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景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秋景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秋景诗范文1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这首成功的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中国古典诗歌十分讲究意境的创造。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的本质特征在于情景交融、心物合一。情与景能否妙合,成为能否构成意境的关键。清王夫之《萱斋诗话》曰: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马致远这首小令,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曲上的景物既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乃眼中物。但同时又是其情感载体,乃心中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构成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

二、使用众多密集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情。

意象是指出现在诗歌之中的用以传达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的艺术形象。中国古典诗歌往往具有使用意象繁复密集的特色。中国古代不少诗人常常在诗中紧密地排列众多的意象来表情达意。马致远此曲明显地体现出这一特色。短短的二十八字中排列着十种意象,这些意象既是断肠人生活的真实环境,又是他内心沉重的忧伤悲凉的载体。如果没有这些意象,这首曲也就不复存在了。

与意象的繁复性并存的是意象表意的单一性。在同一作品之中,不同的意象的地位比较均衡,并无刻意突出的个体,其情感指向趋于一致,即众多的意象往往共同传达着作者的同一情感基调。此曲亦如此。作者为了表达自己惆怅感伤的情怀,选用众多的物象入诗。而这些物象能够传达作者的内心情感,情与景的结合,便使作品中意象的情感指向呈现一致性、单一性。众多的意象被作者的同一情感的线索串联起来,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

意象的繁复性与单一性的结合,是造成中国古典诗歌意蕴深厚、境界和谐、诗味浓重的重要原因。

古典诗歌中意象的安排往往具有多而不乱,层次分明的特点,这种有序性的产生得力于作者以时间、空间的正常顺序来安排意象的习惯。

今天有人称马致远的这首《天净沙·秋思》为并列式意象组合,其实并列之中依然体现出一定的顺序来。全曲十个意象,前九个自然地分为三组。藤缠树,树上落鸦,第一组是由下及上的排列;桥、桥下水、水边住家,第二组是由近由远的排列;古驿道、道上西风瘦马,第三组是从远方而到目前的排列,中间略有变化。由于中间插入西风写触感,变换了描写角度,因而增加了意象的跳跃感,但这种跳跃仍是局部的,不超出秋景的范围。最后一个意象夕阳西下,是全曲的大背景,它将前九个意象全部统摄起来,造成一时多空的场面。由于它本身也是放远目光的产物,因此作品在整体上也表现出由近及远的空间排列顺序。从老树到流水,到古道,再到夕阳,作者的视野层层扩大,步步拓开。这也是意象有序性的表现之一。

三、善于加工提炼,用极其简练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由游子深秋远行图。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小令中出现的意象并不新颖。其中古道一词,最早出现在署名为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词中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宋张炎《壶中天·扬舲万里》词中也有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

董解元《西厢记》中有一曲【仙吕·赏花时】:落日平林噪晚鸦,风袖翩翩吹瘦马,一经入天涯,荒凉古岸,衰草带霜滑。瞥见个孤林端入画,蓠落萧疏带浅沙。一个老大伯捕鱼虾,横桥流水。茅舍映荻花。其中有六个意象出现在马曲之中。

又有元代无名氏小令《醉中天》(见《乐府新声》):老树悬藤挂,落日映残霞。隐隐平林噪晓鸦。一带山如画,懒设设鞭催瘦马。夕阳西下,竹篱茅舍人家。也有六个意象与马曲相同。

十分明显,《醉中天》是从《赏花时》中脱化而来,模拟痕迹犹在,二曲中出现的意象虽与马曲多有相同之处,但相比之下,皆不如《天净沙·秋思》纯朴、自然、精练。

马致远在创作《天净沙·秋思》时受到董曲的影响和启发,这是无疑的,但他不是一味模仿,而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审美目光进行了重新创作。在景物的选择上,他为了突出与强化凄惨凉悲苦的情感,选取了最能体现秋季凄凉萧条景色,最能表现羁旅行人孤苦惆怅情怀的十个意象入曲,将自己的情感浓缩于这十个意象之中,最后才以点晴之笔揭示全曲主题。他删了一些虽然很美,但与表达的情感不合的景物。如茅舍映荻花,落日映残霞,一带山如画,使全曲的意象在表达情感上具有统一性。

在词句的锤炼上,马致远充分显示了他的才能,前三句十八个字中,全是名词和形容词,无一动词,各种景物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动态与形状,全靠读者根据意象之间的组织排列顺序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把握。这种奇妙的用字法,实在为古之所罕见,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与马曲用字法相似,但其容量仍不如马曲大。马曲用字之简练已达到不能再减的程度,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情感,这正是《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四、采用悲秋这一审美情感体验方式,来抒发羁旅游子的悲苦情怀,使个人的情感获得普遍的社会意义。

