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工程制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工程制图范文1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土木工程在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突出,但是我国土木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安全的问题,不仅给国家的财产带来了严重的损伤,而且由于人员伤亡较大,在社会上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为了确保土木工程施工质量可以符合有关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对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组织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质量管理队伍对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监理工作、施工工艺、建设用材、施工单位、工程设计等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控制,同时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考核,通过各种方法不断提高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本文主要对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工作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提高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 :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管理;施工人员;监理单位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2-0063-03
现代土木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将工程的质量管理贯穿到工程的设计、规划、施工过程中,实际上,最关心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群体是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后的使用方,但是使用方在使用之前,主要通过有技术、有经验的专业质量管理队伍来了解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所以土木工程的质量管理队伍要从项目立项开始,进行全程管理、全程参与、全程跟踪等,直到项目竣工投入使用,这其中包含很多方面,如:施工技术工艺、施工材料选择、施工单位选择、工程设计、激励机制、施工人员的培训以及施工过程中的监理工作等.
1 现代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近年来,我国土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很多事故,质量事故调查报告总结和分析的结果表明土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和施工质量有很大的关系,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土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缺少科学的质量监控管理体系,导致土木工程质量事故的数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目前,我国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没有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机制,导致土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有很强的随意性,影响工程质量的各项因素都不能被很好的控制,所以针对这项现象,施工单位要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完善与施工有关的各项政策制度,确保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符合要求.施工企业只有具备健全、完善的工程施工管理体系,才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控制土木工程的建设成本,使企业在市场中立足的更加牢固.同时,施工企业还要做好项目工程的成本控制,对土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可能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进行有目的、有规划的管理和统筹,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施工过程可能产生的消耗和浪费,降低土木工程的建设成本,同时增加建筑废料的回收利用,实现生产消耗负增长的目标.
土木工程项目成本的控制工作主要包括降低工程的使用费用以及加强对其他环节的管理,工程的设计、实施、调节、监督、控制等工作都要严格按照事先制定的计划,对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已经发生的或者即将发生的费用支出进行复核、检查、纠偏等.此外,由于土木工程是一项施工工期非常长、规模非常大的施工项目,所以土木工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进度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一些施工人员专业技术不合格,工作生疏,经常会出现操作失误,从而导致土木工程施工进度停滞不前或者进展缓慢,施工后期为了确保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可以在规定时间内竣工,不注意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盲目追赶工期,从而忽视了施工质量的控制和管理.并且,土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也经常存在施工材料运送延迟、设备不足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所以施工企业还要加强对土木工程施工进度的管理,确保土木工程可以按期竣工,在规定时间内投入使用[1].
2 现代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工作
施工质量的控制工作在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为施工企业建立完善土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奠定良好的基础,促使施工企业可以以质量控制研究理论为基础,不断建立完善自身的质量控制体系,克服传统施工质量控制体系不适应本企业施工规律、不适应工程实际施工情况导致质量控制的不适应性.同时做好土木工程的施工规划管理是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符合要求的基础,也是现代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管理工作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施工单位没有做好施工的规划工作,从而导致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屡次出现问题,施工规划已经成为影响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土木工程在施工前,施工单位要进行技术交底,组织专门的工作人员对施工进行科学的规划,主要包括设备的养护时间、设备存放的位置、施工材料的存放位置和存放时间等方面的合理规划,从而更好的满足施工过程中的各项需要,保障土木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为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符合要求奠定基础.此外,现代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方面的控制和管理要求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控制管理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的旁站和巡检,确保土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所有的控制要点都处于受控状态,同时对施工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确保施工人员的各项操作都规范进行,从而提高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2].
3 加强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和管理
3.1 抽样检查施工效果
土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施工效果的抽样检查,有利于施工单位更好的把握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施工单位在对施工效果进行抽样检查时,首先要组织各班的组长和班长对本班的施工效果进行初步检查,施工效果的自检可以起到缩短建设周期的作用,各班的组长和班长可以及时发现本班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然后由施工单位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对整个土木工程的施工效果进行抽样检查,以严谨的态度对土木工程的每个施工工序进行严格的检验,同时建立健全施工效果检测回馈信息系统,记录施工效果的检测信息.加强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每一道工序的管理,有利于更好的控制土木工程的整体质量,促使工程的整体质量超过各个工序质量之和[3].
3.2 加强对施工设备的维护和检查
土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加强对施工设备的维护和检查,可以保障施工顺利进行.首先,施工单位必须针对土木工程施工需要使用的设备建立完善的设备维修、检修机制,对设备进行保护,确保设备可以正常使用,满足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正常使用需求.施工设备的检修必须严格遵循日常检查和常规检查相结合、专人专检等原则,确保土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所有需要使用的机械设备都可以拥有良好的运行状态,使机械事故处于萌芽状态时就可以被检测出来,然后及时解决.施工设备的检测工作主要包括工程配备的施工队伍在组织上是否科学合理、机械设备是否满足土木工程的施工要求以及施工现场所有机械设备是否可以正常使用等.其次,施工单位要加强对操作设备、监管设备施工人员的培训考核,确保操作设备、监管设备的施工人员正确掌握操作设备、监管设备的正确方法,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从源头减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率,避免土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问题以及机械操作问题导致的工程进度拖沓.最后,施工人员要针对机械设备的维修和检修建立日志,规范机械的维修和检修工作,同时为机械设备日后的监管和维修提供详细的数据,但是机械设备维修日志的记录人员要确保日志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准确性[4].
