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春节小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春节小报范文1
调查显示:
假日时间更难以确认他们的学生,这项调查是30%的情势发送问卷,而其他70%是通过问题和答案的情势获得的调查对象,通过QQ或MSN的这项调查的对象:街头大一:30,初中学校的学生:40岁,高中学生:30。
调查的内容:
在这个春节时间,收费是否合理安排积累课外大一的调查;遵守的新生和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的健康成长;大1是能够适当的消费和正确消费,逐渐认识到,社会紧张局面。
调查方法:
共30份,有效问卷30份,以及通过互联网分发问卷调查,问卷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70名一年级学生的统计数据,并最终作出的图表,以及受访者显示的成果调查。
成果:
在大一的第八天,在问卷的第一种模式,以及通过互联网,50%,问亲戚之间的学生参观,30%的大一学生追随父母去旅行,其余20 %只是停留再从元旦;的第八日至元宵节期间,70%的像前初中和高中学校的学生,一年级的30%团聚大一一年的学生,学生爱好到家里读书留或网上聊天,玩游戏......
在新年的额外耗费大一期间,学生或多或少都收到大批的利润,是对成年人的钱,利润是钱的主人,然后在消费者方面,约20%的学生方面吃,喝,党学生大部分都是奠定在KTV唱沿着k,和一些在肯德基或自助餐,吃饭,聊天时,20%的大一学生爱好扎堆去购物40%的大一学生选择去花卉市场摊位春节期间与他们的利益的钱保存到第一桶金,其余20%的大一学生,用于购置书籍,用来玩游戏或购置他们所需要的物品...... 。
此外,不只是选择的消费至上的原则,也许或多或少的金钱利益,是从原打算的偏差,因为大多数一年级,学生可以先用钱,所以大部分学生为自己的利益在金钱的应用和不程序的束缚,有钱花的大一一年的学生都像到像,所以在饮食和购物买衣服,已投入更多新的年份是因为的很多商品在打折,大一学生可以购置更多的商品,在新年期间,打扮得更加俏丽。在消费的选择,能够满足各种的第一年,在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相应的消费能力,过一个快活的新年。然而,在第一时间,以断定如何信任自己的钱,消费,部分大一学生的利益是没有足够的钱,家长来接,虽然不理想,但情有可原,因此能够更好地应用资金应用和发展开支打算是非常重要的!
结论和建议:
在这次调查中,我也逐渐大一学生有一个更宏观的熟悉,刚刚成为一名大学生,也融入社会,作为一个成年人开端开端承担自己的责任,所以合理分配时间安排,消费者只是一个原型,而不是自己的习惯根深蒂固的行动,所以不必为安排时间和消费者清楚的概念,因此有过剩的消费,而是说,大多数学生仍然能够合理地应用他们的假期和合理应用耗费自身利益的钱,很难出来工作,是值得借鉴的。对于家族中的一小部分学生是不是很富饶的家庭,他们更容易,更实现钱很难得的,因此,上述的不必要的耗费,他们总是非常节俭,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理想的免费资源在上述安排,春节期间,很多人爱好在家中兼职或做家务的一部分,以减少在家里的累赘,可以体现在大学的第一年学生开端有一个家庭的情绪,去一个更好的家庭幸福。对于富饶的家庭,他们的消费,或在一个豪华的方法,学生感到像一个勇敢的方法,以一种夸耀,恰恰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充分认识,以换取社会的竞争压力和辛苦工作的成果没有人器重视图,从而增长了他们的钱的重要性,是一个必要的行动。对于今天的大学生第一年,要采用一个了不起的成绩,不仅为他们的学业是1个大学生的措施对社会,将取得成功的平衡板,但也是他与别人和时间交易的把握对于今天的书院学生,大学的时间是非常丰富的紧张压力的第三年,大学生的生活一般都是由自己分配,所以除了上课时间,寒暑假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时间,除了课本知识,一个在当今社会发展的全领域将越来越趋向在寒假期间可自行找到更多有用的事情要做。
小学生春节小报范文2
春节期间,大家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结束后让我们来看看活动总结怎么写吧!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2021牛年春节的活动总结范文5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2021牛年春节的活动总结范文1为丰富节日期间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营造欢乐喜庆、祥和文明的节日氛围,我社区按照上级要求,做实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节日―春节的各方面工作。通过系列活动,使社区广大居民度过了一个安全健康的新春佳节。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制定工作方案
春节是我国传统的佳节,是人民群众最为看重的一个节日。如何让社区居民过上一个喜庆祥和的佳节,引导和推动全社区文明过节,健康过节、安全过节,是我们社区本阶段的主要工作。社区按照节庆活动的工作安排,认真制定《新村社区我们的节日-春节活动方案》,精心策划,科学分工,确保了我们的节日-春节活动有序开展。
二、扎实开展送温暖活动
(一)开展扶贫慰问活动。春节前,社区走访贫困低保12户,困难残疾人五保老人共10人为他们送去了米、油和慰问金数元
(二)开展拜望老党员活动。社区党委组织社区两委人员及支部部分党员拜望社区老党员,向他们汇报一年来社区的各项工作,同时,认真听取他们对社区工作的建议意见和20__年对社区工作的要求。
三、全面开展干干净净过新年活动
春节年前,社区发动社区两委成员、社区居民、社区志愿者对社区各主要区域进行了卫生清理,保障无堆积垃圾,路面整洁等。同时大力宣传过环保年,爱好环境不乱扔垃圾。
四、开展我们的节日-春节烹饪活动
20__年2月7在社区广场开展了我们的节日-春节烹饪活动。以丰富多彩的节目形式和寓教于乐的活动方式,深入挖掘和弘扬春节文化内涵,充分调动了社区业余文化骨干的积极性,提高了群众的参与意识。
总之,社区利用这个春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积极解决群众遇到的困难,宣传先进的政策思想。让社区居民能够过上平安、快乐、和谐的春节,使我们又向建设和谐社区迈进了一步。
2021牛年春节的活动总结范文2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使我镇人民度过一个安定、欢乐、祥和、文明的春节,营造充满生机、昂扬向上的文化氛围。我镇在春节期间,充分利用农村文体设施、文化活动室开展了群众新春篮球比赛。内容虽然不是很丰富多彩,但却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了文体联欢的乐趣,增加了节日的氛围。
