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发展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制造业发展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制造业发展分析

制造业发展分析范文1

为物流业与制造业之间是相互促进与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系统中是互为输入与输出的,只有在两种情况下都为DEA有效时系统才是协调的,本研究将物流业与制造业分别去做系统的输入与输出。由于DEA评价方法的结果与输入、输出指标的量纲无关,所以不用对所采取的数据作无量纲化处理。

1物流业相关指标为输入

制造业相关指标为输出时的DEA有效性分析制造业为产出指标的情况下,在11个DMU中有2个DEA是有效的,分别是2008年和2013年,这表明了在这两年中京津冀地区物流业的发展基本能满足制造业发展的需求,通过增加物流的投入,制造业会获得相应的产出增长。在其他9个年份中都是DEA无效的,但是在2003年、2004年、2006年和2013年是技术有效,技术效率在有效与无效之间变换,综合效率因此受到了影响从而存在上下波动的情况,这表明了DEA的无效是因为物流业的技术水平对于制造业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京津冀地区物流业在技术、设备、管理方法都没有达到现代物流的水平,现代物流服务存在明显不足的现象,这对于京津冀一体化进程是非常不利的。在规模有效性方面,共有9个年份为规模收益递增,这表明了增加物流业的投入,制造业可以得到更多的产出,这意味着制造业释放的物流需求可以有效地促进物流的发展,并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在物流业为输入,制造业为输出的分析结果看来,京津冀物流业与制造业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但物流业尚未达到现代物流服务的水平,以至于无法有效地促进制造业的发展。

2制造业相关指标为输入

物流业相关指标为输出时的DEA有效性分析京津冀物流业与制造业相互协调发展才能实现两业的联动,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京津冀一体化的良性发展。判断物流业与制造业协调性发展的标准是同时满足物流业为输入制造业为输出时的DEA有效与制造业为输入物流业为输出时的DEA有效,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京津冀物流业与制造业发展的协调性分析结果

二结论与对策建议

1结论本文

通过运用DEA方法分析了京津冀近十年以来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状况,得出了两业在这十年间的发展并不协调的结果。这主要是因为制造业经历了大规模的发展之后规模效益递减,制造业对物流业的拉动作用有所减缓;而物流业则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虽然有力地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规模效益处于递增状态,但是技术效率仍未达到与制造业相匹配的要求,仍需重视物流业生产技术的提升。

2对策建议

制造业发展分析范文2

[关键词] 制造业集群;物流外包;专用性知识

[中图分类号] F06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01-0113-04

[作者简介] 王桂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工业工程、物流管理;

李 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工业工程、技术经济。(江苏 南京 210016)

近年来,研究企业业务外包和第三方物流的文献不断出现。Bruce R.Lyons利用威廉姆森的实用模型,剖析了企业业务外包政策的制定问题,并运用英国机器制造业的调查数据,对资产专用性、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对外包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储春银利用博弈论和层次分析法等研究外包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之间的契约安排。刘彦平按照交易成本理论和企业边界理论研究物流外包的边界问题,认为内部物流量增加会使企业选择自营的可能性变大。于江分析了企业选择物流外包的关键因素、企业与外包物流的合作问题。刘联辉、朱世平等人则研究物流外包的风险及其规避等问题。

大多数关于物流外包的研究都集中于对物流外包决策、边界、外包合同以及风险等的研究,而对于外部物流需求市场的变化对企业实施物流外包决策的影响以及高层次物流服务发展趋势的研究则很少看到。物流外包服务的需求方主要是制造业和商贸企业,随着制造业集群在各地兴起并获得迅猛发展,同类制造企业在区域内大量集聚必然会对地区物流服务市场产生重要影响。外部市场的变化将影响外包企业和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及合作内容。本文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分析制造业集群对物流外包市场和服务内容的影响。

物流业务外包是指企业放弃内部化的物流经营,将相关业务交给外部组织承担的战略决策问题,其目的是通过整合和利用外部资源,降低成本,强化核心能力。

科斯最早对企业业务外包行为进行分析,他认为市场和企业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可相互替代的手段。企业将业务交由市场完成还是自营,是由市场的交易成本和企业内部组织成本的均衡点决定的。在科斯的基础上,Williamson深化了交易成本的分析,他把决定市场交易成本的因素归纳为人的因素(包括有限理性、机会主义)和交易费用的因素(包括市场的不确定性、潜在交易方的数量及资产专用性程度和交易频率等)。其中,资产专用性是影响企业纵向一体化的主要因素,如果不存在这个因素,通过外部供应商统一处理定单,不仅会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减少采购成本。

产业集群是指同类或相关企业在某个区域内集中,彼此相互联系形成整体。二战以来,产业集群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世界范围内的制造业都显示出空间上集群的定位模式。马姆伯格的研究表明,北欧国家具有显著集聚特征的工业部门占到了3/4强。克鲁格曼分析发现,美国106种工业的空间分布在州水平上高度集中。而改革开放后,在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都形成了密集的制造业集群,在区域内集中了多家同种性质或处于同一产业链上的制造企业,如长三角的苏州地区集中了全球2/3的IT制造企业;浙江温州的柳市有1000多家低压电器生产厂商在此设厂;广东顺德是著名的家电企业集中地,等等。制造业的集聚一方面促进了本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对当地物流外包市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降低外包服务成本和交易成本,扩大物流服务市场

