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技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技巧范文1
1、怎样演唱气声的方法。流行唱法中呼吸运用的另一特点是“气声唱法”的运用,这不仅丰富了流行唱法的表现力,也为声乐艺术增加了新的表现手段。
2、吸气。吸气要用鼻和口同时自然的进行,尽力作到平稳轻巧,柔和,不可用强制力量,不能僵,气要吸得深,不可吸在上胸和心窝处。吸气以后要有像打喷嚏之前那样短暂的一憋,体会一下腰周围的扩张,膨胀的感觉。找到这种感觉是唱歌的关键。
3、呼气。呼气的方法就是利用横膈膜的力量把腰腹扩张的感觉一直保持住。想象自己手里拿一大瓶香油往另一个小瓶里灌时那种小心翼翼,憋住气息的感觉,呼气要均匀,舒缓。
(来源:文章屋网 )
教学技巧范文2
【关键词】小学音乐;愉快教学;教学技巧
1引言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努力创造愉快的学习情景,使音乐教学的每一教学步骤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着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获取知识,从而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2有效聆听熟悉新歌旋律
学唱前聆听,是新歌教唱的必经环节,或教师范唱,或听音响,目的是使学生熟悉新歌旋律,并对之产生初步的情感体验。聆听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养成初听歌曲的良好习惯,即要“静听”。聆听新歌的次数由教师掌握,可根据歌曲的难易程度及学生的接受水平来决定。值得注意的是,重复聆听歌曲时,教师切忌停留在“单纯重复”的阶段,而应逐步提高聆听要求,各次聆听目的应非常明确,聆听难度依次提升,即聆听要真正能为学唱服务,体现出“有效的聆听”。如:在学唱歌曲《快乐的嚓嚓嚓》时,学唱前我一共安排了四次聆听,要求分别是:第一次,感受歌曲的情绪风格;第二次,了解歌曲的演唱内容;第三次,随旋律听出乐句;第四次,发现歌曲特点。这样,听完四次歌曲后,学生也就学会了演唱,也就不会被附点节奏困扰了。
3引导学生做表演,增强学习兴趣
表演与音乐是紧密联系的,表演是教学中倍受学生喜爱的内容之一。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每学一首歌曲,我都根据歌词内容启发他们进行律动或表演,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记忆歌词。在启发学生表演时,我是这样做的:①启发学生进行即兴表演;②根据学生表演编排一套好的动作教给学生;③个别检查。在个别检查时,学生常常会被一些漂亮的动作和优美的造型所吸引,教学里常常会自发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台下的“观众”纷纷举手要求上台表演,连平时最胆小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台上的表演者因此更加起劲,课堂气氛达到。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欣赏《蜗牛与黄鹂鸟》时,我为主题旋律创编了歌词,当学生唱熟了主题音乐后,我要求他们听到乐曲中出现主题音乐时,要边唱边加上蜗牛和黄鹂的动作。通过这样的活动加深了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器乐曲《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是根据维吾尔族的一首儿童歌曲的旋律改编而成的,学生对这首儿歌非常熟悉,在欣赏前可让学生先唱唱这首歌曲,然后在聆听器乐曲时可让学生跟着轻声哼唱,这样学生会很容易理解乐曲在情绪、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上的变化。
4善于引导,激趣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新鲜事物的不断涌现,小学各个阶段的学生都表现出各自的喜好,对于动画片音乐、流行音乐、游戏中的音乐、广告音乐、影视剧音乐等便是越来越受到关注和喜爱。在音乐欣赏课上,教师不妨对于“合乎他们口味”的音乐,进行充分利用,抓住学生的感兴趣和积极配合这一点,从另一方面达到其情感培养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教师不要一味地反对他们喜欢这些类型的音乐,而应该通过仔细思考与研究,结合音乐本身具有的基本要素和表现内容,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此类音乐欣赏的指导。
例如,对于动画片音乐,教师可以设计日本动画片音乐、美国动画片音乐、中国动画片音乐之间在音乐风格、歌曲内容、音乐意境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中国动画片音乐有何优点,从而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如动画片《哪吒传奇》的主题歌《少年英雄小哪吒》,应让学生去感受其中哪吒勇敢机智,敢于和妖魔鬼怪作斗争的优秀品质;对于游戏中的音乐,教师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分析此类音乐作为游戏的背景音乐有何作用、创作这些音乐所用到哪些乐器等等,进行情感的体验;对于流行音乐,可以让学生对各个时期的流行音乐进行比较分析,各有什么特点、有哪些新的元素注入音乐中,对歌曲的创作意境进行想像和体验;对于影视剧音乐,让学生发挥想像,思考分析音乐对于人物的情感变化,对于当时的场景等起到怎样的效果,通过音乐可以感受到或者看到什么,你自己有何情感的变化等。
5正确引导
音乐教师不要只是将课程局限在教材上,不要抱着完成教学计划就大功告成的教学态度,小学教师是学生的启蒙老师,在这个阶段教师教授给孩子们的知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教师要熟悉掌握教材的同时,将更多、更好的音乐作品推荐给学生们。在教学课堂上,精心设计课堂内容,生动的演唱、准确的演奏以及耐心地讲解,使学生们能够完全体会每一个音乐作品的经典部分和思想内涵。现在的学生很多都喜欢港台的流行音乐,对于民族音乐毫不感兴趣也不了解,教师不要限制学生的爱好,相反地应鼓励学生们追求自己喜欢的音乐,毕竟每一种音乐都会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享受、陶冶情操,但不要忘了时刻结合教材来引导学生。例如:学习《草原赞歌》的时候,让学生们唱一首时下比较流行的草原歌曲《我从草原来》,让学生比较两首歌各自描绘的意境或者两首歌的旋律给人带来的不同的美感。
