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效团队的主要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效团队的主要特征范文1
关键词:创业团队;创业团队组建;创业团队发展
团队创业作为一种重要的创业现象正受到科学界的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在调查显示,新企业尤其是成长导向型新企业,通常都是由两个或以上创始人组成的创业团队创办的。因此对一个企业来说,创业团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后一个好的创业团队需要经过形成、组建、发展等过程,创业团队在这其中的每个环节都很要。
1 创业团队
创业团队顾名思义就是找一群有着共同目标的一起去完成一个事。虽然迄今为止创业团队尚无一个权威且统一的界定,但从总体上说,创业团队具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方面,创业团队成员必须是创业初期加入,全身心投入新企业创建活动,在新企业核心决策中发挥积极且关键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否拥有新企业所有权是判断创业团队成员的关键标准,但拥有所有权的比例并不构成判断创业成员的依据。
2 创业团队的形成
创业所要做的是发现与利用机会,创造与分享租金,这需要创业者或团队要具有发现市场机会的能力,要能够从各种要素市场上获得资源,并且要有能力组合与配置资源来开发利用机会。创业团队的产生源于对机会的开发利用。
3 创业团队的组建
3.1 创业团队组建的原则
⑴目标明确合理原则。⑵互补原则。⑶精简高效原则。⑷动态开放原则。⑸统一指挥与分工协作原则。
3.2 创业团队组建的主要影响因素
创业团队的组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组建过程并进一步影响着团队建成后的运行效率。
⑴创业者。创业者的能力和思想意识从根本上决定了是否要组建创业团队以及团队组建的时间表以及由哪些人组成团队。⑵商机。不同类型的商机需要创业团队的类型。创业者应根据创业者与商机间的匹配程度,决定是否要组建团队以及何时、如何组建团队。⑶团队目标与价值观。共同的价值观、统一的目标是组建创业团队的前提,团队成员若不认可团队目标,就不可能全心全意为此目标的实现而与其他团队成员相互合作、共同奋斗。⑷团队成员。团队成员的能力的总和决定了创业团队整体能力和发展潜力。创业团队成员的才能互补是组建创业团队的必要条件。⑸外部环境。创业团队的生存和发展直接受到了制度性环境、基础设施服务、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市场环境、资源环境等多种外部要素的影响。
3.3 创业团队的组建程序
创业团队的组建时一个比较发杂的过程,对于不能的创业者来说,他们组建创业团队的方法不进一样,创业道理也不完全一样。概括的来说大致组建程序如下:⑴明确创业目标。创业团队的总目标就是要通过完成创业阶段的技术、市场、规划、组织、管理等各项工作实现企业从无到有、从起步到成熟。⑵制定出创业计划。在确定了一个个阶段性子目标以及总目标之后,紧接着就要研究如何实现这些目标,这就需要制定周密的创业计划。⑶寻求合作伙伴。招募合适的人员也是创业团队组建最关键的一步。关于创业团队成员的招募,主要应考虑两个方面:一是考虑互补性,即考虑其能否与其他成员在能力或技术上形成互补;二是考虑适度规模,适度的团队规模是保证团队高效运转的重要条件。一般认为,创业团队的规模控制在2人~12人之间最佳。⑷职权划分。为了保证团队成员执行创业计划、顺利开展各项工作,必须预先在团队内部进行职权的划分。创业团队的职权划分就是根据执行创业计划的需要,具体确定每个团队成员所要担负的职责以及相应所享有的权限。团队成员间职权的划分必须明确,既要避免职权的重叠和交叉,也要避免无人承担造成工作上的疏漏。此外,由于还处于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创业环境又是动态复杂的,不断会出现新的问题,团队成员可能不断出现更换,因此创业团队成员的职权也应根据需要不断的进行调整。⑸构建创业团队制度体系。创业团队制度体系体现了创业团队对成员的控制和激励能力,主要包括了团队的各种约束制度和各种激励制度。一方面,创业团队通过各种约束制度(主要包括纪律条例、组织条例、财务条例、保密条例等)指导其成员避免做出不利于团队发展的行为,实现对其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保证团队的稳定秩序。另一方面,创业团队要实现高效运作要有效的激励机制(主要包括利益分配方案、奖惩制度、考核标准、激励措施等),使团队成员才能看到随着创业目标的实现,其自身利益将会得到怎样的改变,从而达到充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发挥团队成员作用的目的。要实现有效的激励首先就必须把成员的收益模式界定清楚,尤其是关于股权、奖惩等与团队成员利益密切相关的事宜。需要注意的是,创业团队的制度体系应以规范化的书面形式确定下来,以免带来不必要的混乱。⑹团队的调整融合。完美组合的创业团队并非创业一开始就能建立起来的,很多时候在企业创立一定时间以后随着企业的发展逐步形成的。随着团队的运作,团队组建时在人员匹配、制度设计、职权划分等方面的不合理之处会逐渐暴露出来,这时就需要对团队进行调整融合。由于问题的暴露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团队调整融合也应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
