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牛郎和织女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牛郎和织女范文1
现实 老两口三年团聚时间不到半个月
牛郎织女的分居完全是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棒打鸳鸯两分隔”造成的,然而,随着打工经济潮起潮涌,随着中国城乡人口流动性增强,当代城乡老年夫妻,不知不觉间,又在纷纷上演现代“牛郎织女”!
56岁的黄女士是一位农村妇女。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南阳工作;小儿子也于2007年去了郑州工作。2006年1月,大孙子出生,当时,因为家里种着几亩地,还喂着鸡和猪,而且大儿子家的住房也比较紧张,黄女士和老伴商量后决定:老伴留在家种地照看老房子,她自己到南阳照看孙子。再后来,二儿子也有了孩子,老伴就去了郑州照看小孙子。老两口一辈子没分开过,如今却为照顾孙辈成了现代版的“牛郎织女”,这3年来,每年只见一次面,团聚时间加起来不过半个月。
“和老伴结婚三十多年,从来没有分开过,现在分居两地,两人都感觉很不适应,常常互相惦念。我们俩现在每天都要打电话,一天不打,就会坐立不安。”黄女士说。
笔者在城区某小区随机采访了10个家庭。发现竟有3个家庭的老人因给子女带小孩而处于分居状态。成为一些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一个缩影。
黄女士说,在儿子住的小区,也有一些是老两口一起来帮孩子带小孩的。有些老两口在孙子上学后,还会一起出来遛弯,逛超市。这种情况让她挺羡慕。可是,事实上,能够老两口同时跟随一个子女共同到城市生活的毕竟不多,尤其农村那些老年夫妻,因为有老屋有耕地什么的,老人们总是放心不下,因此只好留老头儿在农村老家“看摊守业”,老伴儿进城给子女“当保姆”照看孙子(孙女)或外孙。
提醒 老年夫妻分居易“出事儿”
不可否认,老年夫妻分居,一方在老家“看摊守业”,另一方进城给子女“当保姆”照看孙子(孙女)或外孙,帮助子女分担了家务,促进了子女事业发展,也享受了天伦之乐,增进了三代人的亲情。但是,事物总是两方面的。其实,在现代社会,不光是年轻夫妻分居容易“出事儿”,就是老年夫妻长期分居也是容易出问题的啊。
邵老先生和老伴退休后一直呆在家里,老两口过着幸福恩爱的生活,一年前,他们还抱上了孙子。按理说,这样的生活应该是幸福美满的,可是没想到的是,邵老先生不久就过上了独居的生活。
由于儿子媳妇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照料孩子,于是就请了保姆,可是先后请了几个都不满意。正在儿子发愁的时候,邵先生的老伴自告奋勇地承担起了照顾孙子的任务。由于住房有限,只能老伴一个人住进儿子家。刚开始,邵老先生还经常给老伴打一个电话,可是时间长了,刘老先生就觉得有些寂寞了,毕竟,以前一直都是老伴在家里忙吃喝穿用的家务,老伴一走,邵老先生只好勉为其难地自己动手,时间长了还真有点想念老伴,可是他又不好意思把老伴从儿子家叫回来。
老伴偶尔才回家拿些衣物什么的,邵老先生孤家寡人地生活着。老伴对邵先生隐隐担忧,因为邵先生有高血压和心脏病,可是因为照看孙子也没有办法顾及“老头”了,只是偶尔回来时千叮咛万嘱咐邵先生“别忘记吃药”、“注意身体”什么的。但是,叮嘱归叮嘱,由于独自在家,不善于处理家务,饮食不规律,吃药有一顿没一顿的,不久悲剧发生了:邻居发现邵老先生三四天都没有出门,便通知家人回来查看,发现邵老先生死在卧室地板上,一脸痛苦的表情。原来,邵老先生因为夜晚突发心脏病,心绞痛时在床上翻天覆地,最后滚落地上,由于身边无人抢救,痛苦地驾鹤西去了。
事实上,老年人在一起可以相互照顾,如果人为地拆散他们,会给他们在生活上和心理上造成很大的不便。而且老年人脸皮薄,很多时候分居的老人即使想念对方,也不好意思把对方从儿女家叫回来,这就造成了许多分居老人产生心理或者生理的疾病,以及不必要的麻烦。身患心脏病的老人更不宜独居。
专家 要天伦之乐,更要相濡以沫
老年人为自己的子女充当“保姆”,在一般人看来,恐怕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其中的好处自然不少,但由此而引发的老年夫妻分居,以及因分居而出现的诸多问题,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所以,做子女的在想着方便自己与孩子的时候,一定也要为老人的晚年幸福多多考虑啊!
