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是甜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书本是甜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书本是甜的范文1

关键词:甜柿;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910(2008)05-0057-02

我站自1998年开始,先后引进20多个日本甜柿品种,在全市选择有代表性的河滩、四荒和丘陵区建园栽培,经近10年的观察试验,选出适于当地栽培的次郎、富有、西村早生、太秋、阳丰等5个主栽品种和授粉品种禅寺丸,定植后第3年株产达15kg,第5年40kg。该项成果已通过河南省科技厅鉴定。现将上述几个品种的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选用良种壮苗

甜柿多为鲜食,宜选择果型大,外观漂亮,果肉松脆,无种子或种子少,风味好的优质完全甜柿品种,如次郎、富有、西村早生、太秋和阳丰等。建园必须选用根系发达、嫁接口愈合良好、地径1cm以上、高70cm左右、定干带内有4~5个饱满芽、无病虫害的壮苗。授粉品种以禅寺丸为好,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的比例为8-10:1。

2 高标准建园

丘陵区株行距3m×4m,平原地4m×5m。为提高早期产量,可采用计划密植,初植株行距2m×3m或2,5m×4m。栽前挖直径1m、深0.8m的定植穴(或宽1m、深0.8m的定植沟),表土与底土分开。每株施50kg厩肥,加1kg磷肥,肥土拌匀回填踏实。栽苗时根系周围回填表土,填土略高于接口,踏实,浇透水,再覆土保墒。为提高成活率,栽植时可先用50~100mg/LABT3号生根粉蘸根1-2小时。以秋栽为好,翌春可以早发根,缩短缓苗时间。

3 土肥水管理

每年柿果采收后结合施基肥深翻土壤60cm。株施土杂肥100kg,氮磷钾复合肥1kg及适量微肥。每年追肥两次:第1次在新梢停长后至开花前,株施尿素0.5kg;第2次在柿果膨大期,株施磷酸二铵0.5kg,硫酸钾0.5kg。叶面喷肥:盛花期喷0.3%尿素加0.3%硼砂;花后喷0.3%尿素加0.3%磷酸二氢钾,半月1次,连喷3~5次。正常年份结合追肥灌水3次即可满足柿树正常生长结果需要。如天气干旱,可适当增加灌水次数。雨季及时排水。

4 整形修剪

一般采用疏散分层形。计划密植的临时株轻剪长放,多拉枝,7~9年封行后逐步回缩疏伐。永久株树高控制在行距以内,通过修剪控上促下,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防止结果部位快速、外移。甜柿花芽多为枝梢的顶芽和顶芽下的2~4芽,修剪时除对主、侧枝进行短截,促进生长,扩大树冠外,结果母枝一般不短截,以疏为主。但树势衰弱且细弱下垂枝过多时,可酌情短截,复壮树势。为克服大小年结果现象,提高果实品质,应疏除和短截部分过密结果母枝。一般株产50kg的成年结果树,留健壮、中庸结果母枝150-200条。

5 保花保果和疏花疏果

甜柿一般坐果率较高,但生理落果较严重,必须采取措施如用花粉量大的禅寺丸做授粉品种;初花前后喷施多效唑、赤霉素;合理修剪,科学追肥,及时防治病虫害等,以减少生理落果,提高坐果率。为生产优质大果,提高商品价值,保证连年丰产优质,对结果过多的树,必须进行疏花疏果。疏花在开花前10天左右,结果枝上第1朵花开放开始,第2朵花开放结束。从基部向上第2、3朵花中保留1~2朵,其余全部疏除。疏果在生理落果后进行。主要疏除畸形果、病虫果、小果和并生果,保留大果。5片叶以下的结果枝不留果,6~10片叶的留1个果,11片叶以上的留2个果。株产50kg的成年树,一般留果300个左右。

