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运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息化运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息化运营

信息化运营范文1

1地铁运营单位信息化现状

地铁运行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从前期的基础设施到最终的自动系统的实现,每一个环节都有着严格的要求。目前,地铁在我国一、二线城市已经普及,但是在其他一些城市,还没有建设地铁交通工具,这是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最重要的就是我国大型城市人口众多,地面交通压力相对较大,所以必须通过地铁进行缓解压力。

1.1西安地铁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从2006年至今的时间里,西安地铁已经开通了3条地铁线,2007年西安的第2条地铁先行施工,全长26.8千米,车站21站,一期在2011年9月份开始运行,南延段在2014年6月份投入使用;次年第1条地铁开始施工建设,全长25.4千米,设车站19座,在2013年9月正式使用。2010年西安的第3条地铁先行施工,全长39.15千米,设有26站,在2016年年底开始运营;在运营之初,地铁运营管理没有统一的平台,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导致工作效率低,但是随和各地铁线的不断完善,建立起了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彼此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工作人员可以从系统中提取相关信息,并进行处理,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乘客的出行带来了方便。

1.2南京地铁信息化现状

南京地铁目前已经有7条线路,在地铁建设之初就特别重视信息化建设,前3条地铁投入使用时就已经将OA网络覆盖整个线路,并以地铁大厦作为OA网络的中心,实现了OA网络平台的全面覆盖。南京在地铁信息化建设方面具有代表性,设计了在运营中的票务系统,服务系统,生产运输系统,还设计了在地铁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办公系统,以及运营的安全管理系统。尤其是EAM资产管理系统、用友财务软件系统的开发,被世界所认可。整个地铁的调度系统非常完善,另外还开发了服务热线系统、短信群发系统,为的是及时得到乘客的反馈,完善地铁的运行。其许多管理方面的信息系统被其他各大城市所借鉴使用。

1.3香港地铁信息化现状

香港之所以具有代表性,是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并且准时率达到99.9%,而信息系统对经济效益的影响非常重要。香港的地铁运营有着一套非常完美的人力资源、财务以及工程与安全维护系统。其中香港地铁信息系统包括工务行车管理(ETMS)、运营文档(OPDS)、运营数据管理(ODMS)、工作日志管理(JRS)等等,这些应用已经是香港地铁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正是由于这样完善的信息系统,使得香港地铁的工作效率大大的提升,运营成本的降低。

2地铁运营管理的概念与特点

地铁运营的信息化管理主要涉及到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乘客服务系统,自动售票系统等用于生产与服务,都属于信息化建设的范围内。地铁运行管理的系统主要具有以下几种特点:首先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灵活进行运营管理的调试。比如合理的安排地铁车次的运行编制与整合,根据线路的乘客人数来安排地铁车次,保证地铁的准时运行。地铁的调度系统尤为重要。相比较地面上的交通工具,地铁运行管理中调度室整个系统稳定运行的有效保证。影响到地铁运行的安全性,一个良好的调度控制系统,可以大大的降低事故的发生率,保证乘客的安全出行。对地铁的客流量要进行统计调查,对于乘客多的线路,可以增加地铁的频率,是地铁运行始终持续高质量。其次,地铁是一种现代化程度较高的一种交通工具,由于地铁的客流量大,是事故频繁的公共场所,所以地铁的管理就需要使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所以其运营与管理里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负责,所以对于管理岗位的员工要求较高,必须掌握熟练的信息技术手段,专业能力强,从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考核才可以胜任。这样才可以为地铁的安稳运行提供保障。最后,地铁这一交通工具涉及到的设备复杂,品种多样,电气设备数量也有数十件,所以在地铁运行时,需要实时对地铁的状态进行监控,以保证整个地铁系统的状态为稳定状态,保证服务质量。

3地铁运营管理的信息化需求

地铁运营的信息化建设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分别是建设中心期、建设运营期以及运营中心区,具体如图1所示:以上三个时期是地铁运营系统的重要时期,建设中心期中最重要的就是建设管理和协同办公类信息系统;在地铁运营的初始阶段,首先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服务设施,由于各方面都除杂磨合阶段,所以重点在于设备维修、施工调度等与运营服务相关的业务管理;当处于地铁运营中期时,各项鼓励都已经趋于稳定,处于稳定发展的阶段,重点就应该放在未来的发展上,着眼于对外的优质服务以及对内的资源开发整合,建立自身良好的造血机制,并与时俱进,实现地铁管理系统的网络化,这样地铁才可以长久的发展下去。总的来说,地铁运营单位体系建设一般如图2所示: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之上,将地铁运营管理的信息化需求进行细化,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3.1分对象的信息化需求