[参考文献]
高效团队的主要特征范文2
关键词:创新 团队 构建 管理
一、概述
团队是指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组成的正式群体。团队的主要特征是:具有明确的目标、基本的技能、相互的信任、良好的沟通、明智的领导等。团队的个人目标和业绩与团队的目标和业绩是一致的和统一的,即团队不是简单的1+1=2,而是1+1>2,团队不仅需要营造与构建,更需要管理。
而科研团队是以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为内容,以科研创新为目的由为数不多的专业技术互补的科研人员组成的创新群体。科研团队具有如下的特征:第一,具有明确的科研方向和科研目标。第二,成员之间的能力具有互补性。第三,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尊重、具有良好的沟通与协调。第四,团队领队人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协调能力和战略眼光,团队能不断产生科技成果。第五,团队注重学习与探索,通过不断的学习新的观念和思维模式,加强与外界信息交流的深度与广度。
科研院所是以科研和科技创新为主的实体,其科技创新的程度决定着科研实体的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竞争的加剧,新的重大科学研究靠单兵作战和简单合作已很难实现,团队攻关已成为现代科研活动的内在要求。这是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也是科研实体创新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科研院所科研创新团队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科研院所现行的主要科研组织结构是以研究室为单位的科研基层实体,其人员相对固定。对于跨学科具有重大创新性的科研项目,科研院所也在探索组建科研团队进行重点攻关,但在组织运行管理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1.组织结构不尽合理
(1)人员层次不尽合理。由于是以完成重大科研项目,进行科研创新为目的组建的科研团队,因此组建时大多数是高学历人员为主,人员学历层次、职称层次及年龄层次不明显,很多人都愿意去做关键性的重要的具有指导意义和能取得重大成果的工作,导致很多基础性的工作无人愿意去做。
(2)人员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大多数科研团队是由本学科和本机构人员组成,其知识结构、学科背景、科研经历等都相似,专业结构上无法互补,使团队缺乏交叉学科的融合思维,导致横向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
(3)人员类别不尽合理。在科研创新团队中,同类知识、相同个性的人员较多,善于沟通,具有创新性的复合性人才偏少,直接造成学术氛围沉闷,学术思想僵化,相互学习、沟通少,团队缺乏和谐和亲和力,创新能力不够。
(4)高水平的团队带头人匮乏。由于实验条件、科研发展基础、人员待遇等方面的影响以及人才引进制度的滞后,团队带头人的选择范围有限,引进高水平的带头人相对较难,导致带头人的知识、能力和水平有限。
2.学习、沟通与合作不畅
(1)学习与交流障碍。由于团队内部成员的性格特征、观点不同、知识水平的差异,导致共同学习的意愿不够强和知识共享的实现程度较差。
(2)团队合作障碍。由于团队成员的学历层次较高,所拥有的知识较密集,自主科研的能力较强,各自为战的传统意识较深,加之成员的性格迥异,导致了团队成员相互合作的意愿不强。
3.科研团队的管理滞后
(1)管理理念和方式不适应现实要求。目前,许多科研机构对创新团队的管理仍然按照科研院所科研室的管理方式进行,其团队的组成、运行方式都是既定式管理,难以跳出固有的模式,缺乏灵活的符合实际的运行机制、激励机制等。
(2)团队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由于创新团队组建的背景不同,科研院所针对科研室制定的管理制度,很大程度上不适应科研创新团队,由于制度的滞后,会导致科研团队在管理上缺乏科学性,阻碍了团队成员潜能和积极性的发挥。
三、科研院所科研创新团队的构建与管理策略
1.创建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
科研创新团队的构建,关键的因素是团队成员的构成。构建一个人员学历层次结构合理、专业结构、人员类别结构、年龄结构互补和遴选一个高水平的团队带头人是科研创新团队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
