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汉化日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汉化日记范文1
*事情*
*时间*
*备注*
起床
8:00~8:20
包括洗漱和穿衣服。
吃早饭
8:20~8:40
做功课
8:40~10:40
当中休息30分钟。
休息
10:40~11:30
随便干什么。
吃中饭
11:30~12:00
饭后休息
12:00~12:30
随便干什么。
看书
12:30~1:30
当中休息20分钟。
玩电脑
1:30~ 2:30
当中休息20分钟。
看电视
2:30~4:30
做广告的时候休息。
自由活动
4:30~5:30
随便干什么。
吃晚饭
5:30~6:00
饭后休息
6:00~7:00
随便干什么。
洗澡
7:00~7:30
看电视
7:30~10:00
做广告的时候休息。
睡觉
10:00~8:00
汉化日记范文2
关键词:中美;传统节日;文化内涵
每一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民族的独特的传统节日,它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意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中美传统节日是在不同的文化系统中发展起来的,有着各自的特点。本文将对中美传统节日进行了比较,以此对节日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
一、中美传统节日在饮食方式上的共性与差异
1.1中美传统节日在饮食方式上的共性
中美主要传统节日中的某些食品都具有纪念意义和象征意义。首先,纪念意义,或纪念某些事,或纪念某些人。中国端午节吃粽子是纪念为国而死的屈原。在美国,感恩节吃火鸡是为了纪念先民勇于开拓的精神。其次,具有象征意义。“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的月饼香又甜”。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人们边赏月品尝月饼,边思念亲人,圆圆的月饼在中国人的心里就成了中秋节的象征,也是家庭合乐,美满团圆的象征。在美国,2月14日是美国的情人节,一提到情人节,人们自然会想到巧克力。在这一天,不论是恩爱的夫妻,甜蜜的恋人,还是亲朋好友,都会赠送巧克力,表示关怀。于是在美国人们的心里,巧克力当之无愧地就成为了幸福美满、温暖甜蜜的象征。
1.2中美传统节日在饮食方式上的差异
第一,饮食所占比重不同。“民以食为天”的古语反映出中国人对饮食的重视。特别是节日的饮食,更是重中之重。如春节要吃饺子,端午节要吃粽子,中秋节要吃月饼,小年要吃灶糖等。饮食是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占有很大比重。在美国传统节日中,庆祝、纪念的活动占比重较大,饮食习俗所占比例就小得多。相比较吃什么食物,圣诞节时,圣诞树、圣诞老人和圣诞贺卡则更具代表性;感恩节时,举行游行活动才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第二,合餐制和分餐制。中国人庆祝节日时,大家喜欢围坐在一起用餐,而美国人庆祝节日时,常常采取分餐和自助式。第三,节日食品反映的内容不同。在我国,传统的节日食品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除夕夜吃饺子,意为财源广进;南方人过年吃年糕,意为年年高;元宵节吃元宵,象征着招财进宝等。而在美国,节日食品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吃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在节日通过庆祝的方式表达信仰,交流感情。
二、中美主要传统节日在活动方式上的比较
2.1中美主要传统节日在活动方式上的共性
第一,进行前期准备。在重要的传统节日来临之前,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人们都会提前进行购,准备好所需的食品。第二,庆祝活动。不管是在中国还是美国,人们都会在节日期间进行户外庆祝活动,如中国的舞龙、舞狮、闹花灯、猜灯谜等等,美国的复活节游行等。第三,聚会。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不论是中国春节的年夜饭,还是美国万圣节的化妆舞会,人们都喜欢用聚会的方式来庆祝节日,以此来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2.2中美主要传统节日在活动方式上的差异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在庆祝节日的活动方式上,中美两国也有着各自的特点。中国人在庆祝节日时,往往表现的更为含蓄和内敛,如清明节的扫墓祭祖,中秋节赏月以寄相思,重阳节登高望远等等。与美国人全民狂欢的活动方式不同,中国人更喜欢用静态的方式来庆祝节日,表达美好的愿望。其次,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来庆祝节日,重视家的概念,讲究阖家团聚。特别是像春节和中秋节这样重要的节日,很少会邀请外人参加,大都是家庭内部成员,欢聚一堂,共同庆祝佳节。然而,美国人则更注重个人的价值。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人们通常会把节日活动看作是是发泄情绪、缓解压力的最好平台。在节日期间,人们会打破社会的束缚和社会地位的限制,不分长幼,不论贫富,尽情狂欢。