根据地铁运营管理系统的服务对象进行分类,那么有面向乘客、面向操作、面向调度以及面向决策管理四大角度。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面向乘客系统,随着科学技术信息的发展,乘客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升,虽然现在在地铁站已经满足了乘客查询车站、购买车票的基本功能,但是仅仅限于在地铁车站,所以,信息管理系统应该与现代新型媒体合作,利用移动智能APP或是微信公众号等形式进行有关车次、票价以及地铁运营变化的信息更新,为乘客在家里就可以了解到地铁的相关信息,方便乘客进行出行的合理安排,并设置乘客反馈系统,及时获取乘客的各方面意见,及时调整与改进,提高地铁运营的整体服务质量,对未来规划新线设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2操作层面的需求

对于地铁内部的工作人员,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会为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性,提高工作效率有很多大的促进作用,改变原有的仅仅依靠人工统计数据、分析数据,大大的减少了员工的工作强度,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专心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主要含有乘务人员的管理系统,员工的工作时间安排、调换,运营维修人员的资产维修管理系统,包括设备运维全过程,对维保相关的人、财、物进行跟踪管理,最终实现无纸化办公。

3.3调度的需求

调度部门在任何一个工作领域内都至关重要,在地铁行业,调度是各个部门进行信息互换的中间枢纽,调度进行车辆运行的安排,便于随时跟踪地铁运行信息;另外,施工管理信息化,可为施工计划编制、实施提供安全审核屏障,有效解决施工计划申报、审批、请销点等现行繁琐或效率低下的流程问题;最后,对于突发事故调度可以及时进行处理,多方面进行协调。

4地铁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

由于地铁的覆盖范围广,线路长,地铁线路贯穿整个城市,所以在地铁的信息化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复杂,为了整个信息系统可以正常运行,必须加强以下几个方面有效的提高地铁运营管理的质量。1)综合监控系统。综合监控主要是对地铁的整体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包括地铁的运行情况、地铁站的人流情况,地铁内的情况,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监控,确保乘客的安全,形成一个综合的信息网络,以避免发生事故。除了获得影像之外,通过实施监控可以获得各部分的数据,这样如果存在问题可以及时的被发现,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保证乘客的安全,实现实时性与统一性。地铁由于是在地面之下运行,并且依靠电力系统,所以会收到电力、环境等的影响,通过综合监控可以促进地铁的状态监控,减少外界环境对地铁的干扰。最后,信息技术对一些潜在的安全措施进行监控,保证安全措施可以正常运行。2)通信系统。地铁的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依托工具为通信系统,是保证地铁信息化管理正常运行的必要保障,通信系统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发送不同的信息,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质量,并且通过通信系统实现远程控制与交流,即使将现场的情况传送会调度。对于乘客而言,通信系统的建立帮助他们了解测量预计的到达时间,在站点停留的时间等等,整个通信系统就是地铁运行与管理的血液,是提高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重要保证。

5办公系统

地铁运营服务的对象为乘客,乘客掌握及时的客运信息是其最基本的权利。3OA办公系统是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环节,从地铁后勤到决策层,都离不开办公系统,针对地铁的实际运营情况自动生成各类设备、车辆部件、物资的采购信息,促使相关采购人员能够结合采购系统的相关内容进行采购,降低了地铁企业的采购风险。信息化将数据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是相关工作人员对数据的变化和统计观察更加直观,提高财务管理质量,确保地铁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6结束语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相关部门在信息建设方面曾经提出,2006年-2020年是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很重要时期,企业要善于利用信息化,发展企业。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一种无形的资产,促进企业内部分工深化和整体结构调整,在地铁的运输行业,与人员、设备、流程、接口相关的内容的数据较多,将信息系统引进地铁运行与管理,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进而提升运营管理的整体水平,为提供安全、准点、舒适的运营服务保驾护航。运营企业要从规划阶段起,结合企业自身建设和发展实际,制定便于统一管理、统一操作、统一共享的标准,以一体化的理念指导客服、生产、管理决策、综合门户以及数据交互平台的具体实施,最终实现系统共建,生产业务数据共享,全员共管的信息化建管体系。

作者:陶婷 单位:佛山城际轨道实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益端.贵阳地铁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5(15):60.