四个村于大年三十至年初二在松柏小学的篮球场上举行了春节篮球比赛活动,现将有关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到位
镇分管领导高度重视春节期间群众文化活动,谢海雁委员就此项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各村干部按照上级安排和部署,立即行动,精心组织,为群众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二、活动基本情况
正月初二当天,松柏村小学篮球场内外站满了围观的村民,携老带幼的,场面热闹非凡。首先是欢迎身穿统一球服的各参赛人员入场,领导发表赛前讲话。接着宣读各项比赛的活动规则,然后开始了激动人心的比赛。
活动过程中,参赛人员个个面带笑容、精神抖擞,为即将开始的比赛增添了更多的活力。比赛搞循环赛,最后决出冠军,此次活动中,年轻人成为了赛事主力,精彩瞬间时时出现,博得了观众阵阵掌声。比赛结束后进行了本次文体活动的颁奖仪式,为获奖人员表示热烈的祝贺。
三、活动体会
通过春节文体活动的开展,我们积极思考,总结了以下深刻的体会:
1、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是农村体育文化运动发展的有力保障。
我镇今年的活动群众参与积极性较高,人数较多,最重要的一条是上级领导的积极支持和鼓励,极大地鼓励了村民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进一步体现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下,农民对文化活动的新认识和新变化。
2、广大群众的参与是农村体育文化运动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春节体育文化活动,激活了我镇农民对群体活动的盼望与向往之心,此次活动体现了我镇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3、发展体育文化运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农村体育文化运动直接促进了乡风文明,极大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大家的身体素质、思想境界和生活质量,为建设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了积极贡献。
2021牛年春节的活动总结范文3为响应省市、文明办开展“四走进.我们的节日.春节”活动通知要求,我们社区迅速行动,制定活动方案,广泛组织发动,在全社区范围内积极开展“四走进(走进关爱、走进知识、走进艺术、走进自然)我们的节日春节”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倡导送出关爱、品读家乡、体验文化、提升素质,引导广大居民群众过一个欢乐祥和、文明节俭、健康科学的春节,进一步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和环境文明建设,在全社区城乡营造欢乐祥和、文明健康的节日氛围,营造良好的节日社会环境。为此,我们象山社区把“我们的节日春节”主题文化活动与社区志愿服务结合起来,在元旦春节期间组织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开展了以“扫尘迎新,美在家庭,美在社区”为主题的志愿者服务活动.通过组织志愿者与居民、商户共同开展“扫尘”活动,以寄托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在此次志愿者活动中,春联福字---这些极具中国传统节日元素的物品除了在社区公共场所张贴悬挂外,也将由经由志愿者的手传送到社区千家万户,表达志愿者们对广大市民的深切祝福。特别是志愿者还将深入到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家中为其开展扫尘、送春联、送年货服务,让大家都能够感受到新春的暖意。同时,社区还为社区的孤寡、空巢和残疾人结成四个帮扶对子活动。帮扶人在职党员刘佳军、郭公义等为残疾人邱艳梅母子和曲海彬送米、面油猪肉等节日慰问品;为孤寡老人李桂杰送去500元现金,并邀请拥有相关特长的教育志愿者时振明为辖区的中小学生举办了“假期快乐读书伴我行活动”受到了家长学生的普遍欢迎。时老师还为学生们开展了“如何写好春联”,强调注重在春联内容上创新,除了一些传统的祝福话语外,要突出“美在家庭、美在社区”、“与爱心同在、与责任通行”等多种当代的新式春联书写方式,建议学生们把自己书写的春联送到居民住户的手中。
象山社区通过组织开展了各种丰富多彩、注重实效的载体活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集中组织开展好“四走进我们的节日春节”主题系列活动,使广大居民群众过一个欢乐祥和、文明节俭、健康科学的春节。
2021牛年春节的活动总结范文4为继承发扬中华传统节日优秀文化,根据县精神文明办安排以及县团委要求,我校围绕“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现将我校组织的“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节”主题实践活动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为确保此次活动顺利开展,我校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会议对活动进行总体部署,并下发了主题系列活动的文件,精心组织,把节日活动与思想道德建设紧密的结合起来,全面推进我校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二、精心策划,丰富内容
传统节日在各地呈现不同的特色。__小学围绕春节、元宵节辞旧迎新、团圆平安、孝老爱亲等主题,结合实际,遵循简洁可行、就近方便、力所能及的原则,主要策划了以下五项工作:
1、利用寒假期间,让学生寻找关于__文化的优秀历史典籍,围绕春节、元宵节文化内涵,通过收集“春节的由来、春节风俗习惯、春联的起源和意义、家乡举行的风俗活动”等,开展“红色经典赏析”等活动,让广大学生积极参加,深刻领会,增强对民族传统节日的喜爱,加深对本土文化的理解。
2、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村社清洁卫生、环境保护和公益宣传,为孤寡老人、残疾人和军烈属做好事、献爱心,宣传节日文明礼仪和低碳生活知识,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3、让学生认真记录自己的节日生活,结合寒假作业,引导学生学习节日文化、搜集节日资料、参加民俗活动,深入了解春节、元宵节的文化内涵。
参加节后组织的各类评选活动,展示节日收获和感悟。
4、进行一次“我所认识的低碳生活描述”活动。
三、强化措施,落到实处
