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描写荷花的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描写荷花的诗范文1
描写桃花的成语
凡桃俗李:平凡、普通的桃花和李花。比喻庸俗的人或平常的事物。
逃之夭夭:本意是形容桃花茂盛艳丽。后借用“逃之夭夭”表示逃跑,是诙谐的说法。
桃红柳绿:桃花嫣红,柳枝碧绿。形容花木繁盛、色彩鲜艳的春景。
桃羞杏让:桃花和杏花都感到羞愧,只好退让。形容女子比花还要艳丽动人。
桃腮柳眼:形容初开的桃花和新绿的柳叶妩媚多姿。
李白桃红:桃花红,李花白。指春天美好宜人的景色。
浓桃艳李:桃花浓丽,李花鲜艳。比喻人容貌俊美,神采焕发。
桃花人面:事本唐孟棨《本事诗》。崔护清明京都郊游,于一庭院,桃花之下邂逅一美妙女子。次年再访,物在人去,慨叹不已,题一绝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后遂用“桃花人面”形容女子貌美。亦借指意中人。
桃李争妍:桃花李花竞相开放。形容春光艳丽。
夭桃襛李:亦作“夭桃秾李”。①《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又《召南·何彼禯矣》:“何彼襛矣,华如桃李。”两诗以桃李之花兴新人之美。后多以“夭桃襛李”为赞颂新人年少俊美之辞。②茂盛艳丽的桃花、李花。
描写桃花的诗句
1、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2、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徐俯《春游湖》
3、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4、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
5、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王禹偁《春居杂兴·两株桃杏映篱斜》
6、醉来扶上桃笙,熟罗扇子凉轻。——项鸿祚《清平乐·池上纳凉》
7、千古武陵溪上路,桃源流水潺潺。——张宏范《临江仙·忆旧》
8、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李存勖《如梦令·曾宴桃源深洞》
9、一树红桃亚拂池,竹遮松荫晚开时。非因斜日无由见,不是闲人岂得知。寒地生材遗校易,贫家养女嫁常迟。春深欲落谁怜惜,白侍郎来折一枝。——白居易《晚桃花》
10、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曾巩《城南·雨过横塘水满堤》
11、花谷依然,秀靥偷春小桃李。——《荔枝香近·送人游南徐》
12、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13、犹记碧桃影里、誓三生。——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
14、凭君莫问:清泾浊渭,去马来牛。——元好问《人月圆·玄都观里桃千树》
15、春坞桃花发,多将野客游。日西殊未散,看望酒缸头。——张籍《和韦开州盛山十二首·桃坞》
16、桃花水到报平渠,喜动新流见跃鱼。——黄图安《闲咏二绝》
17、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18、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汪藻《春日·一春略无十日晴》
19、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苏轼《少年游·咏红梅》
20、把夭桃斫断,煞他风景。——郑板桥《沁园春·恨》
21、念远心如烧,不觉中夜起。桃花带露泛,立在月明里。——聂夷中《杂曲歌辞·起夜半》
22、蕙兰有恨枝尤绿,桃李无言花自红。——欧阳修《舞春风》
23、开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李白《箜篌谣》
24、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王建《宫词一百首》
25、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26、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2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28、雨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酣。——黄庭坚《诉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
29、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
30、沅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阴铿《渡青草湖》
31、为君沉醉又何妨。——秦观《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32、彭蠡湖天晚,桃花水气春。——白居易《彭蠡湖晚归》
33、一树桃花,向人独笑。——张惠言《风流子·出关见桃花》
34、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李存勖《如梦令·曾宴桃源深洞》
35、正过雨、荆桃如菽。——蒋捷《贺新郎·梦冷黄金屋》
36、桃花欲落柳条长,沙头水上足风光。此时御跸来游处,愿奉年年祓禊觞。——刘宪《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
37、重重香腑脏,偏殢圣贤杯。——辛弃疾《临江仙·和叶仲洽赋羊桃》
38、宝钗分,桃叶渡。——辛弃疾《祝英台近·晚春》
