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辅导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庭辅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庭辅导

家庭辅导范文1

一、善于概括

在对少年儿童进行运动训练的过程中,一般表现:大人一听、一看就懂,孩子一做就会。这种现象反映了成人的知识积累、概括性以及少年儿童擅长直观性的特点。反之如果家长和孩子同时起步参加运动训练,并企图通过这种方式为自己的孩子作教学示范,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在掌握运动技巧方面儿童的进步较快,在同等的训练条件下会将家长远远地抛在后面。所以,家长只能发挥自己知识积累丰富、善于总结、概括的特长,将运动训练技巧方面对孩子的种种要求加以总结、概括,即可用以辅导孩子训练。

二、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各项体育运动对他们能够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因此引导孩子进行入门训练时,必须要注意练习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千万不能一开始就进行艰苦、严格的训练和比赛。最好是通过一些娱乐性比赛,来使他们逐步建立兴趣、确立目标。比如各种距离的赛跑、小游戏等。在运动过程中,儿童对各项技能的掌握比较快,但在辅导过程中,必须以多样性、全面性为准则。儿童的早期训练应以发展柔韧、协调性为主,等到他们进一步成熟,再引入力量、速度训练。在帮助儿童学习运动技能时,最好采用分解练习和整体练习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示范向他们展示完整动作之后,鼓励他们去尝试一下。在不同的训练阶段,通过多种训练手段和方法,提高训练的积极性,完成辅导任务,达到训练的目的。

三、做到三个“一”

“上好第一课”。同教练给运动员上课一样,辅导之前先将要学习的内容认真地检查一下,看看有没有欠缺的地方。同时了解一下孩子是否做好了准备活动,身体、心理的兴奋程度如何,然后非常轻松地为孩子上好第一节辅导课。这比不假思索的辅导效果要好得多。

“做好第一个练习”。运动训练除了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外,许多技术动作都很有很内在因素,它像音乐中的器乐练习一样,属于意念性的感受较多,因而运动训练要求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并勤于思考、动脑筋。训练之先,须将教师教授的要点默思一下,在对技术概念完全清楚的情况下,极其自然地、有所感受的做好第一个练习。第一个练习质量的优劣,将对孩子今后的训练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反之如果让孩子漫不经心、敷衍了事去练,会使孩子思想很难集中到训练上来。达不到训练要求的质量。

“练好每一个动作”。这是运动训练最基本的要求,作为家长,在辅导孩子进行练习时,不要忽视每一个动作的细节和具体要求,从小培养孩子认真负责的品质。如果孩子对每个动作都不假思索地去随意练习,不求质量、效果,久而久之,待孩子的练习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后再去纠正时就更麻烦。

四、创造环境

少年儿童进行运动训练不同于文化课的学习。比如几个孩子随便地找到个做作业的地方,但想找到一处适合系统运动训练的地方,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这就要求具备一定的条件,正因为如此,各个体育院校都完善应有的运动场、训练馆、健身房。购置大量的训练器材。由此可见,进行运动训练对各种条件的要求较高。目前一般的家庭在不具备如此条件的情况下,尽为孩子创造一个适宜于运动训练的环境和条件,十分必要。

除训练环境外,还必须尽可能地为儿童创造以下条件,即: “练练”、“看看”、“讲讲”、“赛赛”。

“练练”。运动训练的过程是十分艰苦的、复杂的。没有最低限度的训练时间保证,是不能提高运动水平的。目前一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的训练与体育专业学校的学生训练的时间相差很大的,欲达到与他们同等水平,自然是十分困难的。所以家长如果想让孩子在竞技运动上有所成就,首先应在保证孩子的训练时间方面下一番功夫。

“看看”。观看著名运动员的比赛,对孩子正确掌握运动技巧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但适合青少年直观教学的特点,而且能有机会对运动员出场、参赛、退场、仪表、风度等等作以全面的观察和了解。通过观看比赛,提高孩子对各项体育运动的兴趣,熟悉各项运动竞赛规则,对于以后确定孩子运动专项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运动员比赛的专注神情、运动场的热烈气氛、观众的掌声都会在孩子的心理上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产生从事体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讲讲”。这里是指经常地、有计划地、系统地向孩子讲述体育知识,同时让孩子把训练的感受说出来,通过这种途径进行思想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变化。运动训练不是单纯的练,要经常抽出时间对孩子讲述体育锻炼的知识和方法,这在一定的条件下同样能促使他们运动水平的提高。除此之外还向孩子讲述一些世界著名运动员刻苦训练的事迹,让孩子树立不怕困难、勇于向上、战胜自我的信心,培养孩于全面发展。

