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堂教学的思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课堂教学的思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课堂教学的思考

关于课堂教学的思考范文1

[关键词]师范教育学 课堂教学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1-0195-01

教育学课程是师范院校的专业课,而多年来学生对教育学学习不感兴趣,不知道如何学,更不知道为什么学,感受不到教育学知识对自身成长的必要性。经过我们认真探讨,课堂教学设计上存在问题,如我们对教学目标的设计过于强调认知领域,教学过程的设计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没能给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环境。在对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进行四个转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教学目标设计:从知识本位到关注学生生命成长

传统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由此导致的结果是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有效传递,见书不见人,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装载知识的容器,或者是学习知识的工具。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认真分析本学科对于学生而言独特的发展价值,而不仅仅是去把握这节课教学的知识点,不能把学生当作是为学习这些知识而存在,教师是为教这些知识而存在的。相反,先探讨这个知识点对于学生有没有必要学习。如在教学“学校、家庭和社会”一节时,首先和学生探讨,学校、家庭和社会是一个人成长的三个空间,就你的了解,哪一个空间比较理想,哪个空间存在的问题较大?我们想深入了解哪一个?学生之间经过争执探讨,积极性有了,他们得出共同的结论:哪一个空间都存在问题,我们都想知道,都要学。这种把知识学习建立在学生成长需要的基础上,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更有利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二、教学过程设计:由以教师的教为主到关注学生的经验和感受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的产生经常处于心理活动的前沿――有机体遇事,情绪总先被触发;有机体做事,首先要受情绪的监察。情绪体验不仅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选择,而且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1]学生的学习,首先要从情感上接受,产生“我想学”的冲动,然后才开始学习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内在价值,注重学生学习的选择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在与教学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步建构起自己的教育学知识体系。

教学过程由以教师的教为主向以学生的主动参与转变,教师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并且是以学生独特的方式参与。比如提问这一环节,教师不去提问某一个具体的问题,因为学生对具体问题的回答容易造成学生认知、情感的肢解。教师要让学生谈“上节课你的感受是什么,觉得哪些知识更有意义”或“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等。这一类问题,能引导学生把知识学习过程自动内化,有利于知识的建构。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回应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话语,更面对他的精神世界。教师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对待、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都要让学生参与决策,因为是学生自己的选择,他们总是认真对待。比如教育学第一章是关于学生思想认识的一个问题:“教育学在师范教育中的地位”,教师问学生:“你们想一想,这节内容要告诉我们什么?”学生说:“教育学重要呗。”教师又问学生:“那同学们看怎样处理合适?”学生非常诚恳地说:“老师,这一节不讲了,我们学点有用的。”就这样,学生自主参与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责任感,学生真正成为了教学过程的主体。

三、课堂教学方式:由师生授受方式到情境设置中的师生互动

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过分强调知识和技能自外而内的外烁过程,教学过程只简化为教师讲,学生被动地听、记、练的过程,忽视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体验,于是便有了掌握知识却不思考知识、诘问知识的习惯。这种把知识凌驾于学习者之上,学习者只能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甚至会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以知识建构为核心,教师的任务是为知识建构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支撑。[2]教师在教育学教学中,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一种学习情境,推动学生在建构的过程中获得发展。比如对“复式教学”一节,教师在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之间制造了一种不和谐状态,从现在人口出生率低这一事实出发,创设出问题情境:在一个区域内,学生人数少,年龄跨度大,怎样解决这一问题?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使同学们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从而解决了复式教学的概念、编班原则、课表编排等问题,使学生在解决虚拟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四、课堂教学设计:由预设到生成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学生生活世界的经验和体验的延伸,课程是在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多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动态的、生长的过程。根据这种理念,教师对教学只设计一个框架、一个思路,而考虑更多的是不断变化的情况,对弹性因素和不确定因素的准备,这样能为课堂教学的实践留出主动参与、积极互动、创造生成的空间。

【参考文献】

关于课堂教学的思考范文2

【关键词】化学教学 主导 主体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4-0157-01

课堂教学是以一定的时间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为目的的活动,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何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教师应该改变多年来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再寻教学模式,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与课程改革相适应。教师要从不同的视角和方式看待已经习惯的教学模式和隐藏在传统教学模式背后的各种诟病,审视自己的一些根深蒂固的教育观念,寻找一些不同的视角看问题,在教学中不断反思。

一 在教学中善于反思,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应主要集中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本人教学前、教学中的反思为创新教学积累经验,拓展思路。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教学中的反思能帮助教师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调控自己,提高应变能力。