(1)合理的科研人员层次结构。这里所说的层次是指科研人员的学历层次、年龄层次或职称层次。在一个创新型和跨学科的科研项目中,需要各种层次的科研人员。每一个层次的人员都有其自身的优势,高学历的博士、硕士理论基础扎实,本科生基础科研能力、动手能力强,高职称人员、年长者科研工作经验丰富,中年科研人员年富力强、年轻科研人员勇于进取。因此,科研创新团队组成中,成员的学历、职称、年龄层次结构要根据科研项目的需要和团队发展的需要合理配置,要有适当的比例,这样才能使高难度的科研工作和基础科研工作都能够很好地协同完成。
(2)互补的科研人员专业结构。来自同一学科的科研人员,在科研上有着相同的研究方法、思维习惯,易沟通和建立信任,但专业技能上无法互补,因此,要吸引跨专业人员进入创新团队,通过多学科的融合和互补,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研究体。同时,不同学科的成员之间的技术背景,可以使成员的认知结构相互影响,所获取的知识、信息以及成员的研究方法通过一定形式的交流与沟通实现互补,进一步活跃学术思想,促进团队的持续创新和发展。
(3)多样的科研人员类别。科研人员的类别包括成员的性格、特长等。科研人员的性格、特长决定了相互之间的信任度、和谐度和认同度以及亲和力,同时也决定了其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借用英国管理大师汉迪的“三叶草组织”说法,创新团队并非垂直的两片叶子,而是圆形的三片叶子:第一片叶子是目标明确且包容他人的管理者,第二片叶子是极具创新精神的怪才,第三片叶子是极具亲和力的人才。因此在创新团队的组成中,需要引进不同性格和特长的成员。多种类别的人员的组合形成具有亲和力、协调力、创新力的综合的科研创新团队。
(4)遴选和培育优秀的创新团队带头人。创新团队的带头人应具有高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的学术思想,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知识渊博、思想活跃、品德高尚、客观公正。在科研院所首先应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的相关机制,要根据创新团队的特点及目标,敢于打破常规,在更大范围内,不拘一格地选拔团队领军人物;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建立和完善带头人负责制;同时,给予其一定的权力,掌握一定的资源配置权,使责权利相结合,更好地运作创新团队。
2.打造学习进取、沟通合作、和谐高效的创新团队
(1)构建学习交流平台。创建一个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相互学习的平台对创新科研团队是十分重要的。一是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学习促进知识的融合,思维的拓展和能力的提高。二是建立学习制度,以学术讲座或学术讨论的形式定期开展学习与交流。学习要取得成效,需要注重以下三点:一要进行启发式学习,在交流学习中互相启发、互相触发感应,促进成员的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二要进行解决问题式的学习,围绕特定的问题进行学习,通过学习解决问题,通过问题解决获得成长;三要进行超越式学习,学习要打破已有的知识屏障,实现知识的超越与进化,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2)构建平等的合作攻关平台。集体攻关最重要的是团队成员要进行无障碍合作。一是针对团队成员的性格特征,建立具有亲和力的组织氛围。这种具有亲和力的组织氛围,充分尊重每个人的性格,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促进不同意见的交流融合,发掘不同性格及不同观念所蕴藏的创造力。二是针对成员知识冲突建立交流机制,不同知识结构的人员在一起进行团队式科研协作,由于成员之间知识类型、知识结构的差异,很容易产生冲突导致合作障碍,团队需要梳理成员之间知识差异的程度,构建知识互补的结构体系,利用其适当的知识冲突,建立交流机制,激发各成员的知识兴趣,逐步实现异质性知识的共享与传递,形成知识能量集聚,促进科研合作,产生大量基于知识冲突和知识交叉的创新研究成果。三是营造良好的科研合作的内部环境。科研团队具有协同、挖掘集体知识的优势,要促进团队的交流与合作,需要营造民主的学术氛围、创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和人际关系环境,创造平等沟通的微观环境。
3.运用现代的管理理念和方式打造高绩效的创新团队
(1)创新团队是基于科研创新取得创新成果而组建的,对其的管理需要创新的管理理念和方式。首先,要改变原有的管理理念,对固有的管理方式进行创新。其次,科研院所要加强宏观管理,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外部支持,获得所必须的资源、知识和人才。第三,科研团队的内部管理上,要向柔性化、多样化、扁平化方向发展,拓宽管理幅度,建立“平面化”管理模式。
