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爱祖国的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爱祖国的作文范文1
快乐礼仪
今天下午的主题班会课上,我们观看了关于文明礼仪的电视剧《快乐礼仪》,主要讲了:主人公文明懂得许多现代礼仪,另外一位主人公礼仪懂得许多古代礼仪,他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故事。在故事中讲了很多家庭礼仪、学校礼仪、课堂礼仪等等。
中国是传统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有着很多优秀的传统美德,随着社会的发展,古代文明礼仪逐渐被更加先进的现代文明礼仪所取代,我们现在的文明礼仪是非常规范的,对于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要求,我们的小学生就要遵守《小学生守则》,守则要求我们,热爱祖国、尊敬老师、爱护公物、团结同学等等。但是,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不文明的现象,比如:乱扔垃圾、破坏公物、不尊敬老师等等。相信以前不遵守文明礼仪的同学,看了今天下午的《快乐礼仪》一定会认识自己的错误,认真改正,那么我们的校园将会变成文明的校园。
关于爱祖国的作文范文2
【关键词】 语文素养 美感 课堂教学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健康的创造型人才,是时代的要求,社会发展的要求,是祖国兴旺发达的要求。语文素养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1 什么是语文素养?
什么是语文素养,人们看法不一。巢宗祺教授曾在由苏教版小学教材编辑部和江苏教育出版社组织召开的国家课程标准实验总结研讨会上说:“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平时在语文方面的修养,包括对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语言的积累、语感、思维,也包括一些语言能力,如识字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另外还有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这些都涵盖在语文修养的范围内。”应当说,这种提法与著名教育家华特所说的“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但又是对语文素养的更深层次的微观的思考。
2 语文素养是如何逐步被人们重视的?
应当说,社会对语文素养的重视,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它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语文素养”最早见于2000年版的初中、高中大纲,但是在这两大纲中,只各出现一次,而且与“语文素质”、“人文素质”、“语文能力”并列使用,意义不明确,地位不突出。这应是人们所说的大纲的“过渡性”的一个体现。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的刘贞福老师说:真正在语文教学思想上起革命性变化的,是2001年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它对语文素养的认识,在初中、高中新大纲的基础上大大推进了,那就是将语文素养视为语文课程基本理念中的核心理念、第一理念。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新形势下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3 培养学生对生活事件的敏感
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和《祝福》,这些文章也都是作者对生活事件敏感而又巧于为文的结果。这些生活事件往往会成为“触发作家作意的激活点”,也是我所说的关于“对生活事件的敏感”的例子。在如何培养学生对生活事件的敏感这个问题上,我主张:第一,要教育学生注意自己亲身经历的。注意亲身经历,就是关注自我。第二,要教育学生注意自己读书时看到、想到的。注意所读、所想,就是关注社会,也就是说,要注意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这两方面。
4 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
我们或许还记得小时候听到的关于“对牛弹琴”的故事。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巧妙地变被动为主动,不就是靠的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吗?若没有这么敏感,我们很难想象,所谓的知识会起什么作用。我觉得这种敏感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智慧。还有,大大小小的语文考试,前几个题基本上都是注重对字词的考查。我倒不是说这些考试所考的就一定都是符合新大纲的精神的,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这些内容都是平日里经常见到或听到或用到的词语,可就是有些人,拿不准它。说白了,还是对语言文字不敏感所致。像“现金收讫”的“讫”字,到底是言字旁的,还是走之旁?对文字敏感的人,很可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就能注意到。这些都是关于“对语言文字的敏感”的例子。
5 培养学生对心灵涟漪的敏感
关于爱祖国的作文范文3
一部曲:多识字,为作文训练提供坚实基础
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把好识字关,语言的发展就会在高起点上步入快速高效的轨道。任何关于语言的活动都离不开文字,学生读书需要认识汉字,写句写段成篇离不开运用汉字,汉字认与写的程度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能否顺利作文。特别是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一二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解读《课标》,我们也不难体会识字对整个语文教学的重要基础作用。为了提前让学生进入阅读阶段,我们有必要尝试通过多条途径让学生多识字,其中方法很多,如字族字识字法、字理识字法、猜字谜识字法等等,方法多样,但目的相同,就是激发孩子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提前完成3000字识字量的任务。
二部曲:早阅读,为作文训练提供营养供给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足以说明多读书的好处。在读书过程中,引导孩子们以独立的身份走进文本,以孩童独特的视角与文本对话,从他们自身的经历去体会文本中的思想与精髓。用孩子们自己的阅读方法代替教师的讲解,更有利于孩子阅读能力的提升与成长。尽管开始时孩子们会显得稚拙,甚至会显得有些举足无措,这时就更需要老师的方法指导,需要教师的帮扶,走出最为困难的开始阶段,孩子们一定会馈赠我们以阅读的精彩。
三部曲:多积累,为作文教学提供知识储备
语文是一门积累的学科,没有积累,就像巧媳妇无米之炊一样,一切的活动都会少了些许的内涵,少了些让人细嚼慢咽的品味。在引导学生积累时,应当遵循规律,重平时,重积累的深度与广度,建议每个学生建立积累本,从一词一句做起,逐渐达到有层次、有高度、有分类、有重点的积累。“厚积薄发”,相信就是这个道理。
四部曲:勤写作,为作文教学锤炼写文功夫
关于爱祖国的作文范文4
(贵州平坝第一高级中学 561100)
中学教材中的文言文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深邃的思想、流畅精练的文字,巧妙的构思成为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典范,文言文的文本价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本价值对学生心灵的熏陶及总体素质的培养