信息化运营范文2

关键词 供排水一体化;信息化;综合信息平台;软资源建设;跨越式发展

中图分类号 F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92-0139-01

西安市水业运营有限公司现有自来水厂六座(其中地表水厂2座,地下水厂4座),供水能力158 m3万/日,供水面积约330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343万人,供水管网长度2000多公里6座水厂承担着全市自来水的净水生产任务。管网运行部承担着全市公共供水管网的维护管理、检修抢修,以及新装管道工程管理、质量监理验收、图档资料管理、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和检修抢修任务。营业销售部担负着全市用水户的营销服务和用水市场管理。主要工作职责有抄表收费、水表修换、校验检定,用户接待服务和用水市场稽查。

公司为适应水务产业呈现整合态势,逐渐从小区域范围内以单一模式经营的国有独资自来水生产企业发展为供排水一体化、区域整合化、投资多元化的集团式水务企业。通过信息化建设来推动企业的整合步伐,增强企业的管理能力和竞争能力,从而促使企业以高管理效能输出方式进一步实施水务产业整合。

信息化是企业管理的有效“载体与执行工具”。其核心是要从企业现在的、中长期可预见的经营目标和业务发展方向中抽取、构建“数字化经营模型”,利用成熟的管理方法、信息技术将“数字化经营模型”分解成为具体的企业信息化系统,形成具有企业管理灵魂的整合统一的信息框架和系统整体模型,利用数字化人力资源形成的“执行机器人”的作业,达到保障、推进企业正常经营管理目的。

随着公司经营规模扩展,客户数量的日益增加,使得公司的信息管理工作日趋复杂。为了达到进一步提高整个公司的整体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目的,西安水业运营公司将公司所有业务及服务进行系统化地“数字化改造”,建立起一个涵盖供水综合业务(包括企业信息门户、日常办公OA、服务网站、人财物源管理、项目化管理、移动办公、知识管理等)、客户服务热线及营业收费服务、GIS地理信息及管网输配运维、财务入账及统计分析等统一的综合信息平台:

1)建立统一的底层数据中心,管理多源、多尺度、多专题数据,从不同应用系统如企业办公、客户服务热线及营业收费服务、物资供应链管理、工程施工管理、生产调度管理等模块实现数据连接与互动沟通。

2)结合公司供水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横向沟通功能,使工作中的业务流程实现流程数据交换和并联审批功能,形成端到端管理,达到扁平化管理要求。

3)从根本上解决各套系统独自运作、信息不通、数据无法共享或共享不彻底的“信息孤岛”现象,形成打破部门、职能“管理疆界”的数字化管理模式。

4)对管理系统进行优化、重构开发,借助信息化改善实现公司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推动企业管理机制优化和效率提升。

5)西安市水业运营公司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在管网生产运维系统、水厂自动控制系统、公司收费系统、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系统、项目管理系统、计划控制管理系统、技术资料档案管理、知识库管理系统、客户服务综合系统等等。这些信息、计算机、通讯等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使公司在适应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而进行有效的规模扩张,有力地推动了整个企业的发展。

6)公司目前已建设和在建系统是GIS系统、营业系统、客服系统、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以上系统是采用统一的用户、部门及授权机制控制所有的系统。

7)系统的构成三个层面:

系统总体架构其底层依次为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中间层为组件事务服务器;中上层为构建在组件服务器上的各类业务引擎;上层为客户端应用平台(WEB、C/S、智能客户端)。

基于组件化的软件结构体系。与传统软件架构相比,其优势在于:

1)组件模组之间可互相组合调用(松耦合关系)。

2)组件事务服务器经得起工业级强度的应用容量。

3)可有效保护企业规则,使用寿命长不被系统升级所淘汰;

