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汉化日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汉化日记范文1
*事情*
*时间*
*备注*
起床
8:00~8:20
包括洗漱和穿衣服。
吃早饭
8:20~8:40
做功课
8:40~10:40
当中休息30分钟。
休息
10:40~11:30
随便干什么。
吃中饭
11:30~12:00
饭后休息
12:00~12:30
随便干什么。
看书
12:30~1:30
当中休息20分钟。
玩电脑
1:30~ 2:30
当中休息20分钟。
看电视
2:30~4:30
做广告的时候休息。
自由活动
4:30~5:30
随便干什么。
吃晚饭
5:30~6:00
饭后休息
6:00~7:00
随便干什么。
洗澡
7:00~7:30
看电视
7:30~10:00
做广告的时候休息。
睡觉
10:00~8:00
汉化日记范文2
NO1.油光痘
容易泛油光,痘痘红肿,长粉刺、黑头。
气温每上升摄氏1度,油脂分泌量就增加10%,因此夏季皮脂腺分泌旺盛,出油情况更厉害。如果毛孔出现阻塞,油脂排除不通畅,会形成粉刺、青春痘与毛孔角化现象。皮脂堵塞在表皮,就形成黑头粉刺。
葡萄汁面膜
材料:葡萄6粒、维生素B6、蜂蜜一勺、面粉30g
做法:葡萄连同葡萄籽捣碎,放入少许维生素B6,蜂蜜一勺、面粉30g混入搅拌均匀。
使用方法:将调好的面膜均匀涂抹脸上,并加以按摩,15分钟后清洗干净即可。
功效:可有效减少肌肤表面油脂,葡萄籽具有独特的吸脂微粒,令肌肤减少油光。维生素B6可帮助平衡皮脂的分泌,更能紧致毛孔。
N02内火痘
痘痘有脓、皮肤干燥,嘴巴四周痘痘较多。
天气炎热,冷热食物的交替,吃得油腻,让肠胃受到负担,使得排便不畅而引发痘痘的生长。材料:熟绿豆一勺、熟茼蒿2棵、柠檬1个、蜂蜜一勺。
做法:将绿豆、茼蒿、蜂蜜放入水果机中搅拌成汁,柠檬切半将柠檬汁滴入水果机中即可。
食用方法:早晚各一杯。
功效:绿豆能清除痘痘毒素,降火去热,茼蒿、柠檬能清热解火去除燥热,带走体内垃圾,润肠通便。
NO3 肝火痘
痘痘红肿并有瘙痒感,痘痘边缘起皮。
夏日水分蒸发快,所以皮肤较干,急切需要补水,皮肤瘙痒变红说明已经有过敏的先兆了。
芦荟甘菊面膜
材料:芦荟20g、甘菊1小撮。
做法:芦荟洗净去皮,取出白肉,切片备用;将甘菊和芦荟肉放入果汁机中打成汁即可。
使用方法:将做好的面膜汁涂抹在长痘痘处,15分钟即可清洗干净。
功效:舒缓痘痘瘙痒感,释放痘痘肌压力,有效抗敏感。
NO4 心火痘
痘痘无脓、皮肤干黄。
近期劳累加上心情不好造成的皮肤暗黄。
猕猴桃薄荷汁
材料:猕猴桃1个、香蕉1根、薄荷叶2片、酸奶适量
做法:将猕猴桃、香蕉剥皮切块加入薄荷叶,倒入果汁机中打成汁,然后倒入酸奶即可食用,
汉化日记范文3
关键词: 汉字 日语 影响
一、引言
汉字传入日本之后,成为日本创造文字的基础。汉字的输入,不仅使日本人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字“假名”,日本人还根据表达的需要,利用“六书”造字法,创造出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国字”。汉字不仅结束了日本的零文字历史,而且从内容和形式上丰富了日语语言的表达。可以说,没有汉字就没有日本的文字,汉字已经深入到日语的骨髓中,融于其血液之内。本文将分析汉字对日语的文字、词汇、语音、文法等方面的重大影响。
二、文字方面
1.汉字的传入
《隋书》记日本“无文字,以刻木结绳记事”,说的是日本在借用汉字之前并无本国文字。公元三至五世纪,中国汉字逐渐传入日本。据日本史书记载,朝鲜百济王仁携带《论语》《千字文》到日本,是汉字正式传入日本的标志。汉字传入后,日本朝廷的敕诏,国史,诗文等无不用汉字撰写。例如圣德太子在公元604年发表的《宪法十七条》就是纯汉语式文章。但此时日本人使用汉字的形式,只限于把汉语原封不动地吸收过去,而且,文字的使用者也主要是入籍的中国人和朝鲜人,以及日本的皇室和贵族。隋唐时期,为直接吸取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朝廷先后向中国派出了3次遣隋使和19次遣唐使。官方的交往,促进了民间贸易与文化活动,掀起了中日文化交流的。为了全面学习中国文化,日本人努力学习汉字,成为当时的社会热潮。
2.日本文字的诞生
