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作文怎么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端午节的作文怎么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端午节的作文怎么写

端午节的作文怎么写范文1

答:要想让学生把传统节日话题作文写精彩,指导时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了解节日,抓准特点

凡事凡物均有特点规律,传统节日亦是如此。所以,首先要指导学生了解不同节日的特点,也就是每个节日的传统习俗、文化。让学生通过咨询、上网、阅读等方式进行了解,比如除夕――年夜饭、放鞭炮;元宵节――吃元宵、闹花灯;清明节――扫墓、吃清明@;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中秋节――赏月、吃月饼……学生对所要写的节日了解得越深入,手头掌握的资料越多,也就越容易写出不同节日的特点,准确表达节日的相关内容、场景、氛围。

二、观察节日,感悟氛围

在了解节日习俗的基础上,还要指导学生细致观察不同节日中的人、事、景、物,品出不同节日不同的味道、不同的氛围:春节――喜庆、吉祥;元宵节――热闹、团圆;清明节――缅怀、激励;重阳节――敬老、感恩……有了氛围,就有了浓浓的“情”,文章就能以“情”为线索串联细腻而美好的节日画面,就容易做到情景交融。

三、参与节日,写出过程

写节日话题作文,要特别注意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所以,必须让学生从留心观察的“旁观者”转换为热心参与的“当局者”。比如亲手包饺子、元宵、粽子;亲自放鞭炮、做花灯;亲身体验看花灯、划龙舟、当拉拉队……写作之前,让学生问问自己:“我快乐吗?我收获了吗?我成长了吗?”进而思考:“我为什么感到快乐?我是怎样得到收获的?”再让他们去追忆自己“参与”时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思一虑,提炼自己从节日中获取的美好、独特的感受,并把这些感受恰当地表达出来。一般来说,学生最有感受的就是自己亲身经历的过程片段,可以让学生在这个片段中对自己的语言、动作、内心想法、感受进行最详尽、最细腻的描写。

四、彰显个性,力求创新

传统节日的作文要写得精彩,还要注意彰显个性,写出学生自己独特之见,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从一般性的材料中发现亮点,提炼中心。比如,针对“一些家长在春节或是清明节给逝去的长辈祭拜”这个素材,可以指导学生先采用“对比看”:以前总是烧些纸钱,现在还多了什么?(“车子”“房子”“电脑”“冰箱”等一应俱全;“钞票”也不一样了,有美元、英镑、欧元、港币、新台币等)接着“对比听”:回忆一下,你的家人在烧这些东西时嘴里会念叨什么?(奶奶会念念有词:“保佑我们孙子好好学习,儿子发财!现在我们生活好了,也要让你们住上别墅,开上轿车,出门旅行坐坐飞机用用美元!”)然后“思情趣”:这些话虽然不“靠谱”,可句句虔诚,满含敬意,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期待!经过这样一番引导,学生对家人烧纸钱供拜时的“与时俱进”“不传统”的情节进行了细致的描述,该文章就显得富有个性,充满情趣。

学生写传统节日话题作文,最常犯的毛病之一是摘抄传统习俗而不知联系实际。一旦将习俗与学生独有的个性情趣融合在一起,文章便会有“质的飞跃”。比如,传说端午节有喝雄黄酒的习俗,以驱赶妖魔,让妖魔现身。曾有个学生写有关端午节的作文时只是一味地摘抄传统习俗――“雄黄酒”的故事,作文干巴生硬。通过课堂评讲启发谈话,我发现这学生属蛇,还得知了他曾有过偷喝酒“现蛇身”的经历,就赶紧调整思路,组织全班学生一起讨论如何把这篇习作写好。经过一番讨论与修改,这学生的新作真是妙趣横生:听奶奶说,要是喝了雄黄酒就能驱走妖魔,我纳闷了:我可是属蛇的,要是喝了这酒像白娘子一样现出蛇身怎么办?要是不喝岂不是承认自己是妖魔?看着妈妈、奶奶在厨房忙碌,犹豫再三的我决定豁出去了。于是,我鼓起勇气,拿起奶奶备在桌上的一杯雄黄酒“咕咚咕咚”一口气喝了下去,然后搬了张凳子坐在卫生间的大镜子前静观“其”变。刚开始,我只觉得自己的肚子一阵灼热,五脏六腑仿佛要烧了一般,我想:坏了坏了,莫非这酒真有魔力?要起作用了?可没等我多想,我又感觉自己面红耳赤了,仿佛一下子烧到脸上,连眼睛都红得发光了,我赶忙大喊:“妈妈,奶奶,我是不是要变成蛇啦……快来啊……”妈妈、奶奶闻声赶来,都傻眼了:“我的天哪,你怎么浑身酒气!”“我的小祖宗,那是全家人喝的量,你怎么全喝了!”没等她们扶住我,“扑通”一声,我已瘫软在地“不省人事”了……据说,头重脚轻的我嘴里还直念叨着:“看到我的蛇尾巴没……看到我的蛇尾巴没……”

