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汉字特点的故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现汉字特点的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现汉字特点的故事

体现汉字特点的故事范文1

一、在识字教学中体现汉字的人文内涵

(一)利用汉字独特的造型特点

汉字最主要的特点是以形表义。在隶变之前,汉字从甲骨文到金文,都是以描绘事物或描述事理的象征符号来表达字义的,具有鲜明的象形色彩;隶书以后,汉字的形状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先前有图画特征的线条变成了比较抽象的符号,虽然大多数字体已经很难从外形直接看到表达的形、义,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溯源”来以形推义,其数量最多的形声字尽管有表音的声旁,但其实也都借用象形、指事和会意字。因此,虽然汉字经过几千年的变化,大多数已经抽象化、符号化,但仍然改变不了其作为表意文字的属性。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汉字表意的特点,让学生更好掌握汉字的字形。请看以下案例:

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黄惠英执教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绒毛小熊》第一课时教学片段:

学习会意字:印、却

师:老师这儿还藏着两个生字呢,它们的部首还没有正式成为咱们的朋友。看你们这么聪明,它们也迫不及待想来认识你们了。(出示:印、却)

(1)学习偏旁:卩

师:你发现它们的部首了吗?

师:单耳刀(卩)和我们之前学过的左耳旁右耳旁一样,虽然名字有耳,却和耳朵没有关系。你们看,(板画)卩读作jié,在节日的“节”里,它是声旁。看看它的样子吧,(师在黑板上画出)像什么呢?猜猜它的意思应该和什么有关呀?有卩的字多跟腿脚有关。

(2)学“却”。

师:它有卩,猜猜它的意思。最早表示向后退,当然要用到脚了。(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3)学“印”

师:再来看看这个,你有什么发现呢?(课件出示“印”的图和甲骨文)

师:这两个是什么人?你猜他们俩会说什么话呢?(你给我跪下,听清楚!)谁来表演一下这个字?(听清楚大人说的话了吗?原来“印”的意思是用手按着一个人让他跪在地上听训啊。听的人要把话印在脑子里,否则后果自负!)瞧,我们的汉字多有意思啊!一个字就可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儿童的认知特征和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学习中对比较直观的、形象的东西更感兴趣,更容易掌握。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就是利用汉字偏旁部首的表义特点,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说明“卩”这个偏旁的含义,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相关的字形。

(二)展现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字的神奇之处还在于其所蕴涵的文化。汉字是古代中国人“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而发明的,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每个汉字都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在教学中如果利用汉字这个特点,不仅会让学生更形象有趣地掌握汉字,还会使他们对中华五千年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如甲骨文的“夏”字是一个“仪表堂堂”的人形,《说文解字》注:“中国之人也。从从页从两手。”《尚书・孔氏传》中有“冕服采章曰华,大国曰夏”之语,孔颖达的解释是:“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装之美,谓之‘华’。”因此,“大抵‘华夏’自古以来便是我们汉民族先民的庄严自称。根据以上解释,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出示“夏”的古字形――■,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体会“夏”本指人,并且是堂堂正正的人,所以“夏”又引申出“大”的意思,进而引申出“华彩”之意。关于“夏”汉字来源的解释,不仅让学生对这个字的来源、含义会有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向学生传达了我国古代的文化知识,让他们理解了中华民族为何称为“华夏”的缘由,从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三)体会汉字包含的民族精神。

1.感受汉字蕴涵的民族凝聚力。

汉字是以一个字的整体表达一个观念的,汉字必须从音、形、义统一整体上去把握、理解。因此,有人认为,汉字这种整体性体现了中国人强调个体服从群体的社会完整性观念,而这一观念正是历来正统思想强调的个人服从家庭、家庭服从社会的伦理观,从积极一面看,可以体现一种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2.体会方块字的和谐思想。

汉字原本是不规则的图形,秦朝统一文字后是长方形的篆书,确定了汉字方形的基础,经过隶变一直到楷书,汉字就成为真正的“方块字”,这一变化和逐渐形成的传统中庸、中和观念是一致的。因此,中国书法强调写字要心平气和,身正力均;方块汉字的书写必须力求字的匀称和谐,常在笔画安排中有“避让”“呼应”之处,处处体现中和观念。我们今天提倡的“和谐思想”应该是这种中和观念的发扬光大。

