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汽车零部件加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汽车零部件加工范文1
作为国内唯一针对汽车生产制造环节上的汽车零部件OEM供应商的评选活动,“全国百家优秀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举办至今备受国内外汽车行业、权威机构、顶尖一级采购商、众多媒体的高度关注。
在历经七个多月的严格公正的评选后,玲珑轮胎产品GREEN-Max、F816分别荣获“2011中国年度性价比轮胎”与“2011商用车轮胎之王-年度重卡轮胎”两项大奖。其中GREEN-Max轮胎在《汽车与运动》杂志主办的“2011年度驾趣轮胎”评选中,经过干地性能、湿地性能、舒适性能、经济性能等的全方位对比测试后,荣获“2011年度最具驾趣湿地轮胎”奖。并在2011年芬兰测试世界有限公司对世界范围内的12款轮胎测试中,凭借温和的驾驶反映、良好的横向抓地力和操控性等优点,以7.6的综合得分与国际大品牌邓禄普、米其林并列第四。
玲珑轮胎能在此次评选活动中胜出也再次印证了其近年来在国内市场上所取得的成绩与信赖,也反映出玲珑企业的整体实力与产品的可靠性。长期以来,玲珑轮胎以不断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为目标,以紧跟市场步伐、不断完善产品线为己任,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重视绿色低碳、低耗环保轮胎的研制,打造出具有高品质、低能耗、高附加值的一系列轮胎。公司自主研发的高性能雪地胎被评为“年度最具创新力”产品;低断面高性能子午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款低滚动阻力轮胎获得“全国节油轮胎大奖”,水平达到国际一流产品标准。2011年,在全球轮胎销量同比下滑的不利形势下,玲珑轮胎海内外销售依然保持上扬,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并先后被一汽解放、陕西重汽、北汽福田、安徽江淮、中国重汽、华晨金杯、黄海汽车等十几家知名汽车厂商评为“优秀供应商”,通过排名世界前六的两大跨国汽车厂商的全球供应商评审。
汽车零部件加工范文2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赣南苏区
[作者简介]谢达城(1988―),男,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制造、CAD/CAM;谢仁华(1976―),男,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为数控技术、逆向工程;陈小军(1986―),男,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江西赣州?摇341000)
[基金项目]2014年度赣州市社科联课题“加快汽车零部件技术人才培养,促进赣州市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研究与实践”(14013)
一、前言
自《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以来,赣州市立足赣南苏区振兴,着力培育产业集群,促进集聚发展、创新发展,全面推动优势产业协调发展。面对国内外竞争日益激烈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作为内陆欠发达地区的赣州市,如何利用现有零部件产业的优势,克服不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如何制定好长远的发展规划和健全的发展战略,稳定市场地位、取得突破性发展。这些都将关系到赣州汽车零部件产业能否取得突破性发展的关键,对承接产业转移、产业转型升级、打造装备制造业基地、振兴赣南苏区经济、助力中部崛起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赣州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现状分析
目前赣州市着力打造以“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为依托,以“中国汽车零部件(赣州)产业基地”为发展主体,集汽车零部件研发生产与检测、汽车及零部件市场、金融服务等板块连动的区域内纵向一体化的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该产业集群围绕变速箱及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集聚已形成一定规模,区域内集聚着大量的汽车零部件相关生产企业,如:德国格特拉克公司、美国孚能科技公司、日本万宝至马达公司等,随着汽车零部件产品的加工深度和产业链的延伸,已初步形成了具有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其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转移优势
赣州有着丰富的低成本劳动力资源和土地价格,位处中部地区,具有天然的人力资源和地理优势。当今汽车零部件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正在向低工资成本地区大量转移,从而给赣州零部件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另外,由于零部件的核心技术相对整车来说更具备转移的条件,赣州零部件企业也能与国际、国内零部件大公司形成层级供应关系,从而可在全球化分工体系中形成一些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面向全球零配件市场的企业。
(二)政策支持优势
当前,赣州汽车零部件产业面临最好的国家产业政策支持。2012年6月,《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快提升赣南老区制造业发展水平,要依托本地资源和现有产业基础,大力发展具有特色的机械制造业,积极培育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一批科技合量高、辐射带动力强、市场前景广阔的产业集群。这样的前所未有的政策为赣州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宏观环境,也为发展零部件产业必须的配套价值链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产业结构优势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于2013年5月29日签署《中国汽车零部件(赣州)产业基地项目合作协议书》,将在赣州投资新建“中国汽车零部件(赣州)产业基地”。该产业基地项目规划建设总投资约100亿元,主要建设集汽车零部件、高端特种车辆及其他机械产品等研发、检测、生产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以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为龙头企业,将有力带动市内相关加工制造工业园区内的汽车零部件及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