三、中美传统节日所反映的文化内涵的差异
3.1集体主义和个性张扬
中国几千年来都处于封建农耕社会,而农耕劳动主要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强调个体与群体的和谐统一。而且中国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一直处于儒家思想的统治之下,推崇社会有序和谐,提倡个人要对群体忠诚,因此形成了注重血缘和家庭、强调团圆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当中国的春节来临,人们不管离家多远,都会想方设法地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与中国不同,美国的节日文化更多的是强调个人贡献,崇尚和追求个体的价值。他们推崇“人性”和“自然”,追求个人价值和自由主义。每当节日来临的时候,人们无所顾忌地疯狂唱歌、游行、跳舞,充分张扬自我,毫不在乎他人是否感同身受。
3.2 农耕思想与宗教思想
中国在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一直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因此直接决定农业生产状况的岁时节令自然格外受到重视,是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起源和发展的土壤。例如元旦、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都来源于岁时节令。同时,由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自然规律,便把希望寄托于神灵,逐渐形成了祭天、祭祖等节日活动,例如春节前的祭灶神;中秋节的祭月神等等。而美国的传统节日透露出一种浓浓的宗教文化色彩。无论是节日的饮食还是节日的活动,无不带有浓浓的宗教色彩。例如圣诞节是庆祝耶稣诞生的日子,复活节是耶稣受难后重生的日子。人们在复活节互赠彩蛋,因为彩蛋象征着耶稣的重生。而复活节吃烤羊肉是为了纪念和感谢耶稣为洗刷人类的罪恶而奉献自己的生命。
3.3传统观念的影响和现代思潮的显现
由于长期受封建社会制度和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的节日文化不可避免地打上了社会传统的烙印。虽经历史的变迁和社会制度的变革,节日的传统性有所减小,但节日的骨血里仍然强调宗法、家族和集体等传统观念。“亲情”和“团圆”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永恒的主题。相反,在美国,现代思潮则是影响美国节日的重要因素。由于没有经过漫长的传统社会,人本主义对美国人民的影响较深。传统的节日文化更多地体现了现代思潮的特征,更注重挖掘个人的价值,强调个人的独立和追求个性的张扬。“浪漫”、“狂欢”和“个性张扬”是美国传统节日的精神核心,体现了现代思潮对美国节日影响。
四、总结
中美两国由于历史背景,文化内容和社会传统方面的不同,使得两国的传统节日在形式和内涵上有很大的差异。节日文化作为中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理解中美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能帮助中美两国更有效地交流思想、达到相互理解,促进友谊和建立互信。
参考文献:
[1]于桂敏,贺丽励.中美传统节日折射出的深层文化内涵[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3(2)
[1]李子银.从传统节日看中西文化差异[J],科教文汇.2007(4)
汉化日记范文3
关键词: 汉字 日语 影响
一、引言
汉字传入日本之后,成为日本创造文字的基础。汉字的输入,不仅使日本人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字“假名”,日本人还根据表达的需要,利用“六书”造字法,创造出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国字”。汉字不仅结束了日本的零文字历史,而且从内容和形式上丰富了日语语言的表达。可以说,没有汉字就没有日本的文字,汉字已经深入到日语的骨髓中,融于其血液之内。本文将分析汉字对日语的文字、词汇、语音、文法等方面的重大影响。