3.3 加强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监理
首先,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监理人员要明确工作内容,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对土木工程的整个施工过程动态进行监理;其次,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监理人员要认真执行旁监制度,不断提高重要环节的施工质量,交接施工工序、对小项目进行验收时,监理人员严格控制质量,同时认真履行签字手续后,才可以进入下一道工序;再次,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监理人员要和施工单位、质检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同时监督质检部门的工作人员定期对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查,落实质检制度;再次,土木工程施工的监理部门要建立完善相关的监理制度,认真管理所有的监理人员,落实所有监理人员的工作和责任,提高监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最后,适当提高监理人员的薪酬待遇,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所有监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
3.4 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首先,土木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要严格控制好设计图纸、设计方案等设计文件的质量,必要时,对其进行会审,重点审核土木工程的设计是否符合建设单位提出的要求,设计方案是否合理、规范、科学,建筑工程和周围的环境是否协调、和谐,设计意图是否充分体现等,建设土木工程施工设计图纸时,确定设计图纸中的内容是否和有关数据、标准完全吻合,同时检查整体设计中各个部门之间的设计是否和谐、施工要求和施工材料是否合理、尺寸的标准是否正确、计算是否科学、设计图纸是否可以准确反映设计方案等.其次,施工单位要对经费预算、施工方案的可行性与科学性、施工结构的牢固性与稳定性、施工技术工艺等进行严格的检查.再次,施工单位要定期对所有的施工人员以及工程质量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所有施工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以便于更好的开展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工作.最后,施工单位要建立激励制度,将施工人员的薪酬待遇和质量管理结果充分联系起来,实施质量奖惩制度,同时确保土木工程施工使用材料的质量符合规定,对所有的施工材料都要严格落实“三检”制度[6].
4 现代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方式
现代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监控主要分为施工前、施工过程中、施工结束后的监控,如:对成品、半成品、原材料、设计图纸等控制工作要在施工前就要进行,这样才可以实现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事先控制;对于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的质量问题,要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尽快解决,尽量将所有的质量问题消灭于施工过程中;一些分项工程虽然已经完成,但是离整体竣工仍然还有一段时间,如:裱糊、油漆、地面面层等,所以在这段时间内,还要加强对已经完成的工程进行质量控制,直到土木工程完全竣工为止.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监控的手段和方法越来越完善,逐渐呈现出科学化、系列化的趋势,所以施工单位要充分发挥传统工程、现代工程中的质量管理方法,确保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处于受控状态[7].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技术复核:施工质量技术复核的重点在半成品、成品的选用、各层的标高、轴线、引测标高、定位等方面;(2)隐蔽工程验收:这是对土木工程施工质量进行监控最主要的手段之一,所有隐蔽的项目,都要进行全面的监控,如:下水道、电缆、管线、暗埋、保温层、平顶吊筋、防水层、地下砖墙、地下混凝土、钢筋、桩基、地基验槽等;(3)材料的试验:对防水材料、水泥、钢材等不仅要检查出厂合格证,还要抽样检验;(4)抽检: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细节进行抽样检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有利于尽早发现问题,及时解决;(5)设置质量管理点:施工单位要在施工薄弱环节、质量难点、新技术等处设置质量控制点,通过事前控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8].
综上所述,施工质量的控制工作是现代土木工程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施工单位综合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所以现代土木工程施工单位必须以科学的质量控制体系为基础,运用现代质量控制与管理方式,不断提高施工质量的控制水平,确保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符合要求,同时通过科学的管理工作和质量控制促进施工单位综合管理工作的开展,不断提高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林红梅.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探究[J].科学时代,2014(13):141-141.
(2)余钊,张利娜.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强化对策探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8):242.
(3)徐桂英.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强化对策探析[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4(5):418-418.
(4)王波.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探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5):400-400.
(5)余雄林.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研究[J].科技资讯,2012(12):145-145.
(6)李秀霞.试论多层住宅建筑土木工程的技术质量控制[J].房地产导刊,2014(25):297-297.
现代工程制图范文2
关键词:现代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混凝土是现代建筑工程最主要的材料之一:在住宅、商业、办公等中高层建筑中应用广泛,其显著的特点构成了建筑工程的主要构件。因此,在建筑施工中,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成了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有效的措施合理的控制及预防其质量问题的产生,使建筑工程无论在外观上,还是空间上达到更高的要求。混凝土由于自身的特殊性能在现代建筑工程上发挥着关键作用,但是若对混凝土材料品质及配合比质量的波动以及混凝土输送、浇筑施工工艺、养护等环节控制不当,将较大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
2.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原材料的质量及其波动,对混凝土质量及施工工艺有很大影响。如水泥强度的波动,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除经常性的检测外,还要求质量控制人员随时掌握其含量的变化规律,并拟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如砂石的含泥量超出标准要求时,及时反馈给生产部门,及时筛选并采取能保证混凝土的其它有效措施。砂子含水率,通过干炒法,及时根据测定的含水率来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中的实际用水量和集料用量。对于相同标号之间水泥活性的变异,是通过胶砂强度试验的快速测定,根据水泥活性结果予以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水泥、砂、石子各性能指标必需达到规范要求。
