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范文1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不全;高血压;感染;心衰 作者单位:678000 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肾内科 慢性肾功能不全一般呈不可逆性缓慢进展,如果短时间内迅速加重,除了考虑原发病加重外,还应特别注意是否存在着使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加重因素,及时发现加重因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减少病死率均有指导意义。现收集我院2001年1月至2011年10月有慢性肾功能不全伴有明显临床加重因素的106例病例进行分析,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加重因素及其治疗措施对预后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有明确加重因素的106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女42例,男64例,年龄30~67岁,血尿素氮9~305 mmol/L, 血肌酐143~8754umol/L, 1例表现为高钙、高磷血症, 二氧化碳结合力455 mmol/L, 其他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低钙血症、高磷血症、高尿酸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尿比重1010~1020, 双肾大小最小的为763 mm×32 mm×29 mm, 最大的为893 mm×379 mm×379 mm, 皮质厚度66~88 mm。12 诊断标准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进行性的肾实质损害,致使肾脏不能维持其基本功能,诸如排泄代谢废物、调节水盐和酸碱平衡、分泌和调节各种激素代谢等,从而呈现氮质血症、代谢紊乱和各系统受累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1]。在病程中,若血肌酐水平短期内急剧超过其基础水平的50%,则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加重。13 加重因素 尿路感染44例(其中尿路结石的28例),呼吸道感染23例,高血压30例(合并尿路感染5例、合并心力衰竭9例),慢型心力衰竭的12例,相对血容量不足的8例,X线造影剂5例,氨基糖甙类药物3例,喹诺酮类药物的3例,高钙高磷血症 1例,随访6月至9年,治疗后尿比重1018~1025,血生化尿素氮65~152 mmol/L,血肌酐115~2149 umol/L,尿酸正常的有85例。14 治疗方法 141 去除所有可能促使肾功能恶化的因素 感染(尤其是尿路感染);血容量不足;尿路梗阻(最常见的是尿路结石);心力衰竭和严重心律失常;肾毒性药物,如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奎偌酮类药物、糖尿病肾病患者使用照影剂等;高血压,如恶性高血压或高血压的降压过快过剧;高钙血症、高磷血症或转移性钙化;妊娠(肾衰者不宜妊娠)。142 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可使尿毒症症状改善。1421 食用高生物价优质蛋白如鸡蛋、瘦肉和牛奶等,尽可能少食植物蛋白的物质,如花生、黄豆及其制品等。每天给予06 g/(kg・d)的蛋白质,既可以满足机体生理的基本需要,而又不至于发生营养不良。1422 高热量饮食可使低蛋白饮食的氮得到充分的分解,减少体内蛋白库的消耗,摄入足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以供给人体足够热量,这样就能减少蛋白质为提供热量而分解。1423 必需氨基酸疗法 此疗法的适应证仅为肾衰患者,不宜用于慢性肾脏病无氮质血症者。每日蛋白摄入量减至20 g,则会发生营养不良症,必须加上必需氨基酸疗法或必需氨基酸及a酮酸蛋白质混合剂疗法。a酮酸在体内与氮结合成相应的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在合成蛋白过程中,可以利用一部分尿素,故可降低血中尿素氮的水平,改善尿毒症症状,低蛋白饮食和极低蛋白饮食加必需氨基酸和/或其酮酸疗法可减轻残余肾单位的破坏,延迟尿毒症的发生。143 并发症的治疗:1431 钙、磷平衡失调的治疗 积极限磷饮食和使用肠道磷结合剂,如口服碳酸钙,既可降低血磷,又可供给钙,同时还可纠正酸中毒。1432 水钠平衡失调的治疗 除有水肿、高血压和少尿要限制食盐外,一般不宜过严限制,在氮质血症期就应开始给予低磷饮食,每天不超过600 mg。有少尿、水肿、心力衰竭,应严格控制进液量,但对尿量超过1000 ml/d而又无水肿者则不宜限制水的摄入。1433 代谢性酸中毒的治疗 口服碳酸氢钠1~3 g,3次/d。144 中医药疗法 大黄能延缓肾衰的进展,剂量随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剂量调节,一般剂量为10~20 g务使每日排软便2~3次为度,1剂/d,水煎服。或大黄20~50 g、蒲公英30 g、煅牡蛎20 g,煎水200~300 ml,置温凉保留灌肠30~60 min排便,1~2次/d。145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应用:ACEI最主要的作用是通过扩张全身血管和肾小动脉使肾小球毛细血管静水压(Pgc)趋于正常从而防止肾小球硬化。2 结果

106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有加重因素的患者,经治疗后,96例肾功能明显好转,临床症状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82例肾功能恢复至加重前水平。5例作维持性血液透析,1例死于严重感染,4例自动出院。3 讨论