由于零部件的专业化生产是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因此赣州依托于每年近100万台套的汽车变速器产量,围绕汽车变速器及汽车变速器相关零部件,如铸造件、锻造件、模具、热处理、同步器等建设集研发、检测、生产于一体的生产基地;着力在汽车变速系统上,如通用减速器、差速器、分动箱、车桥等进行开发和延伸。围绕汽车变速器相关零部件进行突破,提高产品在国内外的竞争力,将是一个很好的立足点。
(四)人才优势
人才资源对产业集群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主导性资源的作用,被视为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要素。赣州有10所专业门类齐全的大中专院校,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达10多万人;赣州全市有37所职业技术学校,通过采取“订单式”培养,每年能为企业培养10多万名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和有一技之长的产业工人。这些人才资源要素将成为赣州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强有力的保障。
综上,赣州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政策资源充分、产业结构优势明显、产品研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体系建设较好,产业链发育渐趋成型。但也应看到,由于相对于汽车零部件产业发达地区,汽车零部件产业虽然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但整体规模偏小,发展层次仍然偏低,辐射带动作用较弱;高科技产品、精深加工产品、中、高档产品和创新产品少,与国内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尚有较大差距;产业链条尚有缺失,产业发展必须的原材料、生产设备、工艺装备等配套上游产业链等产能低,还难以满足市内龙头企业的生产需要。
三、赣州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措施和建议
根据上面得出的赣州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要真正实现赣州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的跨越式发展,除了正确分析赣州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所面临的优势与劣势,准确定位发展思路与发展方向外,政府部门还必须建立一整套相关配套政策,企业也必须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应对。
(一)加强政策扶持
政府应通过加强宏观规划,统一协调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加强内部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出台相关优惠政策。简化各种行政审批程序和事项,提高政府效能,优化协调服务。为企业在政策、项目、技术、管理、决策等方面提供更高层次的帮助和支持,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树立品牌意识,强化自主创新,通过转型提升发展。
(二)完善产业集群规划,强化招商引资
对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政府要按照科学发展要求,编制产业发展规划。要围绕核心产品企业,发展配套的加工制造业,服务业及上下游产业,把汽车零部件产业规划建设成一个地理区域的主导产业,在这个区域内形成一个产业板块,形成一个具有完整产业链条的产业集群。比如加快“中国汽车零部件(赣州)产业基地”建设,尽快将基地建成一个集研究开发区、零部件生产区、生活配套区、售后服务区等各大功能融合互通的综合性基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内外知名铸造、锻造、模具、自动变速箱等企业进基地落户,将核心制造模块进行改造升级。
(三)提高研发能力,实现技术创新
依托中汽零部件等龙头企业,发展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产品,将核心企业做大做强,形成大企业带动小企业、核心产品带动周边配套产品的联动发展机制。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大力实施技术创新战略,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技术创新。政府要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科研体系,加强与先进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依托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对产业关键技术和基础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孵化和产业化机制,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
(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汽车零部件产业是知识与技术密集型产业,人才是掌握知识和技术的主体。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地方政策的优势积极、主动吸收行业专家、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企业服务。应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机制,着力提高员工素质;制定人才留用、利用办法,做到岗位用人、文化留人、待遇留人。政府、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应按照市场和企业对人才的需要调整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模式,应做到面向市场进行专业配置,面向企业需求进行课程设置,校企合作等多途径、多渠道培养产业发展所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和高端研发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恩华;于洪涛;金正青.国内外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的差异化研究[J].汽车工业研究,2010,(11).
[2]周中.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状况及发展战略研究[D].江苏大学,2009.
[3]王健民.赣州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优势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3,(7).
