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理咨询室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理咨询室建设范文1
关键词 高中;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师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7-0026-02
1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很多高中学校都设立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了心理咨询师。但是从目前的调查情况来看,心理咨询室还没有一个规范的建设标准。本文对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的理念、设置和使用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建设方案和改进意见。
2 确立心理咨询室建设理念,分析心理咨询室使用现状
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校的教育目标。健康的心理状况能够使学生在适应的基础上得到有效发展,同时使学生的个人潜力和性格能够得到充分完善和发展。学校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重点在于对人的辅导,因此,学校应该以发展性的辅导为主,以矫正错误式的辅导为辅。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针对心理脆弱、损伤或心理疾病的研究,它也是对品质能力的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应当从尊重学生个人发展的角度去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同时使学生能够在未来得到建设性、创造性的成长和发展,同时能够处理好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完善个人生活,健康快乐地成长。
虽然心理指导已经在很多学校积极有序地开展,但在实际运行中并不尽如人意。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功能与作用并没有得到完全、有效的发挥,有的学校甚至只是走个形式。现在很多学校的心理咨询室缺少相应设施,设计不合理,像医务室一样白墙白门,给人压抑紧张的感觉;有的学校各种设施虽然较为齐全,但心理咨询教师缺乏专业的心理指导技术,大部分是其他学科教师在兼职,咨询工作常处于被忽略状态。这样的咨询室多数是大门紧闭,久而久之便被闲置,无人问津,成为学校应付上级单位检查的摆设[1]。
3 规划心理咨询室建设方案,改善心理咨询室内外环境
心理咨询室要配备较好的硬件设施。如分别设置个别和团体心理咨询室,适应接待和管理需要,配置心理测量和沙盘游戏、有面对全体学生的图书阅览室和放松训练等设施。学校的个人咨询室不需要太大的面积,免得给学生的心理造成空落落的感觉,但心理咨询室的环境设置一定要安静、温馨,使学生既有安全感也不受外界干扰。接待是求助学生安排预约进行登记的环节,要对等候咨询的学生给予帮助,使他们缓解紧张情绪,放下戒备心理。而放松训练利用多种器材,使学生在这里能够放松心情,让焦躁的情绪在这里得到释放。在学校中,一般较为常用的放松训练室有音乐放松室和情绪释放室等。学生在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下,可以通过沙盘游戏进行放松,可以从沙架上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在沙盘中根据自己的思维和想法进行创作和表现。这是一种真实呈现自己心理状态的一种心理疗法,很受广大学生的喜爱。
心理咨询室建设中硬件设施的设置极为重要,它能在心理咨询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心理咨询室中的硬件设施包括沙发桌椅、电话电脑、计时记录工具等,还包括教师办公用的桌椅、教师与学生交谈时用的两个单人沙发,团体咨询室还要配备足够的活动桌椅可以随时装拆。电脑和电话也是咨询室中不可或缺的设备。电话可以为学生提供预约和电话咨询。现在有很多学校都开设了心理咨询热线,给那些不愿意到咨询室咨询的学生提供心理帮助。电脑主要用于心理测验、问题统计及学生的信息保存等。如果可能的话学校还可以开设网上心理咨询,通过多渠道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知识的普及。此外,心理咨询室中还要注意配备相应的记录工具,咨询教师要对众多心理咨询者个人信息及心理问题进行记录,以便于在日后的工作中进行整理参考。
心理咨询室要配备较强专业能力的师资力量。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学校中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配置,尚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有些心理咨询师是兼职,大部分是从事思想政治课或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没有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在咨询业务上不够专业。高中的心理咨询是从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到预防、矫治的系统性工作,它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因此需要专业水平较高的心理咨询教师。
要注意心理咨询室的地点选择。学校要本着安静和方便的原则尽量选择优雅安静的环境,避免受到外界的嘈杂打扰,要尽量避开食堂、宿舍、体育场活动室等场所,在选择地点时,还要考虑到心理咨询室要能够方便学生出入。位置不能太过偏僻,要便于学生的随时来访。教师在注意外部环境的同时,还要注意室内环境的布置。心理咨询室的光线要明亮而温和,桌椅要柔软舒适。室内可以适当摆放些鲜花绿植,让学生感受到旺盛的生命力和温馨的环境。心理咨询室内的装饰也要简单温馨,可以悬挂一些使人放松、愉悦的艺术画饰。咨询室靠近走廊的门和窗要进行一定的效果处理来增加咨询者的安全感。咨询室不适宜使用强烈刺激性的色彩,要以中间色为主,切忌大红大紫或过暗色调。
4 确立心理咨询室管理职责,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
学校应当制定符合学校具体情况的心理咨询室管理制度。规章制度要包括心理咨询室的管理办法和心理咨询教师工作的管理细则等。心理咨询室应当制订相关计划,保证每学期的学生团体健康心理辅导。心理咨询教师要在工作中做好记录,建立个体咨询档案,在咨询过程中做好相应的处理工作。工作人员应该严守保密原则,不随意探听来访者的隐私,不得泄露学生的咨询记录和档案。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没有相关知识的人员不能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学校还应该加强安全措施,对在咨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制订处置预案,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置。
