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励志美文欣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励志美文欣赏范文1
包利民,黑龙江呼兰人,现居伊春。有时发稿也用黎民、利民、去绝踪等笔名。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文苑》等报刊专栏作家,《读者》、《格言》等杂志或网站的签约作家,教育部“十一五”课题组专家。迄今已在全国及海外各大报刊发表文章数千篇(次),每年有百余篇文章被《读者》、《青年文摘》、《青年博览》、《意林》、《视野》、《小小说选刊》、《作家文摘》等上百家文摘类报刊转载,并有数百篇文章入选各种丛书。《最美的声音》等文章入选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亲近母语》第十册(五年级)。文章《山上山下》获2005~2006年度全国小小说优秀作品奖。文章《后妈的天空》曾在中央电视台10套“子午书简”节目播出。出版有哲理散文集《当空瓶子有了梦想》(石油工业出版社)、少年名人传记《为科学的一生――富兰克林的故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等。
其文章作品总是充满人性美、很富感染力,总能给人以启迪和智慧,唤起人们的拼搏进取、积极向上……
书中故事・情深意长
一本枯萎的书
包利民
阳光透过窗子照在那本书上,书在奶奶手中,她看得很专注,脸上有一种极恬静的神情,仿佛时光静止。
从没见过爷爷长什么样子,记事起,就知道奶奶捧着那本书细细地看。后来年龄渐长,慢慢地知道,奶奶也曾是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她读了几十年的那本书,是《宋词三百首》,竖版线装,通篇繁体字。我常想,当年的奶奶,也该如从宋词中走出的女子,盈盈如出水的莲,婉约中有一抹深情。每次看过,她都把书放进一个小木盒里,动作很慢,就像收拾一种心情,收藏一份记忆。那本书,从不让我们染指。
奶奶不到三十岁的时候,爷爷就去世了,她带着几个孩子辗转如篷。只是无论乱世兵戈,还是荒年流离,许多东西都已失落,却不曾弃了手中的那本书。真不知在书中,究竟有什么东西让她如此难以割舍离弃。我对宋词产生兴趣,与奶奶有很大的关系。
听父亲说,那本书就是奶奶的命根子。有一年老宅失火,奶奶不顾安危冲进房中,将书抢出。此后,几乎随身携带,近年来见再无火灾之忧,才将其收入盒中。书已经极古旧,可奶奶依旧用清澈如水的目光,一遍遍濯去上面岁月的尘埃。曾多次动过偷偷翻阅的念头,终是没有,我怕自己猝然的目光,会惊飞栖息于其间的那些往事。
那时我已经读了许多本宋词,只是不知奶奶的那本中,隐藏着一阙阙怎样的故事。偶尔也会寻愁觅恨填上几首,有时奶奶看见,便会一一标上出律之处。我想,她的词一定填得很好吧,问她,她笑而不语。
有一次,奶奶生病住院,夜里,我陪在她床前。寂寂长夜,她丝毫没有倦意,在昏黄的灯下翻那本看了几十年的书。每翻一页,都小心翼翼,似乎怕吵醒那些过往,又怕不经意触痛时光的裂痕。不知何时,奶奶睡着了,书放在胸前。我轻轻拿下书,给她盖上被子。夜静而长,(我)终是按捺不住心中的冲动,悄悄拿起书,很轻很柔,就像捧起奶奶少女时的心事。
书虽然极旧,却极平整,连一点儿痕都没有。让我惊讶的是,书间的空白处,竟写了许多零散的词句,那是奶奶的笔迹。有的字迹年代久远,有的却新鲜如昨。逐一看去,那些词句虽不完整,却柔肠百结,如水之曲,如竹之幽,像一颗颗闪亮的珠子,穿透茫茫岁月,敲打在我的心湖。如“舟散月明,怕沐杏花风,念念红尘远,无踪”,又如“枕中几许清怨,世间一梦年华”,让人尽随离情别怨而轻喜悄愁。一字字,一句句,绵绵密密,补缀着断裂的华年,将曾经的沧海桑田展现于一片柔情之下。
只是,那个让奶奶千回百转、几十年来念念情深的人,会是谁?我想,不会是爷爷吧,爷爷是不识字的粗人,一直以为,他们的结合,也许正是奶奶所有忧伤的来源。奶奶不会用如此锦绣的文字来怀念爷爷的一切,我将书轻轻合上,放在她的枕畔,思绪如蝶翻飞,想去追溯奶奶远逝的飘摇岁月。
奶奶是在一个寂静的凌晨去世的,那时,天上有一钩淡黄的月。透过她安详的容颜,我仿佛看见遥远的当年,看见她的青春红颜,青丝如思念飞扬。经历了那么多的分散流离,无论怎样的际遇,她都不曾让心上生起层层的茧,在她生命最柔软的地方,依然满溢着最初的凄清与深情。
整理遗物时,我竟在那个装书的盒子里,发现了一本奶奶早年的日记。日记里,所有的心事都压成了岁月的书签,在少女的心中反复出现的那个隐隐约约的身影,越到最后便越清晰。竟真的是爷爷,原来,爷爷在奶奶的生命中竟是如此的完美而真挚;原来,情感的沟通并不一定非要那些纸短情长;原来,那本《宋词三百首》是爷爷送给奶奶唯一的礼物!
