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伤离别的诗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伤离别的诗句范文1
别后,漫长的岁月,您的声音,常在我耳畔响起;您的身影,常在我眼前浮现;您的教诲,常驻在我的心田!
地理:“在生活的大海上,老师,您就像高高的航标灯,屹立在辽阔的海面上,时时刻刻为我们指引着前进的航程!有人说,师恩如山,因为高山巍巍,经典语录,使人崇敬。我还要说,师恩似海,因为大海浩瀚,无法估量!”
服饰依旧,容光依旧。您那熟悉的板书、熟悉的声音,将我们的思绪牵向往昔的学生时代。哦,老师!
化学:“您的英姿或许会象水一样慢慢蒸发,但是您的笑容却依然印在我的心中,谢谢您!”
怀念您,亲爱的老师!在我心中珍藏着您明眸的凝视,它们像两眼清泉,永远奔流在我的心谷。
今天,我在遥远的地方,把您给予我的昨天,折叠成记忆的小船,任其飘荡在思念的心湖里。
蓝天上缕缕白云,那是我心头丝丝离别的轻愁;然而我的胸怀将永远和天空一样晴朗,因为我会想到恩师那和蔼的笑容。
老师,感谢您用自己的生命之光,照亮了我人生的旅途。
老师,今天我们为你而骄傲;明天,您会因我们而荣光。
伤离别的诗句范文2
P键词:高光谱;LiDAR;树种识别
中图分类号:TP7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8021203
1引言
现如今,复杂森林的树种级分类正在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但是,随着不断变化的气候条件以及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得全国森林物种丰富度不断减少,严重影响了我国森林可持续发展。另外,目前广泛开展的森林地上碳储量估算的准确程度,也依赖于树种识别的精度。以往主要靠实地调查来识别树种,但这种方法费时、费力、成本高。随着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高科技社会时代的需求,遥感影像数据在林业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光谱、高时空分辨率影像在林业研究上提供更精细的数据,并越来越受广大林业研究者们的喜爱。同时近年来迅猛发展的机载LiDAR作为主动遥感技术,能表征林分垂直结构信息,当它与表征冠层水平方向信息的高光谱数据融合后,形成优势互补,并有效提高分类精度[1],使得高效精细地识别树种成为可能。
2高光谱数据的应用
目前,宽谱段以及中、低分辨率遥感数据应用较广泛,但由于空间和光谱分辨率均较低,仅能实现森林类型的识别,在树种级识别仍然是个难题,实际效用不大。高光谱影像蕴含着近乎连续的地物光谱信息,能准确探测到具有细微光谱差异的各种地物类型,同时具有“谱像合一”、波段多、数据量大的特点,使树种识别精度从源数据上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2.1高光谱数据的应用方法
目前高光谱数据在树种识别上的能力正在不断增强。m鹏等[2]利用CASI高光谱数据,对美国加州的6种针叶树种进行识别,证实了高光谱遥感在树种识别领域的可行性。多位研究者发现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与多光谱遥感影像协同进行树种识别时,因有高光谱影像的辅助使得树种识别精度有所提高,证明高光谱遥感数据的森林类型识别能力更强[3,4]。而且高光谱所提取的纹理信息对树种识别十分有效[5]。
目前,遥感影像的分类主要是基于像元和面向对象两大类。基于像元分类为目前应用广泛的分类方法,它根据要求的不同可分为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硬分类、软分类,或是以随机数学理论为基础的分类、模糊分类等多种形式。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法进行树种识别的方法才刚刚兴起,它是针对高空间分辨率数据发展而提出的。面向对象分类的关键技术是影像分割技术,其分类质量和精度,取决于分类算法的好坏以及如何定性或定量地进行最优尺度分割[6]。国内学者多侧重于图像分割方法、特征变量选取及分类方法的比较[7]。
2.2高光谱数据应用的不足
由于地物分布具有一定连续性,遥感图像上相邻像元之间必定存在相关性,而高光谱只能表征林分水平方向的信息,这使得“同物异谱、异物同谱”的现象难免存在。由于不同的树种常有极为相似的光谱特性,则称为“异物同谱”现象;由于光照条件的多变,可能引起相同的树种具有明显不同的光谱特性,即所谓的“同物异谱”现象[8]。所以,遥感图像上的混合像元问题,影响到整个像元的光谱反射率。因此,即便是利用高空间分辨率的光谱图像进行精确到树种级的分类也是很困难的。
3机载激光雷达的应用
由于地球60%~70%被云层覆盖,这对于高光谱数据的采集非常不利,而机载LiDAR具有全天时、全天候以及迅速获取高精度数据的能力。在林业应用方面,LiDAR能够获取单株木三维结构特征,这对于森林类型识别、森林结构特性以及冠层理化特征提取均具有明显优势。
3.1机载激光雷达的应用方法
