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档案室建设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化档案室建设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化档案室建设方案

数字化档案室建设方案范文1

《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全国地市级以上国家综合档案馆要全部建设成具有接收立档单位电子档案、覆盖馆藏重要档案数字复制件等功能完善的数字档案馆;全国50%的县建成数字档案馆或启动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河北省也把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十三五”全省档案事业发展的新引擎,初步建成覆盖省市县三级的全省区域性数字档案馆,数字档案馆建设步入全国先进行列。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档案馆勇立潮头,迎接挑战,在数字化档案馆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无论是可行性方案的设计还是软硬件建设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档案局成立于2004年2月,2014年7月档案馆正式成立,在区档案局挂牌,局馆合一管理。2015年开发区档案馆被推荐为河北省数字档案馆试点单位,我们以此为契机,启动了开发区数字档案馆系统建设,突出区域性设计,在服务范围上为全区行政机关、驻区单位及其下属立档单位服务,定位为全区统一的数字档案管理平台,实现了全区档案数字资源整合、共享与档案公共管理服务的一体化管理,能够满足区域数字档案馆“统一建设、按需服务、分别管理”的运行模式需要。

秦皇岛开发区数字档案馆系统建设包括“两大平台、两个环境”。系统由开发区电子公文交换平台和档案馆电子档案管理平台两大平台组成。其中“电子公文交换平台”主要为区内各级部门的电子文件接收、归档、管理、利用、移交提供系统服务,其对区内电子文件进行统一存储备份,实现全区电子文件齐全归档、安全保管、有效利用和及时、可靠的归档移交提供保障;“档案馆电子档案管理平台”主要为区内各级档案室档案数字资源的接收、管理、保存、利用提供系统服务,亩实现全区档案数字资源齐全收集、长久保存和有效利用。

开发区档案局通过数字档案馆系统运用,已经使其成为区域性档案数字资源综合管理的服务平台,依托平台建设,我们力争将开发区档案馆打造成为“六位一体”功能的数字档案馆,即传统档案辅助管理中心、档案数字化加工中心、电子档案管理中心、区域档案数字资源存储备份中心、区域档案数字资源共享服务中心、区域档案IT(信息技术)运维服务中心。

一、加强学习与调研,制定“开发区数字档案馆建设可行性方案

2014年,以开发区新档案馆建设为契机,开发区档案局超前定位,提早谋划,力争将新档案馆建设成为集馆藏、展示、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型数字档馆。为此,我们分别考察调研了直辖市、市级、区级等三个代表性档案馆,主要就新档案馆整体设计、功能用房分区、档案数字化建设等方面问题与考察单位进行了座谈,通过交流学习,收获很大,并以此为基础,起草了《开发区数字档案馆建设可行性方案》,通过讨论,方案得到管委领导的认可,自此,开发区数字档案馆建设正式启动。

二、加强资源建设,夯实工作基础,全力推进档案数字化工作

数字档案馆建设中档案原文数字化工作是基础,为全面开展全区档案数字化工作,规范标准,提高数字化工作质量,开发区档案局首先从做好标准的编制入手,先后完成了《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暂行办法》《数码照片归档与管理暂行办法》《档案数字化著录规范》等系统制度的编制,并通过组织专题培训有效地进行宣传贯彻。二是加强对相关单位的调研。及时、准确掌握全区档案数字化工作的整体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的对策。通过各方努力,使开发区档案馆档案数字化工作形成了目标明确、工作规范、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为全面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夯实了基础。

开发区档案馆于2011年开始大规模地开展档案原文数字化工作,在“全面数字化”战略的引领下,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工作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开发区档案馆馆藏档案实现机读文件级目录100%,文书档案原文数字化率100%,共完成纸质档案数字化182025页,并实现全文检索。接收规划、公证、工商等电子档案约27.2 GB(万亿字节),档案数字资源总量近80 GB,

三、开发区数字档案馆基础建设情况

2015年9月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档案馆投入使用。总体投资6200万元(主体3600万元,展资1700万元,设备投资900万元),档案馆地上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为上下两层,其中展厅面积3414平方米、库房面积1275平方米、功能用房265平方米、办公用房92平方米、设备间及其它用房1200平方米,是集馆藏、展示、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档馆。现今已初步建成为党和国家重要档案的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政府信息公开中心、档案利用服务中心和电子文件管理中心的“五位一体”的综合性档案馆。