汽车零部件加工范文3
【关键词】碳纤维材料 汽车零部件 应用 前景
碳纤维被誉为“黑色黄金”,它同时兼具了碳材料的固有特性和纺织纤维的柔软性两种属性。碳纤维从原丝到成品需经历多道工艺,其最大的优点之一就是质量轻。因此,将碳纤维应用到汽车零部件中最为突出的改变就是能够在保持其动力系统不变的基础上,极大地减轻整车的质量。而轻量化正是汽车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汽车的轻量化是实现现代汽车设计“安全、舒适、节能、环保”四项要求重要途径[1]。鉴于以上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碳纤维在汽车零部件应用中的优势作用,碳纤维在汽车零部件中的应用必将具有广阔的前景。笔者以下就从各个方面对碳纤维材料在汽车零部件的应用前景进行了阐述。
1 碳纤维材料
碳纤维材料就是纤维状的碳素材料,其主要的成分就是碳元素,含碳量高达90%以上。碳纤维材料的制备需要经历多道工艺,主要包括预氧化、高温碳化、石墨化以及表面处理等。每一根碳纤维都是由数千条更加细小的碳纤维组成的,其直径约为5-8μm,24k以下为小丝束。碳纤维与钢相比,其比重非常小,不到钢的1/4,但是其抗拉强度却远高于刚,是钢的7-9倍。碳纤维材料不仅仅具有碳本身所固有的基本特性,同时还兼具了纺织纤维的柔软性和可加工性,属于一种新型的增强型纤维[2]。
2 碳纤维在汽车零部件应用中的优势
2.1 碳纤维材料具有质轻高强的特性
汽车零部件制造中使用到的碳纤维材料,其密度较小,与普通的钢材相比,只有其密度的1/4―1/5,其质量比铝合金还要轻,但是碳纤维材料的机械性能却远远优于传统金属材料。碳纤维材料与传统的钢材相比,其抗拉强度是钢材的3―4倍,刚度则是钢材的2―3倍,耐疲劳性则是钢材的2倍,热膨胀系数则较钢材小4―5倍,但是其质量却比钢材轻3―4倍。因此,使用碳纤维材料能够使车身的质量显著减轻,从而使汽车的功率需求降低,进而采取更小的驱动引擎和悬挂装置,通过减少动能进而减少了汽车的冲击危险。因此,采取碳纤维材料进行汽车零部件的制造,能够显著的减轻汽车的整体质量,实现汽车的轻量化。
2.2 碳纤维具有良好的可塑性
碳纤维材料具有非常好的可塑性,能够加工各种汽车零部件,也能够制作成一体式的整体结构。例如,目前汽车中使用的铁制汽车座位,其在安装过程中需焊接50―60个部件,但是如果使用碳纤维材料设计成整体成型的座位,不仅能够缩短加工时间,同时其精度也能够得到有效保证。例如目前已经得到应用的树脂转移模塑成型技术,该碳纤维材料制造方法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绿色环保等优势,该制造技术能够将传统成型所需的数天时间缩短到几分钟。
2.3碳纤维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
汽车上的很多零部件在使用的过程中都要承受机油、汽油以及汽车传动液等化学制剂的腐蚀,并且要经受高温、严寒以及盐雾等等恶劣环境的考验。传统的金属材料零部件在这些恶劣条件下,其使用寿命会受到影响,并且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其质量的一致性很难得到保障。但是碳纤维材料却不存在传统金属材料的生锈和腐蚀问题。碳纤维材料具有非常好的耐腐蚀性,具有良好的耐酸性能、耐海水性能、耐碱性能、耐盐和有机溶剂等性能。因此,应用碳纤维材料制造的汽车零部件,其使用寿命较长,且维修费用较低。
2.4 碳纤维材料能够实现汽车零部件的一体化
模块化和整体化是汽车结构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传统的金属材料很难实现这一点。但是碳纤维材料本身所具备的优良特性,使汽车结构的模块化和整体化成为了可能,只用应用合理的模具,就可以将不同厚度的汽车零部件、凸起部、筋、楞等全部一体成型。因此,对于传统的钢制薄板不易制造、生产效率低下、难以保证精度的汽车零部件,使用碳纤维材料能够克服以上所有问题。例如,莲花跑车以整车应用碳纤维材料为目的,使其零部件实现了轻量化,从而使整车实现了轻量化,同时增加了其零部件的刚度和强度,使得整车的性能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3 碳纤维在汽车零部件中的应用
目前随着碳纤维材料成本的降低以及汽车轻量化发展的要求,碳纤维材料在汽车零部件中应用的优势已经逐渐被关注和重视起来了。目前碳纤维材料已经开始被应用到汽车的部分零部件的制造中,例如刹车片、传动轴、燃料箱以及环保汽车中使用的压缩天然气气瓶等[3]。
目前,碳纤维材料在汽车座椅加热垫中的应用就是其在汽车零部件应用中的一大突破。目前在世界汽车制造厂商来看,绝大多数的高档、豪华轿车,例如奔驰、宝马、奥迪等高档轿车中几乎都安装了碳纤维材料座椅加热装置[4]。由于碳纤维材料具有非常好的导热性,因此能够保证热量在座椅加热区域进行均匀的释放,同时由于碳纤维在座椅中分布均匀,因此应用碳纤维材料不仅能够保证加热垫的使用寿命,同时还能够保持座椅表面皮革的平整完好。目前,碳纤维材料还由于其环保、耐磨的特性而开始被引入到汽车刹车片的制造中来。在赛车中,碳纤维材料制动盘的应用目前已经比较广泛了,例如F1赛车,就普遍应用了碳纤维材料制动盘。F1赛车能够在50米的距离内将赛车的车速从300km/h降到50mk/h,但此时制动盘的温度会出现急剧升高,达到900℃左右的高温,传统金属制造的制动盘会在这样的高温下,由于迅速吸收热量而发红。但是应用碳纤维材料之后,由于其具有较强的耐高温特性,最高可承受2500℃左右的高温,因此碳纤维材料制动盘其在该过程具有非常优秀的制动稳定性[5]。