含着笑,带着泪,再次翻起那本书,每一页都如深秋的落叶般枯萎憔悴。可书里,那些奶奶写上去的词句,就如永不凋零的花朵。那些无边清怨,那些思念与眷恋,使得奶奶走过的所有艰难的足迹中,都盈盈盛满了一曲曲直入人心的骊歌!
一本在流年中枯萎了的书,已尘封了一段往事,而在流年中刻在心中的那份真情,却永远鲜活如初。
(选自2010年1月16日《光明日报》)
越品越香
虽是一本枯萎了的书,对奶奶来说却是注满真情、价值连城的宝书。尘封的岁月中,有奶奶美丽的倩影、感人的记忆、苦难的生活。枯萎的书本中有她感情结晶的词句、生活磨难洗礼的符号、生命之树顽强生长的年轮。花朵穿过风雨结出果实,生命历经磨难成为永恒。不难理解:保存和翻阅这本枯萎的书早已成为奶奶感悟人生、调节心绪的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奶奶借助这本书回眸着足迹、收藏着记忆、梳理着心绪,轻轻走过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透过蘸满真情的语言文字,昔日场景仿佛一幕幕展现在眼前,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生活的凝重、情感的力量……
且读且思
1.第二段中说:“那本书,从不让我们染指。”这是为什么呢?
2.第七段使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是什么?
3.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4.本文语言很美,可谓字字珠玑,写得情真意切,请举例说明。
5.阅读这本“枯萎的书”,你有何感受或收获?
成长故事・爱的力量
变矮的围墙增高的爱
包利民
这是一个很贫困的家庭,低矮的草房,高高的院墙却挡不住一家的愁绪。生活的艰难,他们都能承受,并有希望让一切好起来。可是一场变故,却让这个家庭再度蒙上厚重的阴影。
这个院子里的男孩,叫吴晓刚,一个十一岁的孩子,已经足不出户一年多了。当初的一场车祸,使他失去了左腿,右腿也失去了一部分功能。为了安全和方便,当小学老师的妈妈便让他在家里学习。吴晓刚拄着一根拐杖,拖着另一条不灵便的腿,常常在院子里艰难地走着,看着围墙外面的天空发呆。终于有一天,他对父母说:“我要出去,再也不想闷在家里了!”其实父母不想让他出去,是怕他自己不安全,更怕他会被别人嘲笑,他们不想自己的孩子在身体的痛苦之外,再承受心灵上的负荷。
思考良久,父亲对吴晓刚说:“你不能出去,在这里你也能学到别人学的知识!”可吴晓刚却固执地要求着,最后,父亲说:“你知道,你的腿不方便,出去后会有很多麻烦的!”吴晓刚说:“我什么麻烦都不怕,我只想到外面去!”父亲看了一眼院墙和儿子坚定的眼神,说:“好,如果你能翻过这个院墙,我就让你出去!”吴晓刚看着那一人多高的围墙,低下头,艰难地走回屋去。
自那以后,父母发现吴晓刚再也没有提出过要出去,两人便放下心来,知道这个条件已经让儿子知难而退了。直到有一天,父亲在屋后的墙角下发现一些杂乱的痕迹,心便又提了起来。他也开始留心,有一天他从单位提前回来,没进院就听见里面传出一些声响。他悄悄地进门,绕到屋后,见儿子正艰难地向墙上攀爬着,却一次次地摔倒在墙下。看了许久,父亲的眼中慢慢地模糊了。
吴晓刚就这样偷偷地练习着爬墙,每天家里只剩下他自己的时候,他咬牙忍受着一次次跌倒的痛苦,却从不对父母说起。他就这样努力锻炼了一个多月,却是一点进展都没有,那围墙在他眼中似是高不可攀,艰难地用一条腿跳起来,却是连墙顶都够不到,如一道不可逾越的雄关。可他依然坚持着,渐渐地,他已经能一只手搭上墙头,这一进步让他振奋不已,觉得自己跳得比以前高了,这样练下去,总有一天会翻墙而过,走进自己所向往的世界。随着那道墙在眼中的不断变矮,他的信心与日俱增。