3.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必须通过设计和试验,满足设计技术指标和施工工艺,并经审批后方可使用。混凝土施工配料单必须经审核后由项目总工签发,并严格按签发的混凝土施工配料单进行配料,严禁擅自更改。在施工配料中一旦出现漏配、少配或者错配,混凝土将不允许进入施工现场。
4.混凝土的搅拌及输送质量控制
根据工程量的大小并结合施工单位自身设备条件选取相应的拌和设备和运输设备。提前预测拌和设备和运输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和问题,并及时安排机修人员作好设备的检查和修理工作。不能因为设备故障而停止混凝土的生产影响浇筑,确保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提供工程所需混凝土,促进工程有序向前推进,保证施工进度。
(1)混凝土拌和质量控制要点
①入机拌和量应在拌和机额定容量的110%以内。
② 加冰混凝土拌和时间应延长30s(强制式15s)
(2)在混凝土拌和中应定时检测骨料含水量。
(3)混凝土掺和料在现场宜用干掺法,且必须拌和均匀。
(4)混凝土拌和物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按不合格处理,严禁使用。
①错用配合比。
②混凝土配料时,任意一种材料计量失控或漏配。
③拌和不均匀或夹带生料。
④出口混凝土坍落度超过最大允许值。
(5) 混凝土运输过程注意事项:
①运输中不应发生离析、漏浆、严重泌水、过多温度回升和坍落度损失。
②低温天气应避免天气、气温等因素的影响,采取遮盖或保温设施。
③混凝土的自由下落高度不宜大于1.5m否者应设缓降措施,防止骨料分离。
④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如果出现故障,必须及时处理。在混凝土初凝前想办法将混凝土运送到浇筑部位否则以不合格处理。
5.混凝土浇筑振捣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材料的质量、配料准确、搅拌均匀运输,浇筑振实成型,养护等整个施工环节中,浇筑振实成型是主要的环节。在混凝土浇筑成型时,由于没有振实所产生的外观上的气孔、麻面、蜂窝、孔洞、裂隙等质量问题,易引起重视,但由于振捣不良,所产生的内部蜂窝、孔洞所导致的内在质量问题,人们容易忽视。而混凝土内在质量缺陷,同样引起混凝土结构物的破坏。所以,混凝土振捣应引起施工人员(特别是混凝土振捣工)足够重视,质检员应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使混凝土振捣良好。
(1)入仓铺料
跳仓法施工是当前较为流行、有效的大面(体)积混凝土施工工法,混凝土入仓铺料多采用平浇法,它是由仓面某一边逐层有序连续铺填。铺料层的厚度与振动设备的性能、混凝土粘稠度、骨料强度和气温高低有关。
混凝土层间间歇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会出现冷缝,使层间抗渗、抗剪能力明显下降,在施工过程中,应控制在允许间歇时间内。
(2)平仓与振捣
卸入仓内成堆的混凝土料,应平仓后再振捣,严禁以振捣代平仓。振捣时间以混凝土粗骨料不在显著下沉,并开始泛浆为准。应避免漏振、过振,使混凝土振捣均匀密实。
(3)浇筑时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应停止浇筑。
①混凝土初凝并超过允许面积。
②混凝土平均浇筑气温超过允许偏差值,且在1小时内无法调整至允许温度范围内。
③在浇筑过程中出现大雨或暴雨天气。
(4) 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混凝土应按报废处理。
①不能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或对建筑带来不利影响的级配错误的混凝土料。
②凝固时间超过规定时间长度的混凝土料。
③设计为高等级混凝土浇筑部位采用低等级混凝土下料。
(5)在浇筑埋石混凝土的时候,应该严格控制施工单位的埋石量、埋石大小,保证埋石洁净以及埋石与模板的距离,杜绝施工人员为了单纯提高埋石率而放弃质量。在施工中,努力确保埋石垂直和水平距离,以不影响振捣为原则,提高埋石混凝土质量。
(6)浇筑完的混凝土必须遮盖来保温或者防雨。
6.混凝土的养护及拆模
(1)混凝土的养护
对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应加以覆盖和浇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应在浇筑完毕1天后,对混凝土直形墙挂麻袋或塑料布覆盖和浇水;②抗渗防水混凝土浇水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③浇水次数应能保护混凝土处于润湿状态;④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2)拆模
拆模的迟早直接影响到混凝土质量和模板使用周转率。拆模时间应根据设计要求、气温和混凝土强度等级情况而定。对非承重模板,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其表面和棱角不因为拆模而损坏方可拆除。对承重模板达到下表规定的混凝土设计标号的百分率后才能拆模。
7.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7.1完善组织保证体系
(1)建立以树立企业,企业形象为宗旨的内部行政管理体系,明确外观质量目标。具体工作中,应做到如下几个结合:一是数量与外观质量的结合,处理好外观和进度的关系;二是生产要素与科技含量的进步,靠技术更新改进生产要素,提高外观质量;三是企业效益与外观质量投入的结合,投入的加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必然给企业带来良好的市场契机。
(2)引进由业主、监理单位参与监督的外部督察体系,提供外观质量保障。建筑市场的日趋规范,工程建设“三制”的推行,为建设工程提供了外观质量保障。投资者以合同条款的形式,明确施工单位所建设工程的质量要求。
(3)落实具体负责实施的现场执行体系,履行外观质量控制职能。班组内执行“三检” (自检、互检、交接检)及“三验” (初验、复验、报验)程序,履行外观控制职能,并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是工程外观质量的基本保证。
7.2 控制影响观感的要素
(1)人员素质。通过岗位培训、技术交底、经验总结和岗位责任制的落实等手段,规范操作行为,明确外观质量标准,从而杜绝外观隐患的发生。
(2)材料质量。混凝土结构中各种材料质量的优劣,不但影响结构运行和设计标准,同时还会影响外观。故在满足建材试验规程的前提下,必须选择性能良好、色泽稳定、质地坚硬的材料。
(3)准备工作。浇筑前,应对各类搅拌、振捣及输送机械等进行调试运行,以保证其工作状态正常,避免因施工中断时间过长而出现施工缝和蜂窝等现象。
现代工程制图范文3
关键词:船舶工程技术;现代学徒制;教育管理模式
1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提出的背景
1.1国家层面
教育部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就是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技能人才[2],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特点,高职教育必须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要求进一步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机制的纵深发展,全面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1]。根据教育部相关职业教育与现代学徒制文件精神,实现行业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以人才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目标,结合人才培养各专业特点,建立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改革教学模式,就是要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突破传统的职业教育环境,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重要保障[3]。
1.2实践层面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就是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专业课程设置和改革始终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本,学校与船企深度参与、联合培养,实施双主体实岗育人的新模式,教师和师傅指导,设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建立学生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有效机制,学校与企业更加紧密,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船舶工程专业现代学徒制,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2现代学徒制的基本内涵和教学管理模式变革
2.1现代学徒制的基本内涵