(一)降低物流服务成本

威廉姆森利用实用模型说明企业外包边界的确定。在产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影响净收益的因素包括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令C为自营与外包的生产成本之差,G为企业自营时的组织成本与外包时的交易成本之差。k代表资产专用性程度,则企业自营总成本和外包总成本之差G+C与资产专用性k的关系如图1所示:

模型显示,当资产专用性较低时,即k< k时,通过业务外包的形式获得供给的总成本低于自营的总成本,企业应选择业务外包。而当资产专用性较强时,即k >k时,企业则倾向于通过内部自营实现供给,以降低总成本。

物流业作为生产业,制造企业是其重要服务对象。制造企业在地域上的集聚一方面会扩大物流服务的市场规模,使得物流需求集中;另一方面由于集聚的制造企业性质相关或雷同,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从而降低物流外包的服务成本。根据实用模型,C为自营与外包生产成本之差,外包成本降低带来C曲线的上移,导致G+C曲线右移,曲线与x轴的交点由k移至k′。曲线的变化表明,产业集聚带来的规模效应使得资产专用性对企业外包的影响减弱。也就是说,同等程度资产专用性的物流业务,在产业集群区域内的制造企业更倾向于将其外包给物流企业,因而在产业集聚后第三方物流企业有更大的市场。而且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在保持盈亏平衡的状态下,如果外部市场扩大,投入的专用性资产就可以尽快回收成本,降低投资风险,促进企业发展。

(二)降低物流外包交易成本,提高外包企业收益

抵押模型用以进一步说明在需要专用性资产时交易双方如何才能达成合同,k和v分别表示用途不可变和用途可变的投资。假定外包方的总价值额均匀分布在0到1的各阶段内,且每个价格上的需求量不变。

在由承包方投资建设专用性资产的情况下,承包方首先需投资k用于专用建设,若外包方确认定单,则承包方将收到付款p,如果定单取消,则外包方需付给承包方抵押品h。 对于该合同,只要确认定单的损失小于取消定单的损失,即所实现的需求价格超过p-h,外包方就会确认定单。

令m=p-h,

则此时外包方的净收益为:B=(1-m)(m+-p)-mh

其中:1-m为确认定单的概率;m+(1-m)/2为已发出定单的预计价格,p为定单确认后外包方向承包方支付的价格,m为定单取消的概率,h为取消定单时付出的抵押品价值。根据抵押模型,在需要专用性资产的物流外包合同中,为吸引第三方物流企业投入专用性资产,提供专业化物流服务,需要物流外包方的抵押品价值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专用性投资价值相等,即h=k。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该专用性资产只能为一家制造企业服务,则该企业需要承担所有专用性投资,一旦交易失败,企业损失很大。而当制造业在某个地区形成集聚后,区域市场上可能有n家同类企业都需要该专用性资产,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只要这些需要专用性物流服务的企业所提供的抵押品总额与专用性投资相等,即nh=k,第三方物流企业就可以进行专用性投资,为企业提供物流服务。则此时物流外包企业的收益:

从下图2中可以看出,随着同类企业数目的增加,在资产专用性程度相同的情况下,物流外包企业的外包收益显著增加。而每家企业付出的抵押价值h=k/n会随着企业数目的增加而不断降低。制造企业收益的增加,得益于多家性质相同的企业集中在一起分担了专用性投资,使相关资产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

以上分析表明,产业集群能够降低物流外包的服务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外包企业的外包收益,扩大物流服务市场。此外,产业集群刺激物流服务提供商进行专用资产投资,促进物流专业化的发展。这与马歇尔认为产业集群的原因之一在于集聚能促进专业化投入的观点是一致的。同时,也支持了仇保兴的观点:当足够数量的特质交易集中在一起,就会演变成非特质交易。因而,产业集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专业化分工导致的资产专用性风险。

二、发挥专用性知识的特点,提高服务层次

国外学者从物流需求和供应等角度对第三方物流服务所应提供的服务项目、今后需求的发展方向等进行的大量研究表明,物流需求者越来越需要一体化的、高质量的、一揽子物流服务,即集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和报关于一体的服务。而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显示,2003年我国制造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的生产企业物流外包主要集中于干线运输和市内配送,这两者占到了82%,物流系统设计、物流总等附加值高的业务比例还很低。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会发现:物流外包中的专用性资产与一般产品外包的专用性资产有所不同。

