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分析的步骤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统计分析的步骤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统计分析的步骤

统计分析的步骤范文1

张琴燕:女,本科,主管护师

张琴燕 钱惠玉

摘要目的:探讨肠造口周围皮炎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肠造口周围皮炎患者95例,通过回顾性分析肠造口周围皮炎的大小、形态及严重程度,寻找肠造口周围皮炎的发生原因,总结护理对策。结果:经相应护理后,所有患者均痊愈或好转。结论:肠造口周围皮炎的发生原因各不相同,护理人员应首先判断肠造口周围皮炎的发生原因,针对不同原因采用相应的护理对策,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肠造口周围皮炎;原因分析;护理对策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3.017

Causes analysis and nursing counter measur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intestinal colostomy aroud dermatitis

ZHANG Qin-yan,QIAN Hui-yu(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Changzhou213003)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aures and nursing experience of different types of intestinal colostomy around dermatitis. Methods: A total of 95 patietns with intestinal colostomy aroud dermatitis were enrolled into this study in our hospital,we analyzed the causes of intestinal colostomy aroud dermatitis by means of observing the large, sharp, and the extent of intestinal colostomy aroud dermatitis. And we also surmarized the nursing experience of intestinal colostomy aroud dermatitis. Results: After taking effective measures, all the patients were healed or better.Conclusion: The causes of peristomal dermatitis of each are not identical, the nursing staff should first determine the causes of peristomal dermatiti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reasons for using the corresponding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can achieve more satisfactory therapeutic effect.

Key wordsIntestinal colostomy aroud dermatitis;Analysis the cause;Nursing countermeasures

低位直肠癌患者在接受手术时,为了延长患者的生命,需进行永久性结肠造口,但容易引发结肠造口并发症,以肠造口周围皮炎最为常见[1]。患者一旦发生肠造口周围皮炎,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就诊的肠造口周围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皮损的原因,并探讨其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肠造口周围皮炎患者95例,其中男59例,女36例。年龄43~71岁,平均(57.83±4.69)岁。肠造口部位:乙状结肠造口为46例,回肠造口为42例,横结肠造口为7例。周围皮炎类型:刺激性皮炎为86例,过敏性皮炎为6例,机械性损伤3例。

2原因分析

2.1肠造口周围皮炎发生原因分析由于患者肠造口部位易分泌一些富含消化酶的排泄物,且所分泌的排泄物pH偏高,呈碱性容易腐蚀周围的组织,从而引起皮损[2]。皮损的严重程度与机体易感性、接触面积、作用时间及刺激强度有关。

2.1.1刺激性皮炎本组患者中,有86例患者发生刺激性皮炎,其原因可能是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被破坏,导致有害物质进入皮肤内部,并破坏机体的皮肤屏障,从而导致刺激性皮炎的发生。有62例患者皮损仅累计表层,大小在1 cm×1 cm~4 cm×6 cm,边界不规则,呈皮肤糜烂表现,这些患者多是由机体粪水刺激机体皮肤引起;有14例患者皮损大小在1 cm×1 cm~4 cm×8 cm,边界较清晰,轻重不一,呈湿疹表现,这些患者多是因皮肤糜烂控制不住,使机体粪水破坏机体皮肤加重所致;有10例患者皮损大小在1 cm×1 cm~2 cm×4 cm,边界不规则,呈溃疡表现,此类患者多是由于机体在表皮糜烂期,没有对机体皮损得到较好的控制,导致其恶化所致。

2.1.2过敏性皮炎本组患者中,有6例患者发生过敏性皮炎,其原因是机体皮肤接触过敏原所导致的变态反应[3]。造口袋部件,如腰带等,都有可能成为过敏原,而机体一旦接触过敏原,就易诱发过敏性皮炎[4]。我们给这些患者采用非粘贴式造口袋或其他黏胶材质造口袋后,有4例患者自行痊愈,其他2例患者在造口师的指导下,采用抗过敏治疗一段时间后皮损痊愈。

2.1.3皮肤机械性损伤本组有3例患者发生皮肤机械性损伤,原因可能是进行肠造口时选用的造口袋更换次数多或选用的造口袋不合适导致,因此在选择造口袋时,应根据患者的皮肤情况选择。氧化锌黏胶具有粘贴性强、吸收性差,但不宜频繁更换,更换次数最多不能超过2次,否则会导致强行剥离的发生。卡拉亚黏胶具有粘贴性差,吸收性强,且质地柔软,比较适用于保护患者术后早期肠造口周围缝线。果胶黏胶粘贴性、吸收性及亲和性均较好,且刺激性小,1周可更换1次。

