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岳飞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宋史岳飞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宋史岳飞传范文1

1、岳飞是在临安风波亭被大奸臣秦桧给害死的。秦桧等人诬告岳飞谋反,岳飞也因此受到了牢狱之灾,他在狱中遭到了奸人的严刑拷打,不过他们并没有找到岳飞任何谋反的证据。即便如此,绍兴十一年除夕夜,岳飞还是被以莫须有的罪名赐死在了临安大理寺,年仅三十九岁。

2、岳飞是民族英雄,是抗金功臣,但是这样的他却遭到了奸佞小人的陷害。岳飞临死前在供状上写下了“天日昭昭”几个字,这几个字足以证明岳飞的清白,足以照出那些奸佞小人们丑陋的嘴脸。

3、秦桧与金人私通书信,金人给出的条件是,要先杀了岳飞才跟跟大宋议和。于是秦桧等人以谋反罪诬告岳飞,害得岳飞被革去了职权,他们依然不肯善罢甘休。最终在秦桧的主谋下,岳飞被下狱审问。在狱中,岳飞遭到了严刑拷打。即便如此,岳飞一身浩然正气,他并没有因为皮肉之苦就屈打成招。

4、《宋史·岳飞传》中记载了,韩世忠为岳飞鸣不平的话,他问秦桧既然根本没有找到岳飞造反的证据,如何以谋反之罪定义岳飞呢?没想到秦桧给出的回答是,此事莫须有。秦桧的意思是,不找到不代表没有。宋高宗信了秦桧的话,下令将岳飞赐死在了大理寺的牢狱中。

(来源:文章屋网 )

宋史岳飞传范文2

公元759年,杜甫为躲避战乱跑到成都居住,转年在朋友的帮助下盖了座茅草屋——即闻名遐迩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主角儿。

在诗中,杜甫为自己,更为弱势群体呼吁住房问题。其实,根据《云仙杂记》的记载,当时他的生活还算好,每天“以七金买黄儿米半篮、细子鱼一串”,伙食相当不错。在这里重点想说的是“细子鱼一串”。杜甫去市场买鱼,不用篮子——嫌沉,不用塑料袋——没有,而是从自家茅屋上揪一根茅草,溜达着就去市场了,挑好鱼,用茅草往鱼鳃上一穿,拎着便走,既轻便又环保。

这种拎鱼的方式,在《水浒传》里也可看到。浪里白条张顺跟黑旋风李逵不打不相识,又认识了黑道大哥宋江,便从船上找金色鲤鱼——“选了四尾大的,把柳条穿了”,当作见面礼送上。《东京梦华录》记载,有卖活鱼的小贩,用带叶儿的柳树枝子浸泡在装鱼的木桶里(“卖生鱼则用浅抱桶,以柳叶间串,清水中浸”),利用柳叶儿的光合作用,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以延长鱼的性命。想必,在卖鱼的时候也可以顺带着在桶里折一段儿柳枝,把鱼一拴,让顾客舒舒服服地拎着回家。

荷叶包肉,还带清香味儿

若是肉类,也有其他环保型的植物包装。比如《水浒传》中被鲁智深打得嘴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的郑屠户。当鲁智深来肉铺寻衅,先是要了十斤精肉,又要了十斤肥肉,郑屠户都按照鲁客户的要求细细地切成了臊子,最后用荷叶包起来。荷叶逢水即生,便宜得很,用作包装成本很低,而且用来包肉馅儿干净,还带清香味儿。精明的郑屠户既节约了成本,又配合了环境保护,搁在现在,是一定要上报纸称赞一番的。当然,利用荷叶并非他首创。早在三国时期,就有用荷叶包饭的先例。据唐朝丘悦的《三国典略》记载,“建康令孔奂以麦屑为饭,用荷叶裹之,一宿之间得数万裹,以给兵士。”如此补给军队,怕是军事史上的一段奇闻,更是环境保护的一段佳话。

其它环保购物包装值得借鉴

翻检史书,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特立独行的环保人士。据《眉庐丛话》记载,清代苏州有个吴大学士,他曾做过皇子们的老师,地位可谓不低。当他还没出人头地的时候,每天早晨都要去市场买米(每晨沽米于市)。他用来装米的不是筐也不是布袋,而是头顶的帽子,史称“辄脱破帽如盂仰而盛之”,再捧在胸前一路溜达着回家。

北魏贾思勰“种三十亩,一年斫十亩,三年一遍。岁收绢百匹,永无尽期”的轮次采伐思想,被唐代人继承,他们很少伐木作薪,但凡烧火首先考虑采用的是枯枝。《全唐诗》收录的储光羲的《樵父词》有这样的诗句,“枯枝作采薪,爨室私自知”。陆龟蒙在诗文中也提到一个名词“养”,是为“山家谓养柴地为养”,说的是樵夫们把山林当作循环利用的养殖基地,渐次种植砍伐,而非一砍了之。