在一个夜里,吴晓刚从睡梦中醒来,忽然就听见院子里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他下床却发现父母都不在房中,他隔窗向外望去,在明亮的月光下,他看见爸爸和妈妈正骑在墙头上,用铲子正在往下铲围墙顶上的土。那一刻,他忽然明白,这墙是真的变矮了的,而且怕他看出来,父母在夜里把整个围墙都削矮了一圈,这样一来,时间一长,围墙比原来不知已矮了多少,只是他一直没有觉察而已。在窗后的黑暗中,他的眼泪悄悄地淌了一脸。
那一天,当他爬上墙头,坐在上面大喊父母时,看着父母一脸的惊喜,他激动地说:“我知道我根本不能爬上来,是你们……”父亲说:“孩子,关键还是靠你自己,这么高的墙你都能爬上去,以后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我和你妈也就放心了!”这一刻,小院里,充盈着无尽的温暖与感动。
(选自《辽宁青年》2009年12月B)
真情流露
本文讲述了一位叫吴晓刚的残疾少年,为了能走出家门,暗地里苦练爬墙,渐渐取得自信、乐观成长的故事。不是自己攀爬高了,是墙变矮了;不是父母不让自己出门,是他们担心自己再次受到伤害。是爱,使父亲不得不告诉孩子,面对生活中的磨难关键靠自己;是爱,让吴晓刚自立自强、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爱是生命最好的养料,拥有之,就能战胜磨难、奏响生命的乐曲。
且读且思
1.当吴晓刚对父母说:“我要出去,再也不想闷在家里了!”其父母为什么不想让他出去?
2.文章第六段中的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3.如何理解文末画线句的意思?
4.你认为本文的题目拟得好不好?请说说理由。
爱的教育・追逐梦想
故纸堆中寻梦
包利民
在读大学时,图书馆里的书几乎看遍,可是仍觉得欠缺了什么。细想起来,原来是自己并没有真正拥有一些书。我多想能有自己的书啊,在床头枕边狼藉堆放,什么时候想看便信手翻起,倦了便抛书而眠,多好。可是囊中羞涩,面对那些精美的书籍,只能轻轻叹息。
我常常回想起少年时隔壁那个黑暗的小屋,那里住着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大爷,屋子里堆满了收来的废纸和废铜烂铁。在他那儿,我可以在废纸堆里找出一些小人书来,然后蹲在垃圾中间津津有味地看。有一次老大爷送给我一本厚厚的“大书”――他把许多册《儿童文学》装订在一起,还小心地用胶布把封面粘贴得完好如初。在那厚厚一摞《儿童文学》中,我找到了生命中最吸引人的东西。后来,那位老大爷去世了,他留给我一大箱子收来的旧书,这是我生命中拥有的第一批书,由此我对旧书便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
有一次我在旧书摊上遇到一本《爱的教育》,很古老的一种版本,便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甚至没有翻开看一看。回去后躺在床上仔细阅读时竟发现了一个让我惊喜的故事:书中的空白处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或随感或评论,更多的是对一个人殷殷的希望与教导。原来,这本书曾是一个女孩的宝贝,她在书中写满了对弟弟的期望。而事情的奇妙之处还不在此。我记得曾在一本《读者》或《青年文摘》上读过关于这本书的故事,于是四处翻找,终于找到了那篇题为《一本书的遭遇》的文章,文中的那本《爱的教育》真的就是我手上的这本!文末作者感叹不知哪个弟弟如何把这样一本载满姐姐希冀的书丢弃了。而时光流转,此书竟宿命般到了我的手中,我亦感叹那个作者怎么就把它也弃置了!后来我把此书连同那篇《一本书的遭遇》的文章一同送给了我读中学的弟弟,我在书的扉页上加了一句话:“那个姐姐的每句话都是我想对你说的,好好珍惜此书,和你心中的梦想!”