如上所述,汉字传入日本,被日本广大人民理解、接受,极大地促进了日本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但是,属于黏着语的日语与孤立语汉语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汉字和汉文毕竟不能直接记录和表达自己的语言,使人感到有诸多不便。于是,为了适应表达日本语言的需要,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在奈良时代创造出以汉字音、训作为表达日语的标示形式——“万叶假名”。因其用法主要集中在日本古典名著《万叶集》中而得名,即一个词或一个句子有几个音节就用几个汉字表达。比如,“星”一词,当时写成万叶假名“保思”两个汉字,“草”写成“久佐”两个汉字。其中所用汉字大都丧失其原来的意义,它们只是被作为一种符号表示日语语音。假名是对“真名”即汉字而言,真名即真正的文字,是假名的来源。以“万叶假名”为母体,经过不断的改造和简略,在8世纪,空海仿照汉文的草字体创制了草书字母——“平假名”。平假名就是上述所说的“万叶假名”在频繁使用过程中写法不断被本土化,从而经常利用其行书体和草书体而慢慢形成的。片假名和平假名一样,实际上也是人们在社会使用过程中逐步创造、逐步完善的。片假名相传为奈良时代吉备真备所创。吉备真备利用汉字的偏旁结合日本语的发音,创造了日本语楷书字母——“片假名”。“平假名”、“片假名”的产生,标志着日本文字的出现,由此逐渐形成了日本独特的文章书写方式——汉字假名混写体。综上所述,日本从最初没有文字到自己创造出独有的假名文字与“和汉混合”的文字体系,这个过程同时是全面引进汉字、学习使用汉字,并根据日本原有语言对它消化和再创造的过程。
3.国字的变迁与发展
在不断的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为了表达日本特有的事物,聪明的日本人利用汉字的“六书”造字法,发明创造出了日本独有的“国字”。如前所述,日本从我国吸收汉字并用来记录日语,但是遇到一些日本特有的事物、概念,就找不到合适的汉字完全表达日语的实际要求,再加上平安朝初期日本人就很熟悉中国的造字法,所以他们就根据需要,创造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国字,以作补充。从国字的字形上来看,主要是根据汉字六书中的“会意”法造出来的。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素(有意义的最小汉字形体单位)在意义上的重合表示一个新的概念。如「働表示人活动的意思,「鱈表示下雪的时候捕捉的鱼,「凪表示风停止了,「峠指山路的最高上下行走处,「辻指十字路口、交叉点。国字的出现,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有助于日语的发展。这是汉字对日本语言的另一大卓越贡献,也是汉字在日本实现本土化的又一体现。
三、词汇方面
除了在文字方面吸收汉字之外,汉字的传入,还增加了日语的词汇量,丰富了日语的表达能力。和语中,表达抽象概念的名词和有关星座、人体内部器官的词汇很少,汉语的传入给日语增加了词汇,特别是弥补了用和语词无法表达的抽象概念词汇的不足,如“忠”、“孝”、“礼”、“德”、“気”、“情”、“精”、“縁”、“念”等。表示人体部位(如「頭、手、足)、表示生理疾病(如「頭痛)、表示社会制度(如「律令)等词汇也被大量引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一些惯用已久的意味深长的四字熟语,就是引进“成语”而形成的。所谓“四字熟语”,就是由四个汉字复合而成,具有固定的格式,已经在日常生活中长期使用的惯用句形式。日语的这些四字熟语最初来源于汉语,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日语的四字熟语逐渐发生了变化,与我国现在使用的成语产生了一定的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类型。
1.与汉语成语同形且意义完全相同的,也就是保留了汉语成语原本的形意的四字熟语,例如:「一目瞭然、「一朝一夕、「一刻千金、「喜怒哀楽、「四面楚歌、「千差万别等。
汉化日记范文4
同时从20 世纪90 年代起,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开始变缓甚至停滞,为了更加降低成本,一些企业纷纷将加工工厂和销售市场转往海外,而中国是日本最为看好的也是最大的加工和销售市场。随着中日贸易的日趋频繁,学习汉语成为了工作的需要。很多日本人认为多学点汉语,更有利于就业和个人未来的发展。
在这种“汉语热”背景的驱动下,日本学习汉语的人数不断地增加,汉语教育机构也呈现出了遍地开花的趋势。在学习汉语的人中,除了部分日本人来到中国,以生活、工作、留学等方式学习汉语外,大多数的日本人还是在本土进行汉语学习。因此对日汉语教师的需求量今年来也在不断激增。
最初在日本的汉语教学机构里担任汉语教师的主要是日本人。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曾在中国留学,也有一部分人是在本国学习汉语,并没有留学背景。 而有中国留学背景的日本人汉语教师更受学生的欢迎。随着赴日中国人的增加, 汉语教学机构开始重用在日中国人以专职或兼职的形式来当汉语教师,其中一部分是在日留学生,一部分是旅居日本的学者或工作人员,还有一部分是定居日本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人。由于他们既懂汉语又懂日语, 用母语教学自然得天独厚。
