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重庆高考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重庆高考作文范文1
晋代的陶渊明,你是后人的典范。多少人都向往你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你远离闹市,远离尘嚣,只是为了与大自然做最亲密的接触。你懂得如何与大自然打交道,因为在隐居中你拥有了淡然的心态,豁达的胸怀。
庄周,你的境界是无数人向往却又无法企及的。人们都知道“庄生晓梦迷蝴蝶”,人们也都知道你愿意做水中的小鱼。你在自然中生活,你的思想触摸着身旁的一草一木。你懂得如何与大自然打交道,因为草因你而茂盛,水因你而清。
在5.12地震中倒下的“短信妈妈”,你的行为让多少人动容。你双膝跪地,仿佛在向大自然祈求。你祈求她不要伤害你的孩子,哪怕夺走你的生命。你懂得如何与大自然打交道,因为在自然伤害你的时候,你却为生命撑起了一片天。
在孤岛上的汶川县委书记王斌,你是13亿中国人的挂念。你不仅没有倒下,还组织大家积极展开生产自救。你始终站在与死神抗争的第一线,你始终站在与大自然战斗的最前沿。你懂得如何与大自然打交道,因为你知道,生命才是最神圣的。
我们向往自然,我们敬畏自然,我们却不怕自然灾害。我们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希望自己能如水般清澈,如草般茂盛。我们喜欢恬静的生活,我们喜欢清新的空气。但当自然向我们发起挑战时,我们也绝不会退缩。人是因自然而生的,但却不会因自然而亡。透过源远流长的历史,我们更加懂得与大自然相处,在自然中生活,我们培养了一种韧劲。我们懂得利用自然求得安稳,我们知道追求自然提升境界,我们更明白在灾难后我们会一如既往,我们更清楚人与自然是永恒的主题。
在自然中生活,我们变得淡然。
在自然中生活,我们变得睿智。
重庆高考作文范文2
开放式作文:
1.更全面的考查了学生的认知方式和思维能力。
2.进一步释放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英语语言的表达能力。
3.试题体现对现实的关注,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引领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
提纲式作文
1.中文提示更为简洁,开放性更大,给学生的创作发挥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2.考查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用英语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3.高考中的“钉子户”李华
您可以点击收藏此页,及时了解2013高考作文信息。
更多高考作文信息请点击:高考作文频道
推荐:2013重庆高考作文题目:根据大豆写作文
重庆高考作文范文3
重庆高考满分作文范文:自嘲
自嘲,让我想起了自我解围。一种为自己解除尴尬氛围的无奈选择。
在生活中我们常会碰到很多窘迫的事:当你滔滔不绝,全身心地投入“独角戏”中,却发现台下的观众已寥寥无几,而你只能忍着“心酸”继续慷慨激昂,自嘲是曲高和寡,他们不懂你的边缘艺术;当你肆无忌惮地想喊住前方的一位“美眉”时,她的回眸一笑,却让你大跌眼镜,目瞪口呆,良久无反应,而后苦笑地自我解嘲说:“对不起,认错了!对不起!……”然后各行其道,真还有点后怕呢,吐舌,抓耳挠腮在所难免,岂是一个后悔了得。
这是一种搞笑版的自嘲。
自嘲的另一面是处于困境中的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不得以为之的那份悲哀。那是一种沉重的,让人怜悯的举动。典型的阿Q是自嘲境界的创史人,但在笑过后却是一种难以割舍的悲凉。如果阿Q有钱,有地位,他也许会是另一副面孔,会是另一种格局。他的卑琐是社会原因和自身的堕落共同造成的。正应了“时势造英雄”,阿Q就成了那个时代的“英雄”。
这是一种看似喜剧却充满了悲剧性色彩的自嘲。
自嘲可以化解个人的处境,也可以调解大家相聚欢悦的气氛,也可以化解矛盾,让彼此相处得更加和谐。
自嘲也是一种自我否定或肯定,也是一种勇于承认错误的表现。
难得糊涂,生活中太多的不顺心,太多的失落,在一个人独处时,可以自嘲,让心放松,让自己活得快乐些。
点评:
生活不能没有自嘲,因为自嘲对个人生活乃至社会有太多的好处:“可以化解个人的处境,也可以调解大家相聚欢悦的气氛,也可以化解矛盾,让彼此相处得更加和谐”;“难得糊涂,生活中太多的不顺心,太多的失落,在一个人独处时,可以自嘲,让心放松,让自己活得快乐些”。所以,我们要学会自嘲,用好自嘲这个工具。这就是本文的主题。文章从解说自嘲起笔,写了两种不同的自嘲:一是“为自己解除尴尬氛围的无奈选择”,“是一种搞笑版的自嘲”;一是“处于困境中的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不得以为之的那份悲哀”,“是一种看似喜剧却充满了悲剧性色彩的自嘲”。最后水到渠成,揭示自嘲的本质及作用,点明文章中心。全文结构完整,过渡照应自然,这得益于中心句、过渡句在文章中恰当的使用。
重庆高考满分作文:自嘲
自嘲,是一种幽默的说话方式,一种幽默的生活态度,一种心理调节的方式,一种人生智慧的表现。生活中如果缺少了自嘲,也许这样的人生会很累很累。
老师通常说,你现在是学生,一切都应该以学业为重,其他事儿以后再说;爸妈说,你现在是学生,学习为主,其他事儿现在与你无关;同学们说,……一日,当我和姐到市场买菜时,转了许久,最后才称了点土豆。可能是因为爱吃,一下子买了好几斤,一斤075元。我姐问老板多少钱。那老板说,看你旁边的小妹妹好象是个学生哦,问她不就……我一想,这有什么难的,不就费几个脑细胞吗?正想说但还没说出口,那老板突然说:“原来学生不会算帐啊!”一时间,不知道是否因为不服气,就脱口而出:“老师说,我现在是学生,学习最重要,其他的事与我无关;爸妈说,……”惹得旁边的商贩和行人哈哈大笑,弄得我十分不自在,几乎下不了台。
其实,算帐容易,但是在那潮湿又阴沉的菜市场里,能让这么多的人开怀大笑,不也是一种“功德”么?随后释怀,跟着他们一起笑了起来。
一次考试,这门学科为实验科目,期末按规定用“开卷”的形式。于是,编好座次后,刚发下试卷,旁边的几位同学就交头接耳起来,忙着“联盟”呢!由于座次及心理,不想与他们“联盟”,就一个人在那儿静静地做着。真是时间如梭啊,两小时的时间过了一半了,“耶……那几个人交卷了哟!”这时,旁边的同学说:“喂,×××,你做好了没啊?我们快好了,呆会给你看看吧!”说完,又继续他们的“联盟”战了。我回道:“不用了,我还是自己来的好,那雷同卷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哦!”说完,也继续我的了。不一会儿,他们交卷了。临走时,嘴里还冒着:“还不识好人心耶!真是的,纯粹一没长大的小丫,单纯……”到最后,我也交卷了。出考室门时,他们还在那儿议论着,本想与他们来一次激烈的论战的,但最后我还是自嘲道:“大哥哥大姐姐们,小妹真的单纯得要命耶。你们以后一定要好好的教我哦。好让我不至于成为你们心中单纯的小丫哟!别忘了哦!!!!”说毕,同学们大笑。
仔细想想,其实他们真的说得不无道理呀,为什么我当时就是想不通呢?但是,如果我像他们说的那样,“联盟”了,我的诚信丢了,人格没了……
的确,面临人生中的困境,我们可以一笑置之,自我解脱,自我安慰,以求走出泥潭。用好“自嘲”这个工具吧,这样我们可以顺利走过充满风雨的人生道路。
点评:
本文审题准确,作者通过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两件事,突出了自嘲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可以帮助人们“自我解脱,自我安慰”,“走出泥潭”,以及人生旅途中不能没有自嘲的主题。文章从解释自嘲起笔,引出文章的中心。接下来,用两个事例,加以诠释。最后小结,再次点明中心。因此,文章结构完整,条理清楚。所写两个事例,侧重点也不相同。第一个事例,侧重校外,写日常生活;第二个事例,侧重校内,写校园生活。第一个事例,侧重写用自嘲解决日常生活遇到的窘态,突出自嘲是“一种幽默的说话方式,一种幽默的生活态度,一种心理调节的方式”;第二个事例,侧重写用自嘲解决人生面临重大抉择所遇到的困境,突出自嘲是“一种人生智慧的表现”。虽是两个事例,但又不雷同。它们层层深入,比较全面地揭示了自嘲的内涵。遗憾的是,本文语言虽然流畅,但缺乏一种思辨色彩、文化色彩,影响了文章主题的深刻性。
重庆高考满分作文:桃前述怀
题说,谨以此文透析出一个真我。
一缕春光从门缝里挤出来,给了这昏暗的屋子一点生气。书桌上的这盆夹竹桃大概也听到了春的召唤,开始泛出点点绿意。夹竹桃,传说是竹子爸爸和桃树妈妈的孩子,或许它什么也不能代表,但我相信它是有灵性的,在陪伴我走过了十八个春秋以后,它比谁都更了解我的过去和现在,比谁都更清楚我不为人知的弱点。