LiDAR数据分点云数据和全波形数据,其中点云数据应用广泛。通常使用Tarroslid等工具对原始点云数据进行滤波,获得地面点和非地面点,由地面点可以内插生成数字高程模型 (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由非地面点可以生成数字表面模型 (Digital Surface Model,DSM)。DSM与DEM进行差值运算即得到高程归一化后的数字冠层高度模型CHM (Canopy Height Model)[9]。CHM表达了林木高度和冠层的空间分布状态。由CHM提取单木数据的主要方法是图像分割法,此法是目前研究热点之一。树高是反映材积和立地质量的重要参数,因此,提取树高信息意义非凡[10]。全波形数据主要采用波形分解来提供更多垂直结构信息和基于波形数据的识别[11]。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一直在发掘LiDAR数据的应用能力。Hollaus等[12]研究使用LiDAR数据提取了单木冠层高,结果表明LiDAR树高与外业树高的相关性很好。庞勇等[13]在利用LiDAR数据进行提取我国山东地区平均树高的试验,其总体平均精度为90.59 %,其中阔叶树精度高于针叶树。Mitchell等[14]使用LiDAR数据估测灌木丛的冠层参数,并比较了树高和冠幅的相关性,发现树高的估测结果优于冠幅,但密度较高的区域所得结果并不理想。赵旦[15]利用高密度LiDAR点云数据,提出了控制CHM的优化算法以及单木树种识别算法,使得提取到的树高和树种的正确率超过90%。
3.2机载激光雷达应用的不足
由于机载激光雷达只能得到树种垂直结构三维信息,无法提高树种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关信息。仅凭树高或冠幅信息,无法准确确定单木类型。因此,机载激光雷达在树种识别上必须与高光谱数据进行融合,才能发挥其强大的数据优势。
4主被动遥感技术相结合的应用
高光谱是光学被动遥感数据,可获得冠层水平信息,因其具有较高的光谱分辨率,使地物目标的属性信息探测能力有所增强,并能够在较小的空间尺度上观察地表的细节变化。而LiDAR数据是主动遥感数据,可直接获得单株木的位置、树高和冠幅这三个垂直结构参数以及强度信息。两者基于像元级融合,形成优势互补,在分类精度上有着极大的提高。因此,表征林分水平结构信息的高光谱数据与表征林分垂直结构信息的LiDAR数据所组成的机载主被动遥感数据相融合,在林业遥感方面是近年来运用比较热门的方法。
4.1主被动遥感技术的应用方法
朱江涛等[16]提出一种基于Adaboost的高光谱与LiDAR数据特征选择与分类方法,发现两种数据的融合有利于多角度的描述地物特征。董彦芳等[17]将高光谱和机载LiDAR数据融合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城市典型地物的提取,实现了房屋与树木的有效分离。刘丽娟等[18]利用CASI高光谱和机载LiDAR融合对北方复杂森林采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的方法进行树种识别时,发现融合数据树种分类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83.88%,0.80)高于CASI的精度(76.71%、0.71)。Alonzo等[19]利用融合的高光谱与LiDAR数据,在基于冠层尺度上对美国圣巴巴拉、加利福尼亚等地常见的29类树种进行分类,结果表明融合了激光雷达数据后,分类精度提高了4.2%。刘怡君等[20]将机载AISA Eagle II 高光谱和LiDAR同步数据融合对普洱山区的树种进行分类,研究表明,融合的数据使得山区的树种分类具备可行性,且总体分类精度和树种分类精度比单一高光谱数据皆有所提高。刘清旺等[21]采用融合的高光谱和机载LiDAR数据有效提取湖北典型亚热带森林的优势树种。
在使用融合的高光谱和LiDAR数据进行树种识别的过程中,一般通过波段选择[22]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23]等方法进行降维,去除数据冗余和噪声,提取包含大部分有效信息的波段。再采用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 ML)、光谱角填图法(Spectral Angle Mapping, SAM)、SVM法以及基于混合像元分解的线性波谱分离法(Linear Spectral Unmixing, LSU)等方法[24~26]进行基于像元和面向对象的树种分类,都能得到比较好的分类结果。
4.2主被动b感技术应用的不足
高光谱和LiDAR数据的融合带来了更全面立体的数据信息,使得树种识别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高分辨率数据来源成本相对较高,所以目前利用融合的高光谱和LiDAR数据来进行的研究并不多。这导致目前尚未找到最优的分类方法,还有待后续研究。
5结语
