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探究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堂探究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堂探究的重要性

课堂探究的重要性范文1

一、探究的内容要少而精

探究性学习的内容是不确定的,开放的,它富有一定时代性、生活性和变化性。也就是说探究的内容来源是广泛的、灵活的、开放的,既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可以是校内的,也可以是校外的。只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又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实际情况出发,都是可以作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课程资源。因此,我认为探究的内容宜少不宜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立足于教材,但不局限于教材,面向全体学生,精心选择一些适合学生的探究内容。

案例:《面积和面积单位》

本课的教学内容有:面积的含义;面积大小比较的一些方法;面积单位的产生;常用的面积单位;以及面积单位的应用等等,教材要求在一个课时内完成。但是由于这堂课的内容比较多,又比较重要,而这些内容又都比较适合作为学生探究的内容。如果老师把这么多的内容让学生在一堂课中逐一进行探究,探究的效果受时间的影响,可想而知目标的达成度并不高。教师和学生都被累得心力交瘁,课后又不得不花时间去补。如果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大胆地对教材重新划分,把“面积的意义”和“面积单位”分开,用两课时进行教学。由于学生探究的时间比较充分,再加上教师的精心设计,让探究的内容变多为少,为实现人人能探究提供了条件。可以这么说,精选探究的内容是探究性学习得以成功的有效保证。

二、探究的情境要实而真

探究性学习往往伴随着一定的教学情境。因为在探究性学习中,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教师会非常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捕捉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资源,让学生置身于问题的情境之中。这样做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有的教师盲目地追求探究情境的花俏、时髦,造成非数学因素太多,干扰了学生的正常思维。

案例:《9加几》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幅美丽的画面:小桥、流水、人家,一边有9只鸭子在河里嬉戏,另一边有5只鸭子,一位可爱的小朋友在数鸭子。这时,音乐响起,老师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唱起了《数鸭子》,边唱边舞,学生也跟着摇头晃脑,一曲结束,学生仍然沉醉于优美的歌声和绚丽的画面之中,什么问题也没有发现。这样的设计,虽然说兴趣浓厚,但是这样的探究情境除了有华丽的外表、虚幻的对话外,对于引发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问题,激发探究欲望,并没有多大效果。我们如果改为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幅画面:一条小河,左边有9只小鸭,右边有5只小鸭。老师提问: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很快列出算式9+5。这样设计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学生很快地提出了问题,为学生自主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效果非常好。

三、探究的空间要大而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留给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时间和空间。能使学生有比较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提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互相研究讨论解决。让学生自己摆一摆、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割一割、补一补的方法,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堂探究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探究;教师引导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当前高中教育的必然要求。而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学生的学习,特别是数学学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真正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学生的参与度,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进而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立足课堂,将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融入日常教学过程中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交流最直接的地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必须从课堂开始。传统的授课式教学,遏制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是难以进行的。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和学生的课堂交流,同时体现学生的自主性,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是主体,学生在自主思考和相互讨论的过程中会对数学知识和概念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会更清晰地认识数学推理的过程。

数学是一门注重推理的学科,其中的概念、公理、定理等并不是随意设置的。学生直接记忆这些内容,不仅效率低,而且无法体现数学概念的相互联系,学生难以认识设置这些概念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更谈不上认识数学逻辑之美。在课堂上将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培养其自主探究意识,会使他们更好地认识数学概念的美妙和内在联系。这样,他们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数学水平也才会得到质的提升。

二、适时引导,同时保证自主探究过程的独立性和顺利进行

将课堂交给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降低了。恰恰相反,教师要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承担起更大的责任。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适合自己的探究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适时的引导,在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帮助。只有这样,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才能顾全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同时也可以防止部分学生因为探究过程遇到障碍而放弃。如果学生放弃了探究,那么就不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进行引导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引导的度。既要保证探究过程的顺利进行,也不能严重影响学生探究的独立性。比如,某个探究小组在探究过程中走进了误区,同学们面对要探究的问题都一筹莫展。这时候教师就要适时指导他们走出误区,但是不要直接告诉他们正确的结果或正确的思考途径。否则,整个过程就失去了探究的意义,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也不会有明显的作用。

