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单于壮其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单于壮其节范文1
关键词: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存在问题;现状情况;实施对策
一、事业单位理论概述分析
事业单位,一般指以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方面需要,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为直接目的的社会组织。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其工作成果与价值不直接表现或主要不表现为可以估量的物质形态或货币形态。 事业单位是相对于企业单位而言的,事业单位包括一些有公务员工作的单位,是国家机构的分支。
二、开展机关绩效考核的意义
1.有利于形成清晰的目标导向。每一个机关单位要将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转化为各部门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实际行动,都需要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考核体系。
2.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职能正在进行重大调整,但政府职能不合理现象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依然存在。因此,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实现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上来。
3.有利于提高机关的行政效能。绩效考核把无形的管理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管理,其结果有利于机关单位认定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并科学调整确定未来的绩效指标,合理地配置和使用公共资源,协调整个组织系统和落实管理人员的责任,增强机关单位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有利于改善机关形象。绩效考核强调公民和组织参与公共行政的决策和执行,注重建立信息收集、信息传递与信息反馈机制,使机关单位的工作成绩得到公众的认可,并促使政府对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虚心接受公众批评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三、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1.薪酬组合中绩效薪酬的比重偏低!
(1)基础工资体现不同员工之间的薪酬差异。不同职位上的员工基本薪资水平不同,一般职位越高,基本薪资越高。同时基本薪资还具有高刚性的特点,往往只能升而难以降。
(2)奖金具有高差异性、低刚性的特点。奖金一般是根据员工的工作绩效和对单位的贡献进行分配,因此,奖金分配上必定会产生差异性。奖金与基础工资不同,奖金的数额可升可降,呈现低刚性
(3)津贴是事业单位为员工提供的额外的生活补贴和特殊项目津贴。除了一些特殊工作环境中的津贴如高原津贴等,正式员工都能平等享受单位提供的各类津贴。津贴差异不大且刚性偏低。
(4)事业单位福利呈现低差异性、刚性的特点,虽然不同类别的员工所享受的福利不同,但是员工均有机会享受单位提供的福利。因此,削弱福利则易造成员工的情绪波动。
2.对内在薪酬或心理收入关注不够
内在薪酬产生于员工的工作本身,这是指员工把工作本身当作是一种激励自身的手段。增加员工的薪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增加更多的货币薪酬,因为人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经济人”,而是如马斯的需求层次理论所述,人们需要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但是目前的事业性单位对内在薪酬和心理收入关注较少,例如决策民主化、恰当的授权、弹性的工作安排、轮岗等方面。当然,内在薪酬不一定是正值的。如工作本身带来的对身体的伤害或伤害的可能性,较少被人尊敬等,将产生负值的薪酬。
3.经营者与组织间规范的风险共享机制尚待健全
承包制和风险抵押金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经营者和组织间的风险共享问题,但其操作显得不够规范。一些经营性事业单位还采取了员工集资入股方式的股份制改革,相对于一般员工,经营者出资较多。年终时,在扣除单位积累后,依据入资比例分红。该方法最大的问题是:它不是以经营者与单位间所建立的以产权为纽带的风险共享机制为基本指向,而是以为员工设计补充奖酬为基本指向。短期内,它的确可以增加员工的收益,但从长期看,它将使产权设置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事业的发展,从而有损于单位员工的根本利益。
四、提高绩效管理的实施措施分析
1.深化绩效管理理念,让绩效管理思想深入员工心中,从各级领导到下属员工都应加强绩效管理理念培训,深化对绩效管理工作的理解和运用,不仅仅从思想重视绩效管理,更要把绩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绩效管理以尊重员工的价值创造为主旨,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就工作内容与目标达成共识与承诺。
2.建立和完善绩效管理体系,明确绩效管理体系是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与面谈和绩效结果应用这五个紧密联系的环节。将绩效考核放在完整的绩效管理过程中,重视考核前期与后期的相关工作,改变过去单一的绩效考核,结合目标管理法和关键绩效指标把组织目标层层分解到各业务单元和员工个人,使员工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建立起科学、公正的绩效考核,使绩效考核不再是浪费时间和流于形式的代名词,从而有效支撑绩效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
3.进行职位分析。它通过对职位信息的收集、分析确定每个职位的工作目的、工作特点、工作内容、岗位职责、工作权限、工作环境、职位关系、业绩标准等,同时明确了每一岗位的任职资格。在进行职位分析时,最避讳的就是人力资源部“闭门造车”,完全忽略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从而使职位分析工作流于形式,失去了它原本在人力资源体系中的基础地位。职位分析必须要让各部门负责人和各部门员工参与进来,有了他们的支持,职位分析才有可能成功。
4.建立科学完善的绩效指标体系目前很多事业单位是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来对员工进行考核的,这五个方面看似全面,但问题是往往都用主观性的描述,而不是量化的指标,这必然导致不公正现象的出现,从而使员工对绩效管理失去信心。所以可结合关键绩效指标(KPI),在建立绩效指标时遵循SMART原则,即各部门与各级员工的KPI及其标准必须是具体的、可测量的、可达到的、现实的、有时间要求的,这样把组织级关键绩效指标层层分解到各部门,再由各部门管理者分解成个人的绩效指标。
5.持续反馈与沟通持续、动态的绩效沟通贯穿了整个绩效管理过程,是绩效管理体系的灵魂。通过上下级之间的不断沟通与反馈,员工能认可自身的绩效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发现自身的成绩与不足,了解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改进的措施,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真正达到组织与个人的双赢。
结语:在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转变各种传统保守思想,摒除人力资源管理,卜因循守旧的做法,创新管理方式;其次要强调以人为本,营造适宜人才成长的环境,发挥激励、保障、服务和培训等具有引导和开发性质的管理功能;最关键的是注重人才的引人和培养,以能力来决定人才的选拔与任用,为人才创造一个公平竟争自由发展的平台。
参考文献
[1]付亚和,许玉林.绩效管理[M]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4.
