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赏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忆江南赏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忆江南赏析

忆江南赏析范文1

“每周一学”打造学习型行风

为提高员工工作能力,加快学习型银行建设,2014年以来,江华农商银行组织员工开展“每周一学”,轮流授课。机关由领导班子带头讲,中层干部、青年员工轮流讲;基层网点则将周例会与“每周一学”相结合,组织学习上级文件精神或由有一专之长的员工授课。“课堂”主要采取开放式互动教学模式,员工可以自由参与讨论,不仅能加深对本岗位业务的理解,也能学到岗位之外的业务知识,在丰富知识面的同时开阔了思路。授课人员则通过对课件的制作和知识的讲解,提高了理论水平和表达能力。每周一,“员工讲师”们轮流走上“讲台”就某一业务课题或综合知识进行一次专题讲座,全面提高了员工综合素质,营造了全体员工共同学习、共同促进的良好的氛围。

“每月一考”提升员工业务能力

3月10日,江华农商银行2016年首期“每月一考”开考,参考人员40人,全部为35岁以下一线会计人员。由于在考试中成绩优异,2016年新进员工义冯被通报表扬,这对入职不足两个月的义冯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舞。

忆江南赏析范文2

双调·折桂令·过多景楼(滔滔春水东流)

周文质

滔滔春水东流,天阔云闲,树渺禽幽。

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

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

何处离愁?

人别层楼,我宿孤舟。

【注释】

多景楼:在江苏镇江北固山的甘露寺内。

春水:似借用了“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的名句。

树渺禽幽:形容距离之遥,视野广远。

月缺沉钩:“钩”,是形容月缺的形状;钩前着一“沉”字,巧妙地点出这是上弦月(月缺上半,似沉钩之形)。

【赏析】

此曲见景生情,最后点出离愁与孤舟。这曲大部分写景,只最后抒情,一问一答,点出而已。表示有好景,只缺少自己的亲人。

【题解】

忆江南赏析范文3

古诗词赏析 古典文化 语文教学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遗产,它是我国古典文化的传承,是当今教学内容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模块。它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被人们推崇了千百年。我们学校的校本课选取了古诗词进行诵读赏析。这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还能弘扬我国古典文化,可以说是一举数得。

一、校本课所选取的都是唐诗宋词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诗词

吉林省通化县马当学校校本课所选取的都是唐诗宋词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诗词,如白居易的《忆江南》、杜牧的《秋夕》、李煜的《虞美人》……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赏析。

1.诵读诗歌,感知情境

学生初读诗歌,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反复诵读,读出情感。最终能够熟读成诵。

2.解析诗歌,进入情境

我国古典诗词大都言约义丰,内容含蓄,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对古诗词的赏析不是简单生硬的翻译出意思即可。而是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到诗词的情境中去。要了解诗词的语言,作者的表达技巧,诗词所体现的思想内容。在赏析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录音、图片等教具,或者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有所感受。这样学生才能充分了解到古诗词的意境。

3.品味诗歌,深化情境

教会学生在语言中品味古诗词的表现力;教会学生品味古诗词的意境;教学生注重品味古诗词的表现手法,让学生透过古诗看诗人进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与诗人对话。从而领悟古诗词内涵,把握古诗词立意。

总之,要以学生诵读为主要手段,在理解与感悟的基础上采用灵活方法进行学习。以达到“一课一收获,一首一新得”的目的。

二、古诗词赏析对学生有着重要意义

1.有助于学生了解历史人物和各地风俗

我校所选取的古诗词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唐诗宋词,这些古诗词的作者在古代文学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通过对古诗词的赏析可以了解作者生平以及思想主张。例如,通过李白那豪迈瑰丽的诗学生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豪放飘逸的,是金钱如粪土的,处在诗坛之巅的诗仙。通过李清照的词学生们可以看到她巾帼不让须眉,是婉约派的宗主。通过李煜的词学生们知道了他的词是“词苑国色,哀歌绝唱”……

