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范文1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特点使得语文成为小学教育的基本课程。在功利性教学的影响下,小学生学习语文只是为了考取优异的语文成绩,他们根本无暇思考语文知识的应用问题,也不具备欣赏语文中的人文美、文学美、情操美的审美能力。综合性学习活动可以将小学生从固定的教学程序中解放出来,他们可以亲自体验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还可通过多种实践性的趣味性活动来完成学习任务,这便可以有效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使其树立知行统一、学以致用等意识。下面,我将从以教材内容设置活动主题、发挥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反思与总结中促进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发展三个层面,讨论小学五年级语文课程中综合性教学活动的开展策略。
一、以教材内容设置活动主题
语文课程中的综合性活动除了要满足学生的语文学习需要之外,还应与具体的语文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体现综合性活动的“语文意味”,这是因为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应试能力也是促进小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教师必须要正确处理综合性学习活动与语文教学任务之间的关系,以教材内容来确定活动主题,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习作一”一课主要是为了锻炼小学生的交友能力,因此,我与本校的其他语文教师合作,利用课后空闲时间组织小学生进行了一次“交友会”,即学生可自由出入所有参与本轮实践活动的班级,选择一名不认识的同学进行自我介绍,完成交友任务。在本轮活动中,我会与其他教师有机合作,每个班级都有一名老师“坐镇”,观察学生的交友情况。待学生完成基本的交际活动之后,我再对本班学生进行书信写作指导,鼓励他们与自己的“新朋友”展开书信往来,以书信在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友谊之桥。在本轮实践活动结束之后,许多学生都与自己的“新朋友”建立了长期的联系,这就证明本轮实践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还可丰富他们的交友圈,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发挥学生的活动主体作用
开设综合性活动的基本目的便是为了提升小学生的语文能力,使他们在动手实践中深刻品味语文知识。因此,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懂得放手,让小学生自主完成各类活动任务。教师可以合作者的身份来帮助小学生,但要注意适度,不可剥夺学生的学习权利。
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习作三”一课中,我以“生活中浪费水资源的现象”这一主题组织小学生就自己周边浪费水资源的生活现象进行了实地调查。在本轮活动中,我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希望他们能够为学生提供手机、照相机等,以便学生拍摄浪费水资源的图片。我将实践周期定为一个星期,因为小学生需要充足的时间来收集实践素材,并对素材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学生需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来完成资料调查活动,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同时也为了让学生彼此监督,我鼓励学生结伴而行,以小组形式参与实践调查。待资料收集完毕之后,学生需分门别类地整理资料,思考解决浪费水资源问题的有效策略。之后,我便在语文课堂上组织学生分享了实践学习成果,引导他们从“以理服人”的角度来展开辩论,进而使其了解水资源的宝贵之处。
三、在反思中进行总结
反思是一位具有发展眼光、进步能力的教师的基本能力,可以说,反思是促进教學进步的基本因素。综合性活动是一个创新型的教学举措,教师更应时时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的有效经验,以便保证综合性活动的教学质量。
在上述“生活中浪费水资源的现象”这一实践活动中,我利用十分钟的时间组织学生反思了自己的学习行为,并对实践活动效果进行了全面评价。在本轮总结中,我肯定了学生善于观察、积极实践等正面的学习表现,且就学生所提出的几个具有创新性的“劝告他人珍惜水源”的意见进行了表扬,比如,有的学生从浪费水资源的危害方面进行了阐述,希望引起人们的警醒之心;有的学生从水资源的用途方面进行了分析,为如何珍惜水资源提供了具体建议……在本轮活动反思中,我发现即便是平常不喜欢学语文的学生也积极参与了学习讨论,这就证明大多数学生都很喜欢实践活动。
总而言之,五年级小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动手能力,具有强烈的自我探究欲望,教师应尊重小学生这一成长特点,以综合性学习活动来帮助小学生成为问题的发展者、知识意义的建构者,使其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
参考文献:
[1]李琴.探讨小学五年级语文综合学习策略[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6,(7):80.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范文2
在教《师恩难忘》时,教师并不引导学生细读、品读文本内容,让学生自我感知“师恩”,而是沉入教授学生要如何感恩、如何报答、怎么感恩的泥潭之中,将阅读教学变为了道德宣讲。再次,教学内容开发陷入乱象丛生之境,严重扭曲文本价值。例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长江之歌》时,由于学生已经能够进行自觉审美,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核心在于通过引导学生朗读、欣赏、分析和感悟长江的美和壮丽,使其养成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从而提升学生自身的审美情感和能力。然而,很多教师却将大部分时间放在介绍长江的基本信息上,如长江的源头、历史以及现今的发展状况等。因此,要彻底根除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这一流行通病,解决阅读教学“教什么”的问题,最关键的是要转变教师的阅读教学观念,坚持教学内容设置始终兼顾学生和文本的双重要求。
二、教学组织设计:空造活跃氛围
