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不在的时候作文500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老师不在的时候作文500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老师不在的时候作文500字

老师不在的时候作文500字范文1

我们班只要没有老师在,准会变成一个“菜市场”。瞧!我边上的那只会猴子——方俊杰东看看,西看看,挠挠左边的,挠挠右边的,像有“多动症”似的,一刻也停不下来。

钟旭从抽屉中拿出了漫画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他看的可入迷了,用沉醉其中也表答的不够恰当,为了写他,费了我不少精力,总之一句话,我被当做不存在就对了。

“夏大侠”——夏云政就更“狂”了,身为纪律委员其中之一,竟在那聊天!也不以身做则,这样如何服众呢?自己不管就算了,还在下面做“恶势力”,带动大家讲话!夏云政一会跟吴君说:“放学你别走,咱俩来呱呱地。搞的吴君“哭爹喊娘”,不得不向夏云政“跪地求饶”,一会儿跟“远在天边”的胡超说:“放学去哪溜达溜达。”,一会儿跟“近在眼前”的崔乐炎说:“你行了,放学我俩去草丛谈谈。”

突然,金迪叫了一声“老师来了”,钟旭立刻把漫画塞近抽屉,拿起书假装看了起来,夏云政竟把书拿倒了。一看,老师没来,又讲了起来。

老师不在的时候作文500字范文2

记得初为人师时,大字不识一个的老父亲语重心长地嘱咐我,要把别人的孩子当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爱。我虽不敢公然反对父亲,但从内心觉得父亲这话毫无道理,哪有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爱的?在教育教学中,秉承着从我的老师那里学到的方法,我对学生只是给好心却从不给好脸。我的严格和威严使学生有所顾忌和害怕,因此我所带的班级总是深受好评。想想人们常说的“严是爱松是害,不打不骂要变坏”,我更加深信我的做法是对的。

然而,时至今日,记忆中的一件往事总是让我坐立不安。有一天放学后,一位家长带着他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找到我,说我们班的一位男生把他孩子的裤带抽走了,他的孩子提着裤子回的家。我一听就火冒三丈。第二天一到校,我就在全班调查此事,一位大个子男生站起来承认是自己干的。这是一个“问题”学生,平时纪律涣散,经常不交作业。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要借此机会好好整治这个学生。气愤之际,我说:“这是一种流氓行为!”万万没想到,这个学生站起来回了我一句:“放屁的话!”说实在的,之前还没有遇到过敢在我面前如此放肆的学生。我忍无可忍,冲上前甩了他两个耳光。他一脚踢开凳子,紧握双拳,对峙在我面前,大有动手之意。见状,我的心一下子冷了,如果说原本不想把他赶出教室,是因为他是我们学校同事的侄子,那么他的顶撞让我一下子有了把他赶出去的冲动。稍微平静后,我下令:“你滚出去!”他立在那里不动。我对同学们说“他不走,我走!”等班干部到办公室请我回来时,他已在同学们的压力下离开了教室。三天后,他的叔叔带着他来给我赔礼道歉,但我没有原谅他。一周后,校长给我做工作,希望我能原谅他并让他回教室继续上课,我仍没有答应。终于,在这场对峙中,我胜利了。从此,再没有这位同学的消息,班里的纪律也因他的离去变得更好了。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我内心的愧疚感日渐加重,如同一块铅压着我的心:我犯了一个错误,犯了一个永远也无法弥补的大错,是我亲手毁了一个学生的一生。十几年后,我一直打听这位同学的下落,我想向他忏悔,当面向他道歉,求得他的谅解。我总在想,如果他能够发奋学习,干成一番事业,当有一天我们邂逅的时候,无论在任何场合他为此事指责、讥笑我,我都接受。然而,事实却是至今没有他的任何消息。我的心只能一直为此沉重着,沉重着。我最怕知道的就是他离开学校后走向歧途的消息,如果真是那样的话,我就是罪人,就是扼杀他一生的刽子手!我只能在心里默默祝福这位学生。

这件事折磨着我,同时也改变了我近十年来的教育观念,让我越来越明白了当年老父亲对我的告诫,其内涵和教育家的名言“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竟是神奇般的如出一辙,是何等的深刻!

如今的我,不再歧视所谓的“差生”,也不再为提高班级升学率和平均分而排挤“学困生”。一位年轻的教师曾问我:“学生犯了错误你怎么不生气,不但不批评学生还对他们那么温和?”我说:“学生犯错误有什么好气的,不犯错误就不叫学生,学生不犯错误还要我们老师干什么?你瞧,学生犯了错误自己已经很难受了,批评他不就让他更难受了吗?你不觉得这些学生很可爱吗?”的确,在我的眼里,班里的学生个个都是那么可爱,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可爱。我现在特别能理解并宽容犯错的学生和学生的犯错。当面对犯错的学生时,我总是动之以理晓之以情,很少批评指责他们,而他们也都是那么听话,总怕做错事辜负了我的期望。

有一次,我因病住了二十天院,临时替我带班的老师给我打电话:“你快回来吧,你不在,你班的学生像是没娘的孩子一样,天天问你的情况,好像我不是他们的老师一样。”说真的,我也很想念他们,没有他们在身边叽叽喳喳,还真的很不习惯。

班里有一位比较特殊的学生,平时考试语、数、英三门总分不超过50分。在全县统考的前夕,他为了不拉低班里的成绩,竟然申请不参加考试。我很感动!原本我也有过这样的念头,但面对他的申请我改变了想法:“没关系,你上次数学考3分,这次力争翻一番考6分,英语力争考10分,语文你争取写够500字的作文,老师就满意了,你能做到吗?”他认真地点了点头。我摸了摸他的头,给了他一个鼓励的微笑。成绩出来后,他的数学竟考了10分,更为突出的是语文考了70分。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于是找出他的试卷,发现他的作文竟然得了满分。满满两页作文,写得一丝不苟,而内容就是考前我与他的那次谈话……

老师不在的时候作文500字范文3

我想对爸爸说:您快回来吧

王灯

敬爱的爸爸,您长期在外挣钱拱(供)我和妹妹读书,很少回来,从小到大,您每次回来没过几天又要离开,我从未与您长期相处,就连您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我都不知道,我很想用自己的零用钱买一份小小的礼物,迎接您的归来,但我又怕钱不够,我也不知道您喜欢什么。我真的无时无刻(每时每刻)都在想念您。当您收拾行礼(李)要走的时候,我都会大哭一场,当我知道您要回来的时候,我的心情多么激动,恨不得马上就看到您。您知道吗?我和妹妹身体都不好,常常生病,二妈(婶婶)就知道打麻将,根本不关心我和妹妹。您这次一去就是两年多。您知道我有多么想念您吗?啊,敬爱的爸爸,您快回来吧!