秋景诗范文2

走进果园,一看,呀!小太阳怎么都挂在树上呢?小灯笼什么时候跑到了树上呀?咦?篮子里怎么装着巧克力呢?这是果园吗?走进一看,原来,小太阳是一个个笑红了脸的小苹果,

秋天是仙境作文400字。小灯笼是金色的桔子。看起来让人嘴馋的巧克力则是小板栗。秋天的果园,是给秋天增添生气的美妙之地。

一阵芳香扑鼻而来,我的小脚不受控制,跑向香味传来的地方,原来是小花们在叫我过去呢!我东看看,西看看,才知道我到了花园,我想:小花们的世界真美妙!一阵风吹过,小花们就都开始向我招手了!我看到一朵朵小小的、黄黄的小花,原来是小桂花呀!一朵朵在随风起舞的花仙子,是什么花呢?原来是一朵朵可爱的小!鲜花的世界也是这么美丽呀!

我走进了山林,仿佛进了仙境,那红和黄在一起,让人非常陶醉,是枫树和银杏树在一起,像一团火焰,又像花团里一朵朵金黄的桂花,听着落叶和秋风的“交响曲”,好像树木们在开音乐会,在这美丽的“音乐厅”里,我不禁哼出了一首小曲。多美妙、多悦耳的声音呀!

秋景诗范文3

一、自我感知成功之处

1.导入

(1)《太阳》一课导入有趣、直观

一年级的孩子处于从幼儿期向儿童期发展中,自我控制、约束能力较差,导入一定要引起儿童的兴趣。对于简单的谜语小孩子是最喜欢猜的,我设计了一个悬念让他们猜谜语“有一个朋友想让你们猜猜它是谁?又大又圆又红,东升西落挂天边。”结果孩子们异口同声都答对。这样既引起他们的兴趣又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再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展示古今中外人们心目中的太阳图片,激发孩子们学习新课的情感、好奇心。太阳里面是个什么动物呢?过老师以故事的形式介绍,孩子们好奇心得到满足,知道古时的人们就已经有了丰富的想象力。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课题——太阳。导入这一环节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学习兴趣、激活了孩子们的好奇心,而且使孩子们产生创新意识、展开想象的翅膀。

(2)《娇艳的花》一课导入鲜亮、自然

孩子们活泼、可爱、好奇,大多数时间都远离自然,时刻盼望能到大自然中游玩。鲜花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可求而不可遇的。通过实物—鲜花导入,使学生眼前一亮,那娇艳的色彩、那谈谈的花香,使课堂气氛活跃,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话,学生认识到鲜花的点缀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这一环节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学画花卉的兴趣,而且激活了孩子们潜在的绘画意识。

2.教画法

(1)《太阳》是引导作画、激发创作灵感

一般人们都会以太阳公公来称呼太阳,这样束缚了孩子们发散思维,使他们停留在单一的形象中,约束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新力。为了打破儿童画绘画的单一模式,抓住太阳的基本特征进行大胆想象,从而表现出具有个性的太阳形象。在这节课中,我试着把太阳拟人化赋予它表情、年龄、性别等。由提问“谁能告诉我人的喜怒哀乐是什么?”(是笑、哭、生气、难过等),从而引出太阳也有喜、怒、哀、乐,激发小朋友们主动上台扮演太阳小朋友,表演不同的表情的欲望,直接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其他的孩子认真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不同表情的特征。让学生认真观察后,想象、创新并动手绘制出心中最美、最奇特的太阳。这一环节启发了学生的创作灵感,令学生有马上想画或制作的冲动。

(2)《娇艳的花》是师生探讨,教画法

通过一幅写意花卉,一方面复习了中国画的作画工具、两种用笔方法。另一方面使学生观察这幅画加深他们对中国画深浅变化的认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演示第二种画花和两种画叶子方法的这一环节,来调动学生进行思维,总结出用笔、用色的规律,同时提示学生绘画时注意构图问题,解决本课知识重点,结果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初步掌握花卉的基本画法,感受颜色的浓淡关系,特别是水分的干湿对表现物象的作用。使他们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特点。