3.发扬传统美德,激发创造力。

另外,从汉字的形体让学生联想到如何做个方方正正的中国人,从古代书法家练字的事例感受中国人坚韧的意志力和巨大的创造性,这些都可以使学生获得形象而生动的民族精神的熏陶,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寓育人思想于写字教学中

(一)寓审美教育于字法学习中。

关于写字的目标,《语文课程标准》从第一学段就要求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在第三学段进一步要求“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在第四学段更要求学生能够“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1.发现汉字的象形美。

2.体会汉字字体和谐美。

汉字的美首先体现在字形结构的协调和匀称上,研究发现,汉字字体的高宽比例、部件安排、笔画关系都符合黄金分割。汉字从甲骨文、金文、篆书的长方形,发展到隶书为扁方形,到楷书就是一个典型的正方形,每个方体虽然形体各异,但当中的线条笔画均有一个中心点即平衡点,如果写字未能把握住这个平衡点,字形就会歪斜,失去美感。因此,古人习字时就发明了米字格、田字格、九宫格,目的就是训练习字时抓住中心点,把握字形的方正和平衡。写字时,笔画的形状、走势、长短都有一定的规则,为了保持协调,必要时要让笔画互相避让,如当“禾”与“口”组成“和”时,“禾”的最后一捺要短,变为点。汉字这种写法使大部分的字都尽可能保持“平正安稳”。

3.感受汉字的运动美。

汉字虽然具有和谐匀称美,但并不等于死板。汉字书写讲究变化。南宋书法理论家姜夔就认为即使是“真书”(楷书)也不能“只求平正”,在《续书谱》中他写道:“点者,字之眉目,全藉顾盼精神,有向有背,随之异形。丿、者,字之手足,伸缩异度,变化多端,要如鱼翼鸟翅,有翩翩自得之状。、者,字之步履,欲其沉实。”这些都体现出中国书法不仅具有平稳协调匀称的字形,也讲究变化,力求体现动感变化之美,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中讲究动静结合的审美追求。在写字中让学生感受这种书法的运动美,使他们领会中国文化中关于动与静的辩证关系。

(二)寓性情养成于技法训练。

1.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阶段是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汉字书写与其他文字书写要求不同,特别是毛笔书法,由于其书写工具的规定性,决定了它对书写习惯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要想把字写好,要求学生要全神贯注,凝神静气,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写字时必须脑、眼、手并用,做到眼到、手到、心到,长此训练,学生必定养成沉着、镇静的习惯。另外写字时要求端姿正容,凝神静气,强调正确的书写姿势有助于把字写端正,也有助于身体的正常发育。人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其他知识的学习乃至今后的发展都是极有益处的。

2.树立积极向上的精神。

美的事物是人们向往并经常为之奋斗的目标,中国书法独特的艺术魅力激发历代书法家刻苦追求、奋斗终生,成为历代传诵的佳话。

把字写正确,把字写漂亮是写字教学的目标,引导学生努力实现这个目标,并延伸到其他学习领域,甚至联系到为人做事,可以让学生树立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乐观精神。在写字或书法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感受汉字的美并通过艰苦努力去体现出美,获得成功的快乐;通过举办书法比赛、书法展览,可以让学生在互学互比中发现别人的长处、对比自己的不足,可以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以古代书法家刻苦练字的事例为学生树立榜样,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3.形成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学书贵在持之以恒,忌半途而废、急功近利。历代成功的书法家都能做到刻苦钻研、坚持不懈练字,留下很多广为传诵的佳话。如:王羲之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画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由于不停地练字,不停地洗笔洗砚,竟把一个澄澈清碧的水池都染黑了;柳公权由于深刻体会了“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的寓意,发奋练字,终成名家;另外,像“智永练字,退笔成冢”、怀素芭蕉练字的故事都很生动感人。写字教学时可以利用这些故事,引导、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坚持不懈,让他们懂得这不仅是练字的需要,更是为人处世的真谛。