文言文的学习应该把重点放在对古汉语文字符号背后所承载的中华文化以及中国人的宇宙观、人生观的了解和领会。因此,文言文的教学,既要注重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又要赏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和写作技法,这是教学的关键。更要强调古文化的传承和熏陶,这是教学的中心。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说,“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 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那么,怎样利用文言文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自然。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选入教材的古文篇章都是经过千百年过滤筛选的文学和道德精华的典范之作,是历代名家凝聚心血的代表作品。
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关键是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境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高中所选文言文浓缩了中国文化精华,有着丰厚的精神内涵。
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不仅立足于指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鉴赏、思想内容的理解,而且也应该立足于文言文中那丰富、感人的情感,从中吸取优秀文化和道德修养。如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骨;欧阳修的“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忧患意识;李密“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的情真意切,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苏霍姆林斯基说:“爱的教育应当是整个德育的主旋律。”,这些情感所蕴涵的美,学生可感受,进而感悟,从而在作文中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个性要求有四条,其中第(1)条是这样表述的: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是课标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积极导向,没有这一导向,书面表达就失去了灵魂。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语重心长地说过:“作文不只是一种写作技巧,而是一种表情达意的手段。要做好文章,首先要在做人上狠下功夫——内心必定要有所追求。”
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一个写作者,首先应该是一个审美者和对生活大美的创造者。写作者要能够有目的地、挥洒自如地欣赏美和创造美,只有自我培养起一种深幽、阔空、苍劲、奥远的审美心理,才能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囊括天地之美于胸中,发抒寰宇之情于笔端。审美教学,是文言文的最高境界。文言文的美,从篇章布局到文字行文的内涵都有体现。所以,在文字的运用上是精之又精,其文字简练而又内涵丰富是今人所不及的,所以,在字词的教学中,教师应把这种炼词之美用词之妙潜移默化地传给学生。《课标》指出: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进一步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发展智力,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对文言文则要求“对文章进行初步的审美与评价。”
首先是感受人格美。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独具个人的精神之美,人物形象极具个性,例如在《离骚》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心系百姓,为了国家,为了自己的信念,而洁身自好、刚正不阿的形象,特别是有些优秀的叙事文学作品,如《苏武传》中的苏武,他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苏武的“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形象让我们从中领略到独特的人格美。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这些人物的人格美,在潜移默化陶冶情操,塑造人格。
其次是感受情感美。文言文大都蕴含着情感美,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受作品中的情感,《陈情表》是古代散文中传诵千古的名篇之一,这篇文章以陈情统摄,通过叙事说理,显得情真意切,是学习的重点。课文涉及的语汇较多,消化理解诸多文言实词是学习的难点。《陈情表》一文以“情”贯穿全文,字真句切,文中流露出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对晋武帝“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不满情绪,最后是对祖母的孝情。前两种感情,只在文中含蓄地一带而过,掩入对祖母的孝情之中,而对后一种感情则大肆渲染,并且营造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情境,即“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的委婉恳切的感情。能够感受人物的感情,让人物的高尚情感去陶冶学生的情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对学生人格美的教育。
再次,是感受思想美。我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文言文作为中华古文化的载体,有着无比丰富的思想内涵,中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汲取营养,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接受传统思想的美,使学生受到熏陶。教育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对于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个性行为和高尚的品德都有着重要作用。当前,中小学作文教学程序化、模式化,往往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轻“情”,重“文”轻“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作文内容显得空洞、苍白。因此,语文教师不仅仅要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同时也在作文教学中增强学生对美的感知力、鉴赏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而实现语文教学美育的目的。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能够形成和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精读文言文,对学生写作能力会有所提高。鲁迅先生说“学好课内的东西只是学好语文的一半,另一半要靠课外去学习探索。”