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应该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定期的检查评估,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教师还可以通过数据收集家族心理病史,及时发现问题并针对学生的问题给予教育指导。要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以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的形式,针对学生容易出现或已经出现的问题进行疏解指导。比如,教师要对如何与人交往、如何调节不良情绪、如何应对挫折等进行专业解读。许多学生虽然不愿走进心理咨询室,但心理健康指导讲座能够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心理上的疏解。要通过宣传化解学生对心理咨询的偏见,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完成高中阶段的学习。
5 结语
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承担了学生健康心理教育和指导的责任。但现在对于学校咨询室建设与教育指导方面的研究还很欠缺。一些心理咨询室的设置原则和设置程序都处于探索的阶段,学校要重视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和使用,制定相应的措施,规范管理,让高中的心理咨询室真正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保驾护航。
心理咨询室建设范文2
关键词:社会应激;风险认知;情绪体验;预警机制
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8-0051-02
预警机制作为一种防御措施,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人们在面对危机或风险时的抵御能力,目前各行各业都纷纷建立起自己的风险预警机制,但都忽视了风险事件中最不能避免的人。有学者认为,应激事件的控制与预防系统(包括流行病传染监控、公共卫生政策系统)如果忽视了对民众社会心理行为的预防和监控,则不是一个完善的预防控制系统。所以,在尝试构建任何预警机制时,我们应该考虑事件过程中的人为因素,从人们的心理特征分析风险发生的规律性问题,构建出“人性化”的预警机制。建立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应对各种应激事件的社会心理行为预警系统,已经成为心理科学工作者务必面对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将从在社会应急事件中人们的认知和情绪体验两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一个包含个人、组织和社会的三级社会应激预警心理指标系统。
一、社会应激事件中的认知特征
影响人的情绪最主要的因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认知。相同的事件在不同的态度下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情绪体验。那么我们对社会应激事件的认知方式就是我们的应激情绪体验的决定影响因素。在不同的社会应激事件中都有一个相同的要素,即风险。不同人对风险有不同的感受阈限,有些突发事件对一些人来说可以算是晴天霹雳,而对另一些人就不足为奇。那么我们对风险的认知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1.风险认知
所谓风险指在不确定情境下不利事件或危险事件的发生及其发生的可能性。风险认知(riskperception)是个体对存在于外界各种客观风险的主观感受与认识,而这些主观感觉是受到心理、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的。首先,对风险的熟悉性和控制性是两个风险测量指标。越熟悉的风险事件对人们造成的重大心理创伤的可能性越小;同样,如果人们对某一风险事件具有较强的控制感,则产生心理创伤的可能性也比较低。此外,消极的风险事件信息更易增加风险危机感;而积极的风险事件信息则能降低民众的风险水平。其次,周围群体的风险认知也会产生相互影响。
根据以上的风险认知特征,我们可以对预警机制的设计提出人性化的意见。首先,在预警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民众的感受,努力提高民众对风险事件的熟悉性和控制感;其次,在社会应激预警系统中消极信息指标与积极信息指标在数量上尽量保持平衡,而且消极指标要成为关键指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民众对风险的警觉意识;第三,要重视信息的群体交流作用,防止信息在大规模传播过程中给民众造成的额外舆论压力,换句话说就是要保证预警机制各项指标要有针对性,对群众和对政府管理者的指标系统应该有不同的设计;第四,由于认知风格的不同与人格特征有关,不同的人接受相同信息的能力不同,这里就需要注重预警系统的指标传达方式问题。虽然指标的含义相同,但不同传达方式也会在不同人心中产生不同感受,在信息传达中我们可以更多地考虑受众的年龄特征、性别特征、性格特征以及所处集体文化特征。这就需要不同级别的传达都要有自己的独特性,且不失去指标最原本的含义。最后,在预警机制中,不同信息要给予相应的权重分配,将那些对民众来说意义重要的信息给予较多的传播,以满足在应激过程中个体与社会的需求平衡。
2.风险情绪体验
在社会应激事件中我们也会产生许多不同的情绪体验,这些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积极的,它们帮助我们采取相应的行为来应对这种应激状态。但是,有时它们超过某种程度后,就会起到消极作用,危害我们的身心健康,使我们久久徘徊在应激事件中不能得到释放。应激、焦虑和抑郁是密切相关的现象,大多数焦虑和抑郁患者都曾经历严重的心理应激事件。因此,应激事件被看做焦虑和抑郁的原因,或者至少是在遗传基础上的诱因,能够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不同个体的情绪体验会作为调节变量影响应激事件中信息与风险认知的关系。不同的应激事件信息对处于不同情绪状态下的个体产生不同的风险认知评价。比如在应激事件发生后,对于易焦虑人群来讲,他们的应激行为是担忧、紧张甚至是恐惧,因此会对任何有关事件进展的信息进行高度关注,他们对应激事件的风险评估应该会偏高,并且容易产生激进过度的行为反应;而对于抑郁人群来讲,他们的应激行为是情绪低落,思维迟钝,并且行动迟缓的应对周围的事态。所以他们对应激事件的风险评估可能会偏低,并且容易产生滞后的行为反应,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因此,在构建社会应激事件的预警机制时,我们应该考虑到不同类型的应激事件对不同人群可能带来哪些情绪体验,从而建立相应的措施予以应对。
二、社会应激预警心理指标系统
通过上文对应激事件中人的认知和情绪的分析,本文尝试从三个层面构建社会应激预警的心理指标系统。作者认为一个完整的预警机制应该包括预防和应对两方面的内容。毕竟有些应激事件是无论怎样也不可能避免的,这时预警机制的功能就在于最早进行积极干预并解决问题。所以,考虑到社会应激事件的宏观性,我们需要分别从个体、组织和社会三大层面进行描述。
1.个人层面