(一)物流业务中的专用性知识及其特点

威廉姆森将资产专用性定义为投资于支持某项特定交易的资产,如果不牺牲该项资产的一些生产率或增加使该资产适用于新交易的费用,专用性资产就不可能被用于另一交易中。

他将交易中的资产专用性分为四类,包括专用地点、专用实物资产、专用人才以及其他特定用途的投入。

物流业务中的专用性资产与物流业务的类型有关。物流业务外包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具体的物流操作,包括单个环节的运输、仓储、包装加工等传统服务;另一类是物流系统的分析、规划和设计。对于第一类业务来说,物流服务的专用性资产包括专用地点,如专用的仓库和场地等;专用实物资产,如专用物流设备、特定规格的托盘等;专用人力资产,如物流企业雇佣的专业人才以及其他特定用途的资产。而对于第二类业务来说,需要第三方物流企业更多地考虑客户企业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将物流各环节进行集成和整合,为企业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的服务。因而与第一类业务相比,这类业务需要在客户需求分析、专业知识积累以及个性化创造上进行更大投入。

而由于外包企业处于不同的行业,生产的产品也各不相同。此外,企业的经营目标、面对的市场、竞争环境、所处区域的物流条件以及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不同,都会对物流整体运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物流系统方案设计属于量身定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专用性。物流服务的供应商――第三方物流企业要为客户提供集成的、一体化的物流服务,需要充分考虑客户企业自身特点和需求,在集成方案规划上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和时间。而如果合作失败或者方案没有执行,则将该方案直接用于其他企业的可能性很小。所以,笔者认为第三方物流企业设计的物流集成方案,包括物流运作流程、制度、各环节之间的接口标准等是专用性知识,具有资产专用性的特点,属于专用性资产。

专用性知识是影响物流企业提供高附加值服务的关键因素。与其他专用性资产相比,专用性知识有以下特点:

1.专用性知识需要第三方物流企业自己投资,不能以租赁的形式获得。专用性知识具有根植性,在获取的过程中需要整个团队的配合和一定的创新环境,而不能完全依赖于某个专业人才,也无法从一家企业直接向另一家企业转移。因而,第三方物流企业只能通过自身投入人力、物力获得。

2.专用性知识属于隐性资产,其价值的大小一般为私人信息,且不易衡量。专用性知识的价值与物流企业进行第二类服务的能力密切相关,但制造企业在与物流企业合作之前对其掌握的专用性知识价值无从得知。

3.专用性知识具有外部性和边际收益递增的特点。物流企业在为一家企业进行服务时所积累的专用性知识,对于其他性质类似的企业具有外部性。同时,物流企业在为多家客户服务的过程中,其专用性知识能够不断积累,从而逐步得到完善。

(二)产业集群促进物流外包业务升级

由于物流系统设计及物流方案集成需要更多的专用性知识投资,根据抵押模型,需要的专用性投资越多,交易成本就越高,服务外包企业需要提供的“抵押”价值就越大,则买卖双方的风险也越高。而专用性知识的特点决定了物流系统设计等附加值高的业务比其他业务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因而外包企业更愿意将此类业务交由企业内部完成。在这种情况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层次则只能在低端徘徊。

当同类制造企业形成空间集聚后,由于集聚企业在产品类型、特点等方面类似,对于每个企业来说其周围的区域物流条件也基本相同,因而在物流业务流程上有很多相似性。第三方企业积累的专用性知识可以为多家企业服务,并在服务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充分发挥专用性知识边际收益递增的特点,提高知识资产的利用效率,降低成本。

而对于外包企业来说,一方面,由于集聚后企业需要承担的抵押价值被多家企业分担,降低了高层次物流服务的风险;另一方面,采用业务外包还可以从专用知识的外部性中获得收益,提高物流业务水平。而且,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外包,可以促进物流业务的整合。在集聚区域促使有实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专业投资,发展高层次、高投入、高附加值的物流服务业务,从而促进物流业务的升级。

三、形成竞争市场,降低机会主义倾向

日本在2000年底对全国制造业和批发业的调查表明:将物流业务的一部分外包的企业占1/3 ,将物流管理业务全部或者物流系统构筑业务外包的企业只占4%-6%。并且,外包的业务多集中在作业层面。而影响企业将管理业务外包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外包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物流外包业务的集成性越强,需要的专用性投资就越大,对外包企业来说,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也越困难。与此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一般都是私人信息,行使机会主义的风险则更高。

Bennett等的研究成果表明,服务企业的设址区位与其他企业紧密相关,服务业会在产业集聚区的核心地带高度集中。制造业的集聚为物流企业形成了密集的市场,吸引物流企业在该地区集中,从而促进物流服务市场竞争环境的形成,为外包企业降低寻找和转换成本。而且,集聚后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以及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机会大大增加,可以减少信息的不对称。诚信度低、实力差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将被淘汰,从而降低物流企业的机会主义倾向和物流外包的合作风险,促进物流外包的健康发展。

四、结论

本文以交易成本理论中的实用模型和抵押模型分析制造业集聚对物流外包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带来的规模效应可以降低外包成本,扩大外包市场。而且,由于物流外包中的专用性知识具有边际收益递增的特点,同类制造企业的集聚有利于高附加值、集成性强的物流业务的发展,从而整合物流业务,提高物流服务层次。此外,集群区可以吸引多家物流企业形成竞争性市场,降低机会主义风险,促进物流外包服务的健康发展。