1、加强宣传,着力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传统大节,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放假前,学校召开专门会议,开展了春节传统习俗扫尘、祭祖、贴春联、吃年夜饭、守岁、放鞭炮等春节文化内涵宣传,增进了广大中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各位教师、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发挥其作用,分利用板报、宣传标语,积极开展春节文化宣传,弘扬春节民俗传统,倡导文明过节、勤俭过节。
2、制定计划,合理安排,确保每位学生将此项活动落在实处。
放假时,每位学生都按照学校要求,制定了计划书和时间表,确立了活动办法,使主题教育进行的有声有色。
3、结合实际,组织开展村社志愿服务活动。
春节期间,各村活动小组开展了以扶老助残、社会治安、文化服务、环境卫生为重点的村社志愿服务活动,积极为残疾困难户、贫困户提供帮助、进行慰问;结合春节“扫尘”习俗,组织居民整治卫生死角,维护村社公共环境等。
本次主题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节日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和树立了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的思想观念,增强了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021牛年春节的活动总结范文5根据_文明(20__)3号《关于深入开展20__“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节”主题活动》的通知精神,我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积极组织学生在家长的协助和参与下开展“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节”主题实践活动和读书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立足实际
我校领导小组根据文件通知,经过认真商讨和策划,制定出包含感受民俗文化、读书活动、爱心帮扶活动、“美丽__”主题实践活动等内容的活动方案,内容包括“节日祝福”、“文化熏陶”、“快乐实践”等大的项目,整合设计成分年级段、内容丰富的《20__年“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主题活动寒假德育活动作业》,发放到所有学生手中,引导学生在假期践行活动。
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1、表达祝福与心愿,感受节日氛围。
春节,是中国人喜庆团圆的节日,是人们寄托美好愿望的日子。我校组织学生在节日春节、元宵期间设计的节日祝福语,写于“德育作业”中,并在与家人走亲访友拜年时灵活表达节日的祝福,培养了孩子与家人、朋友的情感和社会交往能力。
另外,同学们还通过制作贺卡、画年画等方式表达对亲友的祝福和对节日的喜爱。中高年级学生根据春节、元宵民俗文化等制作“春节、元宵节”节日小报。通过多种表达祝福与愿望的形式,同学们学会感人、学会与人交往,感受了浓重的节日氛围。
2、走近民风民俗,感受民俗文化。
为了让学生感受春节传统文化的熏陶,为了让小学高年级学生更好地绘制内容丰富、画面精美的手抄报。我校“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节”寒假德育作业要求学生们在假期中至少读一本有关中华传统文化或名家名作的书籍。不少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创作春节的对联;在春节走亲访友时搜集精彩的春联、春的诗篇,通过硬笔书法、软笔书法等形式将最喜欢的对联摘录下来,学生从实践中感受到了春节的文化内蕴。
3、投身假期实践,培养道德情操。
在“快乐的寒假”主题活动中,同学们积极投入感受民俗的活动中来:在走亲访友、赏花游园、逛庙会赏花灯等活动中,同学们感受到了节日喜庆和浓浓亲情;在与亲人长辈一起包饺子、包年粽、团汤圆等活动中,同学们感受到中华的传统民俗文化。寒假中同学们积极践行“日行一善”,有林__、杨__等到医院中慰问重残病人,有杨__、谭__等同学参与了“美丽__清洁乡村”的活动,还有的同学在家里进行了安全演练等。在这些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孝老爱亲、乐善助人、机智应对等的良好品质和能力。
小学生春节小报范文3
【关键词】诵读 习惯 积累 兴趣
我们提倡经典诵读,是因为它能告诉我们,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应该树立什么有个的目标;我们提倡经典诵读,是因为它能告诉我们,在碰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应该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被人;我们提倡经典诵读,是因为它能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古老的智慧、做人的道理、隽永的成语……
在人生最为宝贵的这一时段,孩子们的记忆了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这里所说的经典诵读,是指在0~13岁这一人生中记忆力最好的年龄段里,通过诵读古今中外经典的篇章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经典诵读活动,是传播中华文明,培养民族精神,促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有“熟读经典,涵养本元”之说。由此可见,经典诵读是多么重要。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感受到了经典教育力量的巨大。通过学习经典,孩子们有了孝顺父母之心,增加了识字量,培养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了背诵能力,加强了表达能力,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也明显提高。如何指导学生诵读经典?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经典诵读,让学生养成习惯。
经典诵读,“养成习惯”是关键,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第一,在学校里给学生安排定时、定量的诵读内容,使学生可以“经”不离手,“诗”不离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我给他们设计一份“诵读记录表”。以小学生喜欢的形式:奖励一朵小红花或奖励一个笑脸等,鼓励他们天天进行诵读,以此作为形成习惯的动力。