现代学徒制源于传统学徒制的师傅带徒弟模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它继承和发展传统意义上学徒制的内涵,在原有含义的基础上赋予了学徒制的新的特征-“现代性”,即与企业共同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将教育的人文素养渗入企业的职业素养联合培养,结出现代学徒制“结晶体”。现代学徒制需要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培养学生,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提出全面的解决方案,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获得真实的岗位实践知识,建立学生(徒弟)的职业认同感和企业归属感。通过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增进学生默会知识领悟和职业认同感的提升。这种校企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4]。
2.2现代学徒制的教学管理模式新要求
教学管理是管理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思想,遵循教学规律与管理规律,对教学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它是学校管理的核心,是科学管理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应用。教学管理模式是依据教学管理思想和规律形成的教学管理过程中比较稳固的管理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教学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对教学活动和过程的管理。广义的教学管理包括与教学活动直接有关的全部管理活动。高职教育是加工、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过程,其核心就是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体系,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设计、师资队伍、教学评价及课程安排的合理性。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产教结合的教育方式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路径,企业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影响越来越大,更多地影响到学校对教学管理的决策。因此,高职院校走产教结合之路要有相应的教学管理模式。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对教师及其教学行为的管理、学生及其学习行为的管理、教学资源与教学技术手段应用的管理和教学过程主要环节的管理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并且教学管理模式应该具有“五性”:协同性———校企协同、师徒协同;灵活性———时空的灵活、学生身份的灵活与教学安排的灵活;开放性———管理过程、管理方式与管理地域的开放性;实践性———培养形式、考核方式的实践性;系统性———教学管理、课程管理、实践管理、师资管理和质量评价等有机组合成的一个整体,这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前提,在保证协同、灵活和开放性基础上,必须是系统的培养学生,这样才能够实现教学目标。
3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管理、教育模式的实施
3.1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式对管理组织模式的要求
我院依托船舶工程专业与南通中远重工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中远造船学院,正式开展现代学徒制的专业试点工作。构建了中远重工造船学院单独的管理运作体系,确立了校企协同的决策、咨询和执行三层组织架构,实行“双高管、双专业主任、双班主任、双课程负责人、双指导教师”的人员配备。通过让学生同时接受由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训练,很好的实现了现代学徒制度下的工学交替、双师育人等要求。以大专三年学制计算,学生有1/2的时间在企业实际工作岗位上接受技能。
3.2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式对教学模式的要求
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在与南通中远重工有限公司合作培养的基础上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由学校和企业根据专业特点和产业实际需求确定的,在培养方案中确定了相关的专业教学内容和合作形式。为了保证教学改革质量,制作了教学改革质量评价标准和学生考评方式。根据企业实践用人需求和相关岗位职业资格标准,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在企业和学校的共同参与下,设置了学生的相关课程,构建了以“公共平台课程+核心专业课程+培训项目”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的课程体系。其中,核心专业课程可以参考企业工作岗位实际需求来确定,培训项目是在企业技术骨干和学校老师共同努力开发的项目培训课程[5]。
现代工程制图范文4
关键词:课程设置;公共选修课;现代学徒制;研究
一、高职公共选修课课程设置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课程门数少
从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的开课实践来看,尽管教学管理部门一直鼓励广大教师开设公共选修课,但一线教师开设公共选修课的积极性并不高,每学期能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的门数仍然不能充分满足学生自由选课的需要,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公共选修课平台开放后,最先选课的学生能够自由选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而后选课的学生已经没有了自由选课的余地,公共选修课最后沦为“必选课”。公共选修课课程设置门数少的另一个原因是,后选课的学生不能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选择课程,对所选公共选修课没有兴趣,直接影响了公共选修课的学习效果。
2.开设课程缺乏稳定性
由于教师对于公共选修课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发挥的作用认识不够,将开设公共选修课作为补充额定工作量的不足为目的,导致了公共选修课课程设置不稳定:当教师能够完成额定工作量时,就不开设公共选修课;当教师的额定工作量不足时,就争先恐后开设公共选修课。这使公共选修课难以形成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
3.课程内容偏理论化,缺少实训实践环节
从高职院校已开设过的公共选修课来看,大都是理论课程,鲜有实践性强的课程。而从高职学生的特点来看,他们更乐于、更容易接受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只有这样的课程,才能发挥公共选修课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才能实现公共选修课素质育人的目标。这种形势迫使教学管理部门必须对公共选修课进行改革,开发、设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二、现代学徒制理念对公共选修课课程设置的启发
1.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与现代的学校制度相结合的一种职业教育制度,起源于联邦德国的职业培训,二战后在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施校企双元育人,即学校的老师和企业的师傅是人才培养的双主体,学生也具有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学生的学习是课堂上学习和企业中实训的有机结合,学生在学校接受文化基础和专业理论教育,在企业接受以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技能培训。
2.现代学徒制的优势