端午节的作文怎么写范文2

关键词:深入生活;积累素材;激发兴趣

农村小学生作文困难的原因,大多是受到环境的束缚。农村小学生相对城镇里的学生而言,在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比较少,写作的素材自然就比较少;同时,农村小学生的社交能力也无法与城镇学生相比,视野小,所以作文时语言的表达能力有限,用词的准确性也差;而且农村小学生可供阅读的书籍匮乏,使学生的知识容量也相应地变小。于是他们的作文就出现了作文雷同与重复化虚假作文,内容不具体。比如三言两语,陈词滥调,这在小学生作文中屡见不鲜。即使是勉强写出来的作文,也是内容空洞,思想贫乏,语言干瘪,缺乏真情实感,假话、空话连篇,虚浮不实,矫揉造作,令人着实担忧。农村小学生应该怎么做才能写好作文,而且拥有自己的特色呢?

一、深入生活,积累素材

法国著名雕塑大师罗丹说:“世界并不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一些人总认为农村生活单调,没有什么可写,其实,我们只要深入到农村去,留心生活,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新奇感。

虽然农村小学生相对城镇里的学生而言,在生活中接触到的社会上和城市中的新鲜事物比较少,但是农村孩子从小就经常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认识和深厚的感情,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为农村孩子奠定了丰厚的素材基础,只要学生平时认真观察,就能为其提供丰富的写作资源。农村的学生在家乡也别有一片天地,上树掏鸟蛋、下塘窝摸鱼、爬树粘知了……这些童年趣事给孩子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喂猪、放牛、锄草、插秧等这些劳动实践给学生带来了深切的感受;在农村广大的田野中有各种植物,它们的生长过程也充满乐趣;农家的楼房、庭院,农村的春种秋收,农村的生态环境变化,农村特有的婚丧嫁娶、红白喜事等,这些无不体现了农村别具特色的民俗风情;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更是充满了农村情趣。

农村是个大天地,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五彩斑斓的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我手写我心,涓涓细流只需老师轻轻点拨就会激起文思之波澜,学生的作文自然就会好起来。学生的习作不但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不再是胡编乱造、空洞无味的东西了,而且还写出了农村浓浓的乡土气息,拥有自己的特色。

二、激发写作的兴趣

学生有了好的写作素材还不行,还要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农村学生平时感知的生活其实是很丰富的,但是他们往往熟视无睹,习以为常,没能把这些丰富的生活表象细细品尝,并从中获得乐趣。因此,在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同时,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体验农村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乐于写农村的内容,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一句话,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说。

三、运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写作

1.读中学写

在教学中注意结合阅读重点训练项目,让学生学习范文的写作技巧。如写家乡的美丽风景时,为了写好作文,我结合课文训练重点,教学生写景时,要按照顺序,认真观察景物,抓住特点,突出重点。因此,学生写作文,都能按由近及远、从下到上的活动为线索,重点写好几处景物,思路比较清楚。

2.先说后写

每一次作文课,都先让学生回忆,打好腹稿,个人口述,小组评改后,由老师补充,最后让学生动笔。这样一来,学生的作文写通顺了,而且生动、具体、有血有肉。

端午节的作文怎么写范文3

关键词:中学作文;作文教学;生活化;作文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9-0210-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9.136

语文学科是中学课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写作能力在语文学科素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作为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必须要重视。但是,从现实来看,很多学生的作文能力还是相对欠缺的,甚至成为了部分学生的老大难问题,影响到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针对这一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认识,希望能对各位同行有一点参考价值。

一、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方面

1.认识意识:轻视写作教学,注重阅读教学。为上好一节阅读课,可以花费时间找材料,写教案,想尽方法引导。但一上作文课,心里就一片模糊,作文教案不具体,不知道让学生怎么写,指导不具体,学生面对教师的作文要求还是无从下笔。另外,教师害怕作文批改,因为费力气,耗时间,学生写作效果不好。