“赛赛”。体育运动是一门实践性艺术,它的实践性表现为不间断的训练和有计划地参加体育比赛两个方面。通过比赛检查训练的效果,提高运动成绩且达到锻炼身体之目的。目前各个体育院校中,学生每年都要参加各项体育比赛,而对于我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运动训练的孩子就必须创造条件多参加一些比赛,通过比赛来检验运动训练的成果。同时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注意比赛的趣味性、娱乐性和多样性等。

家庭辅导范文2

辅导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21―0036―01

一、离异家庭的概念

离异家庭指父母婚姻关系破裂,导致家庭解体。造成夫妻离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离异家庭一般都存在着一致性,离异家庭在离异前后的一段时间内,整个家庭气氛失调,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不断恶化,家庭功能脆弱,失去了往日的平静和安全。尤其在幼儿心中,从形式上的家庭到心理上的家庭荡然无存,没有了归属感,甚至对他们造成终身的影响。

二、离异家庭儿童的心理特点

有关方面教育科研人员参加全国重点科研项目《离异家庭儿童(3-12岁)心理特点研究》的结果表明,离异家庭的儿童普遍具有以下特点:1.爱哭;2.放荡不羁,随意性强;3.过分胆小和焦虑;4.冷漠,无动于衷;5.情绪低落;6.悲观,觉得低人一等;7.孤独,经常发呆;8.易烦躁、发怒;9.惧怕某些动物、情景和人;10.固执、自夸,并具有不爱交际、孤僻、冷漠、紧张、防备、喜欢撒谎、欺骗甚至敌视他人等与社会不相适应的心理品质和心理障碍。

三、离异家庭儿童的心理辅导措施

离异家庭本来对孩子已不公平,所以,成年人尤其是父母、老师或其他亲友,更应该关心、爱护、理解孩子,在教育方法上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家长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已经经历了不幸的家长,一定要理智,多参加一些社会、社交活动,调整自己的心态,控制自己的情绪,正视现实,多为孩子着想,尽量为孩子提供宽松、活泼、民主、温馨的家庭环境。要增强与学校合作的热情、兴趣和责任意识,多与老师交流。作为老师,要站在敬业奉献的高度,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推心置腹地和家长交换意见,耐心细致地把孩子在校的表现及心理变化反映给他们,让家长认识到他们在教育方法上的欠缺给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使他们做到理智、科学、用心地教育孩子。

2.正确对待和理解离异家庭儿童的消极情绪。教师要帮助离异家庭的孩子,使他们通过合理、正当的渠道来表达、宣泄、转化、控制情绪。对儿童的不良情绪、行为应做到理解和宽容,创造机会,鼓励和支持儿童通过合理的渠道表达和排解消极情绪。老师要多和他们个别交流,利用儿童情绪易转移和易感染的特点,引导他们想一些高兴的事,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使原有的消极情绪逐步被转化。

家庭辅导范文3

一、香港“以子女为中心,以家庭为本位、以社区为基地”的家庭辅导理念

香港公教婚姻辅导会辅导主任、资深的临床督导专家江任燕琼女士详尽地报告了香港近20年来家庭辅导的历程。香港是中西文化荟萃的地方,在社会的急剧变迁中,对家庭服务(家庭治疗,家庭辅导)的需求日增。香港的家庭服务已经专业化并取得了社会的认可。家庭服务工作者不断涉猎不同学派的学说,国际知名学者纷纷访港,不少学者前往美、加留学,不断积累着丰富和宝贵的经验。专业工作者自发组成研究家庭治疗的学会和训练中心,培育专业家庭辅导工作者。工作人员并非一成不变地照搬西方的观点和技巧,本土化的家庭辅导方式日益发展。香港政府成立了社会工作者注册局,要求所有社会工作者注册之后才可以向市民提供服务。受训学员经实习后可获得香港国际仲裁中心认可的专业家事调解员或家事调解督导主任资格。