我想对小狗说心理(里)话

有一天下午,我放学回家,爸爸妈妈都不在家。我正在想(他们)的时候邻居大妈家的小狗跑到我身边,它用前爪和我打招呼,好像在说:“我来告诉你,你的爸爸妈妈在哪里。”它往前跑得很慢很慢,我从后面也跟着跑。过了一会儿小狗停了下来,我也停了下来。我想对小狗说:“这一次你带我找到爸爸妈妈,我就让你吃你最爱吃的骨头。”

可是我知道,不管小狗带我跑多远,我都找不到我的爸爸妈妈,他们在城里打工,城里离我们这里真的很远很远。

我想对爸爸说:您别这么浪费吧

六(2)班 徐涛

我们一家五口人,妈妈见我们既要读书,又要给身患重病的哥哥开刀,又要维持这个家庭的生活,不得不南下广州打工,可是每次寄回来的钱,您都大吃大喝用了,您对妈妈公平吗?现在哥哥也带着病和妈妈一起打工去了。妈妈走的时候,您不让她去,妈妈含着泪说:“不去怎么办,孩子不把初中读完,能走进社会吗?大儿子不开刀,能成家立业吗?”望着妈妈那熟悉的身影,我咬着牙捏紧拳头记着妈妈说过的话:“好好学习”。有时候题目做错或事情做错时,我捏着拳头在心里对自己说:“徐涛啊徐涛,你怎么能辜负妈妈的一片期望啊!”

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五(2)班 王军

有一天,爸爸从外地打工回来,回家还不到一个小时,我的爸爸和妈妈就吵了起来。我看见了很不高兴,就拉着爸爸叫他们别吵,可是他们就是不听,硬要吵。我仔细听了一下,他们是为了爸爸在外面打工而吵的。妈妈说:你去外面打了五个月的工,只挣了五百元钱,还有钱呢,是不是全去外面玩了?爸爸没有回答,我就拉着妈妈叫他们别再吵了,妈妈听了我的话没有再吵了。这件事令我非常难忘,从那时到现在都深深地印再(在)我的心理(里)、脑海里。

我想对妹妹说希望她好好学习

王雅露

在(自)开学来,我和妹妹的成绩都不好,是因为我和妹妹都没有把学习用(放)在心上。

一个星期日,妹妹哭着说她不上学了,我问她为什么不上学,妹妹说她怕她的师傅(指教她吹笛子的高年级学生)打她,我就对妹妹说:如果你现在不读书的话,已(以)后你就会连农民都当不成,再说妈妈和爸爸在外面打工,也是为了我们读书,你不应该说不读书这种话,我和你都应该不怕苦、不怕累地努力学习,不辜负老师和爸爸妈妈的期望。

某生作文本发下后,一看,有一句话是:“我妈妈是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妇女……”老师改动了一下,将“三十多岁”画了一个圈,叉掉,然后在旁边写着:“多余的。”

翌日,作文本发下后,一看,倒!该生作文本上写着:“我妈妈是一个多余的中年妇女……”

当地的青壮年几乎都在外地打工,他们往往一年难得回来一次,有的甚至三五年都没有回来过。他们的孩子有的跟着爷爷奶奶过活,有的则寄养在亲戚家里,有的甚至独立生活,除了偶尔有邻居或亲戚帮忙做一些他们无法完成的事情,生活上完全要靠他们自理。这些孩子最盼望的是在外面打工的爸爸妈妈快快回来。比如四(1)班的陈娟,五岁的时候,父母就外出打工,她跟着爷爷奶奶过。四年级的暑假和姐姐到爸妈那儿去玩,成为十几岁的她“终身难忘的一件事”。

我想对我的妈妈说:不要再打麻将了

我想对我的妈妈说不要再打麻将了。这句话从幼小(的时候)就像一棵大树刻在心中。这句真心话不敢对身边的朋友和亲人说,这次我就大胆地把它讲出来吧!

有一次,妈妈说去外面买毛衣,我知道肯定是找个借口去打麻将,为了爸妈不吵架所以没说出来。到了晚上八点多钟,妈妈终于回来了。(一看到)妈妈走进来的狼狈样就知道输钱了,爸爸说了妈妈几句,妈妈和爸爸就骂了起来。吵完了,灾难就降临到我的头上,只要有一点不顺从他们的话,就没有好日子过。

妈妈您不要打麻将了,如果再这样会使我们的家庭关系疏远的。

我想对您说,妈妈

四(2)班 史安艳

妈妈我想对您说,不要在(再)打麻将了,您不是常对我说爸爸一个人在外打工弄点钱不容易,让我好好珍惜,但是您呢,却用爸爸的血汗换来的钱打麻将,您常常找几个人到家里打麻将,却不管刚满月的弟弟和快要考试的我,您让爷爷和奶奶来照顾我们,弟弟哭了,肚子饿,需要吃奶,您却不耐烦地接过来,就这样放在身上,边让他吃边打麻将,您这样做是很不好的,影响了弟弟的睡眠,弟弟常哭,您把他丢在床上。奶奶见了心疼,只好抱起来走,您却去给自己煮饭,不管奶奶。奶奶只好哀(唉)声叹气。

有时候我复习听到麻将声就会心地(中)不安,怎么也学不好。那次临进(近)考试了,我拼命地学习,可是您还是与别人一起在家里打麻将。我真想快步地冲出去大声说不要打麻将了,但是我不敢,没有勇气。考试回来,我怀着胜利的喜悦跑回来要对您说我的成绩,您首先开口了,让我去煮饭。刚才的高兴失去了一半,我没有在(再)开口,您也没问。

妈妈,我多么希望您不要打麻将了啊!你知道一个人打麻将,会使一个家庭失去快乐,家破人亡的。妈妈希望您不要打麻将了好吗?

我呼呼(唤)着您,爸爸

六(1)班 王萌琦

我的爸爸三十多岁,头发黑黑的,眼睛有点儿小。我爸爸什么都好,有一点不好:爱打麻将。

记得我小的时候,爸爸很疼爱我,给我温暖,给我关爱,给我幸福。有时有(我)发烧,是您,爸爸,心急地把我送进医院,还细心地照料我。

可是,自从您爱上了打麻将,就不关心我了。三天两头地出去,常常高兴(地)出去,垂(头)丧(气)地回来。要是一输钱,你就问妈妈要,妈妈不给,您就把一旁的我拉出来打,打到妈妈给了您钱,您才停手。我不是因为疼而流泪,而是(因为)我以前的好爸爸不知哪儿去了而流泪。

我真希望以前那样好的爸爸回来。这是我和妈妈共同的愿望,我呼呼(唤)着您,爸爸。

我想对爸爸说一件伤心的事

燕佳敏

爸爸,有一件事(使)女儿一直都沉浸在悲痛之中,那就是您每天抽烟、喝酒,还到处打牌,弄得我和妈妈每天等(到)您回来时都要受苦,您每天一回到家就像发疯似的,打我和妈妈。

有一次,您去打牌,到了九点多,我等不及所以就睡觉去了,妈妈一直等到十几点才见您回来。您一跨进家门就发起疯来,和妈妈打起了架,由于妈妈没有反抗的能力,所以被您推下了河。我听到响声立刻跑(爬)起来看,只见您把妈妈的头按在河里。我大声地哭喊,而您却像没看(听)见似的。邻居的叔叔阿姨听到了也跑来看,这时您才松手。妈妈被李大叔扶起来后浑身湿透了,您一句话也不说。由于这件事,妈妈差点没命了,您却一点也不在乎。爸爸您进(尽)到了父亲的责任吗?