2.作文题目:系统性差,随意性大。教师所出的作文题目往往就是随心所欲,与学生所处的年级、学期、季节、年龄等毫无关系。而有的教师把中考作文题目让初一学生写,也使大部分学生不感兴趣,难以写出。

3.作文批改:作文练习,教师的指导意见就是作文批语。教师的作文批语往往长篇大论,面面俱到,有对结构的要求,有对内容的要求,有对书写的要求。学生面对如此多的要求也是无从改起。而有时教师批改作文疲劳,又简单地只以分数或好、差代替。

(二)学生方面

1.心理上惧怕。一些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没有这方面的锻炼或者本身就比较薄弱,所以进入中学阶段就心存畏惧,总是感觉束手无策。

2.内容空洞。作文缺乏深度,导致空洞、僵化,随大流,没有什么个人观点。有的学生爱编故事,说假话,整篇文章毫无意义。

3.语言不自然、不活泼、不流畅。部分学生语文基本功不过关,语句不流畅,甚至错字、病句问题层出不穷,表达能力较为欠缺。

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

(一)带领学生走进生活,选取作文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很多时候学生缺乏对于生活的感知,不太注意素材的积累。事实上,好的作文应该是真实生活的反映,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例如,正月里乡亲们走家串户拜年,元宵节赏花灯、踩高跷,五月端午节包粽子、插艾,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腊月里泡腊八蒜、熬腊八粥。种种活动,丰富多彩全都可以写进作文。

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劳动对他们来说如数家珍,每一种场面都会让他们历历在目,印象深刻。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可以抓住这些让学生有话可写的题材,让学生有展示自己风采的广阔舞台。例如,农村农忙季节,学生经常帮助家人分担劳动,春天播种、夏天除草、秋天收获、冬天休养。农村孩子掰玉米、刨花生、拾棉花、摘杏、摘梨、摘桃,除草、浇地、拾柴火,种种活动无不鲜活,无不能写进作文。结合这样亲身经历的劳动实践来写作文,这样的文章能虚假吗?能不感人吗?这样的习作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可谓“一举多得”。

(二)组织学生开展竞赛活动,抓住各种练笔机会

语文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注意到身边的这些生活化素材,引导学生利用这些材料开展语文作文写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学校每年可以开展一些活动,如跳绳比赛、接力赛跑、广播操汇演、欢送毕业生表演、新年联欢会、各种活动极多。这都可以当做学校精心为学生搭建的展示习作的舞台,教师要将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校内活动作为指导学生练笔的内容。班级也利用班会组织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读比赛等活动。学生参与比赛的激情,比赛中精彩激烈的场面,都是最好的练笔机会。

(三)提高学生写作兴趣,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教师可以让学生熟悉身边的生活,让学生善于^察生活,积累素材,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乐于写作。比如学生写人,抓不住人的外貌特点,那就让他们写班里的一个外貌最有特点的同学;学生写事,六要素交代不清,那就当堂写、当堂念,比较谁交代的最明白;写景色,没去过名山大川,就写家乡的小河,写不了济南的冬天,就写家乡的冬天。当学生在写的过程中觉得有的写的时候,他们便可能想写也喜欢写,在此过程中才能够通过勤写、多练满足学生积累的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写作能力也慢慢地得到提高。

(四)做好语言积累,打好作文基础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积累,而硬要挤出几百字的作文来,那只能是强人所难了。语文课本中有大量的佳作美文,写人、叙事、描景、状物,都可以抄录下来,作为作文素材加以使用。班里每个学期举行名言背诵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讲故事大赛、演讲比赛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积累了很多知识,在写作时有一定的话可说。

(五)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积累素材

端午节的作文怎么写范文4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特殊状况,使他们缺乏一定的家庭文化教育与情感交流。本文中笔者结合农村留守小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来谈谈提高农村小学习作水平的方法。

【关键词】

农村小学 留守儿童 作文教学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他们也许没有充实的旅行生活、没有其他各种组织活动的入场券、没有新颖的电子科技产品、没有更多的娱乐活动组织、也没有良好的家庭知识引导。但是农村小学生也有着城市小学生所没有的独特的乡村环境,广袤的自然资源,纯朴有趣的乡村趣事。抬头是一望无际的田野,低头河流弯弯,晴天风尘仆仆,下河捉泥鳅,上树掏鸟窝,雨天泥土裹裤腿……他们的生活朴实而又不失乐趣,调皮中带有野性。这样的生活给农村小学生带来用之不尽的作文素材,只要正确引导其感悟生活,体验生活、引导学生让生活的泉水在作文中流淌,纠正作文认识偏差,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一样可以写出优秀的作文。