教学技巧范文3
【关键词】中专;声乐教学;艺术性;教学技巧;分析
声乐主要是表演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也是一种被音乐化了的语言,在进行中职教学时,声乐教学被一直认为是一种科学化教学方式,更加形象的说也是一种艺术性教学。在进行教学时,中专教师必须要遵守着一些自然规律以及教学原则,因为声乐教学的实质比较抽象,教师需要明确其艺术性,之后加上一些手法以及语言进行启发式教学,因此中专教师必须要在掌握中专生的基础上,从而实现声乐教学的艺术性,因此在对中专院校进行声乐教学的时候,必须要对其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并且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去保证学生自身的音乐学习积极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促进我国素质教育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
一、声乐艺术情感融合中专声乐的教学分析
对于语言以及歌唱之间来说,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声乐主要是一种集唱歌性以及语言性和动作性的多元化语言表达方式,然而声乐主要是人们最为基础的交际方式,唱歌是语言的一种升华。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每首歌曲每个作品都是情感的载体,其中也包含作者的内心情感,对一个心灵世界进行描述。因此对于当代中专学生来说,不仅需要从其语言动作作为切入点,同时也要抓住学生自身的内心情感,对中专学生情感进行激发,用心灵感受音乐的真谛,这也是作为声乐教学过程中的艺术核心所在。因此在这个基础上,必须要让中专学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对声乐表演能力进行全面提高。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艺术方式,它似乎可以穿透人们心灵,从而进入到人们内心世界中,中专学生如果只是通过语言理解体会音乐本质,那么只能表面的了解自己,因此只有自身最为真实的情感,才可以更加深入的体会到音乐的本质。声乐教学必须要让学生先有情,之后多用情演唱一些作品,这样才是对中专学生进行声乐教育最理想的方法。要想对学生情感进行培养,必须要给予学生能够培养情感学习的氛围,一个生动新颖的学习氛围,此外优美的环境也能够更让学生感受到美感,因此在授课时教师需要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身情感得到一定升华,逐渐引导学生用自身经验以及阅历体会音乐所带来的情感。如果学生在某一种情感以及音乐作品出现共鸣,便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激情,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身的音乐素养可以得到全面的提高,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同时带动我国素质教育事业水平的持续增长。
二、中专声乐教学的情感以及实践结合分析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到一起,这也直接决定中专声乐教学的成败所在。对于声乐教学而言,比较重视歌唱表演,同时歌唱表演是一种艺术表现方式,也是一门技巧性比较强的学科,所以能够激发学生唱歌因素是具有艺术性教学方式。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必须要富有情感,将其能够有效的落实到每个教学节点上,同时也能完善每个艺术实践上,这样中专学生才能将其情感体验以及再创造机会有效的结合到一起,从而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学习循环模式,因此针对于这点而言,必须要能够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从而去保证中专院校的音乐教学水平可以得到全面的提高,促进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有效性。对于实践性而言,主要作为声乐教学的根本,然而演唱技巧必须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够得到实现,一个完美的唱歌表演也是通过长期发声训练和情感体验结合到一起实现的,教师在重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给学生留有更多的艺术实践机会,例如可以让学生参与到一些音乐鉴赏会或者是观摩课程,让学生将学习过的知识以及技巧通过实践方式进行表达,这样才能实现不断的前进,将其唱歌的情感体验以及唱歌技巧有效的统一到一起,因此中专学生会从审美逐渐的过渡创造美,同时在中职院校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从而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去提高学生自身的音乐学习水平,带动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全面的提高。此外中声乐教学,需要将更多的艺术性融入到其中,中专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以及理解才能更加深入,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专声乐教学的整体艺术性,不管站在教师角度,或者站在学生角度上,提高中专声乐教学的艺术性,可以培养学生情感体验以及再创造的能力,最终也能进一步将其两者有机的结合到一起,这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内容。最后要强调学生的实践性,学习最终的目的便是实践,同时也给予学生艺术实践的机会,使其可以让艺术性教学能够更加的真实以及有效。
三、总结
