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建设重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团队建设重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团队建设重点

团队建设重点范文1

[关键词]社会实践;重点团队;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24-0050-03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对大学生了解社会、锻炼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及增强社会责任感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对高校暑期社会实践校级重点团队进行研究,探究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改进的对策与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一、重点团队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验不足导致效率不高

由于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在校时间一般只有三到四年,前一年参加过实践的同学,第二年可能就面临着毕业,所以团队人员几乎年年是新手,普遍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再加上当今的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普遍较少,对于如何在校外组织活动、开展活动,如何与人打交道等,几乎都处于空白期,他们虽然对实践活动充满热情但对活动本身知之甚少,从而导致整个实践活动从策划到人员培训到活动过程中的灵活调整都面临诸多问题,给带队老师增加了负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活动的效率。

(二)人员结构复杂导致专业程度不高

校级重点团队的成员的来源一般是从全校范围内征集或是二级学院(系部)从本学院征集而来,人员的年龄结构、年级分布、专业背景、社会经历等存在较大差异,如何在短期内让团队形成战斗力,开展既能体现专业特色,又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实践活动,是个充满挑战的问题。活动能否成功开展,队员的素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考虑到活动便于开展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专业性专业所学能否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让学生在奉献社会的同时,能够锻炼自我,而团队成员的复杂性影响了这一目标的达成。

(三)时间短导致活动开展不充分

由于暑假的时间只有两个月左右,加之活动的策划、人员的培训和考虑的学生的休息,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一般都控制在半个月到一个月左右,在学生经验普遍缺乏的情况下,除去学生在活动中适应的时间和最后总结的时间,整个实践活动的有效时间非常有限,再加上暑期天气变化等不确定因素影响,整个实践活动能否按照既定计划有效开展,是个很大问题,甚至出现“轰轰烈烈出门,寥寥草草结束”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活动既定目标。

(四)人员数量有限导致影响力不够

由于经费的限制和指导老师不足等问题,各高校的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数量普遍不多,一般一个系部(学院)组建一到两支队伍,学校层面组件一到两支队伍,考虑到经费开支和安全等现实情况,每支队伍的人员规模也基本控制在10-15人左右。因此,一所学校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的队员的总人数,只占到在校生人数很少的一部分,这样的人数规模,使得大多数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到重点团队的实践活动中去接受锻炼,同时也削弱了整个实践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和校园影响力。

二、加强重点团队过程管理的意义

破解重点团队存在的诸多问题,加强团队的过程管理,提升团队的运行效能,是个重要的突破口,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进一步增强重点团队的影响力

一所学校的暑期社会实践的影响力如何,主要体现在它的重点团队在活动组织和宣传工作等方面做得如何。重点团队是学校重点投入的团队,是师生广泛关注的团队,是活动目标高度凝练,目标高度明确的团队。加强对活动团队过程的充分管理,提高活动效能,把活动做实做好,在此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可以带动提高学校各个层面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师生、社会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关注度,进而提升整个学校的社会知名度。

(二)有助于进一步发挥重点团队的示范作用

重点团队是一般团队和其他团队学习的榜样,加强对重点团队活动过程的管理,科学、有效、充分的开展实践活动,可以及时总结出一些有效的活动方法,提高活动的效能。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等新媒体沟通平台,组织各实践团队在群中定期交流,可以推动其他团队的工作开展。同时,实践活动结束后,对重点团队的工作进行总结,可以为来年的实践工作提供重要的经验参照。重点团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标杆、是发动机、是经验播种机、是领头羊,也是宣传典型。

(三)有助于进一步增强重点团队的工作效能

如何在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完成实践目标,较好的完成实践任务并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提高工作效能是重中之重。管理出效率,管理出效能,管理出成绩,唯有加强对整个队伍的活动过程管理,根据活动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调整工作思路,调整活动的组织与安排,及时做好与各方面的沟通,才能提升效率。反之,一味地按照活动计划开展活动,遇到新问题不能及时调整,将使活动成效大打折扣。

(四)有助于进一步锻炼大学生综合素质

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的锻炼,不仅是活动内容本身对学生的锻炼,更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对活动组织能力、协调能力、遇到新情况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与人沟通等能力的综合锻炼。加强对活动过程的管理,提醒、引导学生提前发现问题,自主有效解决问题,及时反思问题,学习运用集体智慧推动活动有效开展,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目的。

三、加强重点团队有效管理的对策

(一)优化顶层设计,凝练实践活动主题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尊重规律、统筹推进、注重实效。对活动主题、实践内容、具体形式、方案优化、成果呈现等均需从源头上科学谋划、系统设计。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从团中央到各地团省委、团市委都会下发专门的活动通知,对活动的指导思想、活动的内容安排及活动要求作出相应的指导,各高校也会根据文件精神下发符合本校实际的活动通知方案。如何既科学充分的领会上级文件精神,又能合理的结合学校特点拟定活动主题,做好顶层设计是重中之重。设计者一要吃透上级文件精神,深刻领会文件精神的内涵实质,把握好当前社会大背景下,国家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整体要求和期待,真正做到党有号召团有响应,不走过场不做表面文章;二是把握好本校的实际,既要有一般性的文化类活动,又要体现学生的专业特点,同时要体现服务社会,真正做到在服务社会中锻炼专业所学,实现互利双赢。

(二)严格成员选拔,优化团队成员素质

重点实践团队承担着比普通团队更高的目标任务,对成员的选拔就变得至关重要。首先,在选拔方式上要拟定科学的选拔方案,既能够选拔出适合的队员,又能够紧密契合“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活动宗旨,不能只选择活动经验相对丰富的学生干部、社团干部,还要兼顾普通同学,把渴望实践、追求进步、乐于奉献的同学要选拔进来。要让团队既包含活动经验丰富的学生干部,又包含追求进步的普通同学,人员构成既有利于增强团队整体素质,又能起到锻炼队伍的目的,同时还要针对活动场所的特征、活动本身的特点等,考虑好男女生的性别比例。要草拟好选拔方案,制定科学的选拔标准,组建专门的选拔队伍,做到学校层面的重点团队面向全校征集选拔、各系部的团队向所在系部全面选拔,做好充分的宣传工作,把能力强、乐于奉献、可以塑造的优秀队员选。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实践技能

