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续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羚羊木雕续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羚羊木雕续写范文1

回到家后,爸爸妈妈一把从我手中夺回那只在他们眼中比什么还重要的羚羊木雕,特别是妈妈,想是看着稀世珍宝似的。我再也受不了了,跑进我的房间哭泣。父母只管那只羚羊木雕,哪还顾得上我的感受?这时,奶奶在我的房门卡口站着,她对我说:“孩子,你不要怨你的父母了,他们也是紧张那只羚羊木雕,其实你也有责任啊!”我停止了哭泣:“我也有责任?”“是啊,要是你送这份礼物时先问一下父母,就不会弄成这样的局面了。”“那有什么补救的办法吗?”“你的好朋友虽然把礼物还给你了,但她一定是很难过了,如果你处理不恰当,就会破坏你门之间的友谊。你应该向她解释清楚,这样你们就能和好如初了。”我心里高兴极了,却有一点担忧,万芳会原谅我吗?

第二天早上,万芳没有约我一起去上学。我回到学校,看见万芳的座位空空的,问她隔壁的同学,也不知道,我纳闷了,难道她病了吗,要知道她平时是很早上学的。直到上课,我才知道,原来她请假没来上学。

下课了,我就连忙奔向她家。来到门口,我发现里面静悄悄的。我喊了几声也没人应我,我发现门没锁,就轻轻地推门进去,看见万芳正躺在床上。我走过去问:“万芳,你怎么啦,病了?”这时,她才发现我来了。有气无力地回答说:“没什么,只是发烧而已。”接着,我们又沉默了许久,我才鼓起勇气说:“万芳,昨天的是真对不起,其实都是我不好,希望你原谅我。”“算了吧,我都不怪你了。”“真的吗?那我们还是好朋友?”她轻轻地点了点头。“那好吧,我来帮你补课吧。”

我真是太高兴了,因为万芳已经原谅我了,可是父母他们能理解我们这样友谊吗?

羚羊木雕续写范文2

【关键词】初中语文 自读课教学 尝试

初中语文教材分讲读和自读两大类。如果说讲读课文在语言教学过程中起到“举一”的作用,那么自读课文则起到“反三”的作用。

一、要善于引导,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当导演的角色

1.布置预习时,笔者首先提出讲课时注意的步骤和重点:如《真正的英雄》一课,我要求讲课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课题特点(短语结构)、自读提示(解决生字词)、作者简况、熟悉课文、分析课文结构、总结课文主题、注意写作方法和解决课后习题。这些步骤是教讲读课文的基本要求,但为了达到学生自己吃透课文的目的,所以一一列出供学生参考。

2.新编教材所编选的自读课文,有的晦涩难懂,激不起学生的兴趣。对于这一类文章,老师就要给学生一些精当的讲解,巧妙地引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文章的氛围。精讲巧导,其旨在“精巧”,不可面面俱到。或讲解背景,给学生提供理解、学习的环境,或提要钩玄,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方法,或概述特色,揭示作者高超的写作技艺,其结果都是要“引思入文”,达到自读的目的。

3.边读边思:在自读课文中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训练学生以自学提示和学习重点为指导,以课后练习为思读线索,在边思边读中,逐渐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只有根据自读课文课型的特点来授以科学的自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自学规律,积累自学经验,打好自学基础,才能达到自读课文教学的理想效果。

二、读写结合,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阅读既是重要语文教学的环节,也是写作的基础,读和写具有本质的联系,主要表现在文章内容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我们对文章加以分析,就是要分析文章所反映的客观事物以及作者怎样反映客观事物,如果学生形成了阅读能力,也就形成了分析客观事物和反映客观事物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为写作提供了方法和手段,是提高学生自读能力的重要步骤。我主要做以下几方面工作:

1.编写提纲。要编好提纲学生必须先开动脑筋,集中阅读课文、分析课文的思路,理清内容的层次。我要求学生在精读的基础上认真梳理课文内容,然后分小组讨论、编写提纲,然后由各组代表发言,教师集中讲解。