对我国目前制造业集群地区的物流业发展情况的分析也可以看出,随着同类或相关联的制造企业在某个区域内形成产业集群,该地区的第三方物流也获得快速发展,而且针对集聚行业特点的物流业务细分也开始出现。如南京的江北地区集中了多家石化企业,形成化工工业园。同时,在该地区也产生了专门服务于化工企业、功能定位于化工原料及产品的仓储、运输、加工、配送和信息服务的化工物流园。苏州地区集中了全球2/3的IT企业,专门针对电子行业特点的物流服务需求旺盛,在该地区也形成了多个专业IT物流园区。而且,为满足电子行业对物流速度的要求,该地区还建设了虚拟空港,确保72小时内将产品送到世界各地。物流业务的细分意味着服务的专业化和集成化程度在不断提高。在此过程中,产业集群带来需求市场的扩大和集中为物流服务的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Bruce R. Lyons. Specific Investment,Economies of Scale,and the Make-or -Buy Decision: A Test of Transaction Cost Theory [J].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1995,(26):431-443.

[2]Malmberg,A. Industrial geography: agglomeration and local milieu.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20,392-403.

[3]Marilyn A. StoneEuropean Expansion of UK Third-party Logistics Service Provide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2001,(1):97-110.

[4]Michael A. Knemeyer,Thomas M. Corsi,Paul R. Mur-phy. Logistics Outsourcing Relationships: Customer Perspectives[J].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2003,(1):77-100.

[5]Bennett,R. J.,D. J. Grahamt and W. Bratton. The location and concentration of businesses in Britain: business clusters,business services,market coverage and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ion of British Geogra-phers NS,1999,(24):393-420.

[6]储春银.外包企业与第三方物流的契约安排[D]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0.

[7]刘彦平.物流外包边界问题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05,(8).

[8]于江.企业外包物流的选择与合作[J].财经问题研究,2003,(5).

[9]刘联辉.企业物流外包风险的经济学解析[J].中国流通经济,2006,(4).

[10]朱世平.供应链环境下物流外包的风险和效益分析[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4).

[11]奥利弗・E・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论企业签约与市场签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12]保罗・克鲁格曼.地理和贸易[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3]仇保兴.小企业集群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14]中国仓储协会秘书处.第四次中国物流市场供需状况调查报告[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3,(10).

制造业发展分析范文3

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即"原始设备制造商"。指已经确立品牌优势掌握着关键的核心技术的企业,负责设计和开发新产品控制销售渠道,通过合同委托订购的方式向其它厂商下订单,对所订产品低价买断直接贴上自己的品牌商标并统一组织销售的一种生产组织方式,也称委托生产、代工生产,或贴牌生产,是一种新型的生产组织方式。

二、我国制造业OEM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OEM生产基地。OEM在我国制造业已是普遍现象如在家电行业,我国企业90% 以上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OEM,索尼、松下、东芝、西门子等世界名牌都在我国设厂生产;在服装行业,各大品牌也在我国建立生产基地,典型的有耐克和阿迪达斯。

OEM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使我国确立了世界"制造工厂"的地位。但OEM在整个产业价值链中只占微薄的一部分。且发达国家转移的多是低附加值,高消耗的产业,消耗了我国大量的资源。最近几年我国生产成本的不断上升、原材料涨价,相邻国家如越南、印度等更低劳动力成本竞争,已经对我国OEM的生存现状产生巨大影响。我国一些企业正面临着利润越来越薄,经营越来越困难,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状况。

二、OEM的内在缺陷对我国制造业带来的劣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 OEM生产方式的不利因素开始显现,OEM受到广大质疑。

1、目前,我国大部分的OEM企业规模不大,这些企业或者缺乏进行技术创新的理念,或者没有实力进行新技术开发。使我国制造业OEM仍然处于初级的模仿阶段,我国企业仿制国外的产品,国内企业再相互模仿。创新能力的缺乏使我国企业缺乏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而不利于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同时也使我国企业忽视或缺乏资源进行国产品牌的开拓,难以被主流的国际市场所接受认同。

2、OEM存在难以避免的金融风险和法律风险,由于OEM企业对国际订单的强大依赖性,一旦国际经济发生变化OEM企业就会受到剧烈的震动。并且涉及到专利保护、安全等敏感因素,我国企业还要额外承担法律风险、经济风险、质量风险及社会风险,在国际贸易中频频遭遇种种非关税壁垒限制、反倾销指控和知识产权纠纷。

3、简单的代工生产使得"中国制造"技术含量低下只能居于国际垂直分工的最底端,大量低层次的出口产品处于不利的国际贸易地位,只能分得国际市场最单薄的利润份额。反映产品深加工程度和技术含量的工业增加值率,我国的数字都远远低于美国、欧洲、日本。我国企业往往无法通过OEM获得核心技术,使我国企业只能长期受制于外国企业。