根据人们在应激事件面前可能出现的三阶段反应,我们需要早期干预与提前教育。预警机制中个人层面的两个指标应该包括公民心理健康水平和公民应对行为模式。要做到对这两点的全面了解是很大的工程,需要民众与管理系统全力配合。首先,公民心理健康水平需要给所有公民构建电子心理健康档案,可以通过网络、电话等互动媒体对民众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并且在这当中还要做好保密工作。其次,对心理健康的标准也需要依据当地当时的实际社会需要进行定义,不同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下的群众幸福感是不能相比较的。除了健康水平的调查与统计外,还需要关注公民所持有的应激应对行为模式,这一行为指标体系的目的在于了解每一个人在碰到危机事件后可能出现的行为反应以便能最快最准确的预测出在实际应激状况下不同人的行为方式,比如区分出不同等级的应对方式程度,对那些最缺乏应对能力,遇事采取消极态度的人员进行更多的心理干预。
2.组织层面
组织层面主要针对个体所处的群体来讲,比如青少年所在的各自的学校,员工所处的企业公司单位,老年人所处的社区等。我们都生活在某种组织中并且接受着组织给我们所营造氛围。因此,我们可以从组织的健康状况预测出个体成员的健康水平。在社会应激预警机制中我们需要关注组织当中的矛盾状况与组织业绩两项指标。组织的矛盾状况需要统计出组织在一段时期所发生的重大纠纷、争吵、罢工、举报等负性事件并对每种事件进行矛盾程度的评估,最后得出一个矛盾指数,指数越多,代表组织矛盾越多性质越恶劣,因此也就越容易发生恶性事件,需要进行相应的危机干预措施。健康的组织除了很少的矛盾感,还需要有良好的绩效水平,即组织对社会的贡献率。这一指标从实际行为角度衡量出一个组织的成效,换言之,即使组织成员的合作力量。我们认为一个具有高效能的组织其员工的行为绩效应该也会较高。以积极行为应对周围工作生活和学习是一个健康人的基本指标。所以在组织层面中我选定了这两个指标作为预警指标。
3.社会层面
社会层面是预警系统中最大的层面,这其中又可以分为不以具体事件而改变的社会经济背景和社会文化背景,以及随不同事件而改变的事件处理效能与信任度。我们都知道个体对于自己所处的环境的认识可能影响到他对事件的态度。在一个资源充足的环境下,个体更愿意采取积极态度和措施应对应激事件,而在一个缺乏物质与文化资源的环境下,个体更容易体验到绝望和无助感,并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因此,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水平也会隐藏着对危机事件发生的暗示,尤其是社会中的经济文化公平问题是引发众多事件的原因。因此在预警系统中可以考虑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一些指标纳入进来,从而以宏观角度来控制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其次,还有一些社会指标是随时可能发生的应急事件的不同而改变的。比如一个社会中的管理效能,在不同职业中可能遇到不同性质的应激事件,而管理者对不同的事件又有不同的管理能力。我们需要总结之前处理各种应激事件的工作经验,并针对不同事件的处理能力给予评价,努力提高社会管理的综合能力。此外,民众对管理部门的信任度也是一个重要指标,民众的信任度有时可以即帮助民众度过心理受创期,也给管理部门处理问题的信心。提高民众对管理部门的信任度,才能够使各项应激应对措施更有效地开展下去。如果民众开始对管理部门的工作开始质疑与反对,相信此时管理部门的任何应激措施无疑只会火上添油,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新馨.心理应激与应对――上海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
[2]亓晓丽,林文娟.焦虑和抑郁动物模型的研究方法和策略[J].心理科学进展,2005,(3).
[3]李,陈龙,裴华,等.人格特征与职工应激评价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4).
[4]时勘,范红霞,贾建民,等.我国民众对SARS信息的风险认知及心理行为[J].心理学报,2003,(4).
心理咨询室建设范文3
关键词 政策 中小学 心理辅导室 装备
2014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计划的通知》;2015年,《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出台。各省市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相继制定心理辅导室装备相关文件。这些文件从政策上明确了中小学心理辅导室装备的重要意义,中小学心理辅导室装备建设的积极性大为提高。因此,对其装备特点进行梳理,可以把握下一步的发展走向,从而更好地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的装备特点
1.发展与矫治相结合
心理辅导的对象不仅是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还应包括全体学生,要注重发展性的心理辅导教育与心理问题的矫治相结合。《指南》指出,心理辅导室的功能为“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关注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有效的个别辅导,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天津市中小学校学生心理咨询室建设基本要求(试行)》对心理辅导室的功能界定与《指南》表述基本一致:“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及心理训练;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山西省中小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则用一句话概括:“既要着眼于全体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发展,又要加强对个别有严重心理障碍学生的危机干预和转介工作。”各个省市承袭教育部指导思想,使心理辅导室的装备既能面向全体学生,提供团体心理辅导场所,又能提供个别心理咨询,这种形式多样的心理辅导适应了各种学生的需求。
2.生理与心理安全相结合
心理辅导室的装备要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避免对学生造成身心伤害。《指南》指出,心理辅导室“内部环境应温馨、整洁、舒适,以清新、淡雅、柔和的暖色调为主,合理运用色彩、灯光和装饰物,光线适中,自然光、灯光强度合理。个别辅导室要充分保障学生隐私性要求”。这就从生理和心理两个维度强调了心理辅导装备的安全性。各个省市的文件更加细化,如《浙江省中小学心理辅导室装备指导意见》规定,“宜采用3300k-5500k色温的三基色荧光灯;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宜在35%~75%;室内环境噪声应不高于50db,隔音效果应小于40db”。《上海市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心理辅导室装备指导意见(试行)》则强调,“墙面:采用淡色涂料,使室内光线柔和;照明:平均照度不低于300lx,团体心理辅导区可安装亮度可调的灯具。电源:配置适量220V电源插座;个别心理辅导区所处位置的选择应考虑到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中小学心理辅导室装备配置标准》明确指出,“凡是进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器械设备,必须经过国家相关部门检测或相关心理专业机构认证。不得含有国家明令禁止的有毒材料,要符合国家相关安全和环保标准,杜绝使用危害学生心理健康安全的器械设备。”