小学生写作常常用词混乱,缺乏一定的逻辑性。教师对学生写作过程的引导是构建知识的过程,以便完成其作文的主体内容。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词语、语言表达。字词是组成作文的基础,是作文表达意思的工具。对于农村小学生,他们自小生活在农村,日常讲的是方言,对事物的语言表述夹杂很多地方性用语,而这些地方性方言很多难以用书面语表达出来,这就导致农村小学生作文中存在一定的用词难题,很难将心中所想正确的表达出来。因此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所学词语,在校园内提倡讲普通话以规范学生的书面语,使得口语向书面语不断转化。倡导学生尽量用所学过的词语,恰当的使用词语可以让作文有血有肉变得更加生动、丰满。如果学生出现用词不当,老师应当先鼓励再改正,给足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有时候犯错也是一种创造过程,能够形成独具特色的语言个性。

当前农村小学生作文存在抄袭、言语以及情感匮乏,很多小学生谈到作文就色变,不知道怎么写,对作文产生一种抵触心理。俗语:“趣浓劳轻,乐此不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作文就不再是学生的心理负担和恐惧,而是一种探索、追求。因此针对这种现象,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进入写作状态,引导学生克服对作文的恐惧心理是当前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非常关键的一步。

一、开展活动

目前农村小学生知识匮乏,加之小学生接触作文不久,对作文往往素手无策,写作文时常常无话可说。因此,老师应该针对农村留守孩子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组织孩子们开展喜闻乐见的作文活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例如当地民俗调查活动。

千百年的农村文化,农家风情,有其独特的风格,强劲的生命力。农家人自娱自乐,表现出农民祖祖辈辈的纯真品格。如婚俗寿礼,小孩满月抓周、造屋乔迁庆贺、开业造桥的规矩等等农家庆贺节日,有他们自己的方式:节俭的农民杀鸡宰鸭、捕鱼捞虾,走亲访友,喝上两盅,常常乐的开怀大笑。农家的节日,不仅有“五一”节、国庆节、元旦和春节,还有更具农村特色的清明节插柳枝、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元宵闹花灯、还有吃乌饭、包饺子、送灶、接财神、跳龙灯、贴春联,等等。在不同的节日,农民用的是不同的庆贺方法。帮助学生弄清其来历,使学生了解民俗、感受民俗、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热爱习作。

另外,还可以把民间传统特色的游戏引进课堂,如在体育课上带领孩子们放风筝、转陀螺、踢毽子、滚铁箍、跳皮筋,既丰富了学生课外活动,又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还有了习作的活水源头。

二、展示优秀习作,让每个孩子有成就感

可以组织优秀作文展示,通过作文展示一方面给小学生表现自身的机会,满足小学生的表现欲,另一方面通过作文展示使学生更加肯定自己,提高对写作的认真态度,此外也暂时让没有得到表现机会的同学更加积极练习写作,以得到展现自己的机会。近年来,我辅导的孩子习作《采茶叶》《捉泥鳅》《放羊》《我和爷爷比学校》《摸田螺》《爷爷考驾照》《奶奶爱上呼啦圈》《我教外公发短信》……300多篇习作发表在各级报刊以及少儿杂志,学生摄取这些农村生活画面,写下来,留下美好的记忆,得到情感陶冶。

三、增加阅读量

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量的阅读能使小学生积累一定的语言、词汇,是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农村没有图书馆、没有城市那样众多的书店。留守儿童,受经济条件限制,能购买书籍供其阅读的家庭有限,可见农村小学生的阅读量是相当贫瘠,我们针对农村小学生阅读量少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建立图书角,确保学生有书可看,另外老师有计划安排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读书交流,写读书笔记,征文比赛等,不仅促使学生阅读,还能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端午节的作文怎么写范文5

师: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曾说,“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生活抒情诗”,今天我们一起跟随汪先生走进高邮,去品尝“端午的鸭蛋”,感受生活的诗意。

(板书: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二、 自主先学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出示课件,自读课文)

1. 在文中圈点勾画重点字词。

2. 作者家乡的端午有哪些风俗?

3. 端午的风俗如此之多,作者为何对小小的咸鸭蛋津津乐道呢?