4)开发模式多样化,系统模块组合方式适合于大型企业的应用。

5)多种客户端模式共存,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这个系统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割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的服务, 基于上述观点并结合公司的管理特点,充分考虑将来的发展需要,实施具有西安水业运营公司企业灵魂、管理特色的“数字西水”的软资源建设。

西安水业运营公司的信息化系统的重点是保证城市供水安全,提高供水水质、降低生产成本,最终是为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是实现“数字化供水”愿景,全面推进十七大提出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过程,在融合中促进公司的跨越式发展。

通过信息化建设,在各个业务领域全面实现生产自动化、实现管理、经营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依托网络环境和各类信息化应用系统,信息化技术支撑,迅速实现从粗放管理到精确管理、从基于经验的管理到基于数据的管理、从定性管理到定量管理的跨越式发展。

通过信息化建设,不断积累生产、管理、经营领域的信息资源、挖掘出行之有效的生产、管理、经营经验,持续改进公司经营过程中的科学决策能力,充分提升按照科学发展观来经营企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悦.宁波南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总平面优化设计[J].中国市政工程,2010,02.

信息化运营范文3

一、企业会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软件运营模式核心在于其高科技技术的运用。这种背景下的会计信息化建设自然也是倚重高科技技术,这样一来也就决定了会计工作人员应该是复合型的人才,人是操作系统、工作的主要力量,会计信息化的建设首先需要的是培养复合型的会计人才。一般来说,专业的会计对于财务知识已经有了相关的培训和学习,企业需要做的是对他们进行财务与信息技术融合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这里的培训不能只是简单的对企业所用的会计电算化培训,而是深化其内容,让财务人员明确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的区别,即:会计信息化属于管理范畴,是将会计信息技术转化成为企业决策的信息。会计信息化涉及的面较广,诸如其内容包括:会计基本理论信息化、会计实务信息化、会计管理信息化、会计教育信息化等等。软件运营模式下,企业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对企业全部人员进行培训。其次,对于企业其他的员工也渗透相关的会计信息化知识,让他们了解到技术的重要性。同时,他们还举办“复合型人才培训”比赛的活动,以培训的结果以及人员的综合实力来确定其工作岗位。这样,从人才开始进行培训,为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奠定基础。

二、增强企业会计信息化财务软件的通用性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不少中小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常常出现部门信息不更新、更新不及时等现象,从而使得会计信息化的工作长时间处于原地踏步,不能够充分展示其作用和价值。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会计信息化财务软件使用的不流通性,即:各个部门之间対与软件不能够达成一致,从而使得部门信息不能够实现共享,产生信息的阻碍和不确定性。对此,笔者认为,会计信息化在建设过程中应增强企业会计信息化财务软件的通用性,从信息方面来强化财务管理功能的发挥,真正的实现企业技术化管理、科学化管理等等。在财务软件通用性方面企业选择了多种方式。诸如:河北欧耐模具有限公司结合他们的需求,专门的请软件公司的IT人才对其进行设计财务软件,让企业各个部门都运用软件来进行工作,实现企业整体信息的共享、交流等等;河北欧兴电动车公司则是选取安全性较高的数据库和应用程序来进行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即:设立专门的信息管理部门,让他们对数据库和应用程序进行监控、管理、开发;邢台市的自行车行业的企业共同开发了平台,合力成立自行车工业园区管理部门,他们以局域网的形式来对信息进行上传、交流等等。企业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会计信息化财务软件的通用性,强化企业获取信息的全面性、有效性,进而及时的对企业的战略方针做出部署或者调整,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整合、优化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资源配置

软件运营模式的核心在于软件的服务应用。其高科技技术的出现、运用到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少不了的是资源配置的情况。资源配置主要包括:网络、软件、硬件。企业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市场也是变化多端毫无预警的,这些因素决定了在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以及运用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整合、优化其资源配置。而企业可以结合自己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情况,分步骤的进行。诸如:首先,进行网络软件优化,网络软件由于互联网的连接,它能够自动更新、升级,管理者和使用者只需按照步骤进行升级即可,借以来强化软件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其次,硬件资源配置,就硬件来说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数据信息的传输和存储。要不断的检查硬件的使用和运营情况,防止硬件的使用过度或者撞击等外界因素致使其损坏;再次,网络。网络能够涉及到的即是信息以及网络的安全性问题,建立绿色网络,实施绿色管理,防止外界不良因素的攻击等等。关于会计信息化资源配置优化和整合问题,不少企业专门成立了技术部门来专门进行。如:河北欧耐模具有限公司,他们最初的产品主要针对的是出口业务,他们请专门的IT人才来进行外贸性质的会计信息化软件设计,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销售领域也逐渐开始朝着国内发展,进而,他们又对会计信息化范畴进行拓宽设计,并成立专门的技术部门来对软件、硬件、网络等进行实时的维护,确保企业会计信息化建立和运营的有效性。