[2]赵曼.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1.
[3]陆学艺,顾秀林.中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6月
单于壮其节范文2
[关键词]苏武传;侧面描写;烘托;反衬
《苏武传》选自《汉书》,列附于《李广苏建传》后,但相较于《李广传》的内容趋同于《史记・李将军列传》、《苏建传》的寥寥百字,班固不惜笔墨,应用炉火纯青的侧面描写艺术,以烘托与反衬手法,精心刻画了苏武这一鲜活可感的大丈夫。
一、时代与自然的烘托
烘托原本是中国画设色技法,以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廓渲染衬托,使其物象明显突出,如烘云托月。[1]此手法引申到写作领域,指放置描写的对象于特定的背景和环境之中,激发对象特质,从而反映其内心世界的冲突和情感的走向,后作为人物侧面描写中的常用方式。《苏武传》采用了时代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双重烘托,将苏武跌宕起伏的十九年人生经历娓娓道来,不可谓不精彩。
1.波谲云诡的时代环境
班固在《苏武传》开篇就交代了时代背景,即“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汉朝和匈奴两国在经过长期的战争后,汉弱匈强的情势发生逆转,但汉朝尚未形成全面压制的局面,两国互通使者,但又扣留使者不放,可见在表面的风平浪静之下,其实是两国间的政治博弈。故事发生的天汉元年,汉武帝已经登基近40年,对国家军政事务的掌控已经完全成熟,而且L侯单于是在国家内乱中赢得王位的,匈奴内忧外患可想而知。这时单于所说的“汉天子我丈人行也”,更多是出自对于汉朝实力的恐惧,即“恐汉袭之”,之后归还使者的臣服与乖顺可视为缓兵之计,并非发自诚心。苏武的人生在此发生了第一次波澜,当他带着百余人,“置币遗单于”,两国平静的表象出现了裂缝,“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这自然也不是作为使者的苏武所希望看到的。这种暗潮涌动的时代环境为苏武的匈奴之行奠定了坎坷的主基调,也为苏武艰苦的抗争过程埋下了伏笔。
在两国暂时和平的大环境之下,匈奴内部的时代环境强有力地推动了对苏武的侧面描写。匈奴王室成员相互倾轧,缑王正在谋划一起情节极其严重,但一旦成功则汉朝受益匪浅的谋逆事件;苏武没有直接参与谋划,却无可奈何地被卷入这场。缑王阴谋绑架单于的母亲阏氏回到汉朝;缑王的亲信――虞常计划射杀汉朝的叛将卫律,虞常的朋友、出使匈奴的副中郎将――张胜暗中参与此事又提供了财物,结果这场谋反因有人告密而功败垂成。苏武人生的第二次波澜展开,在张胜告知事件其经过后,苏武欲自杀而不得,后续的连锁反应包括单于的逼迫,卫律刻毒的杀戮,张胜软弱的投降和李陵声泪俱下的劝降,在如此身不由己的凶险境况中,在两次自杀不遂、三次劝降不成的经历中,苏武这个忠心汉室的爱国臣子形象被慢慢烘托成型,最终得以树立。
2.苦寒交加的自然环境
时代背景有利于塑造人物的价值取向,而自然环境的选择更益于从侧面建构人物精神世界。班固在《苏武传》中着重描写了两个自然环境――大窖和北海,都切实烘托出苏武坚贞不屈的崇高品质。在谋反事件后,苏武虽遭受肢体与精神的双重打击,但矢志不降,因而被幽禁在大窖中,并且被断绝饮食。时值寒冬,“天雨雪”,苏武在阴冷潮湿的环境中拖着病体啮雪吞毡,数日不死。苏武离开大窖后,被流放到无人的北海,“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这是一场没有归期的流放,身心上的折磨被无限拉长。在这种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中,面对於y王的重视,面对李陵远道而来的肺腑劝说,苏武始终杖汉节牧羊,初衷不改。而对于汉朝廷而言,苏武死生未定,家人零落,更增添了人物特有的悲壮。
不论是大窖或是北海,对自然环境的描写都是从侧面烘托苏武抗争过程中“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班固在行文过程中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极立体地展现了苏武不屈的斗志。
二、敌将与降将的反衬
鲁迅曾说:“优良的人物,有时候是要靠别种人来比较,衬托的,例如上等与下等,好与坏,雅与俗,小器与大度之类。没有别人,即无以显出这一面之优,所谓‘相反而实相成’者,就是这。”[2]反衬即指为了突出主体的本质或特征,从相反的方面来衬托,这种手法多被用于人物塑造。在《苏武传》中,出现了一批屈膝降敌的人物,他们有力地反衬了苏武宁死不屈的精神,再次从侧面丰满了苏武的形象。
1.贪生衬成仁
张胜作为此次出使匈奴的副使,原本应与苏武一样致力于汉匈的和平,但其与汉旧部虞常私下串联,并为缑王的谋反提供财货支持,暴露了他极其缺乏政治智慧,完全出于个人私义的狭隘视野。而当谋反事败,张胜才“恐前语发,以状语武”,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作为正使的苏武无端受祸,此时面对山雨欲来的政治风暴,无辜的苏武从国家角度出发,为避免“重负国”,欲引刀自刭,被张胜和常惠劝止。在虞常反抗不成,终被匈奴人剑斩之后,面对卫律的“举剑欲击”,作为导火索的张胜没有一点犹豫,立刻请降。而苏武在卫律“举剑欲击”时没有屈服,在“复举剑拟之”的威胁之中,仍旧岿然不动。
同一个逼降的险境,同一把明亮的刺刀,映出了张胜的贪生怕死,附敌归降,也映出了苏武的视死如归,杀身成仁,班固以张胜的卑微有力反衬出苏武“威武不能屈”的凛然骨气,精彩可见一斑。
2.小人衬大义
卫律作为历史上的小人物,却在苏武留胡的过程中屡掀波澜。卫律原本生长于汉朝,因与外戚李延年交好而出使匈奴,但其后李延年获罪被斩,卫律唯恐受到株连,逃亡留在匈奴,受到单于的重用,多次为匈奴组织军队对抗汉朝,可说是为泄个人私愤而出卖国家利益,气节全无。在卫律和苏武两人的交锋中,班固详细记述了卫律的三次发言与苏武的反应,展示出小人与大义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卫律首先利用厣庇莩=行威逼,以“单于募降者赦罪”为诱饵进行招降,短短十九字刻画出卫律不可一世的小人行径,苏武的回应是“不动”。卫律继续抛出“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的利诱,荣华皆在眼前,只要苏武跪地称臣,而苏武则“不应”,跳梁小丑的急不可耐反衬出苏武的不动如山。卫律怒火攻心,故作轻蔑道:“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沉默的苏武开口了,而且是“骂”道:“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卫律越是汲汲于功名利禄,越是能凸显苏武“富贵不能移”高风亮节,在个人死生与国家安危的抉择中,苏武的民族气节令人动容。