2.仿写。模仿是学习写作的最初形式,但把它揉合在自读课教学中,对于初一年学生尤其必要。仿写同样要求学生对自读的内容反复揣摩,了如指掌,促使学生对课文进行全方位思考。这样学生无形中就进入了课文的天地,使自己的感情自然地与作者沟通起来,领略文章的意思,从而大大丰富学生的写作手段。但是仿写要避免简单的形式或抄袭或重复课文的内容,应侧重于借鉴和运用。

3.续写。续写是学习中一种再创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对自读课的理解之上,因为只有真正的理解了,才会在感情上被打动,才能产生创造的意愿和读写的要求,续写必须运用联想思维,所以加强这种训练,培养思维方法,是促使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的有效形式。

三、优化自读课的教学方法

1.比较阅读法。自读课与该单元的教读课都有一些思想内容或表现形式方面的异同点,引导学生把自读课与教读课挂钩起来,注意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通过从内容、表达方式等方面的比较,同学们很容易得出内容相同,文体不同等结论,除了对课文内容作比较外,我们还引导学生从造句等技巧上作比较分析。用比较阅读能使学生开动脑筋,提高鉴赏能力。

2.质疑讨论法。怀疑是发现的钥匙,是创新的前提,质疑是学生智力发展的一个萌芽。自读课上运用质疑讨论法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都有不容忽视的意义。如《羚羊木雕》一课,教学用书对课文主题概括为:赞美了小朋友们真诚无私的友爱,告诫做父母的要理解少年之心,尊重他们的友谊。对此有些同学提出质疑,认为文中的“我”也有不当之处,父亲不远万里带回来的羚羊木雕寄托着父亲对女儿的爱,怎么能够随便送人?还有的同学认为我在送木雕给万芳之前,如果和父母打个招呼可能就会避免这场风波,总之作为子女应当理解父母的心。学生的看法未必完全正确,但对教学能大胆质疑,能各抒已见,培养了他们的求异思维。

3.链接生活法。自读课文有许多切实生活内容,自读课上都要善于设置情景,让学生激情发言,例如在学《散步》中的“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时,让学生举一个自己身边的例子说说关于亲情(父子情,母子情)的动人故事,学生畅所欲言,一个个身边熟悉的故事脱口而出。课后让学生抒写亲情,写信给至亲,让学生体会到亲情是人间的一种最高尚的情意。

羚羊木雕续写范文3

片段作文是跟成篇作文相对而言的,它只要求写一个片段,篇幅短小,形式自由。在实际教学中,通过片段作文促使学生常动笔,利用片段作文及时反馈作文效果,借助片段作文实现读写结合。这些片段作文的有效尝试解决了不少成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片断训练的优势

1.自选内容:片段练习可选的内容灵活自由,内容广泛。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从个人小事到国家大事,均可形诸笔端,经常练笔,日积月累,在大脑中储存的信息量不断增加,写起文章来也就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了。

2.自由表达:片断训练在表达方式上长短不拘,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多则洋洋千言,少则寥寥数语,主动权在学生手里,必为学生所乐意。而学生因爱写而勤写,因勤写而有长进,因看到长进而更乐于练笔,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3.自主观察:学生经常进行片断练习,就必须主动关心周围的人和事,哪怕是日常生活中极为细小的琐事,过去不注意的,或者认为平淡无奇的东西,经过细致观察,发现其意义,值得一写。久而久之,学生的观察、分析的能力必有提高,而这种能力正是习作能力的重要因素。

4.自我延伸:教师可结合阅读教学,有意识地留下一些练笔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如课文《羚羊木雕》写了我们同龄人的一个故事。文中的“我”要回木雕回家以后,心情一直难以平静,想写一封信。以《给万芳的一封信》为题,请你替文中的“我”写一封信。

这样,既可以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通过片断练习,得到巩固和加深,又丰富和扩大了课堂教学内容,使课内外互为补充,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相得益彰。

二.片断训练的具体方法

1、利用文本,进行仿写。教材和其他书刊上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这是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其中的精彩文段,让学生仿写。对初中生来说,仿写不宜太长,以段落仿写的效果最佳。如《背影》一文,对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描写得十分动人,就可以让学生仿写。

