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创业发展方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创业发展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创业发展方向

现代创业发展方向范文1

[关键词]企业;工商管理;未来发展;管理模式

工商管理业务专业性很强。专业知识不熟,管理经验不丰富,从事工商管理就会很吃力,甚至难以支持下去。一般而言,在企业发展初期,企业规模较小时,管理难度相对较小,需要应对的管理事务虽多,但压力相对要小,可以有效解决;而随着企业规模扩大,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这就需要拥有专业处理能力,有效做好工商管理,才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保障企业正常运转。

1加强工商管理对企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在实际生活中,一部分人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不足,创业全凭一腔热情,有的希望凭借自己的技术特长进行创业,有的以为有一定的资金就能搞好创业,就可以做好企业管理,因而对自身的能力评估过高。在办企业过程中,没有做好长期发展规划,没有借助专业人士的力量为本企业服务,在企业发展中,面临问题很多,难以有效解决,陷入被动。为此,要想获得竞争优势,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必须重视工商管理问题,明确发展方向,才能应对好内外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因此,加强工商管理,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对企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加强工商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在当前形势下,企业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更加复杂,企业管理的难度更大,光凭个人经验或者主观判断难以有效分辨问题的实质,容易发生错判或误判,从而对企业决策和管理带来重大灾难。因此,必须加强工商管理,提升企业的专业管理水平,做好内外风险的判断,采取有效策略,进行风险防范,从而保证企业发展正常运转。其次,加强工商管理有利于企业准确把握市场方向。如今,市场变幻莫测,企业发展很难保证一帆风顺,不可能没有任何阻力地发展下去。有时创建之初就困难重重、危机四伏,只是企业管理者没有警觉。如今,市场逐步放宽,企业可准入的行业逐步扩大,给企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企业需要随时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发展的压力加大,随时都有面临倒闭的可能。因此,如果不加强工商管理,严格遵守操作规则,准确把握市场行情,就会失去市场,使企业发展陷入危险境地。最后,加强工商管理有利于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对单个企业而言,看起来是企业的个体行为,要受市场约束,接受市场监督,必须遵守市场规则,保证市场有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如果单个企业不能按市场规则行事,企业的管理不能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就会受到市场监督的处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将会受到限制,影响企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工商管理,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从而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2企业工商管理面临的现状分析

2.1发展理念模糊,缺乏长远规划

不少企业在创建之初就没有长远的发展理念,特别是一部分小微企业,创建的目标并不清晰,在工商管理上也没有明确的思路。如有的创业者因为在某个方面有一定的技术或技能,希望凭借技术或技能创业,有的创业者有一定的资金实力,以为有了资金就可以经营好企业,能够将企业做大。而在企业运营中,企业发展理念模糊,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而且缺乏相应的工商管理能力。而工商管理质量对企业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实践中,不少创业者缺乏工商管理知识,办理工商手续都不清楚,在这方面花费了较大精力。一方面,他们没有利用专业的人员相关的工商管理业务,从而将精力专注于企业的发展目标上,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另一方面,相关部门没有对这些创业者进行创业培训和创造指导,没有人给予风险提示,创造者完全依靠个人的主观意愿创办企业,在风险来临时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同时,在创业中,没有进行错位竞争,实行行业互补式发展,而喜欢在同业中挤拼。看到某个行业前景较好,就蜂拥而上,造成竞争加剧,如见你开餐饮赚到钱,我就在附近开一家餐饮店,而消费水平有限,导致难以生存下去。在这种情况下,工商管理能力不高的企业,运营会更加艰难,投入大、损失重、存活难,长此下去极大浪费社会资源。

2.2企业发展定位不准,缺乏创新精神

不少企业在创业与发展过程中,对自身的发展定位不准,也没有具体的管理目标。一是在企业管理中没有制订详细的发展计划,如今年目标是什么,简单点就是可以赚多少钱,采取哪些方式,如何保障目标实现等,没有将之制定规范化的创业方案,用于指导自己的创业项目,有时是脚踩西瓜皮,任其自然发展。二是想法简单,目标单一。有的企业管理者对市场没有进行全面调查,个人想法很简单,如有的是不想打工,希望创立自己的事业;有的则目标较单一,以赚多少钱为目标。而没有做好相关配套工作,如没有进行行情调查,如何采取合作方式更有效地进行资源组合,壮大自身实力,减少创业风险等。主要以“单干”为主,少有合作式创业,从而增加了创业风险。三是善于模仿,创新不足。没有创新,企业发展就没有竞争力。而我国不少企业不愿意在创新上下工夫,而专注于在模仿上做文章。一方面是由于创新投入太高,失败风险更高,一部分创业者资本有限,而社会或政府资助不足,导致创新企业较少;另一方面是模仿风险较低,成本低而收效高,可以短期内获得较高的利润。因而,不少企业不愿意创新,而喜欢在模仿上发力,管理的难度小。