3肠造口周围皮炎的护理对策

3.1心理护理肠造口周围皮炎发生后,给患者带来了不同程度的不适感,因此患者对护理工作常缺乏一种信任感,因此护理人员通过健康教育方式,尽可能满足患者自我护理的要求。护理人员向患者耐心解释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等,以最大可能地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及信任,从而有利于治疗的开展。同时教会患者观察造口部位皮肤颜色的改变情况,并教会一些实用的护理肠造口的措施。

3.2饮食指导嘱咐患者合理饮食,营养要均衡,易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可适量食用含乳酸菌的食物,如酸奶,但不宜直接食用刚从冰箱取出的酸奶,应在室温下放置1 h左右,合理的饮食可使患者的大小便有一定的规律性,便于管理。

3.3造口用品的选择根据患者大便外观,选择合适的造口袋。若患者大便不成形或患者腹泻时,应给患者选用无黏性的捆绑式果胶造口袋,以避免粪便外泄;若患者大便成形,给患者选用氧化锌黏贴闭口袋。

3.4宣传教育护理人员定期给患者举办疾病相关知识讲座,不但强化患者健康意识,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患者进行自我护理的积极性,从而减少肠造口周围皮炎的发生。文献[5]报道,通过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在健康知识教育宣传时,嘱咐患者选用透明造口袋,这样有利于观察造口袋底盘有无渗漏,且更换造口袋时宜在早餐前进行。嘱咐患者即使造口袋没有明显的渗透,但造口袋周围皮肤已经有瘙痒感,此时就应更换造口袋;选用果胶造口袋时,可用大吹风对准造口袋底盘吹,加速底盘与皮肤的粘合。选用非粘贴式造口袋时,应至少每天清洗皮肤3次,然后涂抹造口护理粉。患者肠造口部位周围皮肤凹凸不平,我们可通过绷紧皮肤或采用保护条、防漏膏进行填补。

3.5肠造口周围皮炎的处理措施对于刺激性皮炎患者,我们多采用3%硼酸溶液湿敷或氧化锌软膏外涂,并及时处理外泄的大便;对于过敏性皮炎患者,采用抗过敏膏进行治疗;对于皮肤机械性损伤,首先清洗患者的皮肤创面,然后在患者创面涂撒溃疡粉,待其形成凝胶后,用溃疡贴覆盖患者创面,这样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更有利于皮肤缺损的愈合。

4小结

肠造口给患者生活带来了不便和巨大的精神负担,通过健康教育让患者学会造口护理知识,调整好心态,还像术前一样工作、生活。让患者明白肠造口周围发生皮炎并不可怕,只要针对其发生的不同原因采用相应的护理对策患者能痊愈,并通过及时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合理地选择造口用品、健康教育等,发挥造口治疗师的专业作用,让患者掌握独立护理造口的技术,从而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减轻病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尽快回归社会,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夏薇红,奚燕萍,宋小敏.肠造口周围皮肤损害8例原因分析及防护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6):63-64.

[2]杜秀敏,王希琴,陈俊霞,等.太宁乳膏缓解回肠造口刺激性皮炎疼痛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3):50-52.

[3]袁宝芳.1例回肠造口回缩伴周围粪性皮肤炎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4(2):20-21.

[4]吴荣,阮芳,潘雅俊.结肠造口述后的护理[J].当代护士,2011,11:21-22.

[5]施婕,罗比可,刘琳.不同类型肠造口周围皮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2,27(20):40-42.

统计分析的步骤范文2

论文关键词:顶部驱动系统,solidworkscosmos,轴

顶部驱动钻井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国际钻井领域中兴起的一项新的钻井技术,是旋转钻井技术的一次重大突破,受到世界各国石油装备公司的高度重视,且在国际石油工业中得到迅速的发展,相继研制开发了各种型号的顶部驱动系统,在石油钻井中的使用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1 设计思想及设计过程

Solidworkscosmos是一种新的有限元分析(FEA)解决方案,从简单的应力和分布方式测试到更为复杂的分析(例如,冲击测试、非线性和疲劳分析),COSMOS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为用户得到高质量分析结果提供了简单而高效的方法,同时满足高端用户在简单的FEA软件实现完全的分析控制的需求,从而帮助客户真正实现缩短上市时间、减少成本并提升工程生产力。

顶部驱动系统主轴的基本参数:拉力载荷:4E+6N(400tf);扭矩:6.78E+7N.mm(50000lb.ft);泥浆液压力:35Mpa。材料为:42GrMo,,其屈服极限为1080Mpa。