2.利用空白,即兴续写。许多文章,往往是处戛然而止,或是在结尾处留下许多空白,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品味。这样的文章,教师要善于利用。如《孔乙己》一文的结尾,让学生想象孔乙己走出酒店以后的情景,《皇帝的新装》结尾,请学生猜想皇帝回宫后会做些什么。

3.联系生活,四面出击。生活中有太多的情景值得我们去写,但我们又不可能长篇大论去写,因此,片段练习是我们理应作出的明智选择。而它,也以短小、灵活赢得了广大学生的欢迎。如有位学生在随笔中写到:“还不下课,都几点了。”我下意识地看了看手表。立马又将视线转向黑板,离下课只有一分钟了!我也从刚才的半昏睡状态醒来,在心中倒计时。我一边数数,一边看了眼窗外。窗外的小鸟声声啼叫,正在叫我出去呢……

这样的语段还有很多,我想只要长期坚持,学生就会从中不断得到生活材料的积累、思维的历练、情感的触发、灵感的萌动,从而达到信手拈来、随心成文的境界。

三.片断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1.要有计划性。教师心中首先要有个训练线索:初一,以写人记事为主;初二,以状物说明为主;初三以上以叙述议论为主。同时适当加一些其他有关的训练。

2.宏观规划,主题统筹。首选是确定好每周片段练习的主题。每周主题是结合课本习作要求,把八篇大作文和八篇小作文分成写人、记事、活动、植物、动物等类别,符合作文课标要求,确定了主题之后,一周片段练习都围绕着这个主题展开,这样减少盲目性,让学生从所要表达的中心的高度去观察生活,并对生活素材进行详略、取舍地加工,从而进一步提高小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认知,便于主题作文。

羚羊木雕续写范文4

摘要: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作文教学不仅是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而且是学生把自己的知识体验情感外化的一种表现,是学生知识重组创新的过程。如何教导初中生写好作文,教师首先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使写作变成一件愉快的事情。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趣味

学生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为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但学生普遍都觉得作文难,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和厌烦心理,初中语文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运用以为学生为主体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趣味,让学生乐于写作,更善于写作。

一、 放宽写作话题,拓展写作思维

初中生对事物往往有自己的思维和感受,即便是对同一个问题,他们的观点和态度也不尽相同。这样,教师在布置作文时,就可以放宽话题,让学生张扬个性,畅所欲言,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举例来说,互联网是人尽皆知的事物,几乎每个学生都接触过,而每个学生利用互联网的程度和用途又不完全相同,由此展开对上网的讨论必定能打开学生的“话匣子”。教师不妨设计一道“上网之我见”的题目,学生从各自体会出发,有的认为上网对学习无益,反而使成绩下降;有的认为上网大有裨益,开阔眼界之余还能交朋结友;有的认为上网很轻松自在,不知不觉就打发了时间;有的则认为上网其实是双刃剑,是利是弊取决于自己如何把握等等。学生对某个问题各执己见是很正常的,这说明他们的思维正在慢慢成长,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个人感受的表达,让他们各抒己见,这样学生就会感觉到作文其实不难。

二、 兴趣阅读,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常言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广泛阅读能让视野变得开阔,让底子变得厚实,这样写起作文来才能得心应手。一直以来,由于考试的缘故,学生阅读的范围囿于课本、教辅,鲜有涉猎课外书籍,这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知识积累,不利于写作。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兴趣出发多读书、读好书,除了课本推荐的几本课外书籍之外,但凡于身心有益的报刊、杂志、小说皆可阅读。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博览群书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加底蕴,使学生作文如同有源活水。