2.3工商管理模式呆板,管理水平不高

做好工商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不少企业对工商管理并不重视,没有应用专业的工商管理人才,不少企业用人讲关系,以亲朋好友熟人为主,不愿意通过招聘工商专业人才为企业所用,导致企业的工商管理水平难以提高。在企业运营过程中,缺乏科学化的管理制度,没有系统化的管理流程,管理模式比较呆板,以人治为主占了主导因素,企业管理者大多在企业中的影响力较大,而难以发挥制度化管理的作用。这在企业初期规模较小尚可运转,而当企业发展日渐成熟、规模不断扩大时,其弊端就明显暴露出来,因而急需运用专业工商管理人才加强企业管理,而由于历史习惯影响较深,要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相应的管理要增加很多。

3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探索

企业要发展,必须具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有长远的规划为指导,构建与企业发展相配置的管理体系,根据市场行情做好分析,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做好风险防范,实现管理目标。因此,企业工商管理未来发展方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做好市场调查,构建完善的发展规划。创办企业与企业管理需要有专业的知识与管理能力,才能在竞争中获得突破,实现预期目标。为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头脑清醒,开办创业或在企业管理中必须重视市场调查,做好市场调查,以此为基础,确定企业的发展目标,构建完善的企业发展规划,而不能想当然、凭感觉,这样会损失惨重。一是要对企业自身所拥有和能调配的人力资源、资金及核心技术进行认真分析、评估,对市场行情进行确认,检验是否有必胜优势。其中,重点是人力资源中的工商管理人才问题,是否有人才保障。同时,作为企业管理者有主动加强工商管理知识学习,提升管理技能,掌握大局。二是要制订长远发展规划。企业要有长远规划,才能走得长久,要根据企业实际,制订企业长远规划,并将之分解落实到年度、月份,进一步细化到产、购、销及管理等部门,实行目标量化管理。三是根据市场进行不断调查,要实行错位竞争,互补式发展,对其他企业趋同式业务要提高竞争优势,有后备业务可以支撑,防范同业竞争风险发生。其次,要明确企业发展定位,勇于创新创造。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能将发展思路定位在赚钱上,而应当定位在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包括核心人才上,这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企业的发展优势。因此,企业必须清晰自己的定位,确定自身在哪方面具有优势,并不断强化优势,弥补不足,保证企业发展目标明确,发展定位合理。这就需要企业改变单一赚钱的思想,具有创新精神,勇于创新、创造,使自身资金、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要选准优势项目,运用先进的技术创造高科技的产品,为社会提供丰富的产品与服务,使企业的价值得以实现,从而推动企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最后,要实行工商管理模式创新,提高工商管理水平。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人,在于核心人才的核心作用。为此,企业要加强人才管理,构建完善的人才管理机制,实行管理模式创新,提高企业的工商管理水平。要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人才的创造力,让人才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一是要构建职责明确的管理体系,实行制度化管理,减少人治化管理的风险。要定期组织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使企业工商管理水平得以整体提升,为企业稳健发展提供保障。二是加强专业管理人才建设。要重视发挥工商管理人才的作用,做好工商管理人才培育,加强营销、财务等专业人才建设,做好专业人才岗位建设,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推进人才管理,为其职业发展建立良好的通道,保证各类专业人才在不同管理程序中发挥积极作用,从而保证企业目标不断实现。三是转变用人观念,推进工商管理模式创新。企业要打破用人上的狭隘观念,特别是要摒弃“熟人观”,要以业绩和能力说话,做好人才选聘、晋升工作,将人才个人需求与企业发展目标绑定在一起,推进工商管理模式创新,促进企业获得更大发展。

4结语

工商管理在企业发展中非常关键,对企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企业必须具有长远的发展规划,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加强企业管理,做好工商管理目标定位,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吸引人才,将之与企业发展绑定在一起,从而全心为企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彬.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9(10):69.

[2]高佳,王艳辉.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及管理模式探索研究探讨[J].老字号品牌营销,2019(4):45-46.

[3]杨芸蔓.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及其模式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22):47-48.

[4]严婉瑜.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及管理模式探索研究分析[J].金融经济,2018(6):176-178.