但对日汉语教学毕竟有别于对中国人的汉语教学,其教学方法,教材使用等都有很大差别,具有相当的专业性,并非会说中文就可以胜任对日汉语教师的工作。现在越来越多的日本汉语教育机构已经认识到这点,开始重用外汉语教育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中国人来进行汉语教学。这将大大提高对日汉语教学的水平。
作为一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久的将来我们也有可能从事对日汉语教学工作。虽然中日同属于汉字文化圈,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两国在文化背景的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两国人民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生活方式等方面又存在着不少差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也会因此遇到各种跨文化冲突。因此我们在开始对日汉语教学工作之前,有必要对这些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跨文化冲突进行梳理,分析其原因并探索找出解决的途径,这对于确保对日汉语教学的顺畅进行,增进彼此之间最大限度的了解是十分有益的。
1 语言交际差异所带来的误解与冲突以及解决方法
在用语言进行交际时,中国人和日本人在寒暄方式,称谓称呼,致谢方式和否定表达等方面都有明显差异。
1.1 称谓、文体及寒暄方式的不同所带来的文化冲突及解决办法。
日本人使用语言进行对话时, 会根据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称谓、不同的文体和表达方式,而在中国除了一些正式场合,一个词或一句话不会因为谈话对象的不同而发生改变。比如“吃饭”,在任何场合,对任何人,我们都说“吃饭”。而在日本却有食べる/召し上がる(尊敬語)/頂く(謙遜語)之分。初次接触日本学生的汉语教师如果没有一定的日语基础,可能会因为同样一句话学生会有不同的说法而感到很难与学生交流。因此,教师应该学习教学和日常生活所需的日语,在学习日语的同时,我们也应简单了解日本人是如何使用这些语言以使交际更顺畅。
日本人的问候语和寒暄方式也与我们有所不同。日本人每日早上初次见面都会互道“早上好 ”,这个问候不因双方地位,熟识程度而有所增减 ,它已经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除了互道问候以外,日本人也会围绕天气寒暄一番 ,例如:“今天天气真好啊 !”“今天真冷啊 !”等等。 日本人初次见面谈话时不会谈论有关对方生活、家庭、工作、年龄等的个人隐私,通常先从天气和季节展开话题。绝对不问情况。而中国人除彼此问好外 ,还常用 “饭吃了吗?”“你上哪去?”等进行寒暄 ,初次见面时,为表示亲密,反而喜欢问一些对方较为私人的问题,这种方式是比较普通的,并不算犯忌。 在教学过程或与日本师生的交往中,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一点,不要随意打听对方生活、家庭、工作、年龄等情况 ,也不要像我们一样因为关系熟悉而省略一些必须的寒暄语而造成对方的误解。
1.2 谦恭,拘谨、模糊的交际策略所带来的文化冲突及解决方法。
日本人注重礼节,在交际中显得谦恭、拘谨、保守,不随便发表自己的意见,处处谨小慎微,时时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由于他们的这些秉性,使得他们答谢、拒绝的方式与中国人有很大的差异。
在致谢的方式上,日本人会以一种让中国人无法理解的不断的重复感谢的方式来表示自己的心情,日本人坚信人与人的交往中必须心存感恩之心,这样才能使双发的交往更加顺畅,对方才可以在这种温暖的交往中感受到友情。而对中国人来说,过度的感谢显得很生分很客套,反而不利于彼此的交往。在交往中,日本人的这种致谢方式往往让人觉得无法承受,很是繁琐,而中国人的“大恩不言谢,谢多了生分”的交际方式,又让日本人觉得中国人太过把一切当成了理所当然,不知感恩,从而产生交际上的误会。
日本人在表达否定时,非常体恤他人的感受,为了不给对方带来不快和尴尬,否定的表达总是显得欲言又止,模棱两可,即所谓的“暧昧地拒绝”。他们希望对方可以从这种“暧昧的语言”中读出他们本意,而不是由自己清晰地说“不”,以免伤害了对方。他们不喜欢对别人的观点直接提出反对意见,即使是提也是极其注意用词,而中国人在回答问题时“Yes”和“No”是很明确的。中国人比较直截了当,思维逻辑性强,习惯用明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在与日本人的交往中,他们对中国人的这种是非明确表达,直率表达意见的方式很不适应,在他们看来,中文中的“不行”“不好”等词过于斩钉截铁,过于直白,很不礼貌,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直截了当地用“不”去否定,会让他们感到不快或尴尬,甚至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认识到两个民族不同的价值取向,注意从日本人的习惯去理解他们的感谢和否定,要清楚地知道日本的点头并不代表“同意”,随声附和的弦外之音也许是“不”。