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风往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风往事范文1
小伫于阳台上,轻轻地台起手指,鸟瞰广阔的万物苍生脚下的大地,觉着滑过手指的风,便想:过往14年的春华秋实,也如这风般瞬间消逝吧,但消逝过后却不是无端的空茫,遂是留下隐约又浅淡的笑脸,继而信对未来。
回顾往事,收拾零碎的记忆,只觉过往的很破碎支离。刻骨地觉得有些时间并没有经自己去耕耘,已荒芜成黯然的草地,仿佛一场戏,错过的观众--我,也只好望着合拢黑绒幕无语了。没有好好地珍惜过去的时日,我也便不是这一亩亩时间土地的主人去喜待硕果了。
蹙眉,闭唇,合眸,刻骨铭心的想着,回忆总是隐藏在字里行间:纵然有些花未盛开便谢了,有些人还没记住就散了,希望的生活仍在延续。躺若我们矢志不渝地认为希望是延续下去的,思想也便升华成了信念,幻化作笑对人生的希望。
回忆录的某个角落里,也拥有摩天轮式的幸福。儿时的朋友总是伴我欢歌笑语,伴我唏嘘哀叹。不经意地说自己喜爱白色,朋友便在花盆中种植了大片的蒲公英,她说看到花就若看到我,因为那一大片一大片大白,爱在轻风中,乱簌簌地摇着生平我喜爱过的颜色。
记忆里山径上的两个顶着书包的孩子在跑着`跳着`互相追逐这。她们不像是雨中的行人,倒像是在过泼水节了。但,霎那间,那两个精灵便消逝在树丛后面,我的瞳孔中遂重新显现出湿湿的天空。那两这中的一人,边是消逝的自己,逝去的的那个听小姨讲灰姑娘,那个随父亲诵读<<论语>>的小学生的自己。
一切都如风般逝去,
如风往事范文2
——题记
夏天的阳光很明亮,但依旧滋润不了我心中的那一块伤痛,依旧照亮不到我心中的那一片阴影……
最近老看郭敬明的书,但中间似乎也渗杂着一些无名的悸动,毕竟小四的悲伤会让我绝望。从那时起,我发现我很脆弱,但事实上我认为我很坚强,一直都是。或许我就是这样的固执,但太多的现实又让我无言以对。尽管这样,我仍在努力地过着自己的生活,在营造着自己的世界。
依稀记得他离开的那年,仍是夏季,也像今年这样。但炎热的天气却依旧感化不了我内心的悲凉。“明媚的阳光和那半点忧伤”,我只能这样形容,默默忍住我暗暗作痛的胸口。当他那英俊的身影从我眼前划过的那一刹那;当他的脸部由笑容代替泪水的那一瞬息;当他和我最后一次漫步在学校操场的那一时刻,我才真正明白什么是痛楚,什么是泪水,什么是离别,虽然我极力地控制自己,强求自己,但是我还是不能失去之前让它成为永恒。尽管我已尽力。
现在我们在各自的天涯海角,演艺着各自的貌合神离,拥有着各自的神思恍惚,却共同维护着一个讳莫如深的秘密。我们盼望着再一次的相遇或相聚,但生活就像一场游戏,其规则是绝不能相遇。于是我们漫无目的走来走去。或许他在街头刚出现,我在街尾就消失地无影无踪;又或许他从一间房子刚转出去,我就正好从另一扇门转进来……我们彼此成为彼此间的一个盲点,我们走,是为了再一次的相遇,而我们之所以能拔根而起自由自在地凌空漫游,是因为我们早已为相遇付出了代价。尽管我们的距离彼此都弄不清楚,但我们的心仍离得很近。在我与他人发生冲突的时候,我总会若有若无地听见一个声音,静静地对我说:“你是一个好孩子,遇事总是那么地冲动,需要人时时在身边守候才能长大,你一定要用行动去证明你不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此时,我我总会用一个冷冰的微笑来结束这场即将爆发的战争。其实,我们都是彼此彼此,可他仗着比我大,总在我闯祸后一本正经地来“教育”我,但或许我们之间就需要这样的互相提醒,互相帮助。
如风往事范文3
(一)
一如既往地打开电子信箱,我又看见了那页淡绿色的信笺。短短的一首诗又让我想起了她——灵儿。
