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团建活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班级团建活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班级团建活动

班级团建活动范文1

一、团日活动时间

二、团日活动地点:A304

三、团日活动主题:学风建设,创先争优

四、团日活动目标:1、保证四级过级率100%,六级过级率80%,期末考试挂科率5%以内,班级违纪率0%。

2、班委重视学风建设,强化责任意识、明确分工、规范工作内容,努力建设班级,以“先进班级体”和“优秀团支部”的标准来规范各方面的建设。

五、团日活动流程:

1、由女寝316带来关于学习为主题的节目表演,活跃气氛。

2、针对四六级考试有以下活动:

A 英语歌曲竞猜:由班委选出部分著名英语歌曲或英文翻唱歌曲的曲调,由班上的同学猜出歌曲名,并进行演唱。猜对即可获得奖品一份。

B单词表演大比拼:分组后,每队派5名同学进行传真表演,由最后一名同学猜出所表演的单词。表演并答对的最多的一组获得奖品。

以上两个活动用轻松地方式让大家融入学英语的气氛中。

C班级学习计划:

a 起床计划:每天由宿管委员通知各寝室早上6点30起床,早读英语训练,督促同学们早起。

b 自习安排:每周一晚自习定为班级集体自习日,四六级考试前组织听力训练和经验交流或个别辅导。

3、针对期末考试有以下活动:

A每周一晚自习定为班级集体自习日,期末考试前组织进行学习交流及复习,解答疑难,交流资源。

B了解班级同学每周到课率,督促同学们不逃课。

(情况允许的话)

4、由班导师蒋老师给予同学们此段特别时期的学习指导。

5、由班长宣布学院“一帮一”帮扶计划名单。希望各位有任务的同学认真践行。

六、活动预期效果:

紧张的学习气氛寓于轻松的团日主题讨论中。

团日活动总结

此次以“学风建设,创先争优”为主题的团日活动在以班导蒋老师的指导,团支部的积极策划组织下有序、圆满地完成。使同学们的学习思想观念进一步深化,在学习自主性方面将会有很大的提高,全面备战接下来的考试,积极完成学习任务。有利于班级良好学风的发展,以及在其他各方面的不断进步。

一、班导蒋老师特别指出:每个人都能创造奇迹,只要我们用正确的方法,扎实肯干地努力,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并且希望每个同学能通过四六级考试,备战好期末考。

二、主持此次团日活动的学委李几花详细的介绍了班级下阶段学习计划中所采取的对大家有用的措施和建议。供大家讨论,并通过。

班级团建活动范文2

关键词: 大学生团建工作 学生宿舍 新问题

长久以来,校园中的团组织主要是以学校、院系、班级团支部为框架来构建的。在信息社会的背景下,传统团建越来越显出较大的局限性,如传统团建活动参与率虚高,参与度令人担忧;传统团建活动频率偏低且不平衡,无法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传统团建活动活力明显下降,与团员大学生的期望存在较大差距等。而随着宿舍公寓化、学分制的逐步实行及网络信息化发展等,开拓高校团学工作的新阵地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本文就新时期大学生团建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及如何开展大学生宿舍团建工作作探讨。

一、新时期高校团组织建设面临的新问题

1.宿舍公寓化和学分制的逐步实行带来的新问题

当前,大学生团建工作面临着两大挑战,即学生宿舍公寓化管理、逐步实行完全的学分制。

近年来,随着高等学校学生宿舍公寓化改革的进行,宿舍普遍由新成立的、带有企业性质的学校后勤实业集团管理,有的还完全交由社会物业管理企业管理。从现阶段看,这些管理单位普遍重视并擅长于对物的管理,如床位调配、设施维修和卫生保洁等,忽视对宿舍内最重要的人――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缺乏对大学生思想、心理和行为特点的认识、研究,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原则和方法的把握。加之所属管理人员多为企业下岗人员或进城务工人员,文化水平不高,不能完全承担起学生宿舍管理的全部责任。

随着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管理正由传统的学年制向学分制转变。实行学分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所修课程,自主选择毕业的年限,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同班不同学、同学不同班的现象将越来越普遍,班级的传统功能和作用将逐渐弱化或消失。在这样的背景下,原来以班级为基本单位进行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的组织形式面临挑战,以班级为主体开展的各种教学、实践、文体活动也随之减少,宿舍成为学生之间交流、接触的主要场所。这种挑战深刻影响着学校工作的诸多方面,其中也包括原来以班级为基本单位开展的团建及思想政治教育。

