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科普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童科普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童科普知识

儿童科普知识范文1

科普活动总结如下:

一是社区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科普教育活动。

2016年9月18日上午9:00~10:00,望湖社区联合辖区合肥市第四十八中、望湖小学分别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科普教育活动。通过模拟灾害预警,让学生们都能够参与其中,科学的掌握地震灾害逃生技能。此次活动开展参加人员三千余人。

二是社区举行了以“全民创新,人人有责,人人可行”为主题的科普知识进社区讲座。

2016年9月22日上午9:00~11:00,我社区举行了以“全民创新,人人有责,人人可行”为主题的科普知识进社区讲座,促进公众合理营养,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此次讲座以卫生健康科普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免费测血糖、测血压、免费义诊活动。活动期间共派出医护人员8人,发放宣传材料423份、免费测血糖108人、免费测血压286人、发放健康教育问卷120人份收回108人份。

三是开展社区公益大讲堂之亲子沟通与儿童绘本阅读科普宣教活动。

儿童科普知识范文2

儿科医院党委书记徐虹表示,当前儿科医生和护士十分紧缺,医疗工作负荷过大,医患关系剑拔弩张。作为医院的管理者,在医学文化传播上要有前瞻意识,用超前思维引领社会潮流,通过对儿童的早期心理塑造,为社会营造尊医重医的良好环境氛围。

徐虹告诉记者,三年前,儿科医院率先创建了全国卫生行业首个“患儿体验部”,设立了倾听窗口,组建了儿童观察团,开创了患儿就医体验的先河。经过三年的工作推进,共举办“儿童观察团”九期,120名参团小朋友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倾听窗口”接待患者咨询两万余例,改进就诊流程、便民措施等方面问题191项。该活动于近日获评“上海市卫生系统首批20个医疗服务品牌”称号。前期的这些工作为地铁医学体验馆项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上海地铁12号线顾戴路站与儿科医院相距仅百余米,借助于地理优势及地铁站的空间,儿科医院通过对接公益平台资源,最终拿下在地铁站内建设医学体验馆的项目。建成后的医学体验馆将分为一个约50多平方米的互动体验区和一个30多米长的科普长廊。互动体验区内将放置CT机、X光机、手术台等医疗设备,设计了“角色扮演”“分享体验”“伤害防护”“科普教育”等互动功能,让儿童模拟就诊体验,消除恐惧。科普长廊为地铁站通往儿科医院的出口通道,将不定期更换儿科常见疾病的科普内容。

徐虹对记者说道:“坚持在长效推进的过程中更新观念、创新思维,儿科医院一直在不断探索并努力实践。以往,医院注重‘请进来’,比如邀请儿童观察团的小朋友到医院观察体验,对医院的医疗服务‘挑刺’。这种办法尽管可以帮助医院在服务细节上做出改进,但是活动却受场地和人员的限制,难以满足更多儿童的体验需求。现在我们要学会把医学文化‘推出去’,建立地铁儿科医学体验馆便是举措之一。‘请进来’的就医体验,改造的是医院内部的‘小’环境,而‘推出去’的就医体验,改善的是医疗的社会‘大’环境。”

儿童科普知识范文3

〔关键词〕科普;群体受众;网络科普;网络互动

〔中图分类号〕G252.8;TN24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3)10-0149-04

互动性是科普活动的基本特点之一,现代科普强调参与性与互动性,倡导以人为本,注重科普对象的实际需要和调动公众的参与积极性和创新性[1]。借助Web2.0技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载体,实现网络互动是目前公认的科普工作发展新趋势。有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网民数量已经超过5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8.3%,面对如此庞大的受众群,开展网络科普活动不仅要吸引公众对某一科普知识的注意,还要激发公众的学习兴趣,保证传播效果。本文在对网络受众主要群体数量和上网目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网络互动载体特点,探讨基于群体受众的网络互动科普模式,分析了吉林省科普网在实践中的经验与问题,提出了开展个性化网络互动科普活动的建议。

1科普网络受众群体特点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2)》显示,2011年10~29岁以下的青少年占网民总数的58.2%,30~49岁占37.1%,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网民主要以中青年为主,10岁以下儿童和60岁以上老人在网民中所占比例不高。相对于儿童和老人,中青年人对科普的需求显示出更强的个性化。

我国目前的网民中学生所占比例较大,在一份大学生

上网目的调查中显示82%受访者是为了聊天交友,49.5%的仅是为了娱乐和放松,47.3%的受访者上网最关注的是“新闻等资讯”,关注“博客和空间”的大学生占30%~32%[2]。而在对于中学生的调查中,玩网络游戏的占63%,看视频的占36.5%,查资料占43.1%,看新闻占38.4%[3]。可以看出,网络游戏对于中学生的吸引程度很高,对年龄较大的大学生来说,获取信息和社交则是主要的上网目的。如图2所示,除学生、个体户/自由职业者及无业人员这几个相对自由支配时间较多的群体以外,企业/公司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农林牧渔劳动者等社会行业在网民中均占有一定比例。从事行业、职业特点不同,对网络内容的关注度也会不同。