拟定了具体的实践方案之后,要按照总的任务量和时间安排,拟定具体的活动日程表,把活动安排具体到每一天或者每一个可以预料的时间段,按照活动设想对队员进行培训。在培训师资的安排上,既要有理论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授课,又要有实践经验丰富的同学现身说法,在培训内容上,既要有具体的活动操作培训又要有工作态度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训练;在培训人员的针对性上,成员既要有各自的工作分工,又要有集体的密切合作;在活动拟定上,既要有正常的活动方案,又要有应急预案;在培训安排上,既要有教师讲课,又要有交流讨论和提问。一般来说,短时间的培训在技能提升上的作用是有限的,但是在提升学生安全意识、纪律意识、团队意识和工作思维方式和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上,作用明显。需要强调的是,一定要确保实践过程中的人生安全。强化责任意识、实化安全措施,做好安全预案,同时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教师指导作用,校院分层多措并举推进安全培训和思政指导,确保实践活动安全有序开展,一旦安全出现问题,活动将功亏一篑。

(四)及时总结调整,提高活动效率

活动进行过程中,会出现与计划变化很大的情况,甚至完全不能按计划进行,队员的情绪和信心也会产生波动,受到影响,因此指导老师要及时发现苗头,随时进行修正。由于队员是从全校或系部选拔过来的,无论师生之间还是队员之间都有一个磨合的过程,在队伍建立之后,指导老师要引导队员从队伍中推选出一位工作积极、责任心强、能够服众的学生负责人,尽量避免教师指定,要引导学生自己推选,活动开始后,教师只负责活动整体思路的确定和活动规范的管理,学生之间的协作、分工包括日常用餐、起居安全纪律等,都可以有学生负责人进行协调,指导教师只负责听取汇报,判断是否可行,是否进行修正等。在活动开始的前几天,要每天晚上定时召开工作总结会,每位队员都要对一天的工作进行总结发言,指出所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和学生们一起商议对策,提出第二天的工作方案,并连夜准备。同时要求每个队员在工作开始的前几天,每天发送书面的工作总结给指导老师。活动逐渐进入正轨之后,总结会等就可以在用餐时进行解决,无须专门开会、天天写总结。随着活动的推进,师生关系、队员关系更加熟悉,队员的纪律意识可能会出现波动,对活动的准备可能会出现松懈,这个时候指导老师要及时发现苗头,巧妙制止,防止活动中出现人员矛盾,防止活动虎头蛇尾。

(五)充分利用资源,挖掘活动潜能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既是一种自我锻炼活动,也是一种志愿服务活动。由于重点团队的人员少、服务时间短等系列客观问题,如何在较短实践能让实践活动起到的作用最大化,如何让活动的影响最大化,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一是要充分利用好新媒体资源。要建立团队的“qq群”或“微信群”,就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随时交流讨论,同时要建立兄弟团队指导老师和团队学生负责人的交流群,互通有无;二是要加强所在地工作人员的沟通交流,在实践和服务的工程中多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做听取对方的想法,双方共同协商推进工作,当团队工作有新的想法时,要主动提前和当地人员及时沟通想法,争取支持,争取对方提供帮助;三是发挥好队员的朋友圈优势,在活动中,特别是扶贫、支教、捐赠类的活动中,在服务队自身经费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借助自身的人脉资源优势,在自己的朋友圈、学校的工作群中做适当的实际的宣传发动,引起关注进而获得人力和财力的帮助,但是涉及到财和物的时候,要在活动进行工程中向捐赠人呈现开支清单和物品去向,避免产生误会和纠纷。这样在借助外力的同时,既增强了活动的宣传力度,又推动了活动开展,可谓一举两得。

团队建设重点范文2

关键词:教学团队;团队建设;特色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0-0191-03

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旨在改变高等学校教学的单兵作战现象,增强教师的团体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建设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既是一件很“体面”的事,更重要的是以此为契机,真正“体”“面”“点”建设好国家级教学团队内涵,即建设工作要“体”系化,建设内容要全“面”化,建设成果要特“点”化。

一、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表现形式应“体面”点

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表现形式应该“体面”点。首先,优秀教学团队本身是一件很“体面”的事,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学校间的对比和评比,往往都强调有多少个优秀教学团队。为了学校的荣誉、专业的荣誉,各级都在认真组织,积极申报各级教学团队。申报教学团队已经成为一种动力,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当获得优秀教学团队称号后,为了保持荣誉,优秀教学团队称号既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压力,团队全体人员必须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积极推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努力将教学团队建设成高效、具有示范作用的教学团队。其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表现形式应该得体,显现出“体面”。内容是构成事物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是事物内在要素的结构或表现方式。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同一种内容在不同条件下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同一种形式在不同条件下可以体现不同的内容。优秀教学团队的内涵建设无疑是最主要的,但是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表现形式也是非常重要的。内部的变化必须通过外在的表现变化反映出来。要学会总结,善于表达。表达以交际、传播为目的,以物、事、情、理为内容,以语言、文字、影像等为工具,以听者或读者为接收对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表现得“体面”,不仅反映表达水平,更重要的是反映认真的工作态度。如果表现得“体面”,将会事半功倍,否则,事倍功半。当然,这里所谓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表现形式应“体面”,绝对没有对建设内容“过度包装”的意思,更不能弄虚作假。内容与形式既是互相联系的,又是互相制约的。绝对不能将“质量工程”搞成“面子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应该是认认真真、实实在在地将教学团队打造成一个高效的、具有示范作用的教学团队。