(2)建立和完善创新团队的管理机制。要在科研院所对其科研室的管理机制的大框架下更加灵活和更有针对性。第一,人才引进机制。科研院所要给予科研团队极大的自,而科研团队内部要根据需要建立有效的人才流动机制,形成一个相对稳定又动态开放的系统,成员的引进和退出要充分满足团队创新发展的需要。第二,激励机制。马洛斯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不是所有的奖励都能起到激励的作用,只有那些能不断满足人们需要的尤其是高层次需要的因素,才能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激励机制包括考核评价、奖励等机制。其一,考核机制包括科研院所对创新团队的考核和创新团队的内部成员的考核。科研院所对创新团队的考核评价主要考核一定时期内团队的创新力、凝聚力和科研成果的数量及质量等方面,对团队内部成员的考核评价,在团队考核的基础上还需要从团队成员在集体攻关中所承担的角色和做出的贡献上来进行评价。其二,合理的分配制度。建立动态的薪酬奖励机制,对科研院所统筹的奖励或团队的科研项目奖励,一方面要考虑整体利益的分享,以团队整体绩效为基础进行平均分配,另一方面要考虑不同成员贡献的差别,对有重大贡献的成员进行特别奖励。其三,科研院所对科研创新团队在岗位津贴的发放,各种奖励、职称晋升、科研环境的改善、科研投入等方面应实行优惠政策。其四,对创新团队成员实行分层次激励。
参考文献
[1]孟梅,邓俊兰.对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11)
高效团队的主要特征范文3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学习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这同样也为学习兴趣团队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浅谈了计算机环境下构建学习兴趣团队的重要性及组建的情况和学习交流形式,展现了计算机环境下学习兴趣团队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计算机环境;学习兴趣;团队精神;构建
一、计算机环境下的学习兴趣团队的定义
计算机环境下的学习兴趣团队是基于共同兴趣爱好的学习者通过计算机组织团队学习,在多种形式的信息交流下,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共享的学习型团队。
二、计算机环境下构建学习兴趣团队的重要性
1.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可见,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求知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是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愿不愿意学,是否有积极的学习动力,常常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首要因素,在计算机环境下,网络知识的丰富性、新颖性以及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环境都能有效地引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2.信息时代以网络及其“海量”信息的存储与传递为主要特征,但不可避免的是信息良莠不齐。很多人以网上信息过于杂乱为由,反对学生上网,但这并不能阻碍网络本身的发展及其对人们产生的巨大影响。多方围堵不如因势利导,基于计算机环境下学习兴趣团队的构建,就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积极地利用计算机网络,把计算机网络充当为资源库、信息处理平台、交流平台、成果平台等多种角色,通过计算机网络加以更为充分的利用,将这些信息与计算机网络可以充当的各种角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计算机网络的支持下,开展自主的探究活动,并与学习伙伴积极协作,解决问题。
3.我们知道21世纪是个合作制胜的时代,单枪匹马的英雄已不复存在,想要达到目的就必须选择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互相扶助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赢得成功。在学习中,学生难免会受到挫折,结成团队并发扬团队精神可以相互鼓励,克服软弱、懒惰,实现共同进步。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学习兴趣团队以共同兴趣为核心,以团队精神为支撑,协同合作,共同努力,从信息的“海洋”中汲取所需的信息,并能够对信息进行分析,从而独立地发现、提出潜在的问题,并把自己所提炼出的精华和团队成员相互交流与共享,从而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
三、学习兴趣团队的构建及协调发展
1.学习兴趣团队学习者:是指承担具有共同兴趣的学生承担团队学习任务、实施团队学习活动的主题参与者,是学习兴趣团队学习中知识建构的主题。通过这种人际沟通,学习者能够体验到彼此的接纳和支持,从而增加克服困难和投入学习的动力。比如组建创业兴趣团队:自主创业“万事开头难”,要处理的事情面广、量多,靠一个人的力量很难有效地处理各类情况、而且企业的创办者不可能万事皆通。因此,建立一个由各方面的专家组成的合作班子,对创业风险企业是一个十分必要的。一个平衡的和有能力的班子,应当包括懂管理有技术经验的经理人员和财务、公关、销售、工程以及软件开发、产品设计等其他领域的专家。当然我们还可以组建考研团队、专业实践团队等。