现代学徒制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将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模式改革的方向。2014年9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2015年1月教育部制定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国职业院校中开始试点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第一,校企双元育人。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深度的校企合作,与我国现行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育人相比,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和参与育人,转变为育人,企业要提供学徒的工作岗位、学习场所、确保学习时间。企业的育人层次不仅在制度层次,而且上升到法律层次,实现了产教的深度融合。
第二,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学生在校学习,是“学生”,在企业接受培训是“学徒”。这种“学徒”不是名称意义上的,是有实质意义的,学生不仅与企业签订学徒合同,由企业指派师傅指导和监督学生在企业接受生产技能培训,而且在学徒期间享受学徒工资。
第三,考核方式转变。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将职业认证考核标准与岗位晋升等级考核标准作为课程考核的指标,能够实现学徒在企业的工作业绩考核、师傅评价与在学校的学习成绩考核的互认和衔接,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学徒学业考核评价更加规范、科学。
3.现代学徒制理念对公共选修课课程设置的启发
现代学徒制集合了传统学徒制和学校教育的优势,其鲜明特征是具有校企联合双元育人和学生的双重身份。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实践教学的增强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定会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现代学徒制理念对高职公共选修课课程设置有一定启发。高职院校在公共选修课课程设置中,可以聘请学院内行政兼课老师、实验室老师等开设公共选修课,一方面这些老师具备上课资格,可以开设与本职工作内容相关公共选修课;另一方面,可以将这些老师的工作地点视为“企业”,将老师的工作内容视为“生产活动”,将老师视为“师傅”,开展学徒制式的、以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实践教学。这一方面可以丰富公共选修课的课程数量,解决公共选修课课程设置数量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学徒制式的公共选修课教学,可以有效地弥补公共选修课实践教学含量不足的问题,有效地利用公共选修课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基于现代学徒制理念的公共选修课课程设置实践
1.具体做法
教务处分别邀请宣传(统战)部负责网站宣传,院报编辑的老师开设《办公室文秘与文字宣传工作实务》,实践教学中心负责机房维修老师开设《计算机维修入门到精通》等课程,在选课系统的课程介绍里也详细介绍了课程性质及教学内容,并附上授课计划,供学生选课参考。同时教务处允许试行学徒制式公共选修课的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各占一半,或者实践学时占公选课总学时的60%,允许教师的实践学时在工作岗位上灵活安排学生实习。比如,《办公室文秘与文字宣传工作实务》课程,老师在讲授完基本理论后,可以在实践环节安排做宣传展板、校对院报稿件等具体工作任务让学生来完成,学生在真实的工作过程中完成相关的任务,此时的老师,变成了以他的工作经验指导“学徒”工作的“师傅”,此时的学生变成了“学徒”。“师傅”将经验传授给了“学徒”,“学徒”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帮助“师傅”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并收获了真实的工作体验。
再比如,教务处邀请学院实践教学中心负责计算机机房维护运行的老师开设《计算机维修入门到精通》课程,该课程纯理论学时只占总学时的1/3;另外1/3学时由老师带领学生在其负责的计算机机房进行设备运行维护,并现场演示,此时学生并不独立维修;其余1/3学时,老师将学时分成小组,分别在其负责的机房内运行维护机房,并对产生的故障进行独立诊断和维修,在这一过程中,以学生工作为主,老师负责指导。老师成了“师傅”,学生的角色为“学徒”,“师傅”以他的实践经验指导“学徒”实践技能的提高。
2.效果
学徒制式的公共选修课试运行了两个学期,从老师和学生的反馈来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授课教师反馈。选择试运行学徒制式公共选修课的老师为工作岗位平时需要学生帮忙的行政兼课教师,之所以这么选择,是因为:第一,这类老师不是单纯的行政工作人员,是行政兼课教师,他们平时是上课的,是合格的老师;第二,这类老师的行政岗位平时需要学生帮忙,他们不但有指导学生帮助他们工作的经验,而且学生参与他们的工作不会影响到正常工作,还会帮助到老师。授课教师的反馈很积极,因为这种“学徒制”式的课程将他们的理论知识和行政工作岗位技能都运用上了,并且在公共选修课的实践课上可以指导学生做具体的岗位工作,也有利于他们岗位工作顺利开展。
(2)学生反馈。在对全部公共选修课的满意度测评中,学徒制式的公共选修课学生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其他选修课,学生的总体评价是:这类课程能学到知识和技能,不枯燥。尽管开课数量少、试运行时间短的限制,学生的评价不能全面表达学徒制式的公共选修课效果,但这至少表明,学徒制式的公共选修课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3.意义
(1)有效缓解了公共选修课课程数量不足的问题。前文提到,高职院校对于老师开设公共选修课采取自愿的原则,没有强制的措施,导致公共选修课执行过程中出现了数量不足的问题,严重限制了学生的自由选课,严重影响了公共选修课素质育人目标的实现。学徒制式的公共选修课的开发和开设,对于公共选修课课程数量是一个补充,也丰富了公共选修课的课程体系。
(2)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教学的关键。而高职学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乐于接受实践性强的课程,无论是培养专业核心能力的专业课还是提高素质的公共选修课。对于公共选修课来说,任何一所高职院校都不会分配更多的时间和资金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利用学院已有的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高职公共选修课唯一的选择,学徒制式的公共选修课便是这类课程,它充分利用了高职院校已有的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有益探索。教育部已经制定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现正在全国职业院校中开始试点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将成为我国高职院校未来一段时间内主导的教育模式,探索学徒制式的公共选修课并进行实践,有利于教师深化对现代学徒制内涵的理解,为深入开展现代学徒制奠定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鹏飞,陈秀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
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
[2] 陈若蕾.具有广东特色的“234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
式改革探索[J].职教论坛,2014,(11).
[3] 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Z].教职
成[2014]9号.
[4] 胡秀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师
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
现代工程制图范文5
【关键词】中国工程图学;起源;绘画艺术
Investigation into the relation of the Chinese engineering
drawing and painting
Gao Hongying
(Shaanxi polytechnic Institute,xianyang shaanxi 712000,China)
【Abstract】There are close relation of the Chinese engineering drawing and painting in this articl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engineering drawing origin from the painting. The forming and building of projection theory are based on painting skill. The engineering drawing have aesthetic, because the engineering drawing combine with painting .
