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试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管理学试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管理学试题

管理学试题范文1

形考任务1

考核任务形式: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提交字数不低于800字的讨论提纲,提纲需要包括以下内容:个人提纲、联系实际的例子。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的提纲给每一位学生评分。

考核内容:理论联系实际讨论,题目如下(自动选择其一)

1、“城市病”及其治理

2、在现代城市管理中,城市政府的职能定位

3、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价值与方式

答:

关于“城市病”及其治理

个人讨论提纲:

一、“城市病”的定义及其表现

所谓“城市病”是指人口过于向大城市集中而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表现在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等。下面对于交通拥堵问题的形成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对策发表一下我个人的观点:

二、“城市病-交通拥堵”形成的原因:交通问题一直是大城市的首要问题。

美国《外交政策》8月24日盘点了世界五大交通最拥堵城市,我们生活的北京位居榜首位置。随着经济、科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私家车辆成倍增长,现行的城市道路已经满足不了日越增长的机动车辆的需求,交通拥堵这个“城市病”日趋严重。究其原因如下:

(一)如果政府提供的公交系统不完善,服务水平不高,势必增强人们出行对小轿车的依赖,从而加重交通拥堵。

(二)城市规划建设、道路规划建设、商业网点、学校、医院、宾馆等规划建设,布局不合理也是造成交通拥堵原因之一。

(三)人为因素也是加重交通拥堵的原因之一。

(1)

行人随意横穿马路,不走人行道及人行横道,不遵守交通信号灯。

(2)机动车驾驶员交通道德修养差,一味从众心理,遇有道路事故或故障车辆影响通行,争、抢、占,见缝插针一味“加塞”,造成拥堵。

三、“城市病-交通拥堵”的治理

(1)政府部门要立足长远,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运输。

(2)城市建设,政府部门要将城建、规划、城管、交管、消防、市政、工商、税务等召集

起来,联合执法,完善交通管理与配套设施,适应出行需求。

(3)加强交通参与人交通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交通参与人的交通道德修养,提倡“慎独”,杜绝一味从众的心理和行为。

管理学试题范文2

关键词:运作管理;传递知识;扩展创造;融通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151-02

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如何突破传统教学方式,避免空洞的灌输式教学和填鸭式教学的不利影响成为大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西南财经大学教学范式改革为背景。以《运作管理》课程体系建设为主线,探索如何建立实验教学体系,实现知识传递、扩展创造和融通应用的教学目标。

一、《运作管理》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运作管理课程是针对我校工商管理、市场影响、物流管理等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传统教学中最主要问题是课程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谈到生产运作管理,很多学生感到这门课程好陌生。特别是在财经类院校这种认识更是明显。在以资本运作、金融、信息等为主的现代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人们或多或少有些忽略了工业经济的辉煌和在经济中的地位,造成更多的学生产生了对该课程的疏远感,拉开了本专业知识与他们的距离。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传统的《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往往容易从课程内容和知识点出发,偏重培养学生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结果导致灌输式的教学,这使得并不熟知企业运营的学生难以接受。一旦回到现实,学生又无法联系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也即很难实现“融通应用扩展创造”的教学目标。

2.简单的应用知识、对单一问题求解既不能吻合企业实际,也不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深刻领悟企业运营的复杂性和系统性。而涉及较为复杂的企业现实问题,《运作管理》课程有较为繁琐的计算过程,而学生对课程中存在较多的工程数学问题,普遍有畏难情绪,特别是当设计繁琐的计算过程,导致老师讲授和学生学习都感觉困难。由于《运作管理》课程属于教育部规定的工商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它也是多数学校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具有相对独立性、完整性和延展性。但是,文科院校大学生的实践经验很少,因此带来教学中的不少问题。

从实际问题出发这一基础上,对教师和教学资源有较高要求,因此本文提出了一套实验教学体系,以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二、实验教学体系设计的主体思路