香港在经历社会转变与金融风暴之后,发生了许多变化,如移民潮(由内地移民香港者日达约150名)造成“太空人”家庭,港人北上内地发展而出现两地分隔家庭,都对家庭成员造成很大的冲击。社会服务机构对此提供了各种创新的家庭服务:一是处理家庭或婚姻的服务,提供婚姻危机的热线和团队,以应付社会的需求。婚姻调解服务是通过和平协商的过程,由专业调解员协助离婚夫妇和平、合理地处理分居或离婚,帮助他们寻找共同的关注点,解决子女教养、生活、子女探望及财产分配等问题。由于离婚家庭多(每年接近20000宗离婚个案),不少家长成为单亲人士,社会福利署及非政府机构提供一系列支援服务,包括辅导、妇女庇护、职业辅导、儿童照顾和法律援助等。二足回应社会或家庭模式转变的服务。如为广州、香港两地分隔家庭提供服务,协助他们在移居前做好身心准备。协助新来港定居的家庭成员解决家庭及生活适应问题,帮助他们愉快地融入社会。三是巩固婚姻或家庭关系的服务。如为有关系困难的夫妇提供专业的性治疗服务,举办婚前讲座,协助准婚男女能更深入地认识彼此关系,为婚姻做出更妥善的准备。开展家校合作或亲子教育,推动不同地区委员会、学校及家长的合作,积极推广不同形式的亲子教育。

香港未来家庭服务将以崭新的方法在社区里提供理想的服务模式,其理念足以子女为中心,以家庭为本位,以社区为基地。家庭服务的四个原则是:(1)方便大众;(2)及早发现或预防问题;(3)综合性;(4)伙伴合作。家庭服务的三种类别是:(1)丰富家庭资源:如开展家庭生活教育,提供教育性、预防性的服务,接触有需要的家庭,利用社会义工、自助小组开展服务等。(2)提供家庭支援:如情绪支持和短期个案辅导。(3)深入家庭辅导:如开展深入的、治疗性的家庭辅导及危机处理,成立“一站式综合家庭中心”(有需要的家庭只要一到家庭服务中心便可以获得服务,与社区合作,联结资源网络为家庭成员提供较全面而有效的服务)。

二、台湾家庭咨商(辅导)与治疗的发展、目标、理论基础和工作重点

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学系的陈秉华教授总结了台湾的家庭辅导概貌。随着社会变迁,台湾的家庭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家庭辅导与治疗的目标是增加家庭内个人的自我意识与自我价值感,维系家庭中个人的心理健康与家庭的和谐完整。家庭辅导与治疗的主要理论基础是,结合西方的家庭治疗理论、中国人家族主义以及社会变迁湾的家庭文化,发展适用于台湾的家庭辅导与治疗工作模式。家庭辅导与治疗工作的重点在于:协助家庭面对、接纳家人出现的问题和家庭共同承担的困难;协助家庭内的每个人了解自我或彼此的状态,增加对自我或彼此的了解与接纳;协助家庭了解家庭内不良的互动与沟通模式以及由此所带给个人与家庭的困难;协助家人了解、接纳家庭使用不良互动模式背后所隐藏的正向目的,认识家庭的正向资源;协助家人了解家庭所承受的来自环境与社会的压力,了解家庭可使用的社会资源;协助家庭运用正向力量来面对家庭目前的困难,找到可替换目标;协助家庭了解与认可家庭内个人与家庭的改变以及意义;协助家庭持续改变以减轻或解除家庭的困难;协助增加家庭内个人的自我价值感、家人间情感的重新连结以及重建家庭的和谐与完整等。

三、马来西亚华人社区的婚姻与家庭辅导正在起步

马来西亚博爱辅导中心创办人、亲子游戏治疗导师黄晋亮先生介绍了他们中心的工作。马来西亚是个多元种族的国家,2000年总人口为2220万人,华人占25.3%。华人社区的辅导起步于80年代。一般的辅导中心并没有一套完整的家庭或婚姻的辅导模式,各辅导机构皆以其宗教取向、信念和对象群体实践其目标,以案主中心、亲子游戏治疗、现实治疗、家庭治疗模式为主,这些都是源自美国与香港的辅导模式。2000年底“博爱”开始推荐游戏治疗、亲子游戏治疗、艺术治疗和家庭与亲子关系层面的辅导模式,让家庭辅导更具系统性和全面性。