(三)寓文化熏陶于能力培养中。

1.认识母语文化的博大精深。

汉字与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的集中表现。通过写字、书法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认识中国文化的精髓,体会中国文化的精神。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汉字与书法由表及里都展现了中国文化各个层面的精华;汉字独特的造型、汉字造字的理据、汉字漫长的发展历程都从各个方面表现了中国人独特的性格特征、思维方式、审美理想、宗法制度、伦理观念、民族精神。书法从其书写工具――文房四宝,到书法创作规律、创作过程,直到形成的艺术形象等也都蕴涵着一种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认识汉字、书写汉字我们必须让学生由浅入深地认识中国文化、理解中国文化、感悟民族文化精神。

2.激发热爱母语文化的情感。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一种主观体验,属于主观意识范畴,任何主观意识都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情感以价值判断作为基础,同时体现人的一种价值取向。当学生在识字、写字过程中体会了汉字所蕴涵的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就能激发他们对民族文化的崇敬与热爱之情。中国汉字与书法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屹立于人类文化之林,得到了世界各国人们的认同与赞誉,这一客观事实必然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从而进一步强化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因此,我们在识字与书法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感受母语文化的精髓,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体现汉字特点的故事范文2

标志具有典型性,有着自身的性格。标志的意义在于它可以用最简洁的方式以最快的速度反映一种事物的文化特征;通过对某一事物特征的把握,唤起观者大脑中的知识积累来进行识别。艺术家创作的《地书》具有革命性,作者将国际通用的各种公共图标有机地、系统地串连起来,使得每一个图标和另一些图标产生了联系。这种联系说明,人们对图形的理解是可以超越语言文字的;这种联系证明,标志已成为一种文化,具有在国际间超越语言文字的统一性。这种运用人类自身思维建立联系的理念对我们所进行的设计大有启发。通过图形标志的文化性和多元性特点,我们按照人们已经形成的图形思维模式,构建传统文化的片段和故事。在具体操作中,我选择了常见的具有老北京特色的胡同、糖葫芦和标志性建筑等传统元素,做成图形符号;再加上具有代表性的文字,把字的笔画特点结合到图形当中。

例如北京著名景点雍和宫:早在清代康熙三十三年(1694),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赐予四子雍亲王,称雍亲王府;到乾隆九年(1744),雍和宫改为喇嘛庙。可以说,雍和宫是全国规格极高的一座佛教寺院,具有汉、满、蒙、藏多民族的特色。在这个标志上,我选用了汉字“雍”的写法作为创作的基本元素,再结合满文、蒙文字体笔画特点,利用“雍”字上半部分字体结构,与雍和宫建筑特点进行结合,提炼出一个能够体现北京古都其文化性和识别性特点的图形标志。

以这种思路,我设计出92个标志,连接起一个完整的北京故事。故事叙述了一个陌生人在北京观光的一天经历;旅途中,呈现出北京传统文化在吃、喝、玩等方面的特点。在标志的制作材料上,设计者用3厘米宽的亚克力板进行机器雕刻后涂漆和给亚克力板贴膜;在其他辅助设计中,则利用图标的关系进行图形填色组合,做成传统灯箱,丰富其色彩形成多元素视觉变化,以强调图形的原创性。对于每一个图形,尤其是具有代表意义的图形,我们都加入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汉字并凸显该字其结构特点。整个北京故事的图标中,所使用的汉字元素很复杂;在与图形的结合中,其汉字的笔画特点能否统一?结合汉字以后的识别功能是否保持?这是设计者面对的关键问题。在创作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民族文字的典型特点以及笔画规律;对此,我们设计者给出的答案是一张“白纸”——像个新生儿一般去观察世界,去观察北京的传统图形,去发现北京传统图形中可以成为标志符号的那些特点,然后进行提炼和创新。试想,我们成人若能像孩子那样完全不带以往的成见去看事物,一定非常有趣:叶子为什么是绿色的?花为什么是红色的?妈妈为什么是长发而爸爸为什么是短发?一些我们看上去十分简单的事物,如能让它变得异常新奇可不太容易,因为人们认识事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所以在故事的结构和标志符号的排列上,必须遵守普遍的认识规律,从浅到深地利用人们可能形成的认知记忆来构建对图标辨识的思维顺序。

体现汉字特点的故事范文3

纵观识字教学,我们发现,普遍存在着“三重三轻”的现象,即重视音形,轻视自主识字;重视了解意思,轻视品味文化;重视理解词语,轻视尝试运用。由此可见,识字教学急需更新观念,优化过程,培养能力,涵养文化,全面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去年,在一次识字教学专题赛课活动中,一位老师执教苏教版二下《识字8》。在教学过程中,教者着力关注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汉字文化的品味、语言情境的运用,学生学得轻松、扎实,让我们找到了识字教学更进一步的操作路径和基本策略。