爸爸,女儿好想对您说:爸爸请不要在(再)抽烟、喝酒、打牌了好吗?女儿真的好想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

我想对您说,爸爸

尹慧敏

爸爸,我有一肚子的话想对您说,但看到您严肃的面孔,我的话又咽了回来,这次借写作文的机会,我要把我的心里话写出来。

爸爸您太爱喝酒了。有一次哥哥找到一个培训(的机会),您太高兴了,赶紧去给哥哥安排,但是等您回来的时候已经分不清东南西北了。

我们家并不富有,有一次您把家(里)仅有的五十元钱拿出去赌了,您输了不认账,还和别人吵了起来。有一次派出所要抓赌(博)过的人,我们很担心,整夜都合不扰(拢)眼,生怕您被警察抓住。

爸爸我真希望您改掉这两个毛病,作为您的儿子我坚决反对您(喝酒和赌博)。爸爸,让我们过过幸福安宁的日子吧!

或许,贫穷并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内心的空虚、茫然。当村庄中一部分男人或女人出去打工,那留守下来的另一部分如何排遣空虚寂寞呢?他们中许多人在精神上也逐渐变得贫困,打麻将成了农村消磨时间最常见的娱乐方式。

坐在麻将桌边的父母们也许从未没想过,自己的家中、身后,有着怎样一双胆怯的、惊恐的眼睛。家,本该如一只小小的鸟窝,庇护并温暖着孩子们的心灵;然而,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贫困的家境、远离的亲人、麻将桌边的父亲或母亲造就了懂事的孩子,也使得他们对幸福家庭有着非同寻常的渴望。

想像空间

安琪:

我是一个15岁的女孩,已经步入了花季,但这个花季并不美,因为我和妈妈之间有深深的代沟。妈妈看我越来越不顺眼,动不动就朝我发火,在她眼里,我几乎一无是处,偶尔一个小错误,都会被她尽量地扩大。她还很喜欢把我和别人比,比着比着,就开始说我没出息,长大了只能去捡垃圾,我真的很烦。安琪,我该怎么办呢?

--常州市二十六中学 晓雯

晓雯:

激烈的生存竞争使许多成年人变得急躁、焦虑,这种情绪很容易反射到孩子身上,你母亲可能正是这种情形。她对你有着极高的期望,你达不到她的要求,她就口不择言了。晓雯,你要做的首先可能是尽量去理解母亲隐藏在严厉、不尽情理后面的爱,然后多多跟妈妈沟通,告诉她你已经是个大孩子了,会把握自己的前程,让她放松一些。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你要明白,你绝对不像妈妈说的那样,事事都不如别人。你才15岁,未来的一切还很广阔,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请不要用妈妈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安琪

我想对妈妈说:妈妈,请不要偏心

六(2)班 骆梦莹

在我的心里一直埋藏着这句话―――妈妈,请不要偏心。每当您骂我的时候,我很想说,可是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今天我终于鼓起勇气说出来了。就拿这件事来说。

我和哥哥都是您的孩子,可是不管哥哥是问您要钱还是在家里偷钱,您都只是说几句,而我只问您要五角钱,您都骂我甚至打我。

我和哥哥都是您的孩子,希望您再也不要偏心了。

我想对妈妈说,你不要再骂我了

六(1)班 王小颖

亲爱的妈妈,我希望您再不要骂我了。因为您总是骂一些不好听的话,我的心里就会想:您这个时候骂别人,老的时候别人会不会骂您呢?您经常骂孩子,会伤了孩子的心。孩子会记住您骂的话,长大后照样用您当年的话来骂回给您,用您当年的行为来报复你。孩子不希望有这样的事发生,我希望您在(再)也不要骂我了,孩子真不希望自己的母亲骂自己。

我想对爸妈说:不要虐待老人

六(2)班 陈哲

从小到大,爸、妈总是和爷爷、奶奶吵架,每次都要吵得非打破东西不可。原因是爸、妈和爷爷、奶奶不和。在我不懂事时,还认为很好玩;现在懂事了,对这样的吵闹很恼火。我想对爸、妈说要孝敬父母,不要虐待父母,如果您不考(孝)敬父母,那我将来怎么会孝敬您呢?

我想对妈妈说不要再生第三胎了

六(1)班 李阳

妈妈我想对您说这句话,是从我懂事那天起就想对您说了。可我一直不感(敢)开口,今天我终于鼓起勇气对您说了。您听了之后,是不是会认为我不爱护弟妹,惑(或)者是不喜欢小孩子?但都不是,是因为人口不断在增加。

俗话说:“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生”,但如果只生不死,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人口密集,没有住处,人类就会把高山移(夷)为平地,把大海填平,使住在高山里的动物和生活在海洋里的生物别无去处。就会砍伐森林,破坏生态环境,使绿色植被一天天地减少,以至灾难来临。

妈妈,您不要再生第三胎了,因为计划生育,人人有责。

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母亲的作用实在是举重轻重。在农村,许多父亲出外打工,母亲更多地承担了照顾孩子的责任。许多孩子与母亲相处的时间远远多于父亲,所以他们选择了对母亲说话,因为母亲与他们休戚相关;因为来自母亲的温情,将是他们人生最初的爱的教育。

我想对好朋友肖艳说真心话

五(2)班 陈诗琴

我是一个11岁的小女孩,大家都说我的胆子很大,看见蛇在路边,我走过去用棍子将它打死,就是遇到很凶猛的狗,我也不怕。

我在读三年级的时候认识了一个人,她叫肖艳,我和她很合得来,不久就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她总是问我的胆子为什么这么大,我总不愿意回答她的问题。我常想肖艳为什么总要问这个问题,我总有一种不想说的样子。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后来我想告诉她我的胆子也不算大,但总没有机会说,又是把话藏在心里。想说,但见了她又说不出。终于有了一个说真心话的机会。暑假后开学的第一天,肖艳告诉我,她要回山西老家读书.

我回到家,想如果还不把深藏心中的秘密说出来,以后就没有机会了。我终于有勇气对她说:其实我的胆子并不大,因为我害怕死。她没有说什么,对我笑了。将话说出来的感觉真好。

她到我家来和我告别,我们从此没有再见面。

让我伤感的事

五(2)班 顾慧蓉

下晚课时,是老师安排吹笛子的时间。由六(2)班的学生教我们吹。我一时吹不响,就得受批评。我被批评了一次又一次,还是吹不响,教我吹笛子的师傅就让我跪了一节课。我的心里像杀猪那样难过,眼泪一直往下流,更添了我的悲伤。

我想,这就是我最伤感的事了。

我想对老师说谢谢

孟琴

我很感激我们班的曹老师、辜老师,是他们给我鼓励和支持,让我学习搞好的。

开学那天,我来到学校,我们班我只认识几个人,大多数同学不认得,曹老师叫我们多沟通,让全班的人都认识。生病需要吃药时,曹老师叫我们到她的家里倒茶水。晚上她每次去我们请(寝)室的门口,都要叮嘱把被子盖好不(别)着凉。上课(时)她都很认真地给我们讲课,有人在下面动(做)小动作,她都不去打他,只是说:“你要认认真真听课。(不然)将来(怎么办)呢?”