目前马来西亚的辅导境况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人才短缺。华人多有功利的价值观,一般的家长皆为儿女选择“有前途”的职业,如工程、会计、电脑和医生等,很少有父母会鼓励自己的孩子选择冷门的心理、社工或辅导等助人的行业。直到近几年,冷门的行业才逐渐有人问津,才成为大学的热门课程,原因在于大学对心理卫生建设的日益重视,大学教育的开放和普遍化,还有就是留美、加、港、台、澳等毕业生回马的贡献。

二是华人文化的影响。华人根深蒂固的观念,如大男人主义、家丑不外扬、不苟言笑和不善抒发内心情感的民族性格,都是推动辅导教育的障碍。

三是资源缺乏。民办的辅导机构一般都不能得到政府在经济或人力资源上的援助,在推动工作时力不从心。

四是普遍问题增多。社会迅速改变,削弱了传统的婚姻、家庭与道德观念。近几年家庭暴力、凶杀、自杀等家庭悲剧频频上演,青少年逃学、离家出走、犯罪、吸毒、校园暴力、虐待儿童、、、弃婴、失踪等事件也时有发生,皆与经济状况、身体状况、情变、债务、吸毒、夫妻恩怨等有密切关系。

五是辅导前景看好。越来越多的本地大学开设心理、辅导及社工系,有的已开设了硕士课程。政府已于1998年正式成立辅导部门,考核辅导人员的专业水平,将辅导工作推向专业化。在处理多元种族、文化、信仰的社会问题中,政府更加了解到辅导对人民心理卫生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在经历了独立后的经济建设、金融风暴及最近的经济萎缩后,华人已开始认识到人活在世上,不单靠饮食、衣着、享乐,而更重要的是生、心、灵的平衡生活,因此也较愿意开放自己,探讨个人的内心。有识之士呼吁:(1)政府要从预防及教导角度援助有规模的民办辅导中心,设立社区服务中心,推动多元化的服务与培训。(2)私立的电台、电视台可设立资源中心,发挥大众传播的教育功能,制作有关家庭、婚姻以及儿童、青少年等辅导专辑,开展广泛的社会教育。(3)政府可为社会人士提供免费电话辅导热线和更多的求助渠道。(4)警方也可与这些中心有更密切的合作,为在危机中自杀的人士提供更迅速有效的援助。(5)政府可每年定期拨款给这些中心,为员工提供短期或长期的培训与研究工作。

四、对中国内地开展家庭辅导工作的几点启示

1.借鉴港、台和马来西亚华人社区的工作经验,使内地家庭辅导工作与研究有良好的起点。

2.树立“以子女为中心、以家庭为本位、以社区为基地”的家庭辅导理念。

3.整合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各种辅导资源,尤其是加强政府的经费投入。

4.扬长避短、洋为中用,建立中国化、本土化的家庭辅导工作模式和评估体系。

家庭辅导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

近些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政策,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但是,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高校学生的特殊群体的就业压力依然较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量大致占到毕业生总数的20%,为缓解这部分同学的就业压力,仍然需要工作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帮助他们顺利毕业的同时,持续关注他们的就业需求,热切关心他们的就业理想,有效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一、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特点

1、就业愿望迫切,就业期望值较高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的家庭经济收入微薄且不稳定,有很多学生的学费来自国家助学贷款或商业贷款,毕业后面临还贷的压力。毕业前学生本人和学生的父母都希望能学有所成,学以致用,尽早结束教育的投入,收获教育的产出。他们热切期盼通过多年的教育,找到理想的工作,获得丰厚的收入,改变多年来家庭经济贫困的现状。

2、就业焦虑多,压力大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多很有孝心,能体会到家庭供养或国家资助上大学的不容易,担心毕业找不到好工作,甚至是毕业即失业,辜负父母的殷切期望和国家的大力资助。他们有这些思想包袱后就容易产生就业前的焦虑心理,就业压力比一般同学大,常常心神不宁,坐立不安,影响正常生活。

3、缺乏较多的社会资源

大学生求职成功,不仅仅需要本人优秀的在校表现和求职过程的积极努力,也需要大学生善于整合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发挥社会资源积极方面的力量。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父母没有给学生积累足够的社会资源,部分学生本人在校期间自信心不足,孤僻,也不注意与人交往,没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总体上讲,在与用人企业打交道的过程中,明显处于不利的地位,信息较少,渠道较窄,方法不妥,效果不佳,满意度不高。