我打开窗户,给夹竹桃浇了水,然后把翻完的年历从墙上取出,无奈地换上新的一本。这是第几次重复这个动作了?我并非衰老得记不清数,只是不愿意我又一次经历了由北雁南归到万物复苏的轮回,因为这意味着远去的韶华将离我更远。即使我闭上眼睛,停止思维,树上依然有雪在消融,我的夹竹桃也依然在进行着花开花落。
年轻的时候,呵,说这显得太苍凉,那么,换个说法,前些年的时候,我可以原谅贫穷,却无法忍受平庸。而如今,我是不能贫穷的,缺钱的日子里,母亲那痛苦的把我吓怕了,于是平庸倒成了无可非议的事情。
我也确实有过奋斗的雄心,每一个深夜,我都坐在窗前做题,发誓要和我的夹竹桃一起腾飞,它开花的时候我也结出了硕果。然而我的理想与信念,又怎能坚毅到在题海风云中打拼了数十载而依然纯真与鲜活?
我曾认为自己是无坚不摧的,可倘若对手是时间,我必输无疑,这根源,夹竹桃知道,不在其他,而在我变幻无常的性格。
我曾把誓言写在脸上,却不曾刻在心中,我很宽容,不仅宽容别人,更宽容自己,所以我罕有对错误的愧疚感和对失败的失落感。当一个日子从我迟疑着伸出来挽留它的手中溜过时,我也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历史的特点便是重复性。我这是第几次在我的小桃树面前追悔了!或许它也在嘲笑了。我再也不愿意做这类滑天下之大稽的事,因为它于我,不是滑稽,而是嘲弄,更是悲哀。
我感到欣慰的是,我还敢嘲笑自己,还敢忍着巨痛撕开生命里虚伪的面纱。
重庆高考作文范文4
初一那年,和他是同桌,一个调皮捣蛋的毛头小子。而我,是老师眼中的乖乖女。第一次考试过后,成绩优秀的我向老师说,我不要和他坐,我要换位置。于是,我们第一次分开。自此以后,我们之间学习生活的交集似乎越来越少。不知道这是不是寻找的开始,这寻了八年的故事。
世界好幽默,不大不小的城市我们都进了同一所高中,却彼此不知。若不是那炎炎八月军训时偶然的相见,或许我们还要彼此不知很久。汗渍浸泡泛白的军衫,晒得黝黑的皮肤,所有人都几乎长得一样,唯有那眼神,是人最独特的表情。8月1日,是他的生日。在国防教育基地度过。
高中三年,我们不在一个班,不在同一楼层,偶尔路上相遇,总是会心一笑,心头总有淡淡的情愫萌生。总觉得,他还是当年那个调皮的孩子,自己也总还是那个配合着他调皮的孩子。有时会有夸张的动作,夸张的音量,夸张地旁若无人的叫喧。这是两个孩子夸张的与世隔绝的纯真年代。有一天,他去了高二,我还是高三,而有一天当他是高三的时候,我又将高三的时光重新踏了一遍。他说,这是我在等他一起考大学,我说都是他这个阴魂不散的小子害得我再痛苦地经历一遍生命的轮回。
然而,我们在茫茫人海中,走散了。各自在熙熙攘攘的红尘中看各自的花开花落。各自在暗夜中细数回忆。在相识过了6年之后,失散。突然发现,我们居然谁也没有谁的电话,就这样走散。我以为在这偌大的世界,走散了,再相遇的机会是渺茫,就算彼此重新站在原点,也许也是朝着不同的方向,望不见彼此视线里的光。寻找故事的主角,八年前的孩子,如今都已长大。
9月的一天,我离开了原来的高中,去了许多地方听课,从原先生活学习的地方消失了,没有告诉除了家人外的任何人。他找不到我了。10月的一天,他去了英国,也消失了。偶尔我会和妈妈问道,那一起用放大镜烤着蚂蚁,一起比身高从十几比到二十几,一起去烧烤的男生,他去了哪儿。可是,不光是妈妈,所有人都不知道答案。
重庆高考作文范文5
(编 者)
每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备受各界关注,街谈巷议,成为热门话题。2006年新增四川和陕西,共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自主命题,全国及各省区市的作文题目近20套,其中有给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命题作文,还有通常所说的小作文。异彩纷呈,形式各异。
给材料作文有:《乌鸦学鹰》(全国卷I)、《读书》(全国卷Ⅱ)、《北京的符号》(北京卷)、《说和做》(北京高职卷)、《读》(安徽卷)、《雕刻心中的天使》(广东卷)、《意气》(湖南卷)、《生无所息,生有所息》(浙江卷)、《关于三的联想》(湖北卷)。
话题作文有:《人与路》(江苏卷)、《问》(四川卷)、《走与停》(重庆卷)、《雨燕减肥》(江西卷)、《星星》(山东卷)、《三个话题任选一》(福建卷)。
命题作文有:《我想握住你的手》(上海卷)、《愿景》(天津卷)、《肩膀》(辽宁卷)。
小作文有:对奥运提建议(北京卷)、《车站一瞥》(重庆卷)。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稳中求新、关注生活,不仅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考查思想深度,具有较好的时代性、多样性和选拔性,对我们有一定启示。