3.矛盾衬清醒
李陵的人生充满矛盾,《汉书・李广苏建传》中记述李陵出征匈奴战败被围,使计诈降,但汉武帝误信谣言,夷灭其三族,李氏上下无一幸免,导致李陵与汉朝彻底断绝关系;历代史家对李陵评价颇多争议,但都认为李陵归匈与卫律叛国不能同一而论。
异国他乡,苦寒北海,故人相逢,李陵对同病相怜的苏武进行劝降,层层递进,感人至深。李陵先以平淡的口吻陈述了苏武的家庭变故,兄弟冤故、母死妻嫁、儿妹死生不明,无一不直击苏武孤独脆弱的心理防线;再说道苏武年岁已高,“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将苏氏家族的悲剧引到苏武个人的悲剧,企图促使苏武为自己谋划将来,激发其归降之心;随后又谈到李陵自己当初归附匈奴的心情,“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往事历历在目,试图用情真意切来引起苏武的情感共鸣。三个层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推之以己,班固笔下这个充满了矛盾,但此时家恨远胜国仇的中年降将形象被如此生动又直接地呈现出来。
李陵归匈是可叹可悲的,这更反衬出站在他面前的苏武如此可敬可畏,苏武由始至终不为李陵所动,他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在国与家的抉择中,他选择为汉室“肝脑涂地”,对李陵“愿勿复再言”。面对一次次的邀宴劝说,苏武铿锵地回应:“自分已死久矣!”“请效死于前!”李陵最后喟然慨叹:“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这种爱国之情和是非之心的回归使李陵“泣下沾衿”,苏武可贵的忠义之心不只震慑了卫律、单于等敌人,更震撼了身处矛盾之中苦苦挣扎,却不得出路的叛将李陵。班固通过对李陵前后情感变化的描写,反衬出苏武“贫贱不能”坚定信念和基于国家大义的宽广胸襟。
烘托和反衬的手法贯穿于《苏武传》之中,班固大胆应用侧面描写艺术,与正面描写相辅相成,更加立体地建构了苏武这一顶天立地的爱国英雄形象,使其坚贞不屈的高尚品格时隔千年依旧令人动容,实属高妙。
[ 参 考 文 献 ]
单于壮其节范文3
一、答题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1.存在问题
第一,缺乏基本的语感,断句无从下手,只好凭感觉进行。
第二,文言知识基础薄弱,掌握不熟练。如分别出现在2009年和2010年断句题中的“正色危言”和“谄谀奸恶”两个词就是明显的并列短语,不必分开,但有不少学生将其断开。
第三,翻译实词的积累和迁移能力不强。
例如,2009年和2011年翻译题:
①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②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③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
这几句中,“向”、“殆”、“过”、“许”、“然”、“壮”、“洵”等词都在课文中学过。
第四,答题表达能力欠佳,词不达意,翻译答案欠通顺,病句较多。
2.问题成因
第一,基础知识未掌握落实,考试大纲中明确要求考核的120个实词和常用18个虚词,学生未掌握好。
第二,迁移能力薄弱,不懂得将已掌握的词义迁移到考查的句子上。像上面提及的“洵”、“向”等字均在课文中出现过。如“寻向所志”(《桃花源记》),“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和“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项脊轩志》),“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季氏将伐颛臾》),“杂然相许”(《愚公移山》),“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苏武传》),“洵美且异”(《静女》)等。如果直接考查课文里的语句,可能很多学生能答出来,而一旦面对课文外的文段就束手无策,就是因为不会将已掌握的知识灵活地从课内迁移到课外,做到举一反三。
第三,缺乏基本的语文素养。从断句情况来看,学生缺乏基本的语感,翻译更是错漏百出,令人啼笑皆非,如(2008年)“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其中“以女妻侃子瞻”,正确译法:周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陶侃的儿子陶瞻。结果考生翻译花样百出,摘录其中几种:①他们两人的孩子结为兄弟或姐妹或夫妻;②他们就指腹为婚;③周访让自己的妻子与侃相好。再如,“主簿”,稍有一点常识,都知道这是官职名,属于专有名词,直译即可,但从阅卷情况看来,不少考生却绞尽脑汁去翻译。看到“陶侃”、“子瞻”字眼竟联想到陶渊明、苏轼。
第四,答题缺乏整体关联意识,表现在不会利用篇末相关注释。2008年卷篇末有“散吏”的注释,学生却视而不见,翻译时要么不译,要么绞尽脑汁译成“懒散”、“无所事事”等。2010年卷篇末有“上”的注释,翻译“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上”又译不出来。这种毛病,与学生做题时不良的阅读习惯有密切关系。
二、备考建议
1.依据课本,夯实基础
高考文言阅读题选自课外,答案却在课内。因此,考生一定要有文言文阅读素材的“原始积累”。譬如,在学习必修1至必修5和选修《唐宋散文选读》、《传记》、《短篇小说欣赏》、《论语》等文言文阅读篇目中,要一如既往地巩固各个知识点,把各篇目中主要的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知识分类整理,建立“知识库”,进行必要的储备。要强化记忆一些重点考查和容易出错的字词,联系归纳篇与篇之间的字词句,给这些散落在不同篇目中的知识,做一个汇总,使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例如“善”一词,在《劝学》“积善成德”中是“好事或好的行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中是“擅长或善于”;在《鸿门宴》“素善留侯张良”中是“与……友好亲善”;在《庖丁解牛》“善刀而藏之”中是通“缮”,意为“修治”,引申为“揩拭”。这样将散落在各课的相同的字词,串成一串,更有助于掌握理解。