从教师的角度,我们表达观点的方式要尽量委婉,注意体恤对方的感受,多用鼓励赞扬的话语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这样我们就能使学生消除误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进行汉语学习,更利于汉语的教与学。
2 非语言交际差异所带来的误解与冲突以及解决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除了语言之外,人们还会使用很多非语言交际的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日本社会等级观念很强,注重集体利益,讲求体恤、和谐,他们谦恭、暧昧、含蓄、保守的性格,使的他们在交际活动中比中国人更多地使用非语言交际手段。在汉语教学中,我们应该了解以下几点,以免产生误会。
2.1 沉默 点头 微笑中隐含的意义。
在与日本人进行会话时,日本人常常以沉默或微笑并频频点头作以回应。他们认为在公共场合不应用面部表情过分地表达个人的情感,这种习惯渗透到了很多社会领域,包括学校和课堂。他们内敛的和不愿过分表达喜怒哀乐的性格,使得我们很难从他们的表情和体态语中判断出他们的态度。他们频频的点头有时会被误认为是同意,而在课堂上,学生听老师的讲课也会不停地点头,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已经理解并听懂了老师所讲的内容,这种点头也许只是表达他对老师的尊重或表示自己在听老师讲课。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以学生的外部表象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要能察言观色, 或通过测试,会话,调查表等方式来再次确定,通过分析 , 即可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
2.2 节制、保守的非语言交际方式。
由于日本是非体触文化的民族,日本人很少在公共场合表现出激情或有类似拥抱,接吻的亲密举动。对于家族之外的人,他们的身体接触更是少之又少。而中国人的身体接触相对多些,如大人摸孩子的头以示,上司拍职员肩膀以示鼓励,同性同学一起挽手散步,朋友见面互相打闹以示友好等。
如果我们的教学对象属于小初高中阶段的学生,我们要注意不要过多使用体触语言表达感情。在教学的提问,巡视等环节上,不要过于接近学生,以免引起对方不安。
另外,日本人在人际交往中喜欢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和感情距离,而中国人则更喜欢将彼此的关系拉近,因此在与日本人的交际中,如果忽视了这种距离意识,也会使对方感到局促,甚至产生误会。教学过程中,不能因为和学生逐渐熟悉而不分彼此或觉得对方理应对自己如何。应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可以使对方更为放松。
3 从性格角度分析日本人,避免不必要的误解与冲突
日本人整体给人的感觉是守纪律,谨慎,懂礼貌,集体意识强,这和他们民族的价值取向,学校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一下几点
3.1 喜欢秩序与计划,时间观念很强。
日本人喜欢在一个井然有序的环境里生活,凡事一定要有周密的计划和充分的准备。因此教师将讲授课程之前,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一份教学安排表,如课时进度,考试时间等,这样就会消除学生的困惑。另外,日本人在发言前喜欢实现有所准备,他们对中国老师在课堂上即席发间、课堂讨论, 常常显得不知所措,无法回答或参与,这与他们凡事讲求计划性,对机应变能力较弱有关。因此教师应该创造出宽松的教学环境,同时也要逐步让日本学生认识到不是所有的回答都有时间准备,让他们在一个宽松的环境里尝试即席回答或讨论问题。
3.2 尊重老师。
日本人对老师比较有礼貌。日本学生一般不会刚认识老师就和老师的关系十分密切, 不过一旦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这种友情会保持很久。但日本学生对老师尊重和礼貌, 并不等于他们对老师的教学满意, 对此教师应有清醒的认识。教师只有冷静地发现礼貌背后, 学生对教学的意见, 才能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3 性格内向。