4 碳纤维在汽车零部件中广泛应用所遇到的问题
碳纤维材料在我国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至今已经历经接近50年的历史,但是整体来看,其研究进展较为缓慢。同时由于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封锁,导致我国目前仍未实现碳纤维材料的大规模生产,因此目前我国对碳纤维的使用主要依赖进口[6]。因此,笔者认为要想实现碳纤维材料未来在我国汽车零部件中的广泛应用,目前存在以下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一是碳纤维材料的成本问题,目前碳纤维材料的成本价格较高,是其在汽车零部件中进行广泛应用的最大阻碍;其二是生产方法的缺乏,目前看来我国尚且缺乏能够进行大批量、高效率碳纤维材料汽车零部件的生产方法;其三是碳纤维材料汽车零部件的回收利用问题,目前国内对于碳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回收尚且存在问题,亟待解决;其四是目前我国国内尚且缺乏对碳纤维汽车零部件进行制造的相关设计数据、试验方法、分析工具、碰撞模型等等,都有待进一步进行研究和完善[7]。
5 碳纤维材料在汽车零部件中的应用前景展望
目前,随着汽车使用数量的急剧增伤,以及对低碳生活的要求,导致国内外的主要汽车生产厂家都积极致力于开发、生产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化的节能、环保和安全性的汽车。而新一代的汽车必然具备节能降耗的特征,而实现节能降耗的重要途径就是汽车的轻量化。而目前汽车零部件制造中使用到的一般钢材等金属是无法实现汽车轻量化的,因此,采取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进行汽车零部件的制造就成为了实现汽车轻量化最有效的方法[8]。因此,目前来看,在未来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中,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将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
并且随着目前对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在汽车零部件中的应用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未来的碳纤维汽车零部件必将趋于高性能化,汽车用的碳纤维零部件的成本必然会不断下降,碳纤维汽车零部件的大批量、高效率生产工艺方法必然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因此在未来的持续发展中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完全可以取代金属应用于汽车的零部件中,并且碳纤维在汽车零部件制造中的应用将继续保持大幅增长趋势。在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之下,碳纤维汽车零部件这一细分市场必将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参考文献:
[1] 张方超,杨建忠,乔卉,王勇.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及展望[J].合成纤维,2013(6):26-29.
[2] 罗益锋.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发展与碳纤维材料的开发趋势[J].新材料产业,2015(2):13-18.
[3] 王俊峰,马祥林,张兴龙,李超,齐苏杰,刘小利,于浩.碳纤维在汽车轻量化中的应用[J].新材料产业,2015(2):20-22.
[4] 张定金,陈虹.于今.汽车轻量化对碳纤维的需求[J].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14(10):30-33.
[5] 张红英,欧阳八生.汽车轻量化之有效途径―高分子材料的应用[J].模具技术,2014(5):54-58.
[6] 肖文刚,何志华,董青海.碳纤维复合材料传动轴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J].玻璃钢/复合材料增刊,2012:232-235.
[7] 竺铝涛.汽车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发展历程及应用[J].上海汽车,2013(11):52-55.
汽车零部件加工范文4
【 关键词 】 BOM多视图;父子项两级结构;模块化;配置化管理;制造BOM
【 文献标志码 】 A
1 前言
近年来国内汽车产业迅速发展,民众对汽车的需求日益旺盛,需求变化更为频繁、个性化定制渐成趋势,因此汽车企业需要高效、快捷、柔性的生产。汽车零部件企业作为整车企业的供应商,必须紧密配合整车装配需求,因此汽车零部件企业需要提高生产效率,在加快产品研发速度的同时,更需要进行信息化的建设和改进。