6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有柿圆斑病、炭疽病、柿蒂虫、柿绵蚧、柿绒粉蚧等。冬季做好清园工作,集中处理落叶、剪除病枝和病果、刮除老树皮,集中烧毁。春季发芽前喷1次5°Be石硫合剂加300倍的五氯酚钠,铲除越冬菌、虫源。展叶至开花前,树上喷布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防治柿绒粉蚧、柿绵蚧。5月下旬至8月中旬发现柿蒂虫、舞毒蛾等害虫时用30%桃小灵乳油1500倍液防治。6月上旬至9月,每隔15天喷1次杀菌剂,如200倍波尔多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或1000-2000倍的保利安等防治柿炭疽病、柿圆斑病等。

书本是甜的范文2

关键词:山崎暗斋 天神七代 朱子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宋学的日本化研究---以日本江户时代初期为中心”(项目批准号:2014SJB06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山崎暗斋(1618-1682)名嘉,字敬义,小字嘉右卫门,号暗斋,是海南学派①的代表人物之一。暗斋幼年时曾被送入佛门。后来在土佐他结识了谷时中(1598-1650)、小仓三省(1604-1654)及野山兼中(1615-1664)等朱子学家,并在他们的影响下,接触学习朱子学,渐被朱子学所提倡的“伦理纲常”以及积极入世等观念吸引,而后脱去僧衣转向朱子学。30岁时作《辟异》一书,批判佛教等异端思想,正式表明其弃佛从儒的志向,真正地实现了其朱子学转向。从此他作为一个虔诚的朱子学家,为朱子学研究倾尽其一生,并于晚年完成了其一生的集大成著作《文会笔录》。

由佛教转向朱子学后的山崎暗斋,虽然一直抨击佛教,但对于日本固有的神道,他则积极研习、宣扬。他在中世神道传统的影响下,将朱子学与神道思想相结合,运用朱子学阴阳五行、理气等概念来解释《日本书纪》《古事记》《中臣祓》等所载的神代神话,创建了理学色彩浓厚的 “垂加神道”。他所宣扬的国体论、君臣论、政治论等对后世的水户学,国学等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如上所述,山崎暗斋同时兼有朱子学家及神道学家的双重身份,可以说神(神道)儒(此处尤指朱子学)兼摄是其学问思想的最大特点。他把朱子学中的重要概念要素(如阴阳五行、伦理纲常、理气、敬等)与日本神道相对应,主张朱子学中的这些内容亦存在于日本的古代神话中。他利用朱子学“理一分殊”的概念解释神道与儒学中所存在的“妙契”关系,主张儒教之道即神道之道。他还指出,儒学之道集中体现在“四书五经”等经典里,而神道之道则集于《中臣祓》与《日本书纪》的神代卷等神道经典之中。儒学中所涉及的“性”“道”“教”等亦存在于日本的神道经典中。两者之间只存在表现形式上的不同,而不存在本质上的不同。

本文拟以暗斋对神代神话中的“天神七代”的解释为切入点,具体就山崎暗斋是如何讲朱子学理论套用到其神道思想这一问题做一论述,以期能进一步深入探析暗斋的神儒兼摄背后的思想史意义。

在考察暗斋对“天神神代”的神话解释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日本书纪》神代卷中对“天神七代”的记述。②

《日本书纪》神代卷正文开篇处首先叙述了三柱乾道独化之神的出现:

古天地未剖、阴阳不分、混沌如鸡子,溟攵含牙。及其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淹滞而为地,精妙之合博易,重浊之凝竭难。故天先成而地后定。然后,神圣生其中焉。(中略)于时,天地之中生一物。状如苇牙。便化为神。号国常立尊。次国M槌尊。次丰斟s尊。凡三神矣。乾道独化。所以,成此纯男。[1]77