一层作为开发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展厅,先后已经举办过“逐梦之路建区30周年成果展”、“理想信念教育展”等专题展览,今后将发挥综合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加大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重要培育、宣传作用。二层是档案馆库区、办公区和对外服务区,投资近千万元,全馆安装中央空调,内、外网络wifi覆盖,实现门禁控制24小时监控,初步建成网络化、智能化的多功能数字档案馆。

(一)功能区与设备配置

1、库区:库区为独 立设置,分为库房一、二、三与综合库房,能够满足不同门类档案的分别存放要求,确保档案的安全保管。库房安装密集架1200立方米,无线内网覆盖。档案库房从设计上按照《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档案库房技术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档案安全保护的管理技术要求,突出了档案库房档案安全保护的"八防"要求,采用高新技手段、智能化管理控制,安装了“档案库房安全保护智能管理平台”,实现了恒温恒湿控制、消毒灭菌、通风和电子巡更、自动防盗、库房灯光检测系统功能。库房内安装监控摄像机,共41台,全部为网络高清摄像机,采用24小时实时监控,统一存储,门禁认证管理。在防火方面采用高压细水雾消防设备来为档案保管提供安全保障。

档案库房安全管理平台可以对库房的各项指标进行智能化设置与管理,定期灭菌,通风换气,根据外界自然环境变化自动调控库内温湿度,并自动统计工作报表和出入库登记表。

2、功能区:馆内设置整编室、机房与控制室、数字化采集室、荣誉室。

机房与控制室:按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B级要求构建。在选址方面远离强电磁场,机房内铺设防静电地板、等电位铜排,配备不间断电源与专用空调设备;门禁管理;安装液晶拼接46×9大屏,时实显示全楼各点位监控图像;主机房配有专用立式机柜、三台服务器与一台在线存储设备,配有自动水喷淋灭火设备。

数字化采集室:采集室设有监控和手机信号屏蔽设备,配备4台计算机终端、2台扫描仪及卷盒打印设备,能够满足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需要。

荣誉室:为馆内对外宣传、展示一个重要窗口。设计上将弘扬开发区文化的实物档案陈列、影音档案展示与业务培训功能相结合。配置了电教白板与短焦投影仪,能够满足20人以内的日常档案业务培训工作。

荣誉室内配备2个自助查档服务计算机终端设备,符合数字档案馆测评要求。

3、公共服务与办公区:档案馆主楼配备2台电梯、1台无障碍货梯。建有70平方米的接待大厅,安放多席位等侯椅,方便利用者休息等候。大厅安装10平方米LED电子屏,用于日常宣传及迎宾使用。大厅的一角还设置了图书资料架,方便利用者在查n之余进行浏览。

信息公开与查阅室:配备2个查阅工位,用于档案查阅利用,加装身份证认证与指纹登录设备。1台保密计算机用于专门隔离存放档案。

阅览室:为方便利用者查阅,馆内配备2间阅览室,可同时容纳20人利用。

办公区:办公用房占总馆面积的1%,本着核心管理、集中办公的原则设置。

(二)网络建设

在网络建设方面,网络主干采用光缆辅设,配核心交换机,全馆设置网络及电话信息点210个,全楼内网与外网全wifi覆盖,可扩展,可进行无线网办公。

馆内网络分为外网、内网、专网。内、外网络物理隔离,内网与专网采用逻辑隔离。内、外网络都有防火墙、漏洞扫描。2016年又投资30万元安装上网行为管理设备,可进行网络终端监管、安全审计等。有用户接入认证,非法用户不能接入,各系统有独立的管理密码。馆内专网配备10台专属计算机终端,用于档案数字化工作。

(三)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建设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开发区档案馆不断深化计算机网络为主干的档案现代化管理技术,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整合全区档案资源。目前,开发区档案馆通过搭建数字档案管理系统来对区内单位各类数字档案进行管理,已经基本实现了“三网二库二平台”的建设(外、内、专网,档案数据库、影像数据库,电子档案管理平台、电子公文交换平台)。

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包括部署在政务网的电子公文交换中心和部署在档案行政专网、政务内网的两个环境。其中电子公文交换中心部署在开发区信息化办公室,承载数字档案馆(电子文件中心)主体功能。电子档案在线管理平台即虚拟档案室管理部署在开发区各部门档案室,为各职能局档案室管理档案数字资源以及开展室藏档案数字化加工等业务提供支撑。档案馆与区内各单位搭建档案行政内网,各级档案室通过内网向“电子档案管理平台”上传数据、查阅利用。档案馆通过电子档案管理平台,向各级档案室提供相应层级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共享服务,平台根据不同的权限服务对象,建立了7个层次的利用范围,系统能实现档案查询、资源、信息共享、开发利用、工作交流、统计分析、利用登记等功能,有利于实现各单位对本部门档案的自主与规范管理。