4、求职投入受局限

大学生求职过程中需要学生们较多的经济、时间和精力等方面的投入。从经济方面讲,学生需要上网搜索就业信息,制作简历,购置职业装,适当化妆,有时候需要跨不同省市参加招聘会或面试,这些都需要一定的经济投入做基础,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经济原因往往投入较少。从时间和精力上讲,有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需要照顾家里生病住院的父母或未成年的弟弟妹妹,有的需要治疗自己的一些疾病,他们常常放弃了良好的就业机会。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具体对策

辅导员是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最直接,最贴近的指导师和服务者。辅导员在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长期接触中,逐渐把握了他们的性格特征,熟悉了他们的兴趣特长,清楚了他们的专业技能,是帮扶他们就业最理想的一线指导老师。

1、辅导员要经常开展职业心理自觉协调能力教育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要想成功就业,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心理自觉协调能力。因为就业归根结底就是毕业生正确认识和表现自我从而积极满足社会需求的一个过程。因此,辅导员首先要帮扶的不是物质而是思想,要注重进行学生的求职自觉协调能力教育,使毕业生树立科学的职业理念,能及时调整职业心态,从容、冷静、理智地面对就业,充分展示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理智的职业选择。

辅导员要通过班级例会,就业招聘说明会,面对面个性化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和了解就业政策,学会面对现实,接受现实。要引导学生根据新的就业情况,实时调整就业期望,鼓励学生树立“先就业立足,再择业发展,把握机会就创业锻炼”的职业发展理念。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适应能力,通过有规划的职业流动,来逐步实现自我价值和职业理想。

2、辅导员要主动学生帮助整合各种社会资源

大学生就业需要各方力量的广泛参与、协同合作,才能顺利推动解决。辅导员要熟悉和宣传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的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们就业有方向,有信心,有希望,让他们未雨绸缪,积极准备。

辅导员要紧紧依靠学校搭建的就业信息平台,调动老师们创建的个人社会就业渠道,充分发掘优秀毕业校友资源,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就业信息,联系招聘企业,向企业优先推荐家庭经济困难且品学兼优的学生,让经济困难学生有更多的渠道及时了解就业信息,更便利地找到工作。

详细了解学生情况,及时提交有关材料,向政府部门,学校组织,企业申请求职补贴或捐资助学,通过这些资助金减轻部分学生的经济压力,缓解学生的经济困境。

3、辅导员要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帮扶学生提高职业技能

辅导员要针对基础差,技能弱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安排基础扎实,专业能力强,认真负责的学生干部帮助这些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对于这些学生干部可以在奖励评优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通过国家奖助学金的发放,资助学生考取技能证书,技能水平达到行业标准,努力成为“双证型”就业者,增加就业砝码。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在技能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通过大赛的历练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为学生搭建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的组织和平台,邀请专业教师和行业能手为学生提供精准诊断和给学生有效指导。

三、结束语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问题有学生经济基础、家庭背景、求职心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综合素质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不但需要辅导员的指导和帮扶,而且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企业的合力机制,这部分特殊群体实现良好就业才能更好体现高校教育成果,增加企业价值,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国家发展。

参考文献:

[1] 钱施光,丁晓雯.对高校特困生问题的思考[J]. 消费导刊,2008(7):254.

家庭辅导范文5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就业指导工作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规模急剧扩大,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与挑战。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高校特殊的群体,承受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重要问题。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一个重要力量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与指导者,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存在的就业劣势,应该如何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教育,更好地帮助他们成长成才,是当今教育乃至全社会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劣势

根据2007年6月份教育部、财政部下发的《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国家招收的本专科学生中,学生本人及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家庭和城市低保家庭,他们是高校中的弱势群体,既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又没有可依靠的社会关系,只能靠自身的努力,比同龄人承受着更大的生活、学习和心理压力。具体来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劣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存在焦虑、自卑、自暴自弃的心理问题。

一方面,许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自己毕业后的前途感到担心,有时想起毕业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甚至一毕业就要失业,觉得学而无用,但又没有其他道路可以选择。另一方面,他们背负着父母甚至乡里更大的期望,担心对不起父母辛苦的劳动、殷切的期望,于是坐立不安、心神不定,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甚至恐惧等情绪和自暴自弃的想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卑的原因主要来自经济和学习两方面。一方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尊心在同学间巨大的贫富差距中受到严重的打击,无形中把贫穷当成了他们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一道墙,这道墙阻碍着他们与别人进行人际交往。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往往表现为沉默寡言、孤僻、不愿意与同学、老师交往。另一方面,有许多原本在高中很受老师关注的学生在进入大学生后显得普通,他们甚至常常会拿自己的弱项与别人的强项比较,从而不能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缺乏自信,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