山崎暗斋在《神代卷风叶集》中对此段解释道,神代卷开篇处所述自“天地未剖”至“神圣生其中”之处,指的是万物出现之前,天地开辟之始。形容第一代神国常立尊状如苇牙,是借物言国常立尊一神中包含万物发生之气。而之所以尊称为国常立者,是因为此神体现着亘古不变之理。这样,暗斋用理气的概念解释了国常立尊的出现。之后随即出现的二神国狭槌尊及丰斟s尊分别为水神与火神,分别表示阴、阳之德。国常立、国狭槌、丰斟s三神属天,乾道独化之神,所以神代卷中记载“乾道独化成此纯男”。

继乾道独化之三神出现之后,其他诸神随之出现。神代卷记载如下:

次有神。泥土煮尊、沙土煮尊。次有神。大户之道尊、大苫边尊。次有神。面足尊,惶根尊。次有神。伊奘诺尊,伊奘冉尊。凡八神矣。乾坤之道、相参而化。所以、成此男女。自国常立尊、迄伊奘诺尊、伊奘冉尊,是谓神世七代者也。[1]77-79

对此段记载,暗斋解释道:

国土成就如做葛饼。初于水中有者为狭槌;于火中加热,水渐干者为斟s;凝结尚湿者泥土煮;进而凝结者大户之道;最终完成者面足也。毕竟饼者。五者终归于面足之土也。[2]55

暗斋根据《神代卷口诀》《日本书纪纂疏》等中世神道经典,将此段中的天地开辟、国土生成比喻为做葛粉糕③。狭槌、斟s分别如水、火;用火加热一段时间尚未完全凝固者为泥土煮,其状或如泥,固神名为泥土煮,继续加热凝固后的便是大户之道,最后成形于面足。而在暗斋的解释中,面足尊为土神之号,如此这种解释也附会了他的土金论。

另外,对于“乾坤之道相参而化,所以成此男女”一句中的男女二字,暗斋解释说:

天神七代用男女之字。自二尊(伊奘诺尊、伊奘冉尊;笔者注)立于天浮桥上,语阴阳之字、又明人中有天神之事。配二尊于天地五行之神者,即依其全具天地五行也。自浮桥用阴阳二字者,以天语人,其间又有夫妇之字,有少男少女之字,皆混合天人以明唯一之道。[2]60

上述可见,山崎暗斋的神话解释中明显贯穿了阴阳五行的思想内容。实际上这与他对朱子学的深入研究是分不开的。作为一个虔诚的朱子学家,山崎暗斋继承了朱子学关于阴阳五行生成万物的观点,认为正是在阴阳五行之气的作用下创造出了天地万物。同时,他还从神道的立场解释说,能够生成天地万物的阴阳五行之能量,实际上就是日本纪神代卷中所出现的第一代神国常立尊。

暗斋提出的对应关系中,“阳”与“五行”似乎与朱子学所讲的顺序并非是颠倒的。因此按暗斋的理解,二代至六代的五行之神中已具阴阳,而正是这阴阳的动静产生了五行之神。而将第七代神伊奘诺尊、伊奘冉尊奉为阴阳之神,是因为此二尊神兼造化与气化,造化

而言二神为阴阳之神,气化而言二神为男女之神。此处恰与《太极图》(参照下图)中的“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相对应。

暗斋对天神七代的解释,明显是依附于《太极图说》中的阴阳动静理论。“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极阴静而生水,故水中阴盛,太极阳动生火,所以火中盛。所以“天神七代”中的水、火之神各只有一个尊号,以此来表示阴与阳之分。太极继续运动,木金土兼有阴阳二气。木为阴中之阳,金为阳中之阴,土居中,含阴阳。故木金土各有两尊号,以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之理。最后第七代上承天地之阴阳,下接人间之男女,故为阴阳男女之神,其各有两尊号,以示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之理。

从儒学(朱子学)角度讲,太极动静生阴阳,阴阳变合生五行,五行生化万物,天地万事万物皆出于阴阳五行。而从神道立场讲,混沌处生天地一气之神,而后阴阳变合生自二代至六代神,第七代神兼阴阳男女,衍生万事万物。他也据此构建了其垂加神道所主张的“天人唯一”“神人一致”的思想,这也恰与儒学主张的“天人合一”思想相呼应。

