街舞运动视为一种文化可以理解为关于街舞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包括街舞认识、街舞情感、街舞价值、街舞理想、街舞道德、街舞制度和街舞的物质条件等。[3]

2.1 健身价值

街舞的动作是由各种走、跑、跳及头、颈、肩、上肢、躯干等关节的屈伸、转动、绕环、摆振、波浪形扭动等连贯组合而成的,[4]可以根据锻炼者的水平加大或减小其难度。通过长期的锻炼可以有效提高人体的内脏器官、呼吸、循环、消化、神经等系统机能,并有助于发展人体的柔韧性、力量、协调素质,可有效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进健康。

2.2 健心价值

街舞以随意性和夸张的表现著称,配以独特风格的流行音乐,让人完全沉溺其中,尽情释放心中的情感。相较于其他舞蹈而言街舞具有多元的拓展性,在具有一定基础的前提下可根据个人的特色和喜好选择动作和音乐的风格,无限制地表达出个人的独特风采,展示其个性。舞者通过锻炼宣泄焦虑等不安情绪,舒缓受压抑的神经和机体,使心理达到平和的状态。

2.3 艺术价值

街舞是一项比较青春有活力的体育项目,它将人体的肢体语言艺术和体育美学融为一体。[4]街舞动作大多不具有对称性且节奏多变,以洒脱、性感、诙谐、力量及视觉冲击的动作为主,尤为突出个人风格,使舞者能不受限制地创新及展示自我。

2.4 多元文化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街舞运动将进一步国际化。[3]街舞起源于美国,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及魅力快速风靡全球,世界许多的街舞组织均按各自的实际情况举办街舞比赛。如每年一度的霹雳斗舞大赛(B-BOY OF THE YEAR)和在英国举办的街舞冠军赛(B-BOY CHAMPION),至少有几十个国家的几百名选手参与其中,2004年我国首次组队参加了世界街舞大赛。街舞在世界各地根据不同的地域环境均有着不同的发展历程,如我国舞者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音乐与街舞相结合,使街舞出现了新的视觉效果。

2.5 思想品德价值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人的价值是当今社会的主流,街舞不仅具有体育运动的一般价值,还具有较高的思想品德价值。街舞包括个人和集体比赛,其动作技术十分细腻,需通过千百次的练习和互相配合来完成,培养了舞者吃苦耐劳、团结协作、严谨务实及勇于拼搏等精神。此外,舞者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街舞文化的结合,体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和勇于创新的热情。

3 街舞的人文价值在大学生体育人文精神构建中的作用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社会适应能力、道德伦理等形成的关键时期。[5]当今的社会充满竞争、挑战和诱惑,使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及人生观等陷入偏离的危机,人文精神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街舞比赛中始终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重在参与、交流、学习,用以规范运动行为,这无形对所有比赛的参与者产生了教化的作用。[3]

3.1 教育导向作用

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对社会乃至国家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其身心、思想品德及社会适应等素质尤为重要。街舞中的拼搏精神、团队意识及勇于创新等人文价值,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利服务,有助于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2 娱乐调节作用

不论在什么时代,人文精神的最基本内涵都是人类对自己的具体的关注、关怀与敬重,都是在强调把人作为主体存在,强调以人为核心,强调一切为了人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服务。[1]街舞具有独特的动作类型、音乐风格、注重人格魅力的随意发挥,充分突出人性化,将人的主体摆在首位,体现出以人为核心的主旨涵义。锻炼者在街舞中发现自我、展示自我并突破自我,不仅使其身心得到松弛,为生活增添情趣,更提升了大学生的生活热情、运动乐趣、社交能力及审美情操。

3.3 充实情愫作用

高校体育给学生提供多方面的情感体验,顺应了现代人对情感的多方面要求。[5]情感来源于家庭、集体和社会,是支撑人们迎接挑战并战胜挑战的重要因素。若将街舞的舞种以难度进行排列,则首推霹雳舞(BREAKIN),其比赛形式是斗舞(BATTLE),即一对一或团体对团体的PK。BREAKIN在大学生中是最受欢迎的舞种,原因是BREAKIN对高难度的挑战性给予了大学生成功与失败、荣誉与耻辱、竞争与退让等情感体验,让他们从汗水、泪水与喜悦等情感中获得成长和完善,塑造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并平和面对人生各种挑战的体育人文精神。

