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李清照如梦令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李清照如梦令范文1
1、《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词作。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
2、内容: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这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根据陈祖美编的《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符三年前后。
(来源:文章屋网 )
李清照如梦令范文2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位居“婉约之首”的李清照,词作柔美、精致,读来如同潺潺的泉水溅在山石之上,碎玉飞散,正像她的词集名:《漱玉》。这首《如梦令》是她在汴京时回忆故乡往事而作。
落日的余晖,将温柔的光芒铺洒在一片美丽的荷塘上,夏日凉风从溪边的亭子里穿过。十五六岁的少女泛舟赏花,饮酒诵诗,醉意蒙,忘记了回去的路。沉沉暮霭中,小舟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行走,不想却误入了荷花丛的深处,进退不得,怎么办呢?奋力划船的时候,只听一阵扑簌簌的声音,原来是一群鸥鹭受惊飞了起来……
这首小令如同一幅自然清新的画,粉红的、白的荷花,摇曳在田田的荷叶间,凉亭安静的剪影投射在微微荡漾的水面上。此时,如花的少女来了,银铃般的笑声醉了一池的荷花。画面就这样缓缓生动起来,最后竟飞起了一群洁白的鸥鹭。此情此景,迷离而蒙,不正如梦一般吗?也难怪李清照会对这样美好的记忆深深怀念!
《如梦令》这一词牌名,原名《忆仙姿》,最早见于后唐庄宗李存勖的词: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鸾歌凤。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李存勖本是习武之人,却也通晓音律。他虽不如南唐后主李煜一般在词作上享有盛名,却为后人留下了一个如此美好的词牌名――《如梦令》。
而将这个词牌填写得淋漓尽致的,却是感情真挚、语言清丽的李清照。她的另一首《如梦令》自然也是婉约词的代表作: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如梦令》的广为流传,为李清照在词学上的地位奠定了基础。宋代王灼称赞李清照:“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
暮春时节,群芳正浓,无奈风雨来得急迫。词人从沉睡中醒来,昨夜的酒还没有消,却想着窗外的海棠花,于是问随身的侍女。侍女说,海棠花没有任何改变。词人听了感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已落了不少,叶子却更繁茂了!”
李清照如梦令范文3
1.诵读内容:李清照《如梦令》、《点绛唇》、《醉花阴》、《一剪梅》和《声声慢》五首词。
2.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
3.学生课前已经通过书籍、网络对李清照的情况有了大致了解。
【教学过程】
一、走近词人
师:生活中有本事的男人被称为英雄好汉,把有本事的女人称为——
生:女中豪杰。
师:你知道哪些女中豪杰呢?历史上的,传说中的,现代社会的,都可以。
生:武则天。
师:不错,中国古代第一位女皇帝。
生:花木兰。
师:对,花木兰替父从军。
生:邓亚萍。
师:世界乒乓球冠军。
……
师:这节课咱们也来认识一位女中豪杰,先来看两副有关她的对联。
出示:
金石相与析清照词论千载秀,文苑共欣赏百脉绣江万古流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词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师朗读后,生齐读)
师:从这两副对联,你知道这位女中豪杰是——
生:李清照。
师:从这两副对联里,你能得到李清照的哪些信息呢?
生:李清照的住处在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周围有很多垂杨树。
生:《漱玉词》和《金石录》是李清照的代表作。
生:李清照的文采有后主李煜的遗风。
生:李清照词论千古流传。
……
评析:诵读诗词先走近作者,这是教学的起点。不过,教师没有采用惯用的资料展示方式,而是从“女中豪杰”切入进而从两副名人赞美李清照的对联中获取信息。这样的导入与教学内容水融,经典味、语文味十足。
二、读读悟悟
师:是的,李清照一生写了很多词,现在咱们能看到的仅有72首。这节课咱们选择其中的五首读一读,背一背。
师:先来跟着录音读,每首词老师播放两遍。第一遍,用心听,听准字音体会节奏;第二遍,大声跟着朗读,以求正确流畅。
(师播放录音,生先听后跟读)
师: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学习材料上的五首词,结合译文了解每首词的大概意思。
(生自读词,结合译文了解大意。)
评析:无论是跟录音学读还是结合译文读,学生每读一次都有具体的任务,这就是精心的、实实在在的读书指导。
师:现在咱们来展示一下你的朗读。
(一)出示《如梦令》《点绛唇》
师:这两首咱们放在一起读,“开火车”,一人一句。
(生“开火车”读《如梦令》《点绛唇》)
师:读了这两首词,你觉得它们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
生:都是写少女时期生活的。
师:《如梦令》其实就是李清照一段美好的生活回忆。你觉得生活中的李清照怎么样呢?