师:请同学们把这些词语认真读一读,写一写。

生:(朗读) 腌蛋、门楣、 籍贯、车胤、 城隍庙、 鸭蛋络子(后齐读)

生:(认真板书) (囊)萤映雪、(肃)然起敬、莫(名)其妙

师:阅读课文,要把重点词语积累下来,为深入解读课文提供保障。

师:作者家乡的端午有哪些风俗?(生纷纷举手)

生: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课件随之呈现)

师:十二红里必有哪几样?

生:(齐答)苋菜、虾、鸭蛋。

师:这就引出了课题中的“鸭蛋”。端午的风俗如此之多,作者为何对小小的咸鸭蛋津津乐道呢?(生纷纷举手)

生:家乡的鸭蛋名气很大。依据是“作者到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生:家乡的鸭蛋历史悠久,很有内涵。从文中袁枚的《随园食单》即可找到依据,袁枚生活的时代到现在已经将近三百年的历史了。可见这是老字号鸭蛋。

生:家乡鸭蛋最典型的特点是质细油多。

生:鸭蛋表现出童真童趣。从端午挑鸭蛋――挂鸭蛋――吃鸭蛋,可以体会出真切的童趣。

师:鸭蛋壳怎么处理的?

生:(齐答)洗净――捉了萤火虫,装在蛋壳里,糊上薄罗。

师:这样把玩蛋壳,可见小小的鸭蛋不仅仅是节日的美味,更是孩子心爱的饰物,是他们快乐的伙伴,充满童趣。

师:大家找得都很有价值,下面我们一起梳理一下课文的基本框架。(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初读课文,就要这样首先读清脉络,拎出要领。

三、 合作助学

师:文章对小小的咸鸭蛋如此津津乐道,有什么“味”外之“味”吗?

(出示助读资料):父亲是江苏高邮人。他十八九岁离开家乡,直到六十几岁才回去过。但是家乡的山水草木、风土人情,深深的镂刻在他的记忆中。他的作品,很大一部分都与高邮有关。(汪曾祺儿女《一点说明》)

(小组合作学习,结合相应语句品味情感)

师:讨论出结果的小组可以先发言。(小组代表纷纷举手)

生:我们组首先读出了自豪之情。文中说:“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

生:我们组读出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第4自然段关于鸭蛋络子饶有趣味的描写,第5自然段写捉了萤火虫装进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玩极了。

生:我们组读出了作者的平常心态。

师:(欣慰)何以见得?

生:从作者的选材就可以读出。另外第一段不动声色的介绍七种端午风俗,也可以读出这种平常心和闲适之意。

师:很精彩!(热烈掌声)

师:(归纳板书:乡情之美童真之趣闲适之意)精读课文,就要这样读出情感,读出生活。

师:海德格尔说,语言是思想的家园。小小的鸭蛋如此富有味外之味,得益于汪先生别有韵味的语言。

(板书:语言。出示助读材料)

文学评论家凌宇说:“汪曾祺的语言很奇怪,拆开来看,都很平常,放在一起,就有一种韵味。”

师:作者添加了哪些“营养元素”,使这些平常的语言别有韵味的呢?

(小组讨论,将结果写在卡纸上,争先恐后贴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一起来看看,哪些答案不属于“语言”方面的营养元素呢?

(几位同学踊跃上台,圈出诸如“平淡”“联想”“俗中透雅”“平处出奇”等答案)

师:大家圈出的词语,严格的讲属于阅读的感觉或表现手法。现在整合余下的 “方言”“文言”“幽默”等几种元素,我们一起来体会这些语言的魅力吧。(生踊跃举手)

生:“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与有荣焉”很有文言特色。

生:“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其中“所食鸭蛋多矣”的“矣”是典型的文言标志。

生:我们小组一起回答。(声情并茂齐读)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曾经沧海难为水”不仅有文言特色,还很幽默。

师:大家看注释,“曾经沧海难为水”原本是写什么的?

生:原本写离思的,用刻骨铭心的诗句来写咸鸭蛋,有点大诗小用。

师:体会出什么味道?

生:言外之意有些“曾经高邮难为蛋”的感觉,幽默!