3.柔性政策特点显著
心理辅导室装备的相关政策多以“指导意见”、“参考标准”为名下发,缺乏硬性规定,柔性特点显著,容易造成各省市中小学校在执行装备建设中偷工减料,导致心理辅导室装备流于形式,不能最大限度发挥这些装备的功用。
二、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的装备趋势
1.装备专业化
(1)经费
《指南》规定,“学校应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纳入年度经费预算。”《山西省中小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同样提出,“学校每年要给予一定经费投入,以保证心理辅导室的正常使用和师资培训需要。”心理辅导室装备专项经费投入是专业化实现的前提,为学校购置心理设备、引进专业心理人才、打造专业化心理辅导场所提供资金保障。
(2)人员
心理咨询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需要经过专业学习和训练的人员担任[1],心理辅导室的人员装备从配备比例到任职资格条件都要达到专业水准。《指南》规定,“心理辅导室至少应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且需要心理学类本科学历和相关资格证书,再经过专业培训方可胜任心理辅导室工作。《陕西省中小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规范》建议,“省、市示范性高中、示范性初中和示范性小学至少配备1名以上专职心理咨询教师和1名以上的兼职心理教师”,普通中小学则按需设置。《山西省中小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提出,“千人以上学校至少配备1~2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负责心理辅导室的各项工作”,除了学历、资格证书的要求外,心理健康教师还需“取得省级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合格证”。《江西省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基本条件标准(试行)》则提出了配备的具体比例:“心理辅导室按照师生比为1:800配备专职或兼职教师。超过800名学生的学校,采取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方式配备,应配备至少1名专职教师、数名兼职教师”。《天津市中小学校学生心理咨询室建设基本要求(试行)》直接要求每所中小学每学校至少应有1~2名心理咨询教师,并且获得市教委颁发的天津市中小学心理咨询教师资格证书。
(3)设备
心理辅导室仪器设备越来越先进,除了常见的沙盘、宣泄器材、音乐放松椅、心理测评系统等,《浙江省中小学心理辅导室装备指导意见》还建议引进注意力集中仪、身心反馈训练系统。《中小学心理辅导室装备配置标准(试行)》更是突出强调引用心理专用仪器:动作稳定测试仪、皮肤电测试仪、注意力集中测试仪、速示测试仪、综合反应时仪、手指灵活性测试仪、双手调节仪、迷宫、镜画仪、叶克斯选择器、河内塔、棒框仪。《山东省中小学心理咨询辅导室建设解决方案》建议引进的仪器设备更加智能化: 智能心理多功能减压舱、全智能化身心反馈训练系统、智能击打宣泄放松系统、智能呐喊宣泄放松系统、智能拥抱引导仪、智能自信训练引导仪。
(4)制度
普及、巩固和深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大力促进学校心理辅导制度建设[2]。《指南》提出对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建立跟踪反馈制度”。《山西省中小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指出,“心理辅导室应制定各项专业制度,包括心理辅导章程、心理教师职业规范和工作守则、值班制度、心理档案管理规定等各项工作制度等”。《甘肃省中小学心理咨询(辅导)室建设标准(试行)》还要求把规章制度、工作规程、咨询程序挂在显要位置。这就从制度装备上确立了心理辅导室的工作规范,使心理辅导工作有章可循,同时又加强了对心理辅导人员的约束管理。
可见,心理辅导室装备从软件、硬件方面都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越来越符合心理学科特色,为心理辅导的开展提供科学保障。
2.装备等级化
心理辅导室装备要因地制宜展开,符合各地学生实际心理发展状况、师资水平和经济承受能力,有区别、分等级地展开心理辅导室装备工作。《指南》提出,心理辅导室基本功能区域应设置“个别辅导室、团体活动室和办公接待区等”,“有条件的学校也可单独设置心理测量区、放松室、自主自助活动区等心理健康教育拓展区域”,每个功能区域配置又有基本配置和选配之分。各个省市政策文件与此保持一致,列出了心理辅导室装备详单,配备类型分为必配和选配,各学校根据需要合理装备。
一些省份更是将装备等级明确化,如《甘肃省中小学心理咨询(辅导)室建设标准(试行)》将心理辅导室分为A级、B级和C级三个等级;《浙江省中小学心理辅导等级站评估指标(修订)》将心理辅导室分为一级站、二级站、三级站;《江西省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基本条件标准(试行)》将心理辅导室分为简易型、标准型、示范型三种类型;《连云港市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标准》将心理辅导室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四星级四种等级。不同等级包含不同的装备标准,各学校可在实现基本装备的基础上考虑实际需求,酌情引进更高一级的装备,同时也有利于打造个性化、特色化的心理辅导室。
3.装备指标化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标准(试行)》从组织领导、条件保障、教育教学、科学发展四个维度规定了中小学心理健康特色学校应达到的标准,其中对心理辅导室装备有明确指示,各中小学以争创心理健康特色学校为契机,掀起了心理辅导室装备的热潮。各省市以此为依据,建立心理辅导装备的指标体系,按照百分等级评分,对中小学心理辅导装备进行量化打分。如《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创建指标体系》以四个维度设立4个一级指标,下设18个二级指标、45个三级指标,满分为100分,得分90分以上方可认定为心理健康特色学校。具体从工作机制、规章制度、教师配备、阵地建设、经费投入、心理辅导这六个指标层面规定心理辅导装备标准。《南京市学校示范心理咨询室建设及评估标准(试行)》从设施配置、组织领导、人员要求、工作职责与实绩四个指标层面对心理辅导室建设量化打分,并附加否定指标,实行一票否决,下列情况有一项未达标即视为装备不合格:心理辅导场地没有达到30m2且没有分区域、人员配备数量及资格不够和违反《南京市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准则》。《陕西省中小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规范》建立的评估指标则从心理辅导室的建设和管理这两个方面展开,并附评分要点。