辜老师讲课时也对我们好,要时(是)有同学在下面动(做)小动作时,他就把那个同学顶上来(请到前面来)写(字),要是写错了他也不打人。辜老师是勤快的人,每天的事都忙不过来,我每次都看见辜老师在猪屋里养猪啊!辜老师是您把猪养大,杀了来给我们吃。

我感谢你们对我们的热爱和关心啊!

爸爸,妈妈,感谢你们对我的无限关怀

王婵

记得那是在我两岁的时候,我患了一种病,那种病在那时全世界的医生都治不好。父母带着我东奔西跑,最后在武汉同济医院住院。医生说,如果想治好这孩子的病,最少都得十万元。那时我们家很贫穷,最多也只有一万元,可父母还是不放弃这一线希望,到处借钱,终于凑起了十万元。父母问:“这孩子有多少希望?”医生们经过确诊后认为只有百分之零点四的希望。父母觉得这个希望太渺小,所以不愿让我冒这个险,所以让我回家了。可是,吉人天相,我活到了九岁多,可是,疼痛使我难以忍受,父母认为现在的医学在突飞猛进,决定让我再去试一次。这次,手术成功了。在这八个小时的手术过程中,父母以泪流面……

在此,我感谢父母对我的无限关怀!

我想对记者说:你来是我最高兴的事

五(2)班 李强

我最高兴的事是记者到我们学校来,因为我很想上电视。记者把(让)我们的学校上了电视,我是最高兴的。

老师不在的时候作文500字范文4

据张老师介绍,孩子喜欢玩电子产品并不仅仅发生在中国,早在2009年,国外便流行着“电子保姆”的叫法。美国每年的调查发现,近几年,小孩最喜欢的圣诞节礼物均是iPad。而在一些聚餐或聚会上,家长和孩子基本都是各玩各的,小朋友人手一部平板或智能手机。张海波指出:“这一现象在中国也很普遍,甚至比美国还严重,可惜我国目前对此问题的研究和关注还不够,特别是方法不够,教育的介入不够。”

家长:无奈 + 担心

生活在E时代,孩子们自然很容易接触到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尤其在假期,因父母工作繁忙,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电视机等电子设备便成了孩子们的“玩伴”。对此,不少家长表示很无奈,同时也很担心。

担心一:视力下降,弄坏眼睛

小兔子刚满两周岁,平时不爱说话,但特别好动。据她妈妈介绍,只有在看动画片和玩手机的时候,小兔子才有消停的时候。谈起接触手机的缘由,小兔子妈妈懊悔地说:“因为我们家老二还小,经常要抱着。小兔子又好动,时刻都得看着,经常把我折腾得不行。有一次小兔子哭闹着要下小区花园玩,当时我正给老二喂母乳,没辙了,我便把手机音乐打开,随手递给小兔子,结果她听到音乐竟然不哭了,还欢快地跳起了舞。”从那以后,手机便成了妈妈哄小兔子的法宝。久而久之,小兔子已经习惯每天跟妈妈要手机玩,而且不单单是听歌,现在还学会玩小游戏。

看着身旁的小兔子玩“宝宝猜动物”正玩得高兴,小兔子妈妈摇头叹气:“唉……现在不是玩手机就是看电视,我担心她把眼睛弄坏了,毕竟还这么小,可别一上小学就架着副眼镜,那可就麻烦了。”

担心二:接触不良信息,容易学坏

婷婷已经9岁了,在爸爸眼中是一位乖巧的小女孩,平时学习成绩也不错,唯一让爸爸担心的是婷婷喜欢上网。婷婷的爸爸常先生告诉记者,婷婷并不是上网玩游戏,主要是上QQ跟同学聊天,有时也会浏览一些网页。

“孩子现在9岁了,不能完全不让她上网,但现在网上的信息很杂,还有一些不良信息,她根本不懂得辨别,我是担心她学坏了。我们又不可能每次都陪着她一起上网,孩子也不乐意我们在旁边坐着。”常先生说。

担心三:无心向学,耽误学业

林女士的儿子岳岳刚上小学一年级,据说玩iPad、手机等电子产品已经三年了,对很多游戏软件非常熟悉,自己还会下载新游戏。“都没人教他,也不知怎么就学会了,有一次还教他爸爸玩赛车。”林女士说,“现在一放学不是看电视就是玩iPad,我们下班回来他还拿我们手机玩,不给他就哭闹。我们现在也有意识地控制他玩这些电子产品,但是平时上班比较忙,经常是他奶奶带着,结果‘老虎不在山,猴子称霸王’,他奶奶根本管不住他。”

林女士告诉记者,这个暑期给岳岳报了一个作文补习班,可岳岳却跟她谈条件,如果他去参加补习班,每天晚上必须让他玩一个小时的iPad。“我看他根本没什么心思学习,这样下去我怕会耽误学业。”

担心四:误交网友,早恋

提起孩子玩电子产品,陈女士连连叹气:“现在的小孩,整天都不离电子产品,上网、玩手机、玩iPad,没有哪样他们不懂的。孩子越大越难管了。”

据陈女士介绍,女儿文文前段时间刚完成了小升初的考试,一放假就是猫在家里上网、聊QQ、玩微博、看电影。“不久前她爷爷知道她考上市重点,奖励了她一部手机,这下更麻烦了,天天手机不离手,刷微博、玩微信,听说她同学都在玩。”她说,“现在有事找她爸爸,都不是当面说,直接发微信,现在小女孩的心思都猜不透,管得太多又说没有给她个人空间。我主要是担心她在网上误交一些朋友,被带坏了。而且现在早恋的学生很多,我们自己当老师的都很清楚。”

孩子:玩电子产品收获快乐

媒介素养教育专家张海波近几年一直在做相关的调研,他告诉记者:“现在的孩子从小就跟电子产品,尤其是跟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有密切接触。以前我们关注孩子接触电脑等电子产品以及跟网络的关系一般是在小学以后,但是现在,从2、3岁就开始关注了。我们做了调查,现在2岁半左右的孩子对于iPhone、iPad上的软件已经很熟悉了,操作这些电子产品也很熟练,有些都离不开了。”

为什么孩子们都那么喜欢电子产品?记者跟周边的小孩聊天时得到的答案可谓丰富多彩:因为好玩;因为好看;因为有各种各样的游戏;因为动画片很好看;因为可以学唱歌;因为很酷;因为可以和同学聊天;因为同学都在玩;因为玩游戏很开心;因为很有成就感,同学们很崇拜我;因为可以交到好朋友……不管什么原因,起码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通过电子产品确实收获了快乐,这是记者与小孩交流时明显感觉到的。

小心“电子保姆”伤了孩子

的确,电子产品带给孩子们的印象是有趣的、好玩的、快乐的,然而,当他们享受科技魅力的同时,自己幼小的身心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视力下降、干眼症、注意力不集中、烦躁、孤僻……据英国媒体报道,英国一名4岁女童因玩iPad上瘾而患上了强迫症,在家人禁止她用iPad玩游戏后,她出现了失眠、流泪、流涕、出汗、呕吐、腹泻甚至虚脱、意识丧失等戒断症状。