现代创业发展方向范文2

【关键词】京津冀;连锁经营;创新创业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北京市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市作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省作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区域整体突出了京津冀间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相辅相成的定位格局。同时,规划纲要的出台,意味着京津冀地区政策互动、资源共享、市场开放会被纳入到体系化、全局性设计中,这有利于各行各业在京津冀统一规划产业布局、生态结构,建立一体化的市场。

一、河北服务业发展面临机遇

纵观京津冀,产业结构布局并不完善。有统计显示,目前在京津冀三地的产业结构中,北京70%到80%为第三产业,高度聚集了科技和金融产业;天津则是第二产业和服务业均接近50%;而河北则仍有将近12%的农业,近50%的第二产业。由此可知,服务业在北京的聚焦程度较高,天津近几年快速发展服务业,河北除个别地区外,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并且发展规模与当地的人口规模匹配度较低,且大部分服务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且与京津相差巨大,尤其中小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严重不足,各项服务比较匮乏。规划纲要的实施,势必为河北服务业带来前所未有的良机,紧跟这一重大举措,为服务业提供高素质管理和应用人才的各院校均应认清形势,紧跟京津冀经济发展潮流,提前谋划与服务业密切相关的各专业谋求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连锁经营管理是服务业发展的方向

连锁经营是服务业发展的方向,连锁经营的优势在于品牌经营,店面标准化,管理规范,统一正规的进货渠道,较高素质的连锁专业人员等,现在的连锁经营已经不局限于酒店,饮食,服饰,教育等行业,已逐渐的转向互联网连锁,农资连锁等新型领域。河北省人口众多,服务业需求旺盛,河北在新的形势下会逐渐改变粗放型的产业结构,把新型产业迅速做大。规划纲要中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形势下,三地势必将建设统一开放的商贸流通市场,北京会将农资供应、物流和实体交易等部分向天津、河北转移,借此良机,作为与服务业密切相关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可以考虑包括连锁类的农产品深加工、规模化种植、农副业养殖、绿色有机蔬菜、水果种植、农业信息服务等方面实习、就业和创业,扩宽就业道路和方向。

三、新形势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发展建议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服务业及高职院校很多相关专业的发展都带来了很好的机会,作为服务业发展方向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只有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抓住此良机快速提升发展自己才能做大做强。1.加大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是人的所有能力中最重要、最宝贵、层次最高的能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河北企业、服务业乃至大学生创业都提供了良好机遇,在校时应着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出复合型创新创业精英人才,才能满足当前形势发展需要。目前河北连锁业存在的问题连而不锁,农村和城市发展不平衡,管理体质及经营理念创新不够,统一配送比例和信息化服务不高,在这种情形下,新型产业会应时而生,例如农村连锁店建设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驱动下快速发展起来,都为我专业的学生创业和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机遇。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应转化就业意识,扩宽就业渠道,需要一改改过去大城市就业的观点,应该哪里有机会就去哪里。2.构建京津冀一体化的高职教育。京津冀一体化的高职院校会逐步实现网上课程共享,学分学历互认;区域内的教师、学生等的互访;可加强教研、教学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在此形势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需要紧跟形势,加强与京津连锁行业协会的联系,定期参加组织的校企会议,了解先进的连锁经营理念、发展态势和企业需求;与京津开设连锁专业做的好的院校学习,开展职业教育跨区域合作,可以借鉴国家级、省级示范专业和课程的建设加强自身专业的建设,利用京津院校的完善的实践资源,提高区域职业教育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联合建立一个符合现代形势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突出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推进连锁专业课程建设的开放化,逐步实现所以课程的翻转课堂,让学生利用MOOC、视频公开课、微课程等网络教学资源自主学习京津连锁专业先进的知识;可以运用网络以及相关科技手段,建立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信息网,掌握全面的用人信息,扩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按京津企业标准建立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有利人才支撑。3.构建京津冀一体化课程改革体系。京津冀三地高职院校应与京津冀企业用人需求紧密对接,建立课程合作研发制度,重塑职教理念,重构科学的课程体系;应根据连锁企业需要,把职业标准要求融入课程,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应依据现代产业发展的趋势,明确新型产业和领域,做好自身专业设置和调整,注重对学生适应性的教育,适应更多的产业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技术技能和操作规范,培养学生对现代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合理构筑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市场的适应性和毕业生的质量。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对京津冀整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京津冀域内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应该在长远规划的前提下,改变以往被动的观念,实施符合京津冀未来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创业发展方向范文3

【关键词】电子发展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子产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产业规模、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为我国经济增长起了很大推动作用。但事实是改革开放的这30年,中国电子行业的发展并不乐观,这是个缓慢发展的过程,我们与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