参考文献
心理咨询室建设范文4
关键词:心理咨询室;心理困惑;心理健康;安慰式;前瞻性
许多学校都有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室的工作人员由取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教师组成,其主要工作职责是为那些由于遭受各种各样心理困惑及生活变故而处于心理困惑状态的学生尽快摆脱困境提供心理健康援助。例如,突发自然灾害、突如其来的疫情、家庭变故、身体遭受意外伤害、人际关系不和谐、遭受欺凌、学习困难等。从这个角度而言,心理咨询师提供的心理健康援助很像是问题发生后为了弥补问题导致的个体心灵困惑而实施的“安慰式”行为。当学生的心理困惑产生后,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安慰,是化解心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但并非心理健康援助的全部。
一、“安慰式”心理咨询服务存在的缺陷
问题发生后,对遭遇心理困境的学生实施类似于“安慰式”的心理咨询服务,能有效缓解学生的心理焦虑,对化解学生的心理困惑很有必要,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1.心理咨询服务现场过于形式化。走进各所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内部建设设施虽然各有不同,但却大同小异,例如:在咨询室门口悬挂“×××心理工作室”的牌子,并附有心理咨询师简介、联系电话及咨询室值班表;室内光线柔和,色调以中性为主,在桌子上摆放纸巾和鲜花(或盆花),两张椅子摆成90度直角,茶几及墙壁上布置一些温馨的装饰,书柜里有一些心理辅导类书籍,有些心理咨询室还配备了音乐放松椅、沙盘等设备。心理咨询师在与接受心理援助人员交流的同时,一边说一边在咨询记录表里记录着来访人员的案例。部分需要接受心理健康援助的学生如同去医院看病一样,拘谨、彷徨、紧张,甚至怕被别人看见,这样的心理状态很难让他们彻底打开心扉去坦然接受心理健康辅导。2.心理咨询服务大多是坐等求助者上门。“安慰式”心理咨询服务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问题发生后,需要心理援助的学生主动求助,心理咨询师根据需求者存在的困惑,利用心理健康知识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即:坐等需求者上门。以校园欺凌为例,欺凌行为在每所学校都发生过,只是形式不同而已。在校园欺凌中,容易被发现的是身体欺凌。身体欺凌一旦发生,学校心理咨询室会立即启动对遭受欺凌学生的心理健康援助。显性问题发生后的心理咨询服务,大多属于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主动行为。而一些隐性欺凌,例如言语欺凌及网络欺凌却不太容易被发现。有的学生长期遭受软暴力欺凌,但由于种种原因,受害者没有把自己遭受欺凌一事告知他人,他们长时间独自忍受各种软暴力,心理上的创伤远大于身体欺凌中的被欺凌者,但由于这种欺凌行为没被发现,当他们不主动寻求援助时,基本得不到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心理健康援助。3.心理咨询服务局限于就事论事。以中等教育学校的心理咨询室为例,其接待的学生很多与男女生交往有关。比如,当处于暗恋痛苦的学生向心理咨询室老师诉说自己的心理困惑之后,心理咨询师大多就事论事: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如何与异性同学相处、如何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情感、如何调整自己等。这种就事论事的心理咨询服务,有点类似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部分性格内向、较少接受过心理健康专业教育、身心健康水平本就不高的学生而言,由于缺乏对心理健康认知的知识基础,很难从遭遇困惑后心理上的“死胡同”中走出来。因而,“安慰式”的就事论事的心理咨询服务,对部分受助者所起的作用很有限。4.心理咨询服务缺乏对咨询者的系统了解。再高明的心理咨询师,在进行心理咨询服务时,如果对需要帮助的人缺乏一定的了解,很难取得满意的效果。就如同教师备课及上课时不了解学情一样,只是按照教材把知识讲了,即使课讲得无可挑剔,但却不一定符合学生的教育需求。在对受助人进行心理咨询服务前,如果对受助者的家庭状况、成长经历、性格特征、心理健康指标、心理健康教育经历、心理困惑的系统诱因、心理发展期待等一系列问题缺乏一定的了解,自然很难做好心理咨询服务。因而,“安慰式”心理健康援助由于缺乏对咨询者的系统了解,甚至心理咨询师与需要心理健康援助的学生根本就不认识,片段式的心理咨询服务其效果很难达到理想的目标。5.心理咨询服务受助面较小。以本次肺炎疫情为例,当疫情还处于较为严重时期,很多心理辅导机构就做好了如何对失去亲人及感染了肺炎的青少年进行心理辅导的计划。当疫情形势逐渐向好发展,特别是在武汉解封后,部分心理辅导团队将心理健康援助的重点放在被疫情夺去父母生命的青少年身上。这部分青少年毕竟是少数,还有一大批青少年在长达三个月左右封城、封路、不出门、停课不停学的日子里,由于适应不了被疫情打乱的生活节奏而使得生活与学习长期处于无序状态,由于父母亲子陪伴能力的缺失而导致家庭关系紧张,由于熟悉的人在疫情中倒下而导致严重的心理恐慌。因为疫情,他们也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但与那些在疫情中失去亲人的青少年相比,他们的心理问题却不太被关注,较少接触到心理健康援助。6.心理咨询服务缺少与家长的互动。问题发生后,心理咨询团队对遭受心理困惑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援助,大多局限在与受助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较少与受助学生的家长及班主任取得联系。教育离不开各教育主体之间的配合,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确切地说是周期更长、难度更大、情况更复杂的教育。因此,心理健康援助必须要靠受助学生父母、亲人、老师、玩伴等多方人际关系的合作,仅靠“安慰式”的心理健康援助很难取得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想效果。
二、提升心理咨询室前瞻性身心健康指导能力