在国内,孩子因过多接触iPad、手机等电子产品而影响身心健康的报道也频频见诸报端:两岁半宝宝玩iPad致近视500度;小学四年级学生一个寒假玩平板,视力降到0.5;4岁幼儿沉迷电子产品性格孤僻;男童变成“电子娃娃”,3岁还不会讲自己名字;迷上iPhone,六岁女孩变宅女;6岁儿童长期玩iPad患颈椎病;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看得家长们心慌慌。

记者从一些眼科医生处了解到,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的屏幕色彩明亮,视觉刺激较强,儿童长时间盯着屏幕看容易造成视觉疲劳,而且有些孩子不注意用眼卫生,久而久之容易导致近视、斜视、干眼症等眼睛疾病。

今年4月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儿童眼及视力保健技术规范》也提出,儿童(0-6岁)操作电子视频产品时间每次不宜超过20分钟,每天累计时间建议不超过1小时,2岁以下儿童尽量避免操作电子视频产品。

此外,儿童过早过多接触电子产品对心理发育、学习能力发展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就此,记者采访了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程专家林薇老师。

要点一:电子产品影响孩子全面发展

据林老师介绍,美国有一个追踪式研究,发现每天玩电子游戏和看电视超过两个小时以上的孩子比每天玩游戏、看电视在正常时间内的孩子在小学四年级以后出现学习方面问题的概率高得多,而且更没有耐心。“孩子的成长过程是需要多方面的,需要孩子思考,有更强的动手能力,也需要耐心,学会去倾听,这些都是需要孩子锻炼出来的能力,不是单一的部分。从学习能力发展的角度,我们强调6岁以前的孩子,更多的是增强运动能力,在户外运动、孩子的协调性、身体肢体的平衡感,这些都不是电子产品能够替代的。”她说,“我们也强调孩子的语言能力,我们发现孩子看电视或其它电子产品,可能很会记忆,但是我们需要孩子会交流,而不是单向地输入。电子产品是属于单向的刺激,所以语言能力也是到目前为止电子产品难以逾越的。如果孩子沉浸在电子产品中,会缺乏与外界交往的能力,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从学习能力发展的角度,小年龄的孩子应该尽量少接触电子产品,更多地锻炼运动能力、语言能力、交往能力、注意力和动手能力。”

林老师强调,孩子从小到大就是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他们在每个阶段需要不同的“养分”,每个阶段都有他们需要发展的主要任务,如果把一些任务提前,会影响孩子的全面发展。

要点二:5岁以上才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可能更好

看到这里,或许很多父母会有疑问:几岁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才不算早?有没有什么标准?林老师称:“其实没有什么标准,我个人觉得5岁以上才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可能更好一些。因为从语言的发展,语言的交流来考虑,从孩子会说话到8岁是语言的关键期。3岁到5、6岁这个阶段是孩子形成口语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我们应该更多地让孩子对外交流。而从孩子的发育、能力的发展上来看,5岁以上的孩子的运动能力、手部的灵活度、视动协调能力等也相对成熟一些。”

要点三:电子产品从心理上满足孩子的操控力和成就感

采访中,林老师还从心理学的角度帮我们分析了孩子为什么容易迷恋电子产品,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方面,电子产品有操控性,让孩子感觉可以控制一些场面,满足孩子的心理操控力。“因为现在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被要求的方面比较多,很多都是家长安排好的,孩子真正把控的时间和内容比较少。其实人都会有一种心理需求,他们也需要一些自己能掌握的东西。”第二方面,电子产品引用动漫、卡通的形式,画面生动,色彩诱人,加上音效,对孩子有很大的吸引力。第三方面,孩子在玩电子产品的操作中会获得游戏的奖赏,而且奖赏很及时,满足孩子的成就感。“我们在日常的活动中奖赏可能不是那么及时,可是在游戏中是一级一级往上升,孩子马上就能看到回馈。毕竟孩子都喜欢被赞赏,喜欢获得奖赏。”

要点四:孩子迷恋电子产品因缺少同伴

同时,林老师也指出,很多孩子之所以会玩电子产品玩上瘾,很大一个原因是没有同伴,只能自己跟自己玩,而电子产品至少让他感觉有了一个伴。所以,为了避免孩子沉迷电子产品,林老师建议家长们多跟孩子交流沟通,合理安排、丰富孩子的活动。“孩子年龄小可能不善于安排自己的活动,作为家长,虽然没有时间陪他们,但可以安排,而不是一味让孩子呆在家里。应该多让孩子参与户外活动,参加一些有意义的、寓教于乐的活动,在学业之外找到一些丰富孩子生活的东西,培养一两个兴趣爱好,增加孩子与伙伴交流、玩耍的时间。”

对此,林老师还建议,如果暑假期间家长工作繁忙,可以几个家庭或几个家长形成互助小组,轮流陪伴孩子。“孩子之间交往的乐趣远远大过电子产品带给他们的乐趣,让孩子们聚在一起,他们就会有很多乐趣,自然不会想到去玩电子产品。”

正确对待孩子与电子产品:趋利避害

现在,我们已经了解孩子对电子产品依赖的现状及电子产品对孩子身心发展的影响。那么,家长如何正确对待孩子与电子产品的关系?广州少先队总辅导员、广州市少年宫副主任、媒介素养教育专家张海波老师用了四个字简单概括:趋利避害。

关键点:让亲子关系大于媒介关系 培养孩子四种能力

张老师指出,趋利避害的核心方法就是让亲子关系大于媒介关系。“家长要树立一个理念:趋利避害,未病先治。多抽时间陪孩子。现在电子产品这类媒介问题的反映是现代城市节奏加快,独生子女增多,特别是70后80后的父母现在成了社会的主体,工作都比较忙,孩子一般都是由老人和保姆照顾,而老人和保姆在孩子玩电子产品的问题上一般都是采取放任的态度,所以直接导致媒介关系大于亲子关系,孩子跟电子产品接触的时间和兴趣超过了孩子跟父母玩耍的时间。其实在避免孩子沉迷电子产品的问题上并没有什么灵丹妙药,亲子关系是最重要的。”他说,“有的父母天天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很难不让孩子接触这些东西。孩子一看家长天天拿着,可能就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东西,他也会很好奇。所以父母最好是起一个带头作用,在家尽可能少玩电子产品,这是最好的,如果做不到,起码有一点一定要做到,就是当你陪小孩玩的时候不要老看手机。因为有的家长在陪孩子玩的时候老是看手机,这会对孩子形成一种暗示,让孩子觉得父母跟手机这么亲密,所以他也会去模仿。我们提倡,家里要有亲子时间。”

同时,张老师还强调:培养孩子的能力也很重要,包括自控力、判断力、专注力和交往力。

自控力培养方法一:学会跟孩子约定

采访中,张老师以自控力为例,向记者讲述了培养孩子自控力的一种方法:学会跟孩子约定。“现在我们家长对孩子一般是两种态度,一种是控制,家长要求孩子听话;一种是放纵,以孩子为中心,溺爱。其实在这两种的中间点要培养孩子的自控力,也就是要学会跟孩子约定。比如当你把iPad或手机交给孩子的时候就要跟他约定好玩的时间,大概什么时候交还,之后父母陪孩子一起玩,可以慢慢约定一些玩的内容。而家长常犯的一个错误是事先并没有跟孩子约定,只是说你看一会吧,不要太长时间哦,但是什么叫一会呢?这个不叫约定,这是很含糊的一个指令,没有目标。5分钟还是10分钟,一定要跟孩子约定好。”