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展一般是缓慢的,如在短期内迅速加重,除了考虑肾脏疾病本身有发展外,还应考虑是否存在着使慢性肾功能恶化的加重因素。由于大多数加重因素具有不同程度的可逆性,故又称可逆性加重因素。在各种加重因素中,以感染居首位。本组资料中各种感染占414%,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兔疫机能低下,易合并感染,以尿路、呼吸道感染常见。尿路感染以尿路结石、尿路梗阻常见,尿路梗阻后,常使上端尿路内压增高,尿液反流,导致肾单位减少,肾功能损害而致尿毒症,及时去除尿路梗阻是治疗的关键[2],高血压、心力衰竭、血容量不足、严重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使用肾毒性药物均是肾功能不全的加重因素。寻找和纠正某些使肾功能不全加重的可逆因素,这可使肾功能获得改善,如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特别是水,钠缺水;及时地控制感染;解除尿路梗阻;治疗心衰;停止肾毒性药物的应用等。总之,肾储备功能差,对感染、药物、缺血等因素敏感[3]。

慢性肾功能不全是一缓慢的、持续进展的、不可逆的过程,患者最终进入维持性透析或死亡,诱发因素能加快此进程。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治疗目的,主要是延缓病程进展,降低尿毒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4]。为了延缓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进展,不仅要积极控制、治疗原发病,还应该注意加强肾功能损害因素的清除。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范文2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控制效果;影响因素

高血压属于病程长、发病率高的慢性疾病,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不仅仅在精神上承受压力,更在经济上承担负担。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我国社区高血压控制现状及影响高血压控制的相关因素,并最后对社区高血压控制效果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提高控制效果的措施。

1我国高血压的防治、进展情况及对社区高血压管理的展望

1.1我国高血压防治现状及进展 高血压属于慢性疾病,发病率高。目前我国高血压的控制呈现"三高三低"的趋势,即患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高,知晓率、控制率及治疗率低的情况。我国长期使用的高血压的管理办法有社区综合防治、三级管理以及自我管理。近来规范化管理正在兴起。社区综合防治出现的较早,上个世纪9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但是社区高血压的综合防治存在着具体措施和方法不够明确,工作不细致等不足,在实际工作中容易产生困惑。高血压的三级管理指将社区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类,不同级别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更具有针对性,但是仍旧是一种被动的管理模式,许多措施和建议患者并没有贯彻执行,影响了控制效果。自我管理主要通过健康课程教育以及医生建议等措施来进行血压的控制[1]。

1.2社区高血压的管理展望 近年来,社区的卫生服务不断发展,加上新医改的执行,高血压的社区控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患者数量仍呈现上升趋势,更多的挑战也随之而来,管理人数增加、管理效果的要求提高、管理深度的进一步深入都带来了更高的要求,规范化的社区高血压管理为社区高血压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如何建立健全规范化体系,发掘规范化管理的方法称为今后的社区高血压控制管理的重要议题。

2社区高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2.1高血压控制单因素分析

2.1.1管理方式影响高血压控制效果 社区对高血压的控制管理可以分为规范化管理与非规范化管理,通过对这两种管理的对比可以发现接受规范化管理的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的控制合格率明显高于非规范化高血压控制管理的患者控制合格率,说明规范化的管理更有利于稳定并进一步控制患者的高血压水平。

2.1.2年龄和性别的影响 研究表明,血压控制水平合格的患者平均年龄大约在67岁左右,年龄越大的患者高血压的控制效果反而越好,而性别则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没有明显的影响。

2.1.3不同的类型的高血压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水平效果的影响 高血压根据其严重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轻度高血压、中度高血压和重度高血压三种不同的类型,本研究结果表明高血压的级别越高其血压的控制水平越好,合格率越高,血压的级别与血压控制的合格率成正比。

2.1.4并发症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有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比没有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更容易控制血压水平。

2.1.5高血压患者的行为对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 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的吸烟情况、饮酒以及锻炼情况的调查研究对其行为对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些因素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并未产生显著影响,经常吸烟和饮酒的患者与不经常吸烟饮酒而经常锻炼的高血压患者之间并无在血压控制方面的显著不同,两类患者之间的差异不明显。

2.1.6干预措施对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的降压药物和降压的措施并未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产生明显的影响。

2.1.7患者应就诊或住院而未就诊住院对血压控制的效果影响。高血压患者会对药物产生依赖性,一旦病情需要,患者就应该及时就诊或者住院,否则就会影响血压控制的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血压控制合格组的曾就诊和住院人数明显高于血压控制不合格组的人数,这说明高血压患者只有在病情需要时及时就诊或者住院才会更加有效地控制血压,降血压水平控制在较稳定的范围之内。通过对患者的咨询发现,性别、年龄以及高血压病程和饮食口味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及效果尚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血压的控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