谨言慎行, 内敛,谨慎是日本人性格的重要特征。日本很少在众人面前流露自己的想法。学生极少在课堂上说他是否听懂了,老师讲课的语速、方式等是否能接受。老师可以将一些想要知道而学生不会直接告诉你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表,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日本人不会开诚布公的就某件事或某个人的某些看法来做评价,他们觉得别人那样想那样做,自有他们的道理,直接的品评是不礼貌的。他们喜欢心照不宣, 让别人领会自己的意图。 因此, 老师向学生提出建议或让他们就某个人的观点发表意见时, 日本人常会说的“ 怎么说好呢”(どう話したらいいでしょうか?) , “请让我考虑一下。(ちょっと考え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等, 其实,这是拒绝回答的标志。日语具有很强的掩盖意志的技巧,是与否无法很明确地从语言中判断出来、这种模糊、暧昧的风格甚至会影响日本留学生的汉语表达风格,如大量使用语气助词“ 吧” 、“ 呢” 、“ 呀”等, 以使语气和缓。教师要领会学生语言的真实含义,不能单从语言来判断他们的想法。这点对教师来说其实是很难适应的。
日本人性格敏感,十分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在日本人看来,面子是很重要的。他们一旦受到负面评价,非常容易产生消极态度,以致情绪低落。所以教师应避免针对某个人进行评论或提出批评,更不要在一个人面前去谈论评价第三方,即便非要评论或批评也应选择恰当的场合和言辞。
3.4 集体主义观念强,守时。
日本人非常强调集体、认为个人的行为,思想甚至举止等要符合集体的准则。他们有很强的集体归属感,把自己看成某个团体的一份子,强调遇事要替他人、替团体利益着想,不能因为自己的行为影响其他人。日本人的准时其实就是这种观念的反映。
在日本人看来, 自己的喜怒哀乐完全是个人的事情,不能把这种情绪带到工作中,也不能因为私人的理由来解释诸如迟到,表现欠佳等事件,老师上课时把个人情绪带到课堂上是一种极其不好的行为,因为老师的这种个人行为会直接影响全体学生的情绪, 使学生产生不安 ,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效率。迟到也是非常失礼的行为,因为这样的行为浪费了全体同学的学习时间,给别人添了麻烦。作为对外汉语教师一定要避免这一点。这样才可以树立教师的形象,更有利于组织教学活动。
汉化日记范文5
早上县上四大班子领导和各乡镇主要负责人参观了华藏寺、松山镇和东大滩乡七个点的农业和农村工作,这七个点的农业和农村工作是全县进行全面抗旱救灾的典型。松山镇最大的特点是顺应群众意愿,广泛发动和积极组织群众参与抗旱救灾,政府因势利导,创新机制体制,不断扩大规模效益,初步形成了干旱、半干旱山区发展特色农业的路子,也为抗旱救灾创出了一条新的路子。东大滩乡在应对困难和挑战时,振奋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干部和群众一起发扬了抗旱救灾的愚公精神,面对大面积的干旱,干部和群众一起提水浇地这种精神可佳。我认为当前抗旱增收的路子主要有:一是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二是调整种植结构,到六月份雨季种草;三是大力发展暖棚养畜提高经济效益。我们要在发展设施农业和抗旱方面大力借鉴松山镇的经验,希望大家通过这次考察回去以后深入学习,认真思考,并结合各自的实际进行实践和探索。
二、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知难而进,确保农牧民收入稳定增加
(一)对当前农业农村工作形势的基本估价。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县委十四届四次全委扩大会、经济工作会、农业暨扶贫开发工作会和项目工作会的精神,始终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摆在首位,农口部门和各乡镇齐心协力、精心组织、强化责任、把握重点、狠抓落实。农业和农村工作总体来讲开局良好,进展顺利,一些涉农重点工作还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做法有:一是安排部署快,组织实施早。县委、县政府及时安排各项工作,各乡镇、各部门及早组织实施,各项农村工作顺利推进,春耕备耕有序开展,特别是日光温室建设比预想的要好。二是分解细化任务目标,责任不断靠实。各乡镇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各项安排部署的要求,把农业重点工作都分解到人、责任到头,强化措施抓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三是广泛发动群众,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高涨,特别是在日光温室建设和地膜洋芋种植上表现尤为突出。四是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群众情绪比较稳定,抗旱救灾的精神和信心比较大。五是在日光温室建设的机制和制度上有新的突破。大部分乡镇党委、政府引导群众的措施和方法得当,个别乡镇在重点工作、体制和机制方面有创新和重大的突破。