现在我仍然时常去旧书市上逛,因为那里总会给我不期然的感动。我喜欢淘书,喜欢在故纸堆中找寻自己的梦。在旧书中,我可以和许多美丽的感动不期而遇,让我的生命充满了希望和美好。
(选自2009年11月10日《徐州日报》)
心香一瓣
本文既是人物寻梦逐梦的过程,又是一堂堂生动的“爱的教育”课。文中的“我”把淘书求知作为自己的兴趣爱好,在逐梦中乐此不疲。带有批注的《爱的教育》为我们上演了爱的接力:在书中,姐姐写满了对弟弟的殷切希望与真诚教导。但不幸的是弟弟可能不小心弄丢了这本载满姐姐希冀的书。庆幸的是这本书并未丧失意义,被“我”买到精心处理后送给了“我”读中学的弟弟,继续演绎“爱的教育”。阅读,能收获感动、丰富情感、汲取营养,相信本文对你会有所裨益。
且读且思
1.文中所提及的《爱的教育》是本名著,你知道该书的作者和写作体式吗?
2.文章第二段中说:“在那厚厚一摞《儿童文学》中,我找到了生命中最吸引人的东西。”“生命中最吸引人的东西”指什么?
励志美文欣赏范文2
以科研课题为切入点,引领古诗文教育探索之路
我参与了教育部“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尝试着把国学教育引入班级,开始经典诵读古诗词。古诗词教育实验绝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或者一味追求复古,而是返本开新。在课题研究中,研究了什么样的国学内容进入班级?古诗词教育教学目标如何制定?国学教育课堂应该遵循哪些特点?能否建立有效的国学课堂教学模式?选择什么样的古诗词进行教学能够兼顾考试制度以及育人要求等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
结合校本课程体系,奠定国学教育基础
学校遵循“经典积累润泽人文素养、经典养德塑造健全人格”两条主线开发了国学校本课程。我以国学校本课程为蓝本,结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精选唐诗、宋词、《诗经》 《老子》《孝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弟子规》等文化典籍中的名句,按早诵经典、午吟经典、课前名言、美文欣赏四部分设计。经典诵读秉承“熟读成诵、不求甚解、日积月累、厚积薄发”的理念,在班级推行“33711”诵读方法。即每天进行早诵、午吟、晚温习3个10分钟;每天读单方面经典内容;7天更换一次内容;一个月复习一次,一个学期进行一次考评。我只引导学生多读,不进行讲解,学生在听读、跟读、指读、齐读、师范读、师生共读等形式的诵读中熟读成诵。“自古读书皆吟诵”,在抑扬顿挫的平仄变化中,学生体验的是古诗词的声律气韵之美,感受的是诗词丰富的内涵和情感,激发了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多途径实施国学教育,确保教育实效
国学素养的提高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国学教育的内容与形式,立足多元化途径育人,把良好的习惯培养融入到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之中去。
(一)与常规管理结合
对照《中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弟子规》的内容,开展以践行“《弟子规》,养成良好习惯”的学生德育常规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将《弟子规》内化为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行动指南和行为准则。
(二)与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
利用法定节假日、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开展感恩教育、励志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责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让中华民族“忠、孝、仁、爱、礼、义、廉、耻”的传统美德,逐渐融入学生的生活。通过举办“诗歌朗诵、才艺展示、文艺演出、手抄报展”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的心灵得到浸润、熏陶。
(三)与特色活动相结合
1.书香校园活动:学校建设“以读书长知识,以读书树理想,以读书促养成”的书香校园。开展了快乐读书“五个一”活动,每节课前进行一分钟格言背诵,每周一节读书课,每月一次“好书推荐”,每学期一次读书交流。学生通过诵经典、写经典、画经典、说经典、悟经典,增强国学教育实效性,形成“人人读经典,处处见经典”的诵读环境。
2.艺术社团活动:本着“课内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打破年级和班级的界限,开设了象棋、围棋、舞蹈、书法、剪纸、京剧、国画等学生社团,学生自主选择,自愿参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或运筹帷幄,或载歌载舞,或挥毫泼墨。尽情发展特长,彰显个性。
励志美文欣赏范文3