牛郎和织女范文2
七夕节的作文300字篇【1】今天晚上,妈妈告诉我今天是“七夕节”,是牛郎和织女见面的日子,传说站在葡萄架下还可以听到牛郎和织女说话呢!今天他们第一天见面,一定会哭的。
我等啊等啊,睡觉的时候果然听见哗哗哗的声音,我猜想一定是牛郎和织女在哭呢!他们哭得时间那么长,声音那么大。他们一年才能见一面,真令人难忘啊!假如我和妈妈一年不见,突然有一天见面了,那是多么开心、激动啊!我想起以前我和妈妈看的《天仙配》,《天仙配》里的董永就是牛郎,七仙女就是织女,他们过着幸福的生活,天神让蛇将去人间抓七仙女,抓到七仙女就跑,董永后面追,快要追到了,天神在牛郎和织女之间用金簪划了一条线,这就是银河,他们只能隔河相望,允许他们每年的七月十五见一面,这就是七夕的来源,不过七月十五就把他们分开了,他们一定有说不完的话,办不完的事。
我希望他们永远不要分开。
七夕节的作文300字篇【2】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了,七夕节就快来到了,明天就是七夕节了。妈妈说:“你知道七夕节的来历吗?”我说:“我当然知道七夕节的来历啦!七夕节又名牛郎织女节,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
妈妈笑着说:“你这小家伙脑子里装的知识还真不少呢!那你知道吗:牛郎织女的故事吗?”“我当然知道了,这不用说我就知道,那我为什么还要说呢?”
妈妈说:“你还真是个小调皮!”
对啦,忘啦说正事啦,我这次发表文章是为了提醒大家:七夕节到啦,请大家不要忘记这重要的日子哦!我听说:只要坐在那葡萄架下面,就能看见牛郎和织女鹊桥相会的样子呢!怎么样,你们要不要看看牛郎和织女鹊桥相会的样子呀?想看就坐在葡萄架下面吧!
七夕节的作文300字篇【3】七夕节那天晚上,我和妈妈一起在看星星。正好是七夕节,妈妈给我讲了牛郎织女的故事。
传说在很早以前,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经常虐待他,甚至把牛郎赶出家门,牛郎只要了那头老牛相随。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做了牛郎的妻子。
牛郎和织女范文3
与七夕节相关的故事篇【1】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头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给他出了计谋,教他怎样娶织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与七夕节相关的故事篇【2】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在南阳桐柏县盘古开天发源地还流传着另一版本的牛郎织女传说:黄牛是在盘古开天辟地时,因为当时地上没有五谷,它将天仓中的五谷偷来撒向人间,因而被玉帝赐下天庭,摔断了腿。孙如意用百花露给黄牛治好了伤,黄牛帮助牛郎和织女成了家。后来,黄牛又不顾受罚,帮助织女和牛郎从天宫偷来蚕蓝、蚕种、织布机、织布梭等。自此,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生活幸福。故事中还描述了织女如何传授养蚕、缫丝、织绸缎技术。不同版本传说中的人物、地点都指向了南阳,完全符合神话传说地方化的特征。
与七夕节相关的故事篇【3】据文献记载,南阳周代已有养蚕业和丝绸业。西汉年间,南阳郡为全国蚕丝产地之一。东汉时,张衡《南都赋》中记载的“帝女之桑”就出自南阳,名扬天下。牛郎织女传说的诸多版本中,都离不开织女的纺织技术。盘古开天发源地的民间传说中,描述了织女如何传授养蚕、缫丝、织绸技术。这与很有名望的南阳丝绸有着渊源的关系。由七夕节衍生出的乞巧风俗活动,主要因为织女是“天帝之女”,心灵手巧,为人间少女所崇拜。今人谈及乞巧,多援引南北朝时南阳人宗懔《荆梦岁时记》的记载: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据河南大学出版社《楚国史》记载“荆楚北从今河南南部,南至衡阳,东至九江一带……。而西周之前文献所指的‘荆楚’当在今河南南阳盆地至江汉平原一带。”据此可知,南阳位于荆楚之地,由此形成了乞巧风俗,此盛况有民歌一首为证:
牛郎和织女范文4