第二,建立家校联系卡,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我定期进行评比,对在班内、在家里读得好的学生随时给予表扬和不同方式的鼓励,充分调动学生相互竞争的积极性。
第三,推选“诵读小能手”引导同学们诵读古诗等。每周固定时间再由“诵读小能手”来检查同学们的诵读情况,不能达到诵读要求的,还要利用课余时间补上来。
第四,每日在黑板左上角写一条格言,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读经氛围,使学生日有所读,日有所获,从而养成良好的读经习惯。
第五,采取“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的方法,让记得好、背得快的学生随时随地教那些记得慢、背得慢的学生,即“兵教兵”。
二、巧背经典,实现“量”的积累 。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小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经典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经典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在教学中我主要以下几种方法引导学生巧背,实现“量”的积累:
第一,表演背。经典诗文不是无情物,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背诵时,加上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边背诵边表演,增进对经典诗文的理解,从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此法多用于低中年级学生。例如,一年级学生背诵《望庐山瀑布》,当背到“生紫烟”、“挂前川”、“三千尺”、“落九天”这些词语时,老师除了指导他们背诵的语气外,还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现出瀑布的美丽壮观和从高空落下的动态。恰当的语气和体态语能促进小学生的记忆与理解,加深了印象,提高了兴趣。从而促使其背得快,记得牢。
第二,据意背。是根据诗的内容进行分类背诵的一种形式。如将诗分为写景诗、叙事诗、抒情诗、言志诗等,每一大类还可分成若干小类。如“观自然风光,游山水园林”类的写景诗:《西湖》《山行》等;“播种理想、放飞希望”类的“言志”诗:《石灰咏》《无题》等;“友情难忘、友谊天长地久”类的“送别”诗:《别董大》《赠汪伦》等。引导学生据意背能促使他们分类清,背得多。
第三,据时背。是根据经典诗文所反映的时令进行分类背诵的一种形式,它能促使学生从时间的角度把握古诗文的脉搏,从而达到流畅记忆。让学生吟着经典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顺着四季走来,一路朗朗童音。从《早春》《春江花月夜》到《夏日》《小池》;从《秋浦歌》《秋思》到《冬景》《江雪》,学生们背过了灿烂的春,缤纷的夏,金色的秋,绚丽的冬。这种形式为学生引领了路子,为大量地背诵奠定了基础。
第四,创设情境背。学生背诵时,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创设一种吟诵氛围,引导他们入情入境地背诵。譬如,背诵立意欢快的诗文时,配上一曲轻松活泼的音乐;背诵反映离愁别绪的诗文时,播放一段哀婉低沉的曲子;背诵描述风光无限的诗文,配以优美的大自然画面等。创设情境背诵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它能创构诗境,造成特有的心理氛围,从而促进背诵。
第五,多种形式综合背。是融多种形式为一体的背诵方式。为了调动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我们常常采用此法,如两人赛、小组赛、男女组赛、班级赛,又如限时背、师生背、快背、慢背、轮换背、接龙背,亦有据意背、据时背、据画背、抄写背、听记背、问答背等。多种形式综合背,灵活且富有变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背诵的积极性。
三、诵读经典,合理安排诵读时间
每天早晨,老师走进教室带领学生进行读经,保证每天的20分钟早晨读经时间;此外,课前1分钟、放学离校前等零散时间,也是读经的最佳时间。因为小学生集中注意力有限,因此以时间短,次数多为佳,尽量做到见缝插针。
四、诵读经典,重在激发兴趣
小学生春节小报范文4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学 渗透运用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民族精神的精华,是现代文化的基石。为什么要学古诗词,为什么要学国学,那些早就过了时的文字,它的价值在哪里?其中凝练着作者的思想、心境,融合了那个时代的特质,是智慧的结晶。其中蕴含之丰富,千百年后仍值得细细品味。
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须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传统文化智慧。面对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集体观念淡薄,盲目崇拜洋文化,缺失民族自豪感的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强化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与语文课堂有效高效结合,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认为在传统文化已然回归的社会大环境下,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运用,语感的培养,更要承担起弘扬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的重任。
现在很多城市孩子学国学,小国学堂正悄然流行,这表明发扬传统文化,要从小抓起。的确,小学生年龄小,最易在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传统文化殿堂的基础。语文是民族文化的基石,是中华民族的根,小学语文教师应倡导学生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才更行之有效呢?
一、在氛围中感受文化
传统文化对于小学生来说,年代久远,平时除了古诗词外,其他内容接触较少,理解起来确实存在不小的难度。而且内容不生动,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部分学生单纯为了应对考试而学古诗,一知半解,不置入情感。如果在实际教学中营造浓浓的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那么能否使学生从心理和思想上产生学习的愿望和激情呢?