二、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工作要体系化

一般管理学认为,团队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该共同体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也就是说,团队就是具有共同理想和目标,具有一定理念,有明确分工,同时又团结合作,具有战斗力的集体。由此可见,团队本身就是一个系统(体系)。从体系的内涵看,体系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各要素具有其各自特性,在体系中起相应作用;体系具有特定的内在表现形式,形成一定的结构,使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体系是为了达到一定目标而形成的,能实现规定的功能。所谓教学团队就是以教书育人为共同的远景目标,为完成某个教学目标而明确分工协作,相互承担责任的少数知识技能互补的个体所组成的集体。高效教学团队的特征:有共同的目标,知识技能互补,分工协作,良好的沟通,有效的领导。显然,教学团队本身就是一个系统(体系)。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就是有意识地打造高效教学团队。因此,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必须体系化。首先,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必须根据高效教学团队特征进行体系化建设。教学团队的领导者要运用领导力去促使团队目标趋于一致,建立和谐关系,建立与巩固规范的作用,形成具有战斗力的团队。(1)建立教学团队共同的愿景与目标是建立团队的首要任务。(2)在团队内建立和谐关系非常重要。(3)团队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建设必不可少。(4)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打造团队精神。没有良好的敬业心态和奉献精神,就不会有团队精神。其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必须根据教学团队内涵进行体系化建设。(1)分析所建教学团队的功能,制定建设所要达到的目标。建设目标应结合教学团队的定位、现有条件、团队理念等具体情况来制定。所制定的建设目标应是比较具体的,是可以实现或者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2)根据所制定的建设目标和教学团队要素,制定较详细的建设计划。教学团队建设计划主要针对教学团队的各个要素,逐项制定。建设目标应明确,建设思路应可行,建设措施应具体,建设成果可检验。教学团队要素主要包括:团队结构、带头人、教学工作、教改教研、教材、科学研究等。(3)构建教学团队建设计划的落实、实施、监督与管理的机制。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不断建设不断提高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评估现况—采取对策—观察成效—采取新对策的循环推进过程。

三、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内容要全面化

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内容要全面、严格地按照优秀教学团队的内涵和要求的各方面认真建设,不能缺项,不能“短腿”。

1.团队的构成。以教书育人为共同的远景目标,以专业、课群或课程为建设平台,以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自然形成的团队为基础,根据教学团队现有具体情况和发展目标,建设规模适度,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合理的团队,着力打造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的团队,确立具有特色的团队理念,不断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为培养有用高级人才做出卓有成效的贡献。

2.带头人。带头人是教学团队中运用其自身影响力和权力,影响和领导团队,为了实现团队共同目标而奋斗的战斗核心。带头人首先应具备人格魅力,政治思想素质高,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宽容精神,具有使命感和责任心。其次应具有创新性学术思想,有不断创新的进取心,有先进教学理念。再次应具有领导能力,具有分析判断全局的能力和进行战略规划的能力、调动团队积极性的能力、协调能力和决断魄力。

3.教学工作。教学应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相结合,教学内容应与时俱进,充分考虑课程的动态性、扩展性、交融性和研究性,授课应精心进行课堂教学设计,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制定完整、有效、可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4.教学研究。教学理论研究,是更新理念、创新教育的主要途径。教学团队应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更新教学理念,勇于创新和探索,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5.教材建设。教学团队应积极进行教材研究,重视立体化教材建设。在了解和研究国内外相关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科研成果丰富教学内容,融合国内外相关技术发展的新概念、新原理、新结构、新材料和新方法,逐步形成自己的授课体系,制定适于自己授课的教学大纲,进行精心课程设计,确定授课要讲授的内容,逐步编写和出版具有特色的教材与教学辅助读物以及立体化教材。

6.科学研究。科学研究可以跟踪科学、更新知识、创新方法、锻炼队伍,是教学的支柱。专业教学必须与科研结合,充分利用科研成果丰富教学内容。

四、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成果要特点化

特点是指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特点孕育特色,特色是实力,是竞争力,是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最终成果是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团队。教学团队的特色是根据团队自身的传统和优势,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教学风格和特征,是团队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优化的、稳定的个性风貌。教学团队的特色应具有四大特性,即独特性、先进性、稳定性和发展性。独特性是区别于其他团队的个性;先进性是具有启示和示范作用的特性;稳定性是来自于团队长期积淀形成的稳定特征;发展性是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教学团队特色主要通过放大传统特色、挖掘潜在特色、培育新兴特色等来形成与构建。从教学传统中发现和提取有特点、有价值的因素,进行提炼,使之升华,形成团队特色;分析、聚焦团队已有某方面的优势,提升、扩展为团队特色;将优秀教师的特色迁移、扩大,发展为团队特色;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自己实际,内化、建设、形成团队特色;将改革创新的突出亮点和成就发展成为团队特色。教学团队特色的形成与构建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1)应确立具有特色的办学理念。(2)应打造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3)应探索具有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4)应构建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体面点”建设教学团队,是笔者在国家级教学团队申报和建设的深刻体会,并经过思考与推理而得的理性观点。“体面点”建设教学团队,既是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一种理念,也是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方法,可以用于指导各阶段教学团队建设。“体面点”建设教学团队的理念,还可以推广与应用到精品教材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特色专业建设、重点学科建设等方面。

参考文献:

[1]2010年国家级教学团队申报指南[EB/OL].

http:///NewsDetail.aspx?id=407.

[2]李振泉,等.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机制[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0,(3).

[3]李漫.高等院校优秀教学团队的构建模式研究[J].科教文汇,2008,(23).

[4]马廷奇.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7,(11).

[5]朱军,郭斌.研究型大学优秀教学团队建设诸要素探析[J].科教文汇,2008,(23).

[6]耿有权.一流大学办学理念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条件[J].现代大学教育,2004,(2).

团队建设重点范文3

关键词:教学团队;高校;建设;管理

一、对高校教学团队内涵的认识

美国学者乔恩.R.卡曾巴赫对团队所做的定义被广泛认同,即“由少数具有技能互补、愿意为共同的目的、业绩目标和工作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人们组成的群体”。据此,教学团队可定义为由少数技能互补、愿意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而分工明确、相互承担责任的教师组成的团队。教学团队的价值在于“教学”,它是基于教学目标的一种特定组织,其特殊性在于它是一种既育人又育己的专业学习性组织,即通过建立教学团队不仅要提升育人效果、提高教育质量,同时要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根据上述对教学团队的认识,我们进一步明确,高校教学团队应是以教学工作为主线, 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为目标,以有效的沟通交流与合作机制为保障,由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分工明确、相互协作、责权利统一且人数适度的教师所组成的学术共同体。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工作的实施,旨在通过强化团队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教学基层组织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开发优质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推进教学队伍的老中青结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实现教学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并在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发挥示范作用。