四、明确建设思路,纳入开发区“十三五”规划纲要

近年来,开发区档案局通过对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及应用,已经完成了从传统载体档案管理为重点到传统载体档案、数字档案资源管理并重的工作思路的转变,实现了全区数字档案资源与实体档案资源的有效整合,使开发区档案管理水平、档案服务水平、档案安全保障水平得到全面提升。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年,“继续加大政务信息化系列工程实施力度,提升电子公文系统,推进包括数字化档案馆在内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纳入《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

数字化档案室建设方案范文2

水文档案管理服务的信息化,既要遵循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一般规律,又要兼顾水文信息生成和储存的特殊性。基于一般规律与特殊性的综合考虑,我认为水文档案管理服务的信息化应着重抓好“五大建设”。

1、数字档案室建设。这是水文档案管理服务信息化的核心要件。目前,国家正准备提出全国数字化档案馆(室)建设方案。因此,水文数字档案室建设正当其时。作为水文档案存放、整理和加工中心,水文数字档案室应当根据需要配备必要的计算机系统工作站、扫描仪、刻录机、光盘库和中转服务器等信息技术设施设备。同时,根据国家统一规范的数字档案管理规则和标准,设置相应的管理服务软件及其传输浏览等应用系统,从而真正建立起集信息收集、加工、馆藏、交流、利用于一体的现代化数字档案室。

2、信息化网络建设。这是水文档案管理服务信息化的基础支撑。根据数字化归档的要求,需要在水文系统构建三个对接电子网络。一是机关内部的局域网络。在单位内部实现各部门之间和数字档案室与各部门之间的有效对接,并在办公自动化、无纸化的前提下实现资料文件的数字化归档。二是联结各个基层水文站的数字信息传输网络。各基层的自动化和数字化水文站点的文字、图像等数字信息要适时同步地通过专用互联网络传递到水文信息处理中心,实现适时测报分析和有选择归档。三是外部电子文件传送网络。通过互联网络联通,实现与上级主管部门、地方各级各部门的电子文件传送与收集相对接。

3、数字档案资源建设。这是水文档案管理服务信息化的重要基础。首先,要根据实际需要和有关标准,对馆藏历史档案按照类别、年度、密级、等级进行数字化归档处理,以磁盘、光盘等介质进行分类陈列,并刻录到档案信息中央处理器以供查阅。其次,要运用归档整理应用软件,对新生成电子文件和数字信息资料及时予以归档。第三,要尽可能地将有价值的数字档案信息在外网空间,切实丰富外网水文信息资源的内容。

4、浏览查询系统建设。数字档案的鲜明特点就是储存容量较大,浏览查询便捷。没有一个快捷高效的浏览查询系统,再好的库网条件也会失去其应有意义。当前互联网已进入千家万户,浏览查询系统软件已经十分成熟,完全可以通过专业人士或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档案管理应用系统。其基本要求是项目齐全、内容丰富、查询便捷、更新及时、结果精准。同时,既要能够联合使用日期、类别、主体、关键字进行精准查阅,也要能够做到汉语及拼音双识别查询,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查阅效率。

数字化档案室建设方案范文3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1、档案馆迁建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已被列入2013年县重点实事项目预备类计划,目前已完成项目选址、项目建议书、设计方案招标、方案评审会等工作。

2、“记忆”工程逐步推进。启动《记忆2012》、《缑乡旧影》编印,开展了口述档案的录制,继续开展《缑乡岁月》的制作。指导县住建局、县大活办等对重大活动进行档案记录。其中县住建局对15个拆迁地块的原貌及拆迁过程、44个重点项目的工程建设等进行记录,形成视频素材80GB,记录时长10小时,照片5.87GB共计1340张。

3、档案宣传形式多样。首次开展“国际档案日”纪念活动。举办了志愿者为档案服务启动暨家庭档案业务培训、档案法制图片展、广场咨询、“档案在你身边”微博征文大赛等活动。承担“徐霞客开游节”相关活动,开展了首届中国“徐霞客游线”历史记忆文化作品征集大赛活动,充分挖掘“徐霞客游线”历史记忆文化内涵,利用档案历史资料,助推“徐霞客游线”早日进入世界性文化遗产名录。