我国是一个电子大国,但非强国,如电子行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技术依赖较强等老问题依然是我们在走向电子强国中需要去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我国电子基础行业的生产能力与技术能力的落后,直接使我国只能是国际信息产业中的跟随者。而且随着电子产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也使我们面临着产业的新问题,如内外资企业差距继续增加,使我国本土企业受到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国内企业缺乏面对国际贸易摩擦的经验,电子产品出口不断受阻;随着国外持续将消耗大、低端产品的生产转移到我国,使原材料、能源等生产要素供给紧张状况进一步突出。虽然看似中国出了很多大型高科技企业,如海尔,华为之类的,每年也出口很多的电子产品。但是作为电子控制系统核心的芯片,80%以上都需要进口。

有个曾经从事电子工程师的商人说“中国只是工厂,只需要工人”。虽然这种说法很消极,但事实上也反映了中国的现状。中国虽然每年都生产出大量的电子产品,有的还出口到国外,但中国很多电子产品的核心技术却是国外的,这样就使中国在这方面的收入只是很少一部分的劳工费,却让国外拥有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企业赚取了大部分利润。

在电子教学岗位多年,简单对电子行业的发展做一些推断与预测。电子界正在向智能化、微型化发展。这些都可以从电子方面的历程可以看出来。以前,电子行业是纯电子的,就是模电数电的基本组合。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Fairchild(仙童)公司首先推出了第一款单片机以来,电子行业就基本上进入了一个飞跃,也就是智能化时代的标志。看准未来电子的发展方向,对于我们电子专业的学生在此行业中如何学习,如何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现就电子的三个发展方向进行分析。

一、电子装配工及PCB制造业方向

当前,电子产品与人们的生活已经密不可分,大到国防、航天。小到半导体收音机、手机,电子产品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我们对电子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不可避免地需要大量的电子装接与调试的技术人员。

电子装配工应积极掌握静电放电的基本原理及其防护知识,穿孔安装技术和表面安装技术的工艺知识,熟悉IPC工艺标准。会识别和测试常用电子元器件,熟练掌握焊接技能和表面元器件的返修技术。具备在电子制造企业一线高技术岗位(测试技术员、SMT技术员、物料准备、Qc、Q1等)工作所必需工艺知识和工艺技能。装配同时为后续的PCB设计奠定基础,对于PCB制造业在印制电路板出现之前,电子元器件之间的互连都是依靠电线直接连接实现的。而现在,电路面板只是作为有效的实验工具而存在;印刷电路板在电子工业中已经占据了绝对统治的地位。对于想从事这一方向的电子技术人员来说,必须掌握焊接工艺、现代化焊接工具工作原理、PCB制作与设计软件DXP、电子仿真软件MULTISIM等。

二、现代电子产品(MP3/MP4,手机等)的维修及通信方向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新时代。新的产品,新的技术层出不穷,电子技术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电子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电子技术正在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世界。未来一线生产的应用型电子维修人员的需要则是十分必要的,企业迫切需要一些与之相应的维修素质过硬的技术保障队伍。

掌握通讯技术、现代电子电器的装配、维护及维修测试技术,能独立完成通讯设备维修、电器设备的装配工艺及流程、调试与维修等工作。就业岗位非常灵活,不会局限在一个岗位上,可以从事电子信息产品生产企业基层技术人员,或在工程部做产品设计改良,也适合自己创业做电脑维修或家电维修行业的维修工程师岗位。

三、现代的产品(单片机,CPLD/FPGA等)开发方向

单片机的发展使得产品走向了微型化,智能化的道路,要想产品具备核心竞争力,单片机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最近几年出现了CPLD,也就是大规模可编程逻辑电路,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硬件工程师靠PCB和通用集成电路过日子的状态,可以预先设计好端口和负载之间的硬件外部连线以及一切可以固化的连线,其他复杂的逻辑处理通过对板上的CPLD芯片编程,在这里PCB电路板的走线变得非常简单,逻辑关系通过编程即可实现,这就好比把集成电路和电路连线画到了CPLD内部,最重要的是它是可以随时改写的,这样也就不存在布线错误和产品升级开发难的问题。经常可发现国外的产品开发周期很短,升级很快,实际上,这和大量的采用CPLD器件有很大关系。试想一下,如果有一个大板,上面都是用74系列来做的,那就不可能升级了,一切都是固化的。而如果用CPLD来做,不但PCB面积很小,而且可以随时通过编程来改变不满意的逻辑关系,这就是CPLD的威力所在!