通过对上述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后得出,中专声乐教学需要更多的艺术性在其中,中专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以及理解才能变得更加深入,同时专业度也比较高。在中职声乐院校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的对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同时采取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使其教学的整体效果可以得到全面的提高,同时在这个基础上能够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从而促进中职院校的声乐教学水平得到持续稳定的增长。
参考文献:
教学技巧范文4
关键词:学习动机;学习热情;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5-0000-02
Explore Teaching Skills,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 Multimedia Applications Based
Zhen Jianhong
(Linping Vocational High School,Hangzhou3111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rriculum itself,the use of stimulating interest in learning,make full use of multimedia teaching methods,with emphasis on training segment of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techniques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This train students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Motivation;Learning enthusiasm;Practical ability
一、创设学习动机的激发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学成功的前提。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他们因疑生问,从而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是有效教学的方法之一。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什么人们常说恨铁不成钢?”;又如“神六及神七究竟神在哪里?”此类问题学生往往会有浓厚的兴趣,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在备课时做个有心人,认真钻研、细心体会,在教材中多发现一些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兴奋点,并使之变成富有启发性、诱导性 、探索性的问题,也是一种很有价值的途径。
二、培养情感,激发学习热情
(一)培养师生教学相长的情感
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在知识、技能上的传递,也是师生在情感、心理上的相互沟通。更多的时候这种沟通先行于并决定着知识技能的传递。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是否喜欢一门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是否喜欢任课教师。教师对本学科的激情和热爱以及良好的动手能力都是很有效的情感催化剂。
(二)培养课程智美兼具的情感
对于《机械基础》课程而言,教师可从绪论开始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课程情感。教师首先要形象地说明课程的价值之高和知性之美:比如机械是人类双手的助手,也是生产力提高的阶梯。比如机械知识无处不在,和我们的衣、食、住、行唇齿相依手足情深:衣服的面料是通过纺织机械加工出来,而衣服的制作是通过缝纫机械的加工完成的;美味的食品从原料的种植到后期加工都离不开机械设备的使用;人们的住房,从建筑材料加工到房屋的建筑、装修同样需要各种各样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在“行”的方面,道路的建设、代步的交通工具等等,更少不了机械。学好《机械基础》知识是我们后续课程学习的基石,更是将来为社会服务的良师益友。在课程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通过自己的“专业情感”来培养和巩固学生对课程的情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好课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三)培养教具直观可触的情感
充分利用现有的自制的教具、模型等实物和购买一些现成的教具等,把枯燥高深的理论通过生动、直观的形式充分展现,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热爱观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带着一种好奇心进入教学中,从而使他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知识要点。其中不少教具我还主动展示让学生触摸把玩。例如演示曲柄摇杆机构两次共线的运动情况,证明曲柄存在的条件、死点位置、极位夹角、急回特性等问题,感受非常直观,避免枯燥乏味的讲授。展示教师自制的CAI课件,可以把黑板上无法显示的机构的动作和运动,应用二维、三维动画以及录像进行动态模拟仿真,便能快速、清晰、逼真地予以显示,使学生易于理解。例如:机车车轮联动机构是应用平行双曲柄机构的实例;飞机起落架是应用死点的实例;各种类型的齿轮机构啮合传动的三维动画;渐开线齿轮啮合原理的二维动画显示等。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各种常用机构的类型、运动特点及其在机器中的应用,把不便于观察的实际机械、各种机构的动作用多媒体课件或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当然,借助于影视多媒体等影像也是极为可行有效的。
三、重视动手操作,培养实践兴趣和能力
教授知识的终极目的是要让学生化知识为各种能力,并让学生主动地去获取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自主者。因此我们必须架设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大力提升教学质量。这方面,我也作了一些尝试:
(一)把生产和生活实例带进课堂
鉴于学生大多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但定性的理解能力和模仿能力却较强的特点。我们尝试把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知识融入课堂,避免了纯理论教学可能带给他们的厌学情绪。
(二)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课程魅力
教师应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对各个实验现象及规律进行归纳,得出规范性的科学结论。教师在科学地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同时,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机械基础》教学的最终目的应当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即培养专业知识技能,并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对于实用性知识,教学者必须设法让学生弄懂、学会、致用。
(三)实验为主,巩固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我们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有个配置良好的机械基础动作模拟实验室,学生可在实验室中观察和了解到各种机构的型式、运动特点及工作原理,特别是日常生活中不易看到的机构,如不完整齿轮机构、摩擦轮传动机构及各种间歇机构等。我采用了教学时间内全天候开放的形式,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时都可以进入实验室。同时,利用学校现有的其他条件和设备,让学生尽可能接触实物。
四、重视研究性课题的引导作用,反哺课堂教学
研究性课题,虽然主要利用课余时间,但是如果我们把握指导得当,不但可以是课堂的延伸,还可以反哺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由于研究性课题是学生自主选择的,所以他们对自己的课题有较高的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强烈的兴趣,就会激发内在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就会聚精会神,并感到乐在其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的开端,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础。如果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一些知识问题,他们自然会去教材中寻找或者来向老师求教,如果老师因势利导,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的。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关于具体机构与抽象运动之间的联系说明一直是难点所在,学生理解困难,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影响学习积极性。我指导学生通过研究性课题将生产实践中的具体实例,抽象为基本原理、理论,还原事物的存在和动态变化,这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使学生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去分析、思考、解决问题了。如“平面连杆机构”这节内容中讲到“脚踏缝纫机的踏板机构是曲柄摇杆机构”,结合这一知识,可以“脚踏缝纫机踏板机构的研究”为研究课题,内容主要是如何将缝纫机踏板机构各构件抽象?杆件长度如何确定?运动形式是怎样的?一个运动周期中有几个死点位置及如何越过死点?如何改进该机构?类似课题的研究,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很有价值的。
在研究过程中还使学生对机械有了完整的概念,初步能将机械的原理设计与执行机构、传动机构的设计有机结合,也能将机构运动设计和结构设计结合起来,并且能把机械创新设计方法应用到整个设计过程中。通过这样一个有效循环,学生的潜力得到了充分发挥。我们还发现,学生在课题研究中涌现出不少奇思妙想,逐渐学会了用科学、创新的精神去学习。渐渐地,探索成了学生最大的乐趣;这不但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存和兴趣,学会了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自然、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同时也学到了书本上难以学到的更多的知识,特别是学到了科学研究的方法与精神。我们欣喜地发现,一些平时基础差、厌学的学生都开始主动、自觉地学习。他们在研究性学习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这对他们进一步学好《机械基础》具有深远的影响。
诚然,任何的方法和技巧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古人常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只有不断地探索和思考适合自己学生的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技巧,才能常教常新,使我们的有效教学具有恒久的效果。
参考文献:
[1]J布罗菲著.激发学习动机[J].陆怡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学技巧范文5
关键词: 初中作文教学 教学方法 技巧策略
写作对初中生来说,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我从事语文教学十几年,对此深有感触。他们大多数写作水平较差,低年级学生更是这样。像用词不当,内容空洞,条理不清,主题不明,甚至文不对题等现象普遍存在。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在写作课上写不成作文,他们感到“无从下笔”、“无话可写”。面对这些问题,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逐渐摸索出了一些作文教学方法,望与大家共同探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激发兴趣,充分调动积极性