课程改造的思路如图1所示,首先是对《运作管理》课程传统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目前教学存在三大主要问题:一是学生缺少接触企业的经历,对企业运营缺少感性认识,使得课程理论的讲述和企业实际存在差距,容易导致灌输式教学,导致学生没有兴趣;二是《运作管理》课程教学任务重,理论抽象,原来的教学模式缺少互动性,学生不能够参与其中,即时当时听懂了,也不能够留下深刻印象;三是课程中存在较多的工程数学问题,管理学专业的学生普遍对数学有畏难情绪,特别是当设计繁琐的计算过程,导致老师讲授和学生学习都感觉困难。

由此,我们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主体思路。具体来讲,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验证性实验和自主设计实验为学生参与操作,更加深刻的认识运营的基础知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最终建立基于企业环境的实验型教学体系,实现知识传递、扩展创造和融通应用的教学目标。

三、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在课程改造思路分析基础上,图2(见上页)是《运作管理》实验课程体系改造的基本内容。其目标分别是认识企业运营实践,应用所学知识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在基于企业实际的研究性教学核心理念下,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主动参与并深入领会。

通过实验教学体系设计,使学生深刻认识企业运营中需要解决的若干关键问题,引导学生认识企业并深刻领会《运作管理》所覆盖的知识要点,并初步应用于具有实际企业环境的问题求解过程。实验设计主要包含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三个层次。演示性实验主要是通过视频设计和课程演示,让学生直观认识企业运作中的某些关键要素。验证性实验主要是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如何决策得到《运作管理》的理论结果,并解决一个相对复杂的应用问题。自主设计实验主要是模拟较为复杂的企业真实环境,设定约束,学生分组进行设计,解决模拟企业的具体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演示性实验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在运作管理动态试题系统中布置学生课前课后合理使用上述资源,撰写学习报告。验证性实验主要是促使学生参与,在运作管理中,按授课周期设置题目,要求学生应用本阶段所需知识,按时完成并提交答案。自主设计实验由学生自主设计和决策,教师提供指导。通过模拟企业运营,来思考如何综合运用课程所学知识,通过合理决策在动态竞争的环境中获得良好的企业绩效。

由于《运作管理》不同于《管理学原理》、《运筹学》等大型专业基础课,也不同于《供应链管理》、《零售管理》等专业课,它是一门衔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的重要课程。其课程内容设计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知识现代分散,讲授具有一定难度,对教师和学生都有较高要求。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教学发现,实验教学对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是有极大帮助的,对于实验教学体系设计与实践的探索是值得肯定的。

我们课程组在这次教学范式改革中所建立的实验教学体系,不仅仅是给学生学习的,建设和推广有助于启发其他高校从事该门课程授课教师的教学思维。

参考文献:

管理学试题范文3

关键词:学校 精细管理 管理水平

一、抓好常规,推进教学管理精细化

(一)加强课程管理,依法办校,规范办校

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课程管理模式是规范办校行为,是防止学校教育“简单化”倾向的有力保障。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要牢牢把握《学校教育指导纲要》,认真贯彻《学校工作规程》。在课程管理过程中,一是实行层级管理,创新课程内容和组织形式;二是抓好年级组审议、班级审议、交流调整、小结反思、资料整理五个阶段,落实课程实施,从管理机制上来保障五大领域课程的顺利实施。

学校的管理要形成“主题活动”统领,教学活动支撑,户外活动保证,区域活动拓展,自主游戏丰富,环境资源渗透,保育工作兼顾,家长工作配合的课程框架与组织形式,多措并举体现“基础知识学习与思想教育并重、五大领域相互渗透、以育人为主要内容”的《纲要》精神。

(二)落实“123”管理方法,为教学常规管理增添活力

学校管理要通过推行“123”反思管理模式,促进教师不断超越自己,给学校的发展增添活力。

一是每周一次反思展示。每周都在学校教研专栏里张贴教师的个人教学反思,反馈总结上周出现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本周整改的措施。

二是每天召开两次反馈会议。由分管领导利用入校、离校两个时段,组织教师进行当日工作反馈,及时发现问题,通报问题,整改解决问题。这样小步骤、快节奏的管理方式,不仅强化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杜绝了不良现象的滋生。