39、而今丽日明金屋,春*在桃枝。——周邦彦《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
40、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吴涛《绝句·游子春衫已试单》
41、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符曾《上元竹枝词》
42、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43、桃溪不作从容住。——周邦彦《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
44、正艳杏浇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45、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李白《上之回》
46、薄妆桃脸,满面纵横花靥,多。——欧阳炯《女冠子·薄妆桃脸》
47、笑旧家桃李,东涂西抹,有多少、凄凉恨。——辛弃疾《水龙吟·载学士院有之》
48、邻歌散,罗襟印粉,袖湿茜桃红露。——《永遇乐·探梅次时斋韵》
49、樱桃花,一枝两枝千万朵。——元稹《樱桃花》
50、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骆宾王《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
51、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
52、别来几春未还家,玉窗五见樱桃花。——李白《久别离》
53、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王十朋《红梅》
54、因君树桃李,此地忽芳菲。——李白《赠秋浦柳少府》
55、醉折残梅一两枝,不妨桃李自逢时。——陆游《落梅》
56、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57、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周邦彦《瑞龙吟·大石春景》
58、玉桃偷得怜方朔,金屋修成贮阿娇。——李商隐《茂陵》
描写荷花的诗范文2
我们学过很多描写荷花的诗句。比如:杨万里写的《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千古流传的诗句都为我们展示了荷花高贵而又美丽的风采。
荷花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莲花。在外婆家旁边的田里就有一池荷花,每年夏天我都要顶着烈日在荷花池旁边呆上半天,它的美使我留连忘返。你瞧,一张张荷叶挨挨挤挤,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又像一把把撑开的绿伞,轻轻地浮在水面上。晶莹的露珠躺在荷叶上,就像一颗颗耀眼的珍珠。一朵朵荷花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像娇羞的少女,满脸绯红,微微含笑。洁白如玉的花里托着深绿色莲蓬,莲蓬向上的一面有许多小孔,里面睡着荷花的宝宝,那就是莲子。一阵微风吹来,荷花们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舞动,真是美不胜收。
荷花浑身是宝。当荷花凋谢之后,莲子就是一宝。莲子可以做成莲子汤、莲子羹等,是夏天清凉消暑的好宝贝;埋藏在污泥里的藕是夏日里的一道美味佳肴,藕还可以加工成藕粉,藕粉冲成的汤清凉可口,十分好喝;藕还可以做成藕饼,味道也不错。
描写荷花的诗范文3
关键词:人类情感;花草树木;寄托笔者是学园艺专业的,因为自幼对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就十分喜爱,所以读书求学也选择这个专业。之所以对花草树木情有独钟,还因为接受家庭教育的缘故。记得小时候爸妈就经常告诉我,人有感情,花草树木也有,人生一世就如草木一秋,要像待人一样爱护他们,让它们自然生自然死,不要欺负它们。后来上了学,老师们时时告诫我们,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是大自然中的一份子,都有生存的权利,要学会尊重花草树木,尊重虫鱼鸟兽,因为它们是人类的伙伴。本文撷取古代文人诗歌曲赋的典型描写,说说人类情感在花草树木中的寄托,也想知音者能够共鸣响应。
古人吟诵花草树木,大多见于山水田园诗中。山水田园诗历来是我国文人吟咏的重要内容,在我国《诗经》和汉乐府中都有吟咏的佳篇妙作,唐宋则将其发展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撷取古人的诗歌佳句,随之议论一番以尽个人之兴。
1古人描写草的诗句与人类寄托于草的情感
古代文人墨客对小草的描写作品不计其数,笔者只撷取几个典型诗句即可窥见人们在小草上寄寓的复杂情感。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这是一首北朝名歌。在苍茫的天地之间,人们举目所见的,是一望无际的草原:“苍苍”,是草的颜色苍翠欲滴;“茫茫”,是漫无边际大草原朦朦胧胧的形。风儿吹过,只见草儿随风起伏,高高低低如绿浪荡漾,牛呀羊呀悠闲地在草浪中忽隐忽现。这里描写的是草原美景,天地人和动植物和谐生长,这是自然恬静的美好的生活画卷,人们把对天地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把对大自然的无尽恩赐的感激之意充分地表达出来,既呈现了一幅壮美的牧民生活图景,又把自个儿民族的感情寄寓在诗句中,让读者受到感染。从这首民歌中,我们看到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热爱。“爱”是这首诗的浓情,而“草”是人们寄托浓情的载体,小草和风儿牛羊相依相伴,和人们的生存息息相关,人们离不开小草,离不开草原!