5月27日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会在我校召开。会上我校心理辅导老师老师作了《》的书面发言,全面介绍了我校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的经验,赢得了很高评价。并请我作了前段政教工作经验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围绕一个主题打造两个特色调动三方力量开展四项工作》
一、围绕一个主题:走进学生心灵,引领健康成长
“政教”可作以下解读,一是政治教育,即政治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这是第一层次;二是正面教育,即教育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正确引导学生走上正路,这是第二层次;三是人本教育,要关注人的生命、生存、生活,这是第三层次。我认为教育要深化,要走进学生心灵,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二、打造两个特色:红色政教,阳光心育
红色代表进步与向上,红色政教就是强调教育的鲜明方向性。把红色政教作为特色来打造,这是学校教育的现实需要,现在的学生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方向,急需加强引导,激励奋发向上,展现青春与活力。
我们坚持抓“五红”打造红色政教
1、升红旗。每周一升红旗开展全校的德育教育活动。一是领导讲话,点评教育工作;二是美文欣赏,由文学社的优秀社员宣读佳作;三是风采展示,推选班级展示唱班歌风采;四是国旗下的面试,就学生关注的问题设置考题,推选学生即兴答问。
2、唱红歌。红歌指的是积极向上,励志育人的好歌。开展唱红歌可以活跃校园文化,提振学生精神,引导学生向上。我们有学校的每周一歌,班级的唱班歌,全校的校园歌手大赛的活动
3、树红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坚持正面教育为主,树立身边的典型。评选和推介每周一星。先后推荐了“学习之星”“助人为乐之星”“文明礼仪之星”等。
4、开红博。通过网络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走进学生心灵。学校心语屋开设了博客,有老师与学生互动交流,解开了学生的心头结,缓解了学生压力,增强了学生信心。
5、做红事。通过“争创文明班级,争当文明学生”“爱心社团”“学雷锋”等活动,营造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和谐氛围。在做红事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
我们扎实搞好心理辅导,打造阳光心育
搞好心理辅导工作是学校教育的深化,是教育的回归,特别是学校安全的保障。最大的安全隐患来自学生内心,只有搞好了心育工作,才能根本上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我校动真格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阵地建设上给位子,有专门的心语屋;在待遇上给票子,享受班主任待遇;在人员选择上选才子,从高从优选择。开展了一系列的心理辅导讲座,接纳了一批学生来心语屋咨询,教育深受学生欢迎,使学生心地更阳光了。
三、调动三方力量
一是学生参与。有学生参与的教育活动才有实效。学生通过学生会、学生自治、学生社团等组织与平台参加与学生相关的决策,参加学生管理,效果好。
二是教师参与。学校推动课堂改革,开展自主合作教学,师生成了学习的合作者,这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善师生关系作用很大。每学期开展学生对教师的民主测评,这引导教师更加关注学生,主动教育学生。
三是家长参与。建立家校信息平台,实现了教师与家长的互动,有利于学生教育与管理;允许部分学生家长到校陪读,全过程参与教育与管理工作。
四、开展了四次大的活动
一是学雷锋活动。
二是感恩教育活动。请张自学教授来校授课,师生家长全参加,效果极佳
励志美文欣赏范文4
关键词:初中教育;以生为本理念;情感艺术管理;实践与思考
初中学龄正处于青春期发育的兴盛时期,他们面临着情感个性的重塑和人格再造的“第二次诞生”。由于第二性特征的出现,初中生普遍会产生许多不同以往的显著特征,其中既有积极性因素,也包括消极性因素。如师生、同学之间不仅具有相融性,同时还存在着对立性。班主任既是校园管理的直接责任者,又是学生主体的第一监护人,应坚持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本着战略指向和战术指导并重的发展原则,与时俱进、顺势而为,勇于实践、善于创新,为教育管理工作源源不断地输入活力元素。本文立足于对初中生情感教育管理的角度,试对此作出抛砖引玉之论,希望能够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1、注重突出并努力实施“以生为本”的教育管理原则。当代初中生的管理现状可用“情况复杂、知易行难”来予以高度概括。究其根本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点:首先,由于心智发展的规律性,各类青春期现象在所难免。如异性吸引心理,不稳定情绪和逆反心态等。其次,成长于优越的家庭、校园和社会环境,普遍带有“90后”“00后”的时代特质。如未经磨砺缺乏相应的品质意志,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化心态相当严重。