“安慰式”心理咨询服务有一定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当把心理咨询服务仅仅局限在问题发生后的安慰层面,对相当多的接受心理援助的人而言,其效果并不显著。因而,在做好“安慰式”心理咨询服务的同时,将心理健康援助的端口前移,对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十分必要。1.加强对前瞻性心理咨询服务的研究。将心理健康援助的端口前移,让心理咨询服务从问题发生后的“安慰式”状态中走出来,首先需要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及社会心理辅导机构从课程建设的高度加强对前瞻性心理健康援助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1)不确定性灾害的种类及对人类造成的危害;(2)不确定性灾害容易引发青少年哪些心理困惑?(3)各种心理困惑的特点及对受害人可能的影响程度;(4)各种心理困惑的干预措施;(5)前瞻性心理健康援助对心理咨询师业务能力的要求;(6)社会心理辅导机构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接与融合的研究;(7)不确定性灾害发生后,如何在前瞻性心理健康援助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8)前瞻性心理健康援助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9)系统性心理健康援助体系的构建。2.提升前瞻性心理健康援助能力。许多学校都有针对学生成长需求的心理健康咨询室,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承担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指导工作。很多学校的心理咨询室都采用学生求助在先,教师指导在后的类似于“补救式”心理健康辅导,例如:在心理咨询室门口挂一个信箱,张贴一张心理咨询师的简介,并在简介中公布每个心理咨询师的联系方式,心理咨询师根据学生的问题及需求,采用面谈或书信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单独的心理健康辅导。能主动确定心理辅导主题并对学生进行前瞻性心理健康指导的心理咨询师非常少。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是育人的阵地之一,要从教育的角度、育人的高度,将心理健康指导及心理健康援助的范围扩大、端口前移,加强对前瞻性心理健康援助的研究,构建系统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才能切实提高学生应对各种逆境的能力。3.将应对突发灾难的心理调节纳入教育环节。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很多学校将训练学生地震逃生能力纳入学校教育,特别是在每年的5月12日,很多学校都对学生进行地震逃生演练。本次肺炎疫情的爆发,也让很多学校将疫情防控纳入到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多措并举提高学生预防传染病的能力。灾难发生后,用类似于“补救式”的方式落实应对灾难能力的培养很有必要,但是,学校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培养学生应对各种突发灾难的技能,还应加强对学生心理上应对灾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心理上应对人生灾难的能力,需要班主任、任课教师、共青团(少先队)及学校社团组织,在教育教学及各项活动中,润物无声地加强对学生心理上应对灾难能力的培养。4.提升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仅靠相关教师及心理咨询师是无法完成的,该教育的有效实施必须依靠全体教师的通力合作。每个教师要把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自己的责任,认真学习与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认真探讨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各学科教师在进行知识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能够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及时干预,而且还要能够预测到学生可能会出现哪些心理问题,将心理健康援助的端口前移,从“安慰式”的心理健康援助中走出来。认真探讨如何以学科教学为载体,让学生在获取学科知识的同时,心理世界更加强大;探讨如何通过学科教学,让学生的知识及各种隐性能力得到综合提升。5.加强与社会心理辅导机构的合作。以本次肺炎疫情为例,不出门、延迟开学、停课不停学等应对疫情的举措出台后,学校教育大多侧重于如何从课程实施的角度,通过一天数小时的网课规范及充实学生停课不停学的超长假期,但对学生应对灾难的心理辅导却做得不够。社会心理辅导机构仅从心理学专业的角度,对需要接受心理援助的学生进行类似于“安慰式”的心理健康援助。由于学校教育与社会心理辅导机构各成一体、相互分割的现象较为明显,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难以得到很好化解。无论对学生进行哪个层面的教育,仅靠学校及某个社会组织是无法有效实施的。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援助时,需要学校主动与专业的社会心理辅导机构及家长进行合作,让各教育主体在相互协调、合理分工、密切配合中,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心理健康辅导。6.让心理健康援助在润物无声中进行。真正高质量的教育,一定是在润物无声中进行的。心理健康援助也是如此。过于形式化、特别强调、主题鲜明的心理健康援助方式,虽然强化了教育的仪式感,但也让辅导教师及受助人多了一份拘谨与防备。在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升全体教师心理健康辅导能力、构建科学的心理健康援助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心理健康援助应成为学校教育的常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润物无声地将各种心理健康援助的端口前移,让学生面对突发灾难时不恐慌,当学生遇到困境、陷入心理危机时,相关教师及社团组织能够润物无声地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类似于“补救式”的心理健康援助,让学生在润物无声的教育环境中,化解心理困惑,让心理世界走向丰富及强大。7.加强对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的研究。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建设质量如何?教育效果如何?不仅取决于学校的重视及全体心理咨询师的共同努力,也取决于对心理咨询室建设的研究。学校及相关学术机构,应将心理咨询室建设的研究纳入到课题选题计划,成立研究团队,制定研究方案,对心理咨询室定位、课程实施、发展目标、心理健康援助能力的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与课程教学的融合等提供科研引领。每个人都会无法预测地遭遇各种难以承受的打击及突发灾难,都会在各种突发事件中出现心理困惑。当心理困惑出现时,需要用类似于补救及安慰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援助。但是,补救再好,安慰再到位,即使能把心灵的创伤弥合,却很难与受助个体的心理纹路完全畅通对接。将心理健康援助端口前移,加强对前瞻性心理健康援助的系统研究,不仅是提高心理健康援助效果的现实需要,也是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韦雪艳,周琰,钱芸施.班级心理环境与初中生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9(03):24-27.