宋代的欧阳修自幼即以实际行动践行环保,他学习写字的时候,用的不是笔纸,而是挥舞荻草秆在地上写,当然,这么做并非真的因为欧阳修懂得环保,他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宋史》记载,欧阳修“家贫,致以荻画地学书”,但客观上的确省下了不少笔墨纸砚。和欧阳修类似的,还有岳飞。清代钱彩在《说岳全传》中写道,同样因为家境贫寒,岳飞选择用杨柳枝和沙子习字。

宋史岳飞传范文3

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年),南宋权臣韩(音tuō)胄挑起了对金国的战争,史称“开禧北伐”。

韩胄何许人也?宁宗赵扩的皇后姓韩,他是韩皇后的叔祖父,以外戚执掌朝政14年。由于他专权跋扈、排斥异己,引起了普遍的不满,便欲乘金国衰弱之际建立“盖世功名”,以巩固自己的权势。可是,当时宋国的境况又如何呢?由于韩胄长期擅权,内贬贤臣,外无良将,早已是民穷财匮,原本衰弱不振的南宋小朝廷益发腐败不堪。韩胄却看不到己方的弱点,决意北伐。

战争刚一开始,作为主动进攻的南宋一方倒也打了一些胜仗,攻下泗州、新息、褒信、颍上、虹县等地。韩胄大喜,命令各路宋军奋勇前进。可惜接下来的情况就不太妙了:宋将郭倪攻宿州大败,李爽攻寿州也大败,皇甫斌惨败于唐州,王大节溃师于蔡州。十月,金军分兵九路,全线出击,连克光化、枣阳、江陵、信阳,“淮西县镇皆没于金”,敌骑直抵长江北岸,张扬旗帜于沿江上下,一时“江表大震”。在这关键时刻,宋将吴曦又以川蜀重地降金。虽然过不多久,吴曦就被其部下所杀,四川又重新纳入南宋的版图,然而这一事件毕竟对连吃败仗的宋军产生了难以弥补的消极影响。

仗显然是打不下去了,开禧三年(1207年)十一月,礼部侍郎史弥远等密谋刺杀了韩胄,并函其首级送给金人。翌年即嘉定元年(1208年),宋、金两国重订和约:南宋给金国的“岁币”由原来的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增加至银三十万两、绢三十万匹;宋另给金“犒军银”三百万两;金放弃新占领的濠州等地。这就是“嘉定和议”。元人修《宋史》时,将韩胄与蔡京、秦桧、贾似道等一并列入《奸臣传》,这或许有点过分。然而他不知己不知彼,仓促北伐,用人不当,终至惨败,给国家与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则是不争的事实。

二、一代名将崭露头角

然而,出人意外的是,就在南宋“诸将皆败”的紧要关头,一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下级军官却屡挫强敌,杀得金兵丢盔弃甲,望风而逃。

这个下级军官叫毕再遇(1147―1217年),山东兖州人。郭倪为山东、京东路招抚使时,命令毕再遇与统制官陈孝庆攻取淮河以北的泗州。毕再遇要求率领敢死队打头阵,郭倪就给了他87个士卒。金人已经刺探到宋军“克日进兵”的情报,便关闭榷场、紧闭城门,准备应战。毕再遇对陈孝庆道:“敌人已经知道我们进攻的日期了。我们必须提前一天进攻,才能出奇制胜。”陈孝庆同意了,毕再遇就率领87名勇士渡过了淮河,直逼泗州。泗州有东、西两城,毕再遇命将陈列着旗帜、戈矛的战船驶到西城的石屯之下,摆出欲强攻西城的架势,自己则率众沿着陡峭的山路直趋东城南角,并第一个登上城墙,杀死城头金兵。众勇士随后也攀缘而上,杀死金兵数百。守城金将不知宋兵来了多少,急率部分溃乱的士卒,开北门仓皇而逃。东城拿下了,西城尚在坚守,毕再遇于城上竖起宋军旗帜,大声呼唤道:“大宋毕将军在此,你们这些中原遗民,还不快快投降!”这一招果然有效,过不多久,西城一个知县便缒城而下,乞求投降;西城人心浮动,宋军没费什么力就攻下了。郭倪闻讯大喜,亲自前来犒赏士卒,并拿出御赐的刺史牙牌,赏赐给毕再遇。再遇推辞道:“国家黄河以南失陷了81州,今天才夺得泗州两城,就当上了刺史,如果往后有人立下更大的功劳,那又用什么来赏赐呢?再说招抚大人总共从朝廷那儿才得了几块牙牌?”坚决不肯接受。郭倪想想也是,就提拔毕再遇当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环卫官”。