一、时代性
不少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作文题目时代感很强。体现这一特点的应该首推《我想握住你的手》(上海卷)。它引出了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提倡和谐与社会、和谐与人际之间的融合,引导学生在真情中感悟。所蕴含的美好思想既有呼唤我国先进的传统文化的复兴,又可以引导当前诸多社会问题的和谐。与往年作文题目的多重理性相比较,今年上海作文题目转向对考生内心情感世界的关注,同时兼顾社会意义。“我想握住你的手”这种语话方式,有利于调动考生倾吐的兴趣。不仅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作文中能明显看出每个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与追求的方向。
《北京的符号》(北京卷)也是被公认为颇具创意的题目。近一时期,北京对文化遗产的宣传较多,加上2008年奥运的不断升温,人们对历史文化与时展谈论热烈,生长在北京的考生,对此感受应当很强烈。这个题目,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人和事物,关注北京的变化。虽然说从故宫、四合院、天桥的杂耍、胡同小贩的吆喝、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到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历史的跨度很大,但题目的着眼点仍是引导学生关注时代的发展,即北京不断涌现出来的新的符号。
《读书》(全国卷Ⅱ),看似陈旧,但它的针对性却极富时代感。2006年5月19日《中国青年报》在显著位置发表署名文章《在网络的冲击和应试压力下――青少年面临图书阅读危机》。文章指出:由于网络的冲击和应试压力,据调查:2005年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为48.7%。这说明一年里我国国民中有一多半人没读书,而且从1999年以来连续6年持续走低。问其原因,说“没时间”和“不习惯”的,其中近一半是十八九岁的青年。由此看来,以《读书》为题,从一个侧面和一个角度谈对读书的看法,切中时弊,其时效性是很强的。
二、多样性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从命题的角度看:上海卷煽情;北京卷创新;福建卷有新意,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浙江卷难度大,具有挑战性;湖北卷巧妙;安徽卷重思想、重实践,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重庆卷贴近生活,重观察、重生活中的细节,引导学生与生活紧密联系;江苏卷问经寻典,思考和行文的空间比较大,都表明了命题角度的多样性。
从立意的角度看:有侧重情感体验,人文情怀的;有关注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有富有哲学思考,探索人的“精神家园的”;有关注人间万象和老百姓普通生活的;有颇具哲理,运用辩证思维的;有开掘实践意义,要求谈理想与现实的;有涉及传统文化继承和营造和谐氛围的等等。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可以明显分出档次,除个别题目外,一般审题难度不大,选材范围比较宽泛,接近考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追求目标。看到这些题目,考生都能有话可说,而且有利于考生说真话,抒真情,避免套路文章。
从命题的形式看:呈现出多元化的走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主命题之初,有对全国卷形式或模仿、或翻版的现象,而今年却已呈多样化的形势。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从1999年以来,话题作文在高考中占了主导地位,今年突然转向,返璞归真,回到上世纪末的轨道上,给材料作文占了上风。恰恰是这一变化,不少考生吃了亏,把给材料作文当话题作文说开去。首先是主题偏离材料,给材料作文要求考生联系所给材料进行作文,它一改连续几年来高考作文采用的话题作文表现形式,因此,很多考生想当然地就将今年的给材料作文写成了话题作文。在作文立意方面,完全脱离了题目中材料所给的寓意,可谓“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这是造成很多文采不错的考生作文得分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这里有必要把这两种命题形式加以区分。