1.备课时的反思

备课是课堂教学前的准备阶段,要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线的指导思路,要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备课则是重要环节,在备课时教师要反思以前教学中知识点的漏缺和衔接的合理性,将漏缺的补上,对不合理的地方加以改进,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充分准备。例如,在备化学教案时笔者考虑到职业中学化学在体系上和学习方法上与初中化学有较大的差别,传统的教学安排学生学得不好,应该怎样去转换一下授课方式,才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点。通过这样的思考,进行授课方式的改变,教学效果确实好了很多。

2.教学中的反思

课堂教学中的反思,是指在教学中对没有预见到或超出预见的部分进行行为性思考,有目的、有序地进行归纳和总结。例如,在课堂的师生互动中,可能提到的一些简单问题,学生不能很快地反应过来,我们不能简单地让它过去,而要从思想上循序渐进地去引导学生,既不让他们感到尴尬,又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从而使师生互动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下去。如EDTA标准滴定溶液的标定中,最后滴定终点颜色的变化学生不易掌握,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就要引导学生去思考,采用比较的方法将终点的颜色准确把握。

3.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也就是写教后记。教后记是教师对课堂的一种反思过程,教学后的反思具有一定的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教后记重点在于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和及时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它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写教后记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对课堂上发生的一些事件的记述与分析;二是课堂教学环境的记述与分析;三是记述课堂教学的体会与感悟;四是记述学生的行为;五是记述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及解决过程;六是记述学生的评价和收获。

二 通过反思提升课堂教学的高度,优化教学过程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想提升课堂教学的高度,只有在不断学习中去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加先进。课堂教学要以坚实的理论知识为前提,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审视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教师要不断创造机会,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的教研活动,认真听取专家学者的教育教学建议,在不断学习与交流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例如,多与兄弟学校联系,共同探讨教法、学法,共同研究考纲、考题,互换试卷,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空间,不断丰富和优化自己的教学实践。只有站在一定理论高度上,评价、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设计,才会被学生接受,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只有进行认真的反思,才能将教学过程进行最大优化,只有提升教学反思的高度,才能缩短教学之间的距离。在师生共同享受“过程优化”所带来的轻松愉快的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才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三 在学研中思考,提高教学的层次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中学对教师的基本要求,除了文化基础课的教师之外,专业理论课教师和职业实践课教师起码应具有双师性质。要求专业教师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而且也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既是理论知识教学的引导者,又是实践教学的师傅。各职业中学都在鼓励教师全面发展,在自己的相关领域内拓展知识和技能。而一些专业核心课程是不会有多大的改变的,有一些专业课程往往只是领域内的知识点的一些变化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开设时多去思考过去课程开设的不足,在考虑新课程时就可以很快定位。如在化工专业课程开设中,实验教学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化工专业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教学中,应该对所做的实验进行评价、反思、改进、提高,创造性地改进自己的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特别在化工专业技能训练中,更要注重对实验操作规范性的反思,通过反复观看教学片和对上一届学生技能考核时出现的问题,合理改进实验步骤。平时也要用心去审视自己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注重实验教学的研究,对化学实验进行创新改进。

从以上教学实践中可见,“教学反思”可使教学工作不再是简单的循环或重复,而是在不断提高和升华。教师在“反思”中学习,在“反思”中探索,在“教学反思”中改变自我。教师的教学能力可在“教学反思”中不断地提高,并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风格,这样,教学水平才能不断提高,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领导的赏识,自己的才能才可以得到更大的发挥。

关于课堂教学的思考范文3

关键词: 英语课堂教学 合作学习 教学思考

我从事英语教学多年,对英语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感悟,现对课堂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探讨。时代的步伐和教育的发展密不可分,什么样的经济发展就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与之适应,新时期中国的发展更需要新型教育来支持。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报纸杂志、现场考察,我对现今的中学课堂改革的认识如下:

现在的中学课堂教学面临四大难题:第一,学生课堂注意力分散,课堂学习效率低,没有学习动力,不知道为什么学习,学习的作用是什么?目标是什么?尤其是单词不能彻底掌握,这些是英语教师一直头疼的地方,也是不能深层次教学的障碍。第二,喊了多年素质教育的口号,学生的负担却越来越重,很多学校还是一味地追求升学率,与素质教育相背离。第三,每个学校都有后进生,每年都有学生辍学,许多任课教师和班主任都束手无策,对国家整体教育影响很大。第四,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区分的标准是什么,如何更好地找到它们的接入点。