目前大多数汽车零部件企业的BOM系统只是最顶层基于研发技术领域应用,面对实际生产、采购、销售、质量、制造加工等过程得不到实际的应用效果,甚至多数企业启用多套BOM系统数据同时运行以应对不同业务的需求,从而导致基础数据维护繁琐和数据不同步、不及时。本文调研分析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制造管理问题的基础上,设计开发出一个标准化、模块化、多视图应用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的BOM系统,保证了各业务数据流的一致性和统一性,提高了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
2 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制造管理问题分析
汽车零部件企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既有零件的机加工,同时也涉及到合件、分总成、总成等零部件的装配,且生产制造过程需要研发、采购、销售等相关业务领域的密切配合,因此相对于整车装配企业,其生产制造更为复杂,管理要求也更高。汽车零部件企业在生产制造管理方面常有几种问题。
1)企业由于基础数据落后导致生产计划安排不均衡,生产的零部件配套情况不好,产品的生产制造周期耗时过长,使得库存增多。
2)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企业的采购、库存及生产各环节没有较好地配合,零件不能准时供应或者供应不够充分、客户的需求也常常不断地发生变化,这些都会导致生产计划频繁的变动,大量的产品加工不能有序高效的进行,加大了采购部门的压力,造成生产线断断续续甚至停产。
3)企业在销售和售后服务过程中,没有完善的BOM数据平台,不能及时便捷的查询产品数据结构,无法得到准确的备件清单。售后服务不能查询BOM数据的历史版本信息,无法准确的追溯产品的质量问题原因。
4)由于没有完善的基础数据管理,采购、生产、制造、销售严重信息滞后、财务无法准确的进行产品收益性分析、生产加工和装配环节无法进行准确的投入产出分析、制造部门不能合理的安排工艺流程和布局。
3 BOM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3.1 系统需求分析
根据汽车零部件制造过程的特点,系统主要用于产品BOM基础数据的维护和各业务领域的应用。用户需要实现统一的数据平台,数据需集中处理,以实现汽车零部件基础数据共享。满足工作流的设计,同时包含完成设计、试制、准备、生产全流程的数据贯通。为各业务部门提供准确的产品信息,并提供对业务部门需求的技术支撑,覆盖全价值链业务。能集成管控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实现多形态产品视图的和产品结构的虚拟化开发。实现产品特性分类和零部件功能分组技术,提高零件的通用性和标准化,降低成本。
系统需实现BOM系统的标准化和模块化,即要求技术领域中产品设计的标准化、采用更多的通用件、标准件进行设计、并数据实现共享、增强产品的灵活性和配套率,其制造和生产、采购环节使用统一的BOM数据源,设计标准的业务和系统流程、提高生产制造效率,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减少出错率。
系统需实现BOM系统的多视图、全生命周期,即在研发领域的BOM数据基础上,加入工艺路线、装配工艺、工艺文档、供应商、工时信息、价格信息、有效期、版本等数据信息,就能演化为面向制造、采购、生产、销售、财务、售后、装配等业务的BOM。
系统需实现产品BOM的可配置管理,即为企业搭建统一的产品配置选用平台、以模块化的思路进行产品设计、对所有基准产品、选配装置、模块化库及配置进行统一管理,以满足订单的需求变化、缩短产品设计周期。
3.2 系统业务流程分析
从设计BOM到各业务领域应用,系统分层次构建,以达到不同业务的需求,实现统一数据源,不同数据视图的要求,图1为BOM数据的业务流程图。
业务从设计阶段开始,研发人员根据产品设计文件和图纸信息维护设计BOM的相关数据,经审核后,由制作部门维护工艺流程和工艺数据,制定内外制路线、维护加工工时数据、工艺文档数据、工装要求、生产线等信息,制造BOM信息、工艺更改信息等。生产、采购、车间、销售、财务等业务部门就能根据制造BOM信息维护各自数据和应用此基础数据生成其他所需数据,以满足业务具体需求。
3.3 系统数据流程分析
根据系统业务流程分析,制作出系统的数据流程,即按以下方式进行。
系统按功能层、基础应用层、数据模型操作层、以及数据资源层四个层次进行设计。其中功能层包含如BOM数据的分类、维护、打印、流程管理等。基础应用层即可生成各类报表数据,工作流设计和消息的提醒等。数据模型操作层实现产品数据及文档的导入和更改、模板的设计等。数据资源层实现数据的访问和文件系统的查询和下载。
3.4 系统实现的功能清单
系统可以实现几种功能。
1)设计操作工作空间的模块,使用户可以获取企业公共的资源信息,进行与个人相关的数据的组织,传递工作数据和工作流程、工作任务、工作消息等。
2)实现图文档管理,支持文档的导入和导出、文档的在线修改和版本控制、文档的快速查询和检索。
3)BOM数据结构维护管理,实现产品结构的创建和编辑,支持导入和导出,并能灵活的搜索产品结构和零件清单,以及零件回归查询到相应零部件总成。实现多个BOM数据的比较和引用,统计差异信息。按定制的标准模板输出各种统计报表。根据BOM的有效期间或版本,能展示出相应期间的有效数据结构。