描写草儿的诗句中,笔者尤其喜欢唐代著名作家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的状写。诗句中作者把春天的小雨、草色、烟柳等景物,用欣喜的笔触描绘出来,抒发了“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唐,韩愈)的清新春景。草儿历来是报春的使者,也是装点祖国山川大地的尤物,诗人们借它抒情,但这种情却不是使人们的专享,诗人们把大家的喜爱和感佩浓缩在字里行间,抒发的是大众之情。
2古人描写花的诗句与人类寄托于花的情感
对于各种各样的花,人类肯定是“爱”字当头,“喜”字为首。古往今来写花赞花怨花乃至恨花的诗作数不胜数,让多少读者跟着文人墨客一起泼洒情感,一起喜怒哀乐。我们不会忘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名句;不会忘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不会忘记“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中的红杏;其他如“带到重阳日,还来就”中的、“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中的海棠、“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中的梅花、“桃花尽日随流水,泪在清溪何处边”中的桃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中的荷花、“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中的稻花等等。花是有情之物,它有灵性,和各种各样的小草一样,它们以不同的形色和馨香,阐述着人生的哲理,或起教育作用,或表达各种祝福,或表示祈求和希望,或表述各种心态和冥想。在中国,人们把不同的情感寄寓于花儿,主要凸显在花的象征意义上。如牡丹象征富贵和大气,梅花象征无畏和顽强,荷花象征高雅和清纯,兰花象征清馨和优雅,玫瑰象征情爱和忠贞……象征是一种艺术手法,它通过某一具体形象表现出一种更为深远的含意,引起读者由此及彼的联想,以表达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寓意。象征就是托物言志的一种技巧。当然,人们对花儿寄寓的情感,绝大多数是真善美的追求和讴歌,与对小草的情感寄托有不一样的地方。人们赏花赞花,因为它们“浅笑留花间,朵朵为君妍”;人们赏花爱花,因为花中蕴含着人们十分肯定的正能量――美好的人格寓意、伟大的精神力量。花以实用和美化相结合成为大家生活中的一部分,娱人感官,撩人情思,寄以心曲。花已形成了“花文化”,其含意博大精深。
3古人描写林木的诗句与人类寄托于林木的情感
与花草等一岁一枯荣的植物相比,树木是形体高大、生长周期较长的植物。高的大树可达十几米甚至数十米;树龄长的树种可生长几十年数百年乃至几千年。树木不但形高体硕树龄很长,它们中的很多乔木,一年四季还都郁郁葱葱蓬勃旺盛,为大地山川撑持出莽莽苍苍的森林绿,所以,树木成为历代人们敬仰崇拜的主要对象。远的不说,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咏柳》一诗中就写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柳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此诗描写的是柳树,其貌“碧玉妆成”,其形“万条垂下”,它的细叶如裁缝巧制,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制的结果。笔者看过不少古人写柳的诗歌,因为柳树依依婀娜多姿,不少文人都将依恋之情寄寓在柳树身上,看到它们你就会产生依依不舍的柔情。又如南宋的志南和尚写的《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此诗写的是古木参天荫翳蔽日形成的绿荫下一位老者的感受,老者的感受其实就是作者的感受。读着诗句,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浓荫下过路人的喜悦:杏花雨纷纷,微风轻吹面,惬意舒适的老者,虽然已需“杖藜扶我”,但对古木凉阴十分感激。诗中透露出来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古代描写树木的诗句,和描写花草的一样,也是数不胜数。这些诗句中对树木的吟诵,无不寄寓着文人墨客们的多种情愫,而赞赏崇拜却是主旋律。清代文人郑燮吟诵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其中的“青山”他要“咬定”,其实“青山”指的是“立根原在破岩中”的满山树木。他把做人要经受千锤百炼、不怕风吹雨打的告诫寄寓在满山的树木中,读之你会收到很多启发。中华民族崇拜树木,视树木为护身符,把多种复杂的情感寄托其中,这一自然物已成为图腾文化积淀深植于人们的潜意识之中。
以上的议论,是笔者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读了许多诗词作品后对花草树木十分钟爱的表达。花草树木是大自然的灵物,人们把自己的丰富情感寄托在它们身上,托物言志,言志寄情,让人类高尚的精神意志和多种追求喜好在这些灵物的生长中显现传扬,过去是这样,以后仍然会这样。参考文献:
[1] 周汝昌,等.唐宋词鉴赏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
描写荷花的诗范文4
童年时,我是在古代诗词中、国画中认识荷花的。最早背诵的关于荷花的诗,是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也许是中国人最熟知的关于荷花的诗。在儿时的幻想中,荷花接天映日,浩荡如海,很有气势。那时,经常吃莲心和藕粉,吃用荷叶包的肉,虽没有机会观荷,却对荷有了亲切感。后来读到晋人的乐府诗:“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这些诗句通俗如民谣,把荷的形态和特征描绘得形象生动。再后来熟读周敦颐的《爱莲说》,记住了那些歌颂莲荷的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古人在诗中写到的荷和莲,其实是同一形象。
