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二年级数学应用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二年级数学应用题范文1
关键词: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
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学生思维训练以及做题能力的提高,而对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以及学习兴趣激发不够重视。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怎样提高二年级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真正的喜欢数学,并主动积极的学习数学,是很多小学数学教师都面临的重要问题。教师想要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便必须重视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以及备课的时候,必须重视创新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
1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很多人都认为数学便是记住公式,然后套用公式进行运算。这也直接导致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还是通过填鸭的方式进行,教师要求学生将定理和公式背诵下来,在背诵下来之后,再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来套用公式做题[1]。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学习不但无法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也无法感受到数学的魅力,长此以往,学生甚至会对数学产生厌恶的感觉,抵触进行数学的学习。与此同时,还有些数学教师认为小学数学教学关键,便是让学生学会“九九乘法表”,若是学生能够被动,那么学习数学和运算的时候,便没有什么难度了。这种情况的存在,首先说明了小学数学教师本身的眼界是非常有限的,其次也反应了很多教师对数学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小学数学比较简单,专业性较差,教学没有什么难度。甚至有些学历比较高的教师受到以往传统思想的影响,也认为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不需要经验和知识,随便一个普通教师便能够教好,若是让自己去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根本就是大材小用,这也导致了这些教师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不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也没有有针对性的引入一些教学手段,这也直接导致了小学生很难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虽然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的内容比较简单,但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其却是学生数学知识启蒙的基础。在小学二年级这个阶段中,学生是否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会给其将来的数学学习效果造成很大的影响。但是现在,很多数学教师在进行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的时候,仅仅重视教学目标的完成,没有深入的挖掘数学知识,这也导致了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比较差,无法深入的理解数学的意义,学生也很难真正的掌握数学学习的习惯和方法。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二年级数学教学的时候,必须重视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而想要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可以从下面几个策略出发。
2.1做好情境教学
数学本身便是来源于生活的,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应该重视生活情境的运用,这样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氛围营造,学生能够通过生活案例真正的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作用,这对数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笔者在进行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的时候,有意识的进行了案例的提出:我们算一下整个年级有多少人,然后将每个班级的人数告诉学生,学生很容易理解整个年级的人数便是每一个班级人数的相加。这样学生很容易联想到算不同人家人口的综合。这样能够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以生活化的方式来表达出来,这种教学方式和小学二年级学生思维比较直接的特点相符,学生理解题意也会更加容易和迅速,学生能够知道该怎样进行数学计算[2]。这种教学方式比以往先进行数学定理讲解,然后要求学生进行总人数的计算更加的直观,这种教学方式也更加的科学。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也能够得到较大的提高。在进行小学二年级应用题教学的时候,将情境教学法运用进去意义也是非常重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思维本身的直观性比较强,这也直接决定了学生接受生活化数学表达的能力要比接受抽象概念更加的容易。所以,学生在教学的时候,应该全面的考虑到学生所处年龄的心理特点,在教学的时候,重视生活情境的营造,帮助学生更加直接的理解数学的含义,学生若是能够理解,便可以进一步的进行抽象记忆,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的目的也能够实现,教学有效性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2.2重视教学创新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中各种新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也逐步的得到了应用。若是教师教学的时候,能够合理的运用这些设备,不但能够增加学生对数学的新鲜感,还能够更加直观的进行抽象数学概念的表达,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也会更加的生动和直接。比如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将多媒体教学动画运用起来,将学生平时陪家长买菜的场景展示给学生看,等到收银员找零的时候,教师可以恰当的暂停,让学生计算应该找零的数字[3]。通过图片、视频以及动画来引入教学是小学二年级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引入方式,能够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让其更好的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创新教学不仅仅是新教学设备的运用,还需要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比如教师可以将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到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中去,教师也可以将游戏的方法引入到小学二年级教学中去,从而将学生动脑和动手的欲望真正的激发出来,让教学的形式更加的丰富,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有较大的提高。比如教师在讲到厘米、毫米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估其长度,在学生预估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尺子,让学生更加客观的认识这些长度单位,这样,学生能够更好的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在创新教学方法的时候,教师必须重视教学的生活化,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只有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作用,其学习的时候,学习积极性才能够真正的提高,才能够改变以往学生学习数学过度被动的情况,将小学生的探究欲望以及主动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师的教学目标也能够更好的达成。此外,教师还应该听取学生的想法,小学二年级学生本身的好奇心便比较强,对于学生天马行空的想法,教师绝对不能够不耐烦,也不能觉得学生想法无聊便随意的打断,这样会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信心,所以,教师应该认真听取学生想法并耐心的给学生解释,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3结语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基础,教师必须认识到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的时候,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给数学学习更好的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亮.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4,27:162-163.
[2]黎晓芬.新课程下小学二年级数学体验式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0,21:116.