4)对系统的各类文档文件进行查询,实现各种数据对象的打印输出。
5)基础数据的编码和分类管理,如各类零件代号、人员代号、车间代号、工艺代号等编码管理。按照零件的工艺性、特征、分类对企业自制件、通用件、标准件、替代件、外协件进行有效管理。
6)流程定制管理,对工作流进行定制设计和动态控制,实现数据的编辑、审批、,对工作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
7)其他业务的BOM应用与接口,需要实现从设计BOM到制造BOM,再到生产、销售、采购、财务的BOM应用。
3.5 变速箱BOM数据维护的应用视图
设计开发出的BOM系统在汽车变速箱企业得到了应用,图2为开发的变速箱BOM信息系统的数据维护模块,主要是以产品为核心的基础数据的结构化展开。
4 系统在各业务领域的应用分析
BOM系统可以在汽车零部件企业研发、制造、生产、采购、装配、财务、销售和售后各业务领域扩展和应用,如图3所示。
4.1 研发领域的应用
研发领域的BOM即设计BOM,是研发设计阶段构建的产品功能结构,由设计人员负责输入和维护,包含零件的件号、图号、零件名称、数量、材料、规格、加工要求、分类、有效期间、状态、备注等信息。采用父子项两级结构方式构建,进行标准化设计和模块化管理。通过有效期管理BOM版本,实现同一产品的不同版本或不同产品结构的单层和多层比较及相互引用和替换。引入BOM的状态管理能实现BOM的试制、准备、正式投产的管理。
4.2 制造领域的应用
制造领域的BOM在设计BOM的基础上,根据制造、装配工艺和生产加工要求,添加了工艺要求、工艺路线、工艺装配、工艺图文档、加工时间、材料工装要求等信息。制造BOM是将设计BOM的数据有效地应用到其他业务领域的中间环节,是在设计BOM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充,能够按照工艺流程实现业务模型的深度融合,实现工艺与设计的信息共享与工作协同,实现工艺更改通知发放车间、现场生产加工和装配工艺指导等。
4.3 生产领域的应用
生产领域的BOM即生产BOM,是各类生产计划引用的基础数据,是在制造BOM基础上维护零件加工的生产车间信息、保管员等信息,根据制造BOM和总成生产计划、备件计划等,通过MRP物料拆解运算,确定所需的物料清单和零件每道工序的开始日期、完工日期、库房保管员信息等,即实现备料计划、车间生产计划、外委加工计划等数据的系统自动生成。
4.4 采购领域的应用
采购领域的BOM即采购BOM,是采购部门在BOM数据基础上维护供应商信息、采购比例、毛坯共用数据等信息,根据库存数据和总成生产计划进行物料拆解,生成零件的采购计划。
4.5 装配领域的应用
装配领域的BOM即装配BOM,根据制造BOM的装配路线信息,计算出装配工艺所需的零件或合件的装配清单,如零件信息、装配工位、装配总成、分总成清单,并按照装配BOM来指导装配工作。
4.6 财务领域的应用
财务领域的BOM即成本BOM,是在制造BOM的基础上,加入零部件价格、加工工时和生产折当量、价格等,生成总成的成本价格,再根据销售情况计算出产品的品种收益情况,指导销售和生产,获取最大的产品利润。
4.7 销售和售后领域的应用
此业务领域主要是一个数据的共享和查询,指导营销和售后服务管理。建立B/S的BOM系统平台,提供销售备件的数据清单。同时客户能通过平台查询零部件的相关信息,还可实现客户对产品配置化管理以满足个性化的需求。根据产品BOM的有效期间和生产批次,售后人员能追溯产品的质量问题原因,如生产加工的质量问题或采购供应商的质量问题等。
5 结束语
BOM系统对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意义重大,设计开发出的标准化、模块化、多视图应用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的BOM系统可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企业各个业务部门,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程控,革扬. MRP2/ERP原理与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 台湾中大管理学院ERP中心. ERP企业资源计划基础教程[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3] 余勇,林为民.工业控制SCADA系统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2,(05):74-77.
[4] 张媛,蔡宗琰.ERP的BOM结构设计及算法研究. 机床与液压[J]. 2008,(01):22-25.
[5] 郑巍,曹晶,马海晶.BOM表构造方法研究[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6, (01):148-152.
[6] 谢博,周康渠,吴传莉.制造型企业BOM模块化技术[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2,(08):42-25.
[7] 王希忠,曲家兴,黄俊强等.网络数据库安全检测与管理程序设计实现[J].信息网络安全,2012,(02):14-18.
[8] 贾菲,刘威.基于Android平台恶意代码逆向分析技术的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2,(04):61-63.