2.网络信息化发展提出的新问题

网络进入高校学生宿舍后,增加了学生宿舍教育管理的内涵和难度。一方面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各种有害网络信息不仅“从数量上严重冲击了学校教育在学生成才环境中的主导地位”,而且从“质量上污染了德育的环境”[1]。另一方面,学生宿舍上网目的的性有待改变。“据调查,学生公寓中的互联网用于网络游戏、聊天、看影片等频率大大高于上网查阅学习资料”[2]。学生宿舍中的团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迅速及时地确定“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工作原则,显得尤为迫切。

3.多校区办学带来的新问题

随着多校区办学的高校日益增多,多校区办学的团组织建设工作已经成为广大师生越来越关注的话题。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在年级与专业纵横切割下,高校多校区办学的团建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首先,团学干部的问题。由于多校区地理位置上的分割,主校区低年级的学生入学后很难得到高年级学生的言传身教,传、帮、带脱节,在主校区高强度的团学工作压力下,老师对他们只能一边培训一边用。从培养团学干部的角度来说,刚刚培养成熟的一批团学干部,到了高年级要回老校区,又得重新培养下一批。致使团干使用周期明显缩短,青黄不接现象严重,培养团学干部的难度大大增加。同时,团学干部面临着工作与学习上的双重压力,一些团干甚至怀疑做干部到底对不对,值不值。

其次,团学工作指导老师的问题。团学工作指导老师工作压力大,时间、精力透支。他们除了要负责自己年级的200多名学生外,还要负责整个学院的团学工作。团学工作头绪多,责任大,指导老师经常要在多校区之间奔波,为了工作耽误吃饭睡觉是常有的事情,他们每天的工作时间远远超过8小时,精力处于严重透支状态。

最后,整个学校团学工作存在的问题。由于整个学校的团学工作重心在主校区,其他校区只有一个综合办事处,团学工作相关部门如团委、学生处、教务处只有老师值班,对与学生课外活动密切相关的学生活动场所、体育设施疏于管理。老校区的学生主要是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他们也非常渴望有丰富的课外活动。但是,由于缺乏有力的推动,整个老校区的团学工作荒漠化,缺乏大学校园应有的朝气和活力。而在主校区,没有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也就少了高校应有的学术气氛,而且主校区远离市区,学生的社会实践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积极推进大学生团建工作进宿舍

基于以上高校团建工作所面临的新问题,积极推进大学生团建工作进宿舍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1.构建团建工作新思路

高校团组织必须根据学生宿舍公寓化改革的形势,进一步提高对学生宿舍工作的认识,以推动团建及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为引领,进而推动辅导员工作、学生社团、网络教育等进宿舍,全面提升学生宿舍乃至整个学生生活园区的建设和管理水平,营造和谐的育人氛围,以此来巩固宿舍公寓化改革的成果,为维护校园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2.构建教育管理新形式

学生宿舍以其特有的优势,成为学校寻找大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的新的基本组织形式的新视点。学校可以通过调整学生的住宿形式,或以年级、或以专业、或以教学班级为基本单位安排住宿,以及通过调整学生宿舍的结构布局和设施配置等,构建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新的基本组织形式。这种新的基本组织形式,迫切需要团建及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并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进而为完成高等教育的任务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3.主抓团学工作新阵地

宿舍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在宿舍中的表现最自然、最真实,反映出的诉求最实际、最迫切。因此,学生宿舍是团建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学生宿舍,团组织可以真实地考察团干的表现;可以引导学生团干积极支持和参与宿舍管理,为广大同学开展力所能及的服务,通过自己的表率作用,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大学生生活院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使他们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强团性,提高素质;可以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4.建立团组织新平台