三是每周每个年级推出三节公开课,即研究课、帮扶课、示范课。年级包挂领导直接参与三课,组织教师查摆问题、分析策略、研究改革方向。

(三)发挥小课题研究法的作用,突破教师专业发展瓶颈

多年研究实践告诉我们,开展小课题研究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针对小现象,确立小课题,解决小问题,立足实际,突出实效。在这种行动研究模式下,教师的合作、反思、交流意识在不断加强,在不断碰撞中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抓严细节,落实后勤保障精细化

在后勤保障工作中,要求后勤管理人员有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的同时,更要讲究精细化的操作,为学生构筑坚实的安全屏障。

(一)锁定四个阶段,抓严三个细节,形成规范的习惯流程

每学期,锁定四个阶段,即开学和期中的两次工作演练,中间穿插两次观摩调研,围绕这四个阶段,严抓三个细节:一是活动前的宣传培训到位,形成规范的习惯流程;二是活动过程的组织到位,形成良好的研讨氛围;三是活动结束后的分析到位,形成良好的规范样板。这一系列的举措,通过分析总结,使下一步工作更具针对性,也有效地防止了后勤保障工作时紧时松情况的发生。

(二)加强岗位练兵,强化业务技能

针对不同岗位的后勤人员,开展各种形式的岗位练兵活动,在练兵中解决问题。一是开展不同类型的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让教师熟练掌握《学校后勤管理指导意见》《应急疏散演练指南》《学校教师专业标准》等政策法规,让教师对日常工作的相关细则、科学依据及要求熟于心,用于行;二是通过开展丰富的现场操作比赛活动,边练边用,在练兵中发现问题,提高教师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

(三)重视量化考核,确保后勤工作科学规范

没有科学而规范化的管理,一切活动都会成为无序和无意义的躁动。学校管理的策略是,工作安排到哪里,考核奖惩就跟到哪里,让教师在阳光考核机制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后勤工作科学规范运行。一是加强计划的执行力度,坚持每月下旬常规工作检查制度,对后勤活动的效果及时检查总结、反思调整;二是通过值周巡查,加强对后勤人员一日常规的督查考核;三是加大随机督查活动力度,并在每周一的例会上进行通报。通过每日公布、每周总结,每月考核,不但让教师看得明明白白,也为学期考核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法于前,治于后,数字不能代替一切,但它更容易做到公开透明,很好地解决了“干好干坏一个样”“凭自觉办事”“凭感情工作”的管理弊端。

三、抓实过程,实现安全管理精细化

过程管理必须有相关制度作为依据,我们要努力做到推行的制度关注每一个细节,必然是精细的,杜绝一纸空文的务虚制度。这些制度,更多的是一种引导,久而久之,约束之下的行为就会内化为教师的一种习惯。

(一)推行流程化管理模式,确保一日常规安全规范

学校要与每位教职工签定《安全责任书》,责任书侧重描述后勤人员在工作中的操作规范和流程。学校还要设计《后勤活动常规》,对如何组织学校开展一日常规活动、如何进行后勤工作等流程做出清晰明了的规定,达到教师、后勤管理分工明确、职责清晰,要求具体。流程化的管理使得学校“让安全成为习惯,让习惯变得更安全”的安全管理目标落到了实处。

(二)开展“八查八落实”活动,强化安全过程管理

管理学试题范文4

[关键词] 传统管理;科学管理;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贯穿于施工各个部位,这是一项既重要又比较容易受忽视的工作,安全问题现在越来越受到各级部门和企业各级领导的重视。特别是现代化的生产型、经营型企业和高等院校、大型文化娱乐场馆等人员聚集场所的安全管理问题,无论从其经济效益还是从社会影响力都显得特别突出。如果做不好,势必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危害,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我国每年安全事故很多,特别是近年来在采矿、交通、企业多次造成特大的安全事故,实在令人痛心。血的事实提醒我们,在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形势下,我们更应充分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往的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了,现在需要应用科学的管理方式,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真正把安全管理工作做好,推动和促进我国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传统安全管理方式的弊端