改革开放的这30年,中国电子行业的发展并不乐观,这是个缓慢发展的过程,与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这种状况下,电子行业在中国不仅具有挑战性,即行业起点低,技术相对落后等问题,而且也给了我们很多机遇和发展空间。认清中国电子行业的发展状况,不仅让我们对经济市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有了更多的了解,也让我们电子专业的学生看清了电子行业的发展状况和方向,让我们对未来从事此行业有了更多的优势。

参考文献:

现代创业发展方向范文4

关键词:京津地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启示

一、京津地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新举措

京津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和高职院校紧紧把握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大胆探索,勇于改革,引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一)北京市高端技术技能人才7年制贯通培养实验

破解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矛盾,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是北京市的重要任务之一。一方面,北京将继续加快服务业转型升级,加强金融等高端产业发展,外迁低端产业。北京经济迈向“高端化、集聚化、总部化、融合化”发展,使北京有技术含量的中高端岗位需求加大,低端用工进一步减少。另一方面,北京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在逐年下降。北京教育考试院的数据显示,2015年北京共有67816人报名参加高考,这是自2006年报考人数达到12.6万人后,北京高考报名人数连续第9年下降。今年报考人数比2014年减少约2000名,比2013年减少近5000名。

鉴于此,北京市积极寻求破解职业教育发展瓶颈的对策,构建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试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7年制贯通培养实验项目。该项目集优质高中、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北京市高水平本科大学以及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大学联盟的各种优质资源于一身,探索创建国际一流的高等职业教育“北京模式”,为学生提供多途径培养、多校园经历和多元发展的成长机会,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项目招生对象为具有北京市正式户籍的应届(2015)初三年级学生和年龄在18周岁以下(1997年9月1日以后出生)的往届生,具有参加北京市2015年中考资格的考生。项目特点是:从初中应届毕业生中直接选拔和培养一批有发展潜质的人才,接受优质的高中教育、技术教育和高水平大学教育。汇集北京名校名师名企的优质教学资源,实施“2+3+2”的贯通式人才培养,构建高中教育、技术教育和本科教育“融通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三个阶段相对独立、相互衔接、阶梯递进。该项目学制为“2+3+2”,即2年高中、3年高职、2年本科。

(二)天津市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天津市作为全国首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和唯一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在海河教育园示范窗口、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集团化办学、现代职教体系和应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招生考试改革和“现代学徒制”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天津这座城市的靓丽名片。天津正在构建“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体系,需要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支撑。天津市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坚持以政府统筹为主导,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围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的中心工作,加快构建天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把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纳入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为天津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保障。

天津市依托海河教育园区和相关院校的资源,筹建天津海河应用技术大学,在天津市教育委员会的指导下,由天津海河教育园区管理委员会整体统筹、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牵头,遴选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天津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天津商业职业学院、天津青年职业学院、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共8所高职院校的优势和特色专业,整合园区内中天实训中心、海河教育园图书馆等优质资源联合举办。天津通过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打通中职、高职、本科、专业硕士的上升通道,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对接服务天津优势主导产业,特别是滨海新区产业需求,培养全面覆盖天津重要支柱产业及重大项目,高端化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把天津海河应用技术大学建设成为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于一体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

二、京津高职教育改革的启示

(一)创新办学理念,适应职教发展趋势

办学理念是关于学校整体发展的价值追求和理性认识,它决定着学校的教育行为,指导学校的办学方向。京津地区的高职院校十分重视办学理念在学校定位和发展目标中的重要作用。只有有了先进的办学理念,学校才能明确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的总体思路。创新学校的办学理念不是对以往教育理念的简单否定,而是根据新常态的要求,遵循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凝练形成有利于培养职业技能、职业精神和创新能力高度融合的人才教育理念,构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育人环境。例如,教育理念中有一项重要内容是办学定位,学校要检查自己的办学定位是否符合“合理定位、错位发展、办出特色、系统培养,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这条基本原则。2015年是“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高职院校要总结以往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着手制定高职院校的“十三五”发展规划,使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更加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十二五”期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数、在校生数都已经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5年来,全国有近1500万家庭通过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拥有第一代大学生的梦想。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持续提高,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达到90%,高职院校实现了“做大、做强”的战略目标。在“十三五”期间,高职院校要坚持“做精、做特、做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内涵建设为主线,以深化特色为重点,提升学校综合实力,“为强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为国家技术技能积累筑牢基石”,让“中国制造”走向“精品制造”,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职教品牌”。