4、档案馆基础进一步夯实,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全省首个开通了档案服务百姓语音电话,让普通百姓不出家门就能方便咨询查阅相关档案资料。加快馆藏档案的开放,对中学等80余个单位1981-1983年度5674卷档案进行开放鉴定,最终解密开放4294卷档案,馆藏开放档案数量达到21332卷。开展了档案抢救,将馆藏的30余卷清朝同治至宣统年间的县育婴堂原始档案资料,进行档案抢救修复工作。加大征集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征集到清朝县试试卷、小学毕业证书、知青等照片、资料300余张(份)。上半年,档案馆接待查档利用2250人次,调卷2494卷次,复印3038张。

5、积极开展登记备份和数字档案馆建设。贯彻落实监察部、人社部、国家档案局联合制定的《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的相关措施,将“实施档案和电子文件登记备份制度,充分发挥档案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首次列入2013年全县反腐倡廉建设重点项目。加快数字档案馆进程,完成了数字化加工一期项目抽查和二期项目160万页扫描(其中已挂接55万页),完成县数字档案馆三期硬件设备项目,以及馆藏档案数字化加工三期项目招投标方案的制定。

6、加大档案监管指导力度。加强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的监管,与县发改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2013年重点实事工程档案的通知,要求所有重点实事工程责任单位开展档案登记和验收工作。完成了志清公司等3家企业技改项目档案专项验收和县就业管理处业务档案达标验收。配合市档案局对县国土局档案工作进行了执法检查。指导县人社局、得力集团开展专业档案馆建设。

7、开展形式多样的档案业务培训。举办了一期档案岗位培训,147人通过培训取得了档案岗位证书。上半年,还根据各单位不同需求举办了照片档案整理、目标管理认定等多种实用操作培训。

上半年,还召开了全县档案员会议,完成了县档案学会换届选举等工作。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1、继续做好县档案馆迁建工作。加强与县公建中心的沟通,做好县档案馆新馆可行性研究、方案设计细化、建设资金等前期工作,力争2014年年初开工建设。

2、继续加强档案馆各项基础性工作。大力开展档案资料征集工作,开展赴异地征集;配合全市档案系统,启动婚姻等民生档案异地查档跨馆出证工作。

3、加强机关、企事业档案工作。8-9月份继续开展县级机关、乡镇档案工作年检,抓好档案目标管理考核;积极鼓励开展档案目标管理认定,10加以上单位达到市级以上标准;抓好2013年县级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登记和验收,开展档案执法检查;继续开展数字档案室建设,10%的机关创建省规范化或示范化数字档案室;全县乡镇、街道和县直属部门要完成2007年以来进馆档案数字化加工扫描;完成《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的审批。

4、继续推进“记忆”工程。加强对“记忆”工程的监督指导,督促指导责任部门做好发展的同步记录,及时报送原始资料;完成《记忆2012》、《缑乡旧影》的编印出版,完成大型档案文献纪录片《缑乡岁月》文化产品的包装、宣传工作;继续协助做好首届全国“徐霞客游线”历史记忆作品征集大赛活动;建成1家省乡村记忆示范基地。

数字化档案室建设方案范文4

【关键词】国土资源档案 数字化建设 探讨

最近我省国土系统大力实施“数字国土”工程, 有力地促进了国土管理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现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如何开展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建设。

1.开展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意义

国土档案数字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客观要求,是顺应时展的明智之举,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加强档案数字化建设,可以极大地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更为重要的是档案数字化能够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科学配置、合理组合,以适应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开放,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档案数字化,适应了社会发展对档案工作要求和利用需求,已从过去的点信息、片信息的需求,逐步向全面信息的需求转变,只有数字化的档案工作才能满足这种社会需要。