生:快乐的。
生:无拘无束的。
生:自由自在的。
生:悠闲。
师:是的,官宦人家的小姐生活富足、悠闲自在,是很难忘记的。《点绛唇》中的芳龄少女又在做什么?
生:荡秋千。
师:是怎样荡秋千的?
生:荡完秋千活动自己的纤纤玉手。
师:还有呢?
生:见到客人来了就跑了。
师:词中说“袜刬金钗溜”,意思是说只穿着袜子跑,头上的金钗也掉了。什么原因让这富贵家庭的小姐这么慌张呢?
生:突然有客人来。
生:见到生人害羞。
师:是什么样的客人能让她害羞呢?想象一下,男人还是女人?
生:男人。
师:怎样的男人?
生:英俊的男人。
生:帅气的小伙子。
师:在封建社会中没结婚的女孩子是不能和男人随便相见的,所以她害羞呀。可是跑到屋里还要回头从门缝偷偷地往外看,看什么呢?
生:看青梅。
师:仅仅是看青梅吗?
生:装作看青梅,实际在看那位俊美男子。
师:对呀,谁说只能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俊美男子也照样能使美女回头的。前面对联中说李清照文采有后主遗风,其实词中“袜刬金钗溜”就是从后主李煜那儿学来的。
(出示: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师: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女子只穿着袜子蹑手蹑脚地行走在台阶上,手里提着金色的绒鞋。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她为了追求自己的爱,偷偷和心中的白马王子约会,生怕别人看见。她那种想见到心上人的急切心情,又有点紧张害怕的样子就在这句话中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了。连李清照这样的才女写文章也要从前人的文章中借鉴模仿,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哦。
评析:集中交流汇报这两首词是教师的智慧之举。首先,二者有相似之处,引导学生异中寻同的过程就是整体感受的过程;其次,教师的点拨领悟有一定的深度、厚度,但更做到了适度;第三,“刬”字拓展照应了前面对联中的“文采有后主遗风”之说。
(二)出示《醉花阴》《一剪梅》
师:接着咱们读三、四两首,“火车”从哪开呢?
(生“开火车”读《醉花阴》《一剪梅》两遍)
师:读完这两首词,老师有几道题目考考大家,请看大屏幕(出示)。
词内词外
1.从《醉花阴》和《一剪梅》情感基调看,这两首词都是( )向( )倾诉思念之情的。
A.半老徐娘 老友
B.芳龄少女 好姐妹
C.婚后 丈夫
2.读了《醉花阴》,我知道古人在重阳节有( )的习俗。
A.登山玩月
B.赏菊饮酒
C.人浴兰汤
3.《醉花阴》中( )最为精妙,千百年来赞誉不绝。
A.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B.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C.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如梦令范文4
一、由此及彼,增加阅读的宽度
有个成语叫“爱屋及乌”,我们不妨让学生喜欢这个人,由此及彼,再喜欢他的诗。《李清照》篇目不长,六年级的学生三五天即可读完,读了这本书,既可以对李清照的人生有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为理解她的古诗词打下厚实的基础,又可以从阅读其生平事迹方面吸取文化营养,丰盈人生底色,可谓一举多得。以此类推,在学习其他古诗词时有计划地安排阅读作者传记。走进作者,走进文本;和作者对话,和文本对话,全面深入地理解古诗词,领会意境。
二、由表及里,品味古诗词意象
b古读古诗词是一种直觉艺术,创作初就是供人吟唱的。通过诵读课感受古诗词的节奏美、韵律美,更何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反对机械地读,有口无心地读,通过声音表情达意,分享作者的喜怒哀乐。
叩击词眼。文有文眼,词有词眼。《如梦令・常忆溪亭日暮》中“醉”是词眼,既表明词人看到的景色怡人,心情愉快,边赏边饮,边饮边赏,不知不觉而醉。又因“醉”而“误”惊起鸥鹭。反复诵读,勾勒出画面:傍晚河面一女子划船,微醉的神色,盛开的荷花,飞起的水鸟,定格在作者和读者的心中。叩击词眼,能让我们一锤定音,从而事半功倍。
呈现画面。课本上根据《如梦令》的已经配上了一幅经典的画面,让人遐想联翩,但毕竟只有一幅画面,我们刻根据词意丰富和勾勒画面,用文字描绘画面,表现自己读词后新的意境。还可以借助现代化的媒体搜索别人理解的创作画面,通过别人呈现的画面和自己想象的对照相映,加深对词的意境的把握。
三、由点到面,拓展诗教的广度
李清照的《如梦令》教学实践,取得超出预料的教学效果。在那段时间,学生阅读了《李清照》这本书后,谈的全是李清照。谈她的人,她的事,她的古诗词,津津乐道于她的种种轶闻趣事,阅读兴趣大增。李清照写的词有的学生一口气能背七八首,说起词境、典故也如数家珍。如法炮制,让学生阅读苏轼传记,领略这位千古一遇的天才人生。让学生重温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并精选苏轼的另一首经典之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两首词虽然表达的是相近的主题,一首思念兄弟,一首思念亡妻,但风格迥异:一个豪放,一个婉约;一个积极向上,豁达开朗,一个痴情如水,哀婉感人。拓展阅读苏轼的传记,拉近与这位才子丰富细腻的情感。通过这样的阅读,我们认识了能呼吸、有温度、多姿多彩的苏轼,我们的人生因为这样的学习而显得饱满。