1.1 三维建模

根据图纸要求,建立了主轴的三维实体模型,为主轴的力学分析奠定了模型基础。顶部驱动系统及其主轴如图1所示。

图1 顶部驱动系统及其主轴

1.2 载荷和边界条件的确定

对于主轴的力学有限元分析,主要是结合理解定义载荷大小和约束条件,划分单元网格。对于该主轴其工况简单,载荷为:拉力载荷:4E+6N(400tf);扭矩:6.78E+7N.mm(50000lb.ft);泥浆液压力:35Mpa。约束边界条件为:大圆盘外表面限制其水品位移;大圆盘下底面限制轴向位移。

2 在solidworkscosmos中静力分析

Cosmosworks和Ansys一样都必须按照其静力分析的基本过程进行。

(1)建立静态研究并设置材料属性。如图2所示。

①打开“研究”对话框,定义研究类型为“静力分析”;分析类型为“静态”点击“完成“。

②右击“静力分析“,点击”属性“,打开”static“对话框。确保解算器为“FFEPlus”(迭代方法)和“使用

软弹簧使模型稳定”选项被选中。点击“确定”,关闭对话框。

图2 静力分析属性对话框设置

(2)建立约束并施加载荷

①点击“力”按钮,选择施加力的类型为“应用扭矩”;加载的面选择下方接箍曲面;选择“基准轴1”作为参考轴;设置扭矩为6.78E+7N.mm。点击“确定”完成“力-1”的创建,如图3所示。

②点击“离心力”按钮,选择“基准轴1”作为离心力的参考轴,并设置转速。如图3所示。

③点击“压力”按钮,选择“垂直于所选面”;加载主轴内孔壁圆柱面;设置压力值为35Mpa。

④点击“力”,选择“应用正常力”,选择下端面,输入力值为4E+6N。如图3所示。

⑤点击“约束”按钮,制约面选择大圆盘底面处、圆柱表面。类型选择“在圆柱面上”,该种约束是指定圆柱面只能绕自己的轴旋转。注意不可选择“不可移动”约束,“不可移动”约束是将所有平移自由度设定为零,它不适用于旋转,如图3所示。

(3)划分网格并运行,划分网格时注意设置网格的大小,在截面突变或应力集中处,将这些地方的网格细化,如图4所示

图3 施加载荷

图 4 网格划分

(3)结果分析

图5和图6分别为主轴的应力和位移图解。从图5中可以看出最大应力发生在接箍的根部,最大值为333MPa,其安全系数较低,应力集中比较严重,对其解决方法为接箍的根部倒圆,建议倒角R2.5。图6中显示的最大位移在要求位移范围内,该零件的刚度满足要求。

图5 主轴应力分布图解

图6 主轴位移图解

3 结论

本文中作者利用solidworks内部集成的cosmosworks,便于工程人员掌握,并且分析可靠。利用该技术进行力学分析和强度校核提高了设计效率,设计水平,比传统的设计方法优势明显。

参考文献

统计分析的步骤范文3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在课堂上的教授过程仍然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这仍旧是传统教学的侧重点,大多数情况下是按照教材的章节进行教学的安排和实际授课的,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任务驱动法实际上是给予学生一个明确的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协助下,围绕这个任务开展学习活动,主动完成学习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的实施过程进行详细划分,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也就是任务设计、分析探索以及效果评价。

1)任务设计。在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提出来的就是给学生什么任务,对于任务的提出可以看作整过教学环节的核心。任务提出的优劣可以决定这个课程设计中学生的主动性。所以说任务设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也是它的前提条件。

2)分析探索。一般情况下,任务布置给学生之后,教师首先留出时间,使学生可以搜集任务相关的资料,通过相互的讨论和分析,明确完成本任务需要准备什么、目前仍旧存在什么问题。

3)效果评价。在接受任务、完成任务之后,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构建还没有完全建立,还需要评价其效果,评价的阶段就是总结反思和知识巩固的阶段。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应总结任务过程中的得与失,分析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并且对于未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常用的方法是先分组进行交流,对于小组讨论结果在全班范围内进行分享,同时可以对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班级范围的研究和交流。

2 教学实施实例

现以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一次课作为实例,进行任务教学法教学实施过程的分析。本次课程的知识内容是Excel表格数据计算和图表分析,整个任务需要六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导入任务内容,分析任务,明确学习目标

步骤1:情境导入。以上次课讲解的实例“成绩表”为例,分析制作统计报告的目的。

步骤2:介绍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明确主题,制作电子表格及统计分析报告。

要求:

l)主题鲜明,内容健康,表现形式有创意;