2.开展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对策

规范档案工作基础。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建设包括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一是资料齐全。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各类原始档案资料、图片和物件等是重要法律凭证,必须搜集齐全,确保原始档案资料搜集不遗漏、不缺失;二是分类科学。要按照《档案法》和档案分类方案的要求,对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各种文件、材料、表格、台账、图片、物件等,采取分年度、分问题、分级别、分保管期限等从总到分的方法进行分类;三是组卷合理。按照各类档案形成的时间顺序合理组卷,要做到分类清楚、分级适当、确定保管期限准确;四是编目系统。题写案卷标题,要结构完整、合乎语法、标点准确、文字简练、概括准确。排列卷内文件,编写页号要按文件材料形成的规律,保持文件之间的密切关系。要认真填写卷内文件目录和备考表及案卷标题,并进行复查装订;五是部门立卷。对在国土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各种资料,随时收集齐全,分类整理,组成保管单位,由该项目负责人审定,经部门负责人审查合格签字后整理立卷;六是录入系统。综合档案室再根据《分类方案》、《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表》确定分类号、保管期限、编制档案号,填写案卷目录并将案卷目录录入档案管理系统,把案卷排列上架,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使档案管理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开展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建设,首要条件是要加强档案软硬设施的建设,为实现档案数字化提供条件。一是要建立档案软件管理系统。在单位综合档案室建立档案管理软件总系统,在各科室、各部门建立分系统,组成系统之间纵向和横向联通,设定各系统终端的使用管理权限,发挥系统的整体优势,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二是要加强经费投入。在每年的财务预算中列入档案数字化建设项目经费,可以自主研发,也可采取市场化的方式,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国土资源档案管理软件供应商,确保与目前使用的档案管理软件相兼容。三是要配置相应的设备。要配置档案数字化建设必需的自动化办公设备、多媒体应用设备、光电处理技术设备和系统使用安全保密技术设备,保证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建设顺利进行。

突出重点稳步实施。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建设要突出重点,稳步实施,构建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新模式。一是建立档案数据库。在建立档案数据库的过程中,必须确保国土资源档案数据库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其次采用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实现原纸质文件信息数字化;二是电子文件的收集和积累。电子文件包括电子文件内容、电子文件载体和电子文件显示、修改的电子计算机软硬件平台的组合,是未来档案数字化最主要的来源。必须及时对所形成的电子文件进行收集积累,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性,维护它的系统性、完整性,为电子文件的数字化归档打下基础;三是档案数字化与上网利用同步。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与上网利用同步,是“数字国土”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规定和保密工作的要求,将公开的档案信息在互联网上向政府和社会提供国土资源档案信息查阅,实现资源信息共享,提高国土资源档案信息利用的综合能力;四是扫描文件数据与目录数据挂接核对。确保目录与扫描文件的正确对应,避免在国土资源档案信息利用中出现文不对题的情况;五是数字档案要做好备份。应建立科学安全的保管存储体系,及时做好备份。

3.开展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建议

如何保证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质量?

3.1认真学习档案法律,增强档案法制意识。必须认真学习宣传《档案法》和《土地管理法》,增强全体干部职工的国土资源档案管理意识,以促进档案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

3.2 加强档案业务培训,提高档案人员素质。要按照《档案法》的规定和要求,加强对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以促进档案管理水平和利用水平的不断提高。

3.3 健全档案管理网络,强化档案管理职责。做好国土资源档案工作,必须要健全档案管理网络,充分发挥兼职档案员的作用,以保证档案工作的连续性。

3.4加强档案组织领导,狠抓档案制度落实。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应做到既抓档案部门的工作,又抓文书部门的工作;既抓档案管理工作,又抓档案移送问题;既抓硬件方面的建设,又抓软件方面的建设;既抓档案管理制度的完善问题,又抓各项制度的落实问题;既要全面组织,又要相互协调;既要抓紧中心工作,又要围绕中心工作的同时开展其他方面的工作。

总之,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各项档案管理制度得到贯彻实施的有力保障,将为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数字化档案室建设方案范文5

关键词:数字档案馆

档案馆是档案事业发展的主体。随着法定应接收的档案资料信息的海量生成,各类民生档案进馆的需求日益加大,档案馆库容量不足与大批量档案进馆要求之间的矛盾更加突显。解决这一矛盾,一方面要靠档案馆的新建扩建,因为档案馆是档案永久性保管的基地,作为城市文脉传承的重要载体和形象标志,它不可或缺。另一方面,要建设在虚拟空间运行的数字档案馆。2010年6月,国家档案局出台《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我们随即展开调研和论证,形成《武汉数字档案馆建设实施方案》,并将武汉数字档案馆建设纳入全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数字档案馆建设具有的低碳特征:一是档案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处理,逐步实现原件封存,用复制件代替原件向社会提供利用,能够延长档案的寿命,节省保护和抢救档案的成本。二是档案馆管理共享系统的开发,使利用者凭借一个档案馆平台,可以获取权限范围内的所有网联的其他档案馆的信息资源,减少利用者在馆际之间的来回奔波和消耗。三是现代信息储存和灾备技术的发展,可从容应对电子档案资源信息的无限膨胀,通过引入云计算、物联网等新的理念,能够实现电子档案信息与实体档案信息的无缝挂接,使全市馆藏电子档案信息的集中式管理和各馆实体档案分布式管理有机结合。