4、在提供了一些就业机会的同时,也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一大原因是用人单位难以满足大学生的期望。OEM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其不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大学生,而雇主也不会花更多的钱雇佣大学生来增加自己的成本。所以我们国家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大学生就这样找不到工作。

5、浪费我国的资源,破坏我国的环境。在产品价值链中OEM是高消耗、低产值的部分我国的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为了满足发达国家的订单需求,在自然资源利用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浪费严重,环境污染加剧。使我国为经济的发展付出了惨痛的资源和环境代价。

OEM在我国经历了迅速膨胀后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OEM企业要想继续发展就必需进行改革,以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

四、OEM方式升级路径选择与建议

我国企业做OEM不能只满足于完成订单,应该清醒地审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战略高度把握OEM企业发展方向,就当前OEM企业现状来看,0EM 的未来发展路径可以采用渐进式、阶段化的方法。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1、由OEM过渡到ODM (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即原始设计制造商。最终实现OBM (Original Brand Manufacturer)即原始品牌制造商。有能力得到大规模订单,但产品创新能力和品牌运作能力不足的OEM企业,前期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要注重学习如何在产品功能和外观设计、价格、质量、交货期、售后服务等方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努力建立与OEM委托方的互动关系和诚信关系,形成快速的技术学习和组织能力。实现OEM向ODM的过渡。在生产规模、制造能力等方面都已经具备强大实力后,再逐步转向开拓市场和进行品牌运作,实现从ODM向OBM的转变。

2、OEM与OBM并举。对于技术实力较强且具备一定品牌运营能力的OEM企业,应当选择OEM与OBM并举的路径。从我国格兰仕、台湾宏口、韩国三星等公司的成功经验来看,做OEM与做自有品牌是相辅相成的。将OEM与OBM结合起来同时进行,可以促使企业自身改进生产质量、管理体系。企业进行OEM与OBM并举的升级方式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具体的操作模式来实现:第一,利用原有OEM的产品重新注册品牌,企业通过注册公司或者经销等渠道自己做市场,比如我国的格兰仕。第二,与委托方成立合资公司,重新注册品牌。企业在与国际知名品牌公司的合作中可以学习先进的市场运作经验,以及体系化的品牌建设,并且可以有效利用他人的渠道进行自有品牌推广,降低经营风险。

3、把握机会大胆收购OEM委托方,开展反代工。随着世界消费格局悄然变化,全球产业链也在随之调整。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市场至今尚未恢复元气,我国消费市场一枝独秀,为我国企业创造了一次绝好的鱼跃机会。温州诚隆公司以3700万欧元收购法国品牌皮尔·卡丹的鞋等四类品种在我国的商标权之后,温州奥康集团今年5月18日以低于22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意大利鞋业品牌万利威德的大中华区商标及专利等所有权。我国OEM企业进入反代工时代的序幕已悄然拉开。

总之,OEM产业升级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不同的OEM企业,同一OEM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升级路径,要从平稳过渡到创造条件自主经营。应随着其所处市场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自身的发展策略,只有这样,OEM企业的经营才能获得持续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吕宏芬,余向平.OEM方式的内在劣势及其产业链升级对策探讨[J].商业研究,2006,334(2)

[2]彭坤顺.我国制造业OEM 发展及其供应链管理.[D]硕士学位论文,2007.

[3]路以兴,黄春晓.OEM模式下的企业供应链建设研究China storage & transport magazine 2007,9

[4]陈丽新.从内外约束条件论我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J].产业经济,2010,(3)

[5]甘满堂.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J].综合竞争力,2010,(5)

[6]李晓燕.论OEM 在我国的作用和地位[J].现代商贸工业,2009,(20)

[7]钟毅恒.浅谈我国制造业升级的路径[J].改革与战略,2006,(7)

制造业发展分析范文4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技术追赶效应;技术创新;建议

1.问题的提出

所谓技术追赶效应:一是指技术后进国技术扩散率明显高于技术领先国技术创新速度,显示出技术追赶特点。这是因为技术创新成本高于技术引进成本,技术创新应用于商业化的时间多于引进技术商业化的时间,虽然发展中国家技术落后,但是引进技术可以降低创新成本,节约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技术创新主要为新产品、新市场方面创新。二是指当后进国有技术创新时,就可以加快技术追赶步伐。正是在这两种条件下,后进国才能实现技术追赶,进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经济追赶,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从世界经济发展历史上看,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就是比较成功的例子,中国、印度和东南亚国家正在成为第二代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成功范例。