2.2高血压控制多因素回归分析 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可能与患者个人的因素及防治措施有关,此外还要同时考虑到患者的用药习惯及生活习惯等差异,逐步回归,进而筛选出影响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因素。在多因素回归分析中将城市的类型、性别、年龄、规范管理、并发症的种类与类型以及患者的吸烟史和饮酒史、锻炼的次数等因素纳入分析范围,制作出回归模型,从回归模型反映的信息可以看出城市类型影响程度最高,其次是年龄和血压管理,而饮酒与就诊住院的次数也对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产生影 响[2-3]。

3社区高血压控制效果的分析及研究

3.1社区高血压控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需加强监测 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90%以上的患者认为服药对于血压的控制是十分必要的,并且坚持通过服药来控制血压在一个稳定的范围之内。这一结果说明,社区血压控制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控制病情、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水平方面患者的评价是肯定的,但是,随着高血压患者人数的增长,35~44岁的青年人群患者逐渐增加,高血压的患病率增高,但社区高血压管理尚未涉及青年患者的防治及控制,而仍旧集中于老年患者,所以社区高血压控制在干预力度以及定期测量上仍旧存在着不足。

3.2加强规范化管理,构建规范化管理平台 各地在高血压的控制中一般采取规范化管理及非规范化管理两种形式,本研究表明,接受规范化管理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明显好于接受非规范化管理的患者的控制效果,因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逐步将社区的高血压患者纳入规范化管理之中,让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及生活习惯,将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相结合使用,合理饮食,适当锻炼,坚持规范用药,定时监测血压,提高生活质量。还应该构建规范化高血压管理平台,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大人力与财力投入以保障社区工作的稳定开展,以便有效利用现有的卫生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社区高血压控制规范化宣传及教育,通过规范化的社区高血压控制管理,不仅可以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及时治疗和控制,还可以减少高血压带给社区患者的经济与精神负担,适合社区的高血压控制。

3.3加强健康教育和管理 研究结果显示,年龄高的高血压患者更为注意控制血压,其控制血压的效果明显好于年龄低的患者,这说明,年龄低的患者可能对自身的健康状况关注不足,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者有年轻化的趋势,患者的年龄越来越低,所以,在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及防治过程中要同样重视这些年轻的患者,加强对年轻人的健康教育宣传和管理,消除年轻人不重视自己健康状况的思想,使得年轻的患者配合控制血压以及疾病的治疗[4-5]。

3.4重视防治,关注并发症 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血压的升高,血压控制的合格率也同时在升高。因此,血压级别越高的患者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其血压还是会得到很好的控制,而血压级别低的患者如果不注重自身的健康状况不积极配合治疗,其血压也不会得到很好的控制。所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该更加注重对血压级别较低的患者的血压控制与防治。同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要定期对患者其他相关指标进行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并发症,采取措施,提高防治效果。

3.5建立健全随访制度 多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的文化程度、近1个月的随访及控制不良行为对于血压的控制产生影响,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社区对高血压控制的必要手段,可以针对发病的原因及危险因素的控制展开,所以基层医务人员应该对社区患者有针对性的进行随访和宣传教育健康知识,建立健全随访制度是对患者进行管理的一种重要的社区管理手段,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把握随访的频率和次数及时间[6]。

3.6减少应就诊或住院而不就诊住院的情况的发生 及时就诊与住院对于患者的血压控制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患者对卫生服务资源的利用,所以基层医护人员应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获得患者的信任,同时还要加强宣传,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知晓率,适时就诊,积极主动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从而减少患者不及时就诊于住院现象的发生。

影响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要过的因素多种多样,为了提高社区高血压控制效果应该要在社区实行规范化社区高血压控制管理,制定相应措施,建立健全随访制度,加强宣传健康知识教育,提高患者的认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取得较好的血压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杰,高霞,乔国良.社区高血压细节管理血压控制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2,(2):90-91.

[2]丁俊华.社区医院高血压控制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4,(4):34-35.

[3]谢庆堂,陈开,郑荣阳.社区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3,(19):78-79.