虽然如此,今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形势十分严峻,农牧民增收的难度在不断加大,客观和主观制约因素也在不断加大。一是持续的干旱给农业和农村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和压力,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难度,返贫面在进一步的扩大。主要表现在7万多人和10万多大小畜的饮水发生困难,尽管三次下拔救灾资金340多万元,同时解决日光温室建设资金100多万元,政府直接投入“三农”工作的资金达450多万元,但持续的干旱和不可预测的因素仍然在增加,抗旱救灾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如果在5月20日前没有有效的降水,地膜洋芋必定会减产甚至绝收。二是日光温室建设和重点工作进度不平衡。个别乡镇的重点工作进展比较缓慢,措施不力,方法不新,办法不多。个别乡镇产业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栽培食用菌和暖棚养畜上,群众积极性不高。三是面对严重的干早,部分乡镇干部手足无措,等待观望,畏难松动。四是科技服务不到位。科技人员不能到一线及时指导农民的工作。五是干部的作风还不够扎实。主要表现在对县情吃的不透,对旱情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等。
(二)围绕一条主线,把握三个重点,实现三个确保,点面结合,全力推进农业和农村各项任务顺利完成。一条主线就是抗旱救灾,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三个重点是完成6000亩日光温室建设任务、6万亩地膜洋芋种植和5000亩的梯田建设任务。三个确保是确保今年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农业农村各项重点任务的全面完成、确保农牧民在大灾之年收入不减、确保农牧民情绪稳定,农牧区社会政治稳定。
汉化日记范文6
[关键词]课堂沉默 日韩留学生 社会文化因素
大多日韩留学生的性格内向沉稳,平时不太与人相争,课堂讨论时不说或者尽量少说,成了他们的应对策略。这固然与学生自身的性格、学习动机有关,也有着跨文化交际中自身文化习俗,文化价值观的深刻影响。日韩留学生的沉默某种程度上根植于其本土文化,受本国的社会文化影响甚大。本文试着从社会文化影响的角度,以面子因素,礼貌考虑,权威观念以及慎言慎行的民族性格来正确看待日韩留学生较为普遍的课堂沉默现象,并试着提出解决的对策。
一、教师权威的观念
日韩留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太爱说话,开口度不高,和他们自身的教育观以及在此影响下长期形成的课堂气氛不无关系。
受孔子文化影响,日韩两国将尊师重教的传统发挥到了极致。这种习惯直接导致学生不善于积极主动发表个人的意见,怕与权威对话。学生对老师较为尊重,甚至是畏惧。这种心理上对老师权威的过于尊敬,过于紧张的距离感,会产生一种负面效应。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是喜欢有组织有准备的学习,不习惯太多的脱离课本,所以当老师在对所学知识进行引申启发提问时,习惯了按照课本按部就班的日韩学生是不太能跟上老师的思维和步骤,常常表现的不太积极和活跃。即使在老师的点名回答下,也是只言片语不能侃侃而谈地回答这些即兴的问题。
二、面子因素
在儒家思想中,面子观念一直是一种比较典型和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受孔子儒家思想的影响,日韩两国人们在公共场合尤其在意自己的面子。他们会用理性反复去衡量自己的一言一行,而很少会考虑这些言行是否是自己真实情感的表达。在有众多不同国籍和肤色的留学生汉语课堂这个公共环境中,在课堂回答问题的环节中,日韩两国学生有时不发言也和这个面子因素有很大关系。
在我们对58名日韩留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45%的学生认自己的发音不标准或害怕回答错了,会引起其他同学嘲笑,在师生面前丢面子; 50%的学生由于其他同学先参与了,自己没有比他更好的答案,所以不愿意挑战同学的言论;48.3%的学生由于其他同学(特别是那些成绩比我好的同学)都不发言,只好保持沉默;50%的学生由于大家都没发言,不愿让教师或同学认为自己爱出风头。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在这些不敢开口说话的学生中,在追溯不说话的原因是他们都顾及到一个和自身相关的因素就是,面子因素。无论是害怕回答错了,或者没有更好的答案,这些都是和自身的面子有关。