(二)实现三个对接,适应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要

职业教育是“跨界的教育”。职业教育兼具经济和教育双重属性,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外部适应性特征。高等职业教育要紧紧围绕地方党委、政府的重大战略规划和具体工作部署,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以重庆工业职业学院为例,作为一所具有鲜明工业特色的高职院校,要紧密对接重庆市“6+1”支柱产业、五大功能区产业布局、两江新区“6+3”核心产业体系、重庆十大新兴产业,按照“改造传统专业、拓展新兴专业、打造品牌专业”的思路,加快推进专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布局工作。构建“一产一专业”建设模式,使一个专业群对应一个区域重点产业群,构建动态对接机制,将相应专业适时纳入专业群,逐步建成学校品牌。以装备制造、汽车摩托车、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等专业为主要特色,打造十大专业群,即制造类专业群、汽车类专业群、电气自动化专业群、信息技术专业群、化工类专业群、财经类专业群、艺术类专业群、建筑工程技术类专业群、物流类专业群、航空类专业群,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个对接”。

(三)突出复合型人才培养,适应经济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

高等职业教育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过程中,正发挥着更加突出的作用。一方面是对产业升级的驱动作用。劳动力素质提升是经济增长的强大驱动力,受原材料、人力资源成本上升等因素倒逼,区域主导产业正积极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需要劳动力资源从低技能水平向高技能水平提升。职业教育有助于提高劳动力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是对产业结构优化的驱动作用。区域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淘汰落后产业,发展环境更友好、产能更高效的产业,新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人才支撑。在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优化的新形势下,单纯依赖熟练动作技能的岗位越来越少,对生产人员创新能力、职业态度和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新的时代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公民品质、职业道德、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软技能”的培养和熏陶显得越来越重要。这要求生产技术人员除了具备本岗位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与此产品有关的其他知识,如产品的技术服务知识、营销知识、法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诚信服务品质。通过优化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任意选修课四类课程框架体系,将职业技术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融为一体。

(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适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当代中国已进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已成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修订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成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要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探索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的协同育人新机制,开设跨专业的交叉课程,探索建立跨院系、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由专业单一型向多专业融合型转变。要进一步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要进一步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扩大覆盖面,促进项目落地转化,举办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成立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社团,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

(五)凸显以校本特色为核心的大学文化,适应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需要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的核心要素。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学文化,是每一所高等学校的灵魂所在,是体现学校办学层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学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它可以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层面理解。其中,精神文化是灵魂,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它主导着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发展方向。制度文化是对精神文化的贯彻和保证,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基础,行为文化是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的载体。四者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缺一不可。以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要认真挖掘、总结建校60年来积淀的“工业教育”精神,努力建设体现历史传承、时代要求和学校特色的以工业文化为基调的应用技术型大学校园文化。学校要提炼机械制造、模具、汽车、机电等特色专业的文化特色,积极推进校园景观文化亭、校园雕塑、各二级学院特色标识的建设以及文化石刻字。坚持举办“重工大讲堂”等一大批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努力形成“内容健康、形式多样、主题鲜明、情趣高雅”的“重工”校园文化总体格局,形成以工业文化为核心,产业文化、企业文化、职业文化为支撑的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体系。

(六)实施科研兴校,发挥高校对区域经济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构建高等职业教育新常态,要求必须建立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科研体制,这就要求学校把制约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作为自己开展科研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联系生产实际开展科研工作,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做到“论文写在产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成果转化在企业里、价值体现在效益上”,在决策咨询、技术服务、课题研究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优势,为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资源和强大动力。学校要组建紧密型科研团队,建立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的横向技术开发项目团队,鼓励二级学院以及二级学院之间组建跨界技术开发团队,制定科技服务带头人奖励制度,面向行业企业开展“四技”服务(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参考文献:

[1] 鲁昕.职业教育,加快适应经济新常态[J].职业技术,2015,(2).

[2] 马树超.推动职业教育优质特色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5-05-14.

[3] 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 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Z].2015-03-02.

现代创业发展方向范文5

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广东省委常委、珠海市委书记李嘉出席签约仪式。

此次协议的签署是积极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会的精神,加强战略合作,推动科技进步和加快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科技部实施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战略提升行动及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科技服务体系火炬创新工程战略以来,全国第一个由部、省、市三方共同推动高新区“创新发展战略提升”行动的范例。

据介绍,此次合作旨在通过集中部、省、市三方优势创新资源,全面推进改革创新,深入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新区发展模式,大力推进科技创业、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高端化发展、优化政策环境和生态环境,稳步提升珠海高新区的科技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努力将珠海高新区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特色突出的创新型科技园区,成为珠三角地区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的典范园区和推进“蓝色珠海、科学崛起”的强大引擎,将珠海高新区打造成为“珠海形象主门户、高新技术产业主战场、科技教育主阵地、文化展示主平台”。