很多古诗词的内容都直接或间接描写了各地的地域风光或者风俗人情,学生通过对古诗词的赏析能够了解各地的地域特征以及风俗习惯,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2.古诗词赏析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

(1)积累字词和古诗

古诗词中有许多生字生词,学生在赏析古诗词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扫清字词障碍。我们班级的学生每学期赏析30首左右古诗词,整个初中阶段就会积累100多首古诗词中的字词。学生积累100多首古诗词,对学生的诗词储备有很大帮助。

(2)有助于对联内容的积累

对联知识是整个中学阶段考试中都有的内容。有些对联是根据古诗词出的,如果学生积累大量古诗词,了解其内涵与意义,就会对对联知识有所帮助。

3.古诗词赏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学生在赏析古诗词之前一定要反复朗读,朗读古诗词时,对感情的投入要求很高,学生朗读能力得到充分培养,在阅读现代文或者闻言文时,尤其是诗歌朗诵时,能力也会增强。

4.古诗词赏析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古诗词的魅力在于它和现代诗歌完全不一样,它能够引领学生进入一种与现代社会截然不同的情境中。那种清新雅致的意境能使学生的心情得到熏陶,心灵得到净化,有助于学生养成不骄不躁的性格。

5.对学生现代文学习有所帮助

理解古诗词的含义比理解现代文含义的难度大,如果理解了古诗词的内涵。学生在学习现代文中关于文字内涵、作者情感以及对所学习文章中出现的古诗词意思、内涵的理解都会有所帮助。如:《说屏》一课就文白相杂。

其中“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以及“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都出自古诗或古文。学生在赏析了多首古诗词之后就会轻而易举说出这几句古诗和古文的意思。

6.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学生积累大量古诗词,在写作文时就会根据具体内容选取不同的古诗词嵌入其中,这些古诗句在作文中就会起到画龙点睛或者增强美感的作用。

7.为高考语文中古诗词赏析作准备

高考语文学科中的古诗词赏析已经越来越被重视。我校的古诗词赏析课在初中阶段就对学生的古诗词赏析能力进行培养,学生上高中以后赏析古诗词时就不会特别吃力。这样就是提前三年为高考语文的古诗词赏析作了充分准备。

忆江南赏析范文4

【关键词】 语言特征 形式丰富 方法小结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22-01

古典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源远流长。随着现代生活文化的发展,语言越来越丰富的时代,我们这一瑰宝还再闪耀着其魅力。但是,由于古典诗词的学习有相当的难度,现代社会的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对古诗词的教授,大都停留在记诵之层面,所以大多数学生的文言功底较薄弱。对稍有难度的诗词,就望而却步。这一现象导致孩子们对古诗词失去兴趣,那么孩子们对古典诗词的赏析能力就可想而知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初中毕业考试说明》中关于古诗词的考察要求:能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领悟内涵并品味语言。

一、认识古典诗词的魅力――从古典诗词语言特点入手

通过《走进古典诗词》的专题讲座,教师带领学生从语言本身的特点领悟诗词的魅力。

1、改变词性,言简意丰。

词性的改变,是古人炼字、用韵、达意的需要。改变句中的某个词的词性,有时会给整首诗词起到画龙点睛之效果。这个词就可能是“词眼”或“诗眼”。例如: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春风又绿江南岸”――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悦”、“空”、“绿”都是形容词的使动词用法:“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描绘了阳光普照,清晨古寺山林清幽的美景,让鸟儿欢悦起来;望着寺中清澈的潭水,涤荡人心,所有的凡尘往事都可以抛向脑后,顿时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安宁。诗人的旷远淡泊的胸襟和追求山林之乐的隐逸情怀溢于言表。王安石在路过瓜洲,怀念金陵故居时写到“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反复删改了十几次,最后才选到了这个“绿”字。这里,一个“绿”字,把春天江南色彩以及它与春风的关系,非常巧妙、确切而又形象的表达出来了,也传达出诗人的欣喜之情。