师:“曾经高邮难为蛋”,有感觉!(热烈鼓掌)

师:(板书:巧用文言点缀)文言特色很明确了,方言呢?(生纷纷举手)

生:(投入地朗读)“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其中的“白嘴”就是方言。

师:(笑)“白嘴”不是“嘴是白的”,就是“空口吃,不就什么东西”。

生:“就”也是方言。

生:“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兴”也是典型的方言。

师:是的,我们这里也说“今年兴穿什么呀”。

生:“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道道”也是方言。

师:汪先生称之为“道道”,自然,亲切。如果说“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直线”……

生:(齐摇头头)不好,不好。

师:可见方言用好了,能化腐朽为神奇。(板书:适当运用方言)

师:还有什么“营养元素”吗?

生:不知道了。

师:(出示课件,用口语色彩范读)

①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

②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③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

师:大家听出什么特色来了?

生:口语!口语!

师:(板书:口语色彩浓厚)适当运用口语,有时反比书面语更自然更灵活。

师:(出示课件)品一品,句中的黑体字有什么妙用呢?

①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②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

③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

师:刚才听大家读“吱”字,语速不一样,有什么说法吗?

生:读得不好,请见谅!(众生笑)“吱――筷子头一扎下去,红油就冒出来了。”

师:(笑)“吱”字读得很短促,同时强调“一……就……”说说理由。

生:只有把“吱”字读得短促,才能突出红油很多,筷子一扎下去,摁都摁不住。拖长了读,就没有这种油多的情状。

生:我认为“吱”要读得长一些。“吱――筷子头一扎下去,红油就冒出来了”。

师:(欣慰地笑)何以见得?

生:(两手做“喷射”状)我观察过,如果读得短促,那就是“喷”,其实筷子头扎下去,红油不会马上喷出去,而是慢慢“涌”出来,可以好长时间。(众生又点头认可)

师:其实,阅读文学作品,只要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就是境界。特别读汪曾祺的作品,要有一点耐心,一点生活经验,还要有一些文学品位。这两位同学体会得都很有道理。

生:汪曾祺的语言很有表现力,不但传声,还传神。

师:是的,还把吃鸭蛋的愉表达出来了,不但传声、传神,还传――

生:传情!

师:好!传声、传神、传情!其他类似的字眼再体会体会。

生:“抵”在板壁上“抵”字用的好,表明靠得很紧,很用力。

生:“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中“掏”字很恰当,从小口里往外拿,符合鸭蛋络子的情形。

师:这就是炼字炼句的功夫。(出示课件)

汪曾祺先生曾说:语言的美不在一句一句的话,而在话与话之间的关系。……语言像树,枝干枝叶,液汁流转,一枝摇,百叶摇;它是“活的”。

师:你能找出典型语段读出这种“活的”美感吗?

(生纷纷练读。推举一生朗读)

生:(声情并茂,配以适当的手势)“我在苏南、浙江……我实在瞧不上。”(全班热烈掌声)

师:评价一下,你从这段朗读中听出了什么?

生:听出了自豪之情,幽默之趣,传达出了汪曾祺语言的神韵。

师:正如清代评论家刘熙载言:极炼如不炼,出色而本色,人籁悉归天籁矣!同学们诠释得很有分寸,其他典型语段课外要再美读。

四、 质疑问学

师:关于课文学习你还有什么困惑吗?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

生:(齐)大疑则大进!

生:结尾囊萤夜读的故事是否跑题了?(众生应和,示意同疑)

生:第二段说“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为什么还引用他《随园食单》的材料?(众生点头称好)

师:这个问题有些“惊险”,可见读书很深入。

师:(出示助读资料)大家读读这段材料,再到文中找一找相关句子,看能否解决疑惑。

汪曾祺的小女儿汪朝曾说:“我爸爸在家里只有两个任务:写美文与做美食。”除作家外,汪曾祺还有另一个头衔――美食家。他不仅能下厨房烹饪一手好美食,更能把吃的感受、吃的氛围、吃的渊源、吃的文化 ,描绘得头头是道、饶有风味。

师:解铃还须系铃人。还请刚才提问的同学解决这一问题吧。

生:因为“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汪曾祺会做菜,自认为比他有实践,所以不大喜欢这个人。文中又说“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所以就引用了。

师:原来是爱屋及乌――

生:(齐笑对)爱蛋及蛋!

师:很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再看囊萤夜读的故事是否赘余呢?(生茫然状)

师:这里要从两个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从结构方面讲,初学作文,要结构严谨,篇末的材料――

生:(齐答)可以删去!

师:(启发)但是汪曾祺是文章大家,讲究风――

生:(齐答)讲究风范!

师:风范是做人,写文章讲究――

生:(齐答)讲究风格!