(一)宣传教育不到位

以往的传统教育对宣传教育没有高度重视,领导干部只是注重抓经济效益,观念上没有加以重视,基本上没有作宣传教育工作。

(二)轻视事前管理,注重事后管理

一般在出现安全事故后,领导干部必须处理,然后加强安全工作的管理,大有“亡羊补牢”的感觉,这样就容易埋下隐患,可能在短时间内会引起员工的注意,但事情过去后,依然如故,领导也不强调安全问题,安全管理工作基本上没有人抓,所以给下一次安全事故埋下了祸根。

(三)不能调动每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基本上是制定安全规章制度,领导讲一讲,然后挂在墙上。安全问题根本没有深入人心,广大员工认为,安全管理工作是领导的分内之事,与自己关系不大,所以,从思想意识上人们就没把安全问题放在心上,更谈不上积极主动地配合领导,形成领导干部孤立地实行安全管理,收效很小。

(四)没有科学系统的管理方法,安全工作难以落实

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没有科学性,过于简单、形式化,操作起来很难见到实效,其实,安全管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值得深入研究的科学,与生产实践一样是有紧密、严格、规范的操作程序的。以往的安全管理方式只是单个的制度,没有系统科学的标准,所以难以落实,很难起到相应的作用。

二、采用科学安全管理方式

(一)安全教育、培训注意形式,注重效果

正确认识安全管理,首先要提高对安全教育的认识,真正把安全教育摆到重点位置,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在教育途径上要多管齐下,既要通过安全培训、安全月进行常规性的安全教育,又要充分发挥安全会议、厂报、电视、录像、黑板报、警示牌等多种途径的作用,强化宣传效果;在教育形式和内容上要丰富多彩,推陈出新,使安全教育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寓教于乐,广大职工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安全意识,逐步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氛围,使广大职工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跨跃,进一步升华到“我会安全”的境界。

(二)安全管理要以人为本

在现代管理哲学中,人是管理之本。管理的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管理的动力和最终目标还是人。在安全生产系统中,人的素质(心理与生理、安全能力、文化素质)是占主导地位的,人的行为贯穿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在安全管理过程中,企业必须尊重人,关心人,以人为本,采取必要措施,保障个人的利益,使大家找到归属感,最终形成安全管理“命运共同体”,推动安全管理的改善和提高。

(三)规章制度

认真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安全责任制,层层抓、层层管、层层分解,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制定、完善、落实各种规章制度,并使各种制度正规化、规范化以及有效运作。监督、检查、落实、整改工作,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强化安全防范措施,安全管理集中体现“严、细、实”,杜绝走马观花现象。

(四)措施要到位

牢牢把握“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好预防和防范措施,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安全检查要做到:“定期查、不定期抽查和复查”相结合,并做到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整改”,改变原来的“事后处理”变为“事先控制”,达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目的,把各种隐患和危险消灭在萌芽之中。

(五)重视激励作用

伟大的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追求的一切,都同他们利益有关。职工工作积极性的调动,要求管理者深入理解职工的内在需求,并予以满足,从而刺激工作热情、激发创造力。因此,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引入多种激励机制,成为安全管理文化现代化所要求的重要方向。

目前,多数企业安全管理采取的是负激励即违章罚款,虽然有激励效用,但不免单一,且容易使人感觉安全生产很“冷”。因此,企业要注意多运用正激励,一方面可以在各层次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对完成情况好的集体和个人进行物质奖励,数额必须大;另一方面,可以评选安全标兵,从管理层到基层都要有代表,满足个人的荣誉感。

我国的企业管理研究中,很多人也对激励手段的作用和做法作了探讨,并提出了“形象激励”、“内在激励”、“荣誉激励”等方式和方法,各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酌情选择。

三、全方位安全管理

(一)把全员吸纳入安全管理

要保障安全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形成“安全工作,人人有责”的共识,切实做到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在充分发挥专业安全管理人员骨干作用的同时,吸引全体员工参加安全管理,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员工的安全工作积极性。

(二)把安全管理贯穿到始终

系统安全的基本原则是,从一个新系统的规划、设计阶段起,就要开始安全工作,并且要一直贯穿于整个系统寿命期间内,直到报废为止。在特定组织实施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中都要进行安全管理,检查、监测、识别、评价并控制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三)安全目标管理