辽宁是全国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科研、生产基地之一,拥有一大批装备制造业企业,担负着为全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提供重大装备的重要任务。辽宁装备制造业通过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自主创新和产学研联合开发,先后开发研制出石油化工、化肥、军工、冶金及矿山、大型火(核)电站、建材等行业所需的重大技术装备,其中72万千伏安超高压输变电设备、千万吨级露天煤矿综采设备、30万吨级油轮、核电站250吨环形起重机、30万千瓦核主泵、大功率内燃机车以及新型歼击机、舰艇等一批重大装备填补了国内空白。按规模和能力评价,辽宁装备制造业名列江苏、广东、上海、山东、浙江、北京之后,位居全国第七。在装备制造业8大制造业中,辽宁的金属制品制造业居第六,普通机械制造业居第五,专用设备制造业居第十,交通运输制造业居第五,武器弹药制造业居第十一,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居第六,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居第七,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居第11位。可以看出,辽宁装备制造业在国内尚有很大的差距,更何况国外发达国家,所以在技术追赶上要走的路还很长[1]。

2.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追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技术引进能力较低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尽管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整体来说效益比较差。一些主要的经济指标如总资产贡献率、资产利税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资产负债率等与上海、广东等省市有着比较大的差距,甚至有的指标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所以其技术追赶还有很大的空间。而且,辽宁省装备制造业长期以来重生产,轻科研;企业对科技投入缺乏足够的重视,科技人员配备严重不足,导致技术人员缺乏对相关先进技术动向的了解和适应先进技术的系统知识;由于大部分企业缺乏专门的研究开发机构,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的投入严重不足。

2.2 技术引进方法不当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在技术引进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引进方法的不当。主要有:第一、盲目引进。在一些技术引进过程中,没有充分地结合自己企业和省内的实际情况,只是盲目引进一些高新技术,涉及到操作和销售问题则无计可施。引进的一些技术无法与国内的相关产品配套,而且无法完全消化和吸收这些先进技术,导致引进之后无法应用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浪费资源。第二、在技术引进过程中,由于缺乏政府宏观的一些调控和指导,导致一些重复引进,从而造成技术和资源的浪费,有时甚至导致一些矛盾。第三、在引进过程中,只重视硬件设备等,不重视操作、管理等软件。而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恰恰是一些软件的东西非常重要。

2.3 技术创新环境不够完善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现行的技术创新体系主要属于政府主体模式。技术创新的投入主体和行为主体是政府;科研活动国家化、行政化,科研任务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型研究多由政府科研单位或高校科研人员完成,企业研发力量薄弱。技术创新的一般程序是:科研单位立项,主管部门批准,划拨科研经费,科研单位进行科技研究,各级政府评审创造发明成果,授予获奖者证书、奖状和少量奖金;科研人员集中于不搞生产的科研单位,使得科研、开发、生产严重脱节,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比率很低;尚未为高新技术企业迅速发展、壮大营造出良好的外在环境。同时,应该成为技术创新核心主体的企业尚未完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缺乏有效的动力激励机制,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动力显得不足;目前普遍采用的任期制、承包制往往助长短期化经营行为[2]。由于缺乏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也没有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所以在技术引进上缺乏足够的保障环境,所以这也是当前技术引进落后的一大主要原因。

总的来说,辽宁省装备制造业落后的原因主要是技术上的,技术创新的不足导致了整个行业的落后,所以,有必要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战略下,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加大技术追赶步伐,缩小差距,甚至形成超越,大力发展辽宁省装备制造业。

3.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追赶过程中的一些建议

3.1 增强企业技术引进能力

建立行业技术引进创新协会,追踪国外技术研究,加强对国外技术研究与追踪及对国内条件的分析,负责对该行业技术引进创新的指导与协调工作,以免或最大程度地减少技术引进的盲目性、重复引进和低水平引进。建立一个完备的技术引进信息共享系统和为引进企业服务的上网查询,解决企业技术引进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可以在一些如数控机床、汽车等领域大力促进企业合并,形成一批规模大、技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巨型企业集团;同时采取政策、措施鼓励高水平科技人才向企业流动,以促进企业的创新能力。同时,加大对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科技投入,在诸如资金、人力、技术等方面大力支持,以促进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3.2 加强对技术引进的宏观调控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资金短缺,因此技术引进中注重适宜性十分重要。但同时我们也要在一些重要领域的技术引进中搞一些重点项目,如汽车领域等,因为这些领域的技术关联性强、扩散性好,搞一些重点项目对提高技术水平增强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意义重大。同时,在对技术引进时应该加强一些宏观调控,避免重复引进,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不仅仅要重视对高精设备的引入,也要包括对一些技术、管理等软件的学习。总之,要加强对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引进的宏观调控,避免重复引进等一些问题[3]。具体做法是:(1)通过财政优惠政策,创建辽宁装备制造业技术引进创新平台。设立“装备制造业技术消化创新基金”,加大对辽宁装备制造业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技术改造的财政补贴。设立“装备制造业风险投资基金”,鼓励组建产学研以及企业联合攻关的横向技术开发联合体。扩大政府采购规模,为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市场空间。(2)制定产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技术引进创新。对装备制造业技术引进创新全过程实行税收优惠。仅有对新技术产品的引进、开发上给予优惠,不利于鼓励企业加大对消化吸收的投入。为了增强税收优惠的整体效力,应为技术引进创新的全过程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3.3 完善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加强辽宁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核心是从体制、机制、法制等各方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使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技术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具有技术创新的动力,能最充分地激发人才的创造力,熟悉市场,信息灵通,反应灵活,能最迅速地、直接地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尝试建立的比较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即以企业为技术创新的投入主体和行为主体[4]。在这样的创新体系中,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有比较明晰的分工。政府以市场需求、社会需求和国家安全需求为研究开发的基本出发点制定科研开发规划、法律和政策,以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科技资源。推动大多数科技力量进入市场创新创业;深化经济、科技、教育体制的配套改革,为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提供有效的体制保障;推动应用型科研机构和设计单位实行企业化转制,大力促进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完善科技立法,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和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政策环境;实行财税、金融扶持政策,完善科技人员管理制度,正确评价科技成果和进行科技奖励,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加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民营科技企业,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强对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方向和重点的宏观引导,协调各方科技研发活动;资助基础理论研究和公共性、关键性、前沿性技术的研究开发,高校应鼓励教师和学生进入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领域;努力发展高校科技园区,培育一批知识和智力密集、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产学研紧密结合。