从目前网络受众的年龄和职业上看,单一的网络科普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群的需要,要实现网络科技传播最大化,要求网络科普工作按不同性别、教育程度和职业特点等因素分类制定面向某一群体的科普计划和内容。

2网络互动科普载体

网络互动科普载体主要是指在功能上具有互动性的网络应用,主要包括即时通讯、博客、微博、网络游戏等,因为手机上网比电脑上网更具快捷性和广泛性,同时,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未来手机网民规模将迅速扩大,所以本文将手机上网也列入了讨论范围。

2.1即时通讯

目前常用的即时通讯服务软件包含QQ、MSN、飞信等。截至2011年底,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4.15亿,使用率增长至80.9%。即时通讯软件为使用者提供了实时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科技的传播者可以与受众进行交谈和讨论,即时的传递文字讯息、档案、语音与视频等。

2.2博客

博客是一种通常由个人管理、不定期张贴新的文章的网站。一个典型的博客结合了文字、图像、其他博客或网站的链接、及其它与主题相关的媒体,并能让读者以互动的方式留下意见。2011年,我国博客/个人空间用户数量为3.19亿,较2010年底增长2 414万,增长率为8.2%。博客/个人空间的使用率为62.1%,较上年底下降了2.3个百分点。建立在门户平台上的众多科普博客即可以是科技的传播者也可以是受众。

2.3微博

微博这种典型融合Web、手机以及其他网络即时通讯工具的Web2.0产物,具有即时便捷、应用广泛、互动性强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传播优势[4]。仅一年时间就发展成为近一半中国网民使用的重要互联网应用。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数达到2.5亿,较上一年底增长了296.0%,网民使用率为48.7%。科普微博与博客相比更新速度快,文字量小,更能与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相契合。

2.4网络游戏

休闲娱乐是我国网民上网的主要目的,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到3.24亿,较去年同期的3.04亿增长6.6%,网民使用比例为63.2%。网络游戏以其娱乐性和趣味性而深受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喜爱。科普网络游戏以科普为目的,内容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及教育性;以网络游戏为表现形式,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趣味性,对用户富有吸引力,并在娱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挥科普功能[5]。

2.5手机上网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占整体网民比例为69.3%。艾媒市场咨询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与网民行为调查报告》对中国手机网民上网目的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68.5%的受访者表示,借道手机进行网络聊天是手机上网的主要目的,选择获取新闻资讯内容为主要目的则占56.3%;把阅读小说作为主要目的有51.7%;以手机上网为了游戏视频等娱乐需求的用户占36.2%;赚钱等生意目的占9.6%。移动通信与科普的结合是科普的一种新的形势,是借助于移动通信平台传播科普的新载体,其有移动通信传播的分众性及精准传播、个性定制、内容丰富性、互动性、及时性、移动便捷等特点[6]。

3主要受众群体对网络互动科普传播形式需求

3.1学生

学生群体对于知识的获取能力比较强,对网络的新事物新趋势具有很强的敏感性,特别是90后大学生是目前网络上最活跃的群体。高娱乐性的科普游戏和高互动性的科普知识竞赛、网上科普展馆对于学生群体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同时,学生也是手机上网的重要群体,目前使用3G手机上网的用户中,学生占23.3%。手机报、手机小说阅读和手机游戏是青少年最喜欢的手机产品形式。

3.2农林牧渔劳动者和农村外出打工者

这两类人群的劳动强度较大,上网是工作闲暇之余娱乐放松的重要形式,也是获得各种信息的重要手段。网络专家访谈与讲座和网上科普展馆可以使劳动者方便、快捷的获取知识和技术,对于提高劳动技能、扩大收入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3.3专业技术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是网络受众中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这类人群体对科普内容有着更高水平、更专业化的需求,基于即时通讯的网络专家访谈和科普博客群更能实现科普内容更深层次的专业化。

3.4各类企业/公司人员

各类企业/公司人员工作相对紧张,生活节奏较快,利用每天上下班在公交车上的时间或其它零散时间利用手机上网了解最新资讯是这部分人的重要特点。科普手机短信、手机报和微博具有快捷性、实时性和信息量大等特点,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浏览丰富信息。同时,职业技能和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是该群体的普遍要求,专家讲座是各类企业/公司人员能力水平提高的最直接形式。