紧接着,郭倪调大将李汝翼、郭倬进攻宿州,陈孝庆为后应;毕再遇率480骑为先锋,进攻徐州。毕再遇率军西进,抵达虹县时,却见李、郭二人率领残兵败将狼狈而来。毕再遇惊问缘由,二人答道:“宿州城下发大水,我军出师不利,统制田俊迈已经被金兵生擒活捉了。”毕再遇不为所动,命令众骑士快速前进,到达灵璧时,又遇到陈孝庆屯兵于凤凰山,也正准备撤退。毕再遇奋然道:“宿州之役虽然没打好,然而胜败是兵家常事,怎能因为这点挫折就丧失了锐气?我遵奉招抚大人的将令去攻取徐州,虽然是途经此处,却宁愿战死于灵璧北门外,不愿被敌人追杀于南门外啊!”正在这时,郭倪派人送来书信,命令陈孝庆“班师”。既然统帅命令撤军,毕再遇自然无可奈何,便对陈孝庆道:“郭倬与李汝翼的部队既已溃败,我们这一退,金兵必然会乘胜追击,那就由我来断后吧。”果然片刻功夫,金兵5000骑已分成两路,猛扑过来。毕再遇令敢死之士20人守卫灵璧北门,自己率领400余士卒,直向敌阵冲去。金兵望见“毕”字大旗,惊呼道:“毕将军来了!”急急掉头而去。毕再遇手舞双刀,奋勇直追,杀敌无数,铠甲上溅满了金兵的血迹,一直追赶了30余里。一员金将手持两柄铁锏,恶狠狠地跃马而来。毕再遇左手持刀架住其双锏,右手一刀猛斫其胁,金将惨叫一声,堕马而死。此时其余宋军都已从灵璧撤退,唯独毕再遇所部留而未动。估摸着其余宋军至少已经退出20里外了,毕再遇才命令将带不走的军用物资放火烧毁,然后从容撤退。部下不解地问:“为什么昨夜不放火烧毁,却选在大白天呢?”毕再遇叹道:“进军容易撤军难。夜晚火光冲天,敌人很快就会探明我军意图,定会乘势追杀;白天烟尘滚滚,不易察觉,何况他们刚刚受创,不敢迫近,我军各部才能安全撤退啊。”

退回泗州后,毕再遇因功勋第一,被提拔为武功大夫、左骁卫将军。六七月间,宋军放弃泗州,毕再遇奉命率部驻守淮河以南的盱眙,此时他属下的军队已经将近两万人了。这年冬天,金兵渡过淮河,进围楚州。宣抚司檄令毕再遇率兵救援,另派段政、张贵二将代他镇守盱眙。可是毕再遇刚一离开,金兵就来进攻,刚刚到任的段、张部猝不及防,一惊而溃,金人轻易地拿下了盱眙。毕再遇闻讯,为避免后顾之忧,立即回军,迅速收复了盱眙,然后留下守城部队,再次东进楚州。当时围城的金兵有7万余人,毕再遇对部下说:“敌众我寡,难以力敌,必须用计谋取胜。”金军的粮食囤积在淮阴,有3000人守卫;另有3000艘粮船停泊在淮河的支流大清河上。毕再遇命统领许俊率领敢死队携带火种,人衔枚、马摘铃,抄小路直趋淮阴,分成50余队,于二更时分悄悄地潜入金人的粮车之间,以哨声为号,同时举火。黑夜里金兵辨不清虚实,惊慌逃窜,粮草被焚烧一空,乌古伦师勒、蒲察元奴等23员将领被生擒活捉。