灵儿是我在聊天室里认识的“女孩”。四月里的一天,第一次看见她在网页上的留言:“这一片林,似律动的海,有深邃幽静的海底,也有粗犷的惊涛骇浪,更有这辽阔,幽深的绿。”同样深爱着绿色的我就这样走进了她的世界……我们不再进那种“大杂烩”似的聊天室,而只使用OICQ的“二人世界”。我坚持把她想象成一位古典美的东方女孩,优雅并且高贵。我问她为什么取名“灵儿”,她说是因为《仙剑》里的女主角。她还“笑”着反问我:“你不也是因为《仙剑》的男主角吗?”我发现我们都被《仙剑》中的音乐深深地感动着,的确,那是何等美的音乐,只能用空灵和感人来形容。我们谈音乐,谈人生,共同的理解,共同的心声把我和她之间的距离渐渐缩短,甚至让我忘记了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而她就是我身边一位形影相随的朋友。但我们的友谊却也并没有迅速升温,而依然保持着初遇时的那份平实和清新。
灵儿是个爱诗的女孩,我也一直认为爱诗的女孩如诗般浪漫。她给我发来的每一封E-mail中都附着她作的小诗。字里行间流露着她的才情,她的聪慧,她的梦想。我也不只一次设想过她长发飘飘的样子。可是我们有一个早就许下的诺言:不见面,只做永远的网友。
有一天,收到她的一封邀请函,请我去看看她的主页,我欣然接受。点开“灵儿的森林”,依然是那一片熟悉的绿色。色彩在明暗深浅中变幻。其间有她的诗。
放在页首的诗名为《生命是早春的一场风雪》,诗不太长,却很有韵味:
生命是早春的一场风雪,也是雪霁晴朗的阳光。高天的蔚蓝,洁白的云,梦想从此有了背景。有了飘动的歌声和森林的鸟鸣,冬眼开始苏醒。虚幻的日子,不再是冰冻的土地。只要有爱,有夜与昼的交融,太阳与月亮的更替,人生便永无衰老。情不自禁,那是在翻越起伏的山峦。还有更美好的生命么?在一场早春的一场风雪之后,在高空的蔚蓝和洁白的云朵之下……
就这样,清新的三个月很快就过去了……一转眼已是流火的七月。
(二)
一个星期了,没有她的E-mail,OICQ里属于她的那盏小灯也迟迟不肯亮起。
两个星期了,依然无信。
一个月……
她就这样“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抑制不住燥热的心,一封接一封地给她写信。
石沉大海般的沉默。
终于,在漫长等待后的一天午夜,我收到了一张早在网站上定下发送日期的淡绿色信笺。上面是那熟悉的地址。
信上是灵儿的《生命是早春的一场风雪》。末尾有几行字:“逍遥,当你收到这封信时,我已离开了人世。骨癌,四月里就知道了。我没告诉你,是希望我们都能度过一段温暖的早春时光。你就是我人间的四月天。逍遥,还记得《仙剑》的尾声吗?再见了。
你永远的朋友:灵儿”
我静静地坐在电脑前,愣愣地看着信。灵儿真的走了,轻轻地走了。我真的无法接受,但又无力挽留。我惊讶,我疑惑,我感叹。
尽管网络又太多的虚幻,尽管是这样一个凄美的道别,我仍然愿意相信她的真实,正如那首平平淡淡,清清洒洒的《生命是早春的一场风雪》。但我又希望她只是因为什么原因,换了ID,仍在网络的另一端静静地注视着我……
窗外,早已是繁星满天。
如风往事范文4
广东省 红岭中学初一 关威
(一)
一如既往地打开电子信箱,我又看见了那页淡绿色的信笺。短短的一首诗又让我想起了她——灵儿。