1.教师的潜移默化
我们要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感兴趣,首先自己必须感兴趣。教师应该热爱传统文化,并有一定传统文化知识积淀,用自己的知识和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喜爱,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传统文化除了是一门知识外,它能成为中华文化的精髓而响彻中外,更多的是它的文化内涵对人行为的影响。教师不仅要对传统文化教学进行有效的推动,而且要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榜样和动力。
2.利用班级文化布置
充分利用班级文化布置。平日,我在班级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极力将其设定为我班的特色教育。例如,定期让学生合作制作传统文化知识小报,将自己所学到的、所了解到的传统知识加以整合、内化。可以通过文字,也可以通过图画的形式。然后我将他们的劳动成果张贴上墙,作为班级文化布置。学生就被班级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萦绕。
二、在课堂中回归文化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教科书并不回避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输血”和激发小学生探索古文化的现实。可能因为传统文化知识和学生的距离感太远,学生缺乏新鲜感,所以不是很感兴趣。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精华,如何将传统文化知识上得生动有趣,培养学生对我国古文化的好奇和责任感呢?
案例一:以我所教的二年级学生为例,在平日的教学中,我有意引导孩子积累了一定的古诗文和名言警句。发现这样的问题,孩子记住了,但每天摇头晃脑读的时候,不知所云。他们只是机械性地了解,却没有从内心深处产生兴趣。长此以往,学生很快就会没有兴趣。
教学生字,尤其是形声字时,可以渗透传统文化。汉字的博大精深在于它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我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将传统文化教育逐步渗入实际教学中。
例如在教学“孝”字时,可以从分析字形入手:“孝”是一个会意字,是一个“老”字加一个儿子的“子”字,合在一起就成了“孝”字。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体就叫“孝”。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代代相传。上一代总是想着培养好下一代,而下一应承担奉养父母的责任,孝顺父母,让父母更快乐,生活更幸福。这样不仅让学生高效地学习了生字,还得到了德的培养。
案例二:在苏教版第四册语文识字一中,涉及中国的传统节日。学生对传统节日知之甚少,更不要提了解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了。反观“洋节日”学生说得头头是道,意犹未尽,我在感到悲哀之余更敲响了警钟。
中国传统节日众多,许多诗词歌赋中均有反映我国民俗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情景。适逢民俗节日,可向学生介绍有关诗词,吟咏背诵,借以了解民俗节日的情况,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春节前,可向学生介绍春节的由来,抄录王安石的《元日》;清明节可以让学生摘录杜牧的《清明》,感受诗人的情感;五月初五端午节向学生介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九月九日重阳节,向学生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及有关习俗:登高、赏菊、饮酒、插茱萸等,吟诵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请学生带着问题请教长辈或查阅书籍,有条件的学生更可以借助网络进行查找。
这样教学,学生受益匪浅,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朗读和背诵的层面,而是帮助学生挖掘内涵,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意识。同时,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也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案例三:诗歌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最多的一种文学经典形式。其实诗歌中所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非常广泛。挖掘传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可以使他们对传统文化更有兴趣。
例如教学王安石的《元日》时,除了传授语言文字知识外,还要认真分析探究古诗中的传统文化内涵,让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介绍了从“桃符”到“春联”的演变,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也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习俗好奇不已。课下,他们都主动地查找资料,了解中国古代其他节日的民俗风情。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自觉学习传统文化的愿望。
三、在生活中内化文化
有人会质疑,传统文化中的很多内容在现今社会还有多少可行性,或者还存在多少价值。的确,在这个充斥强烈的竞争,文化多元的社会中,似乎传统文化已经微不足道了。但如果我们放弃自己的传统文化,而一味让“洋文化”恣意横行,就辱没了自己的民族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在生活中内化其中涵盖的仁义道德,处世之法。因为它是民族文化的基石。
小学生春节小报范文5
一、让学生走进书海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话都说明了大量读书、背书的作用。
1.激发阅读的兴趣
良好的阅读兴趣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阅读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件较困难的事,不仅因为他们刚学会拼音,还因为他们的理解水平有限。于是,他们害怕阅读,觉得看电视和影碟要轻松得多。对此,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童话引路
低年级学生爱异想天开,热衷于看童话故事。所以我们可以从童话入手,让童趣引路,把学生领进书的海洋,再逐步扩大阅读范围。如科幻故事、十万个为什么、自然景观、散文小诗、古诗文等,只要学生感兴趣的,就积极鼓励其阅读。
(2)交流激趣
开展阅读成果交流,让学生体验成功,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法。办“词句银行”,让学生把积累的好词佳句输入电脑保存,定期展示给全班学生;搞“新语演播室”,让每个学生在课前五分钟主持一档节目,谈谈自己的读书心得和成果汇报;故事比赛、朗诵比赛、小品比赛、知识竞赛、小报展览等,都是交流的好办法。
2.培养阅读的习惯
查,在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要勤查字典;多问,扫除阅读障碍。另外,遇到意蕴深刻的句子要多与人切磋、品读。这样有利于提高阅读的效果和能力。
思,在阅读时要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故事讲什么?哪些地方最感动?我该学到点什么?如果自己来编这个故事会怎样编?