3.4 激励凝聚作用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人文文化中所讲的“重人”,并非尊重个人价值和个人的自由发展,而是将个体融入群体中,通过人与自然、社会、人际和人自身心灵诸关系合乎中庸平和的协调,以教化天下,强调人对宗族和国家的义务。[6]街舞运动和比赛通过独特的编排、刻苦的训练、积极与队友配合及激烈的角逐来得以实现,因此,可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奋斗精神、协作精神、竞争精神及社会责任感。

4 小结

街舞的人文价值包括:健身价值、健心价值、艺术价值、多元文化价值及思想品德价值;有助于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其勇于拼搏、社会适应及爱国主义等优秀品质,可促进人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因此,街舞的人文价值在大学生体育人文精神构建中有效地发挥了教育引导、娱乐调节、充实情愫及激励凝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冯胜钢.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作用和地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7:872-873.

[2]童昭岗,孙麒麟,周宁.人文体育[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2:335-356.

[3]张磊.街舞运动的文化特征与功能[J].体育科学研究,2007,12:47-49.

[4]吴延年等.街舞运动的价值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1:105-107.

体育精神的价值范文5

关键词:驾驶许可;神经系疾病;健康体质;评定

中图分类号:G804.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11―1513―03

近年来,我国私家车拥有量大幅攀升。随之,越来越多的神经系疾病既往史者对驾驶的需求也在上升。对中风、脑外伤、老年痴呆、癫痫等患者发放驾驶许可证是一个非常重要和严肃的事情。通常发证要进行安全和风险评估。安全和风险评估是为了评估一个人是否具有一直控制机动车辆的能力,这就要求进行健康体质评定来确定司机是否达到了安全驾驶的身体条件。

对于明显的或极端的不健康者,评定不是什么难题。而对于康复效果良好的人,则需要认真检查。目前,国外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而国内还未见相关报道。我国缺乏决定某人是否可以安全驾驶的健康体质评定的基本知识,也没有这方面的正规培训。因此,本文集中讨论影响驾驶员体质的神经系统条件和评价方法,为鉴定神经系疾病既往史者的驾驶许可提供理论依据。

1 驾驶对健康体质的要求

驾驶是一个复杂的任务,要求具有较高的视觉能力、认知能力和运动技巧。司机必须具有足够的力量、速度、协调能力和较高的认知能力(包括集中力、注意力、足够的视觉判断),而洞察力和记忆力有时显得更加重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28号令,申请机动车驾驶证的身体条件为:1)申请大型客车、大型货车、无轨电车驾驶证的,身高不低于155 cm,申请其他车型驾驶证的,身高不低于150 cm;2)两眼视力不低于标准视力表0.7或对数视力表4.9(允许矫正);3)无赤绿色盲;4)两耳分别距音叉50 cm能辨别声源方向;5)四肢、躯干、颈部运动能力正常。目前我国对驾驶员进行的健康检查项目只包括一般体格检查、色觉、视力、四肢关节、躯干和颈部、电测听、心电图以及职业驾驶员还必须做的胸部x光电视透视、血常规、尿常规检查。规定中只是提出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发作者或曾有既往病史、美尼尔氏症、眩晕症、癔病、震颤麻痹和影响手脚活动的脑病以及精神病、痴呆为妨碍驾驶的疾病,并未要求进行神经系统疾病的检查。