师:很好!从风格角度来看,加上结尾部分有什么效果呢?

生:前面说过汪曾祺文章有闲适之意,由鸭蛋壳里装萤火虫联想到囊萤夜读,很自然。

师:是啊。汪曾祺的文章有一种悠然的水韵,这样流呀流呀,“流到瓜州古渡头”,把人带到一种纯美的境界,自然就想不到结构了。

生:嗯!

师:能够读出问题,说明同学们阅读能力在不断提高,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和自豪。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自己。(热烈掌声)

端午节的作文怎么写范文6

毕业测试卷(笔试部分) (答题时间:100分钟)

同学们,经过六年小学语文的学习,你一定有不少收获吧!下面的题目,会让你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全面的评价,仔细审题,认真答题,你就会有出色的表现,相信自己的实力。请你快速浏览一下试题,确定你本次的测试目标是。好,那就请沉着地动笔吧,不过,希望你的试卷有一张清秀的面孔。祝你心想事成!

一、当回裁判员。5分(小试牛刀)

1.“胖、切、扁、宿、喷”都是多音字。()

2.“春节、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这组词按时间先后排列是正确的。()

3.“故人西辞黄鹤楼”中的“故人”指“死去的人”。()

4.《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

5.“孙平用自己的脚挡住了对方踢来的球”缩句后为“脚挡住了球”。()

二、快乐ABC(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5分

1.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miǎn qiǎng(勉强);b.zhí rè(炽热);c.mányuàn(埋怨)。

2.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他的作文提纲写得很好。

b.我们要刻服困难,努力学习。

C.既使遇到困难,他也能想方设法解决。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是()

a.这件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

b.我们要发挥成绩,改正缺点。

C.他在赛场上非常冷静,发扬了正常水平。

4.与其他两项有明显区别的一项是()

a.《南辕北辙》;b.《拔苗助长》;c.《泊船瓜洲》。

5.“你的成绩有了很大提高,不能把

它作为骄傲自大的资本。”给这句话选择恰当的关联词是()

a.因为……所以……;b.即使……也……;C.无论……嘟……。

三、咬文嚼字。7分

1.“鸟瞰”中“瞰”的音节是_____,用部首查字法查这个字时,应该在目字旁中查_____画,它的意思是。同样有这种意思的词语有_____、_____。

2.找样子写成语,要求成语里有一对反义词。

例:大同小异 不分胜负

3.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我最喜欢看《______》这部古典名著,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人物是你学过的哪篇课文中出现的?

贝多芬()桑娜()

蔺相如()伊凡·茹科夫()

5.下面是一位同学背诵的两篇课文的自然段,请你把背诵错的地方用符号改过来,帮他背正确。

(1)向高处望去,隔着密密层层的浓荫,只见一片红云望不到边。这时候,松树啊,柏树啊,碧梧啊,修竹啊,都拉不住游人。

(2)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四、句子万花筒。5分(过关斩将)

1.妈妈对我说:“等你测试完回来,陪我去书城买些教学用书。”(改成转述句)

2.河姆渡遗址是家乡的骄傲。(扩句,至少两处)

3.人人都说“*”是。(改成双重否定句)

4.周俊当上大队长后,就处心积虑地想把工作搞好。(改病句)

5.大礼堂里挤满了人。(改成夸张句)

五、蛙博士解剖。29分

后生可畏

“哦!爸爸认输了,爸爸认输了!”随着弟弟的叫喊声,响起了爸爸爽朗的笑声:“是啊,我认输了,认输了。”爸爸一边摸着弟弟的小脑袋,一边用慈爱的眼光看着我。我看着弟弟那高兴的样子,脸上也浮现出自豪的笑容。

在我家里,爸爸是,说起话来疾言厉色。妈妈也要让他三分。不过,爸爸对我们很好,虽然有时也教训我们几句,但我和弟弟知道,那是为我们好。

这天,爸爸刚送走客人,也不知哪里来的气,在吃饭桌上就教训起我们来:“大人说话,小孩子插什么嘴。不说话,还怕把你们当成哑巴?”弟弟受了顿训,虽然很委屈,张一张嘴便不知怎么说,只好向我投来求援的眼光。我会意了,忙说:“小孩子插嘴有什么不好?你这种做法有点‘家长制’作风。”正当爸爸吐完一根鱼刺要反驳时,我又紧接着抛出两个有力的理由:“您知道美国的旧金山公立学校吧。他们有一份推荐智力超常儿童的行为表,其中第二十一条就是‘在大人说话时经常插话’。爸爸,您对这一条怎么理解呢?”不等爸爸回答,我又接着“放炮”:“我国唐朝有个太守阎伯屿重修膝王阁,想请人作序。但是在场名人不敢放肆,都—一谦虚地谢绝了。只有王勃这个年仅14岁,乳臭未干的孩子,少年气盛,一口答应。结果呢,他写出的《滕王阁序》名垂千古。爸爸,您对这件事又怎么看呢?”