小学二年级数学应用题范文2
一、创设情境,获取信息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让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因此,教师可以引用生动有趣的游戏来创设问题情境,据调查了解,大多数小学生都比较喜欢做游戏,也比较活泼好动,因此,利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创设问题情境,这样就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来启发学生乐于学、喜欢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例如,在二年级上册“7的乘法口诀”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熟练记忆“7的乘法口诀”,教师可以采用多形式对口令游戏来开展解决问题教学,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使用师生对口令、同桌互对、小组互对等不同的组合形式进行对口令,这就要求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说得数,或者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说得数来进行对口令练习,这样教师不仅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全部学生也参与其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问题情境,不仅培养学生的大脑思维,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二、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教学中积极思考、分析和探索,最终得出正确答案,例如在数学教学中进行计算题的练习,如“小明去水果店购物,发现水果店运来一批苹果,其中一个人买了389框,第二个人买了163框,第三个人买了237框,问该水果店总共卖出多少框?”,该题型主要采用加法运算,从题型可以得出该水果店总共运来389+163+237=789框,一般情况下,学生将从左到右进行加法运算,但是,若学生不注意,则容易造成计算出错,因此,为了避免学生出错,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针对该题型,学生可以采取直接计算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整百数的计算方式来进行计算,即利用加括号的方式来求出结果,如“389+(163+237)=389+400=789框”,通过数学符号的转化,也可以实现一题多解的解决问题策略,因此,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想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重视变式练习
分析应用题与解决问题的区别,通过分析比较,可以发现应用题和解决问题都是用文字来叙述的,但是,应用题提供的是现成的条件和问题,使学生思维从解答问题的列式开始计算问题结果,然而,解决问题主要是突出学生思维的拓展,即以图画的形式或生活中的实例来获取数学信息,根据看到的数学信息来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因此,在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大脑思维,应注重数学的变式练习,例如“六一儿童节到了,同学们都在折千纸鹤,小明说:我折了456只千纸鹤,小云说:我折的比小明多72只,小丽说:我折的比小云少43只,问小云和小丽分别折了多少只千纸鹤?”,通过变式的提问,不仅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大脑思维,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个例子,学生首先需要利用加法来计算小云折的千纸鹤,即“456+72=528只”,通过计算得出结果后,在计算结果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小丽的计算,即采用减法公式:“528-43=485只”,最终分别求出小云和小丽的计算结果。
四、联系实际,增强应用意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较抽象,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针对性地开展数学教学,总所周知,数学中的理论知识是与生活实际联系的,在生活中,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相联系,例如关于生活中购物的计算,如“小明妈妈到超市去购物,小明妈妈身上有20元钱,其中,超市每包饼干3元钱,若小明妈妈需要购买4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通过这样的实例,由于这些实例是学生生活中都能遇到的,这样就可以将数学解决问题的抽象知识实际化,使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这就要求在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应提出学生熟悉的、能理解和,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将小学二年级的数学中的相关概念与生活实例相联系,这样不仅可以使数学问题简单化,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想象力,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的认识和思维过程与具体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与感悟和发现,从而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二年级数学应用题范文3
一、趣味性的表内乘法教学
传统表内乘法教学以背诵为主,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丧失学习兴趣。我们的表内乘法优化教学,以背诵为基础,结合多媒体教学、游戏教学等多种趣味性方法进行,使学生的学习更为主动,对表内乘法知识的掌握自然也更加牢固。例如多媒体教学,教师课前制作动画课件,在课堂进行播放。动画中有三只小鸭子和两头小牛在一起,教师先让学生利用加法,算一算画面中的小动物一共有几条腿,学生根据2+2+2+4+4=14的算式计算出答案。随着教师鼠标一点,画面中的小鸭子和小牛分别站成了两队,教师启发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的乘法口诀对题目进行简化计算。学生们通过分析题目,根据“二三得六”和“二四得八”的口诀,再计算6+8得出答案,使他们体会到了乘法是加法简算概念的意义。
二、生活化的表内除法教学
表内除法是表内乘法的逆向思维,所以教学应该更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具体教学的优化策略中,我们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学习,重点发展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例如在表内除法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小龙一家三口,妈妈买了12个橘子,如果平均分配,每个家庭成员能够分到几个橘子?学生面对这个简单的问题,很快就根据“三四十二”的乘法口诀,判断出每人可以分到四个橘子。接着教师修改问题:要是壮壮到家里做客,将橘子平均分配,每人可以分到几个?学生们通过总结,虽然人数变成了4个,但是橘子总数还是12个,仍然可以用“三四十二”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只不过每人分到的数目成了3个。这样的教学通过简单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明确了乘除法间的关系,对他们数学思维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混合运算的解题训练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能力,需要通过解题训练来进行培养。单纯的计算题只是对学生养成运算能力具有训练作用,而通过解答应用题的训练,可以同时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运算能力。所以我们在解题训练的优化教学策略中,以应用题为主,力求使学生能够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如例题:妈妈在超市买了一条2斤的鱼,每斤8元。还买了4斤芹菜,每斤2元。她给了收银员100元钱,问收银员应该找回多少钱。教师先引导学生,这道题可以用付款的总数减去消费总价得出答案;也可以用付款的总数减去鱼的价格,再减去芹菜的价格得出答案。让学生自主选择方法进行解题。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通过100-(2×8+4×2);100-2×8-4×2两种计算方法完成解题。之后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题中芹菜的总价为8元,相当1斤鱼的价格,可以进行简算。学生受到启发,通过100-3×8的方法完成解题。这道题本身很普通,但是教师根据题目,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有效发展了解题能力。