依据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的,高校教学团队应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它们同时也是衡量教学团队的基本标准。(1)明确的教学改革目标。教学团队在教学改革中理念鲜明、思路务实,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终极目标,以高校教学基本建设项目为抓手,以课程(群)或专业为建设平台,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主要途径,改革措施独特、有效。(2)适度的规模和合理的组成结构。教学团队的成员在年龄、学历、学缘和职称等方面结构合理,在知识技能上有较强的互补性,以具有较高教学和科研水平、较强组织协调管理能力的专家教授为带头人,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组成成员规模适度、梯次合理的队伍。(3)鲜明的团队精神。教学团队内部运行有序,规则清晰,成员间责任共担,协作互助,形成团队凝聚力。(4)优良的教学建设成效和成果。一是教学质量显著提升,二是在具体教学建设项目中取得校级、省(市)级或国家级标志性成果,如教学成果奖、精品课程、特色或示范专业、教学示范中心(基地)等,或者显示出取得优秀成果的良好趋势。

二、教学团队建设要着重做好三方面基础工作

1. 制定科学可行的教学团队建设规划

高校教学团队的工作是围绕专业、课程、教材等教学基本建设展开的,因此,教学团队的建设应成为高校一项基础性、全局性的常态化、长效化工作,长期稳定地坚持发展下去。同时,要使教学团队成为最具凝聚力、潜动力、影响力和示范作用的教学建设项目,实现推进教学改革、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目的,需要高校从学校层面进行顶层设计,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教学改革需求,按照实效性、长期性与科学性、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统筹学校的专业、课程及师资队伍的整体发展,并经过充分论证,形成全面系统、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建设规划,明确推进教学团队建设工作的思路和策略。天津工业大学注重发挥规划工作的引领作用,为确保在较高层面上推进教学改革,在开展校级教学团队建设初期,注意摸清现状,挖掘已具有较好教学改革和研究基础的教学建设项目,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进行扩充、整合和提升,认真制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按照分门别类、择优扶强,强化培育、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团队建设层次和水平的思路,形成了分类型、分等级、分批次的教学团队建设方略。即根据课程类别将教学团队分为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群)、专业课程(群)和实验实践类课程四种类型;根据教学团队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基础条件,结合其预期的建设目标及标志性建设成果的级别和层次,由高到低分为A、B、C三个档次,从而形成四种类型三个档次交叉的矩阵式建设结构,实现不同类型与不同档次的团队建设内容明确、建设目标参差有序并逐步提升,且以点带面、分期分批的渐进式教学团队建设格局,探索建立了按类型和级别进行分级投入、分级指导、分级管理、分级考核、分级激励的教学团队建设机制。

2. 做好教学团队立项建设的遴选工作

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是一项创新性和开拓性工作,其建设成效是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并产生一批标志性成果,这就要求教学团队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实践和建设基础,有在教学某一方面形成标志性成果的潜质。此外,从彰显学校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的角度,还需要有侧重地选拔团队进行建设和扶持。因此,在教学团队的遴选中,天津工业大学的做法是:针对不同类型和档次的团队设立不同的遴选条件和建设任务。在考量和论证二级教学单位规划及其推荐的教学团队拟定的建设目标,是否与学校的规划和目标契合一致且合理可行的基础上,按照既有教学改革需要,又有工作基础和实现改革任务可能性的原则,针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或重要的建设项目,加强谋划、引导和协调,集中优势资源,统筹布局,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遴选有发展基础、发展潜力,且发展趋势好的团队予以立项建设。此外,对于拟立项建设的团队,要注意对团队带头人、成员规模及结构等关键要素把关,遴选教学经验丰富、有创新意识、有影响力的团队带头人,在适度的团队规模下形成合理的团队结构。

3. 明确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和工作任务

从团队的定义可以看出,目标是团队的灵魂,一个团队从组建开始就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它是驱动团队及成员工作的原动力。因此,应基于学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抓住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捆绑重大重要的教学改革项目,围绕教学精品建设和教学成果培育,制定明确和具体的建设目标和工作任务,使教学团队建设工作不仅成为学校教学改革与研究的主要阵地、教师教学合作模式与完善基层教学组织功能的示范点,同时成为培育教学精品的孵化器、培育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成果的摇篮,成为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突破口。具体而言,要区别不同课程类型的教学团队,将团队建设的主要任务和目标细化为在教学工作、教学研究、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团队管理机制建设、标志性成果培育与获得等方面的具体建设内容。一方面使不同课程类型教学团队的目标和任务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另一方面,使不同课程类型的教学团队,不断深化对所属课程和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中地位的认识,形成具有特色的建设思路和措施。在明确团队建设总目标的基础上,还应将其分解为建设周期内各年度具体的具有相关性、可以衡量、通过努力能够达到、有明确截止期限的阶段性目标,促使教学团队及其成员找准自身定位,明确具体工作任务,知晓并分担起自己的职责,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团队的建设工作,同时也为学校加强对教学团队建设的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实施科学化的绩效考核奠定基础。

三、教学团队建设应强化三方面管理工作

1. 强化教学团队建设运行的分层管理

教学团队建设实质是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因此,教学团队建立后,应遵循教学规律,从学校发展的战略和全局高度理性对待教学团队建设工作,以教学团队建设的总体规划和目标为依据,统筹安排,精心组织,按照管理与保障监控相结合、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管理重心下移和管理权限下放相结合、加强指导与分层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将对教学团队建设的管理纳入校院两级教学管理的重要范畴,实施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以保证教学团队的有序运行和稳步发展。天津工业大学高度重视教学团队建设的管理工作,在学校层面由主管教学副校长与校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统领教学团队的建设工作,负责组织开展教学团队的规划、遴选和立项管理,协调解决涉及学校各部门的问题,定期开展检查、指导和咨询,制定了教学团队的立项建设管理办法及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将团队建设工作纳入年度教学单位工作考评范畴,对规范团队建设工作与管理发挥了导向和约束作用。而教学团队所属教学单位则作为学校指导下的管理主体,负责掌控和监管本部门各级各类教学团队的工作状态及进程,协助解决团队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有效地推动了教学团队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和任务目标的完成。在教学团队内部,由团队带头人全权负责教学团队建设工作的日常管理,协调团队成员的工作与合作,带领团队成员形成奋发向上的团队精神及团队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2.强化教学团队建设的保障机制