四、不断完善企业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

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是根据企业当时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人员的配制情况来进行的。而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人员的更新或者岗位的调整等等,以及会计信息化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出现的缺陷等等,是需要不断的完善的。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激励的背景下其显著特点是波动性。企业借助会计信息化能够更全面的掌握相关信息,进而便于做出企业规划调整,诸如:企业可以运用会计信息化的相关技术了解本行业的信息披露,并对信息进行筛选。而这些的实现都需要企业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

以我市某一农业企业会计信息化体系建设为例:首先,成立会计信息化建设小组,请IT人才进行会计信息化软件的开发,培训企业相关人员;其次,联合政府部门,同行业企业建立通用性的资源平台;再次,制定相关的制度来强化会计信息化的有效开展。这里的制度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相关制度,同时也包括由政府出面制定同行业信息披露的相关制度。诸如:企业自身围绕会计信息化建设和运营制定相应的数据安全以及网络安全性的制度(内容主要是数据信息的维护、正确性、信息篡改的管控等等)、信息管理和使用制度(维护人员责任、使用人员的责任等等)等,以此来确保企业信息的全面有效性;政府出面制定的制度主要是针对同行业账务方面的造假以及信息披露的不真实情况等等,由政府出面来进行管控,确保资源通用性的有效,便于企业更好的明确和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方针,从根本实现会计信息化建设在中小企业中的作用和价值。

信息化运营范文4

[关键词]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分析

1前言

高速公路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就高速公路发展的历程而言,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起步相对较晚,但是发展的速度和取得的成绩是不可否认的。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与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高速公路的规模不断加大,促使了当前我国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方面出现了新的格局,高速公路作为社会流动的主要动脉,关乎着群众的出行安全,所以在管理上一定要采用最新、最先进的管理模式,只有如此才能在减缓高速公路交通压力的基础上,提高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进而从根本上促进高速公路的健康发展,有效地强化我国经济化水平建设。然而,就目前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体制来说,高速公路管理的制度落后于建设的速度,这种不协调的影响因素,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速公路管理水平的加强。所以,如何有效地应用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来实现高速公路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是当前高速公路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信息化建设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中的必要性

2.1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不断建设以及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高速公路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效动力。由于我国高速公路在建设上没有统一的发展模式以及建设资金的来源上也各不相同,使得不同地区的高速公路的管理模式也完全不同,这就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我国高速公路在建设的速度上快于其发展管理体制。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的最初阶段,高速公路在管理上主要是凭借公路的机电系统,如监控系统、收费系统以及网络通信系统等等。

2.2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落后于发展的需求

就目前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来说,管理的体制依然落后于发展的需求,所以在管理上也出现了许多有待提高的问题。首先是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体制有待完善,其具体表现是运营管理信息化有待加强,由于高速公路在建设初步阶段缺乏相应的整体规划,从而导致了运营管理设施陈旧阻碍了高速公路的进一步发展。其次是高速公路虽然在运行管理技术上运用了如监控、通信以及收费系统等信息化管理手段,但是运营管理服务水平依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提升。最后从高速公路的建设方面分析,我国高速公路在建设上多半是采用分段、分线的建设模式,这就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各个路段的管理体制完全不同,造成了高速公路的整体效益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同时,各个路段的信息化系统分散独立运行、自成体系,没有从整体上加以整合,造成运营管理和协调方面出现问题,从而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速公路的进一步发展。

2.3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

从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角度分析,当前依然存在不少问题。虽然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和改善,很多地区的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都取得了相应的成绩,如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公安交通管理相结合,建立区域监控信息等,这些信息的整合在整体上提高了高速公路的信息化管理。但是,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信息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如在管理上过分注重行业和部门内部的管理,缺少高速公路大众化信息服务,如电子商务、物流系统等相关的信息服务。所以,今后需要对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进行必要的信息化建设。