学习文言文,离不开诵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加强课内文言文的诵读,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对文言句读的感知能力,也有助于文本的学习和记忆。
2.总结规律,触类旁通
干活苦干不如巧干,学习亦如是。我们要教学生掌握做题规律、方法、技巧。针对断句翻译题中的常见问题,可利用《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文言文翻译十注意》等课件,给学生支招。断句的前提是领会文章大意,其次是抓住一些标志性词语或结构,先易后难,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在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普及应有的文言常识,例如虚词“夫、盖、凡、故、岂”等常用在句首,“也、矣、哉、乎、焉、欤、耳”等常用在句末,古人写文章还讲究语句整齐,常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笔者特意让学生背诵断句口诀,以帮助记忆,口诀如下:
“曰”后往往加冒号(:),“哉”字后面跟感叹(!),“盖”“夫”大多在句首,“于”“而”一般在中间,“耶”“乎”经常表疑问,“矣”“耳”后面加圈圈(。),“也”“者”作用表停顿,或句(。)或断(,)酌情看。
至于文言文翻译,要求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是为了更好答中赋分字眼,避免无谓失分。翻译时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注意保留――表示国名、年号、地名、物名、官职等之类的词语应当注意保留下来。如2008年考查到的“主簿”。二是注意增补,一些省略句,翻译时应当注意把它补充完整。如2010年卷“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翻译为:现在上天把(这个地方)送给我,不可错过(机会)呀。三是注意活用――如果含有一些活用性词,翻译时应当注意判断它的活用类型。如2009年卷“诏不许,然甚壮其意”,“诏”,下诏,名词活用为动词;“壮”,意动用法。
至于倒装句、固定句式和较难掌握的使动、意动用法等,笔者特别强调学生要记住典型例句,触类旁通。例如定语后置的三种情况,记住“人马烧溺者甚众”,“马之千里者”,“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三句。两个反问句式“何……为”、“何以……为”,记住“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和“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的意动用法,记住“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句中“奇”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宾客”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3.强化训练,加强积累
传授理论知识好比纸上谈兵,要提高实际解题能力,还需持之以恒的练习。备考经验告诉我们,文言文专题训练可以在复习必修1至必修5的文言文课文时进行,或者穿插在讲授120个实词和18个虚词的过程中进行。每次训练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既可在早午读教师统一安排,也可由学生在课外自行把握。重在知识点的重现与落实,做到加强训练,天天见面。至于内容方面,选择一些与考纲要求相仿的散文或传记。安排实词、虚词、句式、断句、翻译等专项训练题和整体阅读的能力训练题,通过自主练习,化知识为能力,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应试水平。
4.测验提高,查漏补缺
检测手段形式多样,可以考查文段,也可以考查若干个实词虚词,检查出薄弱之处,深化记忆。真正将课文中已掌握的知识迁移到课外。学生做题之后不能只简单地对答案,要加强对自身问题的反思,反思答题思路或知识落实的问题。
练习与检测可以交叉进行,以过去备考为例,有很多辅助资料配套使用,如系统训练用书《名师领航》,练习用书《早读晚练》、《45分钟训练》,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动脑,不要光看不做或走马观花。
单于壮其节范文4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C.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
D.甘其食,美其服
2.下列各句中,黑体词属于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A.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B.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C.沛公欲王关中
D.范增数目项王
3.下列各句中,黑体词不属于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A.襟三江而带五湖
B.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吾从而师之
4.下列各句中,黑体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素善留侯张良
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D.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5.下列各句中,黑体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成以其小,劣之
B.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6.下列各句中,黑体词与例句中黑体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A.其继有在者乎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且庸人尚羞之