三、礼貌因素
Brown 和Levinson 的“礼貌策略理论”认为,沉默,不说话不表态,它是最礼貌的策略。并且认为沉默是一种积极的礼貌策略,因为它可以避免或减少对对方的积极面子的威胁。当交际一方对另一方的观点表示不赞成、不同意或蔑视时,这就威胁到了对方的积极面子。这时,如果听话者不直接用言语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或看法,而是采取沉默这一间接表达方式,这样就避免或者减少了对对方积极面子的威胁,在课堂上,当有的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尤其这个发言人是一位长者的话,即使有不同的意见,出于礼貌的考虑,也会有很多日韩留学生去选择沉默,在这里沉默就是对人的尊重。在东方文化中,长者是智慧,权利和权威的象征。在来华的日本,韩国留学生群体中,有一部分是老人(根据本次调查的58人中,日本老人占日本留学生的比重为30%)。所以在年轻人和老人同处一个班级的情况下,如果有一个老人对某一问题提出的一个看法,尽管本国的年轻人有不同看法也基于礼貌策略和本国“敬老”的文化传统不能加以反对或提出不同意见,这样就会造成一种部分日本人韩国人消极沉默的情况。
课堂沉默现象是影响对外汉语堂教学质量的一大重要因素,日韩留学生由于受本国社会文化的影响,在课堂上表现不尽如人意,我们一方面应该正视这一问题的存在,但是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何打破课堂沉默,如何在课堂上逐渐消除权力距离、面子、谦虚因素的影响是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去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同事交流,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以期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1.克服语言焦虑,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课堂互动参与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语言焦虑感是指学生使用外语时以及课堂学习时的焦虑程度。针对这类学生, 教师首先应帮助他们正确认识错误, 使他们认识到:错误对学习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使得学生不要害怕说错话,多错多练多提高是一种良性循环。教师适当的肢体语言例如微笑、点头等也可以鼓励胆怯的同学去张口说汉语。教师要牢记一个原则:应该保护沉默学生的自尊心,不要让他们的情感受到伤害。教师应该想法设法使沉默的学生感觉到安全感、放松感和舒适感。这样,他们就会在课堂上开始表达自己的想法。
2.其次,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成就感,不管参与程度和效果如何,对于沉默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肯定,让每个学生都获得课堂体验,以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自信。
3.同时,在分班或者排座位时,尽量将日韩两国学生分开,尽量不让让日韩留学生扎堆坐在一起,尽量减少这些消极影响,减少这种小圈子的负能量,增强正能量,
4.可以通过其他形式来对课堂教学进行延伸。给那些不善于当众表达但确实还有表达欲望的学生一次展示的机会。比如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在课堂之外,以纸条形式将自己未表达的观点写下来,同时教师将其张贴在教室的公告栏内,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学习,按老师要求完成课堂教学,同时也使得不善言辞的部分日韩留学生的努力得到认可和肯定。
参考文献:
[1]吕比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国家教委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查委员会办公室,1999.
[2]Brown, Penelope & Levinson, Stephen,Politeness : Some Universals in Langue Usage[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