3.5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

这一群体做为国家公务人员和社会的服务者,在内容上具有最广泛的科普需求。手机短信、手机报和微博等不拘泥于内容且承载量大的科普形式更能体现这一要求。

3.6无业人员

对无业人员进行执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指导,是这类群体的实际需求,通过网络专家访谈和专家讲座的形式进行个案指导和专业培训,可以帮助他们增强就业信心,增加就业砝码。

4基于群体受众的网络互动科普模式

4.1开发寓教于乐的科普网络游戏

面向学生的科普网络游戏应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引导性和启发性。我国科普网游作品还比较少,受众规模很小。要吸引学生对于科普网络游戏的关注,科普网络游戏应还要在以下方面进行努力:(1)画面的亲和性。游戏画面的设计应符合青少年的审美要求。(2)加强游戏策划能力。注重选题策划和内容脚本的创作。(3)提升游戏知名度。扩大宣传,树立科普游戏品牌。(4)在内容上应与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相适应,注重知识、技能、研究和创新性教育。

4.2举办主题网络科普知识竞赛和网上科普展馆

网络科普知识竞赛和网上科普展馆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和受众适应性,这种形式不受科普内容的限制,任何主题都可以进行网络竞赛和设立网上展馆,对相关受众群体也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够达到很好的宣传和科学普及效果。

4.3邀请各行业专家进行网络专家访谈和讲座

举办专业细分的专家访谈和讲座活动,通过专家与受众的互动提高科学传播效果,在内容上主要是进行教育培训和知识传授,如农业技术服务、执业培训、就业指导、相关专题讲座等。

4.4基于博客和微博的科普知识群体内部交流和外部知识扩散在科普网站上建立科研机构或专业技术人员的科普博客和微博,各科研机构和个人撰写的文章、心得等在科普组织内部成员间可以高效率的传播,这种沟通可以有效地提高组织内部成员的科学素质以及科普能力,组织内部成员既是科普知识的生产者又是科普知识的受用者。同时,科普博客和微博也起到了向公众传播科普知识的作用[7]。

4.5建立面向大众科普与分众订制的手机短信、手机报等移动媒体在对大众科普,针对社会上的重大热点问题,通过科普短信、科普手机报等形式,在公众未产生恐慌情绪以前,最快速的以科学的观点对问题做出解释,化解不良社会心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对于分众,按不同行业、性别、年龄的受众特点,分类编辑资讯内容,根据分众的选择,按需发送。

5吉林省科普网基于群体受众的科普传播实践

吉林科普网是由吉林省科技厅主办,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承办的大型科普类网站,吉林科普网已经开通科普动态、科学博览、科普园地、应急避险、青少年科普、吉林大自然科普、科技活动周、科普法规等栏目。拥有各类电子图书30万册;各类科普视频讲座16 000余部,时长共计45万分钟,涵盖天文、生物、地理、历史、数理、医药卫生、农学等20门学科。

吉林省科普网自开通以来一直力求突破传统科普宣传的模式,重在营造关注科学的氛围,变单向传授为互动式传播。在形式与内容上兼顾广泛性与个性化是吉林省科普网的重要理念之一。青少年科普栏目根据青少年学习特点,设计了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生物实验、计算机实验等一系列虚拟体验教程,增加了科学FLASH小游戏模块,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体现了娱乐性和趣味性。2012年,吉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举办的网络科普知识大赛,加大了宣传力度,吸引了社会各年龄段、各阶层的人士参加,具有广泛的参与性。

6开展个性化网络互动科普活动的建议

6.1建立专业性科普传播机制

由政府出资组建综合性网络服务平台,建立健全由科学技术行政部门主导,各专业研发机构、企业各司其职、互补联动的科普服务平台工作机制。鼓励各专业研发机构与企业在科普服务平台上通过开辟专栏或建立子网站的形式,按照平台统一的专业规划,开展相关领域的科普宣传活动。政府行政部门依靠研究机构和企业的支持完成了对受众进行专业性科普教育的目的;研究机构和企业在科普宣传活动中,提升了在公众中的知名度,树立了品牌形象。

6.2加大宣传力度,树立个性化科普品牌

建立专门从事科普平台建设的公益性机构,以平台作为政府、机构和企业向公众传播科普知识的接口。要吸引网络受众群体对科普平台的关注,参与科普活动,定制企业个性化科普服务,就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搞大型社会活动、媒体宣传等形式扩大知名度,向受众展示科普服务的科学性、公益性、专业性,提升受众的信任度。

6.3建立多渠道的网络传播体系

在形式上,网页浏览、视频播放、论坛、博客、游戏、移动通讯等功能于一体的网络科普传播体系。针对科普内容和受众特点选取媒介形式,做到各种网络传播手段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内容上建立科普平台专项资金,支持机构、企业和个人进行科普图书、动漫、影视等的创作。

6.4加强科普队伍建设

加强科普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专业化教育,吸收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加入到科普工作队伍当中。建立行业专家档案,邀请专家在科普平台开博、主持论坛、参加知识讲座和访谈,发挥专家在行业内部的带头和示范作用,带动更多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科普工作。

参考文献

[1]杨文志,吴国彬.现代科普教程[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4.6:73.