一、 从关注音形到自主识字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识字能力弱,在学习生字时,需要老师手把手地指导。正是因为如此,许多老师在教学生识字时,总是从零起点开始,从读准字音,到认清字形,最后正确书写。应该说,这样的识字教学非常实在,引导学生重点关注生字的音形,学生对生字掌握得很到位,这也是常态识字教学采用的主要流程。

但同时我们也发现,这样的识字教学流程,关注的是当下的生字,忽视了识字能力的培养。学生学到的是生字,而不是识字的方法;掌握的是字的音形,而不是举一反三、迁移识字的能力。

在《识字8》的教学中,教者从学生和课文实际出发,着力优化识字方法,聚焦培养识字能力,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分析结构、编制口诀,发现生字特点,寻找造字规律,实现迁移运用。在学习“雁”字时,教者先让学生观看大雁排成“人”字形飞行的图画,再仔细观察字形,学生很快发现“雁”字是由“厂”“人”和“隹”三个部件构成,大雁飞行时总是成“人”字形,休息时住在山崖上。这里的“厂”字就代表山崖。通过观察字形,学生一下子记住了“雁”字。在学习“鸦”字时,教者让学生分析“牙”“鸟”和“鸦”字的联系,学生很快发现“鸟”表示“鸦”的意思,“牙”表示“鸦”的读音。教者及时进行总结,表意的就是形旁,表音的就是声旁,这样的字叫作形声字,并让学生说说知道的形声字。通过分析结构,学生可以找到汉字构成的规律,明显提升了识字能力。在学习“雀”字时,教者让学生通过编制口诀的方法来记住字形,学生发现“雀”字是由“小”和“隹”组成,有的学生说“一只小鸟,枝头上叫”,还有的学生说“大人不在,小人做主”。这些口诀既体现生字特点,又通俗易懂,便于学生记忆。

二、 从了解意思到品味文化

汉字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表意文字,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汉字一直是全世界华人的骄傲。同时,汉字又是文化承载的重要工具。经过数千年的变迁,汉字奇迹般地保留至今。实际上,汉字已经不是单纯的语言符号,而是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汉字文化,并且已经和灿烂的华夏文化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在常态的识字教学中,重视了解字词意思,忽视品味文化的现象普遍存在。教者在课上往往重点关注字词的意思,借助图画、手势、情境表演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了解意思,但对于汉字的演变过程、包含的深厚内涵,却很少涉及,这反映了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不足。结果学生了解的是词语表面的意思,而不是词语背后深厚的文化。如何在识字教学中体现汉字文化,成了低年级识字教学必须直面的问题。

在《识字8》的教学中,教者从生字的实际出发,通过汉字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汉字的历史文化,教师讲述故事,丰富汉字文化内涵,引导学生体会汉字优美的结构,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学习“鸟”字旁时,教者借助课件让学生了解“鸟”字的演变过程。从甲骨文到金文、小篆,到隶书、楷书的汉字演变过程,仿佛让学生看到了“鸟”字在渐渐地长大,最终走向成熟。学生不仅学习了“鸟”字,还沿着字形演变的足迹,形象地感受了汉字的发展过程,近距离感受先人伟大的创造力,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回顾演变过程,汉字仿佛从远古缓步走来,文化的长卷在学生面前慢慢地舒展开来。在学习“杜鹃”一词时,教者给学生讲述了一段关于蜀国国王杜宇的感人故事。学生通过这个故事,初步了解了“杜鹃”一词背后的丰富内涵,不仅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而且加深了对汉字的印象。这些汉字连同故事一起,深深地刻在了学生的脑海中。

三、 从理解词语到尝试运用

低年级识字类课文一般是以词串的形式出现的。苏教版二下《识字8》就是四组12个词语组成的词串。这些词串往往意思相近,便于学生归类理解。学习词串从理解词语入手,可以丰富学生的积累,提升其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为学习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低年级是语文学习的起始阶段,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大多停留在表象层面。如何从理解走向运用,成了学习这类课文的难点。