二、文字方面
1.汉字的传入
《隋书》记日本“无文字,以刻木结绳记事”,说的是日本在借用汉字之前并无本国文字。公元三至五世纪,中国汉字逐渐传入日本。据日本史书记载,朝鲜百济王仁携带《论语》《千字文》到日本,是汉字正式传入日本的标志。汉字传入后,日本朝廷的敕诏,国史,诗文等无不用汉字撰写。例如圣德太子在公元604年发表的《宪法十七条》就是纯汉语式文章。但此时日本人使用汉字的形式,只限于把汉语原封不动地吸收过去,而且,文字的使用者也主要是入籍的中国人和朝鲜人,以及日本的皇室和贵族。隋唐时期,为直接吸取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朝廷先后向中国派出了3次遣隋使和19次遣唐使。官方的交往,促进了民间贸易与文化活动,掀起了中日文化交流的。为了全面学习中国文化,日本人努力学习汉字,成为当时的社会热潮。
2.日本文字的诞生
如上所述,汉字传入日本,被日本广大人民理解、接受,极大地促进了日本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但是,属于黏着语的日语与孤立语汉语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汉字和汉文毕竟不能直接记录和表达自己的语言,使人感到有诸多不便。于是,为了适应表达日本语言的需要,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在奈良时代创造出以汉字音、训作为表达日语的标示形式——“万叶假名”。因其用法主要集中在日本古典名著《万叶集》中而得名,即一个词或一个句子有几个音节就用几个汉字表达。比如,“星”一词,当时写成万叶假名“保思”两个汉字,“草”写成“久佐”两个汉字。其中所用汉字大都丧失其原来的意义,它们只是被作为一种符号表示日语语音。假名是对“真名”即汉字而言,真名即真正的文字,是假名的来源。以“万叶假名”为母体,经过不断的改造和简略,在8世纪,空海仿照汉文的草字体创制了草书字母——“平假名”。平假名就是上述所说的“万叶假名”在频繁使用过程中写法不断被本土化,从而经常利用其行书体和草书体而慢慢形成的。片假名和平假名一样,实际上也是人们在社会使用过程中逐步创造、逐步完善的。片假名相传为奈良时代吉备真备所创。吉备真备利用汉字的偏旁结合日本语的发音,创造了日本语楷书字母——“片假名”。“平假名”、“片假名”的产生,标志着日本文字的出现,由此逐渐形成了日本独特的文章书写方式——汉字假名混写体。综上所述,日本从最初没有文字到自己创造出独有的假名文字与“和汉混合”的文字体系,这个过程同时是全面引进汉字、学习使用汉字,并根据日本原有语言对它消化和再创造的过程。
3.国字的变迁与发展
在不断的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为了表达日本特有的事物,聪明的日本人利用汉字的“六书”造字法,发明创造出了日本独有的“国字”。如前所述,日本从我国吸收汉字并用来记录日语,但是遇到一些日本特有的事物、概念,就找不到合适的汉字完全表达日语的实际要求,再加上平安朝初期日本人就很熟悉中国的造字法,所以他们就根据需要,创造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国字,以作补充。从国字的字形上来看,主要是根据汉字六书中的“会意”法造出来的。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素(有意义的最小汉字形体单位)在意义上的重合表示一个新的概念。如「働表示人活动的意思,「鱈表示下雪的时候捕捉的鱼,「凪表示风停止了,「峠指山路的最高上下行走处,「辻指十字路口、交叉点。国字的出现,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有助于日语的发展。这是汉字对日本语言的另一大卓越贡献,也是汉字在日本实现本土化的又一体现。
三、词汇方面
除了在文字方面吸收汉字之外,汉字的传入,还增加了日语的词汇量,丰富了日语的表达能力。和语中,表达抽象概念的名词和有关星座、人体内部器官的词汇很少,汉语的传入给日语增加了词汇,特别是弥补了用和语词无法表达的抽象概念词汇的不足,如“忠”、“孝”、“礼”、“德”、“気”、“情”、“精”、“縁”、“念”等。表示人体部位(如「頭、手、足)、表示生理疾病(如「頭痛)、表示社会制度(如「律令)等词汇也被大量引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一些惯用已久的意味深长的四字熟语,就是引进“成语”而形成的。所谓“四字熟语”,就是由四个汉字复合而成,具有固定的格式,已经在日常生活中长期使用的惯用句形式。日语的这些四字熟语最初来源于汉语,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日语的四字熟语逐渐发生了变化,与我国现在使用的成语产生了一定的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类型。