教学团队要正常运行并取得优良的成果,必须以一定的政策和制度、软件和硬件条件以及资金投入作为后盾和保障。天津工业大学广泛宣传和倡导开展团队建设实现合作共赢的理念,积极营造以人为本,尊重人才,鼓励改革探索和协同创新的文化氛围,让全校上下充分认识和理解开展教学团队建设对学校内涵发展的积极作用,举全校之力协同一致地推进教学团队建设。特别是在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更新工作理念和思路,自觉进行角色转换,自觉为团队建设提供周密的指导、支持和服务,为教学团队的建设搭建良好的工作平台,提供宽松的工作环境和充足的软硬件条件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按照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出台并实施系列政策,赋予团队教学改革实施的决策权和自、建设经费与教学资源的配置权和使用权。在推动教学研究工作中对教学团队成员的研究项目优先立项和资助,在职称评聘、评奖评优中对教学团队成员给予适当倾斜,为团队成员特别是中青年骨干教师提供更多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鼓励他们深入行业企业生产一线开展产学研实践。设立教学团队建设专项经费及管理办法,对不同级别的团队给予不同额度的资助,同时按教学绩效奖励标准上浮20%,加大对教学团队取得的成果的奖励力度,强化了责权利相结合的团队建设管理理念,有效地调动了团队成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强化教学团队建设的绩效考评

对教学团队的建设成效,实施科学有效的绩效考评是调动团队建设积极性,提升团队建设水平的有效途径。我们认为,科学有效的绩效考评应立足于学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紧密围绕教学团队建设内容和目标,以“以评促建”为宗旨,在评价主体上,既要注重管理部门及同行专家的评价,又要注重学生的评价;在评价内容上要体现教学与科研互动,兼顾团队业绩与成员个人业绩,既注重对团队的课程教学和改革、教研和科研等显性成果的评价,又注重对培养与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团队精神以及团队协作和自律等隐性成果的评价;在评价方法上,应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自我评价与学校定期检查考核相结合,成果公示和现场汇报交流相结合;在评价环节上,应强化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既注重团队建设期满的合格评价,又注重过程的阶段性监督与考核。此外,要维护考评工作运行的公开、公平、公正,提高考评的严肃性和透明度,建立团队间学习交流的平台,实现绩效考核对教学团队建设工作的导向、引领、激励和约束作用。

天津工业大学将对教学团队的绩效考评包括年度考核和建设期满后的验收考核。其中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两部分,由13个一级指标下设35个二级指标组成,定量评价主要包括团队所属课程教学工作量、学生评教、指导学生获奖和、教学研究项目、教材编写、科研工作等9项一级指标,在其二级指标下按不同档次团队设立不同的优秀、良好、合格的等级标准;定性评价主要包括团队组织及运行管理机制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保障等4项一级指标,在其二级指标下设立主要观测点及具体评价标准。建设期满验收考核以目标考核为主设立考核指标,对建设期满后教学和科研标志性成果的获得情况,分别不同档次级别的团队设立合格的最低标准。以四年为建设周期,达到期满合格标准,同时年度考核合格次数不少于3次的,才能视为最终合格。在这样的绩效考评体系下,学校已对首批立项的34支教学团队进行了两次年度考核,促使教学团队对照指标找差距,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实现了学校对教学团队建设的进展及成效的跟踪管理,发挥了对团队工作的诊断、调控、激励和鞭策作用。

近几年学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对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精品和教学成果的培育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发现了教学团队建设和管理中一些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团队带头人的培育、团队内部合作机制的建立以及考核指标体系优化和动态调整等。

参考文献:

[1] 刘勇兵.高校教学团队特征及建设目标分析[J].职教论坛,2009,(6):232-234.

[2] 滕祥东,任伟宁,杨冰.地方高校教学团队建设路径与管理策略探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9,(7):115-119.

[3] 王正斌,汪涛.高校教学团队的内涵及其建设策略探讨.中国大学教学,2011,(3):75-77.

[4] 刘昌安,温勤能.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策略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9,(4):31-33.

团队建设重点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团队建设

 

引言现在随着人的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一项创新,一项成果,很多时候已经不是一个人的力量可以完成的了,而是一个团队做出来的。加强创新团队建设,是解决当前高校面临的矛盾,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办学水平与综合实力的关键所在。高等教育经过几年快速发展之后,现在已趋于稳定,重点已转移到更加注重提高教育质量上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围绕提高教育质量来配置资源。提高教育质量的中心任务,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建设一批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只有依托科研创新平台集聚一批拔尖人才,培育一批创新团队,推出一批优秀成果,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创新人才,促进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职业院校创新人才的数量和水平,直接决定着专业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因此,职业院校的创新团队建设,是提高学校综合实力的关键所在。职业院校必须把创新团队引进、创新人才培养作为提高学科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从而不断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

一、创新型的团队来自学习型团队落后就要挨打。要想不挨打,就要不落后;要想不落后,就要与时俱进;要想与时俱进,就要不断创新;要想不断创新,只有坚持学习。一个创新型的团队一定也是一个学习型团队。

一个学习型团队是:为共同完成共同目标而工作的群体,按一定的规则和程序开展工作,共享信息和其他资源,具有团队的凝聚力,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一个快乐的群体,通过充分的沟通和协商提高工作绩效。

实际上我们可以用TEAMWORK说明团队精神,TEAMWORK就是指每个人在组织中一起通过责任、奉献和知识共享把工作做得更快、更好。 TEAMWORK可以创造性地缩写为:

T:Together 一起

E:Everyone 每个人

A:Accomplishes 完成

M:More 更多

W:With 和

O:Organization组织

R:Responsibility 责任

K:Knowledge知识

建设学习型团队,不仅仅是丰富创新型团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提高创新型团队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营造和谐、宽松的团队文化氛围,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激发团队的精神面貌,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创新最重要的是观念的创新创新最重要的是观念的创新,以观念创新带动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也就是小平同志所说的解放思想。如果我们的团队都有了创新意识,我们的学校也一定可以进入一流的学校,我们的企业一定可以赶超欧美、日本先进企业。