2)字段包含多种数据类型;

3)使用函数和公式两种方式计算、排序、条件格式、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以及分类汇总;

4)统计分析结果不少于五张表格;

5)图表两张,区别在于系列产生方式。

步骤3:展示较规范的“成绩表”。范例的作用是使学生明确正规统计分析报告的设计思路和基本理念,同时任务细化,分为若干个小的任务,通过图表的方式传递给学生。

步骤4:将学习过程进行划分,将其分为多个小的学习活动,并介绍给学生。首先制订合作学习的计划,再探索如何制作统计分析报告,之后确定小组成员的任务分工以及完成进度。

步骤5:展示作品的评价表、合作学习评价表。

步骤6:介绍小组内部分工的原则。根据“制作统计分析报告”的环节来划分小组成员的任务。一般情况下其环节可以分为主题确定、信息整理收集、电子表格设计制作、统计分析报告制作和成果的汇总。小组成员按照各个环节的特点,寻找自身适合的内容进行划分,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

第二、三、四课时:以独立学习为主,以合作学习为辅

步骤1:小组内容讨论与分析、各环节任务分配。

小组活动:小组成员进行组内交流、问题讨论,对于环节分析、成员特点达成共识,再进行初步分配,最后形成最终方案。

教师任务:负责协调各小组之间活动,解决小组内任务分配时的矛盾问题。

步骤2:以小组为单位,提交环节任务分配计划。

小组活动:小组成员讨论环节任务分配方案,填写表1并确认提交。

教师活动:审阅计划表,并提出指导意见,安排学生按照修改建议进行计划的修改。

步骤3:小组成员根据各自分得的环节分工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通过对于任务分析划分的小环节进行信息检索,再将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完成之后与其他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组内的讨论。

小组活动:小组成员按照设计意图,运用Excel的数据录入技巧快速准确地把搜集到的资料制作成电子表格并美化表格、统计分析数据。小组成员的学习方法主要采用自主学习,遇到问题首先通过组内互助的方式进行解决,如果问题无法解决,再向教师请教。

如学习“制作电子表格”,学生录入由数字组成的文本型数据,遇到高位零输入后却无法显示的问题时,多数小组记得先输入单引号,但对单引号是在中文标点状态下输入还是在英文标点状态下输入模糊不清。因此,有的小组凑巧在英文标点状态下录入的,就没有出现问题;而有的小组在中文标点状态下录入的,就发生了差错。但在小组间的互助中,由于学生对这个问题不是很清晰,做得正确的学生也无法帮助其他小组解决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集中演示、讲解,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难题。总之,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或向教师求助等多种方式学习。

教师与学生一起浏览各个小组完成的任务,并以组为单位对任务结果提出修改意见。

第五课时:每组的任务按照意见修改后,进行组与组间的交流

步骤1:组内讨论并修改后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形成报告,最终提交。

步骤2:对小组的统计结果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同时记录交流情况。

步骤3:每一个小组进行汇报的时候,其他小组可以进行提问,由汇报小组进行问题的解答。

步骤4:各个小组汇报之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点评。

步骤5:每组作品返还,各小组根据点评的内容进行作品的修改。

第六课时:任务结果评价分析

本部分内容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重中之重,评价分析能否圆满完成决定着学习效果的成败。教师评分占50%,学生评分占30%,自评占20%。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自评、互评,填写表2、表3所示评分表。

统计分析的步骤范文4

关键词: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9-0087-02

《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实用性很强的工具课、方法课和实验技能课,在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实验教学环节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对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理论与实验学时分配调整、实验教学内容、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探讨了《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实验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措施。

一、实验教学改革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来研究生物界数量变异规律的一门学科,它不仅提供了正确设计科学试验和收集数据的方法,而且也提供了正确整理、分析数据,得出客观、科学的结论的方法。学生通过本课程实验课的学习,大致了解了常用统计分析软件,学会使用常用统计软件编制次数分布表,绘制次数分布图,掌握常用统计方法的统计软件操作过程,为今后更好地从事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二)能力目标

《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实用性很强的工具课、方法课和实践技能课。通过本门课程实验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由样本的统计量估计总体的相应参数,由样本的实际结果推断得出总体结论的各种统计分析方法的软件操作过程,培养大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统计分析方法的软件操作过程使学生对常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有更深刻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各种统计分析方法的区别与适用条件,便于今后正确地使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科研能力。