从小学到初中,学生必定会碰到一些触动眼球或引起共鸣的佳词妙句、名人轶事,随手将其笔录、摘抄,并持之以恒,无疑会构成原始素材积累,对写作产生很大帮助。这些精彩的素材,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写作兴趣,教师可以从中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跟着兴趣走,比如妙语连珠、读书笔记、成长脚印、剪报等,定期组织学生通过比赛或活动的形式展示“成果”,以保持学生对素材积累的浓厚兴趣。通过长时间、有规律的习惯培养,学生写作信手拈来就不难了。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思想感情比较活跃,对自己、对生活、对人生都有了最初的思考,而且敢于向外界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大多数时间在学校学习,少有机会走出校门,使得他们阅历浅、经验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写作的空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点点滴滴,逐渐培养起他们对生活的感悟,让他们感觉到有东西可写,不用再绞尽脑汁凭空臆造故事。哪怕是老师的一句叮嘱、父母的一个眼神、一次普通的实验都可以成为思考生活的切人点。这样,让学生慢慢体会生活的滋味,作文的感觉就出来了。

三、 开阔思路,发散式的写作训练

任何技巧都要经过反复训练才能练就,写作亦属同理。训练的“火候”不够,学生掌握的写作技巧就不足,作文自然无从下手。这就要求教师需要把握好“火候”,通过开放式的训练,巩固学生的写作技巧。事实上,训练不一定要动辄下笔千言,适当的片段练习不仅针对性强,而且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其效果更佳。比如,教学《天净沙・秋思》后,可让学生根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画面插上想象的翅膀,扩写一段约两百字的描述性文字;教学《春》一课后,可让学生从“春草图”、“春花图”迁移到秋景图,仿写“秋是‘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秋是‘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秋是‘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之类的排比句;教学《羚羊木雕》后,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续写“当万芳把刀塞到‘我’手里时,她想了些什么”。通过这些扩写、仿写、续写的开放式练习,学生得以开动脑筋、开阔思路,久而久之,就掌握了写作的技巧。

四、 灵活评价,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对于学生的作文,一般应以激励为主,多揭示其作文中的优点。哪怕是看上去不怎么理想的作文,也找出其中用得好的一个词,一个句子进行鼓励,力求造成一种表扬效应。教师对学生抱以希望,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常常会如教师所希望的那样取得进步。传统作文的评价往往比较机械,评价标准大多针对作文思想内容、写作特点,由教师批改作文,评价的好坏均表现在分数上。这就忽视了对学生思维发展、情感变化、情感体验方面的评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灵活调整策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比如采取学生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形式,使学生从批改别人作文中受到启发,取长补短,从而提高作文水平;采取作文比赛、活动报道、手抄报制作等形式,以赛代练,让学生成为“评委”,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增加写作兴趣,并予以适当的肯定、表扬和奖励,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感,长此以往,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多元的评价就会产生成效,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也就随之保持。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乐于写作、善于写作,教师就要转变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实际,灵活施教,大胆实践,让学生体验到写作的快乐,提高学生的写作欲望,因势利导,把他们领进写作大门,从而走出一条作文教学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刘新平,作文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神州,2012,(22):55-55.

羚羊木雕续写范文5

一、“以读导写”作文教学的价值

1. 让中学作文教学有法可依。以读导写就是以优秀的范文作引领,对范文的写法、结构、修辞等进行学习和借鉴。在仿写训练中教师应给予正确的指导,尽量把作文训练具体化、浅显化,让教学的目标更明确。以读导写,就如为学生攀登峭壁提供一根绳索,既能够克服学生作文难的心理障碍,又让学生快速地掌握写作的一般规律,迈出重要的一步。

2. 有利于培养学生敏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如阅读《羚羊木雕》,让学生明白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阅读《爸爸的花儿落了》,了解第一人称给读者亲切、自然、真实的感觉,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阅读《威尼斯的小艇》,领会修辞方法使语言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诙谐幽默。阅读《散步》,学习作文开头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阅读《少年闰土》,注重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品主题等等。

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注重于分析内容,而应将主要的精力用于引导学生去品味其语言特点,识鉴作者的写作技巧――尤其是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欣赏课文,力求学以致用。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读写结合,建立序列化、过程化、操作化合理的作文教学体系,如七年级结合课内外范文指导学生叙事类文章的写作;八年级重在记人的读写结合训练;九年级重在综合的读写结合训练,既能避免作文教学的随意性,提醒部分教师紧密结合教材的美文,因材施教,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技能。