三、及时鼓励,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困难而失去探究的兴趣,甚至直接放弃探究的现象是经常出现的。这时,学生可能会觉得自主探究没有什么意义,甚至觉得自主探究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及时进行鼓励,以提升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比如,一个学生在探索某一类方程的解法的过程中,计算很复杂,但是得不到正确的解。他想要放弃探究,转而记忆参考资料上的解题过程。这时候就要分析他的探究过程,指出探究过程中的可取之处,并给出一些继续探究的建议,从而提升他探究的兴趣。这样可以使他重获探究的信心,认识到自己其实是有能力完成自主探究的过程的。在最终找到解决这一类方程的方法的时候,他认识到了自主探究的重要性,他的自主探究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四、积极拓展,将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拓展到课堂之外

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课堂上,教师要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进行指导;在课堂之外,教师要鼓励学生探究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比如,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函数之后,建议学生在课下探究三角函数的图象变化和参数变化之间的关系,或者在计算机上绘制三角函数的图象。通过探究,学生就会对三角函数有更清晰的认识,也会认识到自主探究的重要性。这样,就把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拓展到了学生课外的学习生活中。

五、适当监督,保证学生自主探究过程的有效性

一般的讲,高中生的自制力还不是很强,教师要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进行一定的监督。如果没有监督,部分学生可能会拿资料上的内容当自己的探究成果。这不仅是对学生自己的不负责,也会极大地影响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培养的效果。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探究过程,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监督,对抄袭资料内容作为探究成果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认识到自主探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也才会得到质的提升。

总之,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是教学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立足课堂,适时引导,及时鼓励,积极拓展,适当监督,努力做好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培养的工作。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地学会学习、热爱学习,也才能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纪彩玲.浅谈中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1(21).

课堂探究的重要性范文3

设计问题;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8―0078―01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是当前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学习者通过自己的训练、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有效。”可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上的引路人,应该培养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的能力。那么,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呢?

一、认识到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性是前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长保罗・郎格朗说:“未来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现代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更严的标准,未来需要的人才不仅是会识字的人,而且是能够自主探究、追求新知识的人。因此,语文教师应在意识和行动上充分认识到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性及教育功能,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纳入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语文教学中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思考的空间,凡是学生自己能做到的事情,一定让学生自己去做。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统一,才能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以提高,才能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创造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基础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建立平等、民主、宽松的师生关系及课堂环境,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前提条件。教师在教学时,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要鼓励学生去探究课堂中的各种知识,敢于和教师、同学争论。例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课时,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搜集诗人的相关资料,并且在课堂上与其他学生分享,教师做适当补充。然后,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阅读古诗,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借助课后的注释学习每句诗的意思,并组织学生将不明白的地方在小组内讨论解决。

三、设计合理准确的问题是关键

自主探究离不开问题的设置,语文课堂探究活动主要是围绕问题展开。所以,问题的设置一定要引起全体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的欲望,问题的设置要找准切入点,这样不仅可以激起学生了解新课的兴趣,而且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例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课时,教师可先安排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并要求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去预习:1.你对于诗人都有哪些了解?2.诗人的故友是从哪里辞行的?3.辞行的时候是哪个季节?你是从哪句诗中读出来的?4.你知道诗句中的“阳关”是现在的哪里吗?5.你想象一下当时诗人送别故友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复习,就不会出现无功而返的消极心理,反而能够激发好奇心,增强学习的信心。

四、给出恰当及时的评价是催化剂

课堂探究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 高中化学 课堂教学 探究活动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让探究这种教学模式进入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探究教学作为一种主要教学模式得到推广。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教学是在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模式的变革。探究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究,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强迫性的学习和指导。而是一种柔性的具有点拨和引领意义的指导。让探究走进高中化学课堂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学生自我发展和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升的必由之路。作为一名高中的化学教师,我从探究教学实践入手谈谈如何让探究走进高中化学课堂。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高中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教师要转换角色,要相信高中生自学自悟的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发挥学生自主性,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认识。这相比于传统的课堂上的教师为主体有本质不同。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师通过发号施令让学生接受性学习,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自我发展动力,不利于课堂知识的学习和学生能力的自我发展,长久下去课堂变得索然无味,课堂效率低下。要改变这样的现状,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内心深处根植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从我做起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亲近教师,重视和教师的交流互动,让学生的发展获得教师指导和认可。在新课程教学中,学生和老师之间实现了良性互动,不再是过去冷冰冰甚至是相互关系紧张的局面。只有实现了这样的前提,教师的教学引导和教学组织才会获得学生的有效回应,学生的探究活动才有可能被提及和有效实施。可以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探究走进高中化学课堂的重要前提条件。教师要充分地认识到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二、创设情境激趣,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活动需要的是学生的自主自觉。因为探究活动不是在教师的强迫下进行的而是学生发展内心的需要,出于对未知知识的好奇,出于对自我成长的努力。所以,要让学生发自内心地、自主地、积极地进行探究活动,唯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做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情境激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自主探究活动。教师所进行的情境激趣要结合教材内容的需要和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经过合理设计和加工,创造出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发现矛盾,发现问题,并产生一探究竟的学习冲动,这种探究冲动就是源自情境的有效激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实施激励策略,让学生变得主动