二、不足之处

1.《太阳》一课的黑板画效果不佳

讲授太阳的画法时,我是边讲边画。感觉涂颜色这个环节时间较长,在黑板上涂颜色,颜色的渐变、涂法,亮度根本就表现不出来。如果分两步骤展示会更好些。首先,在纸上先画好太阳的形象。其次,在黑板上画出和纸上一样的太阳的形象。最后,拿出事先准备好纸在画的太阳上涂颜色。孩子们能清晰地直观到颜色是如何涂得,这样效果会更好些。

2.《娇艳的花》一课范画失误

这节课已经备战了将近一年。平时利用课余时间,竭尽全力精心设计、反复试讲、精益求精,力争使这节课达到完美。本身就是美术专业,画中国画的写意花卉就是手到其来。再加上不间断的勤奋练习,自我感觉画的比较满意。在市优质课比赛时,刚开始每个环节进行的都比较顺利,自我发挥的较佳。可是,百密而一疏,在教师演示第一种画法时,不知怎么回事当时突然紧张起来,由于是手部悬空握毛笔勾线,整个手抖得很,感觉不受控制,画的线条很不流畅。范画失误,当时心情很复杂。由于平时参加的活动多,心态稍好。自我调节,后面的每个教学环节发挥的还不错。课后从自身找问题,觉得还是心态调节不好。

3.这两节课的语言都缺乏亲和力

秋景诗范文4

继2014年之后,2015年发达经济体内部失衡的状况将进一步加剧。据IMF预测,2015年美国经济将增长2.8%,而欧元区将整体滑向衰退边缘。值得关注的是,除了希腊、葡萄牙等债务危机国依然在财政紧缩与结构性改革的路途上艰难爬行外,欧元区国家的疲弱状况已开始扩散至核心区,其中作为欧元区的三大核心国的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已渐显疲态,尤其是德国经济的失速特别明显,乃至德国央行不得不将2015年的经济增速从原先的2%大幅削减至1%。受此影响,IMF认为,2015年欧元区经济仅增长1.3%,这一结果只是同期全球经济增速的1/3,比发达经济体慢1个百分点。与欧元区一样,日本经济由“安倍经济学”所营造出的动力正呈边际递减态势,2015年能否实现IMF所预期的0.8%的经济目标很难定论。这样,在美国经济唱“独角戏”的情况下,发达经济体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的能量就相当有限。

除了印度经历过往一年的财政、货币和结构改革从而为新一年经济增长积累了增量动能,从而可能实现6.6%的目标外,同期的其它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经济下滑态势还会延续,新兴市场板块很难再现昔日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强势身影。据IMF预测,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仅为7.1%,而已经陷入衰退的俄罗斯经济将难逃继续衰退的命运,全年经济可能会萎缩3%;同样,2014年全年逐季萎缩的巴西经济也很难在2015年有所作为,IMF已将该国2015年的增长预期由先前的2%下调至1.4%。

作为新一年货币政策最为敏感的视点,美联储启动加息周期已是大概率的事情,这里排除联储升息可能影响美国国内个人和家庭支出不论,相关研究表明,若美联储升息至少两次,可能推动美元升值10%;若升息幅度大于50个基点,美元涨幅可能更大。美元的升值将会引领国际资本大量流向美国,相应会导致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失血”以及金融市场的急剧波动。更重要的是,作为全球融资货币的角色,美元的升值将会恶化那些背负庞大美元计价债务的国家风险,削弱它们在全球市场的融资能力,甚至会导致全球金融市场环境的收紧。

当然,在美联储货币政策渐趋传统中性状态的同时,日欧等货币政策的整体宽松无疑可以为全球或者局部经济增长输血造势,但同时也会产生更多的敏感并发症。按照野村的最新研究报告,安倍政府不会满足于每年80万亿的QQE(质化量化宽松),极其可能在2015年再次为宽松货币政策加码,到时日元将会进一步贬值。美元的升值对应着的是主要国家货币的贬值,而日元的贬值将会引发这些国家货币的竞争性贬值,到时,货币战争很可能由理念变成现实。还有,按照欧洲央行的计划,欧洲央行将在2015年推出量化宽松,使欧行资产负债表在现有2.1万亿欧元的基础上扩大至3万亿欧元。但不容忽视的是,欧元区目前为止的经济低迷已经提升了欧元区民众的不满情绪,仅过去一年就发生了波黑骚乱、巴黎游行、里斯本示威以及英国罢工等系列事件,针对矛头就是欧盟的财政紧缩政策。因此,如果欧元区宽松政策得不到欧元区成员国和民众的配合,欧元区经济复苏将会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通货紧缩是全球主要经济体所面对的又一主要风险。一方面,国际原油和包括农产品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还存在进一步走低的空间,从而给PPI形成下拉力并最终传递到CPI;另一方面,美联储的升息会一定程度上抑制消费从而打压CPI;同时,主要经济体经济的疲软会弱化PPI的上行动能。因此,据IMF预测,2015年美国核心通胀率为1.5%,仍低于美联储的2%的通胀目标;欧元圈为0.7%,大幅低于欧行2%的政策目标;日本国内通胀率为0.9%,同期中国的CPI为2%。另彭博数据显示,在2015年通胀预期下滑最大的10个国家里,有8个国家已经处于通缩之中。通货紧缩背景下,企业借款成本上升,债务负担加重,生产者会推迟投资,消费者会延迟消费,控制不好,通缩对经济的破坏将远超通膨。