技术创新是必要的,管理创新,制度创新,这些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如何在观念创新、思想创新。方法的创新,制度的创新都是人去做的,你观念不能突破,你什么都不敢去做,不敢去挑战,不敢去面对这些挑战,面对这些问题,关于创新说得很多了,无时无刻要发展,都可以有创新去做,但是创新既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行动,应该说还需要一种环境,精神就是敢于挑战,敢于去做。

我们中国人素以谦虚好学著称,我们的要想实现跳跃式发展,也就必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不但要学习日本人的团队精神,德国人的严谨态度,还应学习美国人的创新精神。

综合就是创造,把别人的东西拿来,把好的东西综合起来也是创新。当然我们关键是要立足自主创新才是最主要的,然要创新就要重在行动。

三、创新型的团队的竞争机制“狼来了”不再是惊呼,而是事实;不想被狼吃掉,就要学会与狼共舞;要与狼共舞,先要学会变成狼。面对竞争没有第二条路好走,只有勇敢地迎上去!

而从内部来讲,团队的成员也要有竞争意识。提倡竞争型团队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自身提高水平和技能的需要;一方面是完成团队目标的需要。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一种制度来保障。海尔集团的“市场链制度”是一个优秀的激励成员不断进取的好制度,这一具有世界创新意义的制度将会带来深远的影响。

但是,在建立内部竞争机制的时候,要注意成员相互之间是竞争,而不是斗争,这种竞争是在理性的基础上。团队建设中,协作是团队的核心,但这并不意味着是一潭死水,没有争论。而应该有争论,用争论来激活团队的气氛,激发成员的竞争意识。。正如美国SUN公司总裁Schwartz所倡导的那样:“只有矛盾才能激发争论,而争论总是有益的,没有争论的团队就不正常了。当然,每个人也得知道如何适时地结束争论。” 他认为,这种争论是激发创造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同时,还要注意,在内部设立竞争机制一定要以业绩作为考核标准,正如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广昌所说的那样:“以发展来吸引人,以事业来凝聚人,以工作来培养人,以业绩来考核人”,用有情的鼓励和无情的鞭策,让团队的每一个人都能以积极的心态工作在最合适的岗位上,实现自我,超越自我,最大程度地发挥团队的威力。

四、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创新团队建设以学校创新条件平台、重点建设科研机构和重点专业群为依托,以旗帜性人才、杰出人才等为核心,以教科研项目建设为载体,通过对从事国家、教育部、江苏省和学校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重点领域或科技前沿热点问题研究的科研团队的重点资助,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集成发展,在关键领域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

一)创新团队建设的基本条件

创新团队建设的基本条件应是:1)团队应是在长期合作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的研究集体,具有合理的专业结构、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和共同研究的科学问题。2)团队的研究方向属于学校、江苏省、教育部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重点领域或科技前沿热点问题。3)团队的学术带头人应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团队中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并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本计划资助的研究和组织工作。4)团队应以学校重点建设科研机构、重点专业或承担的重大科技任务为依托,具备相对集中的科研用房以及良好的工作氛围和条件。5)团队已取得突出的研究成果,学术水平在国内或省内具有一定优势,或活跃在某一研究领域的前沿并具有明显的创新潜力。6)鼓励跨学院、跨学科组建团队。

二)创新团队建设实施与管理

依托学院的科研机构应高度重视创新团队的建设,在科研条件、科研时间、教学任务安排等方面提供切实的保障,并对计划执行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创新团队建设资金保证:学校下拨的建设经费由团队承担的科研任务配套经费、团队运行管理费和学术奖励经费组成。学校相关专项经费应对创新团队建设予以倾斜。资助经费专款专用,主要用于创新团队所需科研条件的建设、研究经费和学术交流的费用。创新团队每年应由学术带头人填写《创新团队年度进展报告》。。创新团队计划执行期可为3年,执行期第2年末由学校组织专家组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创新团队的凝聚力和学术风气,研究方向和进展情况,产生的高水平科研成果、承担的国家级和部省级的重大和重点项目、成果转化的业绩,获得国家级和部省级奖励,人才培养业绩等。对考核合格的团队按计划拨付后续经费,计划执行不力的团队缓拨或停止拨款。列入部省级及以上建设体系的创新团队,带头人可统筹协调安排成员的教学、科研工作,并对团队实行年度集体考核的方法,其中教学、科研工作量可以相互补充。

五结语创新型团队是创新型学校的重要组织,是创新型学校的核心机构,是建设一流职业技术院校的希望。创新型团队是具有创新意识、勇于解决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源于共同愿望的学习、研究、应用一体化的研究群体。因此,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要高速发展,离不开创新和改革,改革和创新离不开具有创新精神的创新型团队。

参考文献:

1.康海燕;;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张祖鹰:“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与创新团队建设的研究”,《科学时代》

3.续润华;;几个重大法令对美国职业教育发展进程的影响[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4.周济:《高职主要任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N],中国教育报。2004-2-29

5.张银喜;;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几点认识[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6.王正云;;职业院校如何培养高技能人才[A];农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姚连芳;郑树景;张毅川;齐安国;;高等职业教育园林专业师资培养教学体系建设研究[A];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团队建设重点范文5

一、教学团队建设目标

目前国内对于教学团队的建设主要有两种:专业教学团队和课程(群)教学团队,两者的最终目标一致,都是提升师资队伍教学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加快专业建设进程,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两者的入手点和着力点有所区别:专业教学团队是以专业建设作为入手点,着力点放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体系、人才评估体系等方面,重点培养教师对整个专业宏观掌控和建设的能力;课程(群)教学团队是以课程或课程群作为入手点或载体,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对本课程(群)的目标,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授课方式、考核方式等,因此其着力点应该是课程开发和实施,重点培养教师的授课能力。两种教学团队互为依托,共同促进专业发展。理清两者关系,我们就能很明确的得出基于课程(群)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能够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示范性作用,促进相应课程(群)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快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形成良好的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的氛围,推进课程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形成一支年龄、职称、学历等结构相对合理、专兼结合的课程(群)教学队伍,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