学生实施探究活动的前提是学生必须是积极主动的,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才能够促成学生的高效探究。为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实施激励策略,让学生获得成功和自信坚定探究的愿望和探究的行为。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和肯定,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表扬和肯定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肯定的重要力量。在学生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相信学生具有巨大潜力。教师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不要做过多干涉,只要给予适当引导和鼓励就可以了。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无所作为恰恰就是有所作为。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要甘当旁观者,只有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鼓励就可以了。

四、开展探究实验,让学生学会探究

化学学科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化学实验探究活动,组织好学生的化学实验探究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和学生学会探究的重要途径。化学实验的实施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独立性,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独立、细致、缜密地进行探究实践和探究行为,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信息、总结经验。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自主分析和总结得出实验结论,获得化学知识和化学规律,同时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化学的探究活动经验和探究能力。学生探究能力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和尝试,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在成功中获得升华。实验探究作为高中生的人生体验、情感体验,使更多高中生取得更好的成绩,获得更加优秀的能力。当高中生对某一问题的探究有不同的认识和解决方法时,我并不过早下结论,而是适当引导,让学生在自己的疑问的引领下,继续未完成的探究活动,让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说明一切,而不是教师的简单说教。

五、加强学生的交流合作,提高探究效率

课堂探究的重要性范文5

“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是鲁教版生物教材二上第二章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中的一个探究实验。该实验的一个重点是如何减少热量的散失,从而使实验数据相对更准确。而减少热量的散失,主要体现在规范操作、实验创新两方面。实验创新又体现在实验器材的创新和实验方法的创新。本节课我主要从实验仪器的创新人手,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实验创新对准确获取实验数据的重要性。

一、对比不同的器材。体验创新的重要性

本节课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探究实验课,我按照探究实验的六大步进行教学。重点在科学探究的第四步实施计划和第五步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这两步体现了本节实验课在实验器材方面的创新来减少误差,是一个亮点。如果我让学生按照教材的装置进行动手实验,仅仅让学生讨论“如何减少热量的散失”,学生可能也会想到加上一个罩的结构,来减少热量的散失,但是没有亲身经历,印象不深刻,体验不到创新的重要性。所以我将实验器材准备了两套(如下图),让左两排的同学(1-7组)使用教材装置,右叫排学生(8-14组)使用改进后的装置。再通过动手操作,比较得出的实验数据。当1-7组和8-14组的数据(如下图)呈现在大屏幕上时,学生不由自主的轻呼“数据差异太大了”。

接下来我通过两个问题的引导,问题1:比较1-7组和8-14组数据平均值,你发现了什么?原因呢?比较1-7组或8-14组中各组的数据,你发现什么?原因呢?问题2:课本41页附表中1g核桃种子真正含有的能量是13680焦。与实际测得的数值有什么差异,原因呢?

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原因,马上可以直观体验实验器材的创新对结果影响的力量。证实有了实验的创新,数据的准确性才会大大提高。这种亲身体验创新的过程,对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二、分析不同的数据,创新科学方法的教学

我们的实验不是仅仅算出一个数值,得出结论就完了,本实验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感知知识,并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所以我将该实验的目标定位重在培养学生测量数据的方法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如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创新科学方法的教学。本实验承载一个重要的科学方法是“理解怎样设置重复组”,重复实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方法,学生都知道设置重复组的意义可以减少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性,但是很多同学不知道重复组怎样设置。所以我通过问题“如果这个探究实验只做一次,结果可靠吗?应该怎么做?”让学生知道要设置重复组。然后我接着追问“重复实验的结果是取我们14个小组的平均值吗”,学生大多惯性的回答“是的,取平均值。”此时,我让学生再重新阅读课本“科学方法”,再来判断如何处理重复组的数据,学生马上就可以领悟:重复组是在相同的条件下取平均值,而1-7组和8-14组的器材不同,所以不是重复组。在真实的场景下完成科学方法的教学,学生理解透彻,印象深刻。