3高速公路运营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措施与方案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信息系统应该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以高速公路各级管理机构和操作业务部门为服务对象,从而实现高速公路信息管理的有效整合、资源共享以及不同职责部门的综合办公。因此,建立相应的高速公路运营体制就必须具备相应的管理要求。

3.1接口层模块

接口层模块是基于我国当前高速公路的特点所提出来的,我国高速公路分布线路广,不同的路段处于不同的环境,从而造成了路段信息难以被计算机信息技术所采集,进行有效的管理。所以,探讨在高速公路运营信息管理的结构上,设置相应的接口软件,如监控视频接口、收费接口、检测监控设备接口等,同时还应该设置相应的信息接口模式,实现高速公路网上各种硬件设备的无缝连接,实现统一的有效管理。

3.2信息处理模块

当公路运营管理系统下达相应的命令以后,最先响应的是接口层相关的转换,然后促进信息的有效处理。通过信息处理模块,不但可以满足现代化网络的需求,同时还可以帮助相关的管理部门及职能部门掌握高速公路的最新动态信息,实现对高速公路的有效管理。一是服务和指挥交通。信息处理模块能够依据电子地图,将高速公路的相关路段信息有效地展现出来,帮助管理部门更加清晰地掌握路况问题。一旦路段发生了相关的突发状况,能够及时地做出反应处理,避免问题进一步扩大。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把握路面车辆的准确信息,对其做出限速和报警提示,保障行车安全。二是能够更好地实现收费以及财务的管理。信息处理模块,能够准确地采集高速不同路段的收费站的信息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分析,确保收费站收费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系统还能够对收费票据进行必要的录入和审核,保证了票据的准确性。三是强化高速公路的维护和保养。信息处理模块系统能够准确地监控路段的相关信息,掌握路段的使用情况。依据路面的实际情况,制订出相关的路面维修和保养措施,从而保证高速公路运行的有效性。

3.3办公业务系统

办公系统是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能够有效地为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机构提供相应的服务,对管理部门所发出的指令进行快速传达,以保证上级管理部门与下级各职能部门实现远程的信息交流和共享。通过信息处理模块系统,实现各个部门联合办公,沟通信息,这样不但能够随时掌握高速公路路段的突发信息,对相关路段所发生的突发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也能保证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

3.4管理部门更好地做出决策

当数据信息系统采集路况的相关信息以后,再由信息处理层进行相关的处理,最终将处理的有效信息存储在相应的数据库中。从而保证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对高速公路的管理或者是进行相关操作时,能够通过数据库调取相关的有效数据和信息,通过对数据信息的分析,最终实现对所做出决策提供必要支持。

4结语

从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的历程可以知道,只有不断地对公路运营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相应的建设和完善,才能构建出科学有效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网络信息系统,继而在高速公路管理信息化建设上取得应有的管理效果。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信息系统不但能够确保高速公路在管理上更加科学、更加智能、更加规范,同时还能够帮助高速公路建设管理部门获得有效的、准确的以及可靠的技术支持和信息支持,从而保证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得到充分的提升。所以,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者在高速公路建设的同时一定要依据路段的实际情况,严格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研究制订出可靠安全的管理信息化方案,对一些特殊的功能进行针对性的建设,以此来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信息资源整合、为高速公路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贠宏汉 单位:陕西宝汉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宝鸡分公司凤翔管理所

参考文献

[1]贾元华,康彦民,王志强,等.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及方案探讨[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2,26(2):51-54.

[2]刘旭.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信息化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6(5):49.