摘,阅读时要勤作笔记,遇到好词佳句,不仅要划下来,还要摘录到“采蜜集”上。我们要经常开展“勤劳小蜜蜂”的评比,“背好词佳句竞赛”的活动。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有人说,学理如筑沙,学文如积沙。这是很有道理的。学语文不像学习数、理、化那样,要循着严整的知识体系,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地来。学语文重在积累,重在习得。
二、让学生走进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
1.创设优美的校园生活
校园如果是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大染缸,那么在这儿浸泡过的学生将会是像模像样的小文人。校园的自然环境要优美:一花一木,一草一石,要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教学楼的艺术长廊,不定期展出师生的佳作,红领巾广播定期播出学生的诗文;每个教室都有读书角,学生可以借阅、交流;人人参与小报编辑,欣赏、评论、气氛热烈,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学生的视野扩大了,生活的内容丰富了,生活的积累增加了,并能自然地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
2.营造和谐的家庭文化
与家长联系,要求家长为孩子创设一个“家庭读书角”,并经常为孩子买书,与孩子交流读书心得体会;家长要以身作则,多参加一些文化活动,营造和谐的家庭文化。
3.组织语文实践活动
经常结合常规教育,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访问、公益劳动、社会调查。元旦开个迎新会,三八节给妈妈的诗,国庆节对祖国妈妈说的心里话,春节搞个慰问活动,寒冬腊月“我为小树穿新衣”,六一儿童节写活动方案等等,让学生在这些丰富多彩的常规活动中运用语文,积累语言。
搞活课内语文实践活动,如开设信息实践课,经常开展故事会、课本剧表演、诗歌诵、产品推销、吟诗作画等活动。条件允许的学生还可以上网查询资料,课堂上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实践证明,构建学生的语感能力,主要靠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积淀语感经验。
三、让学生沐浴阳光“语”露
学生的语感素养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的规范化有密切的关系。要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师首先要身先士卒,以良好的语感去影响学生,以敏锐的语感能力去对学生做正句润色。在中国小语界,贾老师有“语言大师”的美称。在课堂上,他常常以自己出色的语感能力,一丝不苟地为学生示范。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滋润,无疑会使学生的语感养成,使学生获益匪浅。
有一次,贾老师在上海上课。某位学生说了这样一句话:“寒假里,我和爸爸有幸来到杭州。”粗听起来没什么大问题,可贾老师说有四处得修改一下。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想一想,品一品,果然发现四处不当:①“有幸”不当,“我”去杭州可以说“有幸”,但爸爸去杭州不会难得。所以应该把“有幸”一词调到“我”的后面比较贴切。②把“和”改为“跟、随”比较恰当,可以体现晚辈对长辈的尊敬。③小作者在上海说这句话,不能说“来到杭州”,应该说“去杭州、到杭州”。④到杭州去做什么?句子没有交代。如果是奔丧、扫墓就不能说“有幸”,所以最好后面加上“游览”。
贾老师就是这样以自我表现垂范引领学生推敲、品赏、玩味祖国的语言,让学生沐浴在和谐的阳光“语”露中。
四、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语感
古人读书常常是书声朗朗,余蕴缭绕。而今的语文课堂却极少能感受到这样的朗读氛围,其实无论是语感实践,还是语感分析,都离不开朗读。只有通过朗读,才能推敲、揣摩、品味语言,体会作者谴词造句的准确、生动,感受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
1.在吟咏中体悟语言的意蕴感
“吟咏”是一种低低的、带调的颂读方式。“吟”可随着读者内心的感受变化而变化,节奏可以因兴致随意延长,结尾时多用鼻音,用哼出来的声音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这种“含于内而不宣于外,存于心而不传于人”的读,看重的是回归于心的自我感受与体验。所以,阅读课上的读书方式,应当以“吟”为主,边“吟”边“悟”,直至烂熟于心,再放声朗读,以检验自己感情和理解的水平。
如我在教《林海》一课中第二自然段时。初读课文后,我抓住“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这些词语追问学生“从中明白了什么?”学生通过研读,知道这些词语写出了岭的千姿百态,数量众多。这时,我及时点拨,要求学生读出岭的“多”来。课堂上,我反复试读,借助声音的高低变化来表现岭的多姿多彩。随后,我抓住这句话从而明白词语中的“点儿”说明岭与岭之间的差别不大,线条显得温柔。就这样一句话,学生经过反复吟读、揣摩、体味,深入理解了文字的内涵,感受到林海的意境美。
2.在诵读中表现语言的情趣感
小学生春节小报范文6
一、课程接地气