协议明确,科技部火炬中心和广东省科技厅将在创新型产业集群、科技创业、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以及体制机制先行先试等方面,加强对珠海高新区战略定位、发展方向的宏观指导,帮助珠海高新区制定战略前瞻、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根据协议,科技部火炬中心、广东省科技厅和珠海市政府将建立三方共同推进珠海高新区发展会商制度,定期召开会商会议,实现三方工作思路和重点工作的有效对接,并将分别指定联络机构和联络员,负责日常联络协调工作。三方将共同开展战略研究,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定位、功能作用以及重点目标任务;共同探索研究推动珠海高新区“创新发展战略提升”的体制机制与发展模式,围绕创新创业共同组织开展一系列重大活动;共同推动重大创新要素向园区集中、重大创新资源向园区配置、重大创新产业向园区聚集;共同研究提出促进珠海高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共同推进珠海高新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

同时,珠海高新区将按照部、省、市三方共建的要求,明确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举措,在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高成长性科技企业、推动科技创新创业、营造创新环境等方面开展“创新发展战略提升”行动。到2017年前后,建成“珠江口西岸”区域创新体系的核心引擎、优势产业全球价值链的产业龙头和创新高地,基本形成创新文化浓厚、多元文化并存的国际性知识型社区,以及人文历史、生态环境与知识创造三元互动的滨海智慧新城。

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赵明鹏在签约仪式上表示,协议的签署标志着科技部、广东省、珠海市在深化合作、协同创新,共同推动珠海高新区提升发展水平方面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协议符合珠海高新区现阶段的发展情况,将会极大地推动珠海高新区的发展。科技部火炬中心作为国家高新区日常工作的指导单位,将与广东省科技厅、珠海市政府一起,通过签署三方协议的方式,集中各方面资源优势,共同支持珠海高新区的建设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科技部火炬中心会继续加强对珠海高新区战略定位、发展方向的宏观指导和服务,并将这一工作模式在全国推广。

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杨跃承表示,科技部火炬中心与珠海市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早在2000年8月,科技部火炬中心就与珠海市政府签署了共同建设珠海高新区1.4平方公里“科技创新海岸”的协议。相信此次通过科技部火炬中心、广东省科技厅和珠海市三方合作,集中各方优势资源,一定能够稳步增强珠海高新区的综合竞争力。

现代创业发展方向范文6

关键词:小教专业;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教育理念

师范教育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服务,为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服务,为教师的自身发展服务,这是当代师范教育的重要功能,也是师范教育持续发展的关键。师范教育小教专业如何实现其特有的功能,首要一条是要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教师教育理念,这是小教专业发展的命脉,也是教师教育改革的核心。

一、对“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教师教育理念的诠释

实施“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教师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师范生、全面提高其素质与能力、使其特质潜能充分发展的教育。

第一,师范教育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师范生的智能水平差异和智能发展方向不同,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培养不同层级、不同学科发展方向的教师。在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目标上按照胜任为本、能力为本、专家为本的三种类型教师培养。即:①胜任为本:每个师范生毕业后都能胜任基础教育的教育教学工作;②能力为本: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外语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强和综合素质高的教师,其中一部分毕业生能成为双语为本、信息技术整合为本的教师;③专家为本:按照高起点、研究型的目标,为造就基础教育认可的教育教学专家打好基础。

第二、师范教育要促进学生素质与能力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师范生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法纪素质;具有宽厚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国际有关方面的知识;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人际交往合作与组织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具有终身学习能力与创业能力,适应教师专业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三、师范教育注重师范生主体的多样性、异质性和发展性进行个性化教育。挖掘其潜在特质,发展良好个性与特长,使其人尽其才。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和师范生的智能优势,坚持以综合培养为主,兼顾学科方向培养,宏观上可分为中文与社会方向、数学与科学方向、外语方向、艺术(音乐美术)方向、计算机方向、体育与心理健康方向、双语教学方向等等,以适应小学教育的需要。

二、实施“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教师教育是时代的呼唤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世界人才理念趋同化的特点日益突出,教育变革极为深刻,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世界教育的共同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教育已成为时代教育的主旋律。师范教育小教专业确立“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是教育改革的灵魂与根本。

1.“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教师教育理念与世界性人才需求变化相适应

2l世纪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着共同的课题和危机,其解决需要全球合作、多角度合作,需要大批通识型与专业型兼容,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与合作能力兼备,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兼有的发展型人才。同时,全球化时代个人生存发展同样需要具备多种能力。社会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呼唤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小学教育是重要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教育,迫切需要培养素质复合、结构优化、能力全面、个性鲜明、具有时代教育理念的小学师资队伍。

2.实施“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教师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