词语活用的妙用,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起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2、把握诗词的色彩,构筑诗情画意。

古人常把诗词画融为一体,以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诗中鲜明的画意,要调动读者的感官,尤其是视觉效应。而触及视觉的文字应属于表达色彩的词了。例如: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的《忆江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红”、“绿”、“蓝”三个词,江南的春天来了,红彤彤的太阳,照在江花上,让花像一团团火焰在燃烧。清澈的江水在花草的衬托下,映着天空,江水变成了蓝色.色彩表胜景,色彩含心情。我们从色彩组合的字眼中体会到鲜明的节奏与浓郁的画意和情感。

3、实词、虚词结合,融情于景。

这里主要说古诗词中的连词、副词与具有实在意义的动词、名词、形容词等组合,有强化表意或传情的效果。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中“都”强调了大自然的“寂”,而“但”连接出了“钟磬音”,以动衬静,更衬托古寺的寂静。“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的“渐”“才”,也能突出诗人描绘的是西湖初春的景象。

由此可知,抓住诗词中能粘合情与景的实词、虚词,以“融合”诗词的情与景,也能很好的体会诗词的意境。

4、语序颠倒,特别强调。

古典诗词中,大部分诗词的句式结构是按常规语序安排的,但由于表达的需要或韵律的需求,出现了一些特殊的句式结构。

古典诗词的句式是复杂的、灵活而多样的。唯其灵活而多样,才呈现出古典诗词的丰富多彩。因此,了解古典诗词的一些特殊句式结构,对于我们学习古典诗词是大有益处的。

二、课外拓展,让古诗词从课堂走进学生的活动

教师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寻找古典诗词中的乐趣。

1、举行语文活动,搜集整理自己喜欢的诗词资料。

2、书法大赛。

3、利用寒暑假出游的机会,让学生寻找景点中有关对联、古诗词背后的故事。增加见识。开展故事大会。整理成集,发给学生。

4、寒假前,教给学生对联的知识,然后让学生试着给家里自创对联。

三、方法小结

1、培养学生兴趣。

首先,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古诗词。比如店名、广告语、电影名称,学生们喜欢的歌词,作文中的古诗词。让学生感受到古典诗词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古典诗词的言简意长,笔墨精炼,形象生动,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这一鲜明特点被广泛的应用于现代生活中。

其次,选取学生熟悉的诗词,通过专题讲座,从语言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词。古代诗词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词的色彩、词的虚实结合、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教师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了解诗歌语言的组织规律,使学生大致从语言本身的特点体悟古诗词的魅力。走进本质的东西,学生会印象深刻。

最后,把学生自己创作的成果进行汇总、整理,放进成长记录带。比如,《我喜欢的――诗词》作文,大家搜集的有趣的对联、古诗词背后的故事。了解古代诗词名人的资料、手抄报。

2、抓住有效的课堂,增加学生古诗词量的积累,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首先,从日积月累开始。布置课下背诵,在早读或课堂进行检查、督促。达到量的积累。

其次,课堂点面结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赏析方法。运用习题,训练学生达到潜移默化,举一反三的能力。

最后,施行奖惩机制,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初一的学生,大多数好表现,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于是笔者就借助政教处考核学生的德育量化积分,在语文科目上也采取了与考核挂钩的措施。从初中第一堂语文课开始,就告诉他们要提高课堂效率,最佳的办法就是多说、多思考。只要你思考过的,无论表达正确与否,都会被奖励一颗星。小星换大星,大星换积分。因此,课堂收效甚好。

四、总结

实践证明,应用于生活的内容,才容易渗入学生的意识,无形中也会提高学生古典文化的修养。让我们的古典诗词从课堂走向生活。让孩子们承担起文化传承的责任。一个小小的力量,汇集到一起,就是一代人的力量。那么在未来的日子,古人留下的古典诗词――这一文化瑰宝,还会继续发挥它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3年修订版