据张老师介绍,约定有五步法:第一步是约定前的筹备,筹备时必须在家里开家庭会议,因为现在孩子的问题很多是出在父母之间或父母与老人之间的意见不统一,孩子就会觉得可以不遵守。“一旦家长下决心要跟孩子约定什么内容或要改变孩子什么习惯,比如这个假期,游戏每天控制在多长时间,一周甚至有一天是无网日,我们不上网,我们出去玩,首先要把这些条件想清楚后父母双方还有老人要沟通好,一定要遵守这个约定,一定要监督好孩子,而且意见要统一,这个很重要。”

第二步是发起约定

这必须有三个人才能完成,发起人、响应人和见证人。“这个见证人很重要,因为有的家长和孩子的亲子关系不太好,经常容易谈不拢,这就需要见证人从中调解。说得再细一些,小的时候经常是父母发起,孩子去响应,但是如果孩子已经上小学二三年级了,或是孩子很有主见了,最好让孩子来发起约定,鼓励孩子做发起人,来提条件。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孩子的特点来调整,不能一刀切。而且要尊重发起人,比如孩子说每天玩电子产品一个小时,那就一个小时,家长可以通过鼓励他们慢慢来缩短时间,不要一开始就反对。自控力就是让孩子自己控制自己。”

第三个阶段是制订约定

约定的内容要注意几个方面:以假期玩游戏为例,要约定好时间,每天玩多长时间;要有三方来参与,以发起人为核心,共同约定内容;约定的内容不要太难,但是又要让孩子跳上去能摸到,内容要适中;还要有约定期限,一开始不宜太长,一般第一次约定以半个月、两周、一个月以内为期限,然后慢慢延长时间。“当然针对孩子的问题也不要老约定,这样孩子会厌烦。比如在玩游戏的问题上,一年大概约定两次,比如放假的时候或者开学初。只要有那么一次,大家严格执行,孩子的印象其实是很深刻的。”

第四阶段是约定的执行

对此,张老师表示,执行过程中家长不要总是提醒孩子、监督孩子,甚至天天问孩子是否遵守约定,这样容易使孩子烦躁,起不到效果。“比如约定的期限是一个月,中间提醒两次就行了,如果他做不好也不用提醒,给他登记下来,让见证人帮你监督。如果约定的时间超过一个月以上的,最好把约定贴在家里比较明显的位置,如果孩子今天遵守约定,给他打个勾,没有就打个叉,不用经常去说,这样孩子的印象其实更深刻。”

最后一个阶段是约定期满后

这一阶段的关键是立即兑现。“一定要有奖有罚,但奖惩一定是跟游戏和电子产品无关。有些孩子可能会说我遵守了每天延长10分钟游戏时间,这不允许,不要以这作为奖励条件,这样孩子会觉得这个很重要。应该把孩子引导到电子产品以外的东西,比如给他买个玩具,买本书等等,把他的注意力慢慢转移。”

老师不在的时候作文500字范文5

谁也看不出南希曾是一个被医生判了“死刑”的脑瘫儿,是父母的爱和她的自强不息使她创造了医学奇迹,并荣幸地成为国际卫生组织2005年在中国招收的唯一一名残疾大学生,进入设在挪威的红十字联合大学……

发现太晚

脑瘫儿被判“死刑”

1986年,南希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她的出生给父亲南光和母亲管力嘉带来无与伦比的喜悦,然而这个家庭很快便布满阴云。

南希一岁半时,仍只能由大人扶着勉强坐起来,吃母乳时吸吮无力,哭声微弱,且易受惊吓。南光夫妇察觉有些异常,可有“经验”的人说,孩子晚些会走长大不是劳碌命。南希两岁多时仍是老样子,而且生理上不对头的地方也越来越多。他们把女儿抱起来,她的脚面就会紧绷;扶她练站立,她总用前脚掌着地(医学称之为马蹄足);她被扶站立时,双下肢也过于挺直,甚至交叉,腰向前佝偻着;她的两手也总蜷握,右手臂僵硬,不能自如翻转。

南光夫妇真着急了。他们带着女儿到了长春市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检查,一位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博士告诉他们一个不幸的消息:南希患的是脑瘫的一种,属单纯性痉挛型运动功能障碍。此病如果在婴儿出生一周至一年内发现,治疗后大部分能恢复正常。但南希的病发现得太晚,治疗时间将很漫长。以目前的医疗条件,此病极可能伴随她终生。

服用白求恩医大第一附属医院半年的药不见效后,南光带孩子到了北京儿童医院。又经过半年治疗,南希的病情仍未好转。此时相熟的人好心地劝南光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把南希当小猫、小狗养,活啥样是啥样。但孩子是南光夫妇的心头肉,他们怎下得了狠心。再说南希实在太聪明了,让人不忍放弃。

南光父女从北京回来不久,管力嘉买来《白雪公主》等童话故事书给女儿读,小南希听得津津有味。一天,南光夫妇下班回家,发现南希由姥姥抱着,左手捧着《白雪公主》,一本正经地给一个邻居家的男孩“读”。女儿读的与书中内容基本相同,可她的书分明拿倒了!那晚南光夫妇商量后决定:孩子这么有天分,哪怕只有千分之一的希望,也要给孩子治病。

医生说脑瘫的药物治疗只起辅助作用,主要靠康复训练,南光抱着小南希先后来到京、津等地大的康复中心,但效果均不理想。1990年年初,南希4岁时,南光夫妇偶然听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有一家与日本慈善机构合作的康复中心,专治婴幼儿脑瘫。南光忙带女儿赶去,日本专家对南希实施了独特的康复疗法。但在这里住院治疗费用不菲,南光家承受不起。左思右想,南光决心以后做女儿的贴身医生。于是从入院第一天起,南光就学习日本专家独创的“脑瘫康复操”。这套操首先要求患者身心放松,然后由他人用各种手法活动患者的畸形部位,不断反复、强化,逐渐使患者祛除病态动作。

一个月后,南光把康复操练熟了,返回吉林后,南光坚持每天给女儿做两个小时康复操。南希的畸形部位僵死,生扳免不了疼痛。开始时南希又哭又闹,造成南光心理反而更紧张,效果自然大打折扣。管力嘉心疼女儿,总在一旁打“退堂鼓”。但南光清醒地意识到,女儿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将会遇到比常人更多的困难和痛苦。现在的娇惯、宠爱,过多的呵护,将来都可能使女儿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弱者。

南光耐心开导女儿,只有能够正常走路,她才能像同龄人一样上学。南希对读书有一种天然的向往,终于乖顺地配合爸爸。半年后南希能勉强站起来了,南光夫妇第一次有了信心。

1992年,南希6岁,到了上学的年龄,可她只能由人扶着走几步。但孩子的学习不能耽搁,南光就找到铁路第四小学校方,请求学校给南希注册学籍,南希在家自学,期末时由家长背到学校参加考试。校方同意了。

