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桩基检测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桩基检测管理范文1
关键词:基桩检测;质量监管;检测报告
中图分类号:TJ765.4+1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物质文化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各类工程项目建设呈现出飞速发展的态势。由于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加之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第四纪软弱地层相对较厚,采用桩基础已成为各类工程项目建设的首选。而由于在基桩的设计、施工等过程中,可能存在各类质量问题,导致基桩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对建设工程基桩的施工质量则通过基桩检测的方法以确定基桩质量达到规定要求的程度。因而,加强对基桩检测的质量监管就成为了确保基桩质量乃至工程质量符合要求的关键所在,同时,对基桩检测的质量监管也是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的职责之一。如何加强对工程桩基桩检测的质量监管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查人员需要研究、掌握的,笔者根据所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站的多年经验和本人多年从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经验总结,认为主要应从质量行为的监督,包括资质的管理,检测设备的管理,检测人员的管理以及基桩检测的实体监督,包括检测方案的审查,检测合同的备案,检测时的现场监督和检测报告的监督等几个方面予以综合考虑。
二、基桩检测监管
(一)检测行为的监督
1)检测单位的资质管理:根据国家建筑法及相关法律的规定,检测单位必须在批准的检测业务范围内从事检测业务,不得未经批准擅自从事工程质量检测业务和超越核准的检测业务范围从事工程质量检测业务的活动。在对从事工程质量检测业务检测单位资质核查时一是检查营业执照:包括办公地点、业务范围(检测项目);二是检查资质证书包括检测项目和检测能力;三是检查资质认定(计量认定证书)。
2)检测设备的管理:检测单位的自备设备应满足业务范围内检测项目的需要。如基桩静载荷试验荷吨位≤15000KN,自备设备中加载反力装置的全部构件应满足最大加载量的1.2倍荷载下的强度和变形。荷重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和大量程百分表等是否按规定进行定时率定。
3)检测人员管理:检测人员应经过培训学习,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掌握基桩检测基础理论和知识,考核合格后,持有相应的技术上岗证书,方能从事基桩检测。在检测人员管理中,主要检查基桩质量检测单位技术负责人和检测人员的学历、技术职务和检测阅历是否符合任职要求的规定。
(二)检测实体的监督
1)检测方案的审查:检测方案是检测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在熟悉设计文件了解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根据设计要求、国家规范的规定和施工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来编制。故检测方案的审查从下面诸方面来审查:
①首先认真阅读设计文件,了解该工程地基基础及基桩设计等级、有几种类型基桩,各类基桩的力学性能和指标;
②审查检测方案是否按不同类型基桩来确定基桩检测方法和检测数量,如: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时应采用静荷载试验检测基桩竖向承载力,而不应采用高应变方法检测基桩竖向承载力 ;检测数量应按规范和设计两者的要求取高值,国家规范只是最低要求。
③审查检测方案所选择检测手段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不同类型的基桩所选择检测手段是不同的。在完整性检测方面,直径800mm混凝土嵌岩桩,应采用声波透射法或钻孔抽芯法检测;直径800mm的桩及直径>800mm混凝土非嵌岩桩,可根据桩径和桩长的大小,结合桩的类型和实际需要,采用声波透射法或钻孔抽芯法或可靠的动测法检测。在基桩承载力的检测方面,应根据基桩的类型、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和场地类别来确定基桩的竖向和水平承载力检测方案,即使设计施工图中未注明水平承载力是否进行检测,但在检测方案的审查时,应根据上述状况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水平承载力检测,如:江苏地区预应力管桩图集标准中规定,“当管桩用于抗震设防烈度8°时,建筑物桩基的实际受力状况应满足所选桩型的各项力学指标”;这时应对建筑物的桩基进行水平承载力的检测,以确认基桩的水平抗力能否满足抗震设计要求。
④审查检测方案所选择检测设备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包括:竖向静载试验加载反力装置提供的反力不得小于最大加载量的1.2倍;高应变承载力检测时锤的重量应大于预估单桩极限承载力的1.0%~1.5%。试桩、锚桩(或压重平台支墩边)和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应≥4(3)D且>2.0m。
⑤质保体系的审查,包括:组织机构是否健全;方案所报测试人员是否是该检测机构的在册持证测试人员。
2)检测时现场的监督:包括现场检测人员的行为监督、现场试桩的抽选检查、设备核查、不合格桩的现场认定。
1.现场检测人员的行为监督:检查现场检测人员是否是经审批的检测方案中的人员。检测人员是否按审批的检测方案的要求到岗。
2.现场测试桩的抽选检查及设备核查:单位工程抽检桩的确定应由监理、施工和业主根据基桩施工的实际状况按照检测方案确定的数量来初选;通常按以下方法进行选择:①施工质量有疑问的桩,②设计认为重要的桩即施工图注明要检测的桩,③局部地质条件出现异常的桩,④施工工艺不同的桩,⑤完整性检测中被判定为Ⅲ类的桩。除上述情况外,同类型桩宜均匀随机分布,并经设计确认。现场测试桩的抽选检查就是确认所测基桩是否是符合上述原则,能否达到查明隐患、确保安全的最终目的。现场竖向静载试验的加载量是否考虑了桩顶到试验地面侧摩阻力;试验设备是否是检测方案中申报的设备,设备的安装是否符合审查的检测方案的要求,现场人工抄表记录是否规范,签字是否齐全且符合要求,自动控载和自动记录方式设备的设定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3.不合格桩的现场认定:工程桩在检测过程中一旦出现不合格时,检测机构应在24小时内将不合格数据上报到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工程质量监督部门接到数据后,应首先对检测数据进行认真分析,并结合场地区土层土质条件、施工工艺和环境条件找出产生不合格桩的原因,为下一步采取补救措施提供依据和对策。但在判定桩承载力不符合要求时一定慎重,不要被一些假象所迷惑,因为桩基处理的工作难度大,对总体工程的影响较大;同时处理方案也比较复杂;如果误判,会给工程带来很大的损失。下面通过一工程实例来说明如何准确判断桩承载力是否符合要求;某置业大厦工程设计采用预应力管桩桩基,工程桩采用ф600mm预应力管桩,桩长22m,桩顶埋深6.4m,桩端埋深28.4m。桩端无桩尖。预应力管桩施工采用静压法。要求最大试验荷载3400kN(单桩设计极限承载力2800KN),原定试桩试验结束后,再进行工程桩施工。由于建设单位为了节约工期和造价,试验是在全部工程桩施工结束后进行。在第一根基桩检测时发现在第四级荷载(1700KN)的沉降量是前一级的18.9倍,总沉降量为46.17mm。这时终止了该基桩的试验,同时判定该桩为不合格桩,但完整性检测该桩为完整桩(静载数据曲线见下图),