“阅读应当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个性已经随着年龄的增长得到了凸显和发展,阅读教学应当成为教师引领学生展现语文学习个性的重要载体。然而,笔者发现,现实中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只是镜花水月,有虚无实,而学生也只是水中捞月,看似轰轰烈烈,实际上收获甚微。这一方面表现为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仅停留于表层文本操练,没有深入或者害怕深入深层次的阅读教学。维果茨基将人的思维发展分为已有发展区、最近发展区以及未知发展区三个领域,并主张教学应当立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不断实现从未知发展到已有发展的转化,以此不断建构自身的知识经验体系。然而,笔者观察研究发现,基于高年级学生思维和心理的逐渐成熟,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有时会害怕因学生的不配合而导致课堂冷场,从而将连贯、有序的整体课文分割为一个个部分,以朗读或提问的形式寻求激烈课堂气氛的营造,最为典型的表现是语文教师说上半句内容,学生说下半句内容。
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时,本课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为什么将火星与地球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然而,有的教师没有看清这个教学的重难点,将大部分教学时间放在介绍火星、地球以及组织朗读课文上,致使教学匆匆忙忙、头重脚轻,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课文本身的把握和理解。另一方面,为了迎合新课改的理念要求,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经常会出现形式化、走过场的严重弊端,主要表现为:导入看似精彩,却异常迷乱,有时还会与主题相去甚远;照搬照抄优秀教师的教学程序,导致阅读教学课堂凌乱无序;为了因循守旧地朗读而安排朗读环节,声音做作,缺乏自然气息;片面追求生动课堂构建,致使游戏泛滥课堂,掩盖阅读教学实质等。
为了彻底根除这个顽疾,还给学生一个优雅、轻松又快乐的语文阅读课堂,真正教给小学生一生有用的阅读知识、方法和技巧,必须摒除这种不良风气,将教师的教学态度扭转到正常状态。如果教师没有高超的教学艺术,没有足够的教学智慧开展各种特色教学,就老老实实地进行常规教学,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阅读教学。
三、教学效能评价:践行双重性格
笔者曾在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各选取一定比例的学生展开调查,结果显示,有95%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师只有在平常的作业以及考试中才会对自己的学习作出点评,而有82.5%的学生认为,他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平均自由思考时间不足5分钟。由此可知,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评价上出现了说一套做一套的双重性格特征,即使有关于过程性或发展性评价的记录,也可能是迫于检查而一次性伪造而成的。
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半截蜡烛》,教师往往会设计这样一条与过程性评价有关的细目:运用过程性评价,关注、考察和促进学生对伯诺德一家人与德军周旋时的神态和动作等描写的理解以及体会伯诺德一家人的爱国主义情怀。但在实际操作中,这样的设计一般是写给别人看的空头条款,教师一般不会实施。另一方面,调查结果还显示学生自主思考和展露心理活动的机会极少,因此教师对学生阅读的教学评价必然存在片面性。除此之外,由于赏识教育以及学生主体精神的觉醒,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评价中还会陷入另一种极端状态,即一味地以“你表达得太优美了”“你回答得太好了”“真聪明”等不痛不痒的激励性言语代替评价,即使对于学生明显的朗读错误、语法错误、理解偏差等也不愿进行纠正。(本文来自于《语文教学通讯》杂志。《语文教学通讯》杂志简介详见。)
四、总结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范文3
关键词 理解类 课后习题 策略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理解”类课后习题呢?我认为应根据“理解”的对象来灵活处理。关于“理解”类习题,人教版教材设置的理解的对象分为理解字词、语句、段落篇章三种。下面我分别从这几个方面谈谈落实措施。
1理解字词类练习题
(1)联系全文进行理解。如五年级上册第6课《梅花魂》一文课后第2题: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同学讨论。如“梅花魂”的“魂”是什么意思?关于“魂”字的理解,我认为“魂”是本文的题眼,是中心,是难点,要学懂了全文才能完全弄明白。所以,在第一课时我给学生留了问题:课文以“梅花魂”为题目,那梅花的“魂”到底是什么呢?仔细学习课文,学完课文后总结、汇报。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学习得非常投入。第二课时结束后,学生汇报:梅花的“魂”是“天气愈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2)对比、辨析词语帮助理解。如四年级下册第9课《自然之道》课后第3题:我能说出用上带点词语好在哪里,并把这几个句子抄下来。“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关于带点词语的理解,我的做法是把这个句子和去掉带点词语后的句子出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对比加上这些词有什么好处;另一种做法是把“极不情愿”换成“不情愿”,把“颓丧”换在“沮丧”,让学生辨析两个词的不同之处,进而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性,为自己在习作中准确用词打好基础。
2理解语句类练习题
(1)以习题为理解全文的切入点,找出课文中相关内容,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独立思考、交流汇报来帮助理解。如五年级上册第1课《窃读记》第3题:“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课文中有一些语句描写了“我”的这种心理活动,找出来多读几遍,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我把这个题出示在屏幕上,让学生从“快乐”“惧怕”两词入手,找出课文中的相关语句,做好读书批注,说出自己的读书心得,通过大家积极反馈读书体会,分享众人的读书成果,形成共识,理解作者“读到书而快乐”和“害怕别人发现自己窃读而惧怕”的矛盾心理。通过这个比较长的过程,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相当到位。这个习题就完成得很好了。