2.缺乏社会资源。

当今社会,一个人的发展除了自身努力之外,许多社会资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时候甚至是决定性的。这些资源包括家庭背景、富有程度、人脉、信息,等等。如果在校大学生拥有这些资源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无疑会对个人的就业起到推动的作用。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而言,在这方面显然处于劣势。我们虽然不能将这种现象绝对化,但它已经在现实环境中蔓延开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联系就业单位时,总体上明显处于不利地位,就业信息少、渠道窄、选择的余地不大,导致就业相对困难。

3.缺少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机会。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比较拮据,进入大学后很多课余时间花在了勤工助学、做家教和各种名目繁多的兼职工作上。他们没有更多的精力用来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担任学生干部,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中锻炼自己。这造成他们没有闪亮的学生干部头衔,个人能力得不到发展,尤其是人际交往能力、应变能力、受挫能力较弱。

另外,就现有学校所设立的勤工助学岗位来看,大部分工作都是一些文字性或清洁类的工作,没有把助学岗位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结合起来,发挥他们的专长。相反,学生花费许多时间在勤工助学上,从而减少了学习的时间,而这些工作无助于他们专业能力的提高。交际能力和专业能力较弱使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未来的就业中不能被更好地为用人单位所接收。

4.就业成本受到限制。

现如今,就业实行双向选择。这就要求毕业生们在求职的过程中全面搜寻招聘就业信息、制作简历,然后跑招聘会、投递简历、购衣物装饰外表甚至跨省求职,这个过程需要高昂的费用。很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为支付不起这笔费用,不得不放弃一些面试机会,从而错失了很多就业的良好机会。从这点讲,就业成本缺乏是阻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实现就业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二、辅导员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地位

辅导员是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一线指导师和服务者。教育部、人事部和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在做好2008年就业工作的通知中重点要求,高校要按照“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专业化”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2]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就业指导工作的具体实施者。辅导员通过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长期接触,掌握他们的性格特点,了解他们的特长和喜好,清楚他们的专业能力,熟悉他们的心理特征,是就业工作中最理想的一线指导老师。

三、辅导员如何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不断修订和完善国家资助体系,相继研究和出台了一系列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和方法,逐步建立了以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助学金、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特殊困难补助、“绿色通道”为主体的多元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以实现“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辍学”的目标。[2]这政策更多地是从经济的侧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但如果仅如此,不考虑他们完成学业后的发展,不考虑他们在就业起点、就业竞争力,以及他们今后对社会的贡献的话,这种扶助理念和目标显然是有欠缺的。因此,应从就业上寻求根本解决高校在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的方法,真正实现资助的目标和效果。

1.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清目前的就业形势,树立新的就业观念。

辅导员要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客观分析就业形势和政策,从客观实际出发,合理定位就业期望值,引导他们充分估计就业难度,正确为自己定位,引导他们把个人愿望与自身的实力用人单位的要求、总体的就业形势等结合起来做出一个合理的决策;帮助他们积极调整就业心态,树立多元化、多形式的就业观。

2.减轻就业压力,做好就业心理辅导工作。

(1)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足,客观准确地认识自己。辅导员要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客观评价自我,正确看待竞争,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了解自身的兴趣、专长、才能,清楚自己的能力程度,使他们淡化“精英情结”和“自卑情结”,对照市场对毕业生的条件要求来主动完善自己,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辅导员要鼓励他们抛弃“贫困”观念,自立自强,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就业中的困难和挑战。

(2)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增强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能力。辅导员要引导他们通过合理的科学的途径进行心理宣泄,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保持心理健康,以应对将来的就业和求职;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和其他有益身心健康的集体活动,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减少不必要的忧愁和烦恼,放松心理压力;鼓励他们遇到事情多向同学或老师倾诉,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以及时解开心理困惑。

3.加强综合能力培养,提高就业竞争力。

(1)注重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能力。辅导员现在是大多数高校就业课的实施者,要积极推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教学的实践环节,增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习和实践的机会;充分发挥学校各类社团组织的作用,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通过开展以提升和拓展就业能力为主题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来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沟通能力、适应能力、社会和人际交往能力;同学校勤工助学部门一起尽量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或专业能力结合起来设置勤工助学岗位。