【Keyword】Chinese engineering drawing,origin,painting
中国工程图学与绘画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在绘画技法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的[1],探究工程图学与绘画艺术的关系,可以使广大图学工作者了解我国图学发展的渊源,进而拓展图学的内涵和意义,为现代工程技术提供完美的图样资料。
1.中国工程图学的发展源于古代绘画艺术
中国工程图学的发展,历经早期制图,即粗略图样,精确制图,按一定画法理论制图三个阶段。在工程制图尚未形成一门专门的学科之前,古代从事绘图的大都是画师,人们将绘画的技术应用到各种工程图的设计与绘制上。由于投影方法的应用,使绘画技法成为古代工程制图所需要的技术基础,因此工程制图起源于绘画。早期绘画中采用最能反映事物特征的正面或者侧面形象,已是现代工程图中使用的“正视图”和“侧视图”的萌芽,而中国古代绘画中几何形图案的出现、视图的选择,正是工程制图所需要的绘图基础。[2]
工程图学与绘画艺术虽然表达的目的不尽相同,但工程图学与绘画艺术却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绘画艺术专注于传达对客观世界鲜活的理解与情感,并运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实施所要表达的意境或主题,富有主观臆断与个性色彩。而工程图学面对客观世界进行理性的抽象,设立了一系列的空间几何问题,并运用逻辑语言使其规范化与概念化。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以反映与表现客观世界为根本目的。尤其是工程图学与绘画艺术都面对同一个研究对象,即从客观世界中提炼出来的基本几何要素“点”“线”“面”为出发点,通过科学与艺术两种途径,又回归到相同的目的。“画成其物”、“依类象形”,因此中国古代早期的工程制图在还没有画法几何应用于工程制图中时,都采用绘画技法表现工程图样,以画代图,所以古代工程制图是以绘画技法为基础的,绘画技法对我国工程图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绘画技法的发展促进中国工程图学投影理论的逐步形成。
投影理论是工程制图的理论基础,通过投影在平面上产生图像是绘制图样的依据,也是工程制图最基本的方法,中国古影方法的应用始于先秦,当时用投影的方法测方定向。古代的投影理论在绘画技法中的应用已由来已久,绘画中应用的投影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中心投影法的理论基础
中心投影法,即投射线汇交一点的投影法,如图1所示,其投影随着物体距离投影面的远近而变化,用这种方法绘制的直观图立体感强,多用于绘制建筑物的透视图。
图1中心投影法
中心投影法在古代绘画技法中就有应用,主要见于南宋,当时的画家在画面上绘出山水景色,首先要解决透视问题,宗炳(375-433年)的《画山水序》论述了图形的透视理论:“且夫昆仑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则其形莫视,徊以数里,则可围以寸眸,诚由去之稍阔,则其见弥小。进张绡素以远映,则昆、阆之形,可围于方寸之内。”[3]宗炳用“绡素”即透明的丝绸当成投影平面或透视平面,用中心投影原理论述了远小近大的透视规律,从视点到“素绡”即投影面,从“素绡”到“昆、阆之形”,即从投影面到投影的物体,其投影关系几乎与现代透视投影的理论所具有的三个基本要素相同,即视点、投影面、被投影的物体。所以古代透视思想与现代透视投影原理是十分相似的,他的理论成就在于揭示中心投影和截影之下保持不变的图形性质,而这一性质正是现代透视理论的出发点。
2.2 绘画技法中的平行投影法
在现影理论中,平行投影法是投射线相互平行于投影面的投影方法,它包括斜投影和正投影,斜投影是投射线倾斜于投影面的投影方法,正投影是投射线垂直于投影面的投影方法。而这两种投影方法在我国古代绘画技法中早有应用。宋代的刘道醇在《圣朝名画评》卷之中说:“为屋木楼观,一时之绝也,上折下算,一斜百随》。”宋人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川”中也曾论述“学画竹者,取一株竹,因月夜照其影于素壁之上,则竹之形出也……”这里所谓的“因月夜照其影于素壁之上”,就是平行投影法中的斜投影的具体应用[4]。正投影是绘画技法中采用较多的投影方法,这种投影法能较清楚地反映事物的特征形状。
由此可以看出,古代画师们已经从半经验半直观的实践中运用透视投影、平行投影等的方法绘制图样,这一成就无不推动着古代工程图学的发展。
2.3 “画学”的发展促使工程图的表达方法趋于完善
现代工程图中的基本视图是将物体向多个基本投影面投影所得到的视图,包括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等。对于复杂的机件采用多面投影才能表达清楚物体的结构。古代画师在绘制各种复杂的图案时,如对动、植物纹样也已采用多面描绘,如鸟、兽纹等的侧面描写,而对叶形纹和枝叶形纹等采用正面描写,这种采用正面和侧面描写的方法,最能反映形体的特征,同时也是发展人们空间想象力的最好手段,这种绘画技法对于工程制图中多面投影理论以及组合视图的运用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a)玉 (b)玉杯
图2
在宋代,由于“画学”的设立,促进了工程图学的发展。组合视图的出现及在绘制物体时的应用,是宋代工程图学独创性发明的一个显著标志。在《考古图》里,就出现了组合视图的应用,如图2所示,(a)“玉”采用了主视图和右视图,(b)“玉杯”采用了主视图和俯视图的组合视图表达方法,克服了仅用一个透视图或轴测图难以表示物体形状的缺点。宋代工程图学的发展使工程制图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它代表了中国古代传统工程图学的最高技术水平,也已经为现代工程图学的形成及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2.4 工程图学中轴测图理论基础的奠定
a 王伯鼎 b 父辛鼎
图3 《续考古图》中的图样
古代画师在表达器物时,不仅会用正投影的方法表达其形状特征,而且也采用类似现代工程制图中的轴测图表达器具的直观形象,这些方法与现代工程图学中的轴测图理论十分相似,为轴测图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传统的界画即是标准的斜轴测图。而“界画”(中国画的一个画种 ,主要用于表现亭、台、楼、阁、榭等建筑物)起源很早,晋代已有 。李思训的《九成宫纨扇图》、《宫苑图》;宋代的著名界画有《黄鹤楼》、《滕王阁图》等,图3所示为《续考古图》[6]中的图样,图(a)中的 “王伯鼎”图采用的画法近似现在的“斜二等轴测图”,图(b)中的“父辛鼎”图采用的画法近似现在的“正等轴测图”。
3.工程图学与绘画艺术相融合,使工程图更具有艺术性。
绘画艺术是追求视觉享受,给人以美的感受,所以绘画艺术在美学方面的追求可谓无止境,从古代绘画到现代绘画,从中国画到西方油画无不蕴含着美的因素。由于古代工程图大多是画师设计绘制的,画师们从绘画的角度出发,描述物体的形状。在11世纪的宋代,大量画家参与工程图样的绘制,画师与匠师共同努力为工程制图与艺术的有机结合开辟了途径,从宋代“木屋”绘画所取的艺术成就及应用于制图,促进了制图技术的发展。《营造法式》、《考古图》中的图样,以及《清明上河图》等,正是绘画艺术应用于工程制图上的典范,它说明了只有当科学技术与绘画艺术完美的融合,会使工程图更加具有美学蕴涵。《西清古鉴》是由清代画院绘制的,这是艺术家直接参与大规模工程图绘的历史记载。它不仅重现了器物的形状,而且由于画家的参与,完美地表达了器物的整体造型,使图样在准确、合理的原则下,更具有艺术性,也成为流芳后世的艺术珍品。
现代工程图学也应蕴涵有美学思想,为了适应当代大规模、高速度、标准化的生产特点,适应生产协作,技术交流,便于装配、维修,便于采用专业化设备,便于高效率的生产。一般要求工程图满足标准化、通用化的原则,而满足这些原则的话,必然会使工程图成为一种技术交流的无声的语言,可以指导人们进行生产制造,这种规范化的形式也是一种美,即美学中的规范美。因此工程图中不论是字体、图线,还是比例的选择、图幅的格式无不蕴涵着这种规范美。[7]
4.结束语:
通过探究中国工程图学与古代绘画技法的密切关系,感知中国工程图学的历史渊源和发展,也领悟出工程图学中所蕴涵的美学底蕴。因此工程图学教育中渗透美学教育,是对工程图学内涵的拓展,可以增强工程技术人员的艺术鉴赏能力,在产品造型设计等方面能自然地将图学与艺术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产品的设计不仅能满足使用性,而且满足人们对其美观性的要求,具有艺术性。
参考文献:
[1] 吕守祥.机械制图[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 (1-4)
现代工程制图范文6