如此,山崎暗斋将朱子学理论套用到了其神话解释中,以阴阳五行来解释天地开辟之初出现的天神七代,并分别将其对应起来。在暗斋的解释中尽管含有牵强附会、不合理的部分,但这是暗斋以儒学理论来实现神道的意识形态化所做出的尝试。朱子学中的理是唯一的,普遍的,那么在这一前提下,暗斋所主张的是这唯一之理亦存在于日本的传统之中。于是他将阴阳五行与天神七代相对应,以证明神道与儒教之间的冥冥之契合。天神七代中的国常立尊为原初之神,第二代至第六代分别为水、火、木、金、土之神,第七代神为阴阳之神,天地五行已具其中。同时二神又是连接人世的男女之神。以阴阳二字语之为天地之神,以夫妇、男女语之则为人世之神。此为天人唯一之道。

注释

① 朱谦之在《日本的朱子学》一书中,将日本的朱子学分为了京师朱子学派、海西朱子学派、海南朱子学派、大阪朱子学派、宽正以后的朱子学派及水户学派六大派别.各个学派的朱子学研究有其偏重,亦有其历史、地理特点.可见即便同是研习朱子学,每个学派、甚至每个思想家,其思想内容都不一致.

② 无论是平安时期在宫中举行的讲书活动,还是中世佛教世界观影响下的各种注释,作为正史的《日本书纪》,一直以来是人们注释研究的重心.这种情况直至1790年本居宣长的代表作《古事记传》问世才得以改变.山崎暗斋的神话解释仍是以《日本书纪》为中心的.

③ 一种用葛根粉或小麦粉做成的传统日式糕点.

参考文献

[1] (日)日本古典文学大系(67)日本书纪(上)[M].坂本太郎,等,校注.东京:岩波书店,1993.

[2] (日)山崎暗斋.山崎暗斋全集第五卷[M].东京:ぺりかん社,1978.

书本是甜的范文3

由此,笔者认为:语文学习成功的突破口――大量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他们的一种新的自觉的生活方式,这是每位语文教师应致力实现的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更是明确规定: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45万字。最基本的阅读量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如何帮助学生落实,是很有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的。

然而,目前大部分学生没有阅读的兴趣,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如何促使学生自主阅读,享受阅读,迈出向语文学习成功进发的第一步呢?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做法。

一、制定契约,增强阅读责任感

学期伊始,我一改过去统一规定的做法,要求每个学生定出自己本学期的课外阅读成功契约。此契约一式两份,一份学生自己保留,一份老师存档。内容包括:每日、每周、每月、一学期的阅读量;打算阅读的书籍类型;阅读的时间安排;以何种形式呈现自己的阅读成果。孩子们不但得签下自己的大名,还得请自己的担保人也签名确认(担保人可以是教师、同学、家长、好朋友),这样,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约”就诞生了。契约定好后,我就在班上“郑重其事”地召开“公证大会”。每位学生都必须在班上大声宣读自己的“契约”,其他学生则充当公证人。

由于“契约”是自己制定的,比较符合本人的实际情况、起点,所以,实施起来比较容易。而且“契约”在孩子眼里是特别严肃的形式,增强了他们完成任务的神圣感、迫切感,大大提高了他们阅读的自觉性。从后来的调查、反馈看来,学生的执行情况是相当好的。