检测单位及时将该检测信息报告质量监督部门,接报后,质量监督部门及时赶到检测现场,查看检测数据,分析其原因,并及时召开了设计、检测、勘察等单位的技术人员协调会,为了准确地找出基桩承载力不足的原因,协调当即作出如下决定:①在检测加载过程中曲线发生的变形为特变,应继续加长该级荷载的维持时间,以观察后续曲线的变化趋势,直至该级荷载变形相对稳定为止。②达到设计荷载后,继续加载直至试验要求的预定最大荷载。检测人员根据协调会的精神继续进行加载试验,发现桩的沉降量超过了规范的要求,但桩的承载力最终还能满足要求。
该工程共进行了7根桩的静荷载试验,仅两根基桩极限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其它5根基桩所表现出的数据曲线均和上图相似(见下图),且两根合格桩的位置都在工程的边缘,5根不合格桩都在工程区内。
通过对场区内工程桩低应变动测普查发现:所有工程桩均为Ⅰ、Ⅱ类桩;说明工程桩完整性较好;再调阅地质资料和施工记录,发现勘察期间地面标高与施工后的地面标高差异较大,通过询问现场施工人员发现,施工后地面隆起现象比较严重,这说明桩的挤土效应太大了,是不是桩的挤土效应造成工程桩上浮了呢?为了证实这一点,工程技术人员又对工程桩的桩顶标高进行了测量,证实了工程桩确实上浮了,上浮量8~51cm。据此分析,工程桩确因是挤土效应造成桩端脱空,进而导致桩的承载力不符合要求。第一根桩的继续试验也证实了这一点。有了以上的分析和试验,质量监督部门决定对所有的工程桩采用复压法进行处理。复压过程中部分桩的最大下沉量达到27cm。复压后,又重新选取了10根桩进行静载荷试验,(见代表性曲线)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均能满足设计要求。
三、结语
基桩检测质量的监管是确保基桩质量和工程质量的关键;从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人员除了必须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外,还必须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各类工程的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桩基检测管理范文2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管理 企业价值最大化 发展现状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利益相关者管理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本质上是各利益相关者缔结的“一组契约”。利益相关者理论主要观点如下:第一,企业的目标不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而是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第二,企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除了股东投入的股权资本之外,还有债权人、员工、供应商和客户、政府以及社区投入的债务资本、人力资本、市场资本等,可以说是各利益相关者投入的各种资源;第三,企业的利益不仅是股东的利益而且是各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第四,企业的公司治理要平等地对待各利益相关者,而不仅是为股东利益服务;第五,企业发展不仅是依赖股东,更需要企业与各种利益相关者保持长期合作,这就是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本思想。
利益相关者管理(Stakeholder Management,SM),是一种特别的投资理念,公司应该投入资源管理其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同时其投资策略应该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回报和对社会回报。企业的目标是价值最大化,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只考虑股东价值已不能再创造更多的价值,只有考虑到并且为利益相关者创造利益时,企业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其价值。所以SM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企业投入资源对这些重要的利益群体进行妥善管理并可以从中受益。
二、公司需要进行利益相关者管理
(一)进行利益相关者管理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最优选择
从企业是各利益相关者缔结的一组契约来看,公司进行利益相关者管理是一种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最优选择。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各种契约通过正式制度或非正式制度规定了企业与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利和责任。企业要从各利益相关者那里获得各种资源和良好的经营环境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就必须对与其的关系进行管理、付出企业的资源,维护其权益。企业与各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契约关系实际交易关系,企业向各利益相关者付出资源,各利益相关者同时也为企业提供资源。企业进行利益相关者管理可以极大地提高这种交易的质量和效率,是企业从股东之外其他利益相关者那里获得各种资源从而增强竞争优势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进行利益相关者管理是一种信号传递机制
从公司的委托关系来看,公司进行利益相关者管理是一种信号传递机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委托关系应包括债权人、员工、供应商、客户、政府和社区等各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委托关系。公司为实现价值最大化,期望从各利益相关者那里获得各种资源和良好经营环境,而各利益相关者为其自身考虑期望与之合作的公司是值得信赖的,公司与其利益相关者的目标不一致及信息不对称的存在造成几方进行交易时存在博弈。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公司就必须付出资源向各利益相关者传递某种信号,表明自己是值得信赖的,公司进行利益相关者管理就是一种信号传递机制,有助于公司赢得各利益相关者的信赖和支持,使公司与各利益相关者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