灵儿是我在聊天室里认识的“女孩”。四月里的一天,第一次看见她在网页上的留言:“这一片林,似律动的海,有深邃幽静的海底,也有粗犷的惊涛骇浪,更有这辽阔,幽深的绿。”同样深爱着绿色的我就这样走进了她的世界…… 我们不再进那种“大杂烩”似的聊天室,而只使用OICQ的“二人世界”。我坚持把她想象成一位古典美的东方女孩,优雅并且高贵。我问她为什么取名“灵儿”,她说是因为《仙剑》里的女主角。她还“笑”着反问我:“你不也是因为《仙剑》的男主角吗?”我发现我们都被《仙剑》中的音乐深深地感动着,的确,那是何等美的音乐,只能用空灵和感人来形容。我们谈音乐,谈人生,共同的理解,共同的心声把我和她之间的距离渐渐缩短,甚至让我忘记了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而她就是我身边一位形影相随的朋友。但我们的友谊却也并没有迅速升温,而依然保持着初遇时的那份平实和清新。
灵儿是个爱诗的女孩,我也一直认为爱诗的女孩如诗般浪漫。她给我发来的每一封E-mail中都附着她作的小诗。字里行间流露着她的才情,她的聪慧,她的梦想。我也不只一次设想过她长发飘飘的样子。可是我们有一个早就许下的诺言:不见面,只做永远的网友。
有一天,收到她的一封邀请函,请我去看看她的主页,我欣然接受。点开“灵儿的森林”,依然是那一片熟悉的绿色。色彩在明暗深浅中变幻。其间有她的诗。
放在页首的诗名为《生命是早春的一场风雪》,诗不太长,却很有韵味:
生命是早春的一场风雪,也是雪霁晴朗的阳光。高天的蔚蓝,洁白的云,梦想从此有了背景。有了飘动的歌声和森林的鸟鸣,冬眼开始苏醒。虚幻的日子,不再是冰冻的土地。只要有爱,有夜与昼的交融,太阳与月亮的更替,人生便永无衰老。情不自禁,那是在翻越起伏的山峦。还有更美好的生命么?在一场早春的一场风雪之后,在高空的蔚蓝和洁白的云朵之下……
就这样,清新的三个月很快就过去了……一转眼已是流火的七月。
(二)
一个星期了,没有她的E-mail,OICQ里属于她的那盏小灯也迟迟不肯亮起。
两个星期了,依然无信。
一个月……
她就这样“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抑制不住燥热的心,一封接一封地给她写信。
石沉大海般的沉默。
终于,在漫长等待后的一天午夜,我收到了一张早在网站上定下发送日期的淡绿色信笺。上面是那熟悉的地址。
信上是灵儿的《生命是早春的一场风雪》。末尾有几行字:“逍遥,当你收到这封信时,我已离开了人世。骨癌,四月里就知道了。我没告诉你,是希望我们都能度过一段温暖的早春时光。你就是我人间的四月天。逍遥,还记得《仙剑》的尾声吗?再见了。
你永远的朋友:灵儿”
我静静地坐在电脑前,愣愣地看着信。灵儿真的走了,轻轻地走了。我真的无法接受,但又无力挽留。 我惊讶,我疑惑,我感叹。
尽管网络又太多的虚幻,尽管是这样一个凄美的道别,我仍然愿意相信她的真实,正如那首平平淡淡,清清洒洒的《生命是早春的一场风雪》。但我又希望她只是因为什么原因,换了ID,仍在网络的另一端静静地注视着我……
窗外,早已是繁星满天。
如风往事范文5
关键词:君权与相权;中朝;外朝;三省六部制;参知政事;内阁;军机处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它的确立、完善和不断加强,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基本轨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皇权至高无上。宰相在我国社会中央集权制度内部可发挥双重作用:既可以辅佐皇帝、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决策既要,也可能因权力过重威胁皇权,因而形成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那么,古代封建君主为什么不断加强皇权,削弱相权呢?那他们又是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呢?