驾驶要求驾驶员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能够处于较高的水平,保持决策风险和行为风险的判断技能,如处理多重同时发生的环境信号,进行快速、精确和安全决策的能力。驾驶任务要求较强的接受感观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作出适当的、及时判断和反应的能力。许多影响意识(如癫痫发作,昏厥,血糖过低和瞌睡)、感知(如视力和视野)、智力(如痴呆)、神经肌肉和骨骼肌肉功能(如足够的汽车控制的操作能力)和行为(如自我和冲动的控制)的因素可以危及驾驶安全。如何在这些条件和情况下,最好地去评估和监控驾驶能力,还没有完全被了解。同许多国家一样,我国建立了驾驶员血液中酒精浓度标准来确定风险的极值,而没有建立神经机能失调的风险极值标准。

2 神经系疾病对驾驶技能的影响

2.1中风由中风引起的缺陷或大脑损伤由损伤的大小和具体部位决定。这些损伤可以影响高级感觉中枢和,或运动中枢的各种机能。因此,所有的既往病人应该接受驾驶资格的重新评定。

右脑中风病人对视觉信息的处理机能有所下降。病人通常左侧视觉的视觉空间和知觉缺失,与之有关的视力下降,反应时延长。这些病人往往驾驶技能较差,很难进行训练而通过驾驶测试。脑前部损伤可引起与运动相关的行为判断和调整障碍,表现为洞察力下降、冷漠、缺乏责任和自信。这些特点极大地限制了驾驶的安全性。

中风也可伴随各种视通路和,或视中枢障碍。与视觉障碍不同。偏盲或象限盲病人,通过调整头部的位置可以弥补他们的视野缺陷。全盲则不能驾驶。中风时,暂时性缺血或脑外伤引起的眼外肌麻痹可能导致复视,是限制驾驶的因素之一。

有人研究,30%~42%的病人能恢复安全驾驶的机能。缺血性中风患者中在5年内有15%的发作率。中风患者引起癫痫的以及脑血管患者导致高级中枢失调的,应禁止驾驶。

2.2脑外伤和周围神经病 脑外伤者由于信息处理延迟、空间感知受到损害和对多重刺激疏忽关系病人需要更多时间去完成。其延缓程度与受伤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以及任务复杂性有关。周围神经病也可影响驾驶。感觉障碍的病人用油门和刹车时有困难。他们可能不知道采取多大的压力,使用多快的速度打方向盘。有人提出,视觉眼肌运动缓慢的、视觉空间或行为失调的脑外伤病人需要进行评定。

脑外伤、中风以及其它障碍的驾驶机能训练程序不仅包括驾驶能力的评价,也必须包括帮助病人战胜困难。职业治疗法通过神经心理学和普通路面及模拟测试来评价认知和知觉功能,是一种有价值的途径。训练应主要集中在发展触觉和决策方面,用来补偿信息处理缓慢的不足。几乎一半的脑外伤病人可以恢复驾驶。伤病前驾驶过的病人比未驾驶过的病人更容易重新得到许可。

目前没有一个强迫的规定要求脑外伤患者进行驾照的重新认定。只能提倡这类病人一旦发现出现某种可能影响驾驶时,应主动向有关部门反应。家人应从安全角度着想,鼓励病人进行适应性调节和再训练。

2.3痴呆 最普通的痴呆即老年痴呆有损于记忆力、语言,视觉空间技能、判断和其它认知功能。即使在早期,痴呆也会影响驾驶。美国的调查显示,大多数老年病人不顾诊断结果,继续驾驶长达4年。不同人群认知缺失程度不同,因此,要系统地评价病人和个体评价相结合。

美国有规定:临床失智症评分量表(CDR)得分大于1的病人禁止驾驶。得分为0.5的病人应每6个月评价1次,同时经过正规的驾驶测试。对于那些被怀疑的老年病人应该进行评价,而病人要确定病情是否有变化。有发病史或差点出事故,出过事故,驾驶中突然迷惑或判断中出现认知错误,以及视觉空间技能、注意力、记忆力困难的人应该有必要进行正式的路考。中等痴呆不利于驾驶。对是否适应继续驾驶做出正确评价时,应考虑进行下列测试:认知、精神运动、和路考。

2.4帕金森症 同其它神经变性疾病一样,帕金森症是缓慢发展的肌肉和认知机能疾病。帕金森病人力量、速度和动作精确度下降。同时有视觉空间和运动感知障碍;模拟测试表明帕金森者出现注意力异常、方向错误、速度和力量下降,反应时延长等现象,因此很有必要进行认知和运动机能评价来决定是否适合驾驶。