(三)进行利益相关者管理是影响公司经营业绩的一种作用机制
从价值或作用来看,公司进行利益相关者管理是影响公司经营业绩的一种作用机制。公司承担社会责任进行利益相关者管理对公司经营业绩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包括规避风险、减少浪费、改善与监管部门的关系、增强品牌美誉度、改善公司内部人际关系以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降低融资成本。总之,公司进行利益相关者管理是影响公司经营业绩的一种作用机制,能够为公司创造新价值。
综上所述,公司进行利益相关者管理不仅有利于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而且有利于增强公司竞争能力,提高公司经营业绩,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三、我国利益相关者管理现状
(一)利益相关者管理观念的片面解读
部分企业意识到仅片面追求企业绩效不能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应该关注利益相关者,履行社会责任。但是在实际经济活动中,企业进行利益相关者管理时,把重点放在公共事业上,认为慈善活动是其履行社会责任的全部,仅仅注重企业捐赠的数额,忽略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这种做法体现了企业经营者或其控股股东对利益相关者管理、社会责任履行的片面解读,其并没有真正理解利益相关者管理,同时,也没有正确把握利益相关者管理的价值。
(二)利益相关者管理内部治理环境不完善
部分企业意识到利益相关者管理对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重要影响,但是,在实际企业运营过程中却不能很好执行,这是由于大多数企业的公司治理的宗旨还是股东至上的原则,这种公司治理机制的不匹配导致公司在进行利益相关者管理时束手束脚,不能真正的为其利益相关者投入资源、创造利益。
(三)利益相关者管理外部环境不完善
企业真正执行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另一大障碍是外部环境的不完善。企业进行利益相关者管理氛围的缺失、技术支持的缺乏、监督管理机制的空白都导致企业在进行利益相关者管理时心有余而力不足。
(四)利益相关者管理信息披露不积极
企业对利益相关者进行管理的证据只能从其披露的报告中获得,基于信号传递机制,企业对于利益相关者管理的信息披露的详尽与否,直接关系到其各方利益相关者对其的信赖程度,进而影响到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投入资源的质量和效率。而在实务中,部分企业对于利益相关者方面的信息闭口不提;还有一部分企业,虽然意识到披露相关信息的重要性,会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利益相关者管理的情况,但是结构单一,数据不实,明显存在敷衍状况。
四、加强企业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意识
现代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已经出现了分离,少数大股东掌控公司,并且公司权力也越来越向董事会倾斜,董事会的决策往往就决定了公司的发展方向及经营效果,当然也包括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的影响,因此要想在公司治理层面上做到有效保护其他利益相关者合法权益,进行利益相关者管理,就必须要求控股股东积极履行其信义义务,也就是说公司决策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实到董事身上,这时就需要增强控股股东利益相关者的管理意识,对控股股东行为进行有效监督与激励。
(二)制度建设
以委托为核心的公司治理框架进行拓展,构建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公司治理理论框架,这种公司治理机制是解决公司中的各种问题,处理公司与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冲突关系的一套制度安排。重视利益相关者,化解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创造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建立与利益相关者相适应的“利益相关者管理”治理模式。
(三)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支持者认为公司治理的重点在于不应把过多的权力交给股东,而是应当将更多的权力交给利益相关者。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案就是增加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经营的监督权,允许部分利益相关者进入公司董事会、监事会。
(四)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管理的监督
利益相关者通过与企业的债券契约关系而产生了相应的权利与义务,是另一重要的监督主体。因其权益与企业利益相关者管理履行的状况有着密切联系,利益相关者有着天然的更为持久的监督力度和更为强烈的监督意愿。利益相关者的监督,是一种法律责任。由于利益相关者主要通过相关法律规定而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监督,当企业没有依照法律合理有效地履行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获得企业所赔偿的损失,并要求其严格管理利益相关者关系。
(五)加强沟通机制建设
为了加强利益相关者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企业应以其与利益相关者的相关政策和具体实施措施作为主要内容,定期与相关利益群体保持畅通的沟通,从而维持或改善企业的社会行为。企业应积极做好沟通的计划,高效管理沟通的内容,按计划对公众和利益相关者针对利益相关者管理的方式和成果进行沟通交流。企业应及时、主动地季度或年度的利益相关者管理报告,向社会公众及政府汇报其阶段成果、显性及隐性问题及其应对措施,自觉接受社会公众和利益相关者的监督,主动承担责任。
参考文献:
[1] 杨自业,尹开国.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公司社会责任与治理
机制研究[J].财会通讯,2010(2).
[2] 陈智,徐广成.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因素研究――基于
公司治理视角的实证分析[J].软科学,2009(4).
[3] 王建新.企业社会责任研究[D].南开大学,2009.
[4] 唐跃军,李维安. 公司和谐、利益相关者治理与公司业绩
[J].中国工业经济,2008(6).