1.与汉语成语同形且意义完全相同的,也就是保留了汉语成语原本的形意的四字熟语,例如:「一目瞭然、「一朝一夕、「一刻千金、「喜怒哀楽、「四面楚歌、「千差万别等。
汉化日记范文4
同时从20 世纪90 年代起,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开始变缓甚至停滞,为了更加降低成本,一些企业纷纷将加工工厂和销售市场转往海外,而中国是日本最为看好的也是最大的加工和销售市场。随着中日贸易的日趋频繁,学习汉语成为了工作的需要。很多日本人认为多学点汉语,更有利于就业和个人未来的发展。
在这种“汉语热”背景的驱动下,日本学习汉语的人数不断地增加,汉语教育机构也呈现出了遍地开花的趋势。在学习汉语的人中,除了部分日本人来到中国,以生活、工作、留学等方式学习汉语外,大多数的日本人还是在本土进行汉语学习。因此对日汉语教师的需求量今年来也在不断激增。
最初在日本的汉语教学机构里担任汉语教师的主要是日本人。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曾在中国留学,也有一部分人是在本国学习汉语,并没有留学背景。 而有中国留学背景的日本人汉语教师更受学生的欢迎。随着赴日中国人的增加, 汉语教学机构开始重用在日中国人以专职或兼职的形式来当汉语教师,其中一部分是在日留学生,一部分是旅居日本的学者或工作人员,还有一部分是定居日本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人。由于他们既懂汉语又懂日语, 用母语教学自然得天独厚。
但对日汉语教学毕竟有别于对中国人的汉语教学,其教学方法,教材使用等都有很大差别,具有相当的专业性,并非会说中文就可以胜任对日汉语教师的工作。现在越来越多的日本汉语教育机构已经认识到这点,开始重用外汉语教育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中国人来进行汉语教学。这将大大提高对日汉语教学的水平。
作为一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久的将来我们也有可能从事对日汉语教学工作。虽然中日同属于汉字文化圈,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两国在文化背景的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两国人民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生活方式等方面又存在着不少差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也会因此遇到各种跨文化冲突。因此我们在开始对日汉语教学工作之前,有必要对这些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跨文化冲突进行梳理,分析其原因并探索找出解决的途径,这对于确保对日汉语教学的顺畅进行,增进彼此之间最大限度的了解是十分有益的。
1 语言交际差异所带来的误解与冲突以及解决方法
在用语言进行交际时,中国人和日本人在寒暄方式,称谓称呼,致谢方式和否定表达等方面都有明显差异。
1.1 称谓、文体及寒暄方式的不同所带来的文化冲突及解决办法。
日本人使用语言进行对话时, 会根据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称谓、不同的文体和表达方式,而在中国除了一些正式场合,一个词或一句话不会因为谈话对象的不同而发生改变。比如“吃饭”,在任何场合,对任何人,我们都说“吃饭”。而在日本却有食べる/召し上がる(尊敬語)/頂く(謙遜語)之分。初次接触日本学生的汉语教师如果没有一定的日语基础,可能会因为同样一句话学生会有不同的说法而感到很难与学生交流。因此,教师应该学习教学和日常生活所需的日语,在学习日语的同时,我们也应简单了解日本人是如何使用这些语言以使交际更顺畅。
日本人的问候语和寒暄方式也与我们有所不同。日本人每日早上初次见面都会互道“早上好 ”,这个问候不因双方地位,熟识程度而有所增减 ,它已经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除了互道问候以外,日本人也会围绕天气寒暄一番 ,例如:“今天天气真好啊 !”“今天真冷啊 !”等等。 日本人初次见面谈话时不会谈论有关对方生活、家庭、工作、年龄等的个人隐私,通常先从天气和季节展开话题。绝对不问情况。而中国人除彼此问好外 ,还常用 “饭吃了吗?”“你上哪去?”等进行寒暄 ,初次见面时,为表示亲密,反而喜欢问一些对方较为私人的问题,这种方式是比较普通的,并不算犯忌。 在教学过程或与日本师生的交往中,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一点,不要随意打听对方生活、家庭、工作、年龄等情况 ,也不要像我们一样因为关系熟悉而省略一些必须的寒暄语而造成对方的误解。