融合的高光谱与LiDAR数据,在树种识别的应用上前景广阔。但由于数据成本等原因,目前利用融合数据进行的研究较少,也没有相对成熟的方法精确地识别树种的类型。再加上光谱特征的问题,不可避免地存在“同物异谱,同谱异物”现象;或者数据在采集和处理的过程中,因人为、仪器本身原因或没有较好的降维方法而带来一定的数据损失现象;又或者数据时相单一使得可用信息有限等问题,都是造成树种识别精度受到影响的因素。森林树种的精细识别是森林碳储量估算、森林生物多样性等研究的基础。因此,当树种识别的精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后,对于我国林业的发展也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Brook A, Ben-Dor E, Richter R. Fusion of hyperspectral images and LiDAR data for civil engineering structure monitoring[C]// The Workshop on Hyperspectral Image and Signal Processing: Evolution in Remote Sensing. IEEE, 2010:1~5.
[2]宫鹏, 浦瑞良. 不同季相针叶树种高光谱数据识别分析[J]. 遥感学报, 1998, 2(3):211~217.
[3]Goodenough D G, Bhogal A S, Dyk A, et al. Monitoring forests with Hyperion and ALI[C]//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IEEE,2002.
[4]谭炳香, 李增元, 陈尔学,等. 高光谱与多光谱遥感数据的森林类型识别[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5,33(Sup.): 61~63.
[5]王妮,彭世揆,李明诗. 基于树种分类的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纹理特征分析[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2,29(2): 210~217.
[6]毛召武, 程结海, 袁占良. 顾及面积和位置差异的高分遥感影像分割质量评价方法[J].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6, 31(1):186~193.
[7]董连英. Hyperion影像森林植被分类方法与应用研究[D]. 长春: 吉林大学, 2013.
[8]史良树. 遥感技术现状及其在林业中的应用[J]. 林业资源管理, 2004(2):50~52.
[9]刘清旺, 李增元, 陈尔学,等. 利用机载激光雷达数据提取单株木树高和树冠[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8, 30(6):83~89.
[10]赵峰,李增元,王韵晟等. 机载激光雷达(LiDAR)数据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综述[J]. 遥感信息, 2008(1): 106~110.
[11]Mallet C, Bretar F. Full-waveform topographic lidar: State-of-the-art[J]. 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 Remote Sensing, 2009, 64(1):1~16.
[12]Hollaus M, Wagner W, Eberh?fer C, et al. Accuracy of large-scale canopy heights derived from LiDAR data under operational constraints in a complex alpine environment[J]. 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 Remote Sensing, 2006, 60(5):323~338.
[13]Pang Y, Zhao F, Zeng-Yuan L I, et al. Forest Height Inversion using Airborne Lidar Technology[J].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2008, 12(1):152~158.
[14]Mitchell J J, Glenn N F, Sankey T T, et al. Small-footprint Lidar Estimations of Sagebrush Canopy Characteristics[J]. Photogrammetric Engineering & Remote Sensing, 2011, 77(77):521~530.
[15]赵旦. 基于激光雷_和高光谱遥感的森林单木关键参数提取[D]. 北京: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2.
[16]朱江涛, 黄睿. 基于 Adaboost 的高光谱与 LiDAR 数据特征选择与分类[J]. 遥感信息, 2014(6):68~72.
[17]董彦芳, 庞勇, 许丽娜, 等. 高光谱遥感影像与机载LiDAR数据融合的地物提取方法研究[J]. 遥感信息, 2014, 29(6): 73~76.