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学科,它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都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这些道理可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进行说明。像高考、中考中,因写作失分而名落孙山的,应用文中闹出笑话的,或造成严重损失的等典型事例,都会引起他们的重视。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写作氛围。在一定意义上说,环境可以起到导向和动力的作用,可以使人受到感染,产生兴趣,产生力量,从而努力进取。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做,除了可让学生坚持正常的课外写作活动外,还可让学生坚持写日记、读书笔记,创办写作园地,定期开展写作比赛等。
二、广积素材,奠定写作的物质基础
材料是写作的物质基础,学生作文“内容空洞”、“无语可写”,就是缺乏材料的明证。因此,要写好作文,就必须先具备广泛的素材。怎样才能丰富学生的素材呢?这就要求学生经常积累。主要可通过两种渠道:一种是多观察体验生活,如组织春游、观日出、学雷锋、做好事、义务劳动等,从中获取生活素材,通过写日记来实现。另一种是多读典范文章,摘抄精彩片段和写体会,通过写读书笔记来实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及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
三、多读范文,揣摩写作技巧
1.讲评好课文。在讲课文时,应有所侧重地讲些相应的写作技巧,并随时让学生模仿训练,做到读与写两种能力同时培养,同时提高,一举两得。像朱自清的《春》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的语言技巧,陈群的《理想的阶梯》的结构技巧,华罗庚的《统筹方法》的说明技巧等,都让学生领会并训练掌握,对他们写作技能的提高很有帮助。
2.选讲好课外作文。平时让学生多读一结课外读物,特别是优秀作文,使其汲取收营养。在写作课上,讲一些典范作文,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和借鉴,并随时让学生模仿,这样既能提高写作技能,又能丰富知识。
3.选讲好学生作文。学生的作文与他们的实际联系紧密,他们最乐意评议和模仿,对他们的影响也最大。因此多数写作课上,要讲评两三篇学生生作文,其中既有正面的优秀作文,又有反面的问题作文,对优秀的要给予肯定和表彰,对有问题的要指出不足,提出建议。同时选出一些优秀的习作让学生轮番评议并模仿。这样直接而具体地指导写作,学生的写作技能会迅速提高。
四、加强训练,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训练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一般地说,初中生课外时间有限,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平时可以多练笔,多写日记。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大至对时政国事的抨击,小至遣词造句。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练了,素材也丰富了,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就应降低写作难度。而随笔,就是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选材自由、命题自由、文体自由、字数自由,只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可议论,可抒情,可记叙、随心所欲。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这样就能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他们写的内容起初比较简单,渐渐地,观察视野不断扩大,就从身边的小事写开去,写社会、写人生。在随笔里,我感觉到学生的写作欲望,感受到学生因创作热情而引发的观察兴趣,不仅有话可写,而且更真实,更贴近生活,收到显著的效果。对写作训练老师要给予适当的批阅,老师批或学生批,写作园地主要通过征稿和轮番写稿两种形式进行登载,每周更换一次。每学期开展两次写作比赛,评出优秀者,给予表彰和鼓励。这样每学期都连续不断地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会得到逐步提高。
五、开放评改方式,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师是学生作文的唯一阅读者和评价者,教师主观性强,不利于学生对自己作文的正确认识。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我们在习作评改教学实践中,要将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使全体学生参与评价别人、评价自己和被别人评价的活动,使每一位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如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全班同学或组内同学或同桌同学听,请同学打分或评价,并谈谈为什么得分、为什么扣分。在班内举行作文展览,让学生阅读自己的,欣赏他人的等,并且让学生人人办自己的文学小报,把自己的作文发在上面,然后全班进行交流,达到充分共赏共评的效果。这样,学生通过自我诊断、共赏互评,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使写作能力不断提高。
总之,作文教学应该“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就会通过这些知识增强自己的感性认识,并把它们迅速地组织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别致新颖、匠心独运的文章就会脱颖而出,作文教学的预期目的也就达到了。
参考文献:
[1]徐风兰.如何上好初中语文作文课.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1.8.