第一次仔细欣赏荷花,是在杭州的西湖。曲院风荷,是西湖十景之
,湖中的荷花,姿态和色彩都让人赞叹不已,荷叶,荷花,莲蓬,各有道不尽的美妙,没有一片相同的荷叶,没有一朵相同的荷花,真正是巧夺天工的艺术品。西湖里的荷,虽没有“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气势,但荷叶那种悦目的碧绿,是湖畔别的植物所没有的。荷叶上滚动的露水,晶莹如珍珠。而荷花更是优雅多姿,红红白白,千娇照水。
写荷叶最有名的诗句,是宋人周邦彦《苏幕遮》中那几句:“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荷花的优雅,用文字很难描述,花蕾初结,含苞待放,乃至盛开,各有不同的风韵。所谓“小荷才露尖尖角”、“风流全在半开时”,写的就是不同时段的荷花。郭震的《莲花》,也写得很有意思:“脸腻香熏似有情,世间何物比轻盈。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后来经常见到荷花,也见过村姑划着木盆和小船在荷花池中采摘莲蓬,每次都让我感觉惊喜。此类情景,古人的诗中作过很多生动的描绘、比喻和想象。描写采莲的古诗多不胜数,我喜欢王昌龄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写得有声有色,有情趣有动感。现在的小学课本中,也有一首题为《江南》的乐府民歌,虽流传在千百年前,如今读,依然有趣:“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我的办公室墙上,挂着画家石禅的一幅鱼戏荷花图,画面上正是诗中的景象。
毕业赠言
诸位毕业同学: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吧。
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以前的功课也许有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绝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进少年淘汰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儿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亟须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方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撙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十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三千六百多页书,三十年读十一万页书。
诸位,十一万页书足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半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描写荷花的诗范文5
一、巧妙导入,让学生快乐感知
好的导入语能把学生带入一种崭新的教学意境中,在导入中抓住一个“趣”字来激发学生思维,就能迅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就像油锅里滴上几滴水一样地把课堂激活。
我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首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录像:
五光十色的海水,嬉戏的鱼群,蠕动的海参,披甲的龙虾,美丽的珊瑚,海滩上各种各样的贝壳,庞大的海龟,不计其数的海鸟……学生们一边观看这些奇妙的海底世界的景象,一边听讲解员的解说,深深地陶醉在如此缤纷的神奇世界之中,产生了新奇感,激起了浓郁的学习热情。此刻,教师抓住时机,说道:这就是富饶的西沙群岛,同时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这种运用现代媒体手段,创设意境,由画入文的导入方法,由于其形象、直观、生动有趣,特别易于收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产生渴望学习的内驱力,形成学习冲动的教学效果。利用录音机,播放声情并茂的音乐、解说,可以把学生带进一种特定的氛围中去,让学生沉浸在音响所创造的能直接感知课文内容的气氛里;利用电视录像或多维动画,可以让课文内容形象化、直观化,通过画面形体、明暗、远近、色彩的变化,并以其特有动态画面的组合,逼真地再现生活,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所学对象,进入特定的境界。
二、设疑求解,让学生快乐探究
【教例】《狐狸和乌鸭》
师:从乌鸦被骗这件事,我们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生甲:从乌鸦被骗这件事,我们懂得了喜欢听奉承话这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
师:那你们喜欢乌鸦吗?
生众:(不假思索地)不喜欢!
师:为什么不喜欢?
生乙:因为乌鸦喜欢听奉承话。
师:大家都不喜欢乌鸦吗?
生丙:老师,我喜欢乌鸦。
师:哦!谈谈你为什么喜欢乌鸦。
生丙:因为乌鸦也有好的。一年级学的《乌鸦喝水》里的那只乌鸦会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就是一只好乌鸦。
生丁:再说课文里的这只乌鸦爱听奉承话,受骗上当吃了亏,也会改的呀!