纵观常态的识字教学,我们发现普遍存在着重视理解词语,轻视尝试运用的现象。教者在课上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来理解词语,但很少进行尝试运用。《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准确界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明确告诉我们,学习语文的重点在语言文字运用。贯彻落实《课标》精神,就应该把落脚点放在语用上面,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词句,在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就低年级而言,教者在学生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要努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尝试运用,让理解词语更进一步,不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识字8》的教学中,教者从词串的特点出发,设语用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尝试运用这些词串。教者声情并茂地告诉学生:“听说小朋友们都非常爱护鸟类,鸟王国今天要举行一场小小的聚会,来感谢在座的小朋友们。让我们来看看都有谁?”学生在教者的引导下,不仅逐步学会把话说完整,而且还展开合理的想象,描述不同鸟儿的外形、动作、叫声,把句子说得具体生动。低年级学生虽然在语用的水平和层次上还有待提高,但教者能在介绍鸟儿时更进一步,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来介绍,这实际上就是在教给学生介绍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尝试运用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积累得到强化,学习方法得到内化,语用能力得到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明显提高。

体现汉字特点的故事范文4

一、趣味汉字教学与字音、字形教学相结合依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的内容,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识字与写字”依然是一项比较重要的教学目标。可是,传统的识字、写字教学大都是单一的“讲解”“抄写”“听写”模式,十分枯燥,大量的重复工作,让学生对文字产生了极大的厌烦情绪和逆反心理,教学效果很难达成。因此,此时汉字的趣味教学就能起到比较显著的效果,汉字的趣味教学,通过有趣的汉字故事,以及教师生动、形象的描述,让一撇一捺写成的汉字丰富、立体、鲜活起来,能够加深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记忆,自然能够收到较好的识记效果,也能大大提升学生写字的兴趣。

(一)趣味汉字教学有利于学生对形声字的理解。形声字的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真正理解“形旁”“声旁”的意义,并能够将其融会贯通,深入理解形声字的意义。在教学这一课时,我特意给学生讲了一个有关的故事:一个财主少爷见一位美丽的少女在木桥上淘米,便上前有意戏弄,吟道:“有木便为‘桥’,无木也念‘乔’;去木添个女,添女便为‘娇’;阿娇休避我,我最爱阿娇……”结果,少女也是读过书的,对这样的财主少爷十分厌恶,不客气地说道:“有米便为‘粮’,无米也念‘良’;去米添个女,添女便为‘娘’,老娘虽爱儿,儿不敬老娘……”财主少爷碰了一鼻子灰。这个小故事中少爷和少女的打油诗通俗易懂,涉及了“桥”“娇”“粮”“娘”四个形声字,通过偏旁的拆分与组合,把形声字的基本特点既形象又生动地展现出来。对联对得妙,同时加强了学生对形声字的辨别能力,让形声字的教学更富有生趣。

(二)趣味汉字教学有利于学生对字形的记忆。会意字、象形字与形声字相比,更富有形象性,相对比较容易理解,但是由于现代的简化字与造字时的文字相比,有的地方已经简化,不再是最初的模样,这时,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一些,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时配合教学内容加上生动、活泼的趣味讲解,学生对于字形就能形成更深的印象。比如“忐忑”二字,就是会意字,表示的是心神不定的意思,字形表示的是:心一会儿“上”一会儿“下”,上上下下的,就像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这怎么能够宁静呢?教师在讲解这两个字的时候,可以配上形象的多媒体动画,表现出“心”上下不宁的感觉,通过这样有趣地讲解、展示,学生就会很直观地记忆字形,并形成十分深刻的印象。许多汉字都可以用这种方式进行趣味讲解,比如“炎”“炙”“逐”“盥”“轰”等,都可以借助汉字自身的构字法,用形象的事物来描述或者模拟,编故事做动图,加深学生对字形字义的理解。