为了更好地解决以上的问题,我们不妨先来了解洋思中学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模式:一是尊重所有学生,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是以所有人、以每一个学生为本,并且特别关注发展后进的那一部分学生。二是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都能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发展。三是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帮助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根本命题就是一切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对一个学校来讲,发展的主体既有学生,又有教职工队伍。教师的发展状况决定学生的发展程度,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首要的和根本的任务。四是严格细致而又人性化的管理。学校的办学水平决定于它的管理水平。在洋思中学,校长是管理者,教职工是管理者,学生也是管理者。学校有一整套严格的管理制度,除了课堂教学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的教学管理制度外,还有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组织纪律方面的一整套规章制度。五是上述这一切取决于有一个好领导。洋思中学是同蔡林森校长的名字紧紧连在一起的。可以说,没有蔡林森,就没有洋思中学今天。蔡校长同许多名校长一样,最大的特点就是,他有很强的公信力,他的教育思想,他的管理水平,他的人格魅力,使他在学校和当地具有很高的威信。因此一个领导的作用是巨大的,他可以用行政手段执行相关工作。让学生课堂学得紧张,恰恰是洋思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玄机”之一。通过多方面的学习、研究、交流,我切身体会到洋思中学的那种严谨的教风和学风,每个人的脚步都是冲冲的,每时每刻都有事做,因为他们知道质量和效率是生命线。洋思人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理念,把这些形象地喻为七能:1.能发现真实的问题并及时解决;2.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能真正理解知识,提高质量;5.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思想品质和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6.能最有效地“培尖补差”;7.能确保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

“压力产生动力,动力激发活力,活力带来效率”。他们的校长说:自主学习是学习,不是玩耍;越是要减轻学生负担,就越是要每节课都像考试、竞赛一样;课堂上只有让学生真正紧张了,教师的教才会高效,学生的学才会高效――“紧张”是课堂教学高效的标志,只有在这种氛围下,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提高他们的智力层次。

洋思这种严谨的教学作风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同为搞教育的我们,为什么就没有那样的气魄和胆识,没有那种创新思想?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很多时候我们都很迷茫,在搞素质教育今天,反而有更多的学生辍学,有大批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直线下降,因此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的出路在哪里?通过洋思中学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模式,我们必须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这条路到底在那里,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山东杜朗口中学的课堂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过程――自主学习模式:1.时间模式:老师10分钟,学生35分钟。2.组织形式:师生合作,学生小组合作。3.教学方式(“三三六”):

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任何一个学校的成功都有一套自己的理念,往往我们看到他们成功的辉煌和成就,却看不到他们背后的艰辛。教育不可复制,很多学校把洋思中学、杜朗口中学的教学模式照搬回去,可结果收效甚微,有的时候反而走向反路。在吃透他们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我们应该从自身出发,结合自己的特点,创造自己的教学模式。其实,每一种成功的教育模式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但怎么用?用什么方式?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切不盲目照搬照抄,像李镇西老师说的那样,无理性的模仿会要人命的,我们应该研究他们教学的理念根源,通过多种方式学习他们的教学模式,和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起来,而不是盲目地把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放弃。

关于课堂教学的思考范文4

关键词:新课改 有效 课堂 对比 思考

教学是否有效,关键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看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有效学习,以及是否引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其核心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课堂是进行有效教学的主阵地,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45分钟内,如何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帮助学生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

一、教学情境的处理

在《有理数的乘方》的教学中,老师A在引入中使用了折报纸这一情境。折一次着重问学生如何计算报纸的层数,并在黑板上写下式子:

次数

层数

1

2

2

2×2

3

2×2×2

6

2×2×2×2×2×2

折了数次后提出问题:这些式子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因数都是2,都是乘法。

教师A:如果能折20次,这样写是不是太麻烦呢?

学生回答:可用

表示。

教师A:实际上学习了今天的新课《有理数的乘方》后,我们可以用更好的方法来表示,让我们一起来共同学习吧。

教师A在学生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规律,简洁自然,紧扣乘方的意义,自然过渡到了下一环节的教学。比较精彩的是在课堂最后布置课后作业时提出问题:有人说一张报纸如果能连续折20次,它的厚度能超过我们的教学大楼,你相信吗?这样处理呼应了引入的情境,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留给同学感受和思考的空间,在课后的交流研讨时得到了一致好评。

二、教师的作用

下面是教师B在讲授《图形的旋转》的场景:

师:出示图案(略),你知道这幅美丽的图案是怎样设计出来的吗?