2.学习兴趣团队组织者:是能够组织协调并指导团队学习、安排学习规划,组织在线学习,团队公告,公布学习内容,组织在线学习讨论,协调与解决困惑或人际纠纷等问题的老师或学生。团队精神是团队文化的一部分,良好的管理可以通过合适的组织形态将学习者安排至合适的位置,充分发挥团队的潜能。
3.学习兴趣团队指导老师:是指承担制定学习计划、辅导团队学习等任务的学科专业教师,是计算机环境下团队学习的指导者、辅导者、领航者、团队学习目标和计划的制定者。在团队中扮演学习者的情感倾听者、学习“助推器”等角色。每一个学习兴趣团队都有一个相关方面专业知识很强的老师作为指导者。成员在学习或团队协助中遇到的任何困境时能向指导老师倾诉,以缓解学习压力及其他压力,获得情感支持,并及时得到指导老师给予的学习困境分析、策略建议,并与指导老师共同探讨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等。
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所任班级学生学习情况,按学生兴趣搭配分组,结成团队。每个团队有自己的名字、口号、奋斗目标、共同志趣,有自己的学习活动计划、交流平台等。学习兴趣团队指导老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帮助学生进行团队精神、促使团队成员互助互勉、互相督促、共同进步。另外鼓励学生自发组织学习兴趣团队,并让学生担任团队组织者。
学习是一项枯燥而又复杂的信息加工过程,离开学习者、团队组织者、指导老师三者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几乎无法得以建成和完成。学习兴趣团队强调了合作、协作、互动以及兴趣的重要性。学习兴趣团队不但强调学习者、组织者、指导老师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更强调团队的组织、分工与协调。注重学习兴趣团队文化、团队理念、团队精神、团队纪律建设,有统一的学习规划、学习分工、学习目标、学习理想,从而可实现团队整体成果的最大化。
四、计算机环境下学习兴趣团队学习形式
1.通过网络,学习兴趣团队成员能过进行同步和异步的文字或视频交流,如利用QQ、MSN、Shutter、飞信等软件交流学习体会,进行音频或视频绘画,团队通知的,交换学习资料等。如利用QQ群功能来组织与管理学校兴趣团队。
2.通过计算机,成员可以用U盘、移动硬盘等相互拷贝学习资料、自己搜取的精美视频讲座等,进行资源整合与共享。
五、结束语
综上,学习兴趣团队有利于培养每个学习者学习兴趣的提高,有利于团队意识的增强,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发展,有利于创造学习成果,对学习者个人身心健康与生存能力的培养都有积极的作用。应该说,组建学习兴趣团队是一种更高形式的学习,并将会成为未来计算机环境下学习的主流模式之一。但是计算机在提供学习兴趣团队学习交流便利的同时,如何利用计算机促进学习兴趣团队更好的进行学习交流,使之成为促进学生进行兴趣团队学习的有效工具,将会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也是一个需要持之以恒不断研究的主题。
参考文献:
高效团队的主要特征范文4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 愿景 团队学习 共享 持续创新
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经济发展迅猛,知识、信息日新月异,那些未来能持续发展的优秀企业也必然是学习型企业。也只有学习型组织,才可能跟上时展的步伐,才可能适应市场的千变万化,才可能有持续创新不断出现,才可能实现企业的持久生存和持续发展。
“学习型组织”被喻为“21纪的管理圣经”,美国《财富》杂志也曾指出:“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那些基于学习型组织的企业”,建立学习型组织是时展的客观需要和企业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学习型组织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组织”,是以共同愿景为基础,以团队学习为特征,以持续创新为核心,以持续发展为目的,充分发挥个体与团队潜力,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组织。
由于我矿职工文化层次的差异,工作性质的区别,创建学习型组织工作要紧密结合我矿实际情况,以科室、区队为中心,发扬团队精神,创建一个高效的学习型团队,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在创建工作要做到一下几点:
一、创建学习型组织,以建立共同愿景为前提