[2]赵会民,赵西敏.对大学生上网目的的调查分析[J].新闻爱好者,2010,(5):136-137.

[3]金黎.当代中学生上网现状的调查和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1,(9):78-79.

[4]蔡胜龙,范以锦.微博给传统媒体带来的不仅仅是挑战[J].新闻传播,2010,(3):16-18.

[5]刘玉花,费广正,姜珂.科普网游及其产业发展研究[J].科普研究,2011,6(6):34-38.

儿童科普知识范文4

[关键词] 儿童;科普;动画

科普是科学技术普及的简称。科普动画就是把人类研究开发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其中蕴涵的科学思想与科学精神,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途径以声色并茂的活动图像直观地传达给公众。它是儿童最易接受和喜爱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可以启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拓宽他们的视野、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等。儿童科学素养的高低,不仅会直接影响他们个人的生活质量,对一个国家乃至社会进步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随着电子媒介技术的迅猛发展,动画已经成为一种被广泛传播的特殊的大众化文化产品,其信息的图像化、动态化以及独特审美价值与市场前景已经为人们所认知。自2004年国家大力推进动画事业以来,中国动画片的年产量已由2004年的2万分钟迅速增长到2009年的14万逾分钟,中国的动画事业进入了蓬勃发展期,其题材涉及历史、童话、科幻、神话、教育、现实等。在这些众多的题材中,科普动画也占有一席之地,根据2004―2006年立项并获得审批的所有动画片的统计显示,科普动画所占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

中国的科普动画在近50年的发展中,除了其在出品集数上屡创新高外,从文化艺术的角度来看,中国目前的科普动画呈现出低幼化、说教化的特点,缺乏趣味性,形式也比较单一,对儿童不同年龄段的需求定位不明等现象,与早期科普动画相比,从内容到内涵上并没有显著的提高,究其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科普观念意识淡薄

科学素养推动科普观念与意识的进步,民众的科普观念和意识直接影响其对科学技术的态度以及对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支持程度,这其中就包含了对儿童进行科普教育重要性的认知。

根据2003年和2007年我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公众科学素养水平增长缓慢,一直在1%~2%之间徘徊,而美国在2000年这一数值已经达到17%。民众素养低直接影响其对科学基本知识、科学方法以及对科学思想与科学精神的认知,使他们漠视科普事业的发展,这是制约整个科普动画发展的原因之一。由国际科学组织评选的“2001年全球重要科学发现100项”中,中国仅有3项上榜,其中有两项还是与美国科学家合作完成的。这一数据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我国科普事业发展的现状。

目前,我国儿童在国际性知识竞赛类中通常都能取得优异成绩,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能力却非常贫乏。爱因斯坦曾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是儿童身上的一种可贵素质,如果这一时期的好奇心没有被家长、老师乃至社会适时地加以引导和爱护,那么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宝贵的素质就会逐渐衰退以至消失。而现在家长或老师在对儿童的素质培养中更侧重于音乐、美术的学习,而忽视对儿童进行科普意识的培养。

在西方发达国家,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社会组织以及家庭、学校都十分关注儿童成长期科学素养的教育。在政策制定方面,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是先由处于科学前沿的科学家先提出科技教育改革方向,然后与教育界配合共同制定教育改革方案。例如:在美国,20世纪80年代政府就坚定不移地提出并推进“2061计划”,意在强化全民科学素养的培养。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参加各类科技活动,为教师到科技馆、研究机构和大学接受培训提供便利的条件。

在我国,科普发展从政策到资金投入等方面都极大地滞后于发达国家。据统计,我国公众去过一次以上科技场馆的比例与同期美国公众去过一次以上科技场馆的比例相差45个百分点。国内科普教育的投入资金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不成比例,最好的科普场馆的规模还不及台湾省规模前三甲的科普场馆,现有大多数科技馆的科普宣传功能也多名存实亡。我国目前在儿童科普教育方面也没有制定出明确的发展计划,没有推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案,在没有强大消费群体支撑和社会关注下的中国儿童科普动画的发展是缺少内驱动力的。

二、儿童动画分级定位标准缺失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将儿童定义为“年龄不大于18岁的人”。我国则是将14岁以下的孩子定义为儿童,通常将其划分为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和学龄儿童期四个时期,儿童时代是幼儿成长为成年人生理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将动画进行分级定位就是按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智力和心理发育程度进行科学划分,设计相应的收看计划,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身心发展的需求。