生戊:改了缺点的乌鸦就是一只好乌鸦,我也喜欢。
生众:老师,我也喜欢!我也喜欢!……
师:我知道了,大家是不喜欢爱听奉承话的乌鸦,喜欢爱动脑筋、有错就改的乌鸦,对吗?
生齐:对!
【评析】
一堂精彩的好课,如能再配上相应的结课,则可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本教例采用设疑求解的方法结课,就是很好的实例。教学本课,教师除了让学生从乌鸦受骗这件事,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寓意外,还想进一步深化教育,便提出了“那你们喜欢乌鸦吗?”的问题,目的是要让学生明确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以求得从另一角度作出解答。学生在回答时联系旧知识,进行迁移,求异思维能力在训练中得到培养,口头说话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教师顺其自然,因势利导,以不喜欢爱听奉承话的乌鸦,喜欢爱动脑筋、有错就改的乌鸦作结,让学生悟出该做什么样的人,不该做什么样的人的道理,使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情操的熏陶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三、读背相辅,让学生快乐读诵
为了突出“读”的训练,我们可以采用朗读和背诵相结合的方式,按照“读诵知意――读诵理解――精读品味――熟读背诵”这四个基本环节进行教学。
如《荷花》的第2自然段,描写生动细腻,文笔优美流畅,是训练朗读与背诵的好材料。
具体做法可以是这样的:(1)学生读诵这一段,初步了解这段话是写荷花的形态美。(2)再采用引读的方法读这6句话,理解构段思路(第1句总说荷花开了不少,第2句写荷叶长得茂盛,第3句写荷花有荷叶的衬托,第4句至第6句描写荷花开放的不同样子)。(3)划出描写白荷花美丽的诗句,朗读品味,用赞美的语气,读出荷花的美丽。(4)最后根据前面理出的构段思路练习背诵;并可眼观荷花的挂图,耳听配上的优美乐曲,有感情地背诵全段。
四、读写结合,让学生快乐说写
【教例】《养花》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六自然段,想一想,这个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写养花的伤心事。
师:这一自然段怎样写养花的伤心事,属于哪种构段方式?
生:先总说养花也有伤心的时候,再写伤心的原因。
生:举“今年夏天菊秧被砸死”的事例来写养花也有伤心的时候。
生:是“先总说后举例”的构段方式。
师:请同学们按照这一自然段“先总说后举例”方法写一段话。
(学生写好后,教师请几个学生把自己写的一段话读给全班同学听,教师评点,及时肯定,给予鼓励。)
【评析】
描写荷花的诗范文6
精选最新关于《荷花淀》读后感范文
《荷花淀》这篇文章,不长,细细地品读下来,也就花了10分钟的样子。但是读完后,给我带来的震撼,却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荷花淀》讲述的是冀中白洋淀地区人民群众积极投身抗日的故事。在作品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农村妇女的群像。这些妇女勤劳、朴实、善良,识大体、顾大局,是在特定的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水生嫂是作品着墨最多的妇女典型。她勤劳、能干;她贤慧、温柔,敬重老人,疼爱孩子,体贴丈夫,在她身上有着我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水生嫂虽然爱丈夫、爱家庭,眼光却不狭隘,她爱自己的丈夫,作为一个女人,这可能是她的全部,这是自私的;但是她更爱自己的祖国,这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全部,这是无私的。白洋淀的妇女不仅是勤劳、能干、识大体的,也是多情的、乐观的、坚强的。
读完这篇文章,仿佛感觉一阵阵的荷花香扑面而来。水生的阳刚,水生嫂的贤惠与开朗,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弥漫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当我读到水生坚定地对水生嫂说到的一句:“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时,我的精神为之一振,一种叫感动的东西蔓延我的全身。我从水生这句话中读出了中华民族的坚强,读书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豪迈气概。水生嫂流泪了,我想,她的脑海或许浮现了许许多多的画面,她也曾犹豫,也曾不舍,但是为了和平,为了幸福的生活,牺牲小我,又算得了什么?
水生终于还是和水生嫂告别了,没有情谊绵绵的不舍,也没有慷慨激昂的言辞,平淡得甚至像杯淡淡的白开水。然而就是那普通的话语,却让人回味无穷!国难当头,有多少儿女私情被置之脑后,在涓涓细流之下,却是暗涛汹涌。这种宁静祥和的生活即将被残酷粉碎,作为炎黄子孙,又怎么能坐视不理?