“一个人人赞同的共同构想”,即共同愿景,它是企业和员工事业发展的强劲动力,是企业、员工组织学习和行为的同一宗旨,是创建企业文化和建设学习型组织关键的基础。无论是企业还是员工,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愿景,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和前进的方向。组织有大的方向、大的愿景;团队、班组有小目标、小愿景;员工围绕团队小组愿景制订个人愿景。个人愿景汇集成共同愿景,企业的共同愿景与员工的个人愿景有机结合,大目标和小目标融为一体,互相促进,可以凝聚企业上下的意志力,使每位员工感到虽然在平凡的岗位上,却是为了真正的梦想而真诚地工作,在企业创造辉煌的同时个人的价值也得到了实现,企业目标与员工奋斗协调统一,工作起来有动力、有信心。实现企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双赢”。
二、学习型组织,以团队学习为主要特征,注重团队之间的交流与知识共享
学习型组织突出团队学习,拓展团队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将各级组织的讨论、交流、攻关等活动赋予团队学习的内涵,突出通过交流实现知识共享,成果共享。少数人的知识通过系统的机制为大家共享,转化为组织共有的知识。肖伯纳曾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一下,每人永远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一下,每人就有两个思想。我矿在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过程中,注重个人学习与团队学习的有机结合,建立内部信息共享机制,开展青年团员读书活动、推荐一本好书活动、推行领导上讲台制度、实操训练员制度,周三周五职工培训交流制度等,使职工的培训学习率达到了100%,促进了企业内部的知识交流、信息共享。实现1+1大于2的效果。并先后成立了“一通三防”、“洗选工艺”等五个职工创新工作室、28个职工计协、16支技术攻坚小分队,搭建职工创新的攻关平台,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学技术、练绝活、搞技改、破难题蔚然成风,先后培养技师11名,高级工23名,多人获得集团公司的“技术状元”“技术能手”称号。激发了职工团队学习集体创新的集群效应。
三、学习型组织强调“干中学,学中干”,注重工作与学习的相融合,强调适应性学习与前瞻性、创新性的有机结合,达到持续创新创效的目的
学习型组织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遵循“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展合理的学习培训;学习型组织强调“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新观念。工作学习化使员工活化生命意义,重在激发人的潜能,提升人生价值;学习工作化使企业不断创新发展,重在提升应变能力。我矿在实践工作中,鼓励员工将工作作为学问来研究,使员工“上班要做的三件事――工作、学习、创新提高”成为广大员工工作的座右铭,工作是学习的过程,学习是工作的部分。使职工带着问题学习,把工作中的问题解决在学习型环境中。结合我矿生产实际,在实践中提炼总结了先进和普及型高的先进操作法28项。成立了先后技术小组、攻关小组、创新工作室,为职工技术创新搭建了广阔的平台,研究解决了生产工作中的许多课题、难题,2013年共完成了包括《带式矸石运输机的研发和应用》等在内的各类技术创新成果263多项,创效千万余元。
学习型组织注重适应性学习,更注重适应性学习与前瞻性、创新性学习有机结合,适应性学习是前瞻性创新性学习的基础,前瞻性创新性学习是适应性学习的升华,适应性学习侧重培训,依据过去、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把握现在,适应工作,有时会陷于疲于应付的境地,工作中出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前瞻性、创新性学习目的性和指向性更强,控制现在、预示未来、温故知新、发明创造,更注重于防患于未然,工作实践中、体系运行中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别的企业出现了什么问题,我公司是否也会有同样的问题,通过前瞻创新性的自觉学习,避免问题的出现,把隐患消灭于苗头,把事故消灭于隐患,大大提高了我矿的安全生产,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为圆满完成全年的工作目标奠定了基础。
四、学习型组织的核心――持续创新
学习型组织的核心理念就是创新,而且是持续创新,是观念、制度、方法、管理等多方面的创新。离开了创新,任何形式的学习也将是无效的学习,企业的创新能力是唯一不能被复制和剽窃的资源,组织中的学习只有转化为源源不断的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企业持续发展才有不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张声雄《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2003年7月1日.