从总体上看,建立这样的技术创新体系,要求政府创造一个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体制、法制环境,企业成为具有有效创新机制的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显然,这样的技术创新体系将会更有利于增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的能力。

4.结束语

总的来说,现阶段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所以要加强对先进制造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增强企业技术引进能力和宏观调控,同时,应该完善以企业创新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主体,充分利用一切条件,加强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技术追赶,促进辽宁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晓波 黄娟.从技术差距、吸收能力看与中国的技术追赶.科学学研究,2005,06.

[2] 谭淑霞 徐小钦.东亚后发国家技术追赶的模式与经验.环球扫描,2004,07.

制造业发展分析范文5

摘要:从1978年到2012年,山西省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税金总额和从业人数,分别从1978年的162.30万元、26365人到2012年的69079.00万元、115155人,税金总额增长到426倍,从业人数增长到4.37倍。山西省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税金的大幅度提高,而从业人数的持续稳定发展表明科学技术对于生产力有着关键的作用,同时表明劳动生产率已经大幅度提高,这说明与企业从业人数密切相关的并非是收入或利润,其关键因素在于生产力的提高。

关键词 :山西省;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税金;就业人数

本文使用统计数据态势研究方法(DTDA)和方差、标准差和差异百分比等公式。限于篇幅,本文中所涉态势图省略。

1、山西省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税金态势

从表1看,从1978年到2013年的36年间,山西省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税金总额合计达到28.6亿元,从1978年的162.3万元增长到2013年的7.2亿元,2013年是1978年的442倍,增长了441倍,平均每年保持了12倍的增长,平均每年上交国家税金7943.79万元。通过分析同期的主营业务收入发现,税金收入基本与主营业务收入呈正相关关系。山西省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在亏损年税金依然保持了稳步的发展,但其中不乏波动,1982年、1995年和2007年为三个高点。

2、山西省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从业人数态势

从表2可以看出,从1978年到2013年的36年间,山西省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从业人数,比较于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税金的波动性,基本保持了稳定的上升趋势,从1978年的2万多人增长到2013年的11万人,其增幅相对于北京等地是比较明显的。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税金的大幅度提高,从业人数的持续稳定发展,说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山西省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3、山西省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收入与从业人数增长率比较态势

从表3可以看出,1978-2012年的35年间,山西省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主营业收入增长差异明显高于从业人数增长差异。收入增长每年之间差异非常显著,但是对于就业人数每年之间的差异就要小得多。收入与就业之间的差异也非常显著,这说明与企业从业人数密切相关的并非是收入或利润。科学技术对于生产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科技的创新同样带来了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 周子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1949—2009)[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2] 工信部运行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2010、2011、2012、2013)[M].

制造业发展分析范文6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resources, this paper calculated the degree of gray incidence of human resourc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of Hebei Province and Jiangsu Provinces, analyzed that the high-tech R&D have a greater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based on this conclusion, advanced three suggestions about retaining and attracting talented person in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of Hebei Province.

关键词:医药制造业;人才资源;灰色关联度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industry;human resources;the degree of gray incidence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5-0086-02

0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原本以自然资源和原始劳动为主的竞争,逐步演变成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日益成为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被称为二十一世纪的最主要的资源。随着近些年来社会老龄化加剧,生物技术的空前发展,具有高科技含量,高疗效的新产品、特效产品必将拥有广大的市场空间。新产品的开发必将投入更多资源,而人才资源是其中的主体。

1研究背景

河北省是我国著名的医药制造大省,地处京津冀商业圈之中,特别是省会石家庄既拥有华药,石药,神威,以岭等著名企业,又拥有河北医科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等众多高校作为依托。2005年石家庄市又被评为了首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可以说河北省医药制造业既具有一定的雄厚基础,又具有未来发展的广阔前景。