生:先设计出一个图形(略),然后在这个图形的基础上得到这幅图案的。

师:哦,你真厉害,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大眼睛。今天我们也来做设计师,想一想怎样在图形A的基础上得到这幅美丽的图案。

(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生:把图A旋转一下。

(学生汇报完后,电脑演示图案的形成过程。)

师:观察从图形A旋转到图形B、图形B旋转到图形C、图形C旋转到图形D的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生:图形的形状没有变化。

图形的大小没有变化。

图形是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的。

师:同学们的观察真仔细,那么,我们再来仔细观察,看看你还会有什么不同的发现?(再次演示图形的旋转过程。)

(学生再次讨论。)

生:每次都是绕同一个点O旋转,而且O点的位置没变。

它们还都旋转了同样的度数,90°。

师:很好,我们通过观察不仅发现了图形旋转的方向,还发现了图形旋转的点和度数。那你是怎样判断它旋转的角度的?

(小组讨论,汇报。)

生:看看图形的一条边旋转了多少度。

师:现在你们知道开始的图案分别是怎么得到的了吗?

生:是由一个基本图形A绕同一个点O顺时针依次旋转 90°得到的。

生:也可以把图形A和C看成一个基本图形,把这个基本图形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得到的。

在探索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挖掘课堂教学的潜能,精心安排课堂教学结构,全面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合理的分析、总结、示范可以使学生在探索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提升思维。

三、现代化手段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越来越多地走进了课堂。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较好地处理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图形的旋转》这一节课中可以利用课件演示图形的变换过程,帮助学生发现规律。而《有理数的乘方》是以概念和例题教学为主,有的课件不过是课本搬家。教师只有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黑板)有机结合起来使用,优势互补,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关于课堂教学的思考范文5

关键词: 信息网络环境课堂教学

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不仅渗透了各行各业及百姓家庭,而且已经向教育提出了挑战。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对当代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呼唤着教育必须进行创新和深刻的变革。同时这也表明,教育的深刻变革,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是突破口,现代教育技术中的网络技术是改进课堂教学设计的切入点。

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的特点是:信息资源是永远开放的;传播媒介是多向交流的;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知识是跨越时空限制的。这一特点决定了网络环下教学过程是:开放性与全球化;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这说明,一旦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组织起来,必然带有松散性、不确定性、难控制性,在不脱离学校模式、班级模式的课堂形式下,这种教学的确是前所未有的一种新尝试。

一、课堂教学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的实践比较

课堂教学分为以教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和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前者主要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后者主要是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前者是通过教学分析进行教学事件的设计及呈现教学事件的教学策略的设计,后者主要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中,选用学习资源或外界帮助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它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习分析,设计学习资源、认知工具,以及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支持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模式。这种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符合了人本主义及素质教育的对教育的要求。以多媒体组合的课堂教学比起照本宣经的原始方法先进了许多,但它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依然处于被动的位置,教学依然是教师的个人表演舞台。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组织本身是线性的(从开始到结束),但内部教学资源的使用不再是线性的,因为各个内容区是用虚框围起来的,学生可任意在各个区漫游,学生自主学习在一节课时中占了90%的时间,学习过程的意义建构绝大部分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教师的位置,网络环境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广播者,教师除了主要起到教学资源的组织(当然包括教学资源的设计、制作、整合、试验、测试等)作用外,还在教学当中起到辅导个别、督促个别、察看全体学习过程。在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班级上课的教室必须能满足人手一台多媒体计算机(这些计算机必须构成局域网并且联接上互联网)、必要的多媒体控制平台(可以是以计算机为主的软硬件)、完整稳定的网络教学信息系统和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

二、网络环境下教学实验的个人体会

在网络环境下教学中,学生不太习惯于这种不太“像”上课的模式,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进入角色(可能与传统的根深蒂固的教学模式有关),学生普遍反映信息太多,没有次序,不容易进入学习的角色。另外,网页内容外观花样多、干扰大。但课堂教学实践是成功的,效果是好的,大部分的学生学会了自主获取信息,动手、动眼、动脑三维一体,多重刺激,学习兴趣增强了,创新能力增强了。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改变,教师在传统教学中的威信感受到了挑战,压力增大,因为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灌输;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促进者,教师表现主要是从前台走到了后台;教师在教学当中不能由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代替,相反教师在这种模式下的重要性更大了,计算机只是一种信息加工和呈现的工具,教师唯一的选择是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扩大知识面。教学组织者需要有跨学科的知识结构,教学组织是单个教师所不能完成的,需要教师的群体协作。网络化的课堂教学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是如何制作教学课件、如何把它们组织成为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资源形式。因此,如何制作符合网络环境下优秀的教学课件是网络环境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三、网络环境课堂教学的优点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学生是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学习和提高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这种学习使学生真正获得了智慧而不仅仅是知识,这正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够整合各个学科内在知识体系。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首先要具有计算机知识(最起码是基础知识),其次必须有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才能驾驭各种计算机软件。比如几何画板软件,要用它来进行学习,要知道软件本身用法及它涉及的数学、物理等学科各方面知识,这调动了学生纵向与横向学科学习的兴趣,它使学生形成了长久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对于开发人力资源很有益处,也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互联网比特量以月成倍增长,传统教师念经式上课模式,其信息量充其量是九牛一毛。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学生是否做好了准备?要使教师、学生转型到这种模式下,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培训便是比较突出的问题。