Abstract: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demand for talent, engineering graphics education is facing new challenges. The paper analyzed the current teaching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engineering graphics education, and described its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and approach to cultivate talent. It also emphasized that reconstruction of course system, stable team of teachers and application of industrial design are the developing trend of engineering graphics education in the future.
关键词: 工程图学;教育;教学;创新
Key words: Engineering Graphics;education;teaching;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2-0165-02
0引言
工程图学教育是工程教育的基础,尤其在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等行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以及CAD/ACE/CAM在行业中的广泛、深入地应用,工程图学教育受到冲击和挑战,赋予了工程图学更丰富的内涵。近年来,新编的图学教育教材琳琅满目,各种教学方法、手段及考核方法令人耳目一新。如何深化工程图学教育理论,研究其内涵,改革教育方法和手段,更好的培养图学人才,促进学科发展,使得工程图学教育更好适应行业企业的生产发展需求,是值得认真探究的重要课题。
1工程图学教育的现状
长期以来,工程图学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课程试题库的研究和图学人才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许多研究,在不同程度上取得长足的进展。
1.1 教学模式与特点近年来,工程图学教育模式呈现多元化、多样化和现代化。主要有三种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①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体现为画法几何、制图技术、计算机绘图分段教学;②贯穿教学模式,主要体现为将二维计算机绘图技术融于工程图学教学全过程;③工程图学与三维参数化造型设计软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部分高校将工程图学与CAD合并为一门课程,即《工程图学与CAD》。极少院校实验通过学科间横向联系和纵向贯通重组教学内容,如将工程制图、机械原理、机械零件与CAD课程整合成一门《机械设计制图》的机械基础课程的融合模式。
1.2 教学方法与手段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具有创造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基础,传统的“灌输式”、“应试式”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工程图学素质教育的要求,广大图学教育者在“启发式”、“自学式”、“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和实践,在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获取知识能力,营造活泼生动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出自己观点和看法,为学生创建各种展示自己的机会等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提高了工程图学的教学质量。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应用这些好的教学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由于工程图学教学内容不断增加、教学时数减少、班级人数增加,以“粉笔与黑板+模型与挂图”的传统教学手段已经难以适应当今工程图学教学的需求。多媒体技术为使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创造了条件,而且实践表明合理地使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可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目前采用的教学手段总体有三种:传统的“粉笔与黑板+模型与挂图”、综合的“黑板作图+多媒体教学课件”、单一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因生源及教师等因素影响,具体教学效果各异。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效果已经得到图学教育界的公认。福建省图学教师在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教学效果、合适的比例作了大量的分析与探讨[1];研究《机械工程制图》网络教育系统的设计与制作[2];探讨和实践SolidWorks、AutoCAD、CAXA等三维实体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3]。
根据工程图学课程的特点,建立助学软件和模型库是很有必要的,有许多教师对建立工程制图虚拟模型库方面进行探讨和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探讨了基于SolidWorks 与ModelPress及FrontPage等软件创建以网络形式显示的制图虚拟模型库。或利用VRML代码编程将VRML与大型三维造型工具软件solidworks及3D Max相结合建立虚拟模型,构建基于VRML的工程制图虚拟模型库。三维模型具有适时的交互性,观察者可通过操纵浏览器从任意方向观察模型外观,也可深入模型内部观察其内部结构,达到与真实模型相似的效果。学生通过利用模型库自学,培养和发展了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制图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1.3 课程体系与教材随着课程体系的改革,出现多种课程体系构建的形式[4],如:将制图、公差及计算机绘图融合成一门课程,或将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融合成一门课程,或将建筑制图、建筑构造、建筑设计、力学、材料等融合成一门课程。也有按模块划分的,如:分成投影基础、投影制图、机械图、计算机绘图、土建图等几个模块,便于与相关专业协调安排教学模块。更多的是单独设课。结合教育部开展的精品课程建设,创建了机械制图精品课程。计算机绘图教学在工程图学教育中有以下几种引入形式:计算机绘图与制图教学分离式、融合式,有以一种软件为主导进行教学,也有采用AutoCAD和3D软件相结合的计算机绘图教学。
1.4 课题试题库研究试题库建设对于减轻教师的负担、真实实现教考分离、促进教学质量检测的科学化、规范化、提高课程考试的试卷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很多院校根据工程图学试卷的特殊性(以图为主,文字为辅),进行了许多探讨和实践,试图建立一个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合理的、具有很好开放性和可扩充性的、初步拥有一定题量的、操作方便的能智能组卷的试题库。福建省图学工作者综合应用VFP、Word、OLE、VBA、等技术,构建通用试题管理系统设计平台,实现了试卷公式、CAD图形、图片、文字混排录入编辑和灵活的自动组卷方式以及试卷自动排版生成,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简易的操作环境,提高了题库管理系统的通用性、扩展性和易用性[5]。有的教师提出了对制图成绩的评价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要能综合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总成绩由四部分组成:卷面成绩、平时成绩、计算机绘图成绩、习题作业成绩,其中以卷面成绩为主。根据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分开卷和闭卷考试,有分单元测试、口头答辩和实际操作等考核形式,是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的方面展示自己的学业水平。