二、拓宽阅读渠道,提供最大阅读便利

研究表明:家长的教育水平越高,其子女就会拥有更好的阅读习惯、更长久的阅读时间和更大的阅读量。然而通过对比笔者所在学校的调查数据,许多家庭不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家庭藏书很有限,个别家庭的藏书甚至仅为个位数。在家中,许多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有些家长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但不知道给孩子读什么样的书,应怎样指导孩子去读。以笔者任教的班为例,班内43名学生,其中家长从不阅读任何书报的有9人,家里没有订阅任何书报的有16人,有21个孩子没有自己的藏书。可见,学生家庭阅读的资源比较贫乏。所幸的是,少儿图书馆离笔者的学校不远,我便要求班上每个孩子都办理借书证,并倡议孩子们把自己的藏书带到学校的图书角和同学一起分享。我自己首先提供了90本书刊,很快,班里的图书角就“书满为患”了。另外,我还举办过“新书漂流”活动,利用学校的图书室和电子阅览室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这样,就为孩子们的自主阅读提供了物质基础,使自主阅读成为可能。

三、训练阅读的持久性,习惯成自然

1.激发阅读兴趣

犹太人有个古老的习俗:孩子刚懂事时,母亲就在《圣经》的前几页滴上蜂蜜,让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使其意识到书本是甜的,而且会越来越甜。可是,现在很多小学生一碰到书本就神情游离,心浮气躁,刚开始还装模作样,不一会儿,就“如坐针毡”了。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也觉得书本是甜的,阅读是甜的呢?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在于兴趣。”爱迪生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几乎每天都在实验室里辛苦工作十几个小时,在那里吃饭、睡觉,但丝毫不以为苦。“我一生中从未间断过一天工作。”他宣称:“我每天其乐无穷。”曾有人进行过研究:如果你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则能发挥你的全部才能的80%~90%,而且长时间保持高效率,不感到疲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任何事,都会遇到困难,但只要有浓厚的兴趣,鼓足勇气去面对、克服困难,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所以,要让学生定下心来阅读,首先就要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1)让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看书

俗话说:百口百味。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阅读兴趣。所以,在班上、校内,笔者完全放手让学生按各自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阅读,即使有的孩子只爱看连环画,我也不干涉。因为我觉得兴趣是阅读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当孩子有了阅读的兴趣,有了阅读的习惯,再去引导他读什么书,才会成为可能。而且,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爱读的书籍,本身就是尊重学生个性的表现。

(2)让学生按与学友间的亲密程度分组看书

为什么要专门提到这一点呢?记得一位名人谈及自己读书“读到酣畅淋漓处,必得拍案击掌,恨不能即与天下人共赏”。读到精彩之处,能与好友分享岂不快哉?所以,在阅览室上阅读课,笔者总是让学生三五好友聚在一起,正襟危坐当然可以,坐在地毯上靠着墙也行,在不损害视力,不影响其他同学的情况下,用哪种姿势、方式阅读,或是和同学交流都没问题。孩子们当然欢迎这种轻松、愉快的读书氛围。

(3)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汇报活动

学生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搜集许多信息,奇闻轶事、生活常识、历史传记等,有急于告诉他人的愿望,所以笔者班上会不定期举行各种形式的“阅读沙龙”,让学生们展示自己阅读的成果。有的把自己摘抄的名人名言做成书签送给大家;有的朗诵精彩片段;有的向大家展示自己近期的习作,骄傲地告诉大伙:通过阅读,自己的习作水平提高了;有的表演自己改编的小品等等。每天,学生轮流将自己阅读到的妙语佳句抄到小黑板上,朗读给大家。编辑小报也是一种学生喜欢的展示方式:确定一个主题,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以小报的形式展示出来,然后进行展示评价,这是对学生阅读情况的一种综合考察,也是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检阅。展示以后,学生还可以互相评价,起到互相提高的作用。这些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现自己阅读成果的舞台,有效强化了他们阅读的兴趣。

2.培养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古今中外治学严谨的学者都有做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一经形成都不易被改变。所以,我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做读书笔记。事实证明,经过一年的训练,大部分学生的读书能力和写作技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现在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书本是甜的范文4