四、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实践所带来的思考

关于课堂教学的思考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积极性;自;意识

一、巧设民主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想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首先就要教师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并且教师还要善待学生,当学生出错时,老师不训斥,不惩罚,要耐心指导,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应给予及时地肯定,并鼓励他们。如:我在教学时,将自己也列为学习的一员,与学生们一起操作,一起讨论。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来表扬他们,对学困生不厌恶、不指责。更是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常鼓励他们说“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来”等。使他们感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动脑,一起学习。这样就慢慢地打消了学生对老师的惧怕和隔阂的心理,于是在轻松愉快地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客观事物的一种知识倾向,它能极大地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增加快乐的情绪、兴趣,可以激感、培养意志,唤起某种动机,改变某种状态。它是最好的老师,可以激励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效率。兴趣浓厚的情况下,注意力集中,思维最活跃、最敏捷。因此,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创设合理的学习情景,是激发起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如我在教学生朗读《可爱的草塘》课文时,让学生先看看课文,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起来了。朗读之后,教师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或表扬、或指导、或听范读后再读,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向前迈进了一步。

三、主动参与,给学生更多的自

每个人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都有之一定的差别。个性不同决定着思维方式与深浅度的不同。使学生在愿意思考、主动动脑思维的情况下还要给学生更多的自,建立开放的教学过程,关注每位学生,使学生乐于思考,这是每位教师必须注意的,否则,课堂上就会尤如一潭死水。在课堂中为了实现这点,我是这样做的:1、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师生互动过程中产生思维动机,在宽松快乐的情境中展示自主学习的魅力。如“赤壁之战”一课,讲到火攻曹营这一计策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学生当黄盖,师生是黄盖手下的将领。黄盖充分阅读课文后,回答火攻曹营的路上手下提出的问题。黄盖有许多问题被手下卡住,因而都很投入地再去读课文,寻找答案。学生们兴致勃勃的争先回答、相互补充。从而理解了火攻计划的周密与巧妙。2、满足最佳心理需要,提高自主学习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问题过难,会始中下等生失去学习兴趣,思维停滞。问题过易,又会使一些学生觉得索然无味,对学习失去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格外注意每个学生都有渴望成功和被赏识的心理需要,注意设计那些能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兴趣的、启发性强、发散性强的问题与情境,调动起每位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如在讲“心愿”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仔细阅读课文,说说这对法国夫妇的美好心愿是什么?为什么会萌发这种美好的愿望,谈谈你的理由。3、运用竞争机制,调动学生勤于思考的能动性,扩大学习参与面。小学生比成年人更渴望成功、得到表扬,但他们自我调控与意志力又较弱,他们参与活动多数学生是从兴趣出发的。玩是孩子的天性,你看,球场上孩子们在比赛谁的投篮命中率高呢。比赛竞争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兴奋剂。于是每当课文较复杂或学生思维出现低潮时,我就适时组织一些比赛,看看哪组举手发言的多,哪组读书最认真,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优胜组展示在百花园中的风采展一栏。学生们为争第一,无不积极思维。4、合理安排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个性,促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之中。独立学习是学习自主化的最佳方式。平时教学中,要善于从独立学习实践中总结出自主感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并为学生提供时间、机会,在学习体会有争议时适当采用合作似的学习方式。如把握课文内容方面就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从这些方面来自己学习,写景状物类思考这些事物有什么特点?从哪体会出来的?写人记事类可以这样想:文章主要写的是谁的什么事?从中体会到这是怎样一个人?你怎样体会到?在读书过程中针对这些问题边读边适当标注,同时看看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把自己的体会和同学交流,问题通过组内讨论解决,这样可以使独立学习的结果得以检验完善,可以使有争议的问题通过讨论找到最合理的答案,避免不成熟的想法当众发言所造成的尴尬,有利于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养成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

四、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