关键词:机关文档中心

伴随着城市党政机关集中办公区域的规划建设,深圳、北京、哈尔滨等一些城市的市区机关纷纷建立起机关文件档案中心或类似机关联合档案室的机构(以下简称机关文档中心)。这是在机关集中办公区域内,整合各人驻部门档案室资源,实现档案集约管理的体制创新。这一体制创新非常符合武汉市创建“两型”机关的要求,因而在条件具备的一些区迅速推行。2006年,矫口区筹建机关大楼,原规划各进驻部门都单独设有档案室,有多少档案室就必须按照防火、防盗、防尘、防潮、防虫、防病毒等要求安装多少套设施设备。区档案局主动向区里提出建立文档中心的设想并获批准。之后,及时变更机关大楼规划设计方案,形成500平方米的区域建设文档中心。2008年11月正式运行,接收机关大楼内19家立档单位的档案和文件,实现档案实体和电子文档的集中管理和利用。2009年3月,汉阳区机关新办公大楼内设立机关档案管理中心,中心用房面积380平方米,中心档案管理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中心对入驻机关大楼的40个机关档案统一接收,集中管理和利用。人驻机关大楼单位不再单独设立档案室。2009年4月,青山区机关综合大楼启用,机关文档中心总面积88平方米。接收大楼内20个区直单位档案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另外,江夏区正在筹备建设文档中心,江汉区文档中心建设已纳入区“十二五”规划。

机关文档中心具有的低碳特征:一是机关文档中心相比各人驻部门“小而全”的档案室而言,它的优势在于减少机关档案库房面积和设施设备、专职档案人员的重复配置,有利于资源节约,降低行政成本。二是实现对机关档案工作的前端控制,按照统一标准规范各单位档案文件的管理,能够系统高效地整合机关档案资源。三是更有利于冲破档案资源分割状态,实现机关档案资源的共享,促进经过鉴定的机关档案文件按权限面向机关甚至公众开放。

关键词:档案工作社会化

服务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和面向社会服务民生是档案部门的永恒主题。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更多地纳入法制化轨道,公民社会日益成长,档案的凭证作用日益明显,这就要求各级档案行政部门切实做到经济社会发展到哪里,档案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确保全社会档案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事实上,自1987年《档案法》颁布以来,武汉市档案部门服务的领域不断拓宽,由党政机关拓展到企业、学校、村(居)委员会、家庭和个体,重点建设项目、重大活动(重要事件处置)、重点开发区建档领域,以及“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和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改革创新建档领域。档案部门服务的面越来越宽。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传统档案管理以纸质载体为主,转向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双轨制运行。面对不断拓展的服务面和新技术的运用,对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来说是一个挑战。突出表现在服务领域拓展的无限性与档案行政管理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档案行政管理机构不可能用膨胀的方式应对档案服务的增量和新技术要求。而是要认清“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治理方向,探索一条逐步扩大的档案工作社会化的路子。

数字化档案室建设方案范文6

一、调查现状分析

本文通过网站调查、邮箱、电话等调研方式,调查分析了广东省62所本科院校的高校档案机构、人事档案归属、档案管理系统建设、档案网站建设四个方面的内容。62所本科院校包括37所公立本科院校,占59.7%;25所民办本科院校,占40.3%,其中16所独立学院,2所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

1.高校档案机构

高校档案机构包括档案馆和综合档案室。本次调查的62所本科院校中,如表1所示,20所(32.3%)高校设立了独立的档案机构,其中2所是民办高校,分别是是广东理工学院和中山大学南方学院;2所高校的档案机构挂靠其他部门,广东海洋大学档案馆挂靠校长办公室,韩山师范学院综合档案室挂靠图书馆。这些独立的档案机构命名各有不同:广东理工学院、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是档案室,韩山师范学院、广州体育学院是综合档案室,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是档案管理中心,其他高校独立的档案机构都是档案馆。

另外,42所(67.7%)高校未设立独立的档案机构,其中公办高校19所、民办高校23所。这些非独立的档案机构设在高校的学校/院办公室或党委办公室。中外合作办学的民办高校又有不同,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联合国际学院由秘书处负责公文审批的信息化管理和立卷归档工作,香港中文大学各个机构形成的档案一般都保存在各个学校机构手里,无专门的学校档案保管机构。