D.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7.下列各句中,黑体词属于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A.粪土当年万户侯
B.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C.序八州而朝同列
D.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8.下列各句中,黑体词属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A.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B.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C.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
D.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9.下列各句中,黑体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而耻学于师
B.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单于壮其节
D.妙尽璇机之正
10.下列各句中,黑体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B.秋毫不敢有所近
C.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D.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11.下列各句中,黑体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窜梁鸿于海曲
B.善万物之得时
C.屈贾谊于长沙
D.眄庭柯以怡颜
12.下列各句中,黑体词的形容词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而轻伯夷之义者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D.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13.下列各句中,黑体词属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A.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B.火尚足以明也
C.公乃陌上人也,而能急之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4.下列各句中,黑体名词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函梁君臣之首
B.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C.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D.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15.下列各句中,黑体词的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项伯杀人,臣活之
B.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C.天下苦秦久矣
D.外连衡而斗诸侯
参考答案
《词类活用之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C(饮:使动用法,使……饮酒)
2.B(小:意动用法,认为……小。A项弱:使……弱,使动用法。C项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D项目:名词活用为动词,用眼睛示意)
3.B(礼:名词活用为动词,礼待)
4.B(B项鉴:意动用法,以……为鉴。其他三项均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5.B(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其他三项均为意动用法)
6.C(羞:意动用法,以……为羞。A项继:动词活用为名词,继承人。B项亡:使动用法,使……亡。D项王:使动用法,使……称王)
7.A(粪土: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做。B项耻: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廉耻之心。C项朝: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朝拜。D项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削弱)
8.D(A项耻: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羞辱。B项庙:名词作状语,在庙里。C项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降服)
9.D(正: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原理。其他三项均为意动用法)
10.A(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特。其他三项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11.B(善: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善。其他三项均为使动用法)
12.A(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其他三项均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13.C(急: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其他三项均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单于壮其节范文5
关键词:明道;取势;优术;亮节
收稿日期:20151221