[4]戴俊明,卫志华,高义阔.社区高血压病人药物治疗依从性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06):253-255.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范文3

【关键词】农村高血压;综合干预;依从性、知晓度、满意度

高血压是当今世界上流行最广泛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其患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因此,高血压已成为农村地区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高血压既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又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却很低。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切实有效的农村高血压综合干预模式,适合农村开展高血压综合防治的有效方法,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知晓率及依从性。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罗店镇辖区内,从12个村居委随机抽取405名符合WHO诊断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性189人,女性216人,年龄30-90岁,平均年龄57.5岁。随机分组为管理组183人和对照组222人。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和对照组高血压患者基本情况见表l

1.1.2高血压诊断标准按照1999年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诊断标准:未服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另外,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目前正服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已低于140/90mmHg,亦诊断为高血压。

1.2研究方法

1.2.1在罗店镇辖区内,对门诊中就诊的12个村居委高血压患者建立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卡,并进行干预前及干预后的效果评估。

1.2.2体检: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进行2次体检,内容包括血压、家族史、吸烟、饮酒、体重指数等一般情况及实验室检查包括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素、肌酐等。

1.2.3根据血压情况和相关危险因素水平,参照《上海市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指南》要求,对纳入管理的患者进行高血压分级评估,确定管理组别。把高血压患者分为4组,进行三级管理:极高危组和高危组(三级管理)1个月随访1次,中危组(二级管理)2个月随访1次,低危组(一级管理)3个月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血压、自觉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药物及非药物治疗情况,测量血压和空腹血糖等。

1.2.4干预方法:根据患者的个体特征(职业、年龄、教育、经济、高血压患病情况、身体其他状况、生活习惯以及危险因素水平等),制订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主要指: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方案。前者包括降压药的选择、剂量的调整等;后者是指改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和习惯。

设立健康管理专员,协助社区医生根据患者的高血压分级评估结果及其管理组别,确定随访的方案包括频度、时间、内容,手段等,并通过电话访问、在线咨询以及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面对面访谈等多种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同时督促患者遵从随访管理。

建立高血压的自我管理及其家庭支持系统。①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技能培训,向患者提供各种管理工具,让患者承担一定的预防性和治疗性的保健任务,并在社区医生和健康管理专员的协助和督促下完成任务。②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对家属进行家庭急救的重点培训,建立家庭支持系统,协助患者进行自我管理;设立呼叫中心,应对高血压突发事件的处理。

实施双向转诊机制。根据双向转诊的原则,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角色和职能。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相关医院签署双向转诊的协议,对符合转诊要求的高血压患者进行转出和转回。

1.2.5效果评估分为:满意度、知晓率、依从性3方面。满意度包括是否离家近、等候时间短、服务态度好、取药方便、诊疗技术与大医院没有太大差别、药价比大医院便宜、挂号费便宜。知晓度包括知道患高血压、目前服药情况、知晓何谓高血压。依从性包括是否有时忘记服药、是否有时不在意服药、自我感觉好时,是否曾自行停药、减药、换药,自我感觉不适时,是否曾自行停药、减药、换药。

2统计学分析

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对调查问卷及干预资料进行计算机双人录入,并进行逻辑纠错。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均数与率的差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分析。P

3结果

3.1一般状况:管理组:总人数183人,平均年龄57.95±7.63岁,年龄分组

3.2研究对象干预后的满意度: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管理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后满意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3 研究对象干预后的知晓率: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管理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后知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农村社区405例高血压患者知晓率干预后知晓率情况表2

3.4研究对象干预后的依从性: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管理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后依从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农村社区405例高血压患者干预后依从性情况表3

3.5 研究对象干预后的依从性:从表4我们可以看出,干预前后管理组依从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农村社区405例高血压患者干预后依从性情况表4

4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在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心脏和肾衰竭的发生中又起了主要的病因学作用,常常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从全球范围来看,心脑血管疾病在世界上致死的人数超过其他任何病种,疾病负担迅速增加。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有效的血压控制可以减少40%的卒中危险,减少15%心肌梗塞的危险。上海作为一个工业发达,经济发展迅速,人口老龄化严重的城市,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情况不容乐观,尤其是农村高血压,近年来一直有增多趋势。

针对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管理工作量巨大,现有的社区医生数量有限,信息系统尚未成熟,在社区实践中高血压管理尚未充分体现个性化的特点,血压控制的效率不高;农村患者依从性、知晓率较差,患者家庭支持资源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等问题已经发展成为影响社区高血压防治效果的重要因素。针对以上诸多问题,本项目提出了高血压社区防治的综合干预概念,即在现行的管理模式基础上,对各个管理细节进行完善。具体包括:

4.1健康教育干预措施针对不同个体,有针对性的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高血压病的基础知识、危险因素、血压的正常范围、高血压的主要症状,坚持服药和治疗的重要性,不良服药习惯的危害,服药误区的教育指导,如何进行血压的自我监测、有利的日常生活行为对控制血压的作用等。健康指导形式采取集体授课、个别指导、发放卡片等。