1.2 谦恭,拘谨、模糊的交际策略所带来的文化冲突及解决方法。
日本人注重礼节,在交际中显得谦恭、拘谨、保守,不随便发表自己的意见,处处谨小慎微,时时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由于他们的这些秉性,使得他们答谢、拒绝的方式与中国人有很大的差异。
在致谢的方式上,日本人会以一种让中国人无法理解的不断的重复感谢的方式来表示自己的心情,日本人坚信人与人的交往中必须心存感恩之心,这样才能使双发的交往更加顺畅,对方才可以在这种温暖的交往中感受到友情。而对中国人来说,过度的感谢显得很生分很客套,反而不利于彼此的交往。在交往中,日本人的这种致谢方式往往让人觉得无法承受,很是繁琐,而中国人的“大恩不言谢,谢多了生分”的交际方式,又让日本人觉得中国人太过把一切当成了理所当然,不知感恩,从而产生交际上的误会。
日本人在表达否定时,非常体恤他人的感受,为了不给对方带来不快和尴尬,否定的表达总是显得欲言又止,模棱两可,即所谓的“暧昧地拒绝”。他们希望对方可以从这种“暧昧的语言”中读出他们本意,而不是由自己清晰地说“不”,以免伤害了对方。他们不喜欢对别人的观点直接提出反对意见,即使是提也是极其注意用词,而中国人在回答问题时“Yes”和“No”是很明确的。中国人比较直截了当,思维逻辑性强,习惯用明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在与日本人的交往中,他们对中国人的这种是非明确表达,直率表达意见的方式很不适应,在他们看来,中文中的“不行”“不好”等词过于斩钉截铁,过于直白,很不礼貌,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直截了当地用“不”去否定,会让他们感到不快或尴尬,甚至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认识到两个民族不同的价值取向,注意从日本人的习惯去理解他们的感谢和否定,要清楚地知道日本的点头并不代表“同意”,随声附和的弦外之音也许是“不”。从教师的角度,我们表达观点的方式要尽量委婉,注意体恤对方的感受,多用鼓励赞扬的话语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这样我们就能使学生消除误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进行汉语学习,更利于汉语的教与学。
2 非语言交际差异所带来的误解与冲突以及解决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除了语言之外,人们还会使用很多非语言交际的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日本社会等级观念很强,注重集体利益,讲求体恤、和谐,他们谦恭、暧昧、含蓄、保守的性格,使的他们在交际活动中比中国人更多地使用非语言交际手段。在汉语教学中,我们应该了解以下几点,以免产生误会。
2.1 沉默 点头 微笑中隐含的意义。
在与日本人进行会话时,日本人常常以沉默或微笑并频频点头作以回应。他们认为在公共场合不应用面部表情过分地表达个人的情感,这种习惯渗透到了很多社会领域,包括学校和课堂。他们内敛的和不愿过分表达喜怒哀乐的性格,使得我们很难从他们的表情和体态语中判断出他们的态度。他们频频的点头有时会被误认为是同意,而在课堂上,学生听老师的讲课也会不停地点头,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已经理解并听懂了老师所讲的内容,这种点头也许只是表达他对老师的尊重或表示自己在听老师讲课。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以学生的外部表象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要能察言观色, 或通过测试,会话,调查表等方式来再次确定,通过分析 , 即可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
2.2 节制、保守的非语言交际方式。
由于日本是非体触文化的民族,日本人很少在公共场合表现出激情或有类似拥抱,接吻的亲密举动。对于家族之外的人,他们的身体接触更是少之又少。而中国人的身体接触相对多些,如大人摸孩子的头以示,上司拍职员肩膀以示鼓励,同性同学一起挽手散步,朋友见面互相打闹以示友好等。
如果我们的教学对象属于小初高中阶段的学生,我们要注意不要过多使用体触语言表达感情。在教学的提问,巡视等环节上,不要过于接近学生,以免引起对方不安。
另外,日本人在人际交往中喜欢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和感情距离,而中国人则更喜欢将彼此的关系拉近,因此在与日本人的交际中,如果忽视了这种距离意识,也会使对方感到局促,甚至产生误会。教学过程中,不能因为和学生逐渐熟悉而不分彼此或觉得对方理应对自己如何。应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可以使对方更为放松。