作者简介:杨俊义(1973―),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生态环境地质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3017102
1引言
罗盘、地质锤、放大镜,曾被誉为野外地质工作者的“三大法宝”。地勘工作中,从地质年代(基本单位为100万年)的尺度上考量,劳动对象(地质体)基本无变化或仅有局部细微的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工具的改进,对于地质体的认识无疑会更加深入和深刻。而作为劳动者自身,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从业环境的改变相匹配,也需要重塑思维模式、重建思维格局。
正如服饰的变更,无论是长袍还是短褂,都要求具有“与‘让生活更加便捷与舒适’相适应”的鲜明特征一样。新时期的地勘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主动适应地勘新形势,担当起“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和技术服务”的重任,是摆在地勘工作者面前的重大的现实课题。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地勘工作者,让地勘工作更加得心应手,更加实用高效,需要不断地提升综合的能力和素质。明道、取势、优术、亮节,是新时代地勘工作者成长的路径。
2明道
明道是立足点、出发点。明道首先是正道。
行为受心灵支配。心灵由意识和潜意识复合而成,行为是心灵的外在表现。弗洛伊德把心灵比喻为一座冰山,浮出水面的是少部分,代表意识;而埋藏在水面之下的大部份,则是潜意识。人的言行举止,只有少部分是意识在控制,其它大部分都是由潜意识所主宰。所以,要收获完美的硕果,就要恰当地行动,首先需要塑造完善的心灵,亦即“明道”。
明道,是以修养品性为根本,塑造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通过对万事万物根本的探究唤醒内心的良知,意念真诚,心思端正,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并遵照规律确定行为方式方法、调整步调节奏。正如《大学》所言:“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集中体现了我国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作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地勘工作者,首先应当毅然担当起“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和技术服务”的重任。应当树立为地勘经济贡献力量的决心、应当鼓起为地勘事业贡献力量的勇气、应当谋划做好地勘具体工作的办法。
明道也是弘扬正道。需要从生活小节入手,从日常生活习惯入手,在家庭生活、职业生活和社会公共生活当中遵守基本的为人处事之道,遵守基本的职业守则和基本的公共道德。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恪尽职守。“遵从科学地质、提升工匠地质、杜绝江湖地质、确保良心地质”。
3取势
方向既明,路径选择很关键。取势,亦即谋篇布局。
“灯吹灭、火吹旺”,取势才能成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条条道路通罗马”,陆路可步行、骑马、驾车,海路可涉水、乘船,空中可飞翔,哪一条路适合自己?得结合实际考量。欲取势,先审势。
作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地勘工作者,就要善于审视度势,积极研判地勘经济形势与走势。严格遵从地球科学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花大力气扎实做好当前的工作。科学预见未来,积极谋划,未雨绸缪。
曾经,一批怀揣“占领资源、占尽先机”梦想的投资人提着大把的现钞“跑马圈矿”,拼命挤入地质找矿市场参与“淘金”,担心与地下的“金娃娃”失之交臂,地质找矿市场空前火爆,起拍价区区几十万元的一宗探矿权可以狂飙至千万元成交,地质找矿市场充斥着被“打了鸡血”的狂热的时候,一些有识之士“根据地质找矿存在着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和规律,结合宏观经济发展走势”进行了冷静、深入地思考之后,得出了“地质找矿投入过热,严重背离了经济发展规律”的结论。
欲取势,还要蓄势。在科学预见地质找矿市场发展走势之后,积极谋篇布局,牢固树立“大地质”观,大力拓展“技术服务”领域,率先向“改善人类生存状态与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的生态地质、环境地质、旅游地质、农业地质、城市地质等领域阔步前进。经过多年艰辛地探索培育,赢得了先机,占领了主动,才能从容面对市场的变化。
取势也是借力。荀子《劝学》言:“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地勘工作需要不断创新。应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与时俱进,以提高效率、提升效益。
4优术
如果“取势”是战略,那么“优术”亦即战术。一名合格的新时代地勘工作者,需要尽快成为行业内的专家。充分运用和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和优势。
打一场胜仗,首先需要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尽所能。所以,一名合格的新时代地勘工作者,应当专注于其工作领域,由专注成就专业,进而由专业成为专家。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其中的经济学秘密在于:社会分工细化,专注成就专业,专业优势和规模经营造就财富倍增。如果什么都想抓住,结果反而什么都得不到。“Grasp all,Lose all!”人的一生,只能做好几件事,别急,想好了再做。
当然,有分工,更需要协作。正是因为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使得相互间共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彼此互相需要,谁也离不开谁。强强结合,优势互补,必然产生聚变效应,实现“1+1>2”!