三、课后继续体验。拓展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课堂探究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生成性课堂;构建

新课程改革重视重建课堂文化,在改革课堂教学方式的基础上重建新课程的价值观. 生成性课堂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的生命活动性和教学环境复杂性,把握课堂中的各种生成性教学资源,灵活地处理课堂中的各种“突发事件”,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具体学习情况,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生成性课堂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推崇的一种新型有效的教学方式,自进入人们视野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它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其独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构建的必要性

著名教育学家钟启泉教授在谈到生成性课堂教学时曾说:“课堂教学应当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也不具有生成性.” 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教学不论从新课标要求、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还是生成性教学的重要意义来说,都有其深度构建的必要性.

首先从新课标的要求来说,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积极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不能仅限于用僵硬的讲授方法完成授课任务,而应当是一种动态的、富有个性与创新的创造性过程.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善于把握和利用学生学习过程中随时传达的各种信息,将其整合成新的教学生长点,推动生成性课堂的构建.

其次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来看,高中数学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非常高,学生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有突发性的疑难问题,而这种疑难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妥善的解决,就会给其日后的学习埋下隐患. 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掌握和解决这些突发性问题,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最后从生成性教学的意义来看,生成性教学因其可以主动争取捕捉课堂教学良机,从而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教学效果,满足学生各种学习需求,拓展学生思维,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综上,我们可以得知,生成性课堂教学是新课标要求下实现教育目的的必要途径,因此,我们就要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构建生成性教学课堂,探讨有效的策略,助力于生成性教学模式的构建.

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构建的策略

(一)准确定位角色,创造生成氛围

传统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通过单一的讲授模式传递给学生知识. 但这种模式往往会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在生成性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新定位师生角色,教师要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引导者,而学生则要转变为课堂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教师要帮助学生从被动接受的传统课堂学习中解脱出来,给予他们充分自由发挥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探究,真正地实现自我学习. 教师要扮演幕后指挥者的角色,把自己从传统的前台角色退回到幕后,进行有效的课堂组织,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表现者.

例如,在第二章《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的总结复习课程中,只给学生布置一道典型的“求函数零点”的例题,引导学生发散探究思维,用多种方法解决例题,而后让学生们一边阐述自己的解答过程,一边总结“求函数的零点或方程的根”的方法. 学生在解决例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发散思维、自主解答的乐趣,争先恐后地为自己的解题方法命名:“直接法、画图法、建模法……”. 在学生们踊跃回答的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地把握住学生们灵机一动的思维突触,对于课堂教学中学生随时反映的各种信息进行重组,善于引导学生们的探究思维. 生成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引导者,而非灌输者,鼓励学生自主思考,通过激励机制,促进学生快速融入自主学习的氛围中,通过师生双方角色的准确定位,为生成性课堂的构建创造和谐、民主的生成氛围.

(二)预设弹性情境,把握生成要害

生成性教学要求教师不拘泥于教案,要根据课堂教学中具体情况把握教学节奏,但这并不代表着不可以进行课程的预先设计,相反,生成性教学之前要进行充分的、精心的情境预设. 教师在生成性教学课堂构建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们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在预设情境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思考角度,为学生作为主体的预设预留出弹性空间,在鼓励动态生成教学的同时,不打乱教学节奏. 教师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拓宽学生的容量.

例如,在《圆与方程》一章讲授“圆的标准方程”的课堂上,在学习了圆的定义之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了圆的图象,而后向学生抛出问题“如何求解圆的标准方程”. 学生们想到了以前学习过的相关知识,提出要建系,但经过一番自主探讨之后,提出了多种不同的建系方法. 这时教师就根据学生们提出的方法在幻灯片上放出提前预设好的图形,及时地对学生们的方法进行点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提前预设弹性情境,既不打乱教学的总体节奏,又能及时应对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妥善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这种极富有灵活性的策略也正好契合了生成性教学的宗旨和要求.

(三)充分调动质疑,强化生成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