成立学生宿舍团的工作指导委员会是团建工作与学生宿舍管理相结合的必然要求,它作为学生宿舍区团的工作指导机构,在工作职能上隶属于学校团委。它在宿舍共青团工作中起着指导作用,在宿舍团组织与原有班团组织之间起着协调作用,并使两者建立了互补和互动关系。委员会主任可由各学院分团委书记或辅导员兼任。在学生宿舍团组织管理层面上,团的工作指导委员会可按宿舍楼的分布相应设立团支部,各支部的书记由该幢宿舍楼内学生相对集中院系的团总支负责人兼任,以加强各院系与宿舍学生工作的结合。

5.确立团组织运行新机制

学生宿舍团组织建设工作应遵循目标管理原则,建立考核机制。在宿舍建立团组织的过程中,需要建立明确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团工作目标。工作目标管理的基本程序是:第一,建立目标体系。如颁布《大学生团组织工作考核评估办法》,其内容包括组织的思想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宿舍文化建设、特色工作等目标。着力抓好量化考核和奖惩激励这两个环节。第二,建立规范的工作体系,形成目标管理的保障。一是完善各项制度,可以制订一系列规章制度,如“大学生宿舍团的工作指导委员会职责”“大学生宿舍团组织定期活动制度”,有效地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团干部则可实行竞聘上岗。第三,宿舍实行学生团员、学生团干宿舍挂牌承诺制,可在团员中组织开展“向我看齐”、“我是宿舍先锋”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先锋模范作用。

6.建立学生宿舍自我管理新体系

逐步把学生宿舍建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场所,是学校宿舍工作的一个目标,也是学生宿舍团建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团建工作的延伸,大学生“三自”教育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干部工作队伍的管理水平,为学生宿舍团组织的活动提供基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在学生公寓的各楼幢建立起由团支书、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构成的学生自我管理网络体系,学校同时还需要建立和完善学生宿舍建档与管理工作体系,制定管理奖惩细则,把学生在宿舍的表现与综合素质测评挂钩,特别是在学生党员发展、优秀团员评选工作中,对在学生宿舍中表现不好的学生可实行一票否决制。

参考文献:

班级团建活动范文3

摘要:大学生社团作为高校的第二课堂是高校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也肩负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加强社团建设管理,关系到高校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学校的安全稳定的维护。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的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大学生社团也已展现自我、张扬个性、发展自我而越来越受同学们的欢迎。所以,加强社团建设势必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的开展与普及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关键词:社团; 思想政治教育; 作用

中央文件指出,要“依托班级、社团等组织形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社团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积极向上健康的社团不仅能够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更在其中可以使同学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以及良好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爱国主义情节。社团建设是在学院党、团组织的领导下开展的,这就更能体现社团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而被有效的运用。社团又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爱好,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学习为宗旨,避免了说教式的学习方式,也让同学们更容易接受,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互动性。可见,高校学生社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1 社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优势体现

1.1灵活的组织形式。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学分制在高校中的普及,选修课程的设立,都使行政班级的概念逐渐淡化,这就使许多班级开展的活动逐渐淡化,这就给学生管理增加了新的难度。高校学生社团的建立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其活动形式灵活多样、活动范围广泛,打破了原有的班级、系部、学院的界限,充分的将学生整体化。学生在这里充分的感受集体主义精神、归属感、责任感、荣誉感、认同感。并通过社团给予正面的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

1.2促进了凝聚力的增强。

随这高等教育制度的逐渐完善,班级的凝聚力及影响力逐渐缩小,学生社团的影响力逐渐扩大,这是高校当下一个特殊的现象。这不仅因为“同班不同学”现象的出现,还因为社团职能明确,目标一致,团队合作意识强烈,大家都拥有着同样的爱好和兴趣,进而导致的学生凝聚力增强。大家都为同一个目标去努力,这种凝聚力显然比行政班级的要强烈。

1.3多样的活动形式。

高校学生社团涉及到高校生活、学习的各个领域,有科技类、文体类、技能类等等,它们所举办的活动丰富多彩、多种多样,这些活动总会被一部分学生因为兴趣、爱好相同而接受,这也是同学们认同学生社团的重要原因之一,相比死板的说教式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更容易让同学们接受。

1.4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

实践性和创新性是大学生社团主要的素质培养的职能之一,同时社团也为他们搭建起展示能力和才华的平台,并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在各种活动、竞赛中相互竞争,接受检验。在自由对抗的文化氛围中接受检验。无形中锻炼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发扬了个性,挖掘了潜能。这就促使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成为可能。