四、有余数的除法应用探究
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应用范围很广,因此我们在此项教学中,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要求学生探究有余数的除法的具体应用途径,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学习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如“有34名学生,分成6排站队。要保证前面五排的学生数目一致,前五排每排应有多少人,最后一排应有多少人”。之后引导学生观察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学生们开始利用34÷6=5…4的方法进行計算,但是发现站成了7排。这时教师指导学生,可以将前面五排和最后一排分开考虑。学生受到启发,用5当除数,通过34÷5=6…4的计算过程,计算出前五排每排应有6人,最后一排应有4人的答案。探究学习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进行深入思考,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发展了自主学习能力。总之,通过注重趣味性与生活化的教学优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知识,养成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以引导为主的解题训练,带领学生广泛参与,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探究学习发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到收获知识的快乐。这些教学优化,不仅可以提升教学质量,还可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方法,获得全面发展。
作者:张帆
小学二年级数学应用题范文4
【关键词】体验;语文综合;寒假生活;学习引导;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设计背景
趣味性作业设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求知的欲望,促进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的持久。有求知欲,有好奇心,这是人类的天性,小学生尤其如此。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师每次布置的作业都是一成不变的无趣模式,时间一长,学生对作业就会慢慢地失去兴趣,求知欲、好奇心就会慢慢地被抹杀。这样很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如果能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形式新颖、富有创意、内容联系实际的作业,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一看作业就来劲,就跃跃欲试,接下来就一定会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作业内容
我调查以往学生写假期作业的情况,有下列几种现象:一是放假后学生过于贪玩,直到开学前两天才夜以继日赶作业;二是刚刚放假,学生就挑灯夜战,一个假期的作业两三天就写完,然后一直玩到开学;三是学生边看电视边做作业等。以上几种情况的效果都不理想,都起不到巩固学习的目的,相反,还会养成做作业马虎、潦草等不良习惯。如下:
生活篇:
1.在这个春节,你可以动手剪剪窗花、写“福”字、贴春联,来体验节日的快乐,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送给邻居,表达你的祝福。
2.在这个春节,你要给你的长辈、家人、朋友拜年,问声新年好!
3.你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远足,去登山,投身大自然的怀抱,放飞心情!
4.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打球、跳绳、跑步等运动项目。
5.当爸爸妈妈的小帮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学习篇:
1.必读书目――《木偶奇遇记》、《小猪唏哩呼噜》、《犟龟》、《逃家小兔》、《安徒生童话》。
2.必背诗文――《相思》、《宿新市徐公店》、《枫桥夜泊》、《小儿垂钓》、《清明》、《夏日绝句》、《石灰吟》、《马诗》《江上渔者》、《江畔独步寻花》。
3.推荐书目――《日有所诵》(二年级《新语文读本》)小学卷3、4
4.图文日记――记录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趣事、乐事,共3篇。
三、设计意图
春节应该还给孩子快乐的寒假,寒假作业也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作业应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应让学生有更多的体验与实践的机会。所以我尝试将寒假作业分为两部分,即生活篇和学习篇。
在当今独生子女居多的年代,他们的状况令人担忧。他们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以自我为中心,在几代人的溺爱中,他们只有索取,不知奉献,很少有人去想父母的辛苦与劳累,更少有人懂得孝敬父母,体贴父母,根据这一特点,我在生活篇里设计了要求学生当爸爸妈妈的小帮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在春节假期期间为了更加喜庆,我让孩子来写“福”字,贴春联,来体验节日的快乐。生命在于运动,所以我在生活篇里加了一项,要求孩子每天坚持锻炼身体,或者去远足,投身大自然的怀抱,放飞心情。
作为一名教师,要让读书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把快乐的假期还给孩子”固然没错,但“放假”并不等于“放任”,完全摒弃寒假作业无异于放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我改变了传统的、枯燥的作业方式,减轻繁重的作业负担,使寒假作业能真正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同时,设计精当的寒假作业也是学生寒假生活的有益指导。所以我在学习篇中同样设计了各种形式的作业,不仅仅生活篇充满了“年味”,学习篇也充满了“年味” 。如图文日记――记录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趣事、乐事,共3篇。这些与生活联系紧密,包含了体验、又不缺乏实践能力培养的作业,取代了大量重复训练的试题和没头没脑铺天盖地的日记,深受学生欢迎,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为学生设计作业,既让学生有快乐的寒假,又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篇里既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又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观念转化为具体行为必然会改变传统寒假作业的沉闷局面,使寒假作业更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操作方法
生活篇中的作业,可以拍成照片,并附上文字。学习篇中的作业,主要以读书笔记(摘录好词佳句、写心得体会)和日记的形式。不管是生活篇还是学习篇,都可拍下自己完成作业的过程,这一过程也可附上。
五、成效分析
这一改革可能要求家长的配合,这一学期初,我从学生的作业中可以看出学生很喜欢这种类型的作业,不仅仅完成了作业,还将自己完成作业的过程给拍了下来,让学生觉得很有成就感。孩子天性纯真,我们不能用作业来限制他们天性的发挥与发展,而应以作业这种形式,让孩子发现生活、体验生活。
参考文献
[1]张云鹰,张红华.在“演”中“学”――小学二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与反思[J].新课程(小学版),2006(04).