有爱有榜样

无望女孩选择坚强

1993年夏,南希升入小学二年级。由于磨难,她比同龄人懂事得多。南光欣慰地想,今后女儿的康复将会更顺利。岂料11月的一天,南希突然变得不可理喻,坚决不再做康复操。南光问她为什么,南希小声嘟哝:反正也治不好。

原来,头天上午父母上班后,南希随手拿起一本书翻看。这本书是关于脑瘫知识的医学书,头天晚上南光读后放在了床头。妈妈每天教南希认字,南希已基本能读懂浅显的文章。看到书上说她的脑瘫发现晚了,治疗难度极大,她的脑海中马上浮现出在康复医院见到的其他脑瘫患者千奇百怪的姿态,不由产生了自怨自艾心理。

南光惭愧地低下头,他觉得纵有千万条理由,孩子成了现在这样子,就是做父母的失职。但南光更明白,弥补过失的唯一办法是积极补救。女儿如果不能康复,那将是全家人的灾难。可女儿还小,还不能明白这个道理。

有一天南光从心理学书籍中看到,适度的压力和负疚感是有益的,能使人产生向上的动力,他不由得眼前一亮。南希每年服用治疗脑瘫的药物需花费近3万元,几年下来,家里已欠下5万余元外债。为还债,南光和妻子趁业余时间四处揽活儿,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委屈。以前南光觉得没必要让女儿知道这些,现在他想冒一次险。

一天晚饭后,南光像对待朋友一样坐下来和女儿聊天,和盘托出家里的经济情况,讲了他和妻子在外如何奔波,平时如何精打细算。接着南光让女儿做数学题。南希将父母的月工资加起来,然后扣除每月开支,马上明白了5万余元是个什么概念。女儿算完后,南光动情地说:“上苍虽然给了我和你妈一个残缺的孩子,但我们仍然感谢他。因为他给了我女儿一个聪明的头脑,因此我们有信心还给他一个完美的人。我们也相信你是好样的,咱全家共同努力,你一定能让父母骄傲,得到所有人的尊敬。”

南希若有所思,眼里泛出泪花。许久,她什么也没说上了床。但南希许久没能入睡,脑海中始终浮现着父母辛苦劳作的情景。南希惭愧得全身出汗,想:“父母为我付出了那么多,我还不让他们省心,我太不懂事了。”几乎在一夜之间,南希就成熟了。第二天,南希主动要爸爸帮她做操。南光幸福地为女儿揉搓,南希又说:“你和妈妈太辛苦了,以后我试着自己锻炼。等恢复好了,我就为你们捶背、踩腰、做家务。”南光和妻子眼睛一亮,对视了一眼,感觉狭小的居室仿佛第一次有阳光破窗而入,而且光芒永驻。

但南光夫妇心里也打了个问号:从没听说脑瘫病人自己进行康复锻炼,女儿的想法行得通吗?不过从这以后南希真的成了一个“小大人”。每天晚上爸爸帮她做,白天她就试着自己做。可她拼命想让僵硬的脚、右手臂、腰部活动起来,这些部位却一动不动,仿佛在嘲笑她,急得她大哭。可还没等眼泪擦干,她又接着做。实在累了,她就练习放松身心,把康复动作在脑海中过电影。从前南希只能用左手,现在她强迫自己干所有事都用右手。一年时间过去,她终于有了进步,肢体能够主动运动了。

这进步使一家人的信心更足,南希锻炼得更加努力了。但这些常人易如反掌的动作,对于南希来说,毕竟如同攀登一座座高峰,尤其是她的骨骼已基本定型。她常累得汗流浃背,周身疼痛,瘫软得如同一摊泥。可想到父母为她所付出的一切,想到爸爸的教诲,她咬牙接着练。

快乐地活着

环境随之改变

康复训练不但没耽搁功课,相反使南希更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每次父母背她到学校考试,南希的成绩总是班上前几名。

1997年夏,南希已能拄拐走几百米,开始帮父母做家务。南光夫妇觉得时机成熟了,决定把女儿送到学校,进行全日制学习。然而,南希上学头一天就遭受了沉重打击。她兴冲冲走进教室,迎来的却是全班学生的哄堂大笑。她的大脑顿时一片空白,心慌意乱中脚下一个踉跄,跌倒在地。笑声更响了,她艰难地爬起来,低头走向自己的课桌。那一整天她时刻克制着不让眼泪流下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

晚上回家后,南希哭着说再也不去学校了。问清原因,南光心里格外难受。女儿那么柔弱,他真不忍心让她继续承受不该由她这个年龄的孩子承受的磨难。但冷静下来,南光意识到如果默许了女儿,将来她长大了,她的文化知识很可能只够勉强打个欠条,这是他不能接受的。

女儿再次出现心理问题,该怎样帮她渡过难关呢?南光分析,这次女儿的心理问题虽源于外界,但还得通过内因解决。南光买回一本描写约翰・库缇斯的传记,南希如饥似渴地读起来。约翰・库缇斯是澳大利亚人,生下来腿就畸形、溃烂不断,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可乐罐大,医生断言他只能活24小时。后来尽管他截断了双腿,还得过癌症,但他一直活到了今天。成年后他受过数不清的嘲笑、愚弄,找过数千次工作被拒之门外。但坚强、乐观的他不但获得1994年澳大利亚残疾人网球冠军,有了美丽的妻子和儿子,还成为世界著名的语言激励大师,使数不清的被生活打垮了的健康人重新鼓起奋进的勇气。

南希不知把这本书读了多少遍,约翰・库缇斯坎坷、向上的经历令她的心灵受到从未有过的震撼。回想自己的退学,她觉得他是那么高大,自己是那么渺小。潜移默化中,约翰・库缇斯的形象融入了她的心灵世界。

放下书本,南希用画笔在纸上写下约翰・库缇斯的两句名言:生活不是完美的,但也不全坏;如果你觉得恐惧,那么你就要学会面对它!南希把名言贴在床头,然后冲动地对父母说:“爸、妈,明天我就上学去。”

南光知道他和女儿又胜利了,但他故意说:“如果你怕同学们嘲笑,就接着在家自学吧。”南希目光灼灼地说:“约翰・库缇斯是我一生的榜样。我会和他一样,以别人的嘲笑为动力,用自己的成绩赢得他人的尊敬,更加努力锻炼。我还会像他一样对所有人都友好,等大家都成为我的朋友,就没人笑话我了。”

重返校园,南希发狠地学习,成绩很快跃居班级前列。然而,由于人类天性近美避丑的心理,最初同学们都与南希保持一定距离,个别男生还拿她开玩笑。最初,南希只得把自己封闭起来,喜爱文学的她在一本本名著中寻求心灵寄托。看得多了,她不禁有了倾诉的欲望。她开始每天记日记,抒发对真、善、美的向往。这给她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在团中央组织的全国青少年写作大赛中,她的作文一举获得优秀奖。