二、《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实验教学现状

(一)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课时分配不合理,实验教学课时数不足

《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总学时数为56学时,教学改革之前理论学时数50学时,实验学时数6学时。实验教学主要讲授统计计算器的使用以及通过简单的抽样实验验证常用的理论分布。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和统计软件的不断开发,应用统计软件分析实验数据的实际应用倍受关注。2005年,在进行教学改革时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课时分配进行了调整:在本课程56个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理论教学减少到46学时,实验教学增加到10学时。实验教学内容由原来的理论分布验证性实验改为常用统计软件的上机操作。从近几年的教学效果来看,由于实验教学课时数不足,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常用统计分析方法的操作过程,实验教学效果仍不理想。

(二)《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实验、实践教学条件不足

常用统计分析方法的统计软件使用均需在计算机上完成,以往计算机资源缺乏,统计软件的上机操作实验不能正常开设。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和统计软件的不断开发,应用统计软件分析实验数据的实际应用倍受关注,计算机教学设备的配备逐渐完善,常用统计软件的上机操作实验得以正常开设。由于上课班次、人数较多,计算机房缺乏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视频教学软件,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实验教学方法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计算机房缺乏相对应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视频教学软件,《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的实验教学是先将软件操作界面截图,制作PPT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多媒体教室讲授并演示,上实验课时,学生根据讲授的操作过程上机操作。由于计算机资源限制以及课程安排等原因,软件操作讲授时间与软件操作实施时间(实验上课时间)不连续,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上实验课时部分操作过程被遗忘。再者,上课班次、人数较多,坐在教室后面的同学看不清楚软件演示画面,不能很好地掌握软件操作过程,上机操作时一头雾水,学习积极性不高。

(四)实验课缺乏有效的考核、监督方法

成绩考核是促进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并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查的重要方法。计算机房缺乏相应的视频教学软件与打印设备,不能考察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过程与实验结果。以往该课程实验教学效果考核仅仅依据实验课出勤情况和实验报告成绩,不注重考核实验课堂上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过程与实验结果和学生对统计分析方法操作步骤的掌握情况,致使学生忽视了《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实验课的学习,导致逃课或应付差事,课后照抄实验报告的现象非常突出。

三、《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一)调整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课时分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为了满足山东省名校工程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提高学生对常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实际应用能力,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实验教学效果,重新调整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课时分配,增加实验教学课时数,减少理论教学课时数。在本课程56个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实验教学课时数由10学时增加到16学时,理论教学课时数由46学时减少到40学时。

(二)开设该课程的教学实习环节

《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是一门实用技能课,也是一门工具课。为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应开设本门课程的教学实习环节。课堂教学实习可以让学生根据专业特点、知识结构和兴趣,设计实验内容,完成实验操作,统计分析实验数据。除课堂教学实习外,还应该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到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一线去设计试验、采集数据并统计分析结果。例如,试验开始前选择试验设计方法;试验过程中控制试验条件以体现唯一差异原则,并获取试验数据;试验结束后选择正确的统计分析方法分析试验数据[1]。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亲身体会生物统计学在科学研究中的具体作用,将所学的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方法真正应用于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锻炼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常用统计方法的基本原理,熟悉和掌握常用统计软件的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对常用统计方法和统计软件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毕业论文的设计与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以及毕业后更好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奠定基础。将《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相应改进,将原来的统计计算器的使用和抽样实验改为Excel、SPSS等常用统计软件的上机操作。统计分析方法实验教学的实施是在讲授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用Excel和SPSS统计软件将课堂所授的动物科学、医学相关专业的具体案例进行统计分析,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该章节的基本原理及其相应的统计分析方法。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统计学实验课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常用统计分析软件SAS、DPS、SPSS和Excel简介,利用SPSS和Excel统计软件进行数据资料的整理与基本分析、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和相关与回归分析。

(四)完善实验、实践教学条件,优化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

凌波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以及极域电子教室系统等多媒体网络课堂教学管理软件能够全面协助教师开展高效的课堂互动教学,实时评测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并提供多样化的班级管理功能,真正实现了个性化自主学习的实践与创新。为了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我们先将统计软件的操作界面截图,然后制作成PPT格式的多媒体课件。上实验课时,利用计算机房安装的凌波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以及极域电子教室系统等电脑网络教学平台,先在主机上给学生详细讲述统计软件的具体操作、结果解释和注意事项等,并动态演示Excel和SPSS统计软件的具体操作过程,然后让学生应用Excel和SPSS统计软件独立完成教科书上的案例或课后习题,并要求学生结合专业知识对输出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这种实验教学方式便于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统计软件的具体应用,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五)改革实验教学考核方式,注重学生能力考查