忆江南赏析范文5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语言优美、意境悠远、情感丰富,同时蕴涵着高尚的思想内容,是小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古典诗词魅力的良好途径。笔者根据一线教学实践,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做好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进行分析: 一、吟诵品味,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词,大多是格律诗,具有音乐的节奏和韵律,语言也凝练精确。教师可以通过吟诵品味带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内在含义,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通过吟诵,一方面可以感受古诗词字句的整齐均衡,感受用词的平仄变化、押韵、节奏,品味其中的音乐美。另一方面可以品味古诗词语言的凝练、精确、优美。例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中的“绿”字,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诗人易稿过程中用过的“到”“过”“入”“满”,通过比较,感受“绿”字用形容词作动词带来的色彩感和动感。此外,不同诗人的作品,在语言上具有不同的风格,如王维的清雅、李白的豪放、白居易的通俗,也可以通过吟诵来得到不同的美感。

二、启发想象,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

古诗词大都注重意境的塑造,通过对诗词中意象的描写营造出意境,展现出画面美。意境是意象与情境、感情与景物的深入交融,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对诗词中的意境进行想象,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例如,孟浩然的《春晓》,短短二十个字,通过对春眠、啼鸟、风雨声、落花的描写塑造出春日早晨的景色,读起来通俗易懂,但是让小学生领略诗中优美而略带感伤的意境,并不容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暮春时节的落花场景,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现诗中的情境,让学生在视觉、听觉、想象的多感官融合中感受诗词的优美意境。而《江雪》《枫桥夜泊》《忆江南》等诗歌也可以通过诗配画的形式进行赏析,将视觉的感受与情境的想象结合起来,感受诗歌或苍凉、或幽静、或喧嚣的意境,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

三、体验感悟,感受古诗词的情感美

情感是诗词的生命。古诗词中蕴涵着深厚丰富的情感,或思乡、或爱国、或感恩、或感悟自然,都是传统文化遗产中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歌的含义、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的基础上,体验感受诗人表达的真切感受,接受真挚浓烈情感美的熏陶。例如,孟郊的《游子吟》展现了游子临行前母亲的难舍,表现了如春晖般伟大的母爱;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惜别之情;王昌龄的《从军行》展现了奋战抗敌、誓死保卫家园的爱国之情;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表现对大自然的憧憬与热爱之情……教师可以通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让学生体验诗人高伟、深厚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实现语文教育的人文功能。

四、分析探究,感受古诗词的思想美

“文以载道,诗以言志”。古诗词中也隐藏着作者真实的情感和思想。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的几十首古诗词,在内容上健康向上,思想上丰富多彩,或豪放浪漫,或寄情山水,或忧国忧民,或求真务实,都能够成为审美对象。教师可以带领小学生穿越时空,与诗词作者进行心灵上的对话,接受思想上的洗礼,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例如,在教学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引导学生感悟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和奋斗精神;通过对诗句“春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分析,探究伟大的奉献精神;而在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古诗词的审美价值,充分利用古诗词的教学价值,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思想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豪感,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忆江南赏析范文6

说起“水乡神笛”,不能不提到他的恩师赵松庭,也不能不提到20世纪60年代初由赵松庭发明的排笛。这种把曲笛,梆笛和高音笛并排绑扎一起,用来轮番演奏的“新式武器”,无论音域,音色,表现力都是其他单笛所无法比拟的。当时,刘管乐听完赵松庭用排笛演奏的《荫中乌》之后十分赞赏排笛的神奇表现力。由于赵先生1976年调入浙江艺术学校任教,故他发明的排笛,主要由他的众多弟子来实践和完成,蒋国基便是其中的高手之一。以《自然之声——蒋国基的笛箫世界》为例,其中《水乡船歌》,《西子湖畔采茶忙》、《村笛》。《断桥会》、《采桑曲》等均由排笛来演奏。