[2]朱夏艳.论心理健康教师咨询力的提升[J].江苏教育,2019(12):16-18.
心理咨询室建设范文5
【关键词】中职生 心理健康 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1-0178-02
一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已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一名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能否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学有所成。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以下简称中职生)的年龄一般在15~19岁之间,正值其身体发育与心理成长不同步的矛盾阶段。从实际招生情况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多是中考后半段分数的学生,他们大多是基础教育中被忽视的群体,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进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后,如不加强他们的心理辅导,极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课程中没有开设心理学,学生缺乏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只有少数学校设有正规的心理咨询室,由教育心理学专业毕业的教师担任辅导咨询老师,辅导教师也未经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培训,也只能是靠着在学校里学习的心理学知识和主观的经验来对学生进行咨询辅导。学校主要的心理教育方式是以大讲座的形式开展的,这种方式大部分时间是以老师的讲授为主,缺乏针对性和互动性,学生有问题也不好意思提出来,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
二 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及谈话交流等方式,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部分师生进行了心理问题的相关调查,发现中职生表现出来或潜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
1.学习心理问题
学习是中职生的主导活动,由于入校时的基础相对较差,自信心不足,初中阶段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中职后,未能跟上教师的讲课进度,出现厌学、逃学等状况,对学习产生严重的焦虑心理。
2.人际交往心理问题
中职生的人际交往范围比初中阶段有所扩大,但由于中职生多住校,对教师缺乏信任,在心理问题无法解决的情况下,中职生把自己局限在一个狭小的交际范围内或试图从网络世界中舒缓自己的压力,使得人际关系冷漠,造成了人际情感的冷淡,从而产生人际交往的障碍。
3.择业就业心理问题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初中级技术型人才,许多中职生把就业希望寄予学校推荐、家长解决,缺乏自主择业心理及创业精神。部分学生把眼光放在历届毕业生未能求职,把不能找到工作的思想负担强加到自己身上,产生心理焦虑。
4.性心理问题
中职生的性心理比初中阶段成熟了许多,在性体征体相方面已逐渐接受生理变化,但有些中职生常常会被原始的望所困扰,又不能被正确引导。
另外,中职生往往还有情绪不稳定、自控力较弱、自卑心严重、自我中心过强等方面的心理问题。
三 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建立体制健全的心理咨询室
建立体制健全的心理咨询室是发现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最直接的手段。
许多学校按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建立心理咨询(指导)室,但在配套要求上相对落后:只是一间办公室,配备一些基本设备,如办公桌椅、记录本等;辅导老师多以心理学专业教师及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为主,未经过专业培训,只是靠以前学过的专业知识及平常工作经验进行辅导,总体效果不是特别理想。
在某些教师学生的心里,心理咨询室的功用仅仅是某位学生感觉到心理有问题,到咨询室找老师咨询一下就可以了。其实,除此之外,咨询室的功能性是多样的,还应当安排诸如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等方面的活动。
建立体制健全的咨询室,第一,必须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室管理制度。包括心理咨询师工作制度、工作守则、从业道德规范、心理咨询基本原则、心理咨询室值班人员工作制度(学生)等各方面。第二,要对担任心理咨询师的老师进行专业的培训,掌握心理咨询师所应具备的基础知识能力,并明确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咨询服务更应重视普遍的发展问题而不是个别的治疗性问题。第三,制度中必须特别强调心理咨询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的重要性。在学生的心里,对心理咨询存在最大的担忧就是保密问题,只有严格遵守保密原则,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既而开始相关的咨询辅导工作。这其中要求保护学生的隐私和其他秘密;对学生的相关资料、案例予以保密,单独保管,不列入学校其他档案;不得将学生的案例作为谈话资料;通常情况下,不得向学校其他人员和学生家长透露学生的秘密;需要向他人求助、必须向有关人员提供咨询资料时,须向能保密和有能力解决相应问题的人员提供,并要求其遵守保密原则,不能扩散学生的有关信息等。第四,布置温馨舒适的咨询室。咨询室地点本着安静方便隐私原则,可邻近图书馆、卫生室等场所,室内色彩柔和,光线适中,隔音效能好。
2.加强师资队伍观念的改变
中职学生入学的成绩偏差,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就常处于被漠视的群体,进入新学校后渴望得到新的认可。中职学校教师应清晰认识到新生学习基本的薄弱,积极引导学生在新专业课程或动手技能上寻求突破点,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让中职生尝到学习乐趣。在教学实践中赞扬性的鼓励比严厉的鞭策更易激化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更易和学生进行友好沟通,而鼓励的源头就是学生的进步。
笔者调查发现由中职升学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的学生,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能力表现欲望等方面都比同年级的普通高中高考入学的学生要强烈,这说明中职生有许多特长方面可以发掘,而发掘者主要就是中职教育的教师。我们应该摒弃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的选材模式,帮助学生建立合理前进目标、正确认识自身、建立自尊自信、学会快乐学习,真正做好育人教书工作。
心理咨询室建设范文6
王朝庄:教育是育人的事业,尤其是基础教育,它是为学生未来奠定人生基础的关键时期。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首要条件就是健康,而心理健康又是一个人是否幸福快乐的关键因素。另外,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对教育质量理解片面,认为抓教育质量就是抓升学率,而与升学率“没有直接联系”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处于被忽视、被冷落的地位。其实,学生很多学习上、行为习惯上的问题是一种表象,其本质往往是由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造成的,如果我们能找到这些问题的根源,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在提出构建中小学生健康教育体系时,把心理健康教育列为一项重要的内容。
:高效运转的机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工作也不例外。请问,鹤壁市在解决管理体制和机制的问题上积累了哪些经验?