桩基检测管理范文3
【关键词】高速公路;试验检测;现状;管理;建议
试验检测是进行公路工程质量检测的一种有效手段。这项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对某个产品或工程项目的检测,以便根据其检测的结果来判断工程质量或产品质量是否符合现行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有利于推广新技术,加强新工艺和新材料的应用。对于某种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进行及时有效的检测,还可以对其适用性、可行性、先进性和有效性进行鉴别和了解,从而积累公路工程的施工经验,提高公程工程试验检测工作质量作出积极的贡献。
1.高速公路试验检测的现状
1.1混凝土强度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混凝土强度检测中,工程质量检测忽视对混凝土强度的检测。我国公路工程的混凝土试验,主要采用台账的格式,工程人员对于混凝土检测试验的重要性缺乏明确的认识。在实际检测过程中,操作人员由于长期的操作,在思想上造成检测过程的放松,难以保证混凝土检测试验的有效性。其次,混凝土试压存在一定的问题。我国公路试验检测工作中,混凝土试压一直都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并且急需进一步的改进。在进行混凝土试压的操作上,大多数施工人员缺乏规范的操作,操作大多依赖于自身的经验,忽视现场的实际情况。由于缺乏试压,导致混凝土施工中对于路面的冲击力量过大,降低了路面的承载能力。最后,公路试验检测的操作缺乏规范性。对于混凝土检验的操作需要保证其操作的规范性,在试样装模的过程中,要对振捣棒进行准确的操作,保证振捣棒的位置的正确性。对于试件与试模的管理上,缺乏规范的管理方法,难以保证试件和试模在混凝土检验测试中得到规范化的应用。
1.2路基压实度不够
我国在对路基压实度的试验中主要采用的是直径为15cm的灌砂筒。在对砂质的选择上没有明确的标准,不同的工作人员打出来的洞也不相同,其工作又极其复杂,致使试验的检测结果不准确,给工程施工也增加了难度。在施工材料的试验中,对于混凝土的强度及试压试验,工作人员只重视以往的经验,而忽视了现实存在的问题。不能准确地检测出路面对于挤压和撞击的承受能力。
1.3工程建设施工单位的自检试验结构可信度低
一般而言,由于在现行的三级质量控制体系中施工单位自检的频率最高,因此其自检试验的结果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管理也非常重要。同时,施工场地设立临时实验室的资金投入比较大,受经济因素的影响,施工单位的实际用于自检试验的资金投入额要比预算资金的数额小很多。在这种情况下,施工单位设立的临时试验室所从事的试验检测工作、仪器设备管理、有资质的试验人员投入、实验室条件以及管理水平等均不能满足标准要求,因此工程建设的施工单位自检试验机构可信度低;由于施工现场建设的临时实验室主要是出于自身的经济利益与利害关系考虑,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在试验检测规范、结果评价以及试验检测目的等方面存在着偏差,所以,施工单位做出的检测数据很难保证其真实性。
1.4监督单位的抽检不能真实反映公路建设的实况
在我国现有的公路建设质量管理体系之中,由于工程质量监督单位的地位比较特殊,因此其出具的实验检测结果具有相对的科学性、独立性和权威性。在高速公路建设施工过程中,监督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工程的施工进度对施工现场及各个施工环节进行抽检试验检测。由于大多数工程质量监督单位的抽检频率普遍偏低,因此施工现场监督抽样检测的试验数量也相对较少。
2.加强高速公路试验检测工作的管理建议
2.1建立切实可行的各级试验室管理制度
1)组织机构设置
业主聘请检测机构设立第三方工地试验室,总监理工程师办公室下设中心试验室,承包人各自建立工地试验室,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质量检测体系。
2)人员设置
各级试验室配备材料、公路、桥梁等试验检测工程师。第三方工地试验室代表业主对全路段的试验检测进行抽检,不少5%。总监办设中心试验室主任,负责中心试验室的试验管理,对全路段的试验工作进行宏观监控,独立平行试验频率不小于20%。施工单位试验室配备专职的试验工程师,负责本合同段工程所需的所有试验及其质量自检工作。试验人员要做好岗前培训,在试验检测工作中,必须遵照有关试验检测规程,力求消除试验检测的人为误差,提高试验检测精度,积极配合总监办等各级质量保证体系的质监工作,提高整体质量管理水平。
3)规范管理程序
工程开工前,承包人应按合同文件规定建立工地试验室,并将试验仪器设备的安装、标定、人员配置、试验管理细则等书面材料报驻地办审批,并报备总监办。驻地办根据承包人的报告对其试验室的规模、设备和试验人员进行审查,确认承包人试验室满足合同规定的本合同段工程各项试验的需要后,签发审批意见并抄送总监办。总监办中心试验室负责对承包人试验室的仪器设备、人员配置等工作的核查工作。
2.2合理选用工程材料
试验检测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在工程材料质量鉴定中的作用极为显著,主要包括:1)技术革新。在完成试验检测之后,能够对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当前工程技术、材料选择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有利于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为今后的工程施工创造有利的条件。2)降低成本。原材料是整个工程资金消耗最多的,正确选择施工原材料可以改变工程总造价,从各个环节降低成本,节约资金投入,在满足施工需要的前提下保证成本的最小投资。3)发现不足。在试验检测中能够对工程质量存在的不足之处尽早发现,以促使相关部门尽早采取处理措施,避免带来更大的损失。
2.3做好试验检测报告的管理
试验检测报告是施工资料的关键组成部分,在早期的开工报告,施工中的交工验收以及竣工验收等,试验检测的手段与试验资料都是不可或缺的,试验报告资料的归档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为了提供真实准确的试验检测数据报告,相关单位应当设立专用的试验报告档案柜,将不同的实验资料进行分类,随后将试验报告分别装在分类的档案盒里,并在试验台账上做好相关记录,便于工作人员的调取与查阅。
2.4提高试验检测人员综合素质
试验检测人员应熟练掌握业务范围内的交通建设工程试验检测的标准、规范、规程及仪器设备的原理、性能和操作方法,具有法定计量单位的基本知识和出具准确试验报告的能力,按照规范标准要求的检测频率和取样规定进行试验检测。其提供的试验检测数据必须客观准确、真实可靠,发挥试验在检测工程质量的控制和指导施工中的作用,定期组织学习熟悉试验规程与施工技术规范、设计文件等,提高试验检测人员的业务水平。定期不定期的进行技能竞赛,提高操作水平,尽量消除误操作原因而造成试验数据的误差,提高试验检测精度。
3.结束语
建设工程试验检测行业应该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正面临着重大转变前和转变中的探索中,好多方面都不是很规范.因此,工程试验检测行业应该积极应对,树立起全面质量意识、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经验、强化服务和人才意识,我国的试验检测行业才能适应将来的国际竞争,才能保证行业的健康发展,更好的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公路试验检测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小议》编辑:吴颖