这就是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的阅读文言文,让学生在阅读中吸取文言文的思想精髓、结构章法,语言的应用、多样的表现手法,把这些借鉴到写作中。新课标提出的“语文素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把立人和学文结合在一起,体现了整体的人的发展的思想。因而,学生通过广泛阅读,积累大量文化知识,心灵得到浸润,情操得到陶冶,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韩军先生在《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一文中谈到他对文言学习的看法。他认为:是文言教育造就了白话大师,文言学习形成纯粹,典雅的汉语语感,文言是白话的根基。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是学生认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中学文言文教学与作文写作相结合,这体现学生能够从文言课本中找到写作之“源”。这样,学生作文才如“活水”一般灵动,中学生作文在有效借鉴文言文的优美语言和思想精华同时,教师应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素养,逐渐提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阅读、语感及字词教学,提高学生能力及技巧,有利于其写作
(1)阅读、语感及字词教学。只有通过广泛的阅读,才能够形成写作,写出好作品。
写作是与读书联系在一起的。要写作就必须读书;阅读教材历来都有“文言文”的内容。之所以要对学生进行文言文教学,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理由。1. 对学生进行经典教育,传承祖国文明。编入阅读教材的古典诗文,基本上是历代经典中的精华,通过阅读这些精品能够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经典之所以重要,还因为凝结在经典中的传统思想、文化、精神,已渗透到中国人心里结构之中,积淀为民族的文化心里品格,汉语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语言。文言的阅读对于今天的中学生来说,存在着语言文字、读准字音,把握节奏等实际的难题;在教学上,教师首先要了解有关作家作品常识,“知人论世”;课前要求学生查阅工具书,结合注释给生字生词注音,并逐渐养成这样的学习习惯;讲授课文前,教师先范读,也可学生先读,然后师生共同纠正,在此基础上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文体特征。
在阅读中,我注重对学生语感的培养,通过语言分析,具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表现出来的作者的观点、态度或思想倾向。结合具体语境,深入理解疑难词语和句子的含义,落实词句的翻译,从而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疏通文意,归纳文言的基础知识后就思想内容、表现手法、章法结构、语言特色、等方面对文章进行文学和美学的鉴赏性阅读。在分析文章时,首先从文体特征出发,把握文章的总体特点特征,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在分析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时,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全面深刻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从文言文中学到一些写作的技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了。
关于爱祖国的作文范文5
一、在字、词、句、段教学中感悟道德情操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思想性较强、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课文运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塑造了各种典型的人物形象,或表达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或反映文章中主人公高尚的道德情操。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抓住重点字、词、句、段深入理解,让活生生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从而在思想感情上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如,《挑山工》一课的最后一句:“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这是课文的重点句,也是难点。要理解这个句子,得弄清它的含义。联系课文前面的叙述就会知道句子的“它”所指的是挑山工敢于登攀、永远进取的精神。理解了这个句子,有助于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意识到当下的人们也同样需要这种精神。
此外,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抓住课文中最能表达情感的句子进行赏读、品读,从这些句子中去感悟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在课文内容中渗透道德情操
课文内容是教师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的典范,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优秀道德情操的课文不计其数,这些课文中渗透着大量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乐于助人、诚信做人、文明礼貌、爱惜生命等。
如《王二小》《十里长街送总理》《飞机遇险的时候》等课文,文中的思想道德观点正确,道德教育明显,爱憎分明,感染力极强,具有很积极的教育意义。教师在上课时,既要注重讲解课文的复杂字词和篇章结构,又要注重挖掘教材中深刻的思想内容,适时向学生传播积极向上的理论观点和道德情操。又如,在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时,重点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如路途美、溪水美、岩洞美、石笋美,让学生找出描写美的词、句,体验语言文字的形象描写,把它们连成画面去加以想象,感受祖国自然风光的秀丽,自然而然地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三、在作文教学中培养道德情操
作文是思维创作的高级表现形式,它能综合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作文所涉及的面非常广,人、事、景、物,要求学生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在习作过程中,教师只要激发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起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就能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如低年级看图写话作文,根据图意“救鸟”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教师可指导学生看图明意,教育他们爱护动物是一种美德。在练习写简单记叙文时,我还注意在选材中渗透德育。如“写班上发生的一件事”,指导学生可以写“劝架”“成立图书角”“评选班干部”等,从而教育学生之间要团结友爱,努力为集体做贡献,积极锻炼班级管理能力等。在写观察日记、读写笔记、书信等作文教学中也可以培养道德情操。
四、在各种活动中延伸道德情操