信息化运营范文5

关键词:第三代核电站 建设运营 信息化管理

1.我国核电产业发展及第三代核电站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节能减排政策的不断深入,我国能源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全民环保意识逐渐增强,以化石能源消费为主的能源供需体系得到了有效改善。基于传统火力发电对煤炭依赖性强、环境影响大,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核电产业也得到了广泛关注与飞速发展。

第三代核电发展是基于二代核电技术的基础上,国家宏观考虑能源产业及核电技术的中长期发展,通过合作交流引入美国西屋公司AP1000技术,在我国进行第三代核电站推广建设。第三代核电站采用的AP1000技术涵盖了新的设计与施工理念、先进的技术方法手段以及高标准的管理运营要求,其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由于我国核电产业发展尚处于初级快速发展阶段,第三代核电技术需要不断通过引进、消化、吸收,才能逐步完成自主建造运营的能力,并且新的工艺、标准、流程都为第三代核电站建设运营带来了新的要求,因此,全面积累首批试点工程建设经验,掌握有效的工程建设基础数据,建立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对未来第三代核电站建设的运营管理至关重要。

2.基于分区门禁管理的建设施工数据采集分析信息化系统构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三代核电站建设从人工、材料、机械等各方面成本上升明显,然而,三代核电技术在我国刚刚起步,缺乏有效的工程施工基础数据及分析参考手段,因此,工程造价管理及成本控制面临着巨大挑战。

(1)建立科学的工程编码体系

结合工程概算费用构成及科目划分依据,完善工程项目、相关单位、设备、安装、人材机等各类别编码体系,结合门禁系统分区管理将实际工程数据对应到概算科目中,形成细化到单位工程和安装系统的人材机数据库及数据统计分析平台。

(2)建立有效的分区管理体系

充分利用施工现场已有的道路、建设围栏,对各主要工程子项进行分区,合理规划核岛施工区、常规岛施工区、各项目施工区、临建区、办公区、力能区等区域,制定科学的区域制定与管理原则,推进基础数据采集整理。

(3)建立完善的门禁监控系统

各分区门岗建立门禁系统,聘用临时人员进行管理。门禁系统配置人员通道、车辆通道、后台设备、刷卡机等,并开发现场人材机统计软件,对所有出入工程现场的人材机信息进行统计,各门禁系统实现网络互联。项目现场所用混凝土全部甲供,每天混凝土生产量、使用量、损耗量和混凝土所用材料都有详细记录。

3.核电站综合运营信息化优化管理研究

(1)建立基于“四个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原则

首先明确“统一领导”的发展方向,构建第三代核电站运营集团公司及直管单位信息化专业管理机构体系,保证企业信息化工作科学、协调、有序发展;其次确定“统一规划”方针,保证企业整体信息化建设科学、合理,最大程度满足业务、管理需要,对公司信息化实行统一规划、统筹考虑;然后制定合理的“统一标准”,依据集团公司信息化标准体系逐步建立直管公司各项信息化标准、规范;最后实现“统一管理”体系,保障企业信息化工作实行统一归口管理,信息化专业管理部门负责信息化规划、实施计划、资金预算管理、组织实施,业务部门负责业务需求提出和信息系统功能需求确认,分工协作。

(2)建立全面的应用系统管理体系

第三代核电站运营管理需要复杂的多方面应用系统作为支撑,因此应该科学加强各应用子系统建设。CIMS业务系统建设——实现工程建设从设计、采购、进度、合同、施工、安全、质量等方面的建设期数据的集中存储、共享,达到信息有效沟通;协同管理系统建设——提供企业日常工作平台,为CIMS业务系统强化完善;邮件系统建设——为企业管理者及员工信息交流与提供有力支撑;VPN系统建设——为企业移动办公用户建立虚拟专用通道,以及访问公司内网资源提供基础;内网及门户网站建设——为企业有效宣传及各种信息的提供保障;另外也要强化办公用品管理系统、核电资料管理系统、员工日常工作及生活的管理系统等方面的建设。

(3)建立有效的信息化安全管理制度

核电运营具有显著的高安全要求标准,同时,针对第三代核电技术刚刚起步,建立有效的信息化安全管理制度必不可少。合理控制企业内网及互联网接入,制定明确的禁止条理;强化用户终端管理,制定有效的应用规定,明确终端使用形式及使用原则;形成体系化的网络账号开通、变更及注销管理流程,保障账户安全;明确VPN、电子邮件、共享文件盘使用规定,防止保密文件及重要信息流失。为综合提高核电站运营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4.总结

本文明确了强化信息化管理在第三代核电站建设运营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性。结合构建分区门禁管理优化建设施工数据采集分析,为后续工程建设提供参考依据;结合运营信息化建设基本原则、应用系统管理体系建设、信息化安全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综合优化核电站建设运营管理的措施。实现核电站运营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的流程优化、资源共享、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信息化运营范文6