二、教学团队建设内容

基于课程(群)教学团队的建设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积极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把相应成果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并且总结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成果,组织申报各级教学教育研究课题和各级教学成果奖。2.积极开展相关课程(群)的建设。编写先进的、与课程改革相配套的具有高职特色教材;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目标,积极开展教学内容、课件、案例、动画、实训实习项目、习题库、学习评价等教学资源的建设;组织申报各级重点课程、精品(规划)教材等。3.积极促进教学团队自身能力提高。加快“双师”结构建设,能够有效吸引行业企业一线技术骨干参与课程(群)教学;组织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不断提高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和教学水平,重视师德建设,促进教师职业素质养成,带动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和“传、帮、带”团队文化。

三、教学团队建设的遴选与立项

基于课程(群)教学团队建设不能遍地开花,可以遴选一批基础较好课程(群)教学团队先行建设,不断总结建设经验,从而带动其他教学团队的建设。具体遴选的过程如下:在学校范围内,以课程(群)作为平台,划分教学团队,要求每位教师至少都能划入一个教学团队。各二级学院(系、部)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及各教学团队的师资结构、教学团队负责人、教学资源、教学效果、社会服务等项目向学校推荐立项建设的教学团队名单并填写相应的申报书,申报书包含团队结构、团队负责人、近三年成果以及在课程改革、师资队伍、教学成果三个方面的建设目标和措施。学校教务处对各二级学院(系、部)推荐的教学团队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报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评审指标如表1所示),确定立项建设的教学团队。一次立项的教学团队数量要适中,太多了给管理造成困难,太少了做不到学院(系、部)、学科、课程类型的兼顾。立项建设的教学团队还需要填写建设任务书,任务书中明确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措施及分年度计划。在任务书时,应该给各教学团队足够长的时间,因为在填写过程中教学团队应该思考本课程(群)的改革模式,并以此为主线,其他的工作围绕此主线展开。例如,某课程计划改革成校本慕课(SPOC)的教学模式,那部分教师对SPOC理解还不透彻,必须出去培训相关知识,培训后就要按照SPOC的方式重新课程设计,把知识点碎片化,为了便于SPOC的实施,必须制作或收集符合SPOC教学的课件、视频、教材、作业、试题库等,为了检验SPOC的教学质量,团队组织教考分离、定期问卷调查等,在建设和实施过程中也锻炼了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和教学组织实施能力。最后可以通过学生成绩、督导听课、学生问卷调查、后续课程老师的评价、发表相关的教改论文、竞赛等方式来量化建设成果。

四、教学团队建设的过程管理

教学团队建设周期一般为2年,因为这个时间能保证课程至少进行两轮教学,能够对教学方法有比较,对教学效果有相对客观的评价。在建设过程中,不定期的组织教学团队成员所授课班级学生进行回访、组织教学督导听课等,结果作为教学团队考核依据之一;定期的组织教学团队成员研讨,帮助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并且教学团队之间可以互相借鉴成功的经验;定期组织相关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座,向教学团队成员介绍当前的课程教学改革方向和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时按照建设任务书的进度安排组织好教学团队建设中期检查工作。在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考虑到不断有青年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加入以及老教师退休等情况,允许每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微调教学团队成员,但团队负责人一般不允许调整。

五、教学团队的评价考核

教学团队的考核主要按照事先制定的任务书,考核各方面的目标是否达到。具体可以从课程(群)相关资源的建设质量、学生的满意度、督导的评价、教改课题、教学成果、教改论文、教学竞赛等方面来考核。教学团队考核结果可以分为优秀、合格与不合格三类。对达到优秀的教学团队授予“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称号,并予以奖励,并择优推荐省级、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称号应设定有效期。对于不合格的教学团队,延期一年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教学团队,禁止其成员在5年内新一轮教学团队、课程、教改课题等项目的申报。教学团队在建设期内保质保量完成了建设任务书上所列的全部内容基础上,取得了经考核专家组集体评定认可的标志性成果,或成功申报省级及以上优秀教学团队,或取得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或课程获得国家级课程立项建设,可直接视为优秀。教学团队在建设期内完成的工作量低于任务书上所列出的90%,或者虽然完成了任务书上所列出内容,但经考核专家组集体认定质量不高,可视为考核不合格。

六、教学团队的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学校应成立由教学分管校长任组长,教务处、人事处、质量监控部及各二级学院(系、部)相关负责同志组成的教学团队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教学团队建设各项工作的组织及协调。2制度保障:学校应该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从制度上确立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原则、建设内容、组建条件、申报与立项流程、建设与管理以及教学团队考核等,使教学团队在建设过程中有章可依。3.经费保障:学校应设立教学团队建设专项基金,每个立项建设的教学团队给予经费资助,具体数额由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教学团队成员数、课程(群)、建设目标和内容等具体情况而定。

七、结束语

团队建设重点范文6

【关键词】高校教学;团队建设;问题思考

一、教学团队的涵义

团队是由少数有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目的、业绩目标和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人们所组成的正式群体。教学团队是以教学育人为共同的远景目标,以增强教学效果、推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业绩目标,为完成某个具体教学任务而明确分工协作、相互承担责任的知识技能互补的教员个体所组成的群体。教学团队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共同的愿景,二是统一、明确的教学目标,三是德才兼备的团队带头人四是相互学习、乐于奉献的团队精神。

二、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

一是创新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推进教学改革。教学改革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目前,不少高校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积极导向和推动下,明确了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主线,侧重于教学方法、学科设置,辅之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师素质等的改革,教学团队的建设将会进一步深化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促进课程系统与教学内容的进一步优化,有利于解决长期困扰与人才培养不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各施所长,从整体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是克服教研室组织管理弊端,整合教学资源。“单兵作战”、“松散式管理”是高校教师职业特征和管理方式的典型刻画。由于高校教师之间缺乏沟通,教学科研活动分散,许多高校教研室没能在资源优化配置上挖掘潜力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学团队为教学、科研合力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学团队会根据教研室自身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目前所拥有的硬件实力和人才状况,在充分利用教研室硬件设备的基础上整合教学人员,从而形成一个个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学历背景、专业特长等相对合理、技能互补的团队,发挥教师各自的优势,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三、我国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问题