3 从性格角度分析日本人,避免不必要的误解与冲突
日本人整体给人的感觉是守纪律,谨慎,懂礼貌,集体意识强,这和他们民族的价值取向,学校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一下几点
3.1 喜欢秩序与计划,时间观念很强。
日本人喜欢在一个井然有序的环境里生活,凡事一定要有周密的计划和充分的准备。因此教师将讲授课程之前,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一份教学安排表,如课时进度,考试时间等,这样就会消除学生的困惑。另外,日本人在发言前喜欢实现有所准备,他们对中国老师在课堂上即席发间、课堂讨论, 常常显得不知所措,无法回答或参与,这与他们凡事讲求计划性,对机应变能力较弱有关。因此教师应该创造出宽松的教学环境,同时也要逐步让日本学生认识到不是所有的回答都有时间准备,让他们在一个宽松的环境里尝试即席回答或讨论问题。
3.2 尊重老师。
日本人对老师比较有礼貌。日本学生一般不会刚认识老师就和老师的关系十分密切, 不过一旦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这种友情会保持很久。但日本学生对老师尊重和礼貌, 并不等于他们对老师的教学满意, 对此教师应有清醒的认识。教师只有冷静地发现礼貌背后, 学生对教学的意见, 才能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3 性格内向。
谨言慎行, 内敛,谨慎是日本人性格的重要特征。日本很少在众人面前流露自己的想法。学生极少在课堂上说他是否听懂了,老师讲课的语速、方式等是否能接受。老师可以将一些想要知道而学生不会直接告诉你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表,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日本人不会开诚布公的就某件事或某个人的某些看法来做评价,他们觉得别人那样想那样做,自有他们的道理,直接的品评是不礼貌的。他们喜欢心照不宣, 让别人领会自己的意图。 因此, 老师向学生提出建议或让他们就某个人的观点发表意见时, 日本人常会说的“ 怎么说好呢”(どう話したらいいでしょうか?) , “请让我考虑一下。(ちょっと考え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等, 其实,这是拒绝回答的标志。日语具有很强的掩盖意志的技巧,是与否无法很明确地从语言中判断出来、这种模糊、暧昧的风格甚至会影响日本留学生的汉语表达风格,如大量使用语气助词“ 吧” 、“ 呢” 、“ 呀”等, 以使语气和缓。教师要领会学生语言的真实含义,不能单从语言来判断他们的想法。这点对教师来说其实是很难适应的。
日本人性格敏感,十分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在日本人看来,面子是很重要的。他们一旦受到负面评价,非常容易产生消极态度,以致情绪低落。所以教师应避免针对某个人进行评论或提出批评,更不要在一个人面前去谈论评价第三方,即便非要评论或批评也应选择恰当的场合和言辞。
3.4 集体主义观念强,守时。
日本人非常强调集体、认为个人的行为,思想甚至举止等要符合集体的准则。他们有很强的集体归属感,把自己看成某个团体的一份子,强调遇事要替他人、替团体利益着想,不能因为自己的行为影响其他人。日本人的准时其实就是这种观念的反映。
在日本人看来, 自己的喜怒哀乐完全是个人的事情,不能把这种情绪带到工作中,也不能因为私人的理由来解释诸如迟到,表现欠佳等事件,老师上课时把个人情绪带到课堂上是一种极其不好的行为,因为老师的这种个人行为会直接影响全体学生的情绪, 使学生产生不安 ,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效率。迟到也是非常失礼的行为,因为这样的行为浪费了全体同学的学习时间,给别人添了麻烦。作为对外汉语教师一定要避免这一点。这样才可以树立教师的形象,更有利于组织教学活动。
汉化日记范文5
早上县上四大班子领导和各乡镇主要负责人参观了华藏寺、松山镇和东大滩乡七个点的农业和农村工作,这七个点的农业和农村工作是全县进行全面抗旱救灾的典型。松山镇最大的特点是顺应群众意愿,广泛发动和积极组织群众参与抗旱救灾,政府因势利导,创新机制体制,不断扩大规模效益,初步形成了干旱、半干旱山区发展特色农业的路子,也为抗旱救灾创出了一条新的路子。东大滩乡在应对困难和挑战时,振奋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干部和群众一起发扬了抗旱救灾的愚公精神,面对大面积的干旱,干部和群众一起提水浇地这种精神可佳。我认为当前抗旱增收的路子主要有:一是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二是调整种植结构,到六月份雨季种草;三是大力发展暖棚养畜提高经济效益。我们要在发展设施农业和抗旱方面大力借鉴松山镇的经验,希望大家通过这次考察回去以后深入学习,认真思考,并结合各自的实际进行实践和探索。