(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如五年级上册第13课《钓鱼的启示》课后第3题:课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如,“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请把这样的句子找出来,并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含义很深刻,五年级学生理解起来的确不易,我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句话帮助理解,学生由这句话想到了很多,理解深刻了很多,说出的感想也较之前提升不少;可有的学生的理解还是很肤浅,我让学生联系生活中某些人因为无法拒绝诱惑而走上“违背原则”的道路,严重的可能犯罪的事实,这样一来,学生想的、说的范围更加广泛,理解愈加到位,并形成一种认识,将对他们的人生观的确立也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
3理解段落、篇章类练习题
(1)观察、总结法。如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第11课课后第4题: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课标第三学段明确要求: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对于这个练习,我的做法是让学生观察文章的结构,想想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用之前学过方法加以概括和总结。很明显,只要学生细致观察,就一定能发现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开头写了事情的起因,中间写了事情的经过,结尾写了事情的结果。如此一来,学生也理解了文章的表达方式。并在今后学习中如果遇到相同体裁的文章能准确辨识、理解。
(2)概括、提炼法。如六年级上册第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后第2题:说说第一部分和其他部分的联系,试着给每一部分加个小标题。在落实这道练习题时,我先让学生概括各部分的意思,观察、发现第一部分和其他部分的内在关系,即第一部分写得是“悼念伯父”,接下来的几个部分讲了伯父和“我”及认识的、不认识的人的一些事情,学生就能明白第一部分讲得是“伯父得到很多人的爱戴”这一事实,后面的部分写了“伯父为什么会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是按“先果后因”的顺序写的。
总之,以上几种方法是笔者在教学“理解”类课后习题过程中常用的一些策略,这些策略有时也可以相互融合、渗透。
参考文献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范文4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人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古诗》的时候,这课的主题是“认识和理解其中的意义”,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使教学生动,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当讲到一半的时候,我拿出准备好的课件,让学生进行学习,学生特别用功,教学效果十分理想。相反,我没有认真备课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与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同学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
语文是语言。困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我将继续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加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初三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语文教学计划
2012年五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的同主题文章:
2012年六年级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一年级教学工作总结
初三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毕业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2012年上学期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范文5
关键词:校本化;改编文本;整合练习;拓展阅读;编写教材
众所周知,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的课程能否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需要一线教师“自己创造和选择出合乎教育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影响,并且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对教育影响做出改组或改造,如对教材内容的次序、结构进行调整和重新安排,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或是对已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更新等等”。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本着开放创新的精神,遵循母语教育规律,汲取中国传统语文教材的精华,借鉴建国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具有“新、实、简、美”的四大特色。但再好的教材,由于城乡差异的存在和教师、学生自身基本素质的不一,也无法适合各个层次学校和各个层面的学生需要。笔者尝试以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为例,阐述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参与教材校本化开发和使用的意义和途径。
一、教材校本化开发与实施的意义