二、趣味汉字教学与文学常识积累相结合

新课改以来,语文教学的目标更为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而这其中文学常识的积累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传统的文学常识教学往往与汉字识记教学一样容易陷入死记硬背的僵硬模式,不但十分枯燥无味,而且由于学生学习时不理解、没兴趣,常常弄得张冠李戴,唐朝的诗人变成汉朝的文学家,宋朝的文集变成了清代的著作,对于作家的作品特点、写作手法也难以形成清晰的认识。因此,在文学常识教学过程中,结合有趣的汉字故事,抓住文学常识中与汉字有关的趣味“点”来进行教学,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利用趣味汉字记忆作家名人的字号。比如,作家老舍的笔名就起得很有意思,他的本名叫舒庆春,字是“舍予”,很明显,他的字“舍予”,就是他的姓“舒”拆开来而成,而他的笔名“老舍”也就是在字的“舍”前冠上一个“老”字。这样的拆分与组合,正是汉字的构字、构词的魅力所在。以这种方法来取笔名的还有很多,比如杨木易、李木子等。在讲解作家名人的字号时,多关注这样的“点”,自然会让学生背诵时形成较深的印象,想起姓名就能联想到字号,记忆起来更为轻松。

(二)利用趣味汉字记忆作品和作品集。比如,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且介亭杂文集》,这个文集名中的“且介”两个字,就是从“租借”两个字中拆分转化而来,先生的目的是暗示自己其时所处的是“半租界”。因而理解了“且介”的由来,对于这个作品当时的时代背景、写作背景等就有了更深地了解,对作品集的记忆也更为容易了。

(三)利用趣味汉字积累中国古代的文化常识。中国古代的文化常识是比较庞大的,也是比较难以掌握的一部分语文知识。因为古代的文化常识往往涉及当时的社会背景,表述也大多是文言文,学生理解、记忆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教学时要教会学生善用“巧劲”,让学生在娱乐和趣味中积累,在形象和生动中理解。比如,关于古代“阴阳”之说,有文章说“阳,高明也”“高明”的意思就是高而光明,所以“山之阳即山之南”,对于这样的文化常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一边讲解字义,并引申说明其文化内涵,一边画图说明,让学生结合汉字的“趣”来理解、积累这个文学常识。

三、趣味汉字教学与汉字魅力熏陶相结合

《新课标》中,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不仅在“识字与写字”这一方面提出了分阶段不同目标,而且在让学生感受汉字魅力的方面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比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等。因而汉字魅力熏陶在语文教学中也是很重要的部分,需要教师多方努力达成教学目标,而利用趣味汉字教学展现汉字魅力是一个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

(一)趣味汉字教学能够让学生感受汉字的艺术感。趣味汉字教学能够将汉字的起源、原理等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比如“山”字,虽然只有3画,结构也很简单,但在书法家的笔下却似一幅写意的水墨画,粗重有力的笔画,绘出了一座座山峰高高挺立的形象,这也正是汉字象形因素中,模天地万物之状,展万物之灵秀的浓厚艺术力量。

(二)趣味汉字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写毛笔字的兴趣。在新的课程标准中,书法已经作为教学目标被提出,因而在教学中多多激发学生学习并练习书法的兴趣,让他们养成好的书写意识和书写习惯很有必要。趣味汉字教学能够将各种字体的发展过程生动地展现给学生,对于各种古代名家的不同字帖也能形象呈现,而且辅以书法家的奇闻轶事,能够真正地激发起学生学书法练书法的兴趣。

体现汉字特点的故事范文5

1.猜字谜记字形

在识字教学中,原原本本把字摆出来,学生没有多大的兴趣,而采用猜字谜游戏就不一样了。老师可以先给出谜面,让学生尝试写出字形,也可以和学生一道编字谜。如:“思”即“十张口,一颗心,猜猜看,动脑筋。”

2.编故事巧记字形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构字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去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义的关系。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小故事。如:学“呆”时,教师边讲故事边写笔画:“一个人张着大嘴巴(口),像木头一样一动不动,原来他在发呆。”

3.添笔画

给汉字加一笔,减一笔,都会出现不同的字。例如:“日”字加一笔可以变成几个字。(目、旦、白、电)

4.编口诀

在一二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发现“编口诀”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比如: 朋:两个月亮交朋友。种:禾苗种在水田中。 树:村子里的树木对对齐。念:今天要用心念书。肯:月亮不肯止步。狼:狼狠一点。

5.排队组字

老师把一个字或几个字的构字部件卡片打乱,发给每人一张,让他们到讲台前来组成老师读出的生字,全体学生认读和评议。

体现汉字特点的故事范文6

关键词:识字;小学低年级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184-0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指出,低年级阶段识字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感兴趣,养成能够主动识字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从学生的整体特点出发,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最终达到识字教学的目的。