2 发挥社团优势的具体体现

2.1正确的理论指导。

学生社团建设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本着我党的根本理论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适应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正面积极引导教育,使之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充分发挥社团在高校思想教育中的优势,在学生中营造宏观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再此过程中,一方面要在学生社团中建立团支部,对其进行本职工作以外的思想政治培训;另一方面要注重引导社团的协调发展,建立和谐的学生社团氛围。在活动中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用健康的活动鼓舞人。

2.2必要的政策支持。

学生社团学生经费不足是存在于各高校普遍的问题,活动往往因为经费问题滞后,或无法开展。再加以学校扩招、后勤社会化等制度的出台,也导致学生活动的场地和设施得不到满足。这也就制约了学生社团的发展。学生社团缺少专业指导教师也是束缚学生社团发展的中重要原因之一,很多学生感兴趣的社团因为没有老师指导而不得不取消。学校应重视学生社团的发展,为其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和场地、设施协助,并选聘优秀的专业教师但当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并予以指导老师奖励机制,增强其积极性。

2.3选拔优秀的学生社团干部并予以培养。

社团干部是一个社团的核心,并直接关系到社团工作的成败。社团干部是社团这个群众组织的“领导”,他得思想观念、态度、责任感、能力必将对其社团成员造成影响。为此,必将对学生社团干部进行重点培养,除了本职工作技能、方法培养外,更要帮助建立坚定正确的信念目标、政治信仰。造就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管理效果好的社团干部,对其社团成员进行“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已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总之,学生社团在高校思想政治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切实发挥学生社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重视学生社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并给学生社团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关心呵护其成长,并将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管淑红,王雅丽,石初军等.论社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23(3):139.

[2]刘孝群.新形势下大学生社团建设刍议[J]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5,22(2):110.

[3]张建国.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高校学生社团建设[J] .河南教育(高校版) ,2006, 25(6) 6.

班级团建活动范文4

一、文化引领创特色

塑造学校文化显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共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因而,可以说,学校文化是一校之灵魂,一校之根本。学校文化决定了一个学校的品味气质、精神风度、涵养韵味。因而,文化引领下的特色学校建设更具生命活力和内在张力。

文化建设完全可以从一件件小事做起。其实,我们已经开始建设我们的办公文化,学校所有教师集中在六个大办公室工作,行政组也不例外,校长、副校长及所有中层干部11人集中办公。我们传递的信息是,校长、中层干部首先是一名教师,是教师就应该上课,所有行政人员个个都有教学任务。其次,大办公的好处是沟通迅捷,交流顺畅,有利于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还有利于相互了解,增进感情。李希贵校长提倡每一所学校都把校长室搬到师生集中的地方。所以,我们学校的校长室应该流动到每个教师办公室,流动到每间教室。这样的做法一定会让校长把握更多的机会,获得更多的灵感和智慧。没有了校长室,校长却能时刻走到老师和孩子们中间。我想,一个学校人人都把自己当成校长,当成学校的主人,都能站在校长的角度去思考,去工作,那会是一种怎样的喜人局面?

二、规范管理创特色

规范管理也能创造特色。从宏观上讲,学校要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要严格执行江苏省“五严规定”,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要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从微观上谈,我们要制定并落实相关制度,使各项工作科学严谨规范。目前,考勤制度、备课上课作业常规要求与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学生一日常规要求与指导制度、公物流动与保管制度等都在制定当中,一套新的学校规章制度即将颁布试行。我们要做的就是认真落实,不断完善。

譬如,规范放学管理,我们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时间上,准时分批放学;二是人员上,班主任送学生,专人值班导护;三是定位接送,目前,我们正用黄色和白色油漆划定接送区域和班级接送编号,家长在规定的区域等候,学生到制定的区域离队。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规定的动作完成好就是特色。规范管理是创造特色的基础,其实,规范管理本身就是一种特色。

三、项目开发创特色

建设特色学校,要思考,更要实践。让理论和思想不在蔚蓝的天空盘旋,而在现实的大地着陆。要着陆,必须开发特色项目。

1.扎实推进读书活动

从读书主体来看,我们要求师生共读,(最近行政组的教师已经共读一本管理书籍《学生第二》)最好能做到亲子共读,当然这很困难。从读书时间来看,每天保证一小时,在校在家各半个小时,有检查有督促有记录有评价。从读书阵地来看,我们已经准备了五间教室,作为师生阅览室。从读书指导来看,把阅读指导课列入课表。