4.2用药指导高血压病用药原则为长期甚至终身服药,且这一过程多在院外进行[1]。故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和经济能力按个体原则合理选择用药,尽量减少用药种类及药物更换次数,避免多次用药的麻烦。根据病情合理选择不良反应少、廉价、长效的药物。[2]因此,对所服降压药物的认知情况,须耐心进行相关的指导,包括药物名称、剂量、服药时间、作用、副反应等,以强调服药的必要性、重要性、安全性和不规则用药的危害性,也可以提供服药提示卡,教会使用并提醒服药的各种方法,使病人养成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的习惯,强化病人对服药方案的认知。

4.3 通过设立健康管理专员岗位,协助社区医生加强和完善高血压患者的管理;加强医生培训,提高医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发疾病管理软件,建立信息工作平台,提高整体管理效率和水平;采用综合患者自我管理和家庭支持等多样化的管理方法,引入多方参与管理;强调个性化的诊疗管理方案,提高高血压控制效果;通过加强双向转诊的实践,有效控制高血压危重情况及合并症的发生。

4.4定期监测血压:患者每天自我监测血压有助于提高服药的依从性[3,4],因此医务人员教会患者及家属在家中自我监测血压,通过测量血压所得的客观结果促使患者采取依从行为,是简单、可行有效的方法。

4.5饮食与生活指导:戒除烟酒,控制体重,摄入低盐,低糖,低脂饮食,维持足够的钾,钙,镁摄入,根据病情及自身的活动能力,选择适合的活动或运动,保持乐观平稳的情绪规律作息,避免劳累。

4.6电话随诊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包括患者姓名、文化层次、家庭状况、家庭住址、电话号码、主要疾病诊断、病情、用药情况、主要家庭成员姓名及联系方式等。让患者与医务人员有着紧密的联系,随时咨询。定期随访护理,以了解患者用药依从性和病情变化,及时给予处理及帮助。患者中途停药最易发生在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无自觉症状时,自认为病情稳定而停药,随访发现后,应及时对患者加以劝导,使其按医嘱顺利进行治疗,提高其对治疗的依从性。

本方案作为目前管理模式的一种补充,着力于社区管理尤其是农村地区各个环节的细节指导,期望通过对管理细节的探索和实践,完善和推动高血压社区管理工作。从而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高血压患者知晓度、满意度及服药依从性。

参考文献

[1]左玉兰,席鸿霞.中青年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的健康教育[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189-190.

[2]黄仕青,杨衬,侯灵红.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效果评价[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6):65-66.

[3]卢云娟,梁春丽,苏晓莹,等.监测血压有利于提高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5,11(4):227-228.

[4]朱大乔,毛红娟,何丹丹,等.高血压患者自我检测血压对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8):581-583.

上海市宝山区科委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编号:09E-38 )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范文4

【关键词】糖尿病;高血压;科学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日渐增长,已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后第三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而高血压的发生率在糖尿病人群是非糖尿病人群的2~3倍,糖尿病和高血压均被认为是发生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提高此类人群的健康护理,改善病人生活状态,可以更有效地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和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本院于2012年7―12月收治175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经过治疗和综合护理,血糖血压控制得较平稳,保持了相对健康水平,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2012年7月―12月共收治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75例,男97例,女78例。年龄42~ 76 岁,平均年龄65岁。其中一级高血压者34例,二级者61例,三级者80例;合并肾脏损害53例。经过良好的治疗及精心的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2 健康护理

2.1 体征检测

2.1.1 血压监测

糖尿病的合并高血压组微血管病患病率显著高于正常血压组,尤以肾病更显著,纠正高血压对防止肾病的发生有积极的作用。在病理状态下,其昼夜波动性不明显或无规律性。因此,对患者常规作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了解血压峰谷变化情况,以此指导用药;同时密切监测血压动态变化,防止发生头晕、手麻等性低血压而引起的外伤。当血压过高时,及时报告并协助医生帮助患者服药,疏导患者解除其紧张情绪, 防止脑血管疾病意外的发生。针对不同病情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如一般情况血压降到

2.1.2 血糖监测

糖尿病患者因高血糖所致的多元醇通路增强和蛋白非酶糖化增加是产生神经病变的重要因素,因此早期、及时、有效控制高血糖是根本治疗措施。护士应向患者解释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并为患者监测血糖,至少每周1次,包括每餐前、睡前、凌晨3点及餐后2小时血糖,参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糖和尿酮,了解患者糖尿病的控制是否达标。理想的空腹血糖应