儿童心理学研究指出儿童成长过程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每个阶段对动画片的需求有不同显著特点,例如:根据科学研究发现儿童在幼儿期已经本能地渴望探索周围的世界,如自然、社会、语言、艺术、健康等领域,而0~6岁是儿童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的关键时期,有无穷的潜在能力,这一时期外界的视听干预对于他们智力发育有着极强的刺激作用。在7岁以后,其大脑智力发育已经基本完成。据调查统计,现在儿童平均每天收看电视的时间为2~3个小时,其中又以动画片居多,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深远。

美国华盛顿大学科学研究已经证实在不恰当的年龄看某些类型的电视节目(动画片)会影响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并更容易诱发多动症(ADHD)和肥胖症。纯娱乐电视节目(动画片)将使孩子的学习能力、想象力等都受到大力削弱,并使儿童更容易焦虑和抑郁,可能导致睡眠障碍和更富侵略性;一些具有暴力倾向的动画片则会鼓励早期酒精使用、不安全的和其他危险活动。因此,对每个不同阶段儿童必须为他们量身定制专属这个年断层的动画片,例如,针对0~6岁儿童动画设计应该以教育内容为主,针对他们理解能力设计动画内容才能够真正起到促进他们智力发育,科学地影响他们对事物的认知,激发他们科学创造的思维能力。

目前国内大多数的动画片制片人以及主流媒体都还没有认识到对动画片进行分级定位的重要性。就全国而言,由于对动画片与儿童成长需要及其影响的研究和认识还很欠缺,仅仅只是将儿童科普动画作为丰富儿童生活娱乐的简单层次。所以动画片无论是纯娱乐性质的还是科普教育类的都还没有建立统一、明确的分级定位的标准。2009年由杭州早教研究机构提出的“零六绿色动画”标准,首次对0~6岁儿童能够和需要观看的动画片提出了详细的标准,并根据这一标准制作动画系列片《不一样的兔子》,这是国产动画最明确定位一次制作尝试,其最终成效还有待时间检验。

儿童时期是人生最重要的启蒙阶段,具有超强的可塑性,是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启迪科学的思维方法,增强科学意识的重要时期。将儿童动画进行严格的分级定位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建立统一、明确的分级定位标准才能确保各年龄层的儿童真正看到他们健康成长所需要的动画。

三、科普动画缺少好的剧本

日本电影导演黑泽明曾说:“不好的剧本绝对拍不出好的电影来”。因此,剧本对于一部片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动画这样制作周期长、成本高的影视制作,企图在制作过程中再去弥补影片内容或内涵的不足几乎是不可能的。

科普动画对于剧本的要求是具有特殊性的。因为传播科学知识是制作科普动画的首要目的,科学事实在一个时期只有一种说法,确保信息传播的准确度与严谨性是重中之重。其次,为儿童制作科普动画还必须具备简单易懂,轻松活泼的特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爱看想学,两者缺一不可。这就要求科普动画的剧本创作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扎实的儿童文学功底和高超的编剧能力。

目前我国儿童科普动画难有精品出现,正是因为具备这样专业水准的剧本创作者严重缺乏。存在典型问题如下,一是在动画中出现严重的科普知识错误,儿童时期好比一张白纸,一旦留下错误的印象在潜意识里会影响孩子将来对事物的判定。例如,《蓝猫淘气3000问》在动画中向小观众们提出过这样的问题,“铁分子由几个原子构成?”它的备选答案是,“一个、两个”,“铁分子”为何物?真是闻所未闻,如此荒唐的错误公然出现在千万孩子面前,其造成的影响是难以估计的。由此可见剧作人员的科普知识水平。鲁迅先生就曾呼吁中国科学家放低手眼写科普作品,可惜响应者寥寥。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受到传统的教育和学术思想影响,认为搞不了学术的人才去从事科普,前沿的科学家们只把科普写作视作小儿科。而在西方,全世界公认的顶级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就专为儿童创作《儿童科普三部曲》之一《乔治开启宇宙的秘密钥匙》,以鼓励孩子探索宇宙奥秘。