[18]刘丽娟, 庞勇, 范文义, 等. 机载LiDAR和高光谱融合实现温带天然林树种识别[J]. 遥感学报, 2013,17(3): 679~695.
[19]Alonzo M, Bookhagen B, Roberts D A. Urban tree species mapping using hyperspectral and lidar data fusion[J]. Remote Sens Environ , 2014, 148(148):70~83.
[20]刘怡君, 庞勇, 廖声熙,等. 机载LiDAR和高光谱融合实现普洱山区树种分类[J]. 林业科学研究, 2016, 29(3):407~412.
[21]刘清旺, 谭炳香, 胡凯龙,等. 机载激光雷达和高光谱组合系统的亚热带森林估测遥感试验[J]. 高技术通讯, 2016, 26(3):264~274.
[22]李俊明. 基于HJ-1A高光谱遥感树种识别的研究[D]. 哈尔滨: 东北林业大学, 2013.
[23]臧卓, 林辉, 杨敏华. 利用PCA算法进行乔木树种高光谱数据降维与分类[J]. 测绘科学, 2014, 39(2):146~149.
[24]李小梅, 谭炳香, 李增元,等. CHRIS高光谱图像森林类型分类方法比较研究[J].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0, 25(2):227~234.
伤离别的诗句范文3
陆游《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绿树暗长亭,几把离羊。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清泪泡罗巾,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在这首词中,阳关指的是“阳关曲”,又名“阳关三叠”或“渭城曲”,该曲取材自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篇绝句后来成为一首七弦琴歌,因取诗中“阳关”一词,再加之歌曲的三次叠唱,故名《阳关三叠》。因为《阳关曲》渲染的是离愁别绪,该词中作者“身是行人”,将别故人远去,又闻阳关曲,词人此刻的离愁更是愁上加愁。可以说,识得“阳关曲”就读懂了诗歌之离愁,所以“阳关”在古诗词中出现时往往是表离别的悲愁意象。
而在中国古诗词中还有另外一些古曲调,如“折柳曲”“何满子”“花”“行路难”“关山月”“梅花落”等,诗人将这些曲调也直接根植于诗词当中,构成情感表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折柳曲”也叫“折杨柳”,古人离别时,有折柳枝相赠之风俗。“折柳送别”时,要吹笛,有时还要放声歌唱,所以,古诗中常把折柳、吹笛(唱曲)联系在一起,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杨柳”即曲子《折杨柳》,曲中所表达的就是送别时浓浓的惜别感情。
“何满子”――曲牌名,据传何满子是唐玄宗时的宫人,因得罪皇帝而被推出就刑。就刑前她张口高歌,曲调悲愤,苍天白日黯然失色,然而皇帝却终不免其刑。因为何满子出色的技艺,大诗人元稹、白居易、杜牧等都相继为之赋诗。唐代张祜的《宫词》:“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就是在说宫人本已幽闭深宫二十年,故乡亲人远在千里之外,乍然听得《何满子》,君恩寡淡与否自然在心中,焉能无恨无悲呢?了解《何满子》的曲辞来源,就能明白为何听得《何满子》就会“双泪落君前”。
“花”,源自于南朝陈后主《玉树花》:“玉树花,花开不复久。”所以花代表了亡国之音,杜牧《泊秦淮》中即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之意,所以曲辞多悲哀之音。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从军北征》李益)
“关山月”,是乐府旧题。《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句中“关山”在字面的意义外,双关《关山月》曲调,含意更深。
“梅花落”,汉乐府横吹曲名。诗人高适的《塞上听吹笛》一诗中“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中“梅花”系乐曲“梅花落”。同《折杨柳》一样是唐宋文人很喜欢听的笛曲,曲辞往往以傲雪凌霜的梅花为描写对象。诗歌中表现出听古曲“梅花落”的诗意,因笛子音调之特点,所以这样的诗句往往表现哀伤之意。
“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出自于汉乐府,歌辞多写边塞军旅生活,比如《塞下曲・饮马渡秋水》(王昌龄)、《塞下曲・伏波惟愿裹尸还》(李益)、《塞下曲六首》(卢纶)等。“玉阶怨”亦属乐府古题,其内容则以宫怨为主,如李白、谢眺等都写过这一曲调的古诗。而这些诗歌都可以从诗题中一窥诗歌内容。
伤离别的诗句范文4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读懂;内涵
中图分类号:G421;G633.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0-0044-01
无论从新课标的角度还是从高考备考的角度,都要求高中阶段的学生要具备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这对于语文教学既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如何才能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呢?