谁知我这两个理由竟把爸爸“镇”住了,还是妈妈替他解了围。爸爸感慨地对妈妈说:“是呀!孩子对问题认识得这样深刻,真是后生可畏啊!”说完,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我,弟弟也仰起小脸望着我。看着弟弟那天真的小脸,我脸上浮现出一丝胜利的微笑。

赏析加油站

①本文用倒叙方法写。

②“疾言厉声”字典中的解释为:说话急躁,神色严厉,形容发怒时的神情。

③王勃:唐朝诗人,《滕王阁序》是他的优秀代表作。

信息收集库

1.读第三自然段,把你认为值得积累的词写下来。

2.摘录文中的反问句。(两句)

阅兵操练场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爽朗()浮现()会意()慈爱()

2.用文中的词句解释下列词义。

①疾言厉色:②少年气盛:

3.爸爸原来认为_____________,我对此持不同观点,先后举出两个事例进行反驳。这两个例子概括地说,一是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

4.那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件事?

5.找出首尾呼应的句子,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下来。

6.理解题目“后生可畏”在文章里的意思,选择正确的解释打√。(题任选一题)

(1)“后生”原意是晚辈、年轻人的统称,在文中指:

①“我”②美国的智力超常儿童③王勃④泛指晚辈(包括我)

(2)“畏”是敬畏,不可低估、轻视的意思。爸爸说“后生可畏”是因为:

①少年王勃才华横溢,名人都不是他的对手。

②“我”能言善辩,驳得爸爸无言以对。

③“我”观点大胆,认识深刻,说理透彻,使爸爸口服心服。

(3)文章以文中 命题。

(4)这篇文章说明:

①大人说话时小孩不但可以而且应该插嘴。

②大人们的家长制作风是要不得的。

③晚辈不一定不如前辈,应该提倡“敢想,敢说,敢做”的风气。

7.这篇文章最打动你或值得你学习的是什么?

8.你能质疑问难吗?请提出有价值或不懂的问题。

六、真事回顾。30分(大显身手)

上文中的“我”,凭借自己掌握的正确理由,说服了爸爸。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曾教育过别人,或别人曾教育过你?请选择一件事,把其中的生活经历和感受,用你美妙的笔记下来。

要求:①中心明确,内容具体。

②语句通顺,条理清楚。

③字迹工整,400字以上。

七、智力冲浪。5分(完成5小题得5分,其余答对1题加1分)

1.猜一猜:他人看不见(打一字)()

2.连一连:

凿壁偷光喜出望外

伞兵跳伞 一孔之见

爱好旅游 弄虚作假

照相底片 一落千丈

人造卫星 颠倒黑白

魔术师的手不翼而飞

3.加一加:(加上不同的标点,使句子意思表达不一样)

明明哥哥叫你快去明明哥哥叫你快去

明明哥哥叫你快去

八、卷面分。4分

恭喜你全部做完了,是不是再检查一遍?

口语交际部分10分

(完成形式:由甲乙两生自愿组合,合作完成。)

一、古诗词积累测试

内容:《新课程标准》中推荐的70首背诵的优秀诗文。

形式:抽签(每签中有两首,难易搭配)后,甲背,乙认真倾听并进行评议,然后对换角色。

二、两人情境说话,要求听得清楚,能礼貌、大方、得体地说。(任选一题)

内容:1.各自向对方介绍喜欢的一本课外书,说清怎样喜欢和为什么喜欢。

2.毕业在即,你的合作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想祝福他什么?请你们互相倾吐。

三、各自感情朗读下面一段话,请对方说说从中受到什么启发?若有不同意见,可互相争辩、补充,并互评对方语言表达的优点和不足。

三个工人在砌一堵墙。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工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第二个工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幢高楼。”第三人边干边哼着歌曲,他的笑容很灿烂:“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新城市。”

上一篇开学寄语小学

下一篇环保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