赵长林,刘霞在《我国各地区医药制造业竟争力的比较分析》中,通过建立指标体系,运用spss统计方法,统计了我国各个省市医药制造业的竞争力情况。计算结果显示河北省医药制造业的竞争力只处于行业中等偏上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远不及江苏,山东等医药制造大省。本文借以上研究结果,只从人力资源角度,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找出河北省与医药大省江苏省之间存在的差距,并依此提出改进建议。

2医药制造业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的选取

医药制造业是高技术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通过分析,本文选取能够总体反映医药制造业企业人力资源状况的:医药制造业企业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以及在人力资源方面能够反映企业科研能力的人才资源:医药制造业R&D活动人员折合全时当量、医药制造业科技活动人员、医药制造业科技活动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三个指标作为人力资源评价的主要指标。利润是指企业销售产品的收入扣除成本价格和税金以后的余额,能够充分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本文选取利润作为衡量医药制造业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经济指标。本文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高技术统计年鉴》。

3人力资源与企业发展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3.1 灰色关联度分析灰色系统理论是由我国著名学者邓聚龙教授于1982年首次提出的,主要是利用系统内已知信息来确定系统的未知信息,其具有建模过程简单、模型表达式简洁、便于求解、预测、精度高、适用性强并且对数据的要求不高等优点。

本文采用绝对关联度的量化方法,计算步骤如下:

首先,制定出参考数列,参考数列常记为x0,一般表示为:

x=x(1),x(2),…,x(n)

关联分析中被比较数列常记为xi,一般表示为:

xi=x(1),x(2),…,x(n),i=1,2,…m

其次,对原始数列进行无量纲处理。无量纲处理常采用初值化方法和均值化方法。

再次,对于参考数列x0,比较数列为xi,用下述公式表示各比较曲线与参考曲线在各点的差:

(k)=

最后,将计算出的关联系数求平均值,即绝对关联度,表达式为:r=(k)。

3.2 医药制造业人力资源与企业发展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基于河北省和江苏省的比较运用灰色绝对关联度公式,分别对河北省和江苏省医药制造业的人力资源指标与经济指标利润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两省均以2002年-2008年医药制造业年利润数作为参考数列x0,将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作为比较数列x1,医药制造业R&D活动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作为比较数列x2,医药制造业科技活动人员作为比较数列x3,医药制造业科技活动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作为比较数列x4。河北省与江苏省2002年-2008年医药制造业年利润与人力资源情况如表1、表2所示。

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计算结果如表3、表4所示。

3.3 结论上述关联度计算结果显示,河北省医药制造业中四个HR指标与医药制造业利润之间的关联度分别为:0.74,0.75,0.75,

0.75,各个人力资源指标对利润的关联程度的大体持平。江苏省医药制造业中四个HR指标与医药制造业利润之间的关联度分别为:0.70,0.86,0.77,0.82,研发人员,科技人员,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数量对利润的关联程度均大于企业从业人员数对利润的关联程度。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河北省在人力资源方面与江苏省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研发和科技创新人员与企业发展的关联度不强,医药制造业知识密集性的行业特点不突出。

4建议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可宝贵的资源,从以上灰色关联度分析中可以看出:人才资源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一支具有研发和科技创新能力的优秀团队,才能快速推动医药制造业企业未来的发展。

高科技研发人员位于人力资源金字塔的顶端,既会有高高在上的骄傲情绪,又会有高处不胜寒的体会。所以经过一些学者的分析,高科技研发人员往往具有其独特的特点:他们拥有高水平的知识和研究能力,但个性比较突出,喜欢宽松自由的工作环境,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生活方式;具有强大的精神追求,往往比常人更有高远的理想,事业心重,进取心强;不安于现有的环境,喜欢突破和新鲜的事物,具有创新性思维,这也是高科技研发人员流动比率大的主要原因。

针对以上分析结果,结合人力资源激励原则,以留住现有的高科技研发人员,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为出发点,对如何提高河北省医药制造业人才资源状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 合理的薪酬、福利制度和奖励措施。物质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资源,是留住,吸引高科技研发人员的重要基础保障。合理的薪酬和福利制度可以使高技术研发人员感觉到自身价值得到认可,及时对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科研成果给予奖励,可以提高高科技研发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激发工作热情。

4.2 营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文化价值观的体现,对实现人尽其能,人尽其用创造了良好的氛围。高技术研发人员具有无限的能力与潜力,营造宽松舒适的企业文化环境,提供良好精神慰藉,更能使其发挥已有才能,增强努力工作的热情。

4.3 制定科学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培训。高科技研发人员一般具有高学历,对自我的要求也比较高,除物质生活外,更加关注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为其制定科学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培训,可以加强他们对企业的归属感,提高工作满意度和对企业的忠诚度,降低人才流失率。

参考文献:

[1]高楠.大中型企业R&D投入与创新绩效灰色关联度分析―基于河北省和全国的比较[J].现代商贸工业,2010,(6),1-2.

[2]刘思峰,党耀国,方志耕.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