这样的阅读形式还可以拓展到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柳宗元的《江雪》、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同样写钓鱼,但作者的情怀不一样,表现的意境不同,展示的画面有别。
四、由“受”到“授”,提高学习诗教能力
(一)激发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确立自己课程的吸引力,必须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每一节课的内容,学生都怀着好奇和期待的心理,如果教师能从学生好奇处入手精心设计导入课题,一下子就能吸引住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学习《静夜思》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圆的月亮,边画边要求学生回忆与月亮有关的故事传说和诗句,然后再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思考古代诗人常常借月亮表达怎样的情感,《静夜思》这首诗又会借月亮表达怎样的情感。如此激趣,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趣盎然。
(二)培养能力
李清照如梦令范文5
当时的汴京城繁华盖世,令很小就随父来此的李清照眼界大开。而开明的家风和书香门第的熏染,更让李清照不受压抑地成长。母亲王氏出身官吏世家,有很好的文学修养。父亲见识广博,丝毫没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偏见,而且对女儿的才华赏识到“中郎有女堪传业”的程度,又与苏轼及黄庭坚、张耒、秦观、陈师道等人来往甚密,整个李府文学氛围浓郁。
这样的家庭环境,使李清照在十五六岁的花季年龄就已经显示出艺术才华。她个性开朗、无拘无束、博览群书,对社会、历史有着独到见解。
除了最心仪的诗词,李清照兴趣广泛,琴棋书画无一不精,还神深通博弈之术,只赢不输。她懂得二十一种游戏,最喜欢的是“打马”(翼:【苦恼】o(︶︿︶)o 唉,打马真的好玩吗,可惜我没玩过啊,真想生在古代呢)(舞:【鄙视】切~~~你是痴人说梦、痴心妄想。做你的白日梦去吧)(“打马”棋艺游戏,又称“打双陆”),入迷时甚至通宵“打马”。
在这个出身名门的少女眼中,生活处处充满斑斓的色彩和勃勃的生机,正如她少女时代的作品《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如梦令范文6
本案例选自于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词两首》之《如梦令》
教材简述
《如梦令》一课是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所作。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醉误入藕花丛中,把栖息的鸥鹭都吓飞了。表现出词人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教学理念
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的文化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内涵,真挚的情愫成为祖国文化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它是提高民族文化修养和人文修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新版课标“总目标”中有这样的论述: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由此可见,对于民族精神园地里永不老去的古诗词文化在教学中带领学生进入诗词的境界,感受诗词语言和形式的魅力,陶冶在诗词的境界中,经历着一段美的历程,才能让学生真正获得熏陶与感染,不断积淀自我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节奏地朗读《如梦令》。
2.理解词意,感悟语境,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3.想象语境,能进行有个性的表达。
4.渗透词的表达美和形式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词文化。
教学过程
一、导课(初识词的朗诵美)
1.这节课学习第九课《词两首》中的第一首,李清照的《如梦令》。通过预习和积累,你对“词”有什么了解?