(一)缺乏专业的教学团队带头人

教学团队带头人应该在教学、研究等方面有突出贡献,在学术上有较深的造诣,具有创新性学术思想。团队带头人还要具备:品德高尚、有团队协作精神,有组织管理能力,有带领一批人从事教育科研的能力,有良好的学术品质,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甘于奉献的精神。在高校中,一流的教学团队带头人十分缺乏。有的研究、教学能力强,而管理能力差。有的科研能力强,教学水平低。有的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差。缺乏教学团队带头人的综合能力。目前高校团队建设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真正有德行、有能力的学科带头人来凝聚队伍。

(二)重科研轻教学

当前高校的科研奖励基金,专门对科研成果突出的教师进行奖励。而教学突出的教师却没有专门设立的奖项,导致高校教师首先注重的就是对自己科研能力的增强。另外高校教学过分强调个体自主性,对教学团队的建设和管理没有十分重视。那种以个人科研绩效为基础的考评制度,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的偏向。在这种制度导向下,教师把主要的精力用在个人的课题研究上,不愿把精力用在教学上。教学团队建设对教师无太多吸引力。

(三)教师缺乏协作意识

高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学团队强调的,是团队成员在学习工作中的配合。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等,不是靠个体的力量能完成的,必须靠教职员工的通力合作。长期以来,高校教师工作处于单兵作战的状态,教师个体完成了本学科的教学任务后,很少关心其他教师的教学情况,教师之间很少对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共同探讨,对彼此在教学以及学术上的成就漠不关心。这种单兵作战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的培养。在教学团队中,教师的工作方式仍保持传统,处于孤立状态。教师之间交流很少,即使交流都是互相防范,互相保守,彼此互不相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困难也不愿向同伴倾述,更谈不上教师之间合作。而教学团队建设最基本的就是强调成员之间的合作,当前教师的这种不协作现象,影响了教学团队的正常运行,阻碍了教学团队的发展。

(四)教学团队评选缺乏完善的评价制度做保障

由于我国高校教学团队的建设还处于起步建设阶段,教学团队的评选机制不够完善,导致部分学校的教学团队是为了评选而临时组建的。由于高校教学团队评选机制不够完善,在评选时,只注重考核教学团队的组成情况,重视对教学团队带头人的资历,团队成员的教学情况进行考核,对团队的成员梯队是否合理进行考核考评。而不重视教学团队建设的过程评价,让那些为评选而组成的临时教学团队,无法以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团队区分开来,打击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团队建设。因此,要建设优秀教学团队,就一定要有完善的评价机制做保障。让各个高校明白,优秀教学团队应该把重点放在教学团队的建设上。有了完善的评选机制,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评促建,通过完善教学团队的评选机制来促进高校优秀团队的建设。

四、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对策

(一)教学团队建设要遵循基本原则

教学团队的建设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保证其建设和发展的科学性、可行性。作为高校基层教学组织的创新,教学团队无论在实践与理论探讨上都还处于起步阶段,笔者认为教学团队建设需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原则,二是团队建设与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相结合原则,三是突出创新能力培养原则,四是团队成员相互平等原则。

(二)创新管理体系,为教学团队的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高校内部的权力配置模式必须改革和完善,确立行政权和教研权力适当分离的原则,厘清行政性事务与教研性事务,在制度上确立教研权力的地位,尊重教研权力的存在,将教学团队的管理权力进一步下放,扩大团队的管理自,甚至可以把一些重点培养或有前途的教学团队设置成与教研室相当地位的机构,对完成教学工作的方式、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流动人员的权力、内部考核的权力、淘汰不合格人员的权力等,皆由团队自己做出决定。只有赋予教学团队更的自,才能增强教学团队的责任感和工作的主动性。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管理层要转变角色和工作方式,从发号施令者变换为团队服务者,研究如何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和激励体制来为加强团队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为团队提供指导和支持,而不试图去控制它。

(三)整合教师资源,为教学团队建设构建坚实的平台

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师人事管理和利益分配,基本都是以作为二级单位的院系为单位的,因此,教学任务的安排也是以某个院系的某个教师可以开设某门课程的能力为出发点的。这种教师和利益部门所有、各个院系画地为牢的状况,妨碍了教学团队的发展,而且院系内部也存在利益分割,利益较多且容易分配的教学团队易于组建,而利益较少且难以分配的教学团队则组建困难。因此,高校必须改革教师人事管理制度,强化教师的学校所有关系,淡化教师的部门所有关系,从人才培养的需要出发,从课程教学的需要出发,要全校范围内整合教师资源,鼓励组建跨部门、跨院系甚至跨学校、跨国界的教学团队。整合教师资源,可以先从国家级和省部级精品课程、全校公共基础课进行试点,在全校范围内招聘教学团队成员,在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广。

(四)改革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提高评价标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评价制度的优劣,首先体现在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与判断标准的制定上。对高校教学团队的评价,一般是围绕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情况进行的,侧重于团队教学的拿队的合作,这是符合高校教师工作特点的,问题的关键,则在于具体的评价指标的确立及判断标准的制定上。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指导思想要定位在促进教师发展上,使评价体系对教师思想、行为具有引领作用。在评价内容方面,既要体现不同专业、不同课程教师在教学要求上的不同,又要根据不同的评价指标选择不同的评价者,以使评价者能作出公正而有指导意义的评价结论。例如,由学生评价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由教学督导评价教师的教学方法、学术水平等。同时,在评价体系中还必须体现出对教学改革、创新的鼓励与支持。对教师的科学研究水平进行评价,则要尊重学科发展和学术研究的内在规律,在评价标准的确立上,确立原创性为判断科研水平的最高价值取向,增加过程评价,承认科研成果的不同表现形式和价值显现的滞后性,实现以评价促研究的目的,并且要让教学团队成员的科研成果享有优先权。

总之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努力的系统工作,不仅需要学校和各级教育部门在政策环境、体制机制、资源投入等方面的支持,还需要专业自身加强建设以及团队成员间相互协作、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上一篇明星学校

下一篇程序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