秋景诗范文5

1、地球大概半径6371.004千米。地球半径是指从地球中心到其表面(平均海平面)的距离。

2、地球不是一个规则的物体。首先,它不是正球体,而是椭球体,准确地说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扁球体; 其次,地球的南极、北极也不对称,就海平面来说,北极稍凸,南极略凹;第三,地球的外部地形起伏多变(这对测量地球半径时没有影响)。地球这种不规则的形状意味着在不同的地方测量,其半径也不同。

(来源:文章屋网 )

秋景诗范文6

关键词:意境;寻求;魅力

杨朔自己就曾说过:“我在写每篇散文时,总是当诗一样写。我向来爱诗,特别是那些久经岁月磨炼的古典诗章。这些诗差不多每篇都有自己的新鲜的意境……,于是就往这方面学,常常在寻求诗的意境。”

意境,是文学必然要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这种情调和境界,通常是互相作用紧密结合的,因而称之为意境。意境不是高深莫测的东西。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描写和对象交融为一的结晶体;这种艺术结晶是借助于具体形象进行创造并表现出来的,但又比具体形象更高妙,更为动人。

就文学作品领域而论,诗是最讲究意境的,艺术性的散文也很讲究意境。散文不象小说那样,有完整的人物形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散文的感人,主要靠的是艺术魅力。意境的高低,决定着作品艺术性的高低。而在散文里,单是缺乏感人的意境这一点,就足以致命,使之不配称为散文。杨朔素谙散文写作的诀窍,因此他的散文非常讲究意境。

历史是谁创造的,答案是人民群众,而不是帝王将相。我对著名散文作家杨朔的散文《雪浪花》爱不释手。悟出了一个真谛即人民群众就是一朵朵浪花,它在大海中力量是无穷的。

杨朔的散文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寻求诗的意境”,他善于在看来极其平凡的事物中提炼动人的诗意;在一片奇景中,寄予浓厚深远的情思。通过这诗的意境,来展现出时代的恻隐。他的著名散文《雪浪花》是寻求诗的意境的典范。

《雪浪花》中的“老泰山”是一个刻画得极为成功的渔民形象。“老泰山”尽管已经退休,但是他闲不住,仍然在为社会主义建设不惜余力的工作。他性格乐观、勤劳朴实、爱憎分明。这一人物的刻画,表面上是对“老泰山”的赞美,而实际上是对我国劳动人民的热情赞颂。那么作者是怎样艺术的表现“老泰山”这一人物的呢?我觉得作家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确实在努力寻找一种诗的意境。文章的篇首用简洁的笔墨,勾勒了这样一个富有诗意的环境:在天空和大海之间,云飞浪涌,拍打着礁石,当好奇的姑娘们对畸形怪状的礁石发问时,老泰山发话了:“这礁石是叫浪花咬的,别看浪花小,无数浪花集到一起,心齐,又有耐性。就这样咬啊咬的,咬上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哪怕是铁打的江山,也能叫它变个样儿。”

“老泰山”的话多么富有哲理,是啊,我国劳动人民正是用自己一双勤劳的手,又凭着坚韧的意志和聪明智慧,在创造者中国的历史,使我们的祖国变得秀丽,不正是这样的吗?那一朵朵浪花,不就是一双双勤劳的手吗?

对“老泰山”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文中还有这样一句,西天正铺着一片金光灿烂的晚霞,把老泰山的脸映的红彤彤的,这一句也是妙笔,情景交融, “老泰山”虽已趋于暮年,但他仍发着光和热,他正以饱满的精力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他是一个普通人,他是一朵浪花,然而跟无数浪花集到一起就形成这时代的大潮,推动着我们的祖国蓬勃发展,破浪前进。

免责声明

中文期刊网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

AI高效写作

原创度高、更快速、更准确,服务至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期刊咨询
在线服务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