在众多排笛曲中,《水乡船歌》是其中的佼佼者。这首写于1975年,成于1976年的代表作,其旋律和构思早就印在蒋国基的脑海里。当1973年来到歌舞团之后,他立即就投入创作,其间一首首熟悉的嘉善田歌和一幅幅水乡优美的画面时时在脑海中浮现。所以,我们在分析《水乡船歌》时,不能离开以上这两个重要的“元素”。其结构,有的地方类似于西方曲式“三段体”。有的地方类似于嘉善田歌中的“多人接唱”,即散板[滴落声]到垛板[急急歌],再到散板[滴落声]结束。为了便于分析,笔者用ABA来标示,引子为散板,记谱虽然有节拍,但实际演奏是自由的,让人如临江南水乡广阔的大田之中。在三个乐节处理上,第一乐节曲笛从低音Ia级进上行至中音Ia,第二乐节从中音sol级进上行至高音sol,也几乎是全曲的最高音,那种嘹亮、宽阔、悠长的田歌声即刻在你身边扬起,当高音sol出现片刻之后,随即下行级进至高音re,高音re也很悠长,且伴随着倚音和颤音。让人回味的是,这时突然出现一个十二连音、跨度两个八度的下行至低音sol,这~句简直妙极了!A段慢板(4/4)由a、b、a1,b1构成,继续用曲笛演奏,a段蒋国基吹得非常平稳,音乐律动犹如船歌般的;a1段神奇般出现高音笛,音区突然提高两个八度。这一段“好似船拐了一个河弯之后,突然迎来了宽广的湖面,微风夹着细雨,迎面吹来,令人精神为之振奋。”b1段又神奇般转回到曲笛。B段的小快板(2/4),由c、C1、d、d1构成,转成F调梆笛演奏。对B段的演奏,蒋国基紧紧抓住“对比”两字,“在情绪上平稳变为欢快,在手法上优美抒情变为跳跃激情,在演奏风格上连贯细腻变为顿挫豪放。”。主要通过吐音,剁音、花舌、颤音等技法的综合运用,并逐渐形成。A1段是一个浓缩性的再现慢板,只再现A部的a,b两部分,省略a1、b1,回至曲笛演奏,音乐继续像流水一样行进在水面上。尾声是三个悠扬的长音,速度渐慢,力度由中弱(mp)到很弱(pp),似乎船队在波光荡漾的水面上渐渐远去。

要演奏好《水乡船歌》这首笛子曲,要自如地换好四次笛,第一次是C调曲笛换奏高八度的C调梆笛,第二次是C调梆笛回至C调曲笛,第三次是C调曲笛换奏F调梆笛,第四次是F调梆笛回至C调曲笛。在这四次换笛中,第一次要掌握好指距和笛孔的大幅度缩小,第二次要适应口风突然扩大的需要,第三次要把握好音准,第四次要让前面富有激情的情绪回至平稳的旋律上来。而这些,蒋国基都做到了,真可谓是“胸有成竹,抓紧而不慌乱,从容而不拖沓。”。

在蒋国基的脑海里,排笛和赵松庭,浙派笛子以及他所追求的江南风格紧密相联,作为赵松庭的亲传弟子,浙派笛子的代表人物、浙江歌舞剧院的笛子演奏员,他有义务和责任去演奏,推广、宣传排笛。事实也是这样,当蒋国基拿着排笛及其他出现在舞台上时,排笛神奇般的变化,不仅征服了国内听众,也征服了国外听众。如1986年,他随中国浙江民乐团赴芬兰演出,在芬兰引起轰动。“芬兰第一大报《赫尔辛基新闻》说:‘中国音乐有绵延数千年的传统,即便是民间音乐,也绝无粗糙之处,而是充满了优雅的风度。’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中国青年笛子演奏家蒋国基演奏的那一支支乐曲,《卡依努报》说。‘蒋国基热爱大自然,热爱他的笛子,否则他不可能成为如此优秀的演奏家’,‘在乐曲中,他已经变成了一只小鸟,一只渴望自由,热爱生活的小鸟!’”。