一、读准题目
许多诗的题目中标出了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如我们学过的王维的《山居秋暝》一诗,题目中就包含了时间――“秋暝”,地点――“山居”。再如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就点明了时间――“九日”,也就是重阳节,地点――“齐山”,事件是“登高”。李白的《送友人》点明了人物――“友人”,事件是“送”,也就是给友人送别。实际上只要不是无题诗或是只有词牌名的诗歌,我们都可以从题目上找到相关信息,都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诗词大意。有的题目中还会标明思想情感和题材。如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就标明了文章的思想情感是“怀远”,思念远方的人,表明这首诗的题材是思乡怀人,基本情调清楚了,再解读整首诗歌就事半功倍了。像这样的诗歌还有许多,《春夜别友人》《送魏万之京》是送别诗,《燕歌行》《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是边塞诗,《旅夜书怀》《寄扬州韩绰判官》是思乡怀人诗,《念奴娇・赤壁怀古》《西塞山怀古》是咏史怀古诗,《卜算子・咏梅》是咏物诗,《春江花月夜》《山居秋暝》是写景抒情诗……
二、记准作者
鉴赏诗歌要留意作者,因为作者的信息给我们指明了很多答题方向,如诗人的时代特征就决定了其诗歌的思想内容,同是唐代,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诗人们的情感都会有所不同,因为每个时期的时代特征有异,盛唐时期,经济文化得到空前的发展,这个时期人们的思想积极进取,力求报效国家、建功立业,感情基调是积极向上;而到了中晚唐就改变了,社会矛盾频发,国家逐渐衰颓,这时的文风改为忧时伤怀。
诗人的诗风我们更要注意,还要积累下来,像李白的诗风――豪放飘逸,了解这种风格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诗人的写诗技巧,诗人善于夸张,诗歌中喜欢用“千”“万”这样的数字,极尽夸张。如“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写出了视友情第一,视金钱如粪土的豪放之态。诗人又善于想象,像他的《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篇极尽想象力,所以又有“诗仙”之誉。也许这种风格不一定都能概括诗人的所有作品,但我们要抓住其主要风格,积累相关知识。这样有风格的诗人还很多,王维“诗中有画”,孟浩然恬淡闲适,杜甫沉郁顿挫,苏轼“新天下耳目”,李商隐婉丽幻谲,李清照清新婉约含蓄……
三、重视注解
注释的作用不容小觑,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许多知识,如某个词语的意义不理解,小注中的解释给我们帮助;作者的年代经历不了解,小注会给我们相关解释,这些小注的信息往往是难点,如果忽略了,是怎么也无法解答的,所以一定要慎重对待。如《过融上人兰若》一诗,如果下面小注不给解释,“融”是和尚的名字,“上人”是对和尚的尊称,“兰若”是和尚的住所,我们岂不是要抓狂。再如白居易的《题元十八溪居》,如果不看注释,仅仅看诗句,我们会认为他写的是山水诗,但有了小注对元十八的解释,“元十八是白居易被贬江州时的朋友,隐居在泸州五老峰下”,我们就对文章的思想情感有数了,作者是对朋友超凡脱俗的隐居生活的赞美。
四、找准“情词”
许多诗歌的主题多在表现情感的词句上,所以要想理解诗歌的主旨,就要找到有关“情词”,也就是表现情感的词语,如李商隐的《锦瑟》中结句“只是当时已惘然”中的“惘然”就是诗中的“情词”,诗人“无端思华年”,以至于追忆了许多往事,到头来还是不胜迷惘惆怅。所以,由此看来,我们要多从诗歌的结尾中找找表现情感的词句,像李煜的《虞美人》的“情词”是结句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的“愁”字,表现了故国丧失之痛;李清照的《声声慢》的“情词”是结句中的“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愁”字,表现了诗人历尽国破家亡丧夫的苦痛。但也有在诗歌中间出现“情词”的,像柳永的《雨霖铃》的“情词”就是“多情自古伤离别”中的“伤离别”,表现了诗人和情人的离别之伤。也有从诗的开头就出现“情词”的,如晏殊的《蝶恋花》的首句“槛菊愁烟兰泣露”中的“愁”字就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五、积累知识