汽车零部件加工范文5
一、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精益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是企业供应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供应链还包括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是贯穿企业生产、经营与销售的框架,主宰着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对企业经营流程的总结。现如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逐渐跻身制造业的前列,与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多存在着必然的关系。汽车零部件相对较重,在物流上的支出在企业成本中占有重要地位,可见,优化与完善企业的物流管理模式是关键。精益物流是一种新型的物流思想,旨在节能、节约成本,消灭一切浪费现象,以此为核心目标和条件,进行物流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该物流运作模式是以精益生产理念为基础,通过不断的演变而来,将精益思想应用到物流管理中是正确选择。在汽车零部件制造车间,重在对流利条、平滑筒、复合管等的应用,提倡采用柔性化生产结构体系,以达到控制成本支出的目的,将精益思想贯穿在整个物流管理工作中,定会取得满意的效果。
二、基于供应链的物流管理现状分析
通过对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物流管理现状的分析,作为供应链中的重要部分,物流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多面的问题,在管理模式、管理技术以及管理理念上都存在缺陷,物流思想相对落后,物流管理工作中存在资源浪费的现象,在物流上的成本支出大,相比于其他制造业,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成本相对较高,在物流方面极易出现管理风险,导致管理水平下降。在管理模式上,管理方法相对落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效果不佳,是管理模式滞后的重要表现,物流配送不协调,致使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物流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节奏,管理效率不高。另外,供应链不均衡,物流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大构思依靠库存在满足生产的需求,会提高库存的成本,对企业的资金流会产生很大程度上的影响。
三、基于供应链的精益物流管理的有效对策
1、提高物流人才的综合能力,为精益物流管理提供条件
在供应链中,物流是重要组成部分,应从人才培养和训练着手,建立一支更为专业性、职业性的物流队伍,为精益思想的充分贯彻提供条件。新时期,精益物流管理工作的开展,应在供应链的条件下,禁止浪费行为的出现,提升对精益物流的概念认知,为人员的培训工作提供借鉴。物流人才应具备独特的嗅觉,始终将精益物流管理意识铭记心中,运用最为简单、最省钱的方式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为此,汽车零部件企业应定期对物流人才进行培训,深度灌输精益物流知识,并对人才进行实训考核。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也实现了电子采购,对信息化精益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加强对其计算机操作技术的培训是必然选择。
2、创新制造业物流运行模式,保证制造业零库存
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信息化技术应用效果十分理想。现如今,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精益物流管理中,实现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并能很大程度上节约成本,迎合精益物流的管理理念。精益物流是一种全新的物流思想,旨在消灭一些浪费行为,其中也包括库存,实现物流运营的经济性。企业在精益物流管理中,要处理好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关系,从汽车零部件制造原材料的采购到零部件的生产,再到销售,将汽车零部件交付到顾客手中,对各个环节进行完善。为了实现对制造业的成本控制,需要保证零库存,有效避免出现额外资金浪费,实现物流、资金流和设备运行的不断优化。构建企业物流网站,通过电子采购的形式来确定订单,以付款和签定合同或订单为基准进行汽车零部件的生产与加工,无客户需求的产品不生产,保证零库存,以避免多余的产品占有库存而产生的仓储费用,与精益物流背道而驰。
3、加强对企业供应链的改善,达到精益物流管理的目的
供应链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主线,决定着企业产品的生产与加工、销售与运输渠道,属于企业的一条龙服务。如今,企业在供应链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应对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供应链进行改善。其一,企业应与零部件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根据供应商的反映,保证在供应上充足、及时,以满足市场对汽车零部件的需求,企业应缩短订货与收货的时间,能够有效保证供货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实现企业及时制生产(JIT)。其二,要注重对采购环节的控制,应根据制造量合理设定采购量,尽量不出现库存积压或缺货现象,实现采购业务的系统化,提高采购质量。在销售方面,工作人员应发挥其专业性与服务职能,与顾客进行真诚的沟通与交流,为顾客提供最为真实、周到的服务,提高顾客满意度,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获得最新最准确的客户需求计划,为满足客户需求,为企业的精益生产提供足够的动力支撑,实现物流运作的一体化,实现物流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四、结束语
汽车零部件加工范文6
一、制订规划,整体谋划产业集群发展
汽车零部件产业是公安县有条件、有优势、有潜力发展的重要产业,是推进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为加快公安县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努力把公安县建成湘鄂地区最大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早日跻身“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县”行列,近两年来,公安县委、县政府和县经济局先后制定了《公安县汽车零部件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县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意见》、《公安县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和总体思路,从政策和资金上鼓励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力争经过5年的努力,使全县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超过100家,产值达到50亿元;主导产品汽车车桥产量30万台,齿轮100万套,整车1万辆的规模;建成国内一流的汽车前后桥研发、生产中心,培育形成10家具有自主开发能力、能够系统化生产、规模化供货、年产销在1亿元以上的核心车桥企业,形成30家具有专业生产配套能力、年产销在5000万元以上、达到国家认证标准的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使全县汽车零部件产业总量明显增加、结构明显优化、效益明显提高、竞争力明显增强。结合这一发展目标,按照产业集群“分工、协作、网络”的内涵发展要求,加大引进项目、引进资金、引进品牌、引进人才的力度,形成综合优势,把产业做大。车桥生产龙头企业要走开放发展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路子,掌握设计与制造的核心技术,实现专业化和社会化大生产。企业采购要立足县内市场,优先县内配套企业,带动小企业不断扩张,着力推进产业集群;企业销售要立足国内市场,打开国际市场,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2007年,全县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比2006年增加2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增加11家,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发展力度显著增强。全县汽车零部件产业已经成为国家“两江”汽车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政策扶持,激励行业发展和企业做强