高效团队的主要特征范文5
【关键词】协同教学模式;支撑环境;整合
引言
协同是基于共同目标协调多个不同资源或者个体,协调一致地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协同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由二个或二个以上的老师共同组成一个教学团,彼此分工合作,共同策划和执行某一单元、某一领域或主题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形态。协同教学模式以其“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目标调控、效果反馈”等特点而在美国、台湾等地得到广泛应用,在国内迅速兴起。协同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过程中涵盖大量信息交换,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交流的灵活性、教育资源调用的高效性,教师对协同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方式的理解程度等支撑环境直接影响协同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效果,会因支撑环境搭建水平低下而影响互动交流效果、学生学习效果、家校交流效果。因此,开展对支撑环境研究整合,建立合理的协同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撑环境,进而减少因支撑环境不当而浪费时间及精力的现象发生,充分发挥协同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协同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特征与实施的三个阶段
实施协同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发挥教师的个别能力,协力共同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一种从单一教师传授学生知识向团队合作优势互补传授知识转变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从单一的教学任务向将学生的学习内容整合成为一个主题或一个学习领域的互动的教学过程。它体现出如下几个特征:一是协同性,它是协同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根据教学需要组合同领域、同学校、跨领域、跨学校教师协同备课,互相合作,通过不同的教师多角度思维发挥优势互补,优化解决学生问题方案。根据学习需要组成学习小组,协同讨论,相互促进,优化学生自主学习方法;二是系统性,教师团队发挥跨学科优势,将相关知识概念予以系统整合,形成系统性强的教学内容,使教学活动达到最好效果;三是个别性,教学活动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为各层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和训练机会,促进教育公平。协同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实施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含有确定教学对象、组成教学团队、拟定教学目标、确定整合课程及教学策略、编写教学活动计划等环节。实施阶段含有实施协同教学、学习评价等环节。总结阶段含有讨论与建议-教学反思、成果汇编与推广等环节。
二、协同教学模式课堂教育的支撑环境条件分析
协同教育模式实施的核心是协同,体现为四个方面的协同。一是教师间协同。教学团队实行备课协同、课堂教学协同、教研协同、评价与教学反思协同。二是师生间协同。主要是教学实践活动互动协同、远程教学互动协同、设惑解惑协同。三是学生间协同。学习小组间学生问疑协同、讨论协同、心得分享协同。四是家校协同。是学校、教师、家长为对象的远程交流协同,活动分享与建议协同,形成家校合一的协同教育。基于对上述四个方面协同分析,协同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支撑环境应具备下表功能。
三、协同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平台支撑环境整合
(一)基础应用支撑环境
协同教育模式课堂教学从理论、观念、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有较大转变,必须开展相应的理论、观念、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培训。特别是教师间协同能力的培训,以有效促进教学团队实行备课协同、课堂实施协同、教研协同、评价与教学反思协同。还要开展学生间协同培训,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协同理论及信息技术基本技能,确保基础应用支撑环境成熟。
(二)基础硬件支撑环境
协同教育模式课堂教学应用过程涵盖大量的信息传递、调用与储存,实施协同教育模式课堂教学必须有较好的基础硬件支撑环境。要建有机房支撑数据交换、软件平台运作;要建成高速的教育城域网并连接国际互联网,要建有多媒体课室,班级电教平台,建有校园网,实现“班班通”;要配备适量的计算机等终端设备。
(三)基础软件支撑环境
高效团队的主要特征范文6
关键词: 竞争转型,全寿命管理,价值工程,和谐共赢,项目文化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ing with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rket competition statu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urrent engineering field competition market environment transformation situation, and elaborated the modern engineering enterprise how to build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strategic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order to promote our country engineering entity enterprise achieved by low construction format to project management as the core more format upgrade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the enterprise quickly cultivates their own core competitiveness, to realize \"luxuriant turn\".