2.2 饮食护理

患者应给予低盐、低脂、低糖饮食。每天钠盐控制在5g以下,限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特别是动物脂肪的摄入量。禁吃咸肉、咸菜、咸蛋及油炸、油煎食物。血压控制目标是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内,对特殊的病理阶段还有进一步的要求。应注意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及每天所需食物的总热量,以及患者的经济状况、饮食习惯,同患者一起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饮食计划,教会患者在限制每天总热量的前提下,如何在多种食物及蔬菜水果之间变换花样。鼓励患者多饮水,10000~20000ml /日,以达到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粘稠度,降低血糖的作用,多吃蔬菜尤其是含粗纤维多的食物以增加饱腹感,同时又起到降糖、降脂、润肠、通便的作用,适当选择富含必需氨基酸或质量较高的动物蛋白、植物蛋白等,每天肉类总量以100~150g为宜,同时可用豆类代替部分肉类。每周进食2~3次鱼类。少吃油炸食品,忌咽、限酒。另外,每天的进餐时间及量需基本固定,防止服用降糖药后因推迟吃饭时间而引起低血糖反应。

2.3 健康教育

2.3.1 成立专门的健康教育机构

为了达到预防疾病,维护与促进健康,提高人群的生活质量的目的,医院丰富的健康教育资源应有效地向院外延伸,可对外健康普及窗口,聘请院内外专家和科普人员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2.3.2 住院期间健康教育

在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 要求专科护士与管床医师配合, 针对患者存在的不同问题,对患者及家属同时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其正确认识疾病、合理用药和康复方面的知识。

2.3.3 社区健康教育

为了巩固院内健康教育的效果和带动社区全民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我们与所在社区联络,定期到社区开展义诊,为已建立健康档案的慢性病人群进行简单的健康体检,相关健康问题咨询,并在社区组织专题讲座,邀请慢性病人群和社区居民参与,还利用板报、橱窗、横幅、宣传单等,将疾病防治、营养饮食、良好生活习惯等方面知识传播给群众。

2.3.4 定期进行随访

对建立慢性病健康档案的人群,定期用电话或寄信的方式与其联络,解答健康问题,指导健康行为,巩固健康教育效果。

2.3.5运动指导

运动疗法是糖尿病患者的基本疗法之一,运动可加速血液循环、缓解心脑血管缺血状态,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对增强心血管功能,纠正代谢紊乱大有帮助。运动宜在血糖、血压控制较好且无代谢紊乱时进行,尤以餐后1小时左右运动为宜,运动方式应根据年龄、病情和耐受性而定,我合并一级或二级高血压患者采用散步、骑自行车、爬楼及有氧操等, 每天20~ 30 分钟。运动时一般采用轻中等强度,即最大耗氧量不大于60%,简单衡量办法是运动中不感心慌、气短或数运动中脉率不超过170减年龄,防止剧烈运动,以免加重高血压。在责任护士的指导下定期进行健康评估,以达到有效的运动效果,还要告知患者锻炼时随带糖果及疾病卡,学会低血糖时的简易急救。

3 小结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中,有效的护理能够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使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黄琴芳.糖尿病合并高血压72例的护理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1996 (03).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范文5

1发现健康问题

通过快速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措施,将可能有病但表面上健康的人,同那些可能无病的人区分开来。筛查实验不是诊断实验,仅是一个初步检查,对筛查实验阳性或可疑阳性者,必须进一步确诊,以便对确诊患者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1.1高血压的筛查基层医务工作人员对前来就诊的辖区内35岁及以上居民进行首诊负责制。本着这一原则,对前来就诊的35岁及以上患者一定要测量血压,一旦发现异常,要叮嘱患者间隔一周左右再次检查,如果患者兼有超重、肥胖、高盐饮食,及长期从事精神紧张的工作等危险因素,更应高度重视。一旦确诊的高血压患者要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如果是继发性高血压,要向上级医院转诊,进行原发疾病的治疗;如果是原发性高血压且没有高血压急症及严重并发症,则将该患者纳入高血压管理工作中。

1.2糖尿病的筛查基层医务工作人员对前来就诊的45岁及以上患者,肥胖、一级亲属中有糖尿病患者的或者有巨大儿分娩史或有糖尿病的典型“三多一少”的症状的患者,要检查血糖。若FPG≥6.1mmol/L需进一步做OGTT。若无异常,则至少每年复查一次血糖,并指导此类人群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糖饮食、适量运动(制定适宜的运动计划)、严格戒烟、限制饮酒等。一旦确诊,则将该患者纳入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工作中。

2管理方法

对纳入管理的慢性病患者要建立健康档案,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将此类人群纳入重点人群管理。每年至少4次进行面对面的随访指导,检测血压血糖,根据情况及时调整用药,争取将血压、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做好双向转诊工作:对出现急性并发症的患者转往上级医院进行治疗,病前稳定的患者再转往社区医疗机构进行管理。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查体。将辖区人群分为正常人群、高危人群、患病人群分别进行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通过干预,将疾病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以达到减少疾病、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目的。