几年来,“世界读书日”已成为许多国家读者的一个节日。培根说:“读书在于造就完全的人格。”正因如此,所有发达国家不论高层还是平民,都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即使在网络高度发达的美国,公共图书馆的持卡人数仍高达1.48亿,即每两个美国人就有一人持有读者证;据统计,美国国民去公共图书馆的人次数是观看足球、篮球、棒球、曲棍球合计总人次数的5倍多。

俄国人之酷爱读书举世闻名,在莫斯科的地铁上,随时可见知识分子模样的人在专心捧读。并且,这些捧读者中读的都是大部头的托翁、陀翁等苏俄大师的名着。

日本人爱读书也是举世公认的,在日本的电车、巴士上,无论是衣冠楚楚的上班族还是身穿校服的学子,差不多都在专心看书。

犹太人更爱读书。在每一个犹太人家里,当小孩子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个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犹太人的墓地里常常放有书本,因为“在夜深人静时,死者会出来看书的”。当然,这种做法有一些象征意义,即生命有结束的时候,求知却永无止境。犹太人家庭还有一个世代相传的传统,那就是书橱要放在床头,要是放在床尾,就会被认为是对书的不敬。

我国是举世闻名的文化大国,历代重视教育与读书。古代有许多刻苦读书的感人故事,比如“凿壁偷光”的匡衡、“囊萤映雪”的车胤、悬梁刺股的孙敬和苏秦、欧阳修的“三上”读书、范仲淹苦读的佳话等等,他们为书而生,为书而死,为书而乐,为书而苦,为书而贫,为书而瘦,几千年来演绎了多少可歌可泣、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

书本是甜的范文5

【关键词】学生;教师;班主任

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繁杂而意义重大的工作,尤其在形势不断发展的今天,班主任更不是件容易干好的工作。那么如何使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做得更好呢?

一、保护自己,平安工作

学生的安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教师自己的安全,尤其是我们职业学校,每一位学生都要到企业去实习。所以每一个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都应注意每一个细节,注意我们的每一句话,我们制定的每一项班级管理措施应该均有一定的教育目的,想达到什么样的教育效果我们自己的心理应有一个准备,事先应为达到这个教育目的作出相应的预案。

在与学生的直接接触时,我们的语言是否会伤害我们的学生,我们的语言能否会到达预想的教育效果。我们在生气时,一定要先提醒自己冷静,“冲动是魔鬼”这句话虽然不好听其实还是蛮有道理的。不管学生有多么的让我们生气,都不能对学生说出侮辱性言语,更不能对学生动手。

二、用真诚,赢得学生的依赖

低年级学生容易“骗”,而中高年级时有的学生开始认为老师虚伪,怀疑老师的真诚。要学生持续地支持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就必须用真诚赢得学生的信赖。一些老师很要面子,犯了错误,总是想办法去遮羞,不敢当面承认自己的错误,怕在学生面前失去威信。而我却总是告诉我的学生:“老师是人,不是神。是人就会犯错,老师能原谅你们的错误,那么你们也应该原谅老师的错误。”

所以做错了题,我会当面承认自己的错误并马上更正;批评错了学生,我当着同学的面向学生道歉。每次学生们都用甜甜的微笑或灵动的眼神赞许了我的勇气,回报了我的真诚。

三、提高自己,胜任工作

(一)读书积累知识,提高层次,拓展看问题的视野

如莎士比亚的诗所言:“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就整个人类而言,应如高尔基的名句:“书籍是全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书本是最好的老师,书本是前人生活经验的总结。一个不读书的人,很难想象会有好的思想,一个不读书的人,很难想象会与时代同步,特别是在网络时代,大家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很大,许多人离开网络几乎无法生活。很难想象一个自己不读书的人如何教育别人读书,一个不爱读书的老师又如何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所以不管工作再忙,琐事再多,每天也应该抽出一点时间来看看书。