桩基检测管理范文4
[关键词]会计管理,会计信息,会计制度,监督,集约型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172-01
一、企业会计管理的基本职能及其在企业内部的地位
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基本职能在于:负责企业的各项资金管理,具体包括制定企业筹资政策、实施企业投资方案、调控资金流动分配、科学分配企业的收益以及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等。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上述职能充分保证了企业的资金、投资、预算等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职能还包括财务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反馈等内容。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意义日益突出。资本的运作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资金的预算、筹办、实施、反馈等是企业各个部门运作的关键。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货币,而通过货币实现对企业的各个环节的有效管理,必须以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才能促进企业发展的快速化、各个部门工作的协调化。
二、企业会计管理的重要作用
2.1 企业会计管理是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和促进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现代企业的生存、发展目标是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只有加强完善包括财务管理在内的基础建设工作,企业才能增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目标。由于会计信息是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行业主管部门了解企业业绩、生存、发展能力、获利能力的主要依据,也是投资决策、加强宏观管理的主要依据,因此加强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才能保证施工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客观。
2.2 企业会计管理是维护会计秩序和确保会计信息真实的客观需要。
由于一些企业管理者法制观念淡薄,在财务管理上干预过多,致使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围绕领导层的主观意识开展工作,因此造成财务基础工作薄弱、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以及财务监督不利等不良现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会计法》的实施,就是要求企业加强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按照《会计法》的要求规范企业的财务核算行为,提高会计信息客观性,保证会计秩序的正常有序进行。
2.3 企业会计管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需要。
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两权分离”,即所有权、经营权相分离。所有者选聘懂经营、善管理的职业经理人管理企业,所有者对经营者业绩的考核,是通过对会计报表的信息进行分析,了解经营者的业绩,为经营者进行奖惩。因此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做好财务基础建设工作,才能保证会计信息可靠完整。
三、当前企业会计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
我国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3.1 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体系和制度。
企业财务预算体系关系着公司未来发展的重点和方向,牵连着企业的投资意向和决策,因此它是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内容。目前,在我国尚未形成系统完整财务预算体系的情况下,一度出现了企业财务预算混乱的状态和局面,一部分企业无法科学合理的规划公司的未来资金使用分配方案和规划,因此该环节起不到预算应有的价值与作用。另外,企业内部仍没有建立专门的财务预算部门,不能确保财务预算的专门化进行,使财务预算得不到很好的重视与发展。
3.2 财务信息在财务报告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失真现象。
一般而言,企业的财务信息汇报是逐级进行的,由各个部门递交给子公司,再由子公司提交给总部。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差别,部门在进行财务汇报时难免出现错报、漏报的现象。出于子公司自身的利益与现状,在向总部汇报时又会出现种种虚假的信息,这就导致了企业总部最终获取的信息失真现象严重,导致了决策不能适应企业的实际。这样,企业整体的财务战略就会受到影响,甚至有可能导致公司的决策失误,造成经济损失。
3.3 财务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发展数十年历史,目前仍面临着许多漏洞与不足。在我国现有的理论体系当中,还没有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融资理论。而对于相对成熟的优秀融资理论而言,它更适用于西方的经济社会。目前国内企业的财务基础管理工作参差不齐,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等粗放管理的现象时有发生,无法消除和控制。很多企业打着“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旗号,却一味重视经济效益和各项经营指标的完成,忽视了财务管理的科学性,没有充分利用财务管理手段实现“节流”,丧失财务管理的控制把关作用。
四、加强企业会计管理的措施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合理化建议,为加强企业会计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对策;
4.1 提高认识,贯彻执行会计法,完善内部财务管理。
预算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归根结底在于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和不健全,因此要求企业提高认识,贯彻执行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以明确财会人员的作用和职责。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明确企业负责人是会计责任第一责任人这一概念和内涵,支持财务部门依法处理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树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建立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降低成本,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高效运转,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4.2 强化财务会计监督管理,建立科学财务管理体系。