实行安全目标管理,目标管理可以应用于安全管理方面,称之为安全目标管理。它是特定组织确定在一定时期内应该达到的安全总目标,分解展开、落实措施、严格考核,通过组织内部自我控制达到安全目的的一种安全管理方法。它以特定组织总的安全管理目标为基础,逐级向下分解,使各级安全目标明确、具体,各方面关系协调、融洽,把全体成员都科学地组织在目标体系之内,使每个人都明确自己在目标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每个人的积极努力来实现特定组织的安全目标。

(四)完整的管理体系

管理学试题范文5

关键词:市场经济;独立学院;学生管理模式及体系

我们目前经历的时代是技术变革和制度创新、发展得非常迅速的时代。这个时代对新的知识结不构、新型人才有着非常快速的变化和需求。从经济上来讲,这样的需求对高等教育也是一种挑战,尤其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我们的人才,包括政府人才、企业人才,都要有重大的知识结构上的变化,包括现在出现的非常快速的经营创新和法律秩序变革,都需要对知识结构有新的调整。在市场经济改革发展大潮的推动下,自1999年以来,独立学院相继创办并迅猛发展,至今已达318所,在校生人数已突破100万,而且正方兴未艾。“独立学院”的迅速崛起,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学生管理模式和体系。本文拟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特点,探寻适合独立学院学生成才的学生管理模式和体系。

一、构建独立学院学生管理模式及体系的基本框架

为了培养出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前发展的合格人才,应本着以人为本,激励与约束相结合,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兼顾,竞争与和谐共存的原则,构建一种适合独立学院发展的学生管理模式,学生管理模式及体系的构建包括学生管理模式的设计、学生管理机构的设置、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建设、学生管理工作的范围、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等。

首先,学生管理模式的设计必须与学校的校情相适应。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一般分为三种:即封闭式管理、开放式管理和半封闭式管理三种。封闭式管理是指学校制造一个相对隔离的教学环境――封闭式学校,并在此实施教学活动,学生的一切活动都在校内进行,严禁外出。同时,对学生的日常行为按统一的规范实行严格管理和控制。而开放式管理是一种较为松散的管理形式,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行为规范上有较大的自由空间,这是一种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为主的管理模式。而半封闭管理则是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管理模式。我们不能抽象地断定哪一种管理模式更优秀,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事实上,每一种管理模式都有利有弊,关键是看哪一种更能促进学生的成才和发展。具体到独立学院而言,由于学生入校时成绩相对较差,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形成,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如本一、本二批学生,适宜于在学习和生活上对其进行严格管理,而在文体活动及社会实践等方面则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独立学院最适宜于采用半封闭式管理。即在学风建设、宿舍管理等方面严格要求,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在文体活动及社会实践等方面则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管理方式或手段上,应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即一手抓日常管理,一手抓政治思想教育,两者互相配合,不可偏废。

其次,学生管理机构的设置。从独立学院的长远发展来看,学生管理机构宜实行院系二级制。院级设学生处或学生工作部,下设学生管理科(或办公室)、团委、宿管中心、思想政治教育中心、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心理咨询中心、素质拓展中心等机构,分管学生日常事务的处理、宿舍、思想政治教育、团组织活动、招生就业、心理咨询、素质拓展等工作。各系设学生工作办公室,由专兼职辅导员、班主任(或导师)分别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