“牛郎织女”的故事传遍天下,家喻户晓。经过专家学者多方面考证,发现“牛郎织女”故事原来就出自山东省沂源县燕崖乡。有文献记载。最早在西周的《诗经・大东》篇就有:“彼织女”、“彼牵牛”的记载,据专家考察大东的位置是泰山以东,临淄、曲阜一带,而大东的核心位置正是沂源。燕崖乡就是牛郎织女传说的故乡。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是由牛郎织女爱情故事演绎出的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山东沂源县作为牛郎织女传说的核心传播地,拥有国内唯一一处传说与实地实景相对应并存有古建筑遗址的珍稀景观―建于唐代的织女洞和牛郎庙,并被专家称之为“中国牛郎织女传说之乡”。目前,沂源“牛郎织女传说”还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最近,我采风就来到了这个享有“中国爱情圣地”的沂源,一探这一流传千古的爱情故事究竟。
牛郎织女景区距县城15公里。景区以海拔532米的大贤山和沂河为主体构成,面积约4.5平方公里,由织女洞、牛郎庙、情人谷、神清宫等二十多个景点组成,地貌的特征逼真显现了天上有“牛郎织女星”,地下有“织女洞牛郎宫”,形成“在天成像,于地成形”的奇观。
当我首先来到牛郎庙旁边的村子,这个村子叫牛郎官庄,我发现村里的人大部分都姓“孙”。据悉,这个村子明朝年间就有,村里人以牛郎后代自居,并历代传承牛郎织女故事,至今沿袭着养蚕、织布、取双七水等习俗。
沂源县燕崖乡整个大贤山上的石碑非常多,只是因为先前被破坏过,现存完好的为数不多,但是所有的石碑上所刻的内容,都与牛郎织女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其中有一块石碑,它对牛郎织女的记载是美且清晰的。这块石碑是嘉庆二十年所立,石碑上面所刻的两首诗叫《登织女台》,作者是王松亭,其中一首诗的第三和第四句“仿佛星河垂碧落,依稀牛女降人间”。非常形象地描写了在天成象、于地成形的意境。
大贤山东麓下临沂河的峭壁上有一石洞,人称织女洞,织女洞始建于唐,兴盛于宋元,又名织女仙阁,它依山凭势而建,洞外有摩崖石刻。传说这就是王母囚禁织女的地方。它系二层楼阁式建筑,内陈设有织女等彩色塑像。洞高8米,宽7米,长约10米。洞中存有古碑数块,年代最早的可以上溯到宋代。织女和王母的彩色塑像端坐在第二层上,左侧设有织女梳妆台与寝室,楼阁第二层的前脸上,有一个上圆下方的窗户,正可让脉脉含情的织女临窗端坐,与河对岸的牛郎隔河相望。织女洞上面虬枝倒挂,下面沂河畔风光无限。我发现还有一块石碑“织女洞重楼记”是明万历七年(1579)所立。碑文记载说:“志云唐人过谷,闻洞内札札机声,以故织女名”,讲的就是织女的来历,意思是说在唐代时有人从此经过,听到洞内有札札的机杼声,以为织女在织布,所以就修建了此织女仙洞。
大贤山一带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早已闻名遐迩。历代文人墨客多有登临游览者,留下许多诗文摩刻。在织女洞南面的天然峭壁上,镌刻着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沂水知县白锡元手书“钟灵毓秀”四个古朴大方、遒劲有力、蓄意深邃的大字,高4米宽1米;洞口一侧立有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沂水人王松亭所题《登织女台》诗碑。其诗曰:高攀石凳赴仙关,洞口如逢列宿还。仿佛星河垂碧落,依稀牛女降人间。纵知机杼此中有,哪信鹊桥渡后闲。我欲乘槎谁接引,客星高听水潺潺。
天孙台上望仙楼,危槛平临景物幽。山径南随林麓转,沂河东折古今流。泉溪声急晴疑雨,松柏风寒夏亦秋。但于此间得少趣,寻源何事问牵牛。
诗碑为云溪处士孟天荣书丹,一手行草字体流畅飘逸,为意境雅丽清新的诗作增色不少。
牛郎织女景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5.6%,植物450多种,野生动物210种,有山东省最古老的卫茅树和千年虎皮松。导游解释说:罕见的叶籽银杏和角度不整合面等自然和地质奇观,这些都与牛郎织女传说有关,具有浓重的文化色彩。叶籽银杏,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在全世界也是非常罕见的。叶籽银杏所结的果实是长在叶片上的。奇怪的是并不是这棵树上的所有果实都是长在叶片上的,只有这个枝干上结的果实是叶籽银杏,就是织女洞附近无生殿上方弯的很漂亮的一枝,这些果实约占这棵树的20%,而这枝正好是冲着织女洞的方向,也许这是老树为牛郎织女的爱情做的一个见证吧。