这一偷袭战虽然打得很漂亮,可是形势仍然很严峻:金兵已经从黄狗滩渡过淮河,涡口宋将望风而逃,濠州、滁州相继失守,安丰城亦被攻破。毕再遇对诸将分析形势道:“楚州城坚兵多,敌军粮草又被焚毁,一时不会对楚州形成威胁。我最担忧的是淮西一线啊,而六合尤为要害,金兵必然会拼力进攻。”于是率军急趋六合。六合在长江以北,是古都金陵的屏障,毕再遇刚刚抵达六合,金军的先头部队已到距离六合仅25里的竹镇。毕再遇登城察看一番后,命令偃旗息鼓,伏兵于南土门畔,设弓弩手于土城之上。金兵尚不知毕再遇已到了六合,以为此城也能像濠州、滁州那样一举攻破,便大摇大摆地来到城壕边。突闻一声梆子响,刹那间城头万弩齐发,金军人马纷纷中箭倒地,顿时乱成一团,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又闻城内战鼓齐鸣,但见城头旌旗并举,宋军已大开城门,奋勇杀来。金兵吓得魂飞魄散,扭头就逃。宋军乘胜追击,大获全胜。先头部队虽然吃了亏,金军的10余万主力却蜂拥而来,将六合城围得水泄不通。毕再遇镇定地指挥守城,金军欲焚烧城外的屏障坝木,又欲掘濠水灌城,都被宋军用强弓硬弩射退,损失惨重。然而时间一长,城中的箭快用完了,怎么办?毕再遇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命人张起青罗伞盖,往来于城上。金兵以为是宋军主将,争先恐后地弯弓搭箭,向城头射去。于是一会儿功夫,“矢集楼墙如猬”,宋军没费什么力气,竟获羽箭20余万支!这是一个真实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宋军的防守力量陡然间大大增强。金军不断增兵,环六合城搭起的营帐,绵延竟达30余里。毕再遇却丝毫不为所动,并令宋军临门奏乐,以示闲暇。然而金兵只要稍有疏忽,毕再遇就出奇兵袭击敌营。金兵日日夜夜不得休息,弄得疲惫不堪,只得撤退。毕再遇知道金兵不会甘心,定要再来,便亲自率兵夺取了城东的野新桥。果然,金军再次包围了六合,毕再遇从敌人背后出其不意地发起攻击,城上宋军见金军已乱,又开城杀出。金军腹背受敌,大败而逃。毕再遇一直追到滁州,碰上大雨雪,才胜利而归。这一仗,不但彻底解除了六合之围,还缴获骡马1531头、马鞍600副,衣甲旗帜不计其数。

开禧三年(1207年),毕再遇因功授职为镇江都统制,兼权山东、京东招抚司事,封骁卫大将军。其时金军围困楚州已经3个月了,列屯城外的营寨长达60余里。毕再遇部署众将采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分道挠击”,不断给金军以重创。女真人原本是关外一个马背上的民族,灭辽、灭北宋后占据了黄河流域,渐渐地也学会了水战,并常常以“水柜”取胜。据《宋史・礼志十六》载: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经常于汴河之中“观习水战”,其中就有“水柜”、“水”等水战器具,究竟是怎样一种样式、怎样一种设置,今已难以查考,或许是类似于韩信淹龙且,关羽水淹七军之类的以筑坝放水打击敌军的战术。总之,在这场战争中,宋军亦常常被金军水柜淹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李汝翼、郭倬的所谓因“宿州城下发大水”而败,或许就是受到水柜的攻击。如何对付水柜,毕再遇自有妙计:他令部下半夜里扎了几千个草人,穿上衣甲,戴上头盔,插上旗帜戈矛等,排成阵势,于黎明时分擂起战鼓,佯装进攻。金人于睡梦中惊醒,迷迷糊糊地以为宋军真的攻过来了,急忙放水柜冲击――眼看着“宋军”又被冲得七零八落,正在高兴时,天色已经大亮,却见漂浮水中的并非宋军尸身,而是一个个俨然人形的草把儿,顿时沮丧不已。就在这时,毕再遇已率领真正的宋军冲杀过来,金军再无水柜可放,又猝不及防,自然是大败亏输,仓皇逃命,折损了无数士卒。有时候,毕再遇率骑兵至金营挑战。金兵大队人马出来迎战,毕再遇且战且退,金兵怕有埋伏,止步不追;毕再遇却又返身杀来。这样连续多次,看看天色已晚,毕再遇先将己方的战马喂饱,再将拌着香料煮熟的黑豆遍撒于路,然后又上前挑战,又诈败而退。金兵鼓勇追来,谁知,金兵的战马一天来东跑西追,又饿又渴,闻到地上有香喷喷的黑豆,埋头就吃――任你马背上的骑士如何用鞭子抽打,也不肯再前进一步。转眼之间,毕再遇已调集宋军,从四面八方冲杀过来。早已乱成一团的金兵哪有回手之力,黑夜之中又不知宋军究竟有多少,只有任砍任剁的份儿了。结果,金军“人马死者不可胜计”,毕再遇又打了一个漂亮仗。有时候,两军对垒,金军援兵纷纷而来,毕再遇知道寡不敌众,不能硬拼,便于某天夜里突然拔营而去,悄无声息。而在其营垒里,旗帜照样飘扬,战鼓仍然擂响。又相持了几天,金军大举攻进宋营,才知道宋军早已全部撤走了,只有数十只羊被倒绑着,前腿置于鼓上,群羊挣扎不止,战鼓便长擂不息。金人连呼上当,却已追赶不及。在毕再遇神出鬼没、连续不断地沉重打击下,金军只得撤兵北去,楚州围解。毕再遇亦因功兼知扬州、淮东安抚使。