从书源保证来说,我们通过正确引导学生使用零花钱,让学生多买书,多买好书,同时,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的读书漂流活动,建立流动的图书馆,实现好书共读共享。力求让学生在学校任何地方都能随时随地的有书可读。从读书活动的开展来看,我们设立读书节,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和评选、竞赛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集中展示读书成果。总之,我们要让读书成为师生的一种需要,一种享受,一种惯常行为。

2.加快推进社团建设

班级团建活动范文5

摘 要:大学生社团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平台。高校应着力做好学生社团建设工作,从思想引领、扶植投入、鼓励多元化发展、干部培养、制度管理等方面着手,提升社团质量,使其更好的发挥育人功能。

关键词:大学生社团;引领思想;鼓励发展;加强管理

大学生社团组织是高校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社团中涌现出无数性格鲜明,特长显著,思想活跃,能力突出的优秀大学生,也产出了很多高质量的富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的学生活动。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是高校育人的重要渠道,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促进学生社团健康发展。

一、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建设大学生社团是高校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渠道。

首先,每个大学生社团有其鲜明的特色,以其独特的魅力将一群志同道合的学生聚集在一起,自主的开展活动。故通过社团,我们可以更加真实的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价值取向,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用他们容易接受的、更加人性化的方式进行思想引领和教导,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人文关怀,更好的接受教育。

其次,社团里,学生完全是出于兴趣、自我需要等自愿自发的聚合在一起,这种模式有助于他们统一思想和认知,即社团对于其成员具有天然的号召力。社团是高校第二课堂的典型形式,其形态丰富多样,活动形式生动活泼、新颖有趣,学生乐于接受、参与积极性高,且成员之间共识多、感情亲密,容易统一思想和认知。所以,要利用好社团这一平台,让他们认识到以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才能使社团科学发展,符合时代潮流和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保证社团健康持续发展;使他们积极履行舆论导向、思想引导的作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高尚的理想信念,宣传爱国主义,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对于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繁荣校园文化甚至引领校园文化的不可忽视的力量。而学生是文化建设的主体,社团把学生有力的凝聚在了一起,他们共同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可谓亮点多现、异彩纷呈。这些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活动集合了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教育性等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因素,自觉或不自觉的涵盖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教育内容。在社团里,学生自己创造文化,自己享受文化,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成为营造、强化文化氛围的强大力量。

(三)社团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平台。

首先,大学生自迈入大学校园之时起,便开始了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学生开始更多的自我认知,自我认同,伴随这一过程的便是学生对于学习生活、择业交友、兴趣爱好等问题的困惑和选择。而学生社团以开放的姿态吸引着具有相同爱好的学生,共同参与活动,共同体验成长,并从中展示自我才华,体现自我价值,从而获得成就感。这些使学生更加热爱大学生活,对他们形成健康向上的心态和积极阳光的精神风貌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也正是由于社团成员有很多共同价值观和兴趣爱好,他们彼此认同感更强,更容易亲近,这就使学生在同班同宿舍的朋友之外,自愿的结交到了自己向往的友谊,他们之间可以更加顺畅的交流思想,倾诉情感,互帮共勉。这使得学生感到不孤单,有利于他们保持良好的情绪和稳定的心理状态。

(四)加强社团建设有利于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综合素质。

每个社团都有自己的组织目标和各种活动。大学生正处于充满活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善于挑战的黄金时期,他们借助社团平台,如火如荼的开展活动。这个过程可启发学生的创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锻炼学生的领导能力、策划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人沟通能力、整合资源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等,给学生才能得到充分显示,帮助他们发现自己未曾发现的潜能,促进他们提升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五)加强社团建设有利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乏是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培养大学生责任感也是我们德育工作的重点。责任感意识的核心就是个体对于自己所应履行的义务及社会责任的自觉程度和自我意识,强调个体的“主体意识”。而社团富有自主性,重视实践,社团活动的全过程基本都是由学生自己安排设计并承担结果的,这样可鞭策学生树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他们比那些从未参加过社团活动的学生对工作更具担当意识。