给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主要的区别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题目的结构不同。给材料作文通常包括:主体(文题材料或图画材料)――附件(包括“注意”和“要求”两项,要求中有“自拟题目”)。话题作文通常包括:材料――话题――规定性要求(或以“注意”字样出现)。对题目而言,给材料作文题前一部分是“材料”,后一部分是“自拟题目”。话题作文题前一部分是“话题”,后一部分是“要求”。1992年至1998年主要是给材料作文,1999年至2005年主要是话题作文。二是给材料作文题较话题作文题更具限制性和封闭性,作文时对材料寓意的准确理解以及思想深度很重要。2005年给材料作文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考试卷中只有4道题,话题作文却有9道题。今年给材料作文有10道,话题作文却只有5道。前者增加,后者减少。
给材料作文是一种读写结合,以读为基础,以读懂材料为先决条件的作文文体。它在审题立意上是有限制的,必须根据材料的寓意,在标题的范围内明确写作的方向和内容。审题难度相对加大,行文要求符合题意,具体明确,不能任意发挥。它不同于话题作文的自由开放和为考生提供更广阔的自由驰骋的空间。
除此以外,今年还有命题作文三道题,小作文两道题,由此看来,从命题角度、审题、立意和形式这几个方面看,都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展示出地域文化的风貌。
三、选拔性
作文命题在高考试题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它的区分度,对高考招生选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今年话题作文为何减少,它与高考选拔性考试的特点有什么关系,很有意义。
由全国卷首创并坚持多年的话题作文,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开始,鼓励考生大胆想象,内容只要与“移植”有关就符合要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进一步强调了命题者的开放意图。这给当时限制过死,封闭式的作文教学以振聋发聩的一击,它对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推动作文教学的改革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这种“记忆的移植”和“答案的丰富多彩”,却混淆了“创新思维”和“胡思乱想”的界线,忽略了既要“异想天开”,又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用“纷繁杂驳”偷换了想象和联想要“合情合理”的概念。它的负面影响和传递给考生及语文教师的错误信息是:高考作文可以任意开放,只要与话题沾点边,写什么都行。似乎“文体”“审题立意”以及高考作文应该严加防范的“抄袭”和“宿构”之风都不重要了。2002年“心灵的选择”话题十分沉重,引导了考生去说套话。2003年“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情感体验。2004年全国卷四个作文题和2005年全国卷三个作文题,都充分注意到选择考生关心和熟悉的话题,能激发考生的灵动感悟和动笔写作的热情。尽管话题作文的坚持有其积极正确的一面,但其“宿构”“抄袭”之风的影响给高考选拔带来的危害是不能忽视的。为了保证高考的选拔性原则,作文命题一定要处理好限制与开放,承袭与创新的关系,同时也不得不考虑评分的客观、公正、平等和把评分误差减少到最低点等因素。