一、营造氛围,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1、转换角色,鼓励学生当小老师。小学阶段,学生的表现欲望以及好奇心都很强,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加以利用,为学生提供自由、平等、轻松的课堂环境以及展示自己的平台,激发学生对于识字的热情。比如,教师通过角色扮演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小学生自己扮演小老师,站在讲台上将平时搜集的生字材料讲解给全班小朋友听,或者是将自己预习的生字、生词解释给大家听,教师适当给予指导,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一种成功的体验,同时也会对识字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乐于识字,主动去寻找生僻字词,查找字典或者询问教师,这就是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也是激发学生识字兴趣的过程。

2、设计游戏,引导学生在玩中识字。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特点与幼儿时期有很多相似之处,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可以借鉴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合理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提升识字教学质量。传统的游戏教学方式,包括击鼓传花、纸牌以及摘果子游戏等等,那么在现代化教学背景下,教师可以引入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一些动态的游戏课件,在识字过程中和学生一同分享,游戏中学,在学中游戏,促进学生识字初期的兴趣。

二、引导探究,教给学生识字方法

1、加法识字法。加法识字是一项比较传统,但是效果十分显著的识字方法,具体来说就是在学生已经认知的一些原有汉字的基础上,加上某个偏旁部首或者是几个笔画,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汉字,这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教学中循序渐进以及由浅入深的原则,也遵循了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比如,在学习“犬”字的时候,教师以“人”字为基础,加上一点就变成了“犬”字,这样学生理解和记忆起来都会更加简单。

2、减法识字法。减法识字法与加法识字法的道理是相同的,只不过是在原有汉字的基础上剪掉一个偏旁部首或者几个比划,成为一个新的汉字。比如,“田”字去掉一竖就是“日”字,“玉”去掉一个点就是“王”字,这样结合在一起记忆,不仅锻炼了学生了联想学习,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帮助他们积累更多的汉字词汇。

3、猜字谜识字法。字谜是非常有趣的识字方法,通过字谜进行识字教学,学生会充分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汉字的内涵和趣味性,利用好这个手段,识字课堂将会非常有趣。比如“三人晒太阳”,其谜底是春天的“春”字;而“人在云上飞”,其谜底是开会的“会”字,这些饶有趣味的字谜,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课堂气氛,进而达到良好的识字效果。

4、故事识罕法。就是把生字编成小故事来让学生识记生字的方法。低年级同学不但喜欢听故事,还喜欢讲故事、编故事。如教学“游泳”的“游”字时,把“游”字拆成“氵(水)、方(姓方)、人、子(孩子)”,编成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姓方的人带着孩子去水里游泳。“呆”字可以编成:一个人被帮到十字架上,张人嘴巴但是没有声音,像术头一样一动不动,原来他在发呆。同时教师还鼓励学生自己编故事、讲故事。如“休”字,生说一个人干活干累了,就开始背靠人树休息了。如“左”,生说“左边的人工作很认真”:另一同学跟着说:“右边的人懒得只张口(右)。”教师一定要随时引导点拨,不能让学生为了编字谜、讲故事,生搬硬套地把字人卸八件。

三、激趣,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习惯

在以上两点的基础上,学生对于识字的兴趣已经奠定,这个时候教师要有意识的建立学生自主识字的习惯,鼓励学生表达,让学生有自己表述自己见解的机会,保持学生对于识字的兴趣和热情,这样才能够让他们建立主动学习的习惯,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比如:“日”这个汉字,教师让学生语用学习过的方法,根据自己的经验,加上一笔,或者剪掉一笔,变成一个新的汉字,然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看看哪个小组分析出来的汉字多,哪个小组就获胜,并获得实物奖励和分数奖励,这样的方法,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复习了从前的识字方法以及汉字,既学习了新知识,也温习了旧知识,一举多得。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其教学方法并不是一沉不变的,教师只要从学生的学习特点、思维特点出发,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运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也要建立一个动态化的思维方式,根据教学情况随时变化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不要将教法固定化、模式化,这样反而会制约教法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学生记忆。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一些薄论,希望可以为相关的教育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易爱香.小学识字写字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12.

[2] 高红娟.小学中段识字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