2006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蒋国基笛曲选》,共收入蒋国基创作或与人合作笛曲32首,其中独立创作(或改编)9首,分别是《喜悦》、《金秋》,《忆江南》、《雁荡秋色》、《水乡船歌》。《老六板》,《京剧流水板》,

《玉笛情思》、《在泉边》;与人合作23首,这32首笛曲,从整体风格来看,充满着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

形成江南水乡风格特色有三个因素不可或缺:一是和他的水乡经历分不开。这个“经历”即0岁到13岁的杭州、西湖,13岁到24岁的(水乡)海宁,皮影剧团;二是和浙江歌舞团始终坚持以江南风格为主要特色分不开。成立于1957年的浙江歌舞团,涌现出许多民乐大师,如赵松庭,钱小毛,沈风泉、宋景濂、王恢南以及当时与蒋国基同出师门的詹永明等。该团坚持出人出作品,创作(或改编)笛子独奏曲《早晨》,《二凡》《三五七》、《鹧鸪飞》,《断桥会》、《西湖春晓》,歌舞《采茶舞曲》,打击乐合奏《渔舟凯歌》,三弦,琵琶二重奏《江南春》等。1973年(借)调入歌舞团的蒋国基就是在这样一个互相帮助,充满热情,创作氛围高涨的团体中工作着。学习着:三是和赵松庭、钱兆熹等民乐大师的帮助指导分不开。如写于1975年的《水乡船歌》就是在赵先生的指导下完成的。钱兆熹为浙江歌舞团驻团作曲家,在50多年的创作生涯里,大多数的作品是为民乐而写。为笛类创作(或编曲)的作品有《原始狩猎图》、《双声恨》,《龙吟水》,《杨柳怨》、《和》、《梅花引》等。这些作品,“牢牢立足于本民族传统之上,而又大胆发展于现代意识之中,”(金湘评语)为蒋国基等演奏者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

除创作笛曲外,蒋国基还与人合作创作其他吹奏乐曲,如竖笛曲《上埃及舞曲》、巴乌曲《渔村晚霞》,埙曲《雷峰夕照》、箫曲《小霓裳》、唢呐曲《喜悦》、葫芦丝曲《田歌》等。这些吹奏乐曲多为小作品,但首首短小精干,小巧玲珑,很受听众的欢迎。如巴乌曲《渔村晚霞》(素材取自东海渔歌)采用宫调式,散部7小节,慢部(4/4)14小节,中部(2/4)40小节,快部16小节,(尾声)散部3小节,听完之后,犹如眼前出现一幅美丽的渔村晚霞。埙曲《雷峰夕照》(素材取自越剧等)只有73小节,宫调式,用自由衍展式发展主题,造成一种“烟光山色淡溟蒙,孤峰尤带夕阳红”的意境。箫曲(小霓裳),根据江南丝竹改编,在保持江南丝竹典雅,优美,静娴的基础上,在几个插部中大胆进行调式调性的变化,使“唐明皇梦游月宫,听霓裳羽衣舞曲”的意境得到很好的体现。