王朝庄:在管理机制上,我们首先解决好了“如何管”和“由谁管”两个方面的问题。在“如何管”上,我们结合鹤壁实际,制定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鹤壁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评估标准》《鹤壁市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标准(试行)》等一系列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学校督导评估体系,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督导检查,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规范化开展。在“由谁管”上,我们建立了行政和业务两个管理体系。在行政管理上,我们专门成立了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责任部门和负责人,统筹管理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业务管理上,我们聘请专家,建立了鹤壁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对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研究、评价和指导;在市、县两级教研部门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聘请专业教研员,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指导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两条体系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鹤壁市政府和教育局一向是非常大手笔的,在教育资金的投入和教师队伍的培养上毫不吝啬。请您介绍一下鹤壁市为了打造专业的心理教师做了哪些努力?成效如何?
王朝庄: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不例外。针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薄弱、专业教师匮乏的现状,我们提出了“打造三支队伍”的工作思路。三支队伍即:
第一支队伍是以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为主体的骨干队伍。对这支队伍,我们主要是加大了培养和培训工作。在培养上,对一些热心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重点培养,选派他们到高等院校进行系统学习;在培训上,从2011年起,我们启动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实用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外,还了解了“系统脱敏疗法”“心理沙盘游戏”“认知心理疗法”等多项心理咨询技巧。
第二支队伍是班主任及德育骨干、团干队伍。我们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班级管理及德育工作中去,在中小学校长、班主任、德育骨干等培训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内容,建立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如2014年,鹤壁市财政出资,先后组织了两期中、小班,300多名班主任、德育骨干参加为期5天的封闭使用技能培训。
第三支队伍是有一定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与实施能力的教师队伍。一方面,关注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为其开设心理健康讲座和开展有效的心理疏导,提高他们的应对能力和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另一方面,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面,不断提升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师资队伍的建设需要常抓不懈,那么,和其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省辖市相比,鹤壁市有哪些特殊的成果?
王朝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项常规工作,要说“特殊”和“成果”,我认为,我们的特殊之处就在于抓得“实”,我们收获最大的“成果”就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我们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第一,通过“三支队伍”建设,使广大教师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之中。第二,发挥课堂的作用。从2013年秋季开学起,我市各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课列入课程计划,小学各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2课时,中学各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4课时。第三,扎实推进功能室建设。配备必要的硬件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条件。目前,所有市直及城镇学校均建有个体咨询室、团体辅导室和宣泄室等,65%以上农村学校建有心理咨询室,并配备了相应的涂鸦墙、放松垫等设备。第四,心理教育活动常态化。自2009年以来,我们将每年的5月确定为全市“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并以此为载体,引导各中小学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推进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70%以上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走上了常态化的轨道。
:良好的教育生态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力量的共同努力。那么,鹤壁市采用了哪些方式来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
王朝庄:在推进三方结合上,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在家校共育上,我们通过建立好家长学校、教师人人搞家访、教育宣传进社区、将家长委员会建到班级等多形式,提高广大家长的家教水平,让家长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外的有效补充。
在促进学校与社会结合上,我们坚持加强同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团市委等部门的联系,利用校外教育资源,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辐射半径。2010年以来,我们还依托市第四中学心理咨询室在山城区成立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依托鹤壁高中心理咨询室在淇滨区成立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
:教育科研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驱力”。心理健康教科研对于创新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助推器”的作用。请问,鹤壁市在心理健康教科研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
王朝庄:在心理健康教科研上,我们主要做好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聘请长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家、学者等,分片区或学校结对子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交流小组,通过专家引领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二是为基层学校的德育教师和心理健康教师搭建教科研交流的平台,开展面向德育骨干、班主任、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的普及型教研。三是引领型的课题研究。如《教师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抽样调查研究》《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学生不良个性的表现、成因与教育对策的研究》《高中意志力的培养》等一批国家、省、市级重点课题顺利结题,并取得累累硕果。
:鹤壁市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很多年了,那么,在推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你们遇到过哪些问题?又如何一一化解这些问题?
王朝庄:关于这个问题,我来举两个例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