由于每天有波动,如要给出一个驾驶评价比较难。表1列出帕金森病人驾驶能力的各种影响因素。

2.5癫痫 癫痫有11%的发作率,但是只有1%与事故有

关。评价驾驶和癫痫的关系很难。癫痫病人不发作至少1年以上,同时遵守驾驶规则者,很少引起或不引起事故的发生。由于最初病因和治疗用药的种类不同,很难确定再发作。风险因素包括:年龄、婚姻状况、性别、发作史、精神失调、滥用酒精、环境不适或复杂性发作等。研究报道,病人在前12月内发作可能性为14%~66%。如果3个月不复发,有85%的可能性维持到1年以上。

3 神经系疾病既往史者驾驶许可的评定

3.1传统方法应和认知能力的评估相结合 驾驶能力依赖于一个司机的经验,指对交通信号、道路条件、时间、路线的熟悉程度。没有测量方法能够很好地预知驾驶技能。传统的普通路面考试是一个安全、可靠和有效的测试驾驶技能的方法。普通路面评价尽管被认作是参考标准,但是也有一定局限,经常不能发现隐藏的心理或心理活动的缺陷。另外,一般体格检查也是不够的,因此还必须结合认知能力测试来进行神经系疾病既往史者驾驶许可的评定。

目前较详细的神经精神测试可以用来进行与驾驶安全有关的认知和知觉能力评价,表2列出神经心理学常用的测试方法。屏幕模拟测试可以测试一个人的基本操作能力和认知决策能力。在普通路面考试前,可用屏幕模拟测试来决定是否能够进行普通路面的考试。四个方面:1)事故发生史,驾驶路程,社会心理方面,治疗条件和当前心理机能水平;2)身体检查;3)神经心理学测试;4)越野驾驶(模拟)。

驾驶能力的身体评价应该包括表3中的身体检查和模拟认知功能测试。调查记录应集中在体格缺陷上和可能影响病人安全的进出汽车的日常行为能力以及安全驾驶能力。也应包括曾出现事故、险些事故或驾驶中迷失方向等。驾驶记录应通过家属、熟人来获得。

中风、帕金森、脑外伤病人的日常活动能力(做饭、管理财务等)对驾驶评估是非常重要的,与恢复驾驶之间有密切的相关。药物使用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如引起睡意则容易引起事故。当然,病人驾驶时不能喝酒。一个完整的神经心理学测试应包括简单智能测试。出现认知损伤的病人,还应评价神经心理学、普通路面考试和模拟考试。一般模拟测试的组织较容易,如运动视知觉图卡测验、连线测验和Benton视觉保持测验这些测试对评价视觉注意力、视觉感知和眼肌运动有效。有驾驶经历的病人如果完成好神经心理学测试和身体运动训练后,不用再取得路考,就能恢复驾驶的资格。不通过的,与专家协商和继续训练后,考虑进行路考。

4 小结

体育精神的价值范文6

关键词:中华体育精神;SPARK教学模式;立德树人;篮球教学

1.喀什中小学培育和践行中华体育精神的价值取向

1.1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中华体育精神的本质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根本大计。中华体育精神所包含的“祖国至上、敬业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友爱、艰苦奋斗”的重要内容都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方面,是喀什中小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推进喀什中小学培育和践行中华体育精神是贯彻落实文化润疆的重要方面。培育和践行中华体育精神是要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格局,构建集体育知识传授、体育技能培养、体育精神培育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的体育课程;是在体育课程中不断挖掘其涵盖的中华体育精神元素,并通过多样的方式将元素映射到体育课程教学的方方面面,进而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以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以达到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价值观的交融,实现立德树人。