再次,由于“双刃剑”属性的作用,现代科技在带来福音的同时,也给中学生形成了许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如不良信息的泛滥冲击,沉湎于虚拟的网络游戏,难以遏止的网恋现象。第四,社会家庭因素的综合影响。物欲横流的社会形态让一些人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意识趋于淡薄,教育重视程度呈两极分化,“单亲家庭”“留守学生”和“独生子女”已然成为校园教育管理的三大障碍现象。有鉴于此,学校教育尤其是许多班主任工作,应当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决摒弃不合时宜的书本主义和经验意识,积极开展以生为本的“四注重”教育管理活动,即注重把学生整体进步和个性化发展相结合,注重把阶段性管理和长效性教育相结合,注重把情感艺术元素有效渗透到灵活性和针对性的群体管教之中,尤其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教育。只有这样,学生管理工作才能取得实在性和持续性发展。
2、注重突出并努力实施“以教代管”的自主管理原则。教育是一种长效性目标,而管理则是一种过程性手段。学校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就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型人才。新课程理念在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更加突出性地强调了对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本文认为,班主任的“以教代管”工作主要体现如下:一是通过各类途径和有效方法,注重从理想目标、思想品质、责任意识、行为能力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引导,努力发挥正能量效应。二是成立学生管理机构,落实自主管理目标。比如,在充分把握学情的基础上,班主任应引导学生根据现状、兴趣、特长和能力等方面,建立综合成长档案、各类活动小组和监督管理机构,并按照短期、中期和长期等三个时间段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及其相应的执行措施,同时注重进行动态化地调整和完善,积极开展全班性、小组内的创优争先活动,以不断放大“以赛激趣促教”的效应。三是注重班级文化建设,加强“无言而教”的育人功能。比如:注重创设整洁有序的卫生环境、温馨宜人的人文环境、积极进取的学习环境,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情境和生活心境;还可选用一些励志性的名人画像和至理名言等,创建愉悦身心、熏陶情操的美文欣赏栏目,有效地“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以充分发挥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3、注重突出并努力实施“以情促行”的情感教育原则。冰心曾经强调指出:“有了爱,就有了爱的一切。”这一爱心教育的核心语启示我们:爱是一种品德,是一种温馨,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力量;它是人类最美的语言,是一种无声而又巨大的影响力,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通向成功教育的桥梁。在初中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们首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和帮助,与他们建立一种亦师亦友式的良好教学关系,并以令人亲近的人格魅力不断增强学生的向师情感,充分发挥亲师信道的作用。其次,要勇于面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本着“宽容以待、激励为主”的指导思想,不“拒绝、淘汰、选择”学生,并积极开展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因材施教活动,尤其对于那些潜能生、“问题生”和“怪异生”,更要多关注、多欣赏、多激励,更好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努力用情感艺术的力量去引导、规范和影响他们。再次,“每一位家长就是一本书。”班主任教师要通过登门家访、书信往来、手机微博、电脑视频和家长座谈等途径形式,自觉主动地增进家校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充分发挥家庭伦理亲情和学校良好教育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努力形成一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最大合力,从中赢得“家校联动、互为促进”的综合效应。
总之,由于学生主体的活跃性、异样性和不稳定性,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教学相长的实践性课题。作为一名有责任意识的班主任教师,应当坚持“以生为本、以教促管、以情促行”的基本原则和工作艺术,不以为难、积极以待、全力施为,为之贡献应有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