2.干部人事档案归属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知,除了中外合作办学的民办高校,广东省的本科院校都已设立高校档案机构,接近1/3的本科院校设立了独立的档案机构。高校人事档案有两种管理模式:一是归入独立的档案机构统一管理,一是归入人事部门管理。

此次调查的62所本科院校中,仅有6所(9.7%)高校的人事档案归入独立的档案机构管理。41所(66.1%)高校的人事档案归入人事部门管理,其中公办高校31所,民办高校10所,如表2所示。另外,有13所民办高校的人事档案挂靠在人才市场。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员工并无人事档案,但对于受聘的员工,人力资源部门在聘期收集其相关的个人信息资料并建立仅供内部使用的个人档案。

人事档案归入独立的档案机构管理的六所高校,分别是中山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这六所高校的教工人事档案并入独立的档案机构之前也都是由人事组织部门管理,中山大学档案馆是最早并入人事档案的,其次是华南农业大学,其他四所学校都是最近几年才将人事档案移交档案馆。

3.档案管理系统建设

档案管理系统是档案馆数字化、自动化管理的主要应用软件。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是专门针对干部人事档案的现代化档案管理系统,能够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与准确性,有利于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国内许多高校采用南大之星档案管理系统,广东省采用该系统的高校有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韶关学院等,部分高校的档案管理系统是自主研发,如暨南大学(独立开发),还有一些高校的系统开发外包,如广东工业大学、中山大学。

本次调查的62所高校中,24所高校建有档案管理系统,其中公办高校22所,民办高校2所是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有独立的档案机构的高校中仅15所有档案管理系统。人事档案归属档案馆的6所高校中,中山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5所高校建有档案管理系统,其中中山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建有教工人事档案系统,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正在建设人事档案管理系统。

4.档案网站建设

档案网站是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网络平台,能把数字化加工整合之后的档案资源,通过档案网站以各种形式和展示出来。62所高校中,24所高校通过档案网站提供了网络平台,既有独立档案机构的高校,又有非独立档案机构的高校。20所有独立档案机构的高校中,18所高校建有档案网站,其中2所民办高校是广东理工学院、中山大W南方学院。非独立的档案机构的5所高校,五邑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州医科大学、广州工商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在所属的院办、档案网站上设置了独立的档案管理、档案工作或档案业务栏目,广东财经大学综合档案室隶属学院办公室,建有独立的档案网站;其他非独立的档案机构在所属部门的档案网站上则只有零星的简介。

24所高校建有档案管理系统,24所高校建有档案网站,19所高校既建有档案网站又建有档案系统,5所高校建有档案系统但无档案网站,5所高校建有档案网站但无档案系统。20所高校的档案管理系统在档案网站上提供登录链接或登录平台,其中包括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的档案系统挂在学校网站主页。建有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3所高校中,中山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提供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登录链接,广东工业大学档案网站未提供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入口。

二、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分析可以看到,广东省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独立的高校档案机构建设、人事档案归属、人事档案系统建设、档案网站建设都存在诸多问题。

1.人事档案分散管理问题严重

人事档案是专门档案的一种,专门档案的管理仍然按照全宗原则实行集中统一管理。许多省份的高校的人事档案纳入到了独立的档案机构,如四川、湖北、重庆、江苏、上海、陕西、山西、浙江的高校。从广东省高校档案机构调查情况可知,广东省独立的高校档案机构的建设比例(32.3%)低,而且大都是公办高校,只有两所是民办高校。其中,54.1%的公办本科高校有独立的档案机构,6%的民办高校有独立的档案机构。从人事档案归属的调查情况可知,6所公办高校人事档案归属独立的档案机构,占广东省本科院校总数的9.7%、占广东省公办本科院校总数的16.2%;而52%民办高校的人事档案挂靠在人才市场,超过半数的民办高校的人事档案挂靠在校外。从整体情况来看,广东省独立的高校档案机构偏少,而且只有少数几所本科高校人事档案归属档案机构,民办本科高校的独立的高校档案机构极少,人事档案管理更加分散。

无论人事档案归入人事部门还是人才市场管理,档案都得不到统一保管,档案工作投入偏少,整理不规范,专业化建设滞后。这种低水平重复的分散管理,不利于人事档案规范化、信息化的管理。独立的高校档案机构才能承担起归属人事档案的能力,独立的高校档案机构建设比例低,是干部人事档案分散管理严重的原因之一。