1.2协同育人——培育和践行中华体育精神的理念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观念是喀什中小学培育和践行中华体育精神应始终坚持的指导理念。其一,全员参与,喀什中小学中华体育精神的培育和践行必须形成相关部门联动参与、家校配合齐抓共管、教职工全员落实的工作格局,必须充分发挥体育教师队伍的中坚作用,激发出体育教师队伍的育喀什中小学培育践行中华体育精神研究——基于SPARK教学模式学术版人功能,搭建好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协同发力。其二,全过程育人,中华体育精神的培育和践行必须做到无时不有,要把“立德树人”的本质目标不仅贯穿于体育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还应贯穿于学生成长的整个周期。其三,全方位育人,喀什中小学中华体育精神的培育和践行要构建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联动育人机制,实现育人无处不在。此外,必须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并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与教育教学规律为理论基础,只有做到从学生实际出发,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将中华体育精神教育映射到体育教育中。

1.3科学创新——中华体育精神的培育和践行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与创新性原则必须始终作为喀什中小学培育和践行中华体育精神的指导原则。首先,中华体育精神的培育和践行必须以科学可行的价值准则为方向标,以科学理论为实践指南,将二者相结合作为引导学生认识运动规律、增强健康体质、培养运动特长的行动方针。促进学生将自身体质增强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相联系。其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华体育精神的培育和践行还需以创新思维为动力引领,用新颖的思维方式推动新方法的产生,用新方法引领新路径的实践,最终推动喀什中小学中华体育精神的培育和践行走向不断发展的康庄大道。

2.喀什中小学培育践行中华体育精神融入SPARK教学模式的架构

2.1培育和践行中华体育精神下SPARK教学模式的基本目标

充分挖掘各类运动项目的育人功能是喀什中小学培育和践行中华体育精神下SPARK教学的基本目标。SPARK教学模式区别于其他教学模式的重要优势是其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搭配,该模式通过将与体能有关的课程内容和与技能有关的课程内容科学组合搭配而构成一节课。这种搭配能够充分挖掘不同运动项目对学生体质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等方面的价值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吃苦精神、拼搏精神、团队精神,助力培育全面发展的时代高才。同时,提升学生对体育功能与价值的理解与认识也应成为培育和践行中华体育精神下SPARK教学的基本目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对体育功能和价值的认识有助于引导学生长期保持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助力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

2.2培育和践行中华体育精神下SPARK教学模式的根本任务

全面提升喀什中小学校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让广大学生通过在校体育学习与锻炼实现体育课程“育体塑格”育人功能是培育和践行中华体育精神下SPARK教学的根本任务。SPARK教学要求学生在进入教学场地的瞬间即刻开始运动,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达到进入课程学习的状态,十分重视时间的利用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时关注提升活动练习的质量,以自身热情燃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带动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帮助学生形成敢于拼搏,团结协作的精神,从而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育与发展学生体育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体育精神。

2.3培育和践行中华体育精神下SPARK模式的教学设计

培育和践行中华体育精神下的SPARK教学,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需考虑学生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还应关注不同学生在体能水平、心理素质、思维能力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不断优化提升教学内容搭配方案,使教学活动中蕴含着中华体育精神教育、心理发展教育等能够促进“立德树人”的活动内容。设置促进学生体能与技能“双能”均衡发展的教学内容,推动“育体”与“育人”同步发展。篮球是一项开放性的运动项目,需要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状况下采取不同的技术,要求队员之间互相信任、团结协作,在训练中既要有吃苦耐劳的实干能力,又要与队员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因而应用SPARK教学理念进行篮球教学既要遵循SPARK教学基本准则,又要贯穿中华体育精神的培养。基于以上准则,以篮球教学为例,制定的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锤炼意志、健全人格发展的有效途径。而篮球作为集体项目,学生在篮球锻炼中所展现出的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团结合作、永不放弃的精神能够弘扬社会正能量,这使得篮球在培育和践行中华体育精神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SPARK教学的篮球不仅包括了学生的体能教学,也包括了学生的技能教学,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能够在强健体魄、掌握技能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这与中华体育精神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因此,将SPARK教学模式融入篮球教学可以起到1+1>2的效果。

3.对喀什中小学培育和践行中华体育精神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