以往该课程实验教学效果考核仅仅依据实验课出勤情况和实验报告成绩,不注重考核实验课堂上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过程与实验结果和对统计分析方法操作步骤的掌握情况,致使学生忽视统计学实验课的学习。为了对教学质量进行科学的评价与管理,也为了客观准确地评定学生的成绩和能力,有必要改革实验教学考核方式,制定出较合理的实验教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考察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我们制定的实验教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三部分:一是平时实验考核,占总成绩的10%,主要包括实验课出勤情况、上课纪律以及实验动手能力等;二是实验报告考核,占总成绩的20%,每次实验课结束后,要求学生将主要的操作步骤书写成实验报告的形式上交,教师批阅实验报告,评定成绩;三是期末实验考核,占总成绩的70%。期末实验考核是在理论与实验教学结束之后,利用多媒体网络课堂教学管理软件进行上机操作考试。学生借助计算机软件绘制统计图表、进行试验设计以及进行各种试验设计资料的统计分析,并对统计分析结果的实际意义进行解释说明,教师根据实验结果评定成绩。计算机上考试的信息容量大,既能全面考核学生对各种统计方法的掌握情况,又能防止考试作弊[2]。

参考文献:

统计分析的步骤范文5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各行各业对统计人才的需求越来愈大。包括公务员考试在内的众多用人单位招考中,需要统计学专业的岗位愈来愈多。现在对经济统计专业学生有需求的已经不仅仅是各层次统计局、省调查总队、证券投行等单位,各级银行系统、企事业单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当然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毕业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考察已经成为用人单位的重点考核内容。作为经济统计学专业教师,我们有责任提高办学质量、为经济发展输送合格的统计人才,所以必须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的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本文主要从统计软件运用的视角,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学习统计软件对培养创新型统计人才的重要性

1、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大量信息充斥在我们周围,无论是在政府统计部门还是企业统计部门,已经都离不开计算机和统计分析软件,计算机和统计软件相结合的信息处理,逐渐成为统计相关部门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可见,社会需要能够熟练使用统计分析软件的本科生、研究生,我们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所以统计分析软件是每个统计学学生的必修课。

2、统计学科自身发展的需求

20年前,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学习经济计量学、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课程都要进行手工计算,最多使用计算器辅助,本文由收集整理使得计算速度非常慢,也无法处理复杂的问题,这无形中已经阻碍了统计学在实践中的应用。随着电脑的普及,统计软件开发和应用得到快速发展,鉴于统计分析软件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现在的经济和统计研究中,已经是没有统计软件寸步难行。所以,教会学生使用统计分析软件,已经成为统计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3、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统计教学中加强统计软件分析课程,省去了繁杂枯燥的计算过程,有利于培养统计专业本科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提高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直接提升统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和工作能力,提高社会对统计专业的认可度。

4、为其他学科提供技术支持

近年来,管理学和经济学的相关专业都在积极开设统计分析软件课程,在统计应用软件的支持下统计分析方法不再显得那么冰冷和难以接近,其他学科出于应用的目的也完全能够通过软件驾驭统计分析方法。所以非统计专业的学生同样需要开设统计分析软件课程。

二、统计软件的分类

统计分析软件有很多种,一般本科高校通常会开设excel、spss、eviews、sas、r等,我们可以根据这些软件高年级学生可以自学的程度对其进行以下分类:

1、可以进行自学的软件

例如:excel,各高校给低年级学生开设的计算机基础相关课程中涉及到该软件,所以学生在了解基本电子表格知识和工具栏菜单操作的基础上,又学过统计学原理,参考excel书籍,自己按图索骥应该没有问题。严格来说excel不能算作统计应用软件,他只是带有部分简单的统计分析和图表分析功能,并且不用另外再进行特别安装,任何一台装有office的电脑都可以直接进入excel界面直接操作。

2、可以在老师指导下,在统计专业课程中穿插学习的软件

例如:spss、eviews等专业软件,这类软件一般会在多元统计分析、经济计量学、时间序列等课程中理论部分讲完后,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在机房半自学即可完成,因为虽然是专业软件,但是多为菜单操作,只要理论部分理解好,操作起来较为简单。