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养成的。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实践活动,是对语文教学的有力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形成个性的另一重要途径。
关于爱祖国的作文范文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到来,多媒体的冲击使许多学生失去自控,以致无法自拔,正义、道德、理智、诚信等早已抛之脑后,自私、任性、叛逆、脆弱等在无限伸展,令人不战而栗的阴影正笼罩着我们,令人胆战心惊的危机正噬着我们,我们的灵魂正在遭受侵蚀,正义、道德正处在被人遗忘的角落而无法伸张,学校教育正面临极大的困境。如何培养和教育青少年一代,使之成为国家的脊梁,成了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
高中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世界观的形成和知识的积累大多在高中阶段完成,因此,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奠基工程。
我结合自己12年的语文教学体会,谈淡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语文教材思想内容丰富,电化教配直观新颖,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可让学生感受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如教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第一单元的现代诗歌,有《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这四首诗,在教学《沁园春・长沙》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故居、橘子洲头、万山红遍、鹰击长空等图景,带领学生领略青年的革命豪情;教授《再别康桥》时,可以展示剑桥风景,讲解剑桥作为人才培养基地,为世界人民培养了众多学子,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带领学生体会徐志摩的母校别情及他与林徽因之间的爱恨情仇。
将课文中关键词句的理解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语文教材中揭示课文思想内容的关键词语、句子或段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悟点”,是入“道”之门。要找准“悟点”,十分重要的是把握教材的个性,不仅在深入挖掘每篇课文内在思想教育因素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总体,而且把握课文的局部,即对每个关键性词语、句子、段落的个性均有所领悟,这样德育教育的点才能落实。
利用故事启迪学生的高尚美德。高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生动有趣且内容丰富的故事,如《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纪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等,利用这些故事可以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启发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利用《烛之武退秦师》可以教育学生国难当头,牺牲小我、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荆轲刺秦王》着重叙述了荆轲为国分忧、雪耻报仇、报效太子的故事,表现了荆轲、深沉、刚毅、慷慨、深谋远虑的性格特征,通过学习这个故事引导学生学习荆轲不畏、不避艰险,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二、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教科书中“口语交际”包括三个子系统:一是结合“阅读鉴赏”部分的课文,安排相关的口语交际练习,如朗读、背诵、复述、讨论等;二是在“梳理探究”的专题实践活动中设计相应的口语交际练习;三是每册设计四个专门的口语交际单元,分别是朗诵、演讲、讨论、辩论和访谈。活动的设计强调具体情境,少讲理论知识,多给学生实际锻炼的机会。通过朗诵演讲活动,学生更热爱祖国语言,提高学习兴趣,增强说话能力。通过访谈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做好让祖国挑选的准备,并更热爱学习。
总之,语文教材中精选的很多内容都从不同方面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教师必须做有心人,善于利用语文教材,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训练是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训练,是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和思想水平的综合体现,再者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一直强调作品的思想内容、立意,即要求做到思想健康、立意深刻,高考阅卷老师一般都是将作品的立意、思想作为打分高低的最重要标准,可见作品思想健康、立意深刻的重要性。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应当重视德育教育。在写作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培养奋发向上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想健康地发展。
文为心声,学生作文是学生世界观、道德情操、理想追求、思想方法的镜子,要学生写出观点正确、格调高尚、看法全面的文章,作文教学就必须自觉地、有计划地渗透马列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充分发挥作文教学的特殊功能。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忽视或淡化作文的德育功能,是与新时期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相悖的。同时作文批改与讲评也很重要,需要语文教师好好探究,这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广大天地。
四、在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中渗透德育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未成年人可塑造性、模仿性强,情绪化明显,容易爱屋及乌地“亲其师而信其道”,也容易“厌恶和尚,恨及袈裟”或“良莠不辨”盲目模仿,就像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师其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最直观最富有教育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的特殊地位。因此,广大教师要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胜于言教的意识,自觉以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魅力感召学生。教育应以“育人为本”,教师要善于、乐于与学生交朋友、谈知心话,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和情绪,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真正以高尚的情操教书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