在企业内部实施财务监督管理模式,加大财务监督管理的力度,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所有者的合法权益,预防范经济犯罪和抑制腐败等都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建财务管理体系是保证企业实现经营战略目标,是对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融资活动实施价值化管理的体系。其职能是使经营过程中的现金流量最大化、投资收益最大化以及融资过程中的成本最小化,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4.3 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建立集约型财务管理理念。
财务管理层次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提升财务管理层次,首先应拓展财务管理的内容,这主要包括金融风险、税金管理、知识资本等方面的内容。其次,要更新管理的方法。除定性的方法外还应多使用定量的方法,以更加客观的说明事实。再次,要改善管理的手段,促进新技术在管理中的使用,使传统的管理手段得到更新,提高管理的效率,使其与市场做出快速的互动。财务管理的改进与完善必须先从理念上入手,改变传统的“粗放式”管理理念,建立“集约型”理念。这就要求企业的发展理念由传统过渡到全新,建立“集约型”的管理理念。
另外,还要从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大力培养高素质的财务人员,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以及利用现代管理手段来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等方面着手进行财务会计管理的完善。
五、结束语
企业会计管理随着科技发展而不断进步和改革,日后的会计管理工作必将是一个网络化、工业化、数字化的财务管理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渗入到经济活动中的方方面面,财务管理同样离不开网络的支持,网络化的财务管理可以突破地域限制,进行跨地区、跨国家的财务管理,充分保证信息管理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加快资金的流转周期,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美芬,段先伟;完善会计管理工作的几点意见[J];财会通讯;1995年12期.
桩基检测管理范文5
关键词:工程建设合同;法律风险;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3-0213-02
工程建设合同是承发包双方为实现建设工程目标,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是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发包人支付价款,控制工程项目质量、进度、投资,保证工程建设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法律文件。我厂工程建设合同的内容包括新井地面工程建设、站库改扩建、工艺流程的维修等内容。
我厂工程建设合同在合同工作量中占据较大份额,对2008―2010年所签工程建设合同统计,工程建设合同签订份数占65%、合同金额占42%。因此,在我厂加强工程建设合同是合同管理工作的重点。我厂“合同管理规范率”指标在油田历年的考核中虽都能达标,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在工程建设合同管理过程还有不少细节需要引起重视,否则会给规范合同管理、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带来影响。为此我们开展了“工程建设合同管理的现状分析”工作,对目前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现状进行全方位调查分析,查找出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内部制度要求的环节和做法,提出改进和防范建议,为生产经营决策服务。
一、开展调查研究,找出合同中存在的法律风险
我们对我厂近三年工程建设合同开展了调查分析工作。通过合同审查过程中的问题记录收集、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履行情况的调查、向部门或个人的意见征询等方式,共收集到各类问题73个,依据能否通过与部门和承办人员沟通立即整改分为两类:一类是合同管理部门指出后能够立即改正的。诸如未提供资信调查资料、《审批表》办理不及时、非合同承办人员办理合同审批、超授权范围签署合同文本、甲乙方名称不规范、合同建设内容不明确、打印合同涂改未确认、日期错误、合同价款大小写不一致、存在错别字、对方违约责任无约束力、纠纷处理方式不恰当、欠缺质量监察条款、结算额超合同价、建设部门合同履行情况报表未及时登记等问题,经修改或补充相关必要资料后符合规定予以正常执行。另一类是需要完善配套制度和要求才能加以改善的。如工程建设管理制度的完善、合同条款尽职审查、倒签合同、分包管理、结算“搭便车”、违约追究等方面的问题,需相关部门统一认识、规范要求。
从以上调查分析中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厂在工程合同的签订和执行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些不足,如果不能及时采取补就措施,弄不好就会出现各类纠纷。
二、加强问题分析,捋清合同中存在法律风险的根源
下面就调查研究出工程建设合同中存在的问题之处从五个方面进行认真分析,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所在,为下一步整改工作确定方向。
1.合同条款尽职审查需加强。主要表现:一是合同承办人员对合同文本审查不细致,出现错误较多,如甲乙方名称不规范、日期错误、存在错别字、对方违约责任无约束力、纠纷处理方式不恰当、欠缺质量监察条款等;二是审查部门未对合同条款及相关审查事项提出完善建议。事实上,施工单位十分注重条款要求,在结算办法、质保条款、违约责任等条款,如果要求过严,他们就会建议商谈修改。《安徽采油厂合同管理规定》要求合同管理部门对经济合同订立、履行、合同事务的全过程实施综合管理,对合同的合法性负责。职能部门(单位)主办其业务范围内的合同,部门负责人对合同商务经济和专业技术条款负责。每一建设工程项目都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要求应在合同中反映出来,职能部门应设立合理的要求,以增加对施工单位的约束力,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同时以分清责任,实现各负其责。