二、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知难而进,确保农牧民收入稳定增加
(一)对当前农业农村工作形势的基本估价。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县委十四届四次全委扩大会、经济工作会、农业暨扶贫开发工作会和项目工作会的精神,始终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摆在首位,农口部门和各乡镇齐心协力、精心组织、强化责任、把握重点、狠抓落实。农业和农村工作总体来讲开局良好,进展顺利,一些涉农重点工作还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做法有:一是安排部署快,组织实施早。县委、县政府及时安排各项工作,各乡镇、各部门及早组织实施,各项农村工作顺利推进,春耕备耕有序开展,特别是日光温室建设比预想的要好。二是分解细化任务目标,责任不断靠实。各乡镇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各项安排部署的要求,把农业重点工作都分解到人、责任到头,强化措施抓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三是广泛发动群众,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高涨,特别是在日光温室建设和地膜洋芋种植上表现尤为突出。四是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群众情绪比较稳定,抗旱救灾的精神和信心比较大。五是在日光温室建设的机制和制度上有新的突破。大部分乡镇党委、政府引导群众的措施和方法得当,个别乡镇在重点工作、体制和机制方面有创新和重大的突破。
虽然如此,今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形势十分严峻,农牧民增收的难度在不断加大,客观和主观制约因素也在不断加大。一是持续的干旱给农业和农村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和压力,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难度,返贫面在进一步的扩大。主要表现在7万多人和10万多大小畜的饮水发生困难,尽管三次下拔救灾资金340多万元,同时解决日光温室建设资金100多万元,政府直接投入“三农”工作的资金达450多万元,但持续的干旱和不可预测的因素仍然在增加,抗旱救灾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如果在5月20日前没有有效的降水,地膜洋芋必定会减产甚至绝收。二是日光温室建设和重点工作进度不平衡。个别乡镇的重点工作进展比较缓慢,措施不力,方法不新,办法不多。个别乡镇产业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栽培食用菌和暖棚养畜上,群众积极性不高。三是面对严重的干早,部分乡镇干部手足无措,等待观望,畏难松动。四是科技服务不到位。科技人员不能到一线及时指导农民的工作。五是干部的作风还不够扎实。主要表现在对县情吃的不透,对旱情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等。
(二)围绕一条主线,把握三个重点,实现三个确保,点面结合,全力推进农业和农村各项任务顺利完成。一条主线就是抗旱救灾,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三个重点是完成6000亩日光温室建设任务、6万亩地膜洋芋种植和5000亩的梯田建设任务。三个确保是确保今年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农业农村各项重点任务的全面完成、确保农牧民在大灾之年收入不减、确保农牧民情绪稳定,农牧区社会政治稳定。
汉化日记范文6
关键词:比喻;惯用句;感情表达;文化特征
1.比喻修辞
感情是抽象性的,因此仅仅通过词汇想要详尽地表达人类复杂的感情无论如何都会有不足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发挥比喻的机能。“比喻是通过把要表达的对象置换为其他来进行传递的修辞性质的语言表达形式”。即:为了易于被对方理解,或者使人印象深刻的一种异化表达。从信息传递角度来讲,就是把对于接受信息一方并不熟悉的事物比喻成比较熟知的事物的表达方式,在语言交流上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面,以比喻表达词典中收录的感情表达为研究对象探索日语感情表达的特征。由于感情表达的体系十分庞大,所以在此仅以喜、怒两种感情为例进行考察。
喜:1.その暗黒の扉の鍵が手に入ったかのように喜んだ