小学二年级数学应用题范文5
一、调节气氛,学生轻松学习
课堂教学应有张有弛,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集中。在教学中,由于新旧知识,以及难易程度的改变等,学生的学习往往会出现起伏的现象。教师要注意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努力唤起学生学习的信心,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教学目标的确定要符合学生实际,教学内容要有主次之分,层次分明,教学节奏快慢得当。要注意消除课堂的紧张气氛,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心理学研究证明,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在教学小学二年级数学时,有一道应用题:一辆公共汽车里有36人,到了一个车站后下车18人,上车9人,这时候车上有几人?这时学生已经有些疲劳了,课堂气氛沉闷紧张。于是我创设表演情境,降低思维起点,让学生通过表演形成表象。这样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了起来,进而轻松地解决了这道应用题。
二、创设情境,学生获得快慰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希望得到成功,总是想展示自己的才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许。当他们正确回答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或解决了一道比较难的题目,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地发展儿童从学习中得到满足的良好情感,以便从这种情感中产生和形成一种情绪――即强烈的学习愿望。”如果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经常获得成功,就会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如果经常失败,就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我们要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表现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课堂作业也要考虑大多数学生有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跳一跳,摘果子”的喜悦。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由于考虑到这部分学习内容较抽象,我在课堂中采用师生相互出题的方式进行教学。老师或学生出一个乘法算式,对方也出一个算式,两个算式要符合乘法分配律。一位学生出:13×47,教师出:加上13×53。接着教师出:54×760,学生出:加上54×240……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巧设问题,拨动学生心弦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问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思考。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一种调节课堂气氛的语言交流手段。教师要把握好教材,依据教材特点,构思出有情趣的问题,克服学生因问题单调枯燥而产生厌倦的心理。在教学分数基本性质时,我是这样引入课题的:首先讲一个故事:“中秋节小明爸爸买来一个大月饼,分给三个人吃,小明说我吃得最小,只吃这个月饼的1/3,妈妈吃这个月饼的2/6,爷爷吃得最多,吃这个月饼的3/9,可妈妈却说,三个人吃得一样多。小明不相信,动手一切一分,果然和妈妈说得一样。”然后我问:“同学们,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但大小却一样,这是为什么呢?”这时学生感到困惑,迫切需要解决这个问题,学习热情高涨,很容易地进入了新课的教学。
四、教学民主,提倡质疑问难
如果教师平时缺乏民主和谐的教学作风,学生就可能会沉默紧张,不敢发言。在教学奇数和偶数这部分内容时,可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在学习了偶数、奇数后会问:“0是是不是偶数?”这时老师千万不要用书上“0除外”这几个字来扑灭学生思维的火花,错失一个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不妨让学生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说:“0是偶数,因为它能被2整除……”也有的学生提出反对意见。
五、形象直观,唤起学习兴趣
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实物、绘画、电教、多媒体等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知识。这样有助于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愉快地学习。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教师可指导学生用刀切一下萝卜,建立面的概念,再切一刀形成一个面与第一个面相交,建立棱的概念。这样切6次,帮助学生认识到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这种直观教学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从中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又如在教学“圆锥的认识和体积”时,可采用实验法,分小组让学生用圆锥容器装满黄沙倒入等底等高的圆柱容器中,这种方法符合学生爱玩的心理特征,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得了新知识。
六、有趣教法,优化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