5亮节
亮节,就是要保持高风亮节。高尚的品格、坚贞的节操历来就是中华文明尊崇的价值观。人凭什么留存于天地之间?“人活一口气,佛存一缕香”。这一口气,是浩然正气,其实就是一个民族积极进取、乐观向上、不屈不挠、乐于奉献的精气神。苏武危难持节、忍辱亮节、刚烈忠节的历史事件和传奇故事,不仅被人们津津乐道,而且彪炳史册,已成为中华民族正义气节的杰出代表和光辉典范。“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这一口气,壮山河,贯长虹,冲霄汉,应当传承。
一名合格的新时代地勘工作者,不仅需要健壮的身体素质,能够翻山越岭涉水步险,还需要坚如磐石的意志,能克服高寒缺氧极地无人环境,看蓝天四垂,听高风悲旋;同时,需要地球科学专业素养,能解决复杂的地质环境问题。因此,更应该保持务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甘于奉献,发扬“铁军”精神,才配得上这一份光荣的职业,才担当得起“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和技术服务”的使命。
明道、取势、优术、亮节。持续加强党性修养、职业素养和个人涵养,认真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审视度势,遵从规律;不断提升科学服务能力和水平;保持良好的生活作风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树立团队良好的社会形像,不断地提升综合的能力和素质,尽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地勘工作者。
参考文献:
[1]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梦的解析[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
[2] 亚当・斯密.国富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3] 卡尔・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单于壮其节范文6
一、艺术主观色彩
电影工作者经常使用某一色彩来营造电影的主题,表达创作者想表现的观点和视觉效果。每一种色彩都有其独特的意境,有其自身的象征意义,不同的色彩巧妙的运用可以推动故事情节,增强电影的画面效果。色调指的是当某种色彩配置成为主导色彩且呈现出倾向性,它具有表现人物情绪、创造特定意境的功能。色彩象征是指创造者在电影中大量地使用同一种色彩或者同一系列的色彩,或在电影的某个场景下重复使用某种色彩。色彩本来是自然界的物理现象,通过色彩可以还原真实世界的生机和活力。影视动画通过各种各样的丰富色彩反应现实生活的精灵。当然,动画毕竟是一种艺术形式,对现实生活的相对复原。动画中的事物都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动画就是通过这艺术主观色彩来体现动画人物这个矛盾体,动画中的色彩艺术具有主观性和假设性。动画中的艺术主观色彩指影视动画中美工们的色彩素质和色彩和谐感,也指影视动画中色彩的象征意义。影视动画为了达到某些夸张的效果所采用的异乎寻常的色彩效果.也指影视动画中为了特定情境的需要和特定人物的需要所营造的梦境或幻想色彩。艺术主观色彩的最突出特点是主观性,这种主观性就是指色彩的运用还用主观色彩,具有比较强烈的主观意志,与真实颜色相比,具有不真实性。正是这种不真实性,体现了影视动画的魅力。通过比较怪异的特写唤起观众的情绪,渲染影片的气氛,让观众留下深刻的影响。
二、影视动画中的艺术主观色彩
(一)场景主观色彩
场景主观色彩就是指色彩的使用不拘泥于真实性,多使用假定性,多使用夸张手强调,形成具有比较绚丽的场景,烘托故事情节。场景主观色彩要与影片的主题思想和主要情节相一致,营造的影片氛围要与影片的情节紧密联系,利用场景主观色彩来布置和营造影片的假定思想。.《花木兰》的战争场面气势恢宏,场面壮观。随处可见的残垣断壁,火光冲天。每到这样的场面动画片的背景都是红色,鲜艳的晚霞与燃烧着的战火、士兵的鲜血混合在一起,悲壮凄凉,一种荒凉恐怖的气氛蔓延开来。红色的天空映衬着洁白的雪地,雪地上铺满尸体,模糊不清的车辙印,遗弃的兵器,破烂的战旗,这些破败的场景,冰冷的蓝色与炽热的红色的强烈对比,令观众被低沉阴森所笼罩。结尾处斜插在雪地里的宝剑和可爱的娃娃构成诡异的组合,却震撼人心,凄凉的感觉让人无法接受无法消化。
(二)人物主观色彩