1.5 图学人才的培养工程图学现为二级学科,没有自己的专业和学生,研究生规模也不大。但是,工程图学作为一门量大而广的基础课,担负着培养学生的工程图学素质,即培养学生的视觉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图形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的重任,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毕业设计以及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工程图学教育在现代技术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国家陆续建立了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并在一些重点院校(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理工大学等)设立了工程图学硕士点和博士点,为国家培养了工程图学领域的高级人才。
1.6 工程图学教育存在的问题近年来,虽然在图学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方面都取得一些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队伍不稳定、课程建设速度缓慢、工程图学课时逐年减少、实训设施(机房、测绘室及其测绘部件与工具等)得不到充分保证,工程图学训练严重不足。随着生源综合素质的下降,教学质量和效果急需提高;另外,部分制图教师对CG/CAD不恨熟悉,或缺乏必要的工程知识,难以对学生进行CG/CAD教学和对学生工程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导,而且在理论教学中会不自觉的以纯粹的科学研究思维模式取代工程思维,从而阻碍了学生工程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
影响图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队伍。相对其他学科而言,工程图学教师队伍一直不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图学教育的发展。不稳定因素主要有:①教研室没有自己的专业,不受重视,影响了教师的职业成长。②课时逐年减少,教学任务繁重。③图学课程属于基础课程,科研工作受课程制约,职称评定受限。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使得年轻的图学教师不安心教学,所以兼职教师、轮流上课较普遍。部分老教师缺乏积极性而安于现状,对现代图学钻研不够,教研教改工作难以开展。
2工程图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途径
图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图示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下面结合培养目标,分析工程图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途径。
2.1 图学教育中的人才培养途径图学教育中的人才培养结构分纵向和横向。纵向人才培养结构主要指研究生、本科生和职业教育三个部分,对应分为工程科学型、工程技术型和工程应用型三种规格的图形人才。研究生层面的图学教育是培养工程图学领域高级人才的阶段教育,它关系到提升该领域人才素质、研究水平及未来工程图学的发展。本科生和职业教育这两个层面学生数所占比例相当,但培养方向有所不同,均为不同领域、不同层面行业所不可或缺的人才。各校的传统和侧重的差异,允许和鼓励各校在人才培养中形成和发展自己的特色,防止“千校一面”的现象。
横向人才培养结构主要体现在知识、能力教育有所区别,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是重点。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从以下三方面作为切入点:①将最新科学技术和行业发展信息融入到教学中,为数字化、虚拟化、智能化提供设计基础平台,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依据。②图学教育必须与实际生产相结合。行业企业的需求就是教育教学的目标,行业企业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教育科研课题。实行开放式教育教学,强化学生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传统教学方法与优质CAI教学课件相结合,使教学语言更加形象化、图示化,降低教与学的难度。
2.2 重构工程图学课程体系,培养现代工程技术人才就现代工程图学课程的内容而言,包含画法几何、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三维造型设计四部分的内容,工程图学课程体系应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老构建,应以图学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
课程体系构建将遵循两个原则:专业需求和社会需求。课程内容的选取和结构形式将更加多样化,由多门相关课程整合而成的工程图学课程将受到更多的关注和尝试。在课程的整合过程中,其内容的选取更加贴近社会需求,尤其是职业院校的工程图学课程内容将以职业岗位需求原则选取、序化,同时兼顾学生的知识迁移和个性化教学。
创造性教育以及个性化教育是培养现代工程技术人才所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工程图学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实践环节决定了它是训练、提高一个人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很好途径。在图学教育教学中渗透产品的构型设计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
2.3 稳定教师队伍稳定教师队伍必须采取以下措施:①突破以往单纯的图学教育构建理念――培养学生读图和绘图能力,把图学教育与设计相融,这样,即可结合后续专业课程教学,又可拓展教师教科研的空间。②适当减轻教师教学负担,鼓励并支持图学教师在搞好教学的同时从事科学研究,以提高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有条件的院校申办现代工程图学专业,使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有发展前途,从根本上稳定图学教师队伍。
2.4 引入工业产品设计思想从国外的图学教育情况来看,将图学与工业设计相融是一个发展方向。把工业产品设计引入制图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设计造型能力,使学生不仅能绘图,看图,还能设计造型。工业设计与图学教育都具有培养学生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的共同点,三维图形和二维视图相辅相成,设计出产品的结构和形态。这种教育教学思想有利于培养工程技术复合型人才,也有利于改善教师研究方向狭窄的局面。
3结语
随着工程图学教育的发展,课程体系、教材、教学方法和手段、师资等各方面均呈现了多模式、多样化和现代化。课程内容将有针对性的向横向拓宽和纵向延伸,并不断产生新的图学教育课程。三维数字建模将在图学教学中起到重要作用,强化学生的设计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是努力的方向,也是科技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章拓,贺向东.论工程图学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改革[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3(1):30-34.
[2]苏春锦.《机械工程制图》网络教育系统的设计与制作[J].职业教育研究,2005,(10):151-152.
[3]李建中.三维AutoCAD 图形技术在组合体教学中的应用[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0,28(Supp):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