教学技巧范文6
凤头式教学是使得课堂教学有一个漂亮的、吸引人的开头。成功的课堂开头,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复习导入法这种方法便于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将新旧知识逻辑地联系起来。复习导入一般通过提问、练习、讲述等方式进行,使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入题”“知新”。如讲金属钠一节时,提问:平常用水和灭火器来灭火,但它们不能用来灭金属钠引起的火灾,原因何在呢?又如在学习第六章“硫和硫的化合物”的时候,教师要好好地利用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这一基础理论知识来指导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
设问导入法教师依据教材新旧知识的联系,抓住新课的重点,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引发探索问题奥秘的兴趣。例如在讲“物质的量的计算”时,可以这样引入,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请学生想想求物质的量的方法有哪些?
另外还有:暗示学法,引导探索;计算开路,形成对比;层层深入,分层引导;先练后讲,尝试导入;直观演示,巧设悬念等方法。
豹尾式
好的结尾会使整个讲述在归纳中得以升华,在练习中得以巩固。
归纳总结法教师往往利用最后几分钟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其概貌、总体。例如讲完氯气一节后,可以从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制法,把这节知识的内在联系概括出来。又如讲完浓硫酸的化学性质,总结时可对比浓硫酸和稀硫酸的性质,指出这体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另外还有:画龙点睛法;学以致用法;解题答问法等方法。
巧渡法
在一堂课中,教师通常要讲述几方面的知识内容,并使各层、各部分之间街接自然,紧密连贯,前后连为一体。课堂讲授由一层转入另一层,由一部分转入另一部分需要过渡。如在讲“化学方程式”这一节时,首先讲清“质量守恒定律”,然后才讲“化学方程式”。在讲完前者后,这样过渡,在化学反应里各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是相等的,那么,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应怎样将这些反应和这一规律表示出来呢?接下来学习化学方程式。这样的过渡自然、流畅。
常用的方法还有层递设问式、归纳导引式、渲染激励式、穿针引线式等。
语言的艺术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的门扉,是引导学生开启知识之宫的金钥匙。教学语言需要独特的风韵格调。化学教学的特点是内容微观性强,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口头表达,不仅要口齿伶俐,语言丰富、准确、精练、逻辑性强,而且表达要清晰、形象、直观。如在讲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结构时,没有直观教具,教师要根据语言的直观性,引导学生回忆、想象,使学生仿佛真正看到了某种分子或原子一样。同时讲话声音的大小、快慢都要讲究,做到抑扬顿挫,既富于幽默感和戏剧性,又富于感染力和吸引力,融科学性与趣味性于一体,使教学语言真正具有艺术感染力。
演示的艺术
展示适时教师通常把实物、模型、器材、药品等先放在讲桌下,或其他不易注意处,待需演示时,再将其展示给学生。如讲某物质的物理性质和有机物结构时,要展示实物和模型。讲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时通常要做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归纳得出结论。
讲演结合单纯的讲解往往太抽象,单一的演示往往又不深刻。因此,演示往往要求与讲解密切地配合。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其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做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演示实验时,教师从反应原料、化学反应原理、反应条件、气体的物理性质等方面去引导学生分析。选择仪器和确定反应装置、收集装置,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每一个细枝末节的现象,并组织讨论和分析,使学生能清楚地掌握其中的原理。
激励术
兴趣激励化学教师常用表演魔术和趣味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榜样激励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他人的模范言行或典型事迹,以激励学生在内心深处萌生崇高理想,产生进取心理。教师在化学课上可讲一些名人的事迹,激励学生刻苦学习,热爱科学,并献身于科学的动机。
情感激励教师要让教材中的情感去燃起学生心灵的情感火焰,引起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