二是受众定位不清,缺少对儿童认知发展的认识,以成年人的视角来写儿童科普剧本,简单地将科普知识的概念进行罗列,对专业术语毫无避讳,没有摆脱填鸭式样的教育方法,如在《蓝猫淘气3000问》航天系列――奥茨玛来了这一节中就有长达2分钟的概念陈述,如,“宇宙中由不同形态不同构造的基本粒子构成宇宙大千世界。它们大都由原子的质子和围绕质子旋转的电子组成,最初是在弥散的状态下,然后它们的正负电荷形成的电流形成电场磁场,不断地吸引周围的物质逐渐形成云块状,最终形成球状并自发产生自身的旋转运动。宇宙中的星球就漂流在带电子的环流云层之中,在静电情况下,电荷不移动,电场为零,但如果电场不为零,电荷受作用力的影响”等。虽然在卡通角色对话的背景里有一些简单的三维模拟图像出现,但是如果没有专业知识的铺垫,即使是成年人,短时间内也只能是似懂非懂。这样的剧本是缺少创意的,显然不能真正吸引孩子观看,也不可能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三是把儿童简单地等同于低智商人群,剧本内容设计思维与现代儿童思维发展脱节。科协科普研究所所长任福君在谈及我国科普创作的现状时,曾以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为例,是五六十岁的创作,三四十岁的编辑,三十岁以下的阅读。老一辈科普创作者的知识结构、写作手段以及创作方法已经不适应当下少年儿童的要求。现代儿童成长于信息传播发达的时代,思维和眼界比以往任何时代的儿童都更开阔,他们比成年人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也更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所以,老套的剧本根本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只有内容新颖、视角独特的科普动画才能为他们所喜爱。

儿童科普动画的发展不仅仅影响一代儿童,而是会影响几代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所以,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该给予科普动画更多的关注和引导。提高中国科普动画的质量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它需要第一流科学家的参与,为我们的儿童提供第一时间的科普介绍,也需要儿童教育工作者们不懈的努力以及动画制作者们投入更多的创作热情。

[参考文献]

[1]钱琼.低幼儿童对电视信息的认知特点及教育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7.

[2]王奕.从儿童电视看我国儿童使用媒介权利的实现与满足[D].南京师范大学,2007.

[3]吴欢.科教节目的故事化策略[D].清华大学,2006.

[4]沈丹丹.科教电视节目的传播观念和教育观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5]莫扬,杨少莎.我国电视科普动画系列片现状研究[J].科普研究,2007(05).

儿童科普知识范文5

关于防震减灾活动总结社区2021

一年以来,我社区防震减灾工作,在区委、*的指导下,按照年初制定《***社区防震减灾工作计划》认真贯彻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基层作用

成立了领导小组,将我社区防震减灾工作纳入了本年度社区工作目标考核,并加强防震减灾工作,做到人员落实到位。

二、创新宣传方式,大力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一是按照上级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4月1日组织社区干部、工作人员、居民参加了***社区组织的防震减灾知识讲座,并结合本社区实际,认真组织开展学习相关文件及相关法律法规,在社区醒目区域悬挂宣传标语横幅,积极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增强民众防灾减灾意识;二是传达上级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安排部署了今年的工作任务,传达学习了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对防震减灾工作进行强调,要求:一是要有意识。要有预防各种灾害的意识;二是要有措施。要加强各方面的措施和准备;三是要有责任。要认清防灾减灾形势,加强责任心,相关工作人员要增强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责任意识,克服麻痹大意思想和侥幸心理。防灾减灾是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关系*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是大家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调动了全民参与的积极*,强化了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了民众的防灾能力,防震减灾知识得到了大力普及,为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我社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三、充分发挥基层作用,努力推进防灾应急工作

为全面贯彻上级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加强社区防震减灾工作,一是制定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立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队。二是制定社区《防震减灾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了防震减灾应急机构。三是抓好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基本筹建起一支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和志愿者队伍,积极开展了志愿者队伍的地震应急救援知识培训。四是制定了防震减灾紧急疏散应急预案并开展了应急疏散演练,通过演练不断完善了预案。

四、切实加强防震减灾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业务培训,搞好自身建设,不断适应防震减灾工作需要

在社区的组织下,进一步加强了相关人员的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学习。一是组织各类相关法律法规的专题学习和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防震减灾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二是加强防震减灾工作业务指导,搞好震害防御、应急管理业务培训。通过不断学习,不断适应防震减灾工作需要,促进我社区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

在5.12特大地震和青海玉树7.1级地震,使许多鲜活的生命瞬间被无情地吞噬了,灾难给我们敲响了*钟。普及防震自救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市、区教育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的安排意见》文件精神,以增强师生防震减灾安全意识、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为目标,我校于5月份在全校范围内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一次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普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开展地震应急模拟演练等活动。增强了学生防震减灾意识和自觉*,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了学生地震灾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进一步探索了学校防震减灾教育工作的新思路。现将此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组织领导,成立了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负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广泛宣传动员,提高了学校师生对防震减灾教育意义的认识,激发了师生积极参与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的积极*,有力提高了师生对防震减灾的认识,深刻认识到防震减灾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常抓不懈。