2.素晴らしい富籤を引き当てたかのように、溢れる喜びをおしかくすことが出来ない
3.けさも毫光の差すような喜を額に湛えて、大きい目を嚇かしている
4.喜びが次第に水を浴びるような感じで全身の隅々に伝わったのだ
5.漁夫達の心の勇み……太陽が西を見付け出したような喜び
6.漁夫達の心の勇み……野獣が山に放たれたような……その喜び
7.漁夫達の心の勇み……魚が水に遇ったような……その喜び
8.歓喜が怒涛のように僕の内部に打ちつけた
9.須賀は……霧の晴れてゆくような喜びに溶けはじめている
10.日ごろ忘れていたゆったりした無為の歓喜が、差しあがる月のようにわが身を照らすのを感じた
11.各(新聞)社はこうした事件にぶつかると、まるで旱魃に滋雨を得た百姓のような喜びをもって、勇んで活動し始めるのである
12.お祭りの日の子供のように狂喜しました
13.戦くように喜ばしさが、甘美に種村恭助の全身を、電流のように通り抜けた
14.一刹那の違いで死の界から救い出された人のように、驚喜に近い表情を顔一面に漲らして
15.子供が爪に飛びついた時のような喜びの声
16.硬ばった須賀の顔をさっと掠りすぎた稲妻のような歓喜の光
怒:1.(怒り)荒々しいものが、疾風のように私の心を満たした
2.谷から吹き上げてくる野分のように、襲ってきたものは怒りでした
3.怒りは激しい波のように彼の全身に拡がって行った
4.火のような激しい怒
5.耳に火をつけられたような怒りを感じた
6.烈火のごとく打ち腹立っていたり
7.怒りの火を消してしまった
8.内臓が慄えるような烈しい怒りに駆けられた。
9.腸の煮え返るような怒りを感じている
10.ぐらぐらとよろけて足元が廊下の板に着いていないような憤怒に襲われた
11.厚いガラスを透して土用波の凄まじいぶきを眺めるように、ムッと迫る群集の怒気を、呆然と受け止めていた
12.人生に対する激しい憤怒も懐疑も、そして希望も、みなその平凡な波の中に融けこんでしまう心がして、何よりも気が鎮まる子守唄に似ていた
13.口ばかり巧者なこの女は、焙豆の豆が顔にぴんと痛く弾きかかったように癪(しゃく)に触って小僧らしくなった。
在此,暂且参考李虹的分类方法对上述例句进行分类。即:按照比喻的内容——喻体,可以把上述比喻表达分为场面性的、说明性的比喻表达和内容性的、感觉性的比喻表达。
首先,场面性的、说明性的比喻表达有“喜”中的1、2、5、6、7、11、14、15、16以及“怒”中的2、11、12等。这类比喻表达具体性高,易于想象。“その暗黒の扉の鍵が手に入ったか”、“素晴らしい富籤を引き当てたか”、“太陽が西を見付け出した”、“野獣が山に放たれた”、“魚が水に遇った”、“旱魃に滋雨を得た百姓のような喜び”、“一刹那の違いで死の界から救い出された人のように”等,都是具体的令人高兴的事情。“谷から吹き上げてくる野分”、“厚いガラスを透して土用波の凄まじいぶきを眺めるように”、“気が鎮まる子守唄”等也是如此,通过具体的事物表达感情。用这种具体的事情很明白地表达了高兴、愤怒的心情,易于理解。
其他例句都是内容性的、感觉性的比喻表达。即:把感情置换为身体的感觉或者比喻成自然物、天气等。“水を浴びる”、“耳に火をつけられた”、“内臓が慄える”、“腸の煮え返る”、“足元が廊下の板に着いていない”、“電流のように通り抜けた”、“焙豆の豆が顔にぴんと痛く弾きかかったように”等都是身体的感觉。用这些来比喻,从而表达各种各样的感情。此外,“けさも毫光の差す”、“怒涛のように”、“霧の晴れてゆく”、“差しあがる月”以及“疾風”、“激しい波のように”、“火”、“烈火”等都是用自然物、天气等作为喻体,分别表达喜和怒的感情。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通过场面性、说明性的比喻形式的感情表达是把感情比喻为文字所表述的当时的情况。通过内容性、感觉性的比喻形式的感情表达中,与身体的感觉或自然相关的事物有很多。在以上29个例句中,与身体感觉相关的有10个,与自然相关的有10个。究其原因,是因为身体的感觉是最为易于感觉的,这一点其他语言也是一样的;对于亲近自然的日本人而言,可以认为把人类的感情比喻为自然物、天气等会表达明确,便于理解。用这两种喻体来比喻日本人的感情是最为适当的。
2.惯用句
惯用句是不能进一步分解的两个以上的单词连在一起作为整体来表达另外一种含义的表达形式。如:“鼻を鳴らす”表达的是“女性や子供が何かを要求しようとして、甘えた態度を取る”。“身に余る光栄”表达的是“自分にはもったいないほどの光栄”。惯用句在感情表达中虽然数量不是很多,但却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日语感情表达中的惯用句主要可以分为两部分:日本固有的惯用句和从中国传入的惯用句。在日本固有的表达感情的惯用句中,有很所是用身体的感觉等表达感情的。这一点与上述的比喻表达有异曲同工之妙。
例如:身の毛もよだつ;平気の平左;鼻で笑う
上述例句中,分别用身体的各种感觉表达人类的感情。可以认为这些是与比喻表达相交叉的部分。针对这一类表达方式已经在前面的部分从比喻表达的视角进行了分析,在此不再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