首先,要积累文言知识,虽说诗歌不需要像文言文那样一一对应直译,但我们还需要积累一定的文言知识,如我们做过的试题,谢榛的《秋日怀弟》中有一联“秋天落木愁多少,夜雨残灯梦有无”,考查学生这联的修辞手法,许多学生都写成了“拟人”手法,这是因为学生的文言知识积累还不足的缘故,实际上这联是倒装句,应该这样调整,“秋天落木(似)多少愁”,“夜雨残灯(似)有无梦”。这样调整,这联的修辞手法就是比喻了。其次,要积累诗歌的意象意义。诗歌中的许多意象,古人早都做了固定的内涵,像杨柳、长亭有离别的意义,杜鹃、明月有思乡的凄凉之意,鸿雁、鱼有传书信之意,小舟、飞蓬有漂泊之意……我们要让学生好好地积累相关意象的意义,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意。
欲懂千家诗,怎解其中味。学生只有了解了这些诗歌的相关知识,掌握了这些读懂诗歌的技巧,才能读懂诗歌的意义,进而自信地鉴赏诗歌。
参考文献:
伤离别的诗句范文5
生活如酒,或芳香,或浓烈,因为经典,它变得醇厚;生活如歌,或高昂,或低沉,因为经典,它变得悦耳;生活如画,或明亮,或素雅,因为经典,它变得美丽······其实从文字在仓颉手中诞生的那一刻起,经典便注定要以无限的魅力,支撑起一个名族的脊梁。请留心观察,在斑驳岁月的甲骨上,在风尘历史的竹片里,在绚烂千年的锦帛中,处处记录着经典的美丽容颜。
汉唐,中华民族五千年里最辉煌的岁月,它遗留下的风韵洒入我们的血液里,像阳光一样,熠熠生辉。唐朝是我国古典诗词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在所有古代经典中,兴许是我们最熟悉的。很小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和老师一字一顿地教我们“鹅鹅鹅,曲颈向天歌”,但当时也只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殊不知,唐诗也有她的美丽与哀愁。唐诗,它记载了中国千年的悲与苦,蕴含了千年来人民的喜与乐,蕴藏了中国千年来的宝贵文化。每一首诗,就像一杯茶,难受时尝到的是苦,愉快时品到的是甜,如果你想喝到一杯好茶,得入情入心。每每品唐诗,我的心情随着诗人的忧而忧,随着诗人的乐而乐。在忧中学会思考,在乐中学会享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的《山居秋暝》。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天色已瞑,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清幽明静的自然美,宛若一缕清风,渗入心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俯仰古今,写出时间之绵长;登楼远眺,写出空间的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照应,分外动人。仿佛出现了一幅苍茫广阔的北方原野的图景,图景面前兀立着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悲伤的诗人。
不同的诗人会有不同的人生经历,笔下诗句的感情也会迥然不同,或喜、或悲。而唐诗,也正因此而变得瑰丽多彩。
如果说唐诗是中华经典的根,那么,宋词就是中华经典的枝。