二、多渠道广泛宣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以加强师生公共安全教育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根据《中华*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充分整合学校科普教育的资源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科普知识,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增强学生安全意识。防震减灾教育重视活动体验原则,开展了以防震减灾为主题,以灾害防御科普知识教育为主线的系列科普教育活动,增强师生的防灾抗灾意识和自觉*,提高灾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首先,把震减灾科普知识教育作为学校安全教

育的重要内容,并列入教学计划,重视学科渗透,将防震减灾知识引入课堂教学,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在每周校本课程时间开展防震减灾知识教育。其次,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宣传:利用黑板报、手抄报、横幅、展板、标语、主题班队会等形式,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并组织学生观看了《唐山大地震》、《蟾蜍》、《地震揭秘》、《直面地震》等防震减灾录像,使学生一方面了解了地震小知识、防震自救互救的小常识,拓宽了知识面,另一方面看到了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第三,组织防震减灾专题知识讲座和知识竞赛,使学生对防震减灾和自救互救知识有了较系统全面的了解。

三、开展地震应急模拟演练。

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地震应急模拟演练实施方案,成立演练指挥部,确定了科学详实的活动流程、疏散路线及人员分工。于5月12日下午3时分别在罗坊中学、罗坊希望小学、下山桥小学三校进行了地震应急模拟演练,校长亲自指挥,班主任及课任教师协同配合,顺利有序地完成了撤离疏散、安全保障、医疗救助等过程,结束后校长对演练过程进行了总结。进一步增强了师生防震意识,真正掌握在危险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了抵御和应对地震事件的能力,整个演练过程井然有序,历时三十多分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通过此次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全校师生防震减灾安全意识,我校将以这次活动为契机,以保障师生安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为目标,把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继续开展下去,创建*校园。

关于防震减灾活动总结社区2021

打造社区减灾平台,构建和谐美好社区。在“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根据区委、街道办事处的要求,结合我社区工作实际,从防灾抢险演练活动、开展社区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建立防灾减灾长效机制三方面进行入手,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展火灾现场抢险演练

为引起社区全体居民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进一步增强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广泛普及灾害自救互救知识,结合本地防灾减灾工作实际和我社区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火灾现场抢险实施方案,细致安排部署活动的实施步骤和操作办法;假定演练背景,根据活动总体要求,明确指导思想、社区及驻街单位在活动中的具体职责。

我社区高度重视此次演练活动,预设一居民楼发生险情,演练开始:报警器响起、社区的扩音喇叭播放、敲锣报警,紧急通知居民进行疏散转移,通知消防队进行救援,派出所实施交通管制,开展应急抢险工作。演练总体情况良好,群众顺利转移、疏散,但是也体现出一些具体问题,如群众和抢险队伍配合默契差影响转移速度等。

二、开展社区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周活动

为进一步深入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工作,提高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我社区通过展板、宣传栏等形式面向辖边居民进行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

面向不同人群进行了宣传,司机朋友应如何面对浓雾天气;家中老人和少年儿童面对火灾应如何自救。针对辖区居民开展关于地震等灾难的相关知识。

通过宣传,使居民不断增强防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动员广大居民相信科学,不听信谣传,当好联络员,一旦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形成全社区广泛参与的群防体系。

三、建立防灾减灾长效机制

防灾减灾工作是关系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民生工作,必须在集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的基础上,把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制度化、经常化,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及其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我社区通过此次活动加强了对居民的防火知识宣传,增强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避灾自救和互救的基本技能,形成全体居民共同关心和参与防汛减灾工作的良好局面。另外我社区通过加强责任制建设,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建设,为防灾减灾工作做好了准备。

四、存在问题

这次“防灾减灾日”活动是比较成功的,但同时通过活动也体现出来一些问题。

1、居民防灾减灾意识不强。通过调查、宣传,我们发现一般群众的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都有待大幅度提升。

2、防灾减灾活动不勤,训练时间明显不足。

关于防震减灾活动总结社区2021

今年5月12日,是国家第x个“防灾减灾日”。为进一步深入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工作,提高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我社区于5月x日至x日向居民大力宣传防灾减灾基本知识,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展社区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周活动

通过展板、宣传栏等形式面向辖边居民进行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面向不同人群进行了宣传,司机朋友应如何面对浓雾天气;家中老人和少年儿童面对火灾应如何自救。针对辖区居民开展关于地震的一些相关知识。通过宣传,使居民不断增强防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动员广大居民相信科学,不听信谣传,当好联络员,一旦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形成全社区广泛参与的群防体系。

二、建立防灾减灾长效机制

防灾减灾工作是关系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民生工作,必须在集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的基础上,把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制度化、经常化,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及其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