3、需要老师全程在机房上课教授的软件

例如:sas,这类软件的特点是软件包较大,功能较多,入门较难,学生自学较为困难,即使想穿插在专业课程中进行,学时也不够,所以必须独立开设为软件课程。

三、统计软件课程的特点

1、软件多为全英文,学生有畏难情绪

统计软件除了excel以外,多为英文版本,有的软件虽然声称已经汉化,其实也仅仅是前两层菜单汉化而已,其主体应用部分仍为英文。因为统计学的专业词汇较为生僻,学生不熟悉,也不愿意去记,因此学习时往往有为难情绪,这已经成为了学生学习统计软件的主要障碍。

2、操作性较强,易学易忘

软件课程操作性强,老师在前面做一步,学生在下面也做一步,老师做完了,学生也跟着做完了,如果当时就让学生重新操作一遍,他们也能够作对,都觉得很简单,甚至不愿意多花精力练习。但是间隔了几次课之后,再考察学生做一遍,很多同学就忘记了,所以学习统计软件必须要做课堂笔记,记清楚每个步骤,而且要多做练习,这样才能熟悉软件应用的特点。

3、学习统计软件必须有统计学基础

虽然软件课程注重的是操作,不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去计算推导,但是学生必须了解各种统计分析方法的原理内涵,然后才能正确解释软件给出的分析结果,最后才能较为恰当的运用分析结果得出一定的结论。例如,如果学生没有学过假设检验,或者学过忘记了,那么很多统计分析的结果是否有效判断起来就会有困难。很多同学只会死记硬背:p检验值越小越好,t、f检验值越大越好……这样往往会得出不恰当的结论。

4、实践性较强,需要大量案例

由于软件操作所有的运算都由电脑完成,给我们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所以有必要也有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给学生添加大量实际的、有趣的案例。这样作,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转贴于

四、高年级大学生的特点

1、计算机基础较好,所以往往忽视软件课程

当代的大学生普遍计算机基础较好,有些学生在小学就开始接触电脑,在上大学之前很多学生可谓精通电脑,这使得他们往往在心里忽视软件课程,认为没什么好学的,只要自己翻翻书什么都能解决。但是,每当要交实验报告时,就会问个不停,既挤占了真正有问题的同学的学习时间,又增加了老师的教学工作量。

2、英文不好,看着软件就头痛,失去学习兴趣

有部分高年级的学生,英文基础不好,一看英文就头疼,所以对全英文的软件马上就失去了兴趣。也就不想认真学习,只是在记忆操作步骤,企图期末考试蒙混过关。他们没有意识到社会对应用型统计人才的真正需求。

3、精力不易集中,联网教学控制难度大

在机房上课的共同特点就是学生精力不易集中,因为大家都在网上,而且机器或者全部背对老师,或者部分背对老师,很难监控学生是在听课还是在网上做其他活动。所以教师要想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能的话教师上课要多走动。

4、软件应用可开发性强,学生缺乏学习能动性

任何一个软件,老师都不可能也没必要把所有菜单的所有选项全部示范给学生,所以软件课堂教学的一个特点就是学生一定要多练习,多琢磨,自己可以尝试不同的选项有什么样不同的结果。但是,目前很多大学生很多都缺乏学习的能动性,老师教什么就做什么,自己一点都不肯多想想,作业抄袭。

五、教师在统计软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选择合适的教材

选择合适的教材,教师“教”和学生“学”都会轻松不少。软件课程的教材不太好选,既要有理论部分,又不能占得篇幅过多,还要有上机操作部分,主要步骤和结果解释要清楚,尽量减少学生记笔记的次数。

2、用课堂控制类软件,控制学生听课

学生如果看不见老师,只听见声音,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会产生困意,所以不能只坐在电脑前不动,要在幕布上指点,多走动,提高学生注意力。

3、请学生记住操作步骤,记笔记

现在,很多学生没有记笔记的习惯,不太会学习,不知道那里应该标记、那里应该添加内容,过分相信自己的头脑,所以老师要时时提醒那里应该标记,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课后复习。

4、案例教学,提升兴趣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明白统计分析方法的用途,除了教材上的案例,教师最好针对当今的热点问题,学生可能感兴趣的问题,形成案例,并随时更新。

5、定期提交实验报告

统计分析的步骤范文6

关键词:电力;统计分析;统计预测

统计工作的最后一步是撰写统计分析报告,分析报告是发挥统计整体功能、表现统计成果的重要步骤,其有利于发现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统计分析报告的特点类型

统计分析工作的特点就是数量性,因此统计分析报告就是用数字说话,以事实描述,然后进行议论分析。统计分析报告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丰富的统计内涵,做到语言简练意赅。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也说明了与其它文体的显著差别。