(2)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指导应从一年级抓起,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通过就业指导课、就业知识讲座、就业咨询、就业经验交流、座谈会等形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明确职业理想,培养职业意识,提高职业素质。根据就业需要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公平竞争、开拓创新和生存发展意识,以尽早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规划好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及早给自己定位。

(3)开展就业技能和技巧训练。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分析职业及专业的技能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求职技能和技巧的训练,掌握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主动适应职业岗位;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掌握择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求职材料的制作、面试技巧等。

4.做好推荐工作,拓宽就业渠道。

辅导员要特别重视做好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的推荐工作。在引导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择业的过程中,辅导员要对这个特殊群体予以特别的注意和关爱,做好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的重点推荐工作,积极拓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渠适,挖掘用人单位资源,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更多的与用人单位接触的机会,使用人单位真正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优秀的品质和才能。同时,也要有针对性地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联系一些对口的用人单位,在向用人单位介绍情况时,要突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意志坚强、能吃苦等优点,主动向用人单位介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使用人单位通过学校的推荐,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优势,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早就业。此外,加强对他们进行对自身权益保障有关的政策和法规教育,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精神伤害和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王春娟.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问题探析[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5).

家庭辅导范文6

由友邦保险北京分公司与本刊共同主办的以“财富与保障――‘负利率时代’中国家庭财富管理之道”为主题的第三届友邦保险高端财富论坛北京站 11月13日上午正式启动。活动特别邀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先生作为演讲嘉宾,为公司的高端VIP客户及渠道合作伙伴带来主题为“中国未来宏观政策走向预期及中产家庭财富保值”的精彩演讲,这也是友邦保险举办的第三届高端财富论坛系列讲座。

2011年是全球经济增长中极其不稳定的一年,复苏道路充满坎坷。首先是欧债危机愈演愈烈,美国的经济复苏之路也及其不平稳,中国在降通胀过程中给世界经济的复苏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中产家庭的财富保值也因此而饱受考验。

众所周知,中国CPI从7月份达到年内峰值的6.5%,经历8月份的6.2%、9月份的6.1%,再到10月份的5.5%,CPI同比涨幅形成了一条清晰的下行曲线,而且下行幅度在加大。但相比去年的4.4%,今年的数据依然在高位运行,而生活成本逐步加大。据统计,目前12个亚洲市场的总体死亡保障缺口已达41万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0%。在中国,人们对保险的认知存在严重缺失,保障观念薄弱、保额严重不足是其中最为常见的问题之一。据友邦中国2010年理赔数据显示,约有80%的重疾赔付金额处在6万元以下的较低额度,而卫生部2008年数据显示,治疗癌症的费用主要在5 万~20万元,平均值达12万元。与此同时,飞速增长的生活成本及通胀又让70后、80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房子、孩子和父母养老已然成为压在肩头的“三座大山”,人们究竟要预留多少资金才足以抵御风险已然成为社会的热点。

李稻葵先生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国内外的经济形势,认为美国在过去二三十年之内,减税的经济改革推进之后,美元的国际地位提高,短期内带来了相当程度的繁荣,掩盖了整个西方国家所必须进行的深刻变革,包括基本教育体制、医疗卫生、房产和管理领域。短期内通过新一轮扩张、银行的放贷掩盖了矛盾,但是基本矛盾仍然存在。欧洲已经出现危机,无论如何在未来的两三年之内必将会有解决的方案。过去若干年,中国靠高投资、地方政府卖地及靠房地产蓬勃发展,这种比较简单的、粗鲁的、原始的发展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同时,中国经济本身的结构也在调整,出口的增长,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在不断下降,对外的依赖程度在不断下降,中国经济在未来1~3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期,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可能不会重复两位数的增长,CPI在2012和2013年后年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是导致投资理财方式也要变化,投资者要有国际化眼光,看清大势,放平心态,坚持不懈,才能使资产真正保值。

友邦保险自1992年重回中国经营以来,一直密切关注客户需求,立志成为为客户提供保障方案和长期财务规划的市场先锋。通过“高端财富论坛”的形式,友邦保险更希望提醒广大客户,在通胀预期下,“保险”作为保障型的理财工具,具有其他理财产品不可替代的优势,只有重视财务风险的防范,进而科学地配置资产,才能达成财富安全和增值的最高目标。

上一篇档案学发展

下一篇健康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