但南希很快对自己不满意了,因为这不是约翰・库缇斯的做法。南希从一本心理学书籍中找到了方法,又为自己增加“功课”:每天必须笑十次,听一首旋律欢快的歌曲,读一首催人奋进的诗。最初,南希趁家里没人时偷偷练,渐渐地她习惯了面对他人。几个月后,无论任何场合,她的笑容都那么自然,人也显出一种说不出的气质。进入小学六年级,南希坚强、乐观、善解人意、乐于助人的人格魅力逐渐被同学们认可,他们都成了她的朋友。

2000年,南希以优异的成绩被吉林市五中录取。五中离家较远,南希决心学会骑自行车。南光不放心女儿,但一向对女儿“无情”的他还是买来自行车,并提出请假陪她练。南希拒绝了。她来到离家不远的一条僻静马路上,独自练起来。不灵便的身体使她练得格外吃力,无数次摔倒,她无数次爬起来,身上摔得青一块紫一块,疼痛难忍,她就坐着想象少年约翰・库缇斯坐滑车的情景。少年时的约翰・库缇斯执意要进行一次冒险。他爬上陡峭的小山顶,乘着滑车直冲而下。风把他的头发吹得直立,他兴奋地尖叫着。滑车飞一样冲下山脚,无腿的他无法控制,只能任由车子冲进一片荆棘丛。满头大汗的父亲找到他时,他被扎得遍体鳞伤,可笑得那么开心。想到这儿,南希也笑了,接着练。十几天过去,她真的能骑着自行车自如地在马路上穿行了。

开学日期越来越近,南希又皱起了眉头。她能想象得出入校第一天,自己还会遇到当初刚入小学时的情景。她不在乎嘲笑,也相信最终同学们会接纳她。但心中有了约翰・库缇斯,她想让这个过程尽可能缩短。

南希决定主动出击。开学前几天,南希由爸爸领着,与五中的校领导见面,南希提出希望在全校新生入学典礼上发言。校领导了解南希的想法后,凝望了她好一会儿,欣然同意。

新生入学典礼上,南希拄着拐杖从容地走上讲台。她先介绍了自己的病情,然后语气深沉而坚定地说:“作为一个残疾人,我有勇气正视自己的病情,也有信心改变它。我更希望成为大家的朋友,得到大家的尊重,使我以平和的心态来专心学习,将来报效祖国……”说完,南希郑重地向大家鞠了一躬,台下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南希的勇于面对困境博得了同学们的尊敬与好感,从进入初中第一天起,同学们就把她视为正常人。男同学向她请教问题,女同学陪她上厕所,课间游戏时拉着她;不能玩跳绳游戏,南希就帮同学们拉皮筋;南希还积极参加学校的文艺活动,她不但歌唱得动听,还善于表达词曲内涵,被同学们誉为小歌唱家;班级男同学自发组织了一支足球队,南希倡议同学们成立了一个拉拉队。每逢和其他班级比赛时,南希都带领拉拉队员们为场上队员加油。

只有一个名额

尽力了我就不后悔

初一下半年,南希开始试着不借助任何支撑行走。她从每天走10米开始,逐步增加长度。中途摔倒了,她就加两趟,直到完成任务才罢休。读初三时,她的畸形已得到较大纠正,站立不动的情况下,几乎没人能看出她有什么异常。没有拐杖的情况下,她行走200余米才感到累。她还因祸得福,左右手都能写出一手好看的字。

2002年秋,南光陪女儿到长春白求恩医大第一附属医院检查,当年接诊的博士看到南希的现状后惊讶不已,连说:“我能想象出你受了多少苦。你创造了医学奇迹,真的不简单。你是我见过的最坚强的人,你的未来肯定不可限量!”

南希也对未来充满了信心。2003年夏,南希以优异的中考成绩结束了初中学业。本来她的成绩可以上吉林市最好的高中,但考虑到身体因素,她还是选择了离家较近的铁路中学。坐在高中课堂,她开始勾画进入大学校园的情景,但一想到自身情况她又有些心情忐忑。首先,国家虽明文规定残疾人有和正常人一样受教育的权利,但高等院校的投档线与实际录取名额间存在空间,因此同等条件下残疾人能否被录取是个微妙的问题。还有,即便被顺利录取,这些年家里为给她看病始终经济拮据,大学四年的费用对父母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南希给自己定下目标:力争高中毕业时身体恢复到能完全自理,不但考上大学,还要力争获得全额奖学金。

南希也做了两手准备,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哪里有专为残疾人开办的大学特教班。2003年11月的一天,南希浏览有关残疾人的网站,无意中发现一条令她振奋的信息:联合国下属的国际卫生组织开办有10所红十字联合大学,每年在世界范围招收残疾学生。南希兴奋地把这条信息看了很多遍。

南希开始为这一目标做准备。她给市残联、中国残联打电话,咨询该大学的相关情况。心里有些底后,她把晚上在家自习的时间由10点延长到12点,并把学习和康复巧妙地结合起来。康复锻炼时,她同时背记知识;学习时,她尽量挺直腰板,进行手、脚的康复锻炼;遇到难题时,她就走到户外,边思考边做行走训练。到2004年冬,她的病态动作完全消失了,且能独立连续行走500米。国外大学对学生的英语要求高,南希的英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她还是进一步强化。她开始尝试读英语原版小说,看原版影碟,用英文写作……

终于,机会向有准备的南希走来了。2005年2月5日,南光接到所在街道办事处的电话。那位工作人员说,设在挪威的红十字联合大学今年在中国只招收一名残疾大学生,他们把南希向市残联做了推荐。第二天,南希随爸爸来到市残联。经综合考察,市残联把南希向省残联做了推荐。

2005年2月8日,南希在爸爸陪同下来到长春,参加省残联组织的初试。在10余名应试者中,南希轻松胜出。3月28日,南希随爸爸来到位于北京的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总部。参加最后竞争的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余名考生,南希是吉林省唯一的一名。考官有三位,一位是美国的教育学家,一位是挪威驻中国大使馆的文化参赞,一位是挪威红十字联合大学的教授,他们将决定这些不幸又幸运的孩子的命运。

毕竟只有一个名额,又不知道将考什么,考前大部分考生很紧张。南希却出乎意料地平静,她一遍遍默念约翰・库缇斯的话:对生活永远充满最美好的期许。假如这次没得到也没关系,因为还有下一次。只要你总准备着。

2005年4月2日,南希接到了中残联恭喜她被录取了的通知。4月18日,南希正式接到省残联转来的书面录取通知书。5月9日,红十字联合大学邮来文件,详细介绍了学校情况等。7月22日,南希登上了开往奥斯陆的班机。现在她已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

执行主编语:很奇怪,在看这篇文章的原稿及校样时,几次眼睛发热。我称得上是个有多年编龄的老编了,10年前还曾编过同类题材的稿件,可那时候的感动为什么反而没有今天这么强烈呢?

也许是因为今天我自己已经有了孩子,对孩子倾注的心血使我能更多体味南希父母的复杂情感;也许是因为我在进入激情渐退、斗志不再的中年之后,对比一个残疾小姑娘的直面困难、自强不息深深感到惭愧;也许更因为今天的我太难感知生活的快乐,太难发出由衷的笑容,所以当看到南希学骑自行车的一节,心灵像被谁击了一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