一、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原因
古代封建君主不断加强皇权,削弱相权主要原因如下:1.皇帝达到中央集权的需要。2.封建土地私有制条件下的地主阶级的顶端就是皇帝,所谓“家天下”。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既然天下归皇室所有,则制度上也肯定有一套相对应的“保权”机制。4.历史上宰相乱政的教训,是后来历代皇帝有所忌惮。这是封建社会发展的必然,封建社会的发展趋势就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皇权不断加强,形成一套以皇帝为首的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制度。
二、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措施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为了加强统治,强化中央集权,设立了皇帝制度,其特征为皇权独尊、皇帝至上、皇位世袭;中央又设三公九卿制度,辅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此时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其他任何力量可以对他有所制约。皇帝制度的特点,决定了官僚体制的变化原则: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当时丞相李斯的权利也很大,主要是由于封建中央集权制度刚刚产生,还处于发育阶段,皇权的绝对地位还没有太明显。
汉初,任命功臣为相,丞相作为皇帝的高级助手,丞相掌握行政实权。汉高祖刘邦和汉惠帝刘盈分别以第一代功臣中功居前列的萧何、曹参为丞相。丞相作为皇帝的高级助手,实际上是朝廷中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
汉武帝时频繁更换丞相,在位54年间,先后用相13人,其中有多人被免职或处死。汉武帝还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这样就形成了由皇帝左右的亲信近臣构成的“中朝”,又称“内朝”,在宫廷之内对重要政事先做出决策。而以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官僚机构被称为“外朝”。汉武帝故意提拔布衣亲信组成“中朝”,并有中朝对国家政事先做出决策,将原属丞相的决策权分割给了中朝,“中朝”拥有决策权,“外朝”变为执行机构。由此达到了削弱相权、强化君权的作用。汉武帝用内朝官来压抑外朝官以侵夺相权,是汉代中央政治制度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
唐代中央设三省六部制,三省的职责是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而决策、执行,以前都是丞相的职责。唐朝将其分开,同时增加了审核部门,即门下省,进一步分化相权。将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相互配合,首长均为丞相。同时,唐朝还设置政事堂,参政议政。各省长官和被冠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头衔的官员,即可进入政事堂议事。凡进入参政堂议政的都是丞相。这些被冠以头衔的官员,由于本官品位都不高,因而进退较易,在使用上显得便利。这既有利于发挥臣下才智,又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帝的权力。
封建统治者鉴于唐朝后期割据混乱局面教训,不断的削弱和分割相权,以进一步加强皇权。三省六部有名无实,设中书门下、参知政事。宋朝就从三个方面来削弱相权:设参知政事,即副宰相,分割了宰相的行政大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分割宰相的财政大权。这些措施确实有效的分割了宰相的权力,确保了君权的独断地位。但它也给宋朝带来了官僚机构的膨胀臃肿,官员人浮于事的困境。
宋朝以后仍然有不同形式的措施出台以削弱相权,强化君权,而这一渐强,一渐弱也是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在中央的表现之一。
元朝开始是一省多相制,后改为两省多相制,又以中书省取代尚书省。
明太祖为了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权力,先是于洪武十三年杀掉丞相胡惟庸,皇帝自己直接管六部。他还下诏:“以后嗣君,其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有奏请设立者,论以极刑!”但他的精力再旺盛,也管不了那么多的国事,因此到了洪武“十五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 礼部尚书邵质为华盖,检讨吴伯宗为武英,翰林学士宋讷为文渊,典籍吴沉为东阁。 又置文华殿大学士, 征耆儒鲍恂、余诠、张长年等为之, 以辅导太子。秩皆正五品。”但这些殿阁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而且品级很低,只有五品,以免擅权。它只能算是“内阁”机构的滥觞。
这样,明太祖废除了丞相制度,权分六部,直隶于皇帝,解决了君相矛盾。但必然导致皇帝负担加重,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个人裁决,难免偏颇、草率。因此明成祖朱棣时设内阁,内阁逐渐成为皇帝的最高幕僚兼决策机构。尽管内阁权力日盛,但毕竟不同于宰相制。内阁只是皇帝的是从咨询机构,不无决策权。虽有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的现象,但其权力并不来源于制度、职位,而是来自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一旦失宠,地位便一落千丈。可见内阁首辅的权力与前代丞相已不可同日而语,更谈不上制约皇权。
如风往事范文6
电影中,人类将暴虐霸王龙制造出来,并且禁锢它。它不像其他恐龙一样有正常的族群活动,不了解这个世界,不懂得与别的生物交流互动,也不知道怎么讨得主人喜爱,因为它不需要为获取食物而烦恼(一般的马戏团在驯化动物时,会给一些食物奖励)。
按照男主角的话说:“你们创造它出来,关在笼子里养大,没有同伴,每天和它互动的就是一台冰冷的喂肉吊机,现在它冲出笼子,看到外面的世界,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肯定要先大开杀戒,以确定自己在食物链中的位置。”
也正因为电影里的暴虐霸王龙实在太机智狡诈,让我们不得不推断它也许拥有人类的基因,于是这就给了我们从心理学角度来聊聊暴虐霸王龙的机会,为什么它并非生来就是神经病,而是被逼疯的……
笼中的世界
为什么男主角说暴虐霸王龙不知道自己是谁?