对话题作文利弊的分析,说明了今年作文命题中给材料作文增加的原因和保证高考选拔性原则认识的加强,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自主命题大多重视了这一问题。北京今年高考作文的区分度体现得非常好。因为《北京的符号》是一道限制较多的命题作文,审题难度不大,考生有话可说,但是,想写出彩,得高分,关键是思想要有深度,内容必须生发开去。可喜的是今年北京作文有得满分的《老舍与北京》。但令人遗憾的是:相当数量的考生文笔不错,但立意平淡,对题目挖掘不深,从符号写到符号,未深入探讨“符号”背后的深刻含义,结果得分比较低。《北京的符号》这道作文题,难以预知,有较好的公平性与选拔性,许多老师和学生反映没想到、没猜到、没有练过。虽然写作要求较宽,文体限制较少,降低了审题难度,但要写出新意,写出深度,写得鲜活也相当不容易。正因如此,才可以真实反映学生的水平和能力。这种避免了猜题、押题、“宿构”“抄袭”,而且有区分度的作文题,有利于高考的选拔。
今年高考作文题目的时代性,多样性与选拔性给我们带来了几点启示:
首先,要注重知识和生活的积累。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我们在复习、训练的同时,要让自己充分感受丰富的社会生活,关注时事,读写结合。从阅读中积累,从阅读中发现。如果平时重视阅读,循着“阅读――积累――感悟――表达”的写作规律进行练习,应对今年这20道高考作文题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因为涉及的语言材料,我们从报刊上都能看到。例如:关于“青少年面临图书阅读危机”的文章,介绍故宫及北京的四合院的文章等。
重庆高考作文范文6
2013年高考作文命题从形式上回避了对社会热点的直接呈现,但是回避并不等于不体现。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旨仍旧是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我,关注他人,关注自然,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既引导考生把握时代的脉搏,又引导考生回归经典,追求真善美,摒弃假丑恶,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哲理思辨是中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中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另外,从选才角度,高校也需要具有哲理思辨能力的学生,因此哲理思辨考题仍是历年高考的重中之重。
一、折射热点
2013年的高考作文题在题旨方向上延续了2012年的命题思路,即折射社会热点。2013年的高考作文题折射出以下社会热点:
(1)关注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北京暴雨、雾霾天气,雅安地震……关注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引导考生思考工业文明下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敬畏自然的意识。比如江苏卷材料中,“探险者、蜡烛”是“社会”因素,“山洞、蝴蝶”是“自然”因素,其关系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蝴蝶”飞走的结果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正在影响自然的发展,在这个方向下,我们可做以下解读:①人文大爱。关爱自然,哪怕是一群微小的蝴蝶,人类都得给他们让路。②生态情怀。蝴蝶迁徙,微弱的翅膀扇动着生态的不安与无奈,不知道这柔弱的翅膀能否扇醒人类越来越物质化的大脑,人类要不要停滞贪婪的脚步?能不能修复这失衡的生态?③人文与生态的交织。生态的修复离不开人文情怀,蝴蝶是自然界的代表,尊重自然生物们的生存习惯,不恣意改变它们的生活环境,就是人类对自然最好的关爱。
(2)关注新兴事物,鼓励考生自由表达意见。
近两三年来,广东的慈善事业走在全国前列,无论是放宽注册还是配置社会力量,广东都显示出了非同一般的活力。作为全国慈善业发展的高地,广东卷将慈善议题镶嵌进高考作文,是很鼓舞人心的。但是,如果将慈善事业放入世界范围内来看,中国的慈善事业才刚刚起步,国家对慈善机构该如何管理?百姓该如何参与?出题者对接受帮助的第一家,允诺报答的第二家,以及认为慈善是施舍,干脆拒绝了富翁的帮助的第三家,都没有一丝褒贬态度。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鼓励考生关注新兴事物,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既能增加试题的开放性,又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北京卷“对手机的解读”也同样是此命题理念。