从这篇文章中,我读到了美,人情美。人情美就美在乡中的人民既热爱自己的'家乡,又热爱自己的家庭。我们难以想象二者的分离,此地一别,或许来日就永远也无法再相见。然而如果人物只顾个人的缠绵而置国家利益于不顾,我们会报以鄙夷;如果人物为国家利益而完全置家庭于不顾,我们又多多少少感到一些遗憾。作者将两种爱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一份真挚和谐温馨美丽的人情。这群热爱生活的人们生活在荷花淀,荷花淀因为他们的存在而更加美丽迷人,他们也因为荷花淀的映衬而更加美丽可爱。一幅幅美丽温馨的画面为我们诠释了美的真谛,美在自然,美更在人的心灵。
读完全文,我竟感到了一丝遗憾——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见过战火硝烟,也就无法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人情的温暖和任何的崇高。但又转念一想,只要我们去热爱生活,用心感受生活,也就能发现生活中的荷花淀。
精选最新关于《荷花淀》读后感范文
孙犁的《荷花淀》是典型的中国传统的“婉约派”文本。作者以高度柔情化的叙述语调,描写了一大群冀中水乡的妇女形象。无论是严酷的现实,还是激烈的战斗;无论是凄凄惨惨的分别。还是死亡的.冷酷无情都笼罩在一层挥之不去的诗意氛围之中,那月光下柔情修长的苇眉子,女人缠一绵绯恻的情意,体贴得无微不至的话语,含蓄婉转的内心波澜,像静静流淌的水,让月光冲刷得皎而洁,纯而圣……全没有“乱石蹦空,惊涛拍案,卷起千堆雪”和雄奇气魄,也无“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壮怀激烈,也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意境只味一地“戏斟低吟”或“倚门口首”,留一个“拢抱琵琶半遮面”的浅笑让人“辗转反侧,寤寐思服”地捉摸。
《荷花淀》的环境描写可谓充满了讲情画意,细节的点染强化了文章“柔情”的一面,语言的描写,更值得回味。栩栩如生的画意生动的细节传神的对话,其风神流美之致,虽诗之《蒹葭》《西厢》之拜月,《红楼》之葬花,也大致不过如此。
《荷花淀》看似无技巧,其实是技巧之极致。这种诗化的技巧把枯燥而残酷的战斗场面描绘成一场诗情画意的游戏,甚至是一次蜜一意柔情的浪漫故事。
精选最新关于《荷花淀》读后感范文
读罢孙犁的《荷花淀》,就仿佛有一股清新的泥土气息朴鼻而来,一幅幅淡雅、幽静的画面展现在眼前,使人感到“诗体小说”的诗意:用诗一样的语言,创造了诗一样的意境。
作品第三节,写水生嫂深夜编席。“她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象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两个比喻,既写出了夜的深远,又表现了水生嫂勤劳、朴实的品质。作者让画面随人物的视线推移:“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写银白的淀,使画面淡雅,写轻纱般的雾,又使画面静中有动,而荷叶荷花香更使这宁静优美的意境增添了色彩和质感,这是作者通过周围的景物抒写了自己美好的感情、愿望和理想。不仅如此,这幅画还隐寓着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景色是平静优美的,而水生嫂的心情却不平静。夜这么深了,丈夫还没回来,她正在焦急地在等他呢。可见水生夫妇的笃深情意和恩爱,这与后面描写夫妻话别场面相照应,突出了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表现了水生嫂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可是,日寇的侵略破坏了这美好的生活,这就奠定了水生嫂最后决定参加抗日斗争的思想基础。这一段的景物描写把写景、抒情、心理刻画融合在一起,象一曲随风飘来的乐曲,又象涓涓流水奏出的完整的乐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言尽而意无穷。
这夜景的描写作者抓住了“静”,文中对中午的描写却抓住了“动”。“这风从南面吹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象无边跳荡的水银。”廖廖几笔勾勒出了中午的荷花淀动态中的静美,衬托出荷花淀的明朗。景物描写的明快节奏使我们从中看到了这群年轻妇女装了一肚子的不快,那跃腾的浪花正暗暗反映出这群妇女乐观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