人物主观色彩体现在影片中人物性格的刻画,为了突显影视动画中主人物奇异的个性,色彩也要进行一些主观处理。这种主观处理体现在不同场景需要,人物的色彩发生变化。不同情绪的需要,人物的色彩也发生变化。在动画片<花木兰>中,花木兰这个主要人物的色彩就多处因为主观需要而作处理。在影片开始的时候,在展现木兰的家乡场景时,运用象征木兰侠义性格的明艳色调,表现匈奴兵凶悍出场时用的是阴森冷暗的色调。在展现烧毁军营这个场景时,导演巧妙地利用高与低间的强烈转变来加强木兰在面对险境时的无畏精神。灰白青冷色系如雪山,是战争的象征;暗红色系如皇城,则象征威严和危险;在表现花木兰家乡场景时,温暖祥和的农家色彩,犹如水墨画般的行云流水,将中国特式的田园生活景象很好地展现了出来。从木兰从小生活的环境中我们能也体会到花木兰的开朗活泼。在一个大雨连绵、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夜晚,木兰在黑暗中作出了那个改变她人生命运的决定——代父从军,这个时候的色彩基调是代表黑夜的暗调,流动的夜与木兰手中的剑形成鲜明的对比.正是这样的决心,让她将世俗礼教抛到脑后,这种明亮的颜色反复在我们的眼前浮现。
(三)情绪主观色彩
情绪主观色彩是指主观色彩的运用以影片的情绪和影片的情节为参照,将主观色彩与自然的情绪色彩进行对比,选择某一种违背自然或违背人们视觉规律的色彩来记录情绪。人物性格与色彩知觉紧紧联系在一起,体现人物的情绪发展。影视动画中经常出现这样的镜头,当要描述人生坎坷命运和凄惨人生时,色彩就低沉压抑;当要描述年青一代的情绪时,色彩就亮丽清新,散发出一种青春气息。当要描述故步自封的人的情绪时,颜色就质朴、单一,比较纯净。当要描述奢侈的人的情绪时,色彩就会灯火辉煌、光怪陆离。使用这些不同的主观色彩来传达人物的精神内涵。
三、艺术主观色彩在影视动画中的应用
抽象动画和写实动画是东西方影视的最大特点。艺术主观色彩对于动画的抽象和写实都有非常独特的表现力。写实动画是指动画中的原型人物或场景都来源于生活,是现实生活的艺术提炼,在物件的构造、色彩的光折、材料的质感等方面都接近日常生活,比较强调物象的真实性,画面的空间感都符合现实生活中的情形。抽象动画是指动画中的原型人物或场景都明显高于生活,是生活过程的一个夸张,具有形式美的特点,主观色彩的应用比较多,具有比较抽象,比较艺术化的特点。
(一)艺术主观色彩表现西方抽象概念
西方动画影视受西方艺术形式和西方哲学观的影响,比较强调抽象、漫漫等风格,装饰风格比较严重。抽象化是西方动画的最具魅力的地方,西方人绝不缺少艺术细胞,他们很多人都能够画几张像模像样的油画。他们把生活中很多内容都抽象到动画中去。2003年上映的得到戛纳国际电影节和奥斯卡电影节关注和好评的法国动画电影《美丽城三重奏》就是西方抽象概念的代表作。色彩运用都使用了法国最具浪漫和艺术气质的暗色调,影片中的原型人物和场景都能够看出许多欧洲印象派大师的影子。观众的艺术修养得到了熏陶,带给了观众一次艺术的享受。动画中光影的处理也不缺少法国艺术的表现,色彩采用比较强烈的风格,每幅画面上的色调都比较和谐,风格色块都比较适度,色彩的运用有利于故事情节的发展,很好地表现了片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和命运的转变。欧2}}l文化在该动画片中得到非常好的体现,主观色彩应用恰到好处,欧洲绘画艺术气息比较浓厚。
(二)艺术主观色彩表现东方写实风格
我国传统文化经历了五千年的洗礼。民族文化非常突出,中国的传统山水画是中国画的主流文化。我国的动画作品中都是采用最具中国民族色彩和特色的写实动画,山水画中的“墨分五色”在动画中得到了非常好的应用。动画中常采用写意性和写实性相结合的方法,强调笔墨运用的“气韵生动”和“神妙意趣”.“随类赋彩”这种表现形式是中国动画中最喜欢用,比较注重墨色的“神韵”和“意境”主张。在现实色彩的基础上再次加工。这种加工不像西方绘画中的抽象风格,还是不会离开写实的成分。动画中的原型人物或场景都来源于生活,是现实生活的艺术提炼,在物件的构造、色彩的光折、材料的质感等方面都接近日常生活,比较强调物象的真实性,画面的空间感都符合现实生活中的情形。我国的动画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绘画艺术的艺术特点,无论是战国帛画的墨线勾勒轻盈赋色,汉代画砖的细致精巧,敦煌壁画的灵动恢宏,以及唐代青绿俊朗的金碧山水,两宋的文人水墨梅竹,明清的水墨山水花鸟,还有民间剪纸艺术等都成为中国动画电影色彩造型风格生长的沃土。美国迪斯尼动画《花木兰》是东方色彩概念表现最具代表性的动画。里面有许多中国的传统风景,木兰、单于等比较形象化的人物形象;影片中还借鉴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技法,虚实结合,体现出山水画的意境,动感之处颇富东方韵味。《花木兰》中的角色和场景也都能体现艺术主观色彩东方写实风格的体现,片中出现的花木兰的坐骑,房屋里挂着唐朝的国画马。这些都体现了中国画的洒脱、俊朗。这些写实性的画片体现中国文化的历史底蕴。当然,<花木兰》中写实的部分远不至这些,片中多处使用写意的造型和颜色。木兰带着部队准备出征时,远处的山山水水组成了一幅非常壮阔的《千里江山图》,这幅图正好描绘了我们祖国大好江山的来之不易,也说明了木兰的奋斗史。这里艺术主观色彩真正地描绘了山水画的意境。木兰和战士们在载歌载舞的时候,整个画面又描绘出木兰的灵动和可爱,凸显木兰的女性美,同时战士们又是那样的充满生机和活力,丰富了影片的颜色。活跃了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