再次,长期以来,高校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以下几个误区:(1)认识上的误区:认为辅导员工作不太重要,比较轻闲,一般人都可以做;(2)工作安排上的误区:认为辅导员管的学生人数越多越好,事情管得越细越好;(3)待遇上的误区:目前辅导员的工作量与所受待遇形成强烈反差:现实生活中不少辅导员每天常常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整天陷入事务性工作中,可他们的收入远低于教师的平均水平,大部分人基本上看不到出路;(4)人事安排上的误区:不少高校对辅导员的学历层次、知识结构、理论素质等要求极低,不少辅导员不懂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规律,只好得过且过地混日子。根据上述分析,学校应对症下药,将辅导员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政策上予以倾斜,适当提高辅导员的待遇,在人事安排上引入竞争性机制,减少辅导员的事务性工作,将学生工作重点放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上,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第四:规范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1)招生就业指导工作:分招生与就业两个方面,重点在就业。高校应整合各种资源,广泛联系用人单位,为学生广拓就业渠道。(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在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情感,同时对学生的诚信和纪律教育亦不可松懈。(3)宿舍管理工作:宿舍是学生课堂的延续,是学生生活和休息的场所,同时也是他们学习的园地、信息获取的窗口、思想交流的渠道、娱乐的天地。搞好宿舍管理应做好以下三点:①提高专职管理人员层次;②扩大管理职能,集管理、教育、服务三位于一体;③让学生以勤工助学的方式参与管理。(4)心理咨询工作:独立学院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就业等方面面临的压力比本一、本二批学生更大,常见的心理问题有易怒、焦虑、恐惧、冲动、多疑、嫉妒、歇斯底里等。因此,独立学院宜及早筹建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5)学风建设工作:重点在第一课堂的出勤率以及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6)素质拓展工作:包括院系及社团主办的各种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及讲座等。(7)党团工作:包括团组织建设、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培养、发展及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等。

最后,学生管理制度的制订是学生管理规范化和经常化的重要条件。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制度应包括学籍管理、宿舍管理、奖学金管理、学生违纪处罚、考勤规定、户口、身份证管理等各方面。不仅院系可制订各种管理制度,而且班级也应制订班规,以使学生的行为更加文明。同时,学工系统各科室也可制定一些内部规定,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如《辅导员学习条例》、《学工部上班纪律规定》等。

二、正确处理与学生管理工作有关的几种关系

首先,应理顺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党政关系。独立学院的党政领导在学生管理工作问题上应进行明确分工,权责明确,管理费用到位。学工系统分管领导应在如何提高辅导员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方面有所计划,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果。在学生工作系统内部,同样需要理顺党政关系。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素质拓展中心与学生党支部、分团委既要相互联系,又要分工明确,否则就会做重复工作,不利于活动开展和效率的提高。

其次,正确处理学生管理工作与教学工作的关系。高校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尽管都是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但两者的侧重点不同。教学工作侧重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育,而学生管理工作侧重于学生的养成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学生管理的关系,就是教育学生搞好学习与学会做人的关系。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就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即一手抓课堂教学,一手抓学生管理,两者不可偏废。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又可以相互渗透,共同促进。教师在教书的同时,不要忘了育人的责任,责任强有经验的老师可以兼任班主任。辅导员在抓好管理的同时,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多与任课老师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再次,要正确处理好对学生的日常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在处理两者的关系时同样要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学风建设和素质拓展,一手抓思想道德教育。这实际上是学生工作的方法和手段问题,两者也是相辅相成的。对学生的严格管理要求学生能自觉自主地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而这有赖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当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时,那就必须用校纪校规来约束学生。因为独立学院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相对于本一批、本二批学生来说,略有逊色,对他们进行严格要求是理所当然。

最后,应正确处理好辅导员与学生干部及广大同学三者的关系。辅导员与学生干部的关系主要是辅导员发现、培养学生干部并引导他们参与管理工作。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中坚,是沟通学校和学生的桥梁,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纽带。能否培养一支素质高、讲奉献、能带动广大同学共同进步的学生干部队伍,既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又是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有效手段。正确处理辅导员与广大学生的关系就要求辅导员转变管理观念:(1)强化民主意识,将学生放到应有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管理活动中参与选择、参与创造、参与管理、参与决定、参与共建。(2)强化法制意识,全面准确认识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3)强化服务观念,改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为学生提供各种发展。

三、总结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使得公办高校的潜力已经充分发挥,但同时今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用于高等教育的投入不可能有很大幅度的增长。因此,高等教育规模要继续有大的发展,不能只寄希望于公办高校,必须要有新思路和新举措。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是必然的选择。但是在独立学院试办过程中,出现不少问题和矛盾,规范管理是实现独立学院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作者单位: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学工部

参考文献:

[1]孔颖.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调查与分析[J].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04,(4):19.

[2]蒋威宜.美国高校学生管理模式述评[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4,(5):71.

[3]辛希贤.欧美国家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分析及借鉴[J].理论导刊,2002,(9):48.

[4]杨玲.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构建探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6)85.