(一)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经过十多年新课改的洗礼,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已深入人心,但落实却不够到位,从而导致不少“穿新鞋,走老路”的“假课改”现象。这就正如徐玉珍教授所说的:“教师们的教学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孤立开展的。每个教师不管上面的政策如何,一旦进入教室,关上门,这里便是他们的天地。”而如果教师能够主动地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在国家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的指导之下,根据自身的特点、学校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现状创造性地开发和实施新课程的主要载体——教材,则容易推进课程理论和实践的融合,达到实施新课改的初衷。
(二)有利于提高国家课程的地方适应性和生命力
再好的教材客观上也需要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创造性的改造,以适应本地区、本学校的课程实际,从而提高国家课程的地方适应性和生命力。最典型的如各种现行教材的城市本位立场,农村学校使用这样的教材,如果不对教材实施校本化改造,其适应性和生命力无疑大打折扣。另外,实施新课程成为国家意志后,行政的干预同样也限制了国家层面的课程研制。当课程改革成为一个行政任务时,行政的规划和管理既提高了改革的研究和工作的效率,同时也限制了课程研制的时间和深度。许多新概念、新思想、新举措还没有得到充分而广泛的讨论或考证和验证,就不得不成为改革的文本和供学校学习的材料。毫无疑问,这样的材料需要经受学校校本化开发才能赋予实践的意义。
(三)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性
教材校本化开发与使用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倡导教师积极地对国家课程进行“二次开发”,使教师从被动的课程实施者转变为积极的课程开发者,增进教师对学校课程乃至整个学校的归属感,让教师真正从工作中获得创造的快乐和成就感,成为有生命活力的专业人员。学校和课堂不仅是课程实施的场所,同时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场所。教师对既定的国家课程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等不断进行反思,并加以改造,使其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可以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使其具有更强的批判反思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性。
(四)有利于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教材的校本化开发与使用是对国家、地方课程在学校层面的“再加工”,是课程校本化开发活动的重要内容。确切地说,国家课程校本化开发与实施就是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反映了课程实施的调适和创新取向。它是基于学校现有资源的校本化实施,是基于学校学情的校本化实施,因此,它带有强烈的学校自身的文化特色,同时也有利于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如“和田十二创造技法”、大同中学的“知识论”课程、华东模范中学的“双通道”办学模式及课程设计、华东师大一附中的“环保课程”、北京十一中学的综合实践活动系列等课程的实施,不仅丰富和成就了课程本身,也使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
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校本化开发与使用的主要途径
(一)根据语法规范,适度改编文本
课文系统是语文教材的主体内容,选文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教材的质量。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选文坚持文化性、时代性和审美性并重的价值取向,即写人的务求真实可信,叙事的务求质朴平实,抒情的务求情真意切,描写的务求赏心悦目,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审美体验,受到美的熏陶。但由于苏教版教材在选文时坚持“少搬多编”的原则,加之受时间因素的制约,有些选文不可避免地缺乏审美性和经典性,甚至还有些科学性的错误,此时适当改编,特别是引导学生参与改编,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又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例如,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小池塘》中有这样一句话:“池塘里的水波一闪一闪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这句话如果仔细推敲一下,就会发现问题:前一分句的主语中心词应是“水波”,后一分句的宾语中心词应是“大眼睛”,如果缩句,整个句子应缩成“水波像大眼睛”,很显然,这既不符合编者的原意,也不合语法规范。因此,笔者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就将这句话改成:波光粼粼的池塘一闪一闪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
再如,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海伦·凯勒》中有这样一句话:“她面对着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她不能喊一声“妈妈”,也不能倾诉心中的希望和要求。”这个句子实际上隐含了一个逻辑错误:因为“喊一声‘妈妈’”和“倾诉心中的希望和要求”相比,“喊一声‘妈妈’”要容易得多,不能“喊一声‘妈妈’”更能体现命运对海伦的不公和残酷,逻辑上更进一层,在句子中理应置于“倾诉心中的希望和要求”之后。在教学这个片段时,我没有直接将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揣摩,去发现,去改编。事实证明,通过仔细研读,反复揣摩,近半学生可以发现其中的逻辑错误,并改编出新句子。还有近半学生,或由于语言感知能力不强,或由于缺乏深入思考,与高质量的课堂生成擦肩而过,坐失了学习语言的良机。
(二)根据知识体系,适度整合练习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基础性练习(尤其是基础性字词和诵读练习)所占比重较大,在遵循了《语文课程标准》练习“少而精”的要求下,阅读练习、读写结合练习在数量和形式等方面都略显单薄。而《语文课程标准》(2012版)则对阅读与写作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中高年段,更要求学生“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要落实这些具体的要求,离开具体的练习显然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适度整合课后练习,以落实课标的训练要求。