三、历史的遗憾

毕再遇确实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将才。他机变百出,料敌如神,能在各种复杂的情况下保持一颗冷静的头脑,并采用相应的对策以出奇制胜,这是“智”;在战场上身先士卒,屡挫强敌,这是“勇”。《宋史・毕再遇传》说他“姿貌雄杰,早以拳力闻”,“武艺绝人,挽弓至二石七斗,背挽一石八斗,步射二石,马射一石五斗”。“锐志恢复”的宋孝宗赵(音shèn)召见了他,亲眼看他演示了武艺后,非常高兴,赏赐毕再遇以战袍与金钱。作为一名将领,毕再遇还善于治军。他手下的那支“敢死军”,虽然其中不乏豪杰之士,大多却是些桀骜不驯的亡命之徒,是一群乌合之众。他们之间往往互不服气,素不相能,却都为毕再遇的胆略所慑服,忠义所激励,军法所约束,最终心甘情愿地供其驾驭,成为当时宋军的劲旅。在淮阴夜袭金营的许俊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更可贵的是,毕再遇还对军事装备进行了改良。针对宋军装甲过重的弱点,毕再遇制造了一种长不过膝、披不过肘的轻甲,头盔的重量也有所减轻,马甲则不用金属,换为皮制,车牌也以木头制成,并于下面安上转轴,使得一个士兵就可推可举。毕再遇部擅长野战,行动神速,以不足两万人纵横驰骋于两淮之间,使10余万金兵损兵折将,一筹莫展,应该说,这些军备革新也起了不少作用。

然而,遗憾的是,毕再遇生活在一个连著名的岳飞也要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的历史时代。清人王夫之是这样形容偏安江左的南宋小朝廷的:高宗朝有恢复之臣,无恢复之君;孝宗朝有恢复之君,无恢复之臣;宁宗朝则既无恢复之君,也无恢复之臣。在这样一个历史时代里,南国之士只能无奈地嘲讽:“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北国人民更是悲愤地:“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毕再遇,毕再遇,你纵有壮怀激烈之情、万夫不当之勇、鬼神不测之智、善于驭众之才,然而生不逢时,也只有徒然慨叹金瓯之缺、偏安之恨而已。

《宋史・毕再遇传》说他:“(嘉定)十年,以武信军节度使致仕。卒,年七十。”嘉定十年即公元1217年。宋孝宗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即位,翌年改元隆兴,并任命主战派张浚为枢密使,主持北伐。可惜张浚徒有主战之志,却无将略之才,何况他心胸狭窄,曾杀害南宋早期的抗金名将曲端,又曾排挤过岳飞,是一个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结果,宋军虽然开始取得了一些胜利,却惨败于符离之役。这一来宋孝宗的信心严重动摇,不得不于隆兴二年(1164年)与金国订立了“隆兴和议”。从隆兴和议到开禧北伐这40余年的时间里,宋、金之间基本上相安无事,毕再遇也就一直默默无闻。到了开禧年间战事再起,毕再遇已经是年近六旬的老将了。他犹如一颗耀眼的星辰,升起于夜空之中;他是一位银发老将军,他却又是一颗刚刚升上夜空的新星。

宋史岳飞传范文4

关键词: 岳珂 《宫词》百首 咏史 史料价值

岳珂(公元1182―1243年),南宋文学家。字肃之,号亦斋、东几,晚号倦翁。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侨居江州(今江西九江)。岳飞孙,岳霖子。岳珂虽将门出身,但喜文章,著述颇丰。有《岳鄂王行实编年》二卷,《金佗粹编》二十八卷、续编三十卷,《史》十五卷,《愧郯录》十五卷,《玉楮集》八卷,又有《宝真斋法书赞》二十八卷,其中保存有不少书法文字及相关题跋赞语。岳珂亦工诗文,有《棠湖诗稿》一卷[1](P2965),收《宫词》百首。本文对其《宫词》百首加以研究。

一、创作主题论

宫词之作,无非纪实、咏史二端。岳珂《宫词》百首序云:“宫词自唐以来有之,如王建,则世托近;花蕊,则身处宫闱,故其所述,皆耳闻目见。后之效其体者,徒想象而言,未必近似,反流于亵俚者多矣。”[2](P35402)唐王建的《宫词》题材来源于宦官王守澄,前蜀花蕊夫人乃后宫之主,其词是写亲身经历的宫廷生活,所以皆纪实之作。其功用如清人钱大昕《吴香岩十国宫词》序云:“厥后花蕊夫人、王、宋徽宗,各有宫词,以及杨允孚之《滦京杂咏》、张昱之《辇下曲》,皆仿王建之例,取材博赡,往往可补旧史之缺,非特供词人谈助而已也。”[3](P424)可见,纪实之作自然有补史之缺的意义。