先看看暴虐霸王龙的生长环境,一个巨大的、可以调控的丛林牢笼,唯一的玩伴还被它吃掉了,每天只有寂寞陪伴它。直到某一天,它伪装自己,欺骗管理员打开大门,逃了出去,这是它第一次看到外面的世界。
在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中,生理需求是生物最底层也是最基本的需求,包括食物、水、氧气、睡眠等需要。在其他任何需要开始起作用之前,基本的生理需求必须得到满足。如果基本的生理需要很紧迫,其他需要就处于压抑状态,基本不会影响生物的行为。
人之所以成为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具有自我认知能力。婴儿喜欢把所有没见过的东西,都放进嘴里尝尝能不能吃,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要满足强烈而原始的生存需求嘛,他在用嘴认识这个世界。之后,他就知道哪些能吃,哪些味道并不好。在这个不断用嘴巴认知世界的过程中,他会得到惩罚(难吃的、咬不动的)和鼓励(好吃的、口感好的),同时看护者也会告诉他要吃什么、不要吃什么,这是一个认识自我的过程。这种自我认知能力的发展,对动物也同样重要。在电影中,男主角就是这样驯养四只迅猛龙的。
暴虐霸王龙出生后,不需要为了满足生理需求去战斗和攻击,每天固定喂肉的机器就可以满足它,在成长的过程中,它不知道自己是谁,它只知道笼子里的植物不好吃,也就不会去吃了。它不知道自己是一只恐龙,在它的世界中,透明玻璃后面的人类是限制它出去的一个障碍。
所以,在这样一个禁闭的环境中,暴虐霸王龙无法确定自己是谁,没有群体归属感,无法在冰冷吊臂上感受到丝毫温暖。
外面的世界
为什么暴虐霸王龙逃出后的第一件事是要确定自身在食物链中的位置?
长久以来,它唯一能看到的生物就是人类,所以,它为了认识这个世界,首先在牢笼里吃了几个人,而这些人几乎没有反抗能力。类比人类的成长过程,我们可能也会用吃或者破坏性的行为(比如1岁的孩子最爱撕纸)来探索这个世界。孩子遇到新鲜事物都会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甚至摔一下,看看它里面究竟藏着什么,看看被自己摔的东西会有什么反应。
对于逃出牢笼的暴虐霸王龙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它在和其他恐龙的互动中,不断地攻击、撕咬、破坏,开始逐渐明白自己很强大,它可以任意地吃或者杀死其他生物,没有什么能制服它。它能感受到生命的温度,所以它非常兴奋且非常想认识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所以它需要往人群中奔跑,去感受真实世界的样子。
除了上面说到的,它需要确定自己在食物链中的位置之外,还有什么因素会让它做出伤害其他生物的行为呢?想想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生理需要的上一层就是安全需要。
暴虐霸王龙刚刚逃出来的时候,管理员最先采取的措施就是对它进行抓捕,这是暴虐霸王龙所恐惧的,出于对安全的需要,它必须要把所有对自己有威胁的对象杀死,才能获得一个安全的环境。所以,这也就能解释它去杀死其他并不需要吃掉的恐龙的原因。
为什么发疯的恐龙只有它?
那么,为什么其他恐龙没有被逼疯呢?
我们还是从动物最基本的本能需要来讲,其他恐龙可以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以及安全需要,它们群居,和人类接触,知道自己处在这个社会的位置。
在电影中,主人公驯养迅猛龙,对它们进行食物奖励,并且给它们喂食活物,这一点对迅猛龙认识这个世界,知道自己在整个食物链中位于哪个位置很重要,并且它们群居,有交流,被抚摸。在人类婴儿时期,被抚摸对婴儿认识感受这个世界、建立与这个世界的安全感中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