(二)向学生学习

学生是班主任的直接工作对象,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是不断进步、不断改变的。会经常带给我们意外惊喜的,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个性,作为班主任应该花时间去研究每一个学生,从学生身上找到教育方法,积累自己的教育经验,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也就是在工作中锻炼自己——边做边学。

我们既是老师也是学生,要扮演好这双重角色,所以要向学生学习。向学生学习的最好办法就是将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与之交谈,打开其心扉,进入其内心。只有这样,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向其他班主任学习

书本是甜的范文6

在选择“圈养”还是“放养”的教育方式上,作者始终是客观、冷静的,她并不盲目崇尚其中的任何一种方式,而是在分析研究两种方法各自特色的基础上,提倡每个家庭都应探索适合自己孩子的那一种教育模式。

读此书时,作者的这种思维和理念一直影响着我,尤其在读到“放养”女孩童年教育的内容时,我不仅欣赏作者以反面事例为话题(如“药家鑫案”),与老丁夫妇探讨教育问题的写作技巧,而且为丁爸爸“孩子能拥有一个阳光明媚的内心、健全健康的性格要比十个哈佛都来得重要”的言论所触动。

对我来说,此书给我的启发并不是学到“放养”孩子的具体方法,而是引发了我对“给孩子自由、快乐的童年还是严格管教他”的思考,就像书中所说――牺牲孩子童年的快乐来换取将来的成就,是值得的么?

年初引发热议的《虎妈战歌》一书中,“虎妈”蔡美儿的“圈养”教育模式之所以被许多国人大肆推崇,是因为中国历来的教育模式都偏严格、重管理。

然而,这样的教育方式很难让孩子体验到自由、轻松的生活。于是,童年时所受情感、心理以及身体上的压抑甚至伤害,很容易使孩子的性格扭曲,甚至会使其产生像药家鑫那样的暴力倾向和攻击性。

倘若家长严苛的“圈养”教育造成的是孩子的性格扭曲,那么,再优秀的学业,恐怕都无法帮孩子造就一个美好的未来,因为“刻苦学习≠考试好成绩≠名校录取≠有‘前途’的工作≠幸福的生活”。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个,牺牲孩子童年的快乐生活来换取名校录取通知书,这很可能给孩子的内心埋下隐患。正如丁爸爸所言,这隐患也许一辈子都不会爆发,又也许当孩子成年后的某一天,它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因此,无论书中老丁夫妇讲述的“放养”方法是否适合其他家庭,他们给孩子选择权、尊重孩子兴趣、帮孩子打造快乐童年的教育理念,都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的。

犹太人的家教

张雨

众所周知,犹太人曾饱受世界上最深重的灾难,很长时间没有自己的国家。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民族,在科学、经济和艺术等方面为世界贡献了大批天才:马克思、爱因斯坦、达尔文、弗洛伊德……一直以来,诺贝尔奖的得主中,犹太人所占的比例远比其他民族高,而且拥有亿万家财的富甲巨商也居世界各民族之前,在美国,屈指可数的亿万富翁中,犹太人就占了一半之多。犹太人在智力取向活动中的优势与他们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

据资料记载,在每一个犹太人家里,当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个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让孩子从小就知道书本是甜的,读书对人生大有裨益。犹太人总是不厌其烦地向孩子灌输这样的道理:人生生命有结束的时候,读书求知却永远无止境。

古往今来,犹太人家庭的孩子,几乎都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的财产被抢光,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命?”如果孩子回答是金钱或钻石,母亲将进一步问:“有一种没有形态,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要是孩子回答不出来,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金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

犹太人的家庭不仅非常重视知识,而且更重视才能。他们把仅有知识而没有才能的人喻为“背着很多书本的驴子”。他们认为,一般的学习只是一种模仿,而没有任何创新,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础,思考是由怀疑和答案组成的。学习是智慧的大门,知道得越多就越会发现怀疑,而且问题也就随之增加,所以,发问使人进步,发问和答案一样重要。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