岳珂谈及宫词创作动机,作序云:“比因棠湖纶钓之暇,适犹子规从军自汴归,诵言宫殿钟,俨然犹在。慨想东都盛际,文物典章之伟观,圣君贤臣之懿范,然在目。辄用其体,成一百首,以示黍离宗周之未忘。”宫词之体主要以吟咏宫女生活为主,还有一类,“主要描写宫廷礼仪、燕朝燕见、祝寿庆诞、除官封诰、登封降禅、征集图书、园囿景致等内容”。[4]岳珂《宫词》百首从内容上看,大致有歌功颂德三十五首、音乐九首、礼仪十三首、宫女八首、封官八首、颁诏六首、祝寿五首、征书三首、赐宴三首、节令三首、宴游二首、游戏二首、词臣二首、劳作一首。从中可以看出歌功颂德之作如此之多,咏史性质较前人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岳珂在其九十七首也点明了他的创作主旨:

群才错落汇征初,犹是仁皇四世储。履坦幽人己逢吉,更无学术自荆舒。

此诗歌颂明君贤臣,言下并无自矜之意,岳珂自喻“履坦幽人”,自盼生逢吉时,身处仁皇之世,其“黍离宗周之未忘”,歌功颂德之意,显而易见。

二、宫廷生活论

与前人相比,岳珂《宫词》中歌功颂德之作较多,也写到乐舞、祝寿、颁给、游戏等内容,展示出一幅幅北宋宫廷生活画面。

1.歌功颂德

翠麓连绵气属天,艮岳绕芝田。瑞禽可是曾迎驾,万岁山头识静鞭。

此诗是写徽宗年间,初建艮岳山,群峰连绵,横绝千里,山间烟雾缭绕,群臣争出新意,大兴土木,四方所贡珍禽都在圃内,不能尽驯,于是请市人薜翁驯之。岳珂《史》卷九载:“一日,徽祖幸是山,闻清道声,望而群翔者数万焉。翁辄先以牙牌奏道左,曰:‘万岁山瑞禽迎驾。’上顾罔测,大喜,命以官,赉予加厚。靖康围城之际,有诏许捕,驯者皆不去,民徒手得之,以充云。”[5](P105-106)由此可见,统治阶级因贪图享乐,劳民伤财。诗中“瑞禽迎驾”奇事,寄意深远。

儒家强调个体对社会的应有责任感,《孟子・离娄下》曰:“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岳珂作为宋代士大夫,国家主人翁意识如此强烈,词作之所言,无论是君臣祭坛还是群臣夜奏,无不是他心中所寄托的“人间仙境”,寓有怀古鉴今之意。

2.音乐舞蹈

历代封建王朝,无不重视礼乐,并把它作为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其中的燕乐则是“被统治阶级在宴会中应用的一切音乐”,[6](P213)是宫中行乐所必不可少的。《宫词》其二云:

一朵祥云捧赭袍,九天春色醉仙桃。教坊度曲声催酒,折槛双瞻舞袖高。

诗写宫殿内大摆宴席,宫女面如春色仙桃,如痴如醉,教坊度曲,“催酒”渲染宴会饮酒尽兴,热闹非凡。又如其六十二:

池上繁红沁曙霞,喧天箫吹教坊家。龙舟近晚传回辇,催进姚黄一朵花。

天子泛舟,宴游池上,笙歌喧天,水天相接,曙霞辉映,龙舟近晚,意犹未尽,而催牡丹花。

又如其七十:

乐府仙韶奏九成,披香别殿瑞烟凝。紫云不待传新曲,春在瑶台第一层。

皇宫中无论祝寿还是庆诞,都要大肆庆祝,乐府词臣重拟新声,内官正催院使奏演,宫苑之中,瑞烟弥漫,朝歌暮舞,管弦填溢,一片繁华盛景。其八十九写道:

殿前舞罢听传宣,新学霓裳小绛仙。取赐合同教请宝,御书新样铸金钱。

宫女新学霓裳羽衣舞曲,而得宠幸。

其八十四云:

大晟新颁雅乐名,钧天九奏杂英茎。君王元是身为度,何待龙门听水声。

提到徽宗时所建的大晟乐府。

3.宫廷礼仪

礼仪在宫廷被视为纲常,象征皇室的尊严。《宫词》其一云:

五色云烟覆帝城,御沟流水接金明。晓来珂沙堤闹,万岁声中贺太平。

清晨“帝城”云雾缭绕,御沟流水波光粼粼,鸣晓之时,文武百官齐贺万岁。此诗动静结合,有声有色,点染出宫中冬至日早朝时的气象。又如:

五夜钟声上直时,焚香重熨早朝衣。里头殿直催排立,等候君王出木围。(《宫词》其四)

雉扇双分识圣颜,紫宸上正催班。退朝花底纷归骑,春在金门万柳间。(《宫词》其五)

内省催班立御廊,紫宸朝退侍君王。尚宫直笔呈章奏,一缕金猊绕殿香。(《宫词》其六)

三首皆写朝见朝退宫中礼仪,五夜钟声,内官焚香熨衣,侍卫排立,等候“君王出木围”。或朝退之后,殿内焚“金猊”香,尚宫上呈奏本,又“侍君王”,三个“催”字显出朝见之庄重肃穆。又如其三十六:

注辇衣冠听九胪,周家王会看新图。仪鸾扇瞻朝退,扫得金莲撒殿珠。

此诗写皇帝召见“注辇”国使臣,群臣在大殿内会见使者,内官拿着宫扇和曲柄伞,等候皇帝退朝,而后“扫金莲”“撒殿珠”。“瞻”字显出他们已经等候多时。

三、史料价值论

欧阳修《六一诗话》认为《宫词》可补史传之不足,岳珂既以咏史为题材,可采用诗史互证的方法,从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考察《宫词》百首的史料价值。

1.政治生活的载入

折槛朱云谏未休,一封曾斩佞臣头。犹怜不及先朝议,遗恨山河绕雍州。(《宫词》其九十二)

诏旨今年法祖宗,御前无复旧斜封。震雷惊落奸邪胆,见说崇山放四凶。(《宫词》其九十六)

此二首写徽宗时期,陈东等人上谏杀蔡京、王黼、童贯等佞臣。据《续资治通鉴・宋纪九十五》:“甲子,太学生陈东等伏阙上书,乞诛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李彦、朱缅六贼。大略言:‘今日之事,蔡京坏乱于前,梁师成阴谋于内,李彦结怨于西北,朱缅结怨于东南,王黼、童贯又从而结怨于二国,败祖宗之盟,失中国之信,并开边隙,使天下危如发丝。此六贼异名同罪,伏愿陛下擒此六贼,肆诸市朝,传首四方,以谢天下。’王黼、李彦、梁师成、童贯、等先后伏诛,蔡京死于流放途中。”[7](P2496-2497)又见《徽宗皇帝读阁支降御笔赞》:“王蔡诸臣真可罪,区区球虮虱耳。汴都彷徨尘未洗,此帖间行来万里。大书尊尧诋王氏,责以格君法当耳。奸谀直笔诛既死,愿以所书裨太史。”[1](P35413)岳珂以诗写史,亦可互参印证。

2.春风化雨的文教

宋初,太宗、真宗有意识的提倡文治,两朝的宰辅大多是词臣出身。他们在此之前的职务几乎都是翰林学士。岳珂词云:

绣裳画衮地垂云,风动槐龙舞玉宸。铃索不摇钟漏永,骊珠满袖宠词臣。(《宫词》其七十三)

清晓鸣鞭下禁除,迎阳红日耀金铺。辅臣赐坐宣儒馆,同阅观文鉴古图。(《宫词》其四十三)

其中可见,无论是皇帝庆诞设宴还是清晓鸣鞭之后,君臣应制唱和,歌功颂德点缀太平盛世。又如其五十七:

圣心如镜静婵娟,欲仗元龟监已然。《通志》一编新进御,汉宫五夜剪金莲。

此诗提及司马光编《资治通鉴》一事。见《宋史・司马光传》载:“翰林兼侍读学士光常患历代史繁,人主不能遍览,遂为《通志》八卷以献,英宗悦之。命置局秘阁,续其书。至是,神宗名之曰《资治通鉴》,自制序授之,俾日进读。”[8](P10762-10763)另见《宫词》其二十六载:“升龙门内屋千楹,玉宇金题映紫庭。卷帙异书三十万,至今光彩动奎星。”这说明宋代之时,皇室藏书汗牛充栋,卷帙浩繁。

四、咏史特征论

岳珂《宫词》百首其《序》载:“珂幼好其词,尝拟采其音律,以肆于毫简,窍谓苟匪止乎礼仪,有以寓讽谏,美形容,均为无益。而困于公褥,……其间事核文详,鉴今陈古,固有不待美刺而足以具文见意者,轩下采,或者转而上彻乙夜之观,庶几有补于万一云。”岳珂以南宋作者的身份吟咏北宋的史实,均以客观视角来写,用叙述的口吻向我们展示北宋宫廷大量的史实,所咏词作百首是言当世者“鉴古陈今”、“美刺”的意愿,这与宋白“箴规”之意乃不谋而合,显然,岳珂的宫词是上承宋白歌功颂德词作之意。