新教育实验认为:课程的丰富性决定了生命的丰富性,课程的卓越性决定了生命的卓越性。海门市余东小学的京剧课程,就是在这样一种课程文化理念的指导下应运而生。拥有“苏北小周庄”美称的余东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当地有着浓郁的京剧文化底蕴。千百年来,淳朴自然的民风,厚重的文化底韵孕育了一群热情善良的余东人民。被京剧文化氤氲着的他们,与京剧有着深厚的情缘,闲暇时光里,田间地头上,不时会哼上几句,还自发成立了一个京剧联谊会,享誉省内外。漫步在古老绵长的石板街上,常会有咿咿呀呀的京剧声传来,恍惚中如同穿越了时空。
余东小学坐落于余东镇东首,是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老校,一部分学生自小就是在爷爷奶奶的京胡旁长大。
如何依托浓厚的古镇底韵,让孩子们做有根的人,把学校的特色文化做大做强?余东小学陆耀成校长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2011年9月,学校票友社团成立,京剧联谊会特地邀请了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天补中学补天戏曲社创始人张垣老师前来给学生们做普及京剧知识的讲座。还特地指派京剧联谊会的优秀成员来学校义务教唱京剧选段。一段时间的尝试后,发现孩子们对京剧这一艺术形式特别喜爱,孩子们对京剧的热情火苗一下子被点燃了,家长也很支持、配合这项活动的开展。学校求贤若渴,四处寻访,结识了南通京剧团演员、当时正在南通陈桥小学兼任艺术教师的山、沈红霞,请他们来校做专职的京剧老师,于是一群京剧艺术教育“相同尺码”的人,怀揣着共同的梦想,开始了京剧艺术教育的艰难历程。余东小学票友社团也随之更名为雏凤少儿京剧团。学校决定,把京剧艺术特色活动定为学校特色名品教育项目,作为课程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普及京剧艺术的教育活动。学校通过这门特殊的艺术课程为孩子打开了一扇窗,呼吸着窗外芬芳的空气。
二、实施重普及
余东小学在打造京剧特色学校的同时,更注重以此为依托普及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艺术特长,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与其他社团相比,京剧作为一门校本课程在余东小学有着严格的教学规范。京剧师资培养这一“关”,学校用“传帮结带”的形式,探索一种校内培训机制。外聘京剧老师(专家),让他们分层次对音乐教师、班主任、科任老师讲授专业知识。学校还请艺术教师在周一的政治学习前进行20分钟的艺术欣赏讲座,提高了全校教师的艺术素养。此外,学校建设了一支由京剧专兼职教师以及校内、校外辅导员(凤城京剧联谊会会员)共同构筑的师资队伍,组建了“育凤教师京剧票友会”,组织全体教师对学校开发“京剧艺术”校本课程进行讨论,组织骨干教师编写了《古镇京韵》校本教材,内容涉及京剧的形成和发展,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表演程序、京剧的表演形式、十五首经典剧目等。
京剧不是一门孤立的学问,它是一种与各学科有着紧密联系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于是,学校注重京剧教育与各学科的渗透,有计划地在各学科渗透京剧的知识、历史背景等。比如,将京剧与音乐整合,全校每个班确保每周有一节京剧课。利用课堂教学、示范观摩等多种形式,方便学生学习,有效地推进京剧艺术教学和欣赏活动。语文课上加入京剧唱词的欣赏和诵读;信息课中加入了京剧信息的查找和电脑小报的制作;在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绘制脸谱;在体育教学中辅导学生学做京操;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梅兰芳等京剧大师的人格与精神;在晨会课中,通过欣赏京剧,让学生了解这些京剧名段背后的历史故事等等。一系列的组合式课程,将合力发挥到极点。
为了丰富京剧专业知识,提高京剧欣赏、演唱和表演技能,学校还经常邀请名家来学校进行专业知识讲座。著名京剧票友金笑兰,国家一级演员戴海豹,国家著名京剧教育家施雪怀,江苏演艺集团京剧院副院长严阵,深圳卫视“戏聚星期六”舞台总监李向阳,江苏省演艺集团张建强教授,戏曲杂志总编徐易,中国戏剧界首位梅花大奖得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批传承人尚长荣等专家学者多次来学校作专业知识讲座,和孩子们同台演唱,共同享受京剧带来的独特快乐。
三、文化施熏陶
近几年,学校进行了校园美化,美丽的校园让人心旷神怡,宽敞明亮的教舍让人眼前一亮,整洁的教学大楼、芬芳四溢的花卉草园,独具特色的艺术墙壁,无一不折射出校园浓郁的京剧艺术
氛围。
学校将京剧艺术作为建设校园文化布置的突破口,让每面墙壁会说话。文化长廊里张贴各京剧大师的剧照及京剧小知识;教室的墙壁上,悬挂的是学生自制的京剧脸谱,学校美术社团的学生还专门绘制了精美的京剧人物墙,他们画的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成了孩童的业余“伙伴”。 一道道风景渲染了京剧艺术氛围,形成了学校特色环境。
学校还利用校园内的广播、板报、橱窗及展牌等阵地普及宣传京剧艺术。京剧道具、服装陈列室里陈列了不少京剧服饰、盔头、刀、枪等道具。每天晨会时间,全校共唱京剧,声震校园;课间广播里播放的是学校小演员的唱腔唱段,使学生倍感亲切;每周五校园广播台《京剧大家唱》准时见面,受到师生的欢迎。置身于浓厚的京剧氛围环境之中,学生不断亲近京剧、感知京剧,加深了对京剧的了解,也更加喜欢京剧。漫步校园,操场角落里三五成群在练习压腿、走步的学生,已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提高促发展
如果说京剧进校园是一股春风的话,那么京剧团里的孩子就是这和煦春风下盛开的艳丽花朵。余东小学在做好京剧普及教育的同时,以京剧团为抓手,在普及中促提高。