赵松庭不仅是我国著名的南方曲笛演奏家,他在开发新型笛子、研制新乐器上有许多发明和创造,这对蒋国基和其他众多弟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对先生研制出来的新乐器,如弯管笛、低音大笛、篪等,一众弟子都积极加以实践和推广。1996年蒋国基在曹建国笙独奏曲《剑》的基础上,改编为低音笛而作《剑》:1999年又在曹建国篪独奏曲《大漠》的基础上,改编为弯管笛而作《大漠>。除这些之外,他还与常敦明先生合作,1998年研制出长320厘米、直径粗5.5公分的巨笛。巨笛研制成功,消息迅速传至北京,当年即受邀参加2月11日晚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举行的元宵联欢会,在晚会上,他和常敦明、林克仁一起用巨笛吹奏《南泥湾》,总书记连声称赞:“妙!妙!”他问身边的王昆、李谷一:“这么大的巨笛从什么时候有的?”王昆答:“我也是第一次看到。”“你们搞音乐的也是第一次看到,那可见是新生事物,等演出结束后我也要吹一吹。”2007年,又和常敦明合作研制出长160厘米、直径粗5.3公分的双人笛。

为低音笛而作的《剑》,由“剑舞在场上”,“中板”、“小快板”,“慢板”、“快板”。“尾声”六部分组成,笛子不同技巧如叠音,剁音、打音及循环换气等,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发挥。为弯管笛独奏曲而作的《大漠》,“以委婉舒缓的旋律,以平静,悲凉、激越等多种情绪的交替变化,营造了一种静谧、憧憬的意境,描写了人生的沧桑感。”。

双人笛实际是倍低音笛,由于管身长,需俩人默契配合方能吹奏出美妙的旋律。如何能达到好的效果?蒋国基想到了一首(早期)用越剧唱腔而作的排笛独奏曲《令哦调》,把它改成双人笛之后:乐队先是一小段带有轻快六度大跳音程作为引子进入,双人笛随即开“唱”,虽然俩人一吹~按,但上滑音、下滑音等处理得非常好。经过两乐句的变化之后是一个间奏过门,这时,吹者出人意料地从(硕大的)双人笛顶部取出一支小梆笛,用小梆笛继续模仿唱腔,但声音比双人笛高出两三个八度。这时的按孔者,扮演一个类似相声中的“捧哏者”,肩背双人笛,用口哨声、拍板等与梆笛应声附和,这“一逗一捧”妙趣横生!

巨笛相当于“三人笛”,不仅要求吹者的气流速度要缓耍慢,而且按者也要极好配合,方能吹奏出美好的旋律。对这种罕见的“庞大武器”,观众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2002年2月,蒋国基赴南非演出,分别用弯管笛、巨笛、低音口笛、微笛演奏《茉莉花》等多首中国乐曲;还和南非竖笛演奏家“响亮的杰克”同台演出。“演出受到了全场二千多观众的热烈欢迎,一位观众跑到舞台上,握着蒋国基的手说‘在南非能够听到这样的音乐、看到这样大的笛子简直是一种特权,这才是纯正的中国音乐’。南非戏剧学院院长贝教授走到蒋国基和杰克面前赞赏道:‘你们演奏非常精彩,中国的笛子与南非的竖笛相比,具有更大的空间感,你们的演奏不仅古朴典雅,而且浩瀚辽阔,特别是中国的笛子与南非的竖笛对歌这一段就非常精彩,使人感到忽而在云端,忽而在地面,忽而在高山,忽而在峡谷……它给人们极大的艺术享受’。”

结语

蒋国基的笛艺风格,我们可以把它总结为四点,一是笛声天生固有一种水汪汪的神韵,或称“清,新,透。亮、柔、润”六字;二是他一生都在追求江南水乡之神韵,且几十年不变;三是不满足于演奏曲笛,梆笛、排笛等,大胆尝试中国各种吹管乐器,是一位“比较全面的演奏家”(朴东生评语);四是努力开拓如双人笛、巨笛等新型乐器的研制。他还多次受邀赴武汉、香港等地讲学,与人合作出版《笛子入门教材》,发表《笛子演奏五讲》、《赵松庭笛曲赏析七篇》,组织纪念赵松庭先生专场音乐会,等等。

“水是生命之源,灵魂之泉。水乡是平和安乐之乡,聪明活泼之乡,富足温饱之乡,充满生机之乡。”。让我们扎根这片土地吧!①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蒋国基笛曲选》(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