(一)统计分析报告的特点

1.统计分析报告的是基于大量的调查数据,既要有数据又要有分析,即要提出问题又要有解决问题的措施,因此统计分析报告要比总结报告更加精准。

2.统计分析报告要求从更宽的面上交代背景,用较多的篇幅和事实系统集中地阐述问题、解剖矛盾,比新闻报道更全面具体。

3.统计分析报告必须运用大量的数据材料揭示规律性,在论证文章观点阐述某种看法时比学术论文更侧重用数据、事实说话,深入浅出,虚实结合。

(二)统计分析报告的类型

统计分析报告的类型有许多种,下面就几种经常使用的类型略作说明。

1.进度型统计分析报告。进度型统计分析报告也被称为定期统计分析报告,其分析目的是为了让企业管理阶层能偶实时了解工作的进度和检查企业计划的实施情况,其一般按周、月、季度等编写。

2.专题性统计分析报告。是利用统计资料, 进行分析投资建设中的某一方面、某一环节而深入研究编写的分析报告。

3.预测性统计分析报告.是在分析过去和现在的大量准确的统计资料基础上、运用统计预测方法、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较为合理的判断和数量预测,它具有数量性、预见性、差异性、可控性的特点。

二、统计分析预测

电力企业的统计工作具有大量的数据优点,除了对其进行统计分析之外,对电力企业来说更要充分的利用统计分析进行供电情况进行预测,更重要的是对电力的负荷的调研和分析。

伴随着我国用电结构的调整我国的电力供需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国内各大电网负荷特性也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电网运行的特性是电力负荷的特性趋向于正常。各大电网集团的的最大负荷普遍持续高速的增长,电力峰谷差率增大,负荷率下降,水源枯水期和电力高峰期电力供应紧张,电网的调峰难度增大,对电网的正常运行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对电力负荷的统计、分析和预测对电力企业来说越来越显的重要。

下面论述的是对电力负荷的预测和预警的相关指标,包括了一些还正处于在探索和实践的指标。(1)日最大电力负荷,一天之中电力负荷最大的一段。电能表的计量有一个小时、半个小时、一刻钟和瞬间负荷,日最大电力负荷一般采用的是整点的最大负荷。(2)日平均电力负荷,每天电力用量除以24小时得到的日平均电力负荷。(3)日最小电力负荷,一天之中电力负荷最小的一个时间段,和日最大电力负荷一样,其一般使用的也是整点的电力最小负荷。 (4)月内最大三日平均电力负荷,任意月份内电力负荷最大三日的平均值,也即是每一月内,取电力负荷最大三天中的整点的最大电力负荷,求这三天的平均电力负荷值,该值即是在这个月中的最大三日平均值。对电力负荷的实际分析中,电力的最大负荷是一个最高水平的状态,并不是偶然的电力负荷,其既具有代表性。发达国家一般都是采用月内最大三日平均值最为最大电力负荷。 (5) 日负荷率(γ),反映一天内的电力负荷平复程度,是日平均电力负荷和日最大电力负荷的一个比值,一天之内若负荷的变化比较大,则日负荷的曲线就会陡峭,日电力负荷率越低,反之则越高。 (6) 日最小负荷率(β),反映一天内的负荷变化的趋势,是日最小负荷和日最大负荷的比值。一般为了满足电网调峰的需要,在分析电网调峰能力时通常使用的是接近或者是最小的日最小负荷率(去除节假日外),而并非采用平均最小负荷。(7)日峰谷差率,是日最大电力负荷除以日最大电力负荷与最小负荷的差值所得的数值。和日最小负荷率均值一样日峰谷差率反映的也是一天内的电力负荷变化的幅度。

(8) 月不均衡系数(σ),是指平均日电力负荷和该月份内最大日电力负荷的比值。(9)季度不均衡系数(ρ),是指全年各月最大电力负荷的平均值和该年份内最大电力负荷的比值。其主要反映的是全年内月最大负荷的不均衡性。 (10) 年平均日负荷率(γav),指的是全年内日电力负荷的一个平均值。 (11)年平均月负荷率(σav),指的是全年每个月份的日平均电量的总和与全年每个月份的最大日电量总和的比值。

三、结论

总之,对电力负荷进行统计分析是有效防范电力企业发展风险的重要工作,一直以来受到政府、电力企业和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电力企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电力统计分析与预测是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保障电力工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研究电力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变化,及时监测、分析当前和未来电力供需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春琴. 数理统计分析在电力企业负荷预测中的应用[J]. 华东电力, 2006, (05)

[2] 刘丽萍. 试论科学开展电量分析预测[J]. 江苏科技信息, 2009,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