【摘要】本文笔者首先分析了轨道交通运营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优点,最后提出完善轨道交通运营工程档

案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 信息化;轨道交通;档案

在轨道交通运营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高效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强档案管理,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是各个单位非常重视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信息化技术在轨道交通运营档案管理中的作用,促使轨道交通运营档案管理资料更加准确、更加真实,推动轨道交通运营档案管理朝着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1]。

一、轨道交通运营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优点

(一)节约时间,提高轨道交通运营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之前的轨道交通运营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主要是利用人工加强对档案资料的整理和管理,这样便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这样的工作方式效率低下,发展步伐较慢,已经无法适应当前轨道交通运营形势发展的需要。通过在轨道交通运营工程档案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快速搜索到所需要的资料,从而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轨道交通运营工程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率,大量节约了花费的时间和人力资源。

(二)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通过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在较大的程度上增加轨道交通运营工程档案管理的资源量,并且能够将各种轨道交通运营工程档案信息分得更加清楚,从而提高轨道交通运营工程档案管理资料的服务质量[2]。其中主要表现在:为用户利用轨道交通运营工程档案资料提供便捷,实现多项信息资源共享,促使工程档案管理由单一朝着全面的方向发展,从而确保轨道交通运营单位档案资料管理的真实性和系统性;同时通过在档案管理中加强计算机技术,提高了轨道交通运营工程档案资料的利用速度,从而有利于提高轨道交通运营工程档案资料的价值。

(三)信息存储量大,避免了信息空间出现浪费的现象。信息化技术资源储存量大,这个优越性是其他信息储备载体无法比拟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民的生活、学习、工作中的信息传播量越来越大,导致各种各样的文件、图像信息、技术质量等等大量生成,紧接着就必须对这些资料进行有效的整理,为以后方便、快捷地使用提供条件。信息量日益增多,而信息化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一张光盘就能储存几千万的信息,有效避免了信息空间出现浪费的现象,也降低相关成本的支出。

二、轨道交通运营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及管理策略

(一)建设档案数据库系统,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轨道交通运营工程档案馆要以收藏容量大、高密度、联机能力强的电子档案介质作为未来收藏的主要方式。电子档案可以说是全新的档案类型,通过计算机存储之后,编程为计算机代码进识别。轨道交通运营工程电子档案在网络的支持下可以随时随地被广大用户借阅。档案网站与数字档案的建设是实现轨道交通运营工程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主要体现,轨道交通运营工程档案信息管理网络的应用,利于快捷地进行查询,有效突破了地域性的限制。城建信息资源要实现共享,将焦点集中在计算机硬件配置与软件配置上,让轨道交通运营工程档案管理更加现代化。

(二)工作人员的复合化,需要更多高素质管理人才。在轨道交通运营工程档案管理过程中,计算机技术的高效利用,能够大大提高各项信息的搜集、整理速度,同时能够对各项档案管理信息快速进行分类和处理。在这样的背景下,便需要轨道交通运营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未来轨道交通运营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具备多种多样的技术,这些技术不仅仅包含了坚定的政治素质,要需要未来的轨道交通运营工程档案管理人才在计算机信息知识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并且具备坚实的外语基础,现在很多档案管理都会与外国进行对接,很多归档文件都需要用到外语,这种形势下,必须让轨道交通运营工程档案管理人员具备这些能力。

(三)档案收集逐渐走向电子化,利用管理系统完善个人信息。传统的轨道交通运营工程档案收集是个人或集体通过记录的方式,而未来的轨道交通运营工程档案收集方式完全可以利用信息网络。用户通过登录相应的管理系统将工程信息完善,然后通过网络将工程信息传输到数据库系统中,数据库系统利用特定的编号方式对每一个档案进行编号,管理人员完全可以在终端计算机前面对轨道交通运营工程档案进行管理,而这个过程不要面对面,只需要一台机器与一个网络。

三、结论

在现代轨道交通运营工程建设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轨道交通运营工程档案资料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传统的轨道交通运营工程档案资料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轨道交通运营的需要,严重阻碍了轨道交通运营的发展。加强轨道交通运营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能够加快轨道交通运营工程建设的步伐,为轨道交通运营工程建设提供更多准确的数据资料。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