我社区通过此次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避灾自救和互救的基本技能,形成全体居民共同关心和参与防汛减灾工作的良好局面。另外我社区通过加强责任制建设,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建设,为防灾减灾工作做好了准备。

三、存在问题

这次“防灾减灾日”活动是比较成功的,但同时通过活动也体现出来一些问题。

1、居民防灾减灾意识不强。通过调查、宣传,我们发现一般群众的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都有待大幅度提升。

儿童科普知识范文6

一、党委、政府重视领导带头参加科普活动

社区居委会成立以来,八街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区科普工作并将镇科协办涉及科普工作宣传下移社区,核定经费500元,作为科普工作经费,镇政府还将社区科普工作纳入年底对社区居委会目标管理的考核内容,分管领导还定期听取社区科普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街上带头参加科普宣传活动。

二、建立创建“科普文明示范社区”领导小组

镇领导十分重视在社区居委会创建“科普文明示范社区”已成立了以分管社区的方玉忠副镇长为组长,社区书记、主任、委员为工作成员的领导机构,以“科普文明示范社区”创建为契机,使创建工作家喻户晓,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促进社区两个文明建设向前发展。

三、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八街镇八街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认真贯彻“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把老龄事业作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常抓不懈,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积极为老年人办好事、办实事、努力扩大为老年人服务的范围;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老年文娱、体育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八街镇居委会社区人口2539人,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17.33%,八街镇为解决老年人文体活动场所、管理难的问题,率先以完善了系列化的社区助老服务,探索建立社区老龄工作组织建设的新型社区老龄工作机制,并将老龄工作纳入日常管理,成立以分管老龄工作的副镇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其他部门为成员的领导机构,为老年人文体活动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出自文秘范文-]

八街镇老年人活动中心于1988年重阳节组建成立,宗旨是以“六个老有”为中心,7名退休老干部自愿担负起老年人活动中心日常工作,20年以来,坚持不懈地开展工作。活动项目由:琴、棋、书、报、麻将、象棋、扑克。成立以来,热闹非凡,楼上楼下天天满座,成立至今,一贯坚持不准赌博,不准学生、儿童参加,免费供应茶水,打麻将

(四圈)收费2元,每天参加活动的老年人有50-100人,每天收入50余元,费用作为添置用具,维修房屋、桌凳,即工作人员的补贴,八街老年人活动中心占地240平方米,其中,老年人活动中心麻将室60平方米,云程广场主席台右边一间80m2老年人活动场的阅览室,左边80平方米作为老年人化装、堆放器材的场地,为促进老年人积极参与,在每年敬老节区间;由政府每年补助800元给老年人活动中心,组织集镇老年人200人汇集在老年人活动中心参与麻将、象棋、扑克比赛,并评出名次,发给奖品。

党委、政府极为重视,为扩大老年人活动场,从1996年起至XX年先后投资450万,建成占地分别为6720平方米、31666平方米和4XX平方米的云程广场、八街公园、东湖公园;这样一来,老年人文体活动场所扩大了。每天清晨,各种不同类型的老年人体育爱好者自愿组织晨跑队、花剑队、彩扇队、体操队。纷纷活跃在云程广场、八街公园、东湖公园 。 八街镇八街社区居委会老年人文艺队是一支集镇上中老年人自愿组织的,群众性的,自治的老年人文艺队,其成员组成有集镇上退休老工人、教师、干部、集镇上老居民及八街镇八街村老年人妇女,人数发展到100—150人,年龄60---70岁,1995年组建以来,她们自编自演,其内容均是宣传党的政策、计划生育、养老敬老等方面题材,共350余场次,活跃在集镇及村子,并到各村庄开展文艺联欢活动,在敬老节、春节、及其他重大节日区间开展各种文艺演出活动,深受广大群众的称赞,组建以来一直代表社区居委会参加一年一度八街镇春节踩街文艺活动,在1999年敬老节区间,代表八街镇参加“安宁市老年人汇演”获二等奖。

四、建立健全科普宣传队伍,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社区工作涉及千家万户,紧密结合居民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居委会成立至今已有25名义务宣传员,他们均有老教师、老干部、个体工商户组成,在不同时期肩负不同岗位,长期活跃在社区居民群众中间,他们热爱公益事业、热心科普宣传工作,每季度集中在社区学习科普知识讲座,内容涉及家庭保健、健康与运动、饮食起居等方方面面知识。通过学习使他们增长科普知识,通过他们宣传工作辐射整个社区,使科普知识进千家门。为宣传科普读物,社区制做科普橱窗、宣传板报,科普宣传内容每月更换2次并专人负责,每年在“科技周”、6.29科普宣传日之际组织辖区内支部党员、部分外来人口以讲座形式传播科学思想,普及身边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