(六)加强社团建设有利于学生适应社会,为日后发展奠定基础。

首先,学生成功开展社团活动所需要的技能正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需要。在社团的锻炼能为学生积累经验,不断拔高他们接人待物、人为处事的水平,不断完善他们的能力结构,补充他们在第一课堂上学不到的的东西,以更好的迎接社会竞争,用较高的综合素质赢得工作机会和广泛认可。

其次,大学生社团的很多活动都已经走出校园,和社会接轨,形成了“走出去-请进来”双向模式等与社会紧密接触的活动形式,如学生向校外商业机构拉赞助,邀请校外专家参与活动;再如学生深入到单位、社区等地作服务;又如学生通过接触了解社会,借鉴一些公司管理模式管理社团等等,这些都使学生通过社团活动开阔视野,积累经验,对未来快速适应社会大有裨益。

二、对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提升社团质量的途径思索

(一)加强引导,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

高校所作的一切工作都以学生为出发点,以育人为本,社团建设也不例外,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是社团育人功能的根本保障。大学生社团要坚持党委领导、团委指导,党团组织要对社团进行思想引领。高校应把社团建设纳入学校整个德育建设的体系中,保证社团活动与育人目标相一致,创造积极向上的社团环境,使其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二)大力扶植,为社团发展提供保障

学校应高度重视学生社团建设工作,对学生社团的发展提供有力扶植,具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

1,提供经费支持

缺乏资金是限制大学生社团开展活动的重要原因之一。高校应加大对社团发展的资金支持,保证正常开展工作。相较于学生自筹会费,社会或个人赞助,学校投入应该是最成熟稳定的资金来源。学校可以把社团活动经费纳入学校财务管理,遵照学校财务制度进行支配。学校还可以建立社团活动专项基金,对精品社团活动进行倾向性支持。此外,学校可适当放宽对社团的管理力度,允许并鼓励社团通过自己的特色扩展社会资源,吸引经费。与此同时,学校应对社团活动经费进行制度监管,保证其用途;加强对经费使用的引导,避免浪费。

2,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加强对社团的领导和管理,帮助大学生社团选聘指导老师,支持和引导大学生社团自主开展活动”。教师的专业指导对于社团发展具有必不可少的促进作用,高校应重视对学生社团的师资队伍建设,根据不同社团的特点和需要为社团配备高素质的指导教师,充分了解社团发展情况和学生诉求,提升社团的科学建设。同时,应对指导教师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对指导教师的工作进行考核评比,奖励优秀;并将教师各项荣誉与指导社团的劳动量和成果挂钩,鼓励教师参与社团指导工作。

3,提供场地支持

工作习惯,构建团队规范的运作模式,因此即便学生干部队伍人员流动性再大,只要能始终认真推行相应的规章制度,就能够使好的工作方式、方法不断传承,同时也会有助于传承团队精神和团队文化。

集中培训可以通过培训的形式直观、快速地将长期积累下来的好的工作经验,工作方式、方法传授给新任学生干部,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团队精神与团队文化,进而达到有效传承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集中培训应该注重培训的延续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即把培训当作一项长期工作来抓,不能间断;也不能一味采取授课、讲座、报告等形式,应该各种形式相结合,多采用带有互动性、趣味性的培训形式,如优秀学生干部论坛、工作实务趣味问答、团队素质拓展训练等等,同时也应该注重将培训融入到工作中去,边工作边培训,这样才能够达到最好的培训效果。

学生干部自我传承是传承的最重要也是最有效途径,它主要依靠的是老一届学生干部自身的传、帮、带作用。这种作用在学生会等学生自治组织里体现的尤为明显,很多学生干部在自己任期的后半段就已经开始重点培养下属中的某个人或某些人,这种培养实际上就是在完成学生干部之间的自我传承。但是由于班级学生干部人员构成的不确定性,这种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而且对于所有学生干部而言,在新任学生干部到任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更需要老一届学生干部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和传授,以让自己能够尽快地完成角色转换。因此,本人觉得在学生干部换届时可尝试采取“一职两人”的换届模式,也就是给新任学生干部设定一个不少于30天的试用期,老一届学生干部的任期延长至该试用期结束,试用期间新老两届学生干部两人担任同一职务,老一届学生干部不再负责具体事务,而是重点做好新任学生干部的“师傅”和“教练”。以班级学生干部换届为例,如新任班长的试用期是40天,则在40天的试用期里可让新老两位班长同时在任,由“老班长”结合实际工作完成和“新班长”之间的自我传承。