(教师及时进行归纳和补充)
——词牌名,填写的字数和句数不同,称长短句。兴盛于宋代……
2.让我们一同走进李清照的《如梦令》。
——播放古曲配乐的朗读。
【评析】导课是一种教学艺术,这样的导课干脆利索,开门见山,既是对学生预习的一种反馈,又是让学生对新知的积累。另外,古曲配乐的朗读让学生不知不觉走进词的学习氛围中,为开启学生学习的兴趣作出了很好的铺垫,可谓是: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一读(感受词的节奏美)
1.出示ppt:打开书,按照屏幕上画出的节奏在词中画出来,自由地练读,要求:读正确、读出词的节奏。
2.检查学生朗读。
3.随机学习生字“藕”,理解“藕花”,从“藕花”这个词中知道词人是写的什么季节的事情?
4.小结渗透:“词”是古代用来配上音乐演唱的,有很强的节奏感,所以读起来感觉朗朗上口。这就是“词”的“节奏美”。
板书:节奏美
环节过渡:刚才大家把“词”读通顺了,也读出了“词”的节奏美,我们还要读出词的意思。
【评析】词之所以成为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节奏美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在这一片段的教学中,利用初读,读出词的节奏,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感受到词文化的魅力所在。
三、二读(感受词的凝练美)
1.拿出笔来,在书中读一读,有哪些词的意思不明白,需要帮助的,请勾画出来。
2.质疑:你有哪些词的意思不明白需要帮助的,请举手提出来。
3.出示重点词语的解释,根据这些重点词语的意思,自己练习说说这首“词”的大意,然后同座再相互补充。
4.学生逐句练习说说“词”的每句大意。
5.学生说出整首“词”的大意。
6.小结渗透:同学们,你们通过读和思考用自己的理解说出了这首“词”的意思,可是词人却用了33个字,7个标点就高度概括了这首“词”所表达的意思,这就是“词”的“凝练美”。
板书:凝练美
环节过渡:通过你们的读,读正确了“词”,读出了“词”的节奏,也读出了“词”的意思,我们还要读出自己对“词”的感悟,才能真正走进词人的内心深处。
【评析】对于只有33个字的这首词,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用自己语言叙述出词人所写的内容,而教学中,教师不仅完成了让学生明白词意的教学内容,更是通过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利用对比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词的文化魅力,感受了词文化的博大与精深。
四、三读(感受词的意境美)
1.诗有“诗眼”,词有“词眼”,所谓“词眼”就像整首词的灵魂一样。默读这首词,想想: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呢?
——沉醉
2.读读这首词,哪里能看出作者“醉”了?
——不知归路 误入藕花深处
3.小结:船头的美酒让作者醉得不知道回家,竟然迷路将小船划进了藕塘深处,这种酩酊大醉就叫做“沉醉”。
4.仅仅是美酒喝醉了才不知归路,才误入藕花深处的吗?还有什么原因呢?仔细读读第一句,好好想想?
——沉醉在日暮的美景之中
5.ppt出示:配乐日暮图
6.看了这些画面,你想说些什么?
7.小结:夕阳西沉,霞光万丈,渔歌唱晚,美妙绝伦。在这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诗意中李清照能不流连忘返吗?能不沉醉吗?
这是一种什么“醉”?
8.第一句“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该怎么读出作者的“醉”呢?
9.你对第二句“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有什么新的理解吗?(除了酒醉以外,还有什么原因呢?)
——作者沉醉于日暮的美景,舍不得回家,途中一直想着这美景,才会误入藕花深处。
10.谁能读出此时作者的留恋与不舍呢?
过渡,ppt出示“藕花深处”连续播放的配乐图片(就这样作者带着美酒的醉意带着日暮美景的醉意不知不觉将小船划进了藕花深处)
11.感悟练笔:李清照划着小船不知不觉来到了藕花深处,她闻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写出几句话。
12.学生交流。
13.当夕阳西下的时候,作者沉醉于日暮的美景中,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作者又沉醉于什么美景中?
——满池的藕花,惊飞的鸥鹭,一静一动充满了勃勃的生机。
14.怎样读出第三句呢?(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5.小结:你们通过读,通过思,感悟到这仅有33个字中包含的意境,这就是词的“意境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