例如,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0课《詹天佑》文后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
你对“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是怎样理解的?仔细阅读有关课文,画个示意图,给大家说一说。
这一练习纵深感和层次性都有所欠缺,对学生分析理解、概括归纳能力的培养稍显不足。因此,在教学时,我有意回避课后这一问题,而将这一问题变换形式呈现在大屏幕上:
默读课文,试画一个示意图,然后开展小组讨论,说明詹天佑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采用的不同方法,再借助“人”字形线路的插图,说说火车爬上陡坡的方法。
虽然这两道练习比较相似,但这种提法,融合了课程标准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小组讨论),锻炼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再如,教完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3课《早》一课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
学习文中介绍三味书屋内部陈设的方法,有条理地介绍自己的教室或卧室。
这道题以课文的语言的输入为基础,有效地将观察生活、运用方法和语言输出结合起来,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三)根据教学进度,适时拓展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2012版)明确提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因此,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打通课内外的联系显得尤为重要。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都有配套的补充读本,用好补充读本,可以有效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但补充读本有些选文与教材不够贴近,与学生生活较远,这时,适当补充一些与教材相关的阅读材料不仅可以为学生学习课文提供丰富的背景知识储备,而且能有效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和品位。
例如,教学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2课《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前,我先向学生推荐了《丰碑》《马背上的小》《草地夜行》《金色的鱼钩》等4篇课文和《七根火柴》这部小说供学生课外阅读。学生读完这些作品,获得了关于、关于的一些初步知识,为理解文中杀骡子的决定提供了背景知识支持。学完这篇课文后,我又结合练习6“诵读与欣赏”的要求,组织学生欣赏、学唱《组歌》,以进一步了解,学习语言,升华情感。
再如,学习了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9课《海伦·凯勒》后,我在班级开展了“师生共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书知识竞赛活动,有效地将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向深入。
(四)根据课程标准,编著校本教材
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计划于班级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的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一项课程计划付诸实施之后,可能会发生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方面,既定的课程计划会发生变化,以适应各种具体的实践情境的特殊需要;另一方面,既有的课程实践会发生变化,以适应课程变革计划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从规划开始,就为学校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预留了空间。因此,学校根据课程标准,整合自身优质资源,编著校本教材,既是实施新课程,增强新课程现实力量的迫切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在盐城,许多学校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例如,盐城市马沟小学从1994年开始,十几年如一日,在学校开设写字课,并先后编著了《写字入门》《小荷才露尖尖角》等校本教材,学校的写字特色日益彰显,先后被评为“盐城市(写字育人)特色学校”“中国书法(写字)特色学校”,成为当地践行新课改的一面旗帜。
再如,盐城市北龙港小学,充分挖掘当地民间丰厚的剪纸艺术积淀,编著了校本教材——《学剪纸》,倾力创建精致、高雅的剪纸文化,剪出了一片素质教育的新天地。2012年3月28日,中国教育电视台一套“中国教育报道”栏目还以“江苏盐城:剪出素质教育新天地”为题报道了北龙港小学打造剪纸特色、推进素质教育的新闻。
总之,新课改始终需要人们在不断反思与总结中追求教育的真谛,回归教育的本质。只有落实教材校本化开发与使用,才能赋予理想的课程以现实的力量,新课程改革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参 考 文 献]
[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范文6
关键词:高段小学;语文阅读;写作能力
G623.2
语文教育,有侧重点,只有,在教育中,突出重点,采取有效的教学行为,才能够真正达到你想的教学效果。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是有目共睹的,从小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小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更加需要得到教师的科学指导,才有助于他们学习与探索能力的提高。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不是简单通过知识记忆能够达到的,而是需要不一样的教学途径。阅读与写作,是高段小学需要着重教学的。这是学生成长进步的巨大动力。
一、高段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1.学生能力提高