结束语

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而且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会越来越多,但是只要我们能够认清形式,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就一定能够打造出一支具有特色的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段院生,杨莉.对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班级团建活动范文6

学风建设是高校整体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条件。由于当今社会传媒载体的飞速发展,青年学生群体受不同价值观冲击,很难形成正确的学习观,目前,国内诸多高校已把学风建设纳入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的中心地位。在这种情况下,探索促进学风建设新的途径和载体,对高校发展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以社团为载体促进高校学风建设做简要探讨。

关键词

社团

学风建设

社团化

社团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途径,是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是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我们要认清社团的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好社团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功能,探索学风建设社团化的途径与方法,科学规划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奖惩系统,促进社团建设和高校学风建设共同发展。

一、何为学风建设社团化

学风社团化就是在学生社团内部各社员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风气、氛围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和社团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意识和精神风貌等。

二、加强学风建设社团化的重要意义

学生社团是学风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有益补充,其学生参与人数多,成员结构跨度大,活动种类丰富多样等优势,对学风建设有重要影响。相对于班级来说对学风建设具有特殊意义和优势。

(一)学习学术类社团对学风建设的影响

此类性质的社团是专业课堂的有益补充,有利于促进专业教育开展;成员结构跨度大,院系、年级、班级和专业互相交叉,成员间可以互为榜样、互相学习;所有社团成员均有共同兴趣爱好,自我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意识强;社团本身设定学习目标,全体社团成员共同学习、钻研,借助团体力量,共同提高,较容易形成良好学习氛围;专业化社团通过开展活动可强化专业知识,活学活用,将理论知识付之于实践。

(二)其他类别社团对学风建设的影响

体育类社团:通过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放松压力,调节身心,有助提高学习效率。

公益类社团:通过各种志愿服务,可以提高社团成员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而端正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意义。

其他兴趣类社团:指导老师和社团骨干可利用社团这一组织的自身优势,对社员的思想教育和学风建设相结合,促进社员端正学习态度,启发社员自主学习。

三、高校学风建设社团化的任务目标

高校各社团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打造的学习文化,影响和带动各社员和其他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社团团队本身具有凝聚力,社团目标明确、制度完备、机构合理、活动有品质、有创新,学习学术气氛浓厚,学习学术类社团有科研意识,专业知识实践意识,具有良好的学习、实践和科研氛围;社团骨干在社团建设和活动时对社员有学习意识带动和影响作用,在社团内营造“人人谈学习、人人爱学习,人人重学习”的浓厚学习氛围。

四、加强学风建设社团化的途径

(一)坚持正确导向,充分利用社团的组织优势,把社团建设与学风建设有机结合,根本上服务于学风建设,实现学风建设和社团建设共同发展。同时加强对社团建设和社团活动的指导和监督,高校团委通过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社团发展,通过学生社团联合会等组织对社团建设和社团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依据学校方针政策和学风建设中心工作对社团给予必要的引导,统筹社团发展。

(二)围绕学院学风建设工作,结合社团实际,规范社团考评,将学风建设有关指标写入社团量化考评指标体系,作为评选星级优秀社团和优秀社团干部的重要依据,树立社团品牌和优秀骨干为榜样,影响和带动其他各社团发展,激发学生社员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同时大力倡导和扶持与专业结合比较紧密的社团,给予社团更多的平台与载体,如引导社团参与专业的学习、科研、实践中来,创新性的开展学术实践活动和专业知识普及活动。

(三)给予社团以必要的硬件条件。社团硬件条件包括如经费、活动场地、设施、会议室等,根据社团的性质,为社团提供固定的活动场所,配备器械设施,营造社团发展良好外部环境,保证社团活动和社团组织建设的基本条件,增加社团成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同时对社团骨干加强监督和筛选,避免出现社团骨干不作为,无责任心,无素养的情况,针对思想引导,可设置专题培训,使社团骨干了解学校中心工作,了解社团在学风建设中的促进作用,有针对性的开展社团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