2.1正常人群的管理对于筛查没有异常的正常人群实行一级预防和健康促进,也就是对该类人群进行健康宣教,就该类疾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等进行知识普及,从根本上使人群远离危险因素。如指导人群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搭配:少盐(成人每人每天食盐使用量<6g)、低油(成人每人每天25g油脂类),多吃富含钾的食物、蔬菜、水果;合理运动:锻炼原则遵循个性化原则,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制定适宜自己的运动计划,运动中最大心率105~145次/min;戒烟;限制饮酒;保持良好的心理情绪状态。同时也需要政府部门的积极努力,为群众创造健康的生活环境使人群避免或减少暴露在危险因素中的机会,加快环境治理,减少污染,净化空气;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力度,增加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监管,杜绝食品污染、中毒等重大事件的发生,给人民一个健康、安全的饮食环境;加强劳动保护,远离危险工作环境,减少职业病的发生。通过以上工作,达到减少或控制慢性病的发生率。

2.2高危人群的管理对筛查结果没有明显异常但处在高危因素中人群如出现临界高血压、糖耐量受损等情况的人群实行二级预防,也就是发病前期预防。通过积极的干预以阻止疾病进入临床阶段。措施就是“三早”原则,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处于高危状态下的人群进行定期体检,发现异常及时进一步检查确诊,指导居民进行定期检查和自查,对该类疾病的常见症状和临床表现进行宣传教育,普及健康知识。如出现头痛头晕、四肢麻木等症状应警惕是否有高血压的危险;出现胸口发闷、疼痛、憋气等现象提示有冠心病的可能;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提示糖尿病的可能;出现上楼梯气喘、不能进行体力劳动等则提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可能。对此类患者积极进行检查,早期诊断,进行系统治疗,同时亦要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加自身抗病能力。以免病情进一步发展,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2.3患病人群的管理对已罹患疾病的此类群体主要管理目的就是采取三级预防,也就是为了减少疾病的危害而采取的临床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伤残的发生和对已经发生伤残的人群进行康复指导、和用药指导。很多慢性病是终身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因此,对此类患者的管理用药指导也很重要,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减少副作用。这类患者通常是老年人,而且常常罹患数种疾病。对这类患者的用药要注意药物的互相作用,而且应该岁增药减,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用药剂量应为成年人的3/4,80岁以上的老人应为成人用量的1/2。但抗生素的药量不减。对脑中风后遗症的患者要积极进行康复锻炼,指导家属协助患者进行功能康复锻炼,并指导患者配合理疗、按摩等方式促进功能恢复;同时加强老年患者的心理辅导。由于疾病的长期折磨,会使这类人群心理出现问题,生活失去信心和乐趣,导致抑郁症的发生。工作人员应通过心理辅导技术,使他们老有所用,老有所乐,通过老年活动室等场所使他们互相倾诉、交流,缓解心理不适,抒发心中郁闷,从而乐观积极,对疾病的康复有很大帮助。基层工作人员也应争取政府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改善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条件,使患者病而不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家庭的经济负担和社会的负担,使已经患病的人群活的有尊严、有价值。

3管理技巧

基层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要学会处理工作中的各类问题。由于工作对象主要是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由于疾病的长期折磨和个人的性格特点,这类群体往往难以沟通。要求工作人员更要及时周到、细致灵活,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有利于工作的长期开展和医疗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化解和消除医疗纠纷。为使管理工作有序有效的进行,首先要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工作人员要提升自己的知识和修养,只有有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沟通交流技巧,才能赢得广大居民的信任,从而顺利的开展各项工作。第二要充分运用非语言沟通技术,随访时要充分运用以下技巧,如适时的目光交流、耐心的倾听、及时对患者的问题进行回应,使患者感受到你对他的问题感兴趣,在尽心尽力的为他们排忧解难;沟通交流过程中要保持适当的空间距离,不要给管理对象以压迫和紧张感,使他们彻底放松,才能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问题表达完整,从而使广大医务工作者获得更有用的信息来服务于工作。

4组织协调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范文6

【关键词】心血管患者;中医护理;生活质量;焦虑状态;临床疗效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124-02