一是建立专门组织协调机构。2006年县经济局就设立了公安县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办公室,搭建起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强调查研究,统筹协调行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邀请武汉理工大学和国内知名汽车专家学者来县讲课,为全县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提供宏观引导服务。二是构筑产业集群发展空间。在县潺陵工业园已形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的基础上,又在青吉工业园规划“汽配产业园”,提供汽配产业发展平台,不断提高企业聚集度,建成总成装配、零部件加工、后勤保障与物流、储运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基地和中心商务区。三是制定专门的产业扶持政策。县政府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专门设立汽配企业发展扶持资金,优先扶持汽配企业发展。政府配套相应的政策扶持,在土地、资金、用电、规费等方面实行特殊倾斜。特别是在企业发展用地上,重点支持关联度大、带动作用明显的汽配企业。鼓励和引导企业在园内加大研发、销售与服务投入,逐步整合现有汽配生产企业,探索联合兼并重组之路。2007年,湖北车桥、荆州车桥等6家企业获得政府资金奖励,荆江车桥等8家企业在工业园区征地扩建,其中荆江车桥征地100亩。四是鼓励和引导企业多形式融资。充分发挥民间资金集聚优势,引导民资注入汽配产业;进一步发挥银行信贷和担保公司的作用,增加授信额度,使多种渠道资金集聚到汽配产业上来。近两年通过鼓励全民创业、银企对接、注资担保公司,较好地解决了企业发展的融资问题。五是鼓励企业产品创新、争创品牌。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国家专利”、“国家出口免检产品”的企业,县政府给予奖励。六是用足用活国家现行优惠政策。让企业放水养鱼,有关优惠政策按照管理职能的划分分别责成县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具体落实。七是积极争取上级有关方面的补助资金,用于扶持汽车零部件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实施技术改造,优化产品结构,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三、组建协会,助推行业自律和配套协作
为引导和规范公安县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健康发展,避免行业内部无序竞争,公安县于2003年成立了汽车零部件行业协会。公安县汽车零部件行业协会现已网络了全县所有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家,特别是通过近两年的规范运作,协会建立起了良好的协调服务机制。协会定期召开企业座谈会、经验交流会,及时研究新情况、掌握新动向,主管部门牵头及时协调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实施行业公约,开展行业价格自律、质量自律、品牌自律和行为自律,行业内企业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分工明细、互不干扰、优势互补,特别是龙头企业的作用更为凸现。
湖北车桥有限公司“博盈”牌系列产品荣获“中国知名车桥十佳品牌”;2005年底,公司成为全国同行业首家同时通过“三标”认证的企业;是全国首家通过国家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机械制造的民营企业;公司技术中心被评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公司产品主要为北汽福田公司、东风汽车公司、南京春兰公司、苏州金龙客车公司、扬州亚星公司、厦门金龙客车公司、江淮汽车公司和郑州宇通客车公司等数十家整车企业配套。荆州车桥有限公司是生产各类汽车前后桥总成及相关零部件的专业企业,拳头产品气压盘式制动前后桥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产品畅销全国各地,与东风汽车、金龙公司、江淮集团、北汽福田、跃进汽车等十多家国内知名汽车制造厂建立了长期稳定的配套关系,并出口俄罗斯、土耳其、越南等国。荆江车桥有限公司产品覆盖0.5T―20T的货车用桥和6.9M―12M的客车及城市公交车用桥。三众车桥有限公司主导产品为东风系列、五十铃系列的轻型汽车前后桥总成。
几家龙头企业错位发展,分别有各自的优势和配套市场,有效地规避了行业内的恶性竞争,同时还缩短了采购半径,降低了生产成本。2007年,公安县汽车零部件行业内部产品配套率达到80%以上,仅峰峰汽配一家企业就为湖北车桥配套近亿元。龙头带动和小企业配套形成了良性互动,产业集群得以不断发展壮大。同时,行业协会在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架起了一座企业和政府沟通的桥梁,积极宣传贯彻汽车产业政策和公安县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战略,提出公安县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建议,规范行业内部市场秩序,搭建信息平台,协调沟通企业间的关系,有力地促进了公安县汽车零部件产业健康发展。
四、产业招商,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
为做大做强公安县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2007年9月28日,公安县成功举办了湖北公安汽车零部件产业经贸招商活动暨江汉车桥发展专家论坛,鼓励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向公安经济开发区集聚,向外推荐公安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优势。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拥有汽车零部件企业31家(含全县产业链带企业),总投资8.6亿元,从业人员3600余人,车桥年生产能力50000余台套,年产销规模达1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家,年产值9亿元,销售8.5亿元,利税4800万元,是县域经济新的增长平台。产业园配套产业链覆盖面广、市场发展空间大。31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已形成两类集群发展方式:第一类是能生产整车或与整车制造企业配套的优势企业。以湖北车桥、荆江车桥、公安铜套、湖北农用车、荆州车桥、三众车桥、湖北缸套等厂家为支撑的车桥核心企业,占全县汽车零部件企业总数的23%。这些骨干企业大都与数十家国内知名汽车厂配套,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第二类是主要为本地企业配套的厂家。这类企业以华泰汽配、鸿基铸造、黎明底盘、五星精锻、峰峰汽配、福源汽配等企业为代表,约占产业园汽车零部件企业总数的77%。这些配套企业能有效将零配件产品协作分工,形成车桥总成产品梯度开发格局。
五、搭建平台,用服务推动产业集群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