Keywords: competition transformation, whole life management, value engineering, the harmonious win-win, project culture
中图分类号:F03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我国工程建设领域以施工为主的工程企业, 迫于市场竞争压力,开始由过去的施工单一业态向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多业态快速发展,不断涌现出MC(施工总承包)、DB(设计、施工总承包)、EPC(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BT(建设—移交)和BOT(建设—运营—移交)等多种模式,企业的业务链不断向上下游两端扩张,更加注重项目一体化服务能力的培育,近而打造企业的战略核心竞争力,体现了我国新时期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如何打造现代工程企业战略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工程建设领域关注的重点,企业只有看清市场竞争发展态势,摒弃过去传统的管理理念,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行业竞争,跻身当前市场竞争的现代工程企业,将面对如下三个重要竞争转型:
首先,企业项目管理竞争由施工总承包向项目一体化总承包实施战略转型。由于业主对投资的快速回报、管理省心及风险规避等需求,更希望承包商能对项目从前期投资规划到设计、施工、采购及后期的开车服务等实施一体化运作。因而承包商由单一的施工业务走向工程咨询、规划、设计、采购、施工等多元化领域经营也就成为发展必然趋势,良好的一体化服务能力必将使企业在竞标中凸显竞争优势。 其次,市场竞争重心由项目价格向技术和管理创新实施转型。招投标管理体制把项目实施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低价中标现象较为普遍,不利于体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国家新的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实施,价格竞争空间已大幅缩减,因而企业拥有的自主创新技术和高效管理水平,将成为新的竞争筹码。特别是在国家重点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及战略新兴产业的大环境下,企业的领先技术和管理创新,将更能适应当前潜在新市场的巨大需求, 无疑将为工程企业注入新的竞争实力。再次,项目准入由资质竞争转向品牌和人员素质的竞争。新时期市场的竞争,已经开始倾向“精品工程”、“示范项目”的质量,并兼顾项目成本和人的竞争。由于资质挂靠现象屡见不鲜,业主对项目服务水平要求不断提升,更加关注项目的软实力——项目团队的综合素质。高水平的项目团队是承包商竞争实力的重要体现,业主更愿意把工程交给自己信赖的承包商。
新时期工程建设领域的竞争正在发生重大转型,如何顺应环境,打造可持续的战略核心竞争力对企业而言至关重要,结合竞争转型,重点实施如下策略:
一、加强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项目全寿命管理即从工程项目的前期策划、过程建设,至后期的项目开车服务等全过程的管理,最终使项目按照计划顺利完成和达标。承包商首先要实施项目整个寿命周期的全过程管控,从传统的项目工期、项目成本和项目质量三大目标扩展到项目策划、资源管理 、HSE建设(健康、安全和环境)及风险控制等更为广泛的内容;其次,还应对项目实施全寿命周期成本管控,使项目工程造价得到合理控制,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由于在项目实施全过程中,更全面地考虑了项目的总成本,而不是只关注某阶段、某方面的成本,因而在激烈的价格竞争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引入价值工程理念,提升项目整体效益。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是一门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现代管理科学,被广泛应用于多种领域。在工程建设领域中,利用价值工程原理,对项目建设进行科学的方案分析与选择,帮助企业去抢占市场 。运用价值工程分析指导施工生产,可有效促进企业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工程造价得到良好控制,提高经济效益,最终以最佳的投入产出比,完成满足客户需求的工程,实现项目价值最大化。奥运会鸟巢工程,就是价值工程很好的应用范例,通过价值工程分析,调整后的设计方案在确保项目质量和工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工程的安全性,并使工程总造价适度下降,可见价值工程有着广阔的运用前景,必将成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力措施。
三、加强项目团队建设,构建和谐共赢联盟组织。随着项目服务一体化需求不断深化,打造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项目团队品牌效益,已成为项目管理和团队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同时还要做好建设,与供应商、分包商、劳务合作单位及地方行政、监督部门、周边居民等建立融洽的和谐关系,创建和谐的管理机制,实现和谐共赢的多方合作目标。也是实现项目效益最大化,确保项目优质、高效、低耗地顺利完成的重要基础。充分体现了总承包单位对社会资源的统筹能力和一体化服务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