阅读是吸收知识的源头活水。广泛阅读有利于中学生接受文学性较强的课文,接触多种语言风格的文章,了解个性化的语言,这对于作文有着重要意义。它可以让学生懂得教科书不是高不可及的,它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写照。学习教科书是为写作打好基础,而创造性地掌握语言工具,还得靠自己的悟性。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习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认识,避免概念化的思维方式。学生有了大量课外知识的积淀,快速多变的信息传递和长时间的练笔,他们可以尽情驰骋想象,淋漓尽致地发挥,进行创作。

二、怎样有效地把读写结合起来

1. 以读导写,践行文体的模仿。对于记叙、说明、议论、抒情各种文体,学生常常张冠李戴,如果教师从教材例文的阅读入手,有的放矢地开展写作训练,学生写作文就有章可循,避免多走弯路。如开展记叙文作文教学,教师先指导学生阅读魏巍《我的老师》,让学生找出文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弄懂文章叙事详略,让学生明白记叙文就是抓住生活中小事,清楚交代记叙的六要素,同时注意以小见大,详略得当,才能刻画出人物的形象。又如,为了让学生写说明文时抓住事物特征,把握说明中心,教师先指导学生阅读《中国石拱桥》,找出赵州桥和卢沟桥两桥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各有什么特色。为了让学生掌握按空间顺序写建筑物的说明文,教师让学生阅读《故宫博物院》,学习全文是介绍一座古建筑群,作者按照先总后分的办法,条理明了地介绍了这座雄伟的建筑群。写建筑物局部时,层次也十分清楚。如写太和殿的一段,先从外后到内,介绍大殿外面时又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由天空到殿顶直到台基。介绍其内部时又按从中间到两旁、从前到后、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的顺序依次说明,给人以清晰的印象。学生明白只有按照这些顺序去写才能条理清楚。

2. 以读导写,践行结构的模仿。很多学生没有注意作文的谋篇布局,想到哪写到哪,作文结构散乱,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作文前列提纲,结合模仿课文教学结构,就可事半功倍。如写作散文《光彩夺目的春天》,可以模仿朱自清的《春》,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的结构进行谋篇布局,解放各种器官,合理想象。结构的模仿还有首尾呼应等。又如我指导学生阅读《熟悉》后,也指导学生按照总―分―总的构段方式来写一段话,学生较好地运用了知识的迁移。

3. 以读导写,践行细节的训练。为了让学生明确具体的描写要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来进行,我先出示“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师:“绿绿的”写出春草的 ?

生:颜色。

师:“偷偷地从土钻出来”写出春草的 ?

生:情态。

师:“嫩嫩的”写出春草的 ?

生:质地。

师:“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出春草的 ?

生:数量。

板书:

描写角度 文字表达

颜色: 绿绿的

情态: 偷偷地从土钻出来

质地: 嫩嫩的

数量: 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通过回顾朱自清《春》中的片段描写,学生明确了要让文章更具体、形象,必须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来进行刻画,在下一环节的“习作实践”中,学生都能学以致用,写出的文章都可圈可点。

4. 以读导写,践行续写、改写训练。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常留有艺术空白,这就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教学中,教者只要抓住文章的艺术空白,结合课文的思想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就能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把学生在阅读中的感悟和体验直接在语言中反映出来。如《皇帝的新装》以皇帝身体举行游行大典而荒唐收场。对文中那两个骗子的结局,皇帝游行中听到小孩讲的真话后,回到宫廷该如何对待此事,对那两个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不敢说真话的大臣,采取什么样的态度等等,都是需要学生研究、探讨的问题。在童话故事的结尾,往往留下悬念引人深思。于是教学中,我设计续写结尾训练――“漫长的游行终于结束了,皇帝气急败坏地回到皇宫,所有人都低着头……”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体会虚荣者的愚蠢和虚伪,续写出一段故事,或展示皇帝的做法,或讲述骗子的命运,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阅读教材开展扩写、改写训练改变了孤立教学阅读与写作的现状,把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教会学生写作方法创设写作内容,不但让他们更透彻地理解了小说的内涵,还激发了浓厚的写作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