(3)关注物质文明下人们的心灵,走进现代人的内心世界。
一项调查显示,70%的中国人日均休闲时间少于3小时,还有8%的受访者表示几乎没有休闲时间。日益发达的科技手段和现代生活方式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忙碌,但忙碌过后常有空虚感袭来,原来我们“丢”的不是生活,而是“心灵”。在此背景下,浙江卷呼唤保留“童心”;四川卷倡导“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当然,这里的“平衡”不仅仅是人与自然的平衡,更多的含义是指向一种平衡的心态;湖南卷则大胆地表达“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就是一种“幸福”。
二、回归经典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它一直弘扬着真善美,代表着一种主流价值观,具有永恒的生命力。2013年高考作文试题命题者依然关注以下经典主题:
(1)道德引领。如广西卷“不能用贪心来对待爱心,要多一些真诚和友善”。
(2)立身处世之道。如新课标Ⅱ卷“同学之间只有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关系才会更加融洽”。
(3)生活哲理感悟。如新课标Ⅰ卷“人生要有经验、技术,但更要有勇气”,山东卷“莫言被‘咬’之后,不但表示谢意,并且还认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重庆卷“大豆只有变成豆腐后,其自身价值才能得到升华”,天津卷半命题作文“ 而知之”等。这些试题都旨在引导考生从平常的生活中感悟人生的哲理。
三、哲理思辨
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苇草,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所以历年高考作文命题者一直关注哲理思辨类考题。2013年的高考作文试题考查了考生如下哲理思辨能力:
(1)辩证分析能力。如湖北卷“上善若水任方圆”,引导考生思考“方”与“圆”之间的辩证关系;福建卷哲理小诗《忧天》引导考生思考“自由”与“地层”之间的辩证关系。
(2)矛盾互相转化的分析能力。如辽宁卷“一个人,只有做珍珠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引导考生分析怎样才能将“沙子”转化为“珍珠”,同样重庆卷“大豆只有变成豆腐后,其自身价值才能得到升华”,旨在引导考生分析怎样才能将“大豆”转化为“豆腐”。
(3)发散思维能力。如江西卷的“怕与不怕”,安徽卷的“为什么会这样和为什么不能这样”,考生只需抓住一个观点自圆其说即可,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4)创新思维能力。如上海卷“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总还有更重要的事”,旨在引导考生转变思维,从另一角度考虑问题。
【2014年备考指南针】
总体方针:全面撒“网”,重点捕“鱼”。
所谓全面撒“网”,是指在高三备考别是第一学期,不能有投机取巧的心理,认为高考就考这些主题而忽略对其他主题的关注,进而造成在高考时才发现知识盲点的“悲剧”,所以我们的“网”要尽量撒大一点。所谓重点捕“鱼”,是指在高三第二学期备考中要重点突出,有的放矢,重点瞄准以下几条“大鱼”:
(1)社会热点。在捕这条“大鱼”时考生可这样撒“网”:① 关注各大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特别是《新闻1+1》。② 绕到社会热点背后对热点多做几个发散思考,如2013年最大的社会热点是“中国梦”,考生可做以下发散思考――为什么要实现“中国梦”?“中国梦”还有哪些代名词?怎样实现“中国梦”?据此考生可提出见证、飞翔、足迹、路径、创新、实干等话题。新课标Ⅰ卷“经验与勇气”就完全可以从大的层面上立意,谈实现“中国梦”的条件。
(2)经典话题。在捕这条“大鱼”时考生可这样撒“网”:① 梳理经典话题,比如责任、爱心、珍惜、知足、尊严、宽容等。②采取“话题+美文+时文+素材”的形式充实写作素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