心血管疾病在临床中发病率高,常见的疾病有高血压、高血脂、心律失常、冠心病、心肌梗死等,一旦发病就需长期规律治疗,若处理不当或不及时,严重者可威胁患者生命。故适宜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临床治疗中发现,在常规的内科治疗以及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合理的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状态及提高其生活质量。此次研究分析,随机选取了我院近年来运用了中医护理措施的100例心血管患者,满意度较高,具体临床观察报告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次选取的100例患者是2012年1月――2013年10月间我科收治的心血管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其中,常规护理组:男性患者30例,女性20例,年龄在41-75岁之间;中医护理组:男性28例,女性有22例,年龄在40-76岁之间。所选患者均有疲劳、呼吸困难、眩晕、紫绀、心悸等症状,程度不等。本次研究分析排除了有精神意识障碍以及严重肝、肾等慢性疾病患者,两组患者的病种、病程、性别比例、年龄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及内科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中医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饮食调养即对患者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膳食,中医理论中,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宜饮食过饱或过于油腻,不宜食用生冷、辛辣等刺激食物,宜清淡、低脂、低盐饮食,如五谷杂粮、绿色蔬菜水果、新鲜鱼肉等;气血两虚者可食用芝麻糊、甲鱼汤等,且应少食多餐。另外,吸烟饮酒者,护理人员应劝导其逐渐戒烟、戒酒。

1.2.2心理辅导即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心血管疾病相关的临床表现、治疗措施以及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缓解患者因未知而产生的恐惧、紧张、烦躁的情绪,引导家属陪护的方向,增强了患者及家属与病魔对抗的信心。在住院期间,患者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良情绪是正常的,此时护理人员应该及时与患者沟通,充分了解患者的情况,稳定其不安情绪,运用言语安慰、暗示、转移注意力等方法,对患者予以心理辅导,让患者学会自己调控情绪,恢复积极、乐观的心态,加快疾病恢复进程。

1.2.3足底按摩及中药浴足,中医理论中,足部有人体五脏六腑的相应的反射区,是人体最重要的全息胚,如涌泉穴、心脏发射区等,按摩这些区域可改善血液循环,对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患者而言是极其重要的。除了按摩以外,采用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如罗布麻、川穹等进行浴足,也可起到很好的作用,水温不宜过凉或过热,以40摄氏度左右为宜,每次浴足半个小时左右,不宜过久,坚持一段时间可见成效。

1.2.4气功锻炼,即心血管患者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自然端坐,放松全身心,两手平放于膝盖上,把眼睛闭上,把注意力集中到脚心上,平静呼吸数分钟后慢慢睁开双眼,坚持每日两次锻炼,可逐渐缓解甚至消除因病魔以及各种因素引起的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

1.2.5起居护理患者的病房应保持整洁、通风,温度适宜,寒凝心脉者若受了风寒,疼痛会加剧,这时应备保暖物品如棉被、热水袋等来给患者保暖,以免受寒,同时也鼓励患者适当的户外运动,适当接触阳光;而血脉瘀滞者,则应劝导其多卧床休息,同时可进行中药浴足,水温控制在40摄氏度左右,起到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而心绞痛者劳作时易发作,常有盗汗、烦躁等表现,嘱其充分的休息,改善气血亏损,平时可适度的活动,忌劳累。

1.2.6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西医强调疾病的三级预防,中医讲究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疾病的发生离不开正邪两方面的因素,正气不足邪气必侵之,邪气过盛同样可导致疾病的发生。故可从以下方面来预防心血管疾病:①患者要保持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有一颗平和的心,不恣情,全身气机通畅。这样正气内守,邪气无法入侵,达到抵抗病邪的目的。②尽早治疗原发病,且定期复查,防止六侵入机体,损伤正气。

1.3评价标准对100例患者采用制定的调查问卷来评价,包括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和焦虑自评表,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分为3级:明显改善;一般;差。焦虑状态出现次数同样分为3级:很少出现;偶尔出现;时常出现。

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x2检验,当P

2结果

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和焦虑状态比较,见表1。从表中得知,两组在未予以护理的情况下生活质量与焦虑状态出现次数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中医护理组效果较好,生活质量改善率高,焦虑状态出现次数明显减少(P

3讨论

心血管系统病变部位在心脏以及血管,是关乎人类性命健康的发病率极高的疾病,病因繁多,病情复杂且变化快,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中医理论中,此类疾病病机是心血脉瘀阻及心失所养所致气机不畅。中医护理即从辩证原则结合三因制宜原则出发,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适宜的个体化中医护理措施,改善血液循环、疏通血脉、减少气血耗损等,从而达到促进患者病情恢复、生活质量提高的目的。

本组参与研究的100例心血管患者,50例给予了内科常规护理,而另外5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了中医护理干预,从饮食调养、情绪调控、中药浴足及按摩、起居护理、预防等方面入手,对患者予以护理及引导,很大程度上调节了患者的焦虑状态,使其保持心态平和,同时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因此,在心血管患者的护理中,中医护理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值得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应用和不断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吴煜.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09,15(36):133.

[2]李雪苓,韩宁林,王凯,范泉,李忠志,朱晋鸣,王琥.中药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0(06):453-456.

[3]齐银芝,李小玲.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管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2,14(1):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