我国教育的发展一直处于不断改进的状态,这是因为我国将教育当做一项长远的发展任务。小学生朝气蓬勃,如果能够给予科学的引导,将会极大地促进他们以后高效学习。由于教育改革的进行以及深入,教师调整教学策略,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采取了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小学语文教学有了一定的改观。学生更加热爱语文学习,整体语文能力得到了提高。[1]
2.实效性不足
语文教育具有明确的目标,对于学生素养的提高,具备比较完善的教学模式,能够解决多数教学问题。尽管如此,小学语文教育的效果并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状态。通过对学生的检验,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语文教育的成效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更重要的是,有许多学生对语文教育产生了反感情绪,更加不利于语文教育的高效进行。语文教育实效性不高,是目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开展中存在的不足,需要得到解决。
3.阅读写作教学需改善
尽管小学语文教育进步明显,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中有许多部分已经难以满足新时代教育的要求。许多学校依然一味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育,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有欠缺。此外,阅读写作方面的不足是一个较大的问题。这两方面的学习是每一个语文学习者都必须高度重视的。广大语文教师没有做到根据形势变化调整教学,导致教育中存在较大的不足,不利于后期学生的语文学习。
二、高段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语文教学的需要
教育发展作用明显,能够让广大学生受益。根据教育发展的需要,在教学活动中,把握重点,才能够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教学问题,改善教育。小学语文教育不能仅仅依靠以往教育中的经验,而是要不断前进,争取更多有利的因素,有效改进教学情况。在把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上,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必要内容,阅读、写作的方面的学习不容忽视。学生需要更加客观地看待这两项。这是为教育发展注入新鲜活力的途径,是新时期小学语文教育发展解决所遇到问题的重点所在。
2.促进学生进步
我的教育发展一直是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教育是我国一直以来在进行改良的重要对象。以往教育在如今已经显现出许多漏洞。而现今社会情况变化,要寻找更加适合学生需要的教育途径。学生们需要认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并且在学习活动中正确把握两者,这才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式。阅读与写作学习有助于学生不断充实自身,是学生获得不一样学习效果的关键所在。
3.解决教学问题
小学教育持续发展,改进教学十分必要。这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展开探究,正确把握不同性质的教育问题。虽然打好基础在语文学习中是有必要的,但是处于高段的小学生,不能一味依照以前的学习模式。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需要得到尽快的解决,才能够改变当前不良的教育局势。现今小学语文教学形势并不是完全乐观的,许多学生没有认真学习,忽视重点的学习内容,平常上课没有积极性。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得到解决。[2]
三、高段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能力培养的策略
1.不断积累
高段小学语文教育中对阅读与写作教学,学生首先应当在思想上对这两者进行肯定。这是促进学生从行动上展开针对性学习的前提。学生们应当明确了解这两项能力的提高,并不是短时间之内能够达到的。教师要学会引导,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注重积累,长期积累能够产生明显的效果。坚持积累,学生能够充实大脑,在无形之中拥有一定的阅读与写作灵感。通过优秀文章的阅读,如《师恩难忘》、《滴水穿石的启示》等文章,进行不断的积累,并切实实行,才有助于学习目标的实现,促进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阅读与写作互相促进,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3]
2.注重锻炼
语文学习需要学生用脑,其中,阅读与写作就更是如此。阅读与写作学习在难度方面也明显不同于基础知识。学生要具备耐心与毅力,不能半途而废。注重锻炼是学生必须要做好的工作。教师需要在这项工作中发挥指导作用。如在一个星期内,专门利用两三节课进行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训练。选择好的阅读篇目,如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可以进行着重阅读,因为这篇文章中所体现出的情感是小学生们需要进一步理解的。除了阅读,也需要学生们自己动手写作,进行课堂随笔练习。如果能够把握好文章中的精髓,将大大有助于学生相关能力的提高。
3.进行总结
任何科目知识的学了坚持,也需要进行总结。总结是查缺补漏地重要方式,是学生明确自身不足,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的重要途径。总结工作,可以由学生自己完成,也可以让老师进行参与。由于学生在整合能力方面尚有欠缺,教师的指导就显得非常重要。对于阅读,存在一定的相通性,教师可以对不同的篇目进行分析与总结。如对于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对于这类相似的文章,可以拿出来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相通点,这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途经。
参考文献:
[1]邓雯.妙笔生花――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随文练笔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47:26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