2.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建设滞后

目前广东省大部分高校仍没有启用档案管理系统,62所高校中只有24所高校有档案管理系统,保管的档案主体仍然是纸质档案。大部分(75%)有独立的档案机构的高校已建有档案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主要实现目录的数字化,有些高校已扫描部分综合档案,能进行全文检索,如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工业大学等。中山大学已完成全部馆藏党政类档案的数字化扫描和挂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完成了部分教学类档案原件的数字化扫描、著录、校验和挂接等工作,基本实现了部分行政、党群档案与学生学籍档案的全文检索。

广东省高校的人事档案的数字化工作还限于人事档案的检索和档案目录的数字化,绝大多数高校档案馆至今还没有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只凭借 Excel或 Word等常用办公软件进行人事档案目录管理。人事档案已归属独立的档案机构的高校,83.3%的高校建有档案管理系统。建有教工人事档案系统的3所高校中,中山大学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已投入使用,但只是目录的数字化,广东工业大学的人事档案系统正在完善,并且正在进行人事档案内容的数字化扫描工作。总的来说广东省的本科高校还没有针对档案目录和内容数字化的成熟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而综合档案则已部分实现全文检索,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远远滞后于其他综合档案。

3.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网站建设脱节

人事档案信息化,是利用档案管理系统将纸质型档案转换成电子型档案,并通过一定的网络平台提供利用。人事档案信息化不仅要建设档案管理系统,而且要通过档案网站这个网络平台提供利用。

调查发现,62所高校中,38.7%的高校建有档案网站,这些高校中83.3%的高校档案网站提供档案管理系统入口;建有独立档案网站的有19所高校(30.6%),既建有档案网站又建有档案系统的比例30.6%,有独立的档案机构的高校档案网站建设的比例90%;民办高校档案网站建设比例(16%)低。从调查可知,广东省本科高校档案馆 (室 )独立的档案网站建设比例还不足1/3,而独立的档案机构已普遍建立了专门的网站,且大都已启用档案管理系统。

仅3.2%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挂接到档案网站,人事档案信息化的数据不能通过档案网站对外提供利用,也不能提供全文检索。即使已开展人事数字扫描工作的高校也未能及时将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挂接到档案网站。

三、推进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人事档案信息化的进程刻不容缓,推进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应从加快制度建设以及软件硬件建设等方面着手。

1.加快制度建设,推进规范化管理

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滞后,是由于硬件条件差,档案人员业务不精、档案不受重视等各种原因引起的,关键是制度的缺失。因此,必须自上而下建立人事档案规范化管理制度,包括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制度、材料收集归档制度、人事档案审核制度、人事档案归属制度、档案管理人员进修培训制度等。

首先,人事档案要实现信息化管理,需建立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把所完整的档案信息录入系统,必须建立严密的材料收集归档制度,审核收集的散件,查看是否缺少签名、公章、时间,复印件未盖与原件相符的章等,增加电子归档,收集电子目录、建立规范化的电子档案、纸质档案收集渠道。定期审核档案,查漏补缺,防止档案造假。

其次,人事档案归属高校档案机构是人事档案信息化的基础,有条件的高校应加快推进独立档案机构的建设,高校干部人事档案归入独立的档案机构有利于提高人事档案的利用率,提高人事档案工作者的业务能力,能有效利用人员和设备,节约经费,并且有利于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数字化建设,更快实现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档案工作的整体协调发展。从近几年高校独立档案机构成立的时间、人事档案并入独立的档案机构的时间来看,独立的档案机构统一管理的模式是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由独立的档案机构管理人事档案更加科学合理,也是大势所趋。

再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信息化人才短缺,制约着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范化的管理离不开专业化的人才,应配备具备档案和计算机相关知识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定期培训,加强交流学习,学习先进的档案管理理念。

只有建立完善的制度,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才有保障,推进人事档案归属合并的进程,加快启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

2.加快人事档案内容的数字化建设

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包括人事档案目录和内容的数字化,数字化的档案目录和内容还能通过网络平台提供利用。广东省干部档案目录管理系统2005年就已投入使用,人事档案目录的数字化工作有了一定的基础,而内容的数字化建设还处于零基础的起步阶段。人事档案内容的数字化是将档案材料逐一扫描后,挂接到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扫描进入系统的档案才能进行全文检索,全文检索实现了利用者对档案信息快速检索和方便利用,有利于档案的永久保存。

人事档案内容数字化建设的缺失是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问题,也是制约人事档案全文检索的重要因素,应加快人事档案内容的数字化建设,确保人事档案整体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3.加大经费投入,灵活运用外包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