京剧团的孩子们不但要学会唱段,更要学会一些基本的招式,身形、步伐、手势、眼神等,而且要做得恰到好处。渐渐地,那些学过京剧的孩子精气神跟其他的孩子都不一样,出操时与别的孩子站在一起,京剧团的男孩们个个显得气宇轩昂,英俊挺拔;女孩们则个个亭亭玉立、气质高雅。孩子们在参加社团的过程中,滋养了心灵,舒展了筋骨,更领悟到了“玉经琢磨方成器”的真谛。
“猛听得金鼓响号角声震,唤起我破天门壮志凌云。想当年桃花马上威风凛凛,敌血飞溅石榴裙……”在悠扬激越的密锣紧鼓声中,身穿“战袍”、手舞银枪的“穆桂英”登台亮相。她的嗓音稚嫩甜美,一字一句充满了国粹京剧特有的韵味。这个“穆桂英”名叫陈彤彤,今年才十一岁,是余东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也是学校培养的第二个“穆桂英”。别看她小小年纪,在京剧舞台演出已有近三年历史:海门市文化广场的“七彩之夏”,南通市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都留下了小“穆桂英”稚嫩圆润的嗓音。
孙灵,三(1)班的阳光少年,更是闻名校内外的“小小金嗓子”。他被选入少儿京剧团后,着实兴奋了好久,回到家便跟父母说他要参加学校的少儿京剧团。孙灵的父母本身并不爱好京剧,而且以为孩子只是一时兴起,并没有什么想法。可没想到接下来的日子里,小孙灵每天放学回到家都会盯着戏曲频道自学京剧,而且还学得有模有样!父母见孩子的确有这个兴趣,而且显现出了一定的天赋,便跟他说:“你要是选择了学习京剧,就要做好受苦的准备,而且无论多苦,一定要坚持下来!”兴奋不已的孙灵这时只顾一个劲儿地点头。就这样,他开始了与京剧的不解之缘,并在2015年,捧回了“全国十佳梨园宝宝”的奖牌。
像这样的孩子在京剧团里有很多,“人小鬼大”的机灵精史靓颖,沉着稳重的何佳鹏,默默流汗、牢记笨鸟先飞的崔杰……他们凭着对京剧的满腔热爱,在枯燥而艰辛的训练中,寻找着快乐,追寻着梦想,也培养了他们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发展了特长与个性,提高了自身的艺术修养。
五、展示多平台
经过四年多的积淀和努力,余东小学的京剧课程如今已崭露光芒。孩子们渐渐走进了这个神秘的世界,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经历了独特的成长历程,呈现出了别样的精彩。尽管学校开展京剧特色课程时间不长,但是整个学校的风貌、学生的精神已经悄悄地发生了变化,他们也在慢慢前行中品尝着成功的喜悦。
小票友们频频在各级各类舞台上亮相,他们还时常走进社区鸣锣开唱,传扬忠孝礼仪、尊老爱幼、公正廉明等传统美德。学校京剧团的节目多次在海门市中小学生艺术节展演中获特等奖。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参加南通电视台首届春晚选拔赛获得评委的一致好评,《我们都是国粹传承人》参加由海门市委宣传部主办的首届戏曲演唱大赛获最佳表演奖。京剧《打虎上山》直接晋级参加2013年南通市首届少儿春晚并获“观众最喜欢的节目”。2013年8月,在南京举行的江苏省第六届少儿艺术节戏曲曲艺类节目,一举夺得金奖。《穆桂英挂帅》参加了2014年南通市第二届少儿春晚演出。2014年7月学校京剧团获江苏省“朝霞工程”第二十一届才艺大赛少年组京剧特别大奖。学校京剧团还在苏州举行的全国新教育年会上向全体与会代表进行了展示,获得高度称赞。2015年5月,京剧《野猪林》《盗仙草》参加在南京举办的第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选拔赛,获小梅花金花奖。
一次次的展示,一次次的殊荣,充分展现了学生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学校京剧艺术特色活动的丰硕成果。
2012年11月30日,学校首届京剧节拉开帷幕,为期一个月的京剧节里,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唱腔身段比赛,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小戏迷,使学生近距离感受到了京剧的无穷魅力;京剧合唱比赛,同学们形神兼备的表演,不禁令人慨叹――神奇的民族,神奇的京剧;知识问答赛,下发京剧知识资料,分学段进行知识问答赛,以比赛的形式进一步了解京剧常识……南通日报、江海晚报、海门日报、南通电视台、海门电视台、海门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分别以《京剧唱响凤城校园》《古镇京韵,校园小票友京剧秀》《江海梨园涌春潮》为题作了专题的报道。
中央电视台11套《戏曲采风》两次走进余小校园。《人民日报・海外版》以“国粹在课堂”为专题,图文并茂介绍了余东小学的京剧课程,肯定了我校在传承国粹方面所做的有益探索。以学校京剧活动为题材的摄影作品《艺术瑰宝・薪火相传》获“中国梦”主题摄影公益广告第一名,并在纽约时代广场大屏进行了每天24小时的轮播,向西方世界展示了东方传统文化的传承。
余东小学的成功,与其说是学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不如说是新教育实验“文化,为学校立魂”这一理念带给我们的奖赏。新教育实验认为,一种成熟的学校文化,总是有一个明确的理念统摄着学校生活的一切领域。这个明确的理念就像一轮太阳,照射到学校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学校管理、班级文化、教研风气、课程研发,乃至于各种活动,总是这个灵魂的体现与实现,是朝向这个灵魂的一种努力。没有这个统一的学校文化之魂,无论多么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也都是一种华丽、零乱的碎片。而无论是理想状态还是事实样态,学校是应该有文化的,也必须要以文化作为支撑,才能成为美好事物的中心(朱永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