在情人谷,我听说相传织女下凡后,就是在这里和牛郎一起生活的,因为谷内长有大量野生的连理树,同时每逢春夏之交,会有大片的情人花在此竞相绽放,情人谷因此而得名。情人谷全长400米。在这里,抬头可见山景,俯首能赏水色,侧耳可听溪声,伸手能触清流。沂源人称此为情人谷中情人湖。牛郎织女景区是自然脉络与文化脉络的高度融合,是天人合一、天地神奇的典型组合。它正以垄断性的神话魅力和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观吸引着八方游客。
牛郎织女景区悬崖如削,巨石嵯峨,松柏森列,生态环境优良。大贤山下沂河如带,“地上银河”水景长3公里,形成了50多万平方米的水面。各种自然资源与人文脉络高度和谐统一。
牛郎和织女范文5
牛郎最亲密的伙伴就是那头牛,哥嫂一直想把财产占为己有。就把家里的牛和破车给了牛郎,牛郎牵着牛拉着破车离开了家。
牛郎自己砍柴搭成一个茅草屋。有一天晚上,牛郎走进屋子,听到老牛说翻过山有座森林,森林前有一个湖,有些仙女在湖里洗澡,你要捡起那件粉红色的纱衣,跑到树林里等着,去跟你要衣裳的那个仙女就是你的妻子。
第二天黄昏,牛郎来到了湖边。看到果然有许多仙女在洗澡,就按照老牛说的办,果然有一个仙女来找衣裳。
这个仙女原来叫织女,王母娘娘每天都让织女织许多的布,并不让她出去玩。织女一直想去人间玩耍。终于有一天,王母娘娘由于喝多了酒在打瞌睡,织女和几个仙女就一起来到人间。
牛郎和织女范文6
笔者从民间收集到一枚“鹊桥相会”大花钱(见图),钱径较大,钱文和图案独特,制作精美,在花钱中十分少见。
鹊桥相会源于一段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织女是天上玉帝的孙女,牛郎是人间一个牧牛的少年。牛郎很小就没有了父母,哥嫂对他很不好。分家时,只给他一头老黄牛。他只好与老牛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很清苦。有一天,老牛忽然对牛郎说起话来,“明天,织女和众姐妹要到山后的湖里洗澡,你若拿走织女那件粉红色的衣服,织女就会成为你的妻子。”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去做,果然见到了织女。他们成婚以后,牛郎耕田,织女织布,日子越过越幸福,不久,就生了一男一女。可是,牛郎织女的事,到底被王母娘娘知道了。她火冒三丈,亲自带天兵天将将织女抓上了天。孩子们哭着要妈妈。老牛又一次对牛郎说:“我快死了,我死后,你把我的皮披在身上,就可以飞上天追织女了。”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去做,把两个孩子放在两个筐里,挑在肩上,披上牛皮,真的飞到了天上。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狠心的王母娘娘用玉簪向身后一划,划出了一条大河,挡住了牛郎的追路。这条河就是天河,也叫银河。牛郎望着滔滔的河水,发誓无论如何也要见到妻子。王母娘娘没有办法,只得允许他们每年在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见一面。于是,每到这一天,许许多多的喜鹊就会飞到天河边,为牛郎织女搭起一座鹊桥,让他们相会。这就是“鹊桥相会”典故的由来。而将该典故铸在花钱上,并用图案表现出来,是笔者首次见到。
该“鹊桥相会”大花钱,用精黄铜制作,钱径6厘米,厚0.2厘米,重35.2克。窄穿,穿径0.9厘米。边廓较阔,宽0.5厘米。面文“鹊桥相会”四字,直读,楷书,具有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风格。边廓装饰回纹,规矩、工整。地张阴刻花卉,左右略对称。钱背除边廓装饰回纹外,雕刻了一幅“鹊桥相会”的图画:上面云彩朵朵,下面波浪滚滚,数不清的喜鹊在水上搭起了一座鹊桥,牛郎已从鹊桥走过,在桥的一端与织女相会,夫妻拥抱,小孩则在他们身后,合家团圆,享受幸福时刻。画面设计合情合理,刻制细腻,成为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
根据该“鹊桥相会”大花钱的制作工艺和包浆分析,应是清朝末年或民国初年,一位具有较高绘画水平和铸造水平的民间工匠所铸,铸造的数量不大,传世较少。(编者:未见实物,读者自鉴。)
(责编:丁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