2.倒签合同现象较多。即项目实施时无合同,在已经开工或竣工后才订立书面合同。有倒签现象的合同几乎包括所有合同类型,其中工程建设倒签合同问题尤为突出。倒签合同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将合同日期“溯及”至实施时间,另一种是按补签时的日期确定合同期限,问题都是在履行时没有合同。因甲方地位而低估风险,特别是对长期在我厂承揽工程的内外部施工单位,服务意识较强,执行甲方指挥彻底,造成了部分主办部门或人员习惯了“有活先干,干了再说”的思想,意识不到无合同施工的种种风险。施工内容不明确、生产需求与计划的不同步也是造成倒签合同的因素。
3.工程现场中分包管理不完善。油田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要求“工程如需分包,须经甲方书面同意。乙方不得将本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甲方同意分包的,乙方应将分包协议在签订后X天内提交甲方。”在现场调查过程中,通过与现场施工人员交流我们了解到,多数施工单位,如油建处、建设总公司、通用实业有限公司、金达实业有限公司,对于建设工程中的“脏、苦、累”的工作内容,一般由交由施工单位以外人员进行施工。施工单位采用“包清工”或“直管劳务”模式进行管理,但是并没有按合同条款要求履行必要手续(“包清工”模式,即上述施工单位与成建制的外部劳务队伍签订协议,按照“包工不包料” 的方式进行劳务承包。“直管劳务”模式是指将劳务人员或劳务骨干人员作为企业的固定员工参与工程施工的管理模式,又称为自带劳务施工。“包清工”模式实际上就是一种分包形式)。在实际分包过程中很容易形成无资质劳务企业或 “包工头” 带队伍承包的现象,难以保证发包单位利益。很多情况下总包单位只派出很少的管理人员,总包企业对工程的控制力较弱,难以对工程的质量、进度、安全等进行合理的控制,加大了工程的潜在风险,对此应严格管理。
4.结算存在“搭便车”的现象。在某项工程由于合同估算过高或缩减工程内容时,会将其他施工内容放入该工程一并结算,这样做规避了计划管理流程。如“欧庄至欧北站等三管流程部分更换”工程结算中包含了“朱庄站重油燃烧器维修”及“安14井管线维修”等内容。
5.以“整改”代替违约责任承担。建设工程合同要求:“因乙方的原因未按合同约定的竣工日期或甲方同意顺延的工期竣工的、未达到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的,乙方按甲方要求的期限负责整改,并向甲方支付违约金,给甲方造成损失的,乙方负责赔偿,并继续履行合同。”因此出现质量、工程延期的问题后,施工单位在继续履行后、发包单位仍可以要求违约金、减少价款等方式追究其违约责任,减少我方损失并体现合同的严肃性。在结算审查过程还没有对施工单位动用过这一条款。
三、强化对策实施,减少合同执行中的法律风险
1.提高合同风险意识。建设工程中的甲乙方关系是一种合同关系,合同是企业与外界交往的桥梁,守住这座桥梁就可以防范住绝大部分的法律风险,避免绝大部分争议。我方的权利和义务需要多部门协同配合才能得到维护和履行。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是合同洽谈、草拟、签订、履行、变更、中止、终止或解除全过程的管理,是各部门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完善的。目前出现的条款审核不严、合同签订不及时等问题多是对合同重要性认识不足引起的,不懂得在签订合同时“先小人、后君子”的诀窍,将合同签订视为一种程序性要求,或是以“甲方”地位自居,风险意识薄弱,使合同管理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因此,必须重视管理人员法律风险意识的培养和提高,通过管理流程控制、全面培训、法制宣传来积极引导和培育各级员工的法律意识、管理意识,重点加强对与建设工程密切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及油田建设工程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的学习,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和油田内控制度。要形成主动的知法意识、严格的守法意识、自觉的自律意识、清醒的风险意识、强烈的维权意识。做到不允许违法经营,不默认违法经营得利,不鼓励钻法律的空子,不可以先斩后奏,不姑息责任人员。最终使依法经营、依法防范法律风险由不自觉走向自觉,形成一种企业文化,成为企业价值观的体现。
2.规定承包商HSE资质审查,完善队伍选择办法。油田《承包商HSE管理规定》要求:油田和发包单位合同管理部门在项目合同签订前对承包商是否取得“工程项目承包商HSE资格确认证书”进行审查核对,未取得资格的承包商不允许承包油田任何工程项目。合同在双方确认签订前应报送发包单位HSE管理部门审查会签,合同未经会签不得开工。
3.完善发包管理程序。2008年以来,我厂共有8项200万元以上工程没有招投标,是经过基建办批准直接对油田内部单位发包,但在上级检查中未能有效提供相关审批资料,因此有必要在制度中加以完善,明确相关部门管理职责。矿建工程、公用及系统配套工程,造价在50万元以上,油田地面工程,造价在200万元以上,要采用招标方式选择施工单位。依照中石化有关规定必须招标,但由于不具备招标条件需要直接发包的,应报工程部,由分管副主任审批。 应招标但不具备招标条件而需直接发包的工程,报基建办公室,由处分管领导审批后发包;造价低于50万元的矿区建设工程、公用及系统配套工程和造价低于200万元的油田地面工程可直接发包。
桩基检测管理范文6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现状;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年来,作为我国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在拉动国家内需的经济建设中,处于难得一遇的发展时期。国内的建筑行业在如此大好政策中的刺激中,在市场中占有很多的份额。不过由于传统的工程管理思想的制约,现在的建筑工程管理也暴露除了很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建筑企业的生存发展,本文对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建筑工程的管理现状
建筑工程管理主要是指在工程立项后,对于招标、规划、设计和施工等过程的管理,使得建筑工程项目能够高效的完成。因为我国实行的工程管理的时间还不长,所以缺乏一些深入的研究,在建筑工程的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存在如下问题:
1、管理体制不健全。这是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健全的管理体制需要设立齐全的管理机构和部门,然后依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安排相应的管理人员,做好建筑工程管理中各个环节的工作。但事实情况是,很多建筑工程为了节约成本支出,随意撤销管理部门,缩减工作人员的数量,这样一来这就导致管理部门以及人员的分配不足,甚至出现了一个管理人员身兼数职的不正常现象。
2、管理的形式不科学。目前我国建筑行业中形成了以承包企业为龙头、以施工企业为骨干、以劳务作业为依托的行业模式。这种组织模式的效果并不理想。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除去那些专业性较强的环节,绝大多数的施工任务都是由劳务队使用它们的自有机械和自供材料来完成的。因为我国劳务队伍的素质水平比较低,专业化程度不够,因而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等资源来对劳务队进行管理,而且往往管理的效果一般。这样一来,建筑工程管理中大量的资源被牵制甚至浪费,管理水平自然也就得不到提高。