以课程改革为载体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全面启动。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和时念。在这一理念指导下,课程目标将从单一走向多元;课程设置体现综合化、弹性化和多样化;课程内容打破学科界限,交叉综合,注重反映社会发展与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注重教师开发与学生经验;师生关系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合作者;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加强与学生的交往互动,采用现代化手段,注重学生的探究意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等的培养。基础教育的重大变革迫切需要教师要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时念,做到素质复合、知识复合、能力复合,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师范教育在为基础教育培养师资的同时,还应该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示范区,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辐射和促进本地区的基础教育发展,师范教育这一重要功能要求其必须率先树立时代教育理念,实施“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教师教育。

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教师教育理念适应社会发展与人事制度变革的需要

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已经全面实施。村镇学校合并、教师缩编分流将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同时教育市场的开放化,促使教师的岗位竞争日趋激烈,岗位流动日益频繁,教师面临着严峻挑战,特别是小学教师受到的冲击尤为严重。这一改革现实要求教师个体必须具备宽厚的知识底蕴、高强的现代教学能力与创业能力,增强自己对教学岗位的适应力及社会适应力,拓展自身发展空间。

综观国内外现实使我们认识到,小教专业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教师教育理念,是时代的呼唤,是教师自身发展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选择。这一理念完全符合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教育本质论的内涵。

三、实施“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教师教育的基本途径

1.确立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对接,与小教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理念

构建多元的现代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多种能力。课程设置由通识课程、学科方向课程、教师专业发展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四部分组成。加强必修课的拓展与整合,构建师范生必备的素质结构;增加选修课的类别与科目,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增强学生的选择性;强化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提高学生的从教能力,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注重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增强师范生对基础教育与未来社会发展的适应性。

2.树立整合性、现实性、适用性、实践性,传承性与创新性共显的教材建设理念

在按比例采用国家级教材和省编教材同时,注重本校教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和学生要成为教材的共同开发者与创造者,在引进开发教材的内容和特点上都要体现教材对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创新,对社会发展与科技发展成果的载人,对学生经验的关注,反映地方与学校特色,突出实践环节。满足基础教育与经济建设的需要。

3.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模式

树立现代的教学观、师生观,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者、促进者和领路人作用,实现师生互动共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和现代化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现代教学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积极探索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其个性、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

首先,要科学开展动态式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科发展方向的差异,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鼓励冒尖,兼顾学困生,满足学生个体的不同需求。体现规定性、适应性、发展性的个别化教学特点。

其次,大力开展探究性教学,实现学生从接受性学习向探究性学习的转换,从知识教学向能力教学的转换。注重学生探究意识与探究技能、思维的独特性与发散性、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三,积极开拓主动发展式教学途径,增强学生的主体性与选择性。支持学生根据不同兴趣爱好和智力优势,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时空和方法,促进其主动发展。

同时,实施自学辅导式教学,突显学生主体,增大学生探索、研究的空间和自由度,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4.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努力为学生创设成长的政治环境,优化的学习环境,广阔的发展环境

要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创设潜伏、弥漫、浸染于校园并体现学校深层目的精神氛围,增强德育生态的支撑力,引导学校的文化主流,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价值取向、师德素养、团队意识、创业素质、审美情趣及学术品格。通过学生个体与他人、与环境、与文化的对话,实现师生期望相容,互激共振,养成具有持久效应的思维、情感及行为方式。

培育反映不同教育取向的环境文化载体。注重学校物质景观的审美设计,加强对学生道德情操和生活行为的熏陶与导引,充分发挥隐性教育的功能。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搭建各种舞台,开通各种渠道,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实践力和创造力,实现个人智能与集体智能互动,促进学生素质与能力全面提高,使其个性与特长充分发展。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课堂教学、知识讲座、心理健康辅导等各种渠道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学生创业发展提供意志品质上的支持。

5.实行教育疏导与开放式管理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道德能力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实行分层教育管理。注重教育的内化作用,做到德育内容层次化、生活化,德育方式多样化、心理化。加强对学生自主、自律、自立和选择能力的培养,根据层次教育的不同阶段逐步实行开放式管理,增加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学校提供优化的教育资源,让学生自主支配时间,自主选择与利用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6.构建多元的、动态的、激励的、发展的现代评价体系

在指导思想上,淡化评价的甄另功能,使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教育教学的不断改进,真正体现评价的激励性、反馈性、服务。

在方法和手段上,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形成学生.教师、家长及社会多元评价主体广泛参与的评价格局。注重过程评价,定性与定量多种评价方法综合运用,学生自评与他评,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互交叉,以增强教育评价的客观性与可信度。

在评价标准上,正视学生主体的多样性、异质性、不成熟性和发展性,承认学生个体在发展方向与水平上的差异,制定多方位、多层次的评价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亮点,增强自信,克服偏差,发展个体优势。体现评价的客观、动态、包容、激励等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