管理学试题范文6

关键词 流体力学管理 创新能力

流体力学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在工程领域应用广泛。流体力学实验室承担了我校农业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土木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环境工程和气象工程等八个专业的实验课。为了进一步加强基础课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提高教学质量,适应开放式实验教学的需要,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从硬件建设、计算机系统管理、实验教学方法、实验项目管理与设置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实验室管理体系。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实验室通过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室评估。

一、实验室基本设备的更新与完善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水准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质量,从1980年到2002年,由于缺少经费,流体力学实验室的实验仪器设备陈旧老化,仪器套数少,远不能满足一个标准班教学实验的使用,造成学生在做实验时动手率低,实验中调试排气需占用大量时间。书本上经常提到一些流动现象,如:层流、紊流、射流、真空度、旋涡、水击、虹吸、空化和边界层等基本概念,由于没有必要的教学仪器,学生不能直接观察,难以理解透彻。

我们和清华大学水力学实验室联合开发了31台(套)新型实验仪器:静水压强实验仪、静水总压力实验仪、能量转换实验仪、文透里流量计实验仪、雷诺实验仪、局部水头损实验仪、沿程水头损实验仪、水面曲线实验仪等,同时对原有实验设备进行了设计、改造和更新。目前流体力学实验室建有小型水槽1个、大型水槽2个、明槽非均匀流水面曲线实验仪,实用剖面堰与宽顶堰溢流实验仪,明槽水跃实验仪,有压地基渗流水电比拟实验仪,调压井水击实验仪,空气粘性实验仪和流线漩涡流谱实验仪以及各种模拟实验仪和管流实验仪等設备,用这些设备可完成17种教学实验。

更新改造后,实验仪器设备更具优势:满足了把理论与实践相结的实验教学的需要。在测量精度、可视性及实验原理方面,均达到国内最先进水平。 在可视性强方面,学生能直接观察,容易理解旋涡、射流、突然扩大、突然缩小、空化等流动现象,所以对基本概念理解得更加透彻。小型化的实验设备、供水系统自成一体且占地面积仅为0.98M2 。而传统的流体力学实验设备却与之相反。这为学生独立操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小型化的实验设备,测试性能强,调试排气占用时间少,测量精度高。我们还对雷诺实验仪的恒定水头稳水段进行了改造,设计了隔水板,让水流形成绕流状态,使临界雷诺数的测定准确度大大提高,层流状态也很容易调试成功。

二、流体力学实验室的管理

我们对流体力学实验室实行了规范化管理,建立了计算机系统管理:实验项目管理,实验项目综合管理,实验专业班级管理,仪器设备管理,低值仪器设备工具明细管理,实验课计划管理,实验运行记录管理,学生实验报告存档管理,并建立了新的规章制度。设备帐目管理网络化,实验室与学校设备处直接网上连通。

三、实验教材的更新和完善

为了适应开放式实验教学,满足仪器更新和高标准实验的需求,我们新编了实验指导书,这部实验指导书,把测量流体、水位、流量的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一一作了重点介绍。并将各种实验设备的基本数据重新率定,实验成果分析的思考题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拓展了思路,扩大了知识面,为未来创新奠定了基础。

四、创建开放型实验室和设计性综合实验

(一)创建开放型实验室。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实验操作的基本功训练,实验室向学生开放,这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实验的环境和机会。学生可以自命题目、自行设计方案、也可选择大纲以外的实验项目进行实验,学生需首先向实验室提出书面申请,方可安排进行实验。学生也可以按各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1-3人自由组合进行实验,如果该实验结果不理想,所得数据不准确,未能达到要求,他们可以重做而不需要做书面申请。在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随时进行辅导。

(二)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开设了设计性综合实验,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内容的复合性,方法的多元性,手段的多样性。这样能够使学生开阔思路去探究,去发现问题,然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设计性综合实验改变了原有的理论式的传统模式,这有利于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自已动手,将自己的设想付诸于实践。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意识。这种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验方法,倍受学生欢迎。

以上我们所试行的流体力学实验教学与管理的探究,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创新和综合实践的能力。我们将继续努力,为了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上一篇春山夜月

下一篇工会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