3、建筑工程管理总体水平较低。高素质人才严重不足,缺乏专业技术带头人、项目负责人以及懂技术、懂法律、会经营、懂外语等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缺乏高素质的且能按照国际通行项目管理模式、程序、标准进行项目管理的人才,缺乏项目管理软件的高级管理人才。一些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承包单位总体水平不高,竞争力弱,不能适应建筑业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另外,劳务队伍专业化程度低,素质参差不齐;总承包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源来管理劳务队,管理精力被牵制,管理水平也无法提高。
4、对建筑工程的核算重视程度不够。对建筑工程的核算重视程度不够,是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之一。因为许多中标企业在上场后,只是单纯地强调建筑工程施工方案和施工速度,只确保工程的按时完工,而忽视工程的核算,从而导致工程的核算上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因此,必须要引起相关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5、在管理的过程中只强调进度,而忽视了工程的质量。随着我国建筑工程的逐渐增多,建筑企业如果想要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在建筑工程的进度上下功夫,从而使自身有优势去与其他的建筑企业进行竞争。但是,一些建筑企业盲目的追求工程的进度,忽略了对于工程质量的管理,从而导致建筑工程质量的不过关、不合格等,不仅影响了整个企业的声誉,而且对整个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了不变。
6、建筑工程中安全管理制度落后。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多是露天的高空作业,因此安全管理问题不容忽视,尤其一些危险性较大的工种,每年事故发生率非常高。在建筑工程中发生事故的年均死亡人数位居各行业的第二名,仅次于矿山的危险性,给施工人员的生命与财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同时也制约了建筑工程行业的整体发展。近年来 ,建筑施工中的事故不断发生 ,如触电、高空坠落、物体打击、坍塌事故以及机械伤害等 ,原因是由于人为失误与环境危险性两个方面的影响造成的。一些工程操作人员对安全作业的意识淡薄,再加上安全管理制度落后,监管部门也没有将相关的安全管理政策落实到位。
二、建筑工程管理控制措施
1.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制度
国家首先就应该要建立一套相应的、健全的建筑工程管理的法规体系,并还应当保证其能够有效的实施,能够为建筑工程的管理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其次,在增加相关的管理法规的同时还应当根据具体的现实情况制定出行的法律法规,对专业化的工程化管理实施强制化推进,对管理范围做出硬性规定。对管理企业的专业化与职业化要实施严格的控制和考核,以促使在建筑工程过程中,管理企业能够对项目进行中面对各种困难依旧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并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国家的管理差距。
2、建立和完善新型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首先,应建立一套相应的、健全的建筑工程管理的法规体系,并实施强制化推进,使得其为建筑工程的管理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其次,必须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和吸取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方法,并对各方面的资料加以综合和整理,全面确立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以确保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3、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管理
要建立起科学的、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就应当把企业的各项只能和质量的管理充分的结合起来,以形成一个统一有效的有机整体。通过大力加强施工管理者和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把工程的质量放到首位来抓,重点来抓,建立和完善质量领导责任制。
4、建筑工程中安全管理问题的对策
在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中,除了日常必要的安全检查以外,还应做到每周一小检、每月一大检。在检查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同时要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定期对责任进行整改与监督,以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另外,在施工场地应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安全宣传,通过张贴标语、开展一定的安全知识教育等,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确保现场的作业程序稳定,严格按照安全规范进行施工。对于一些危险性较大的特殊工种,应做到“持证上岗”,经过业务培训符合标准后才能进行操作;实施安全技术交底的制度,在开展每道工序之前,由专职人员对安全技术工作进行书面交底,在班组长的带领下,各施工人员要认真进行贯彻、落实。
5、重视工程核算
建立科学的核算管理体系,并将财务管理前置,做好项目核算工作的全程参与管理。已经竣工的工程,做好工程(预)转资工作。完善和创新工程核算,结合企业实际,形成系统严密的工程管理核算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
结束语:
建筑工程是一个涉及极广涵盖复杂的浩大工程,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只有在提高建筑工程管队伍自身管理素质的基础上,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能力并且提高建筑工程各要素环节的控制能力,才能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综合水平的提高。同时,做到各环节各部门的良好衔接和配合,是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实现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余代林.浅谈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
[2]张宇辉,张世宽,刘念豫.浅析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J].科技信息,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