宋词从唐诗发展而来,汲取了《诗经》《楚辞》的营养,一直到现在陶冶着人们的性情。柳永、李清照、晏殊用柔软的文笔,细密的心思,写尽人性感情中委婉、哀愁的一面,《雨霖铃》中的一句“多情自古伤离别”以冷落秋景为衬托,淋漓渲染了惜别的场景,进而推测别后的铭心刻骨的思念。层层铺叙,情景交融,委婉多致。表现了柳词“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反之苏轼、辛弃疾的便气魄如虹,高昂之调用一句“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便能震撼住人心。宋词,无疑是古代经典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宝石。
伤离别的诗句范文6
松花江边的十里长堤,遍栽柳树。这儿的柳,没有扬州瘦西湖内的“一株桃花、一棵柳,桃红柳绿惹人怜”的美名,却也是葱茏一片,凝翠结绿。与扬州瘦西湖的柳同样有着它特有的飘逸和婀娜柔美的姿态。微风时,柳枝曼妙,轻摇于松花江的碧波之上,一任风儿吹拂;狂风中,柳条儿也不惧怕,只是将摇摆的角度调整得更大。一个个柳枝儿,宛如一条条绿色的丝线,将北方小城点缀的绿茵茵的。在清风的荡漾下,自有一种说不出的风情。行走在江边,抬手就可以触摸到曼妙独特的秋风中飘逸着的垂柳。初秋的柳,随风飘拂,千般姿态,万种风情,具有一种女性的温柔美。
柳,原指垂柳,原来历史上的杨柳不是杨树与柳树的并称。有这样一个故事:相传隋炀帝开通大运河之后,携后宫嫔妃及宫女们乘龙舟观赏沿岸景色,隋炀帝喜女色,下令挑选民间美丽女子驱赶着羊群为他拉纤。一时间,运河上欢歌笑语,热闹非凡。而拉纤女却被日光晒黑了皮肤,隋炀帝即下令在运河两岸栽植柳树,为拉纤女遮阴纳凉,并亲自种下一棵,赐姓为杨,杨柳因此而得名。出乎意料的是柔弱女子与纤柔的柳条儿竟能让暴君隋炀帝保留一丝人性中柔软的爱心!可见杨柳的柔中充满怎样不可抵挡的媚惑,难怪古今诗人常把它喻为女子的“杨柳细腰”。
时空与季节的变幻,让柳有着不同的柔美和温婉多情。入冬,柳枝变得干瘪、枯黄,仿佛没了生命的迹象。但是,纵然是枯枝,它的叶子也还保存着;春天,它就最早将新叶吐露,烟花飞絮,叶儿茁壮地成长着;夏天,蝉儿们在柳枝上唱和时,那一枝枝浓得犹如化不开的绿,在为蝉儿遮荫的同时,也为行人带来丝丝凉意;时下的秋日,天空被浓重的秋凉逼得更蓝更辽远,小城的柳依旧含绿吐翠,给人以另一番说不清的魅力,道不尽的缠绵。时光转换,对于流逝的时光,我只能是一个过客;对于多情的柳枝,我只能在今后的美梦里尽诉相思。我也知道,这随处可见的杨柳,竟也承载着太多美丽与哀愁的往事。
秋天,应该是以月抒情的时节,就如春花一般。李煜的《虞美人》写道:“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而“月到梧桐上,风来杨柳边”这么清新的诗句,却让我深深地感触到了秋天的柳,更多情,更相思。初秋月半,月上梧桐,风来柳边,你呢?在哪儿?伫立在江的北岸望远处,一只小船划向江心,那是梦幻之船么?对岸山头的那间小屋,收起了万物疲惫的心灵,安息着三生石上睡不醒的你。14年前的这个时候,你于另外一个世界去寻觅那三径黄花,五株杨柳,望东篱归去了。望着江对岸留不住的你,再抬手轻轻触摸垂柳,总会想到“留”字。“柳”与“留”谐音,折柳送行,含有殷殷挽留之意,表示眷眷难舍之情。杨柳依依,一种浸着忧伤的美便定格在我的心里。然,此时此景,江的北岸是依旧是温柔袅娜的垂柳,而江的对岸却又多了不少青冢香丘,你的伙伴……
风拂过,杨叶沙沙,柳条儿轻摇坠落,追随着江面上渐渐流走的几片柳叶儿。眼睛追逐着几片柳叶向东望去,才见江水倒映着的天空暗了下来。抬头望天,阴沉了,来雨了。虽过立秋,还是伏天,此时的天气,总似小孩子的脸一样,说变就变。到江边的时候,晴空万里,不一会儿,风雨便在雷声中来了。在江边冷饮店里要了一杯绿茶,坐在窗边看外面的雨落。避了约半个小时的雨,雨过天晴。看着这样的天气,真的感觉到了伏天的天气跟那首带有很浓的乡土气息的情歌一样:“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与情同音,有着另外一种解释。有了晴与情的相通寓意,让我又把诗的前两句记起来:“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诗中的杨柳,总让人想到春天雨雪霏霏的时节。在诗里,柳就是柳。即景抒情,即景记事。谐音这种事,大概只有文人才会去理会,去细细琢磨。我不是文人,只是文学爱好者,却钟情于这样的谐音寄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