清代屡兴“文字狱”,岳珂《宫词》的咏史性质对后世宫词创作影响很大,尤其咏史宫词空前壮观如《十国宫词》、《历代宫词》、《冬青馆古宫词》、《全史宫词》等。其中,道光间,冯登瀛《历代宫词》,卷首五个序都指出劝惩与鉴戒作用,如石希颜序云:“诗也者,所为感发人之善心,惩创人之逸志者也。”陆大序称:“事深刻纤巧而劝惩之义自在。”朱甘霖序云:“宫词之句向鲜艳,此则规旨遥深。”[9]另有许乃普序称史梦兰《全史宫词》有“示劝惩、昭鉴戒”之意。吴养原作《东周宫词》,其序称宫词“陈当代者足以效揄扬而通讽喻,其述往昔者亦足以资考证寓奖惩”,是说明宫词能被后人考证,其目的是揄扬历史来讽喻当今。由此看来,宋人的宫词观对后人宫词的观念影响意义深远。

北宋自开国之初,其国势便不如汉唐,到了南宋更是偏安于半壁江山,宋王朝始终处于强敌的濒临之下。岳珂《宫词》百首采用联章体七绝组诗形式,全以咏史之作,从多角度记录和描写了宋代宫廷史实,作为臣子,始终顾及皇室威严,歌咏皇家风范,歌功颂德词风激昂;作为词人,描写宫庭乐舞旖旎艳丽、礼仪庄重肃穆、游戏丰富多彩、节日盛大隆重,诗风爽朗俊美,自成一格。两者熔铸形成岳词或慷慨壮烈,或明畅雅洁的风格,这正是研究岳珂《宫词》文学价值的体现。岳珂身处南宋山河破碎的形势、和战之争的政局,又从其祖父岳飞身上汲取爱国精神力量,以咏史作词,热情歌颂了诤臣战将凛凛气节和圣君贤臣的礼仪风范。岳珂百首《宫词》诗史互证,补史之缺,对研究宋代的宫廷史实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其咏史性宫词,对清代无论是诗人还是史家的宫词观颇有影响。

参考文献:

[1][宋]岳珂.棠湖诗稿.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二十)[M].济南:齐鲁书社,1997.

[2]傅璇琮等主编.全宋诗(卷二九七三)[M].北京:北京大学大学出版社,1991.

[3][清]钱大昕.嘉定钱大昕全集(第九册)[M].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

[4]王育红.中国宫词观念之嬗变[J].江苏社会科学,2007,(2).

[5][宋]岳珂撰.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1.

[6]杨荫浏.中国音乐史槁(上)[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7][明]李清撰.南渡录[M].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

宋史岳飞传范文5

“山寨”一词再次进入大众视野是近几年的事,最开始出现在手机和IT行业,指大量仿造正牌数码产品生产出来的复制品,比如山寨手机、山寨相机、山寨MP3、山寨电脑等,其主要特点表现为模仿、快速、草根。此后,这种由民间IT力量发起的模仿现象,迅速波及到其他行业和领域,山寨明星、山寨春晚、山寨服装、山寨食品、山寨建筑、山寨学校、山寨景区、山寨广告、山寨网站,以及更多的“山寨版XX”等等这些层出不穷的新概念、新事物昭示着“山寨时代”的到来,到2008年终于达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程度。我们突然发现,身边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了山寨,就连我们自己也曾经或者依然山寨着。“山寨”一词也已经从单纯的经济行为演变为一种以“模仿、草根”为特点的社会文化现象,有人评论说,“山寨”是一种集娱乐与非主流为一体的生活态度,它代表着平民化的智慧与需求,是民间文化井喷,以及草民文化对垒精英文化的结果。

山寨产品的出现和民众对其热捧,使得“山寨”一词的词性和意义有了新的变化。现在的“山寨”,已不单单是个名词,同时还被活用为动词和形容词,请看下面的几个例子。

(1)泛化后的山寨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经济现象,它以山寨手机为突击手,在全国刮起一股山寨旋风,花样层出不穷。

(2)在2008年,中国莫名其妙地进入了一个山寨时代。我们发现,身边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了山寨。

(3)最近山寨一火,我一想,原来我一直山寨着。

(4)今天你山寨了吗?

(5)原来腾讯QQ也曾经山寨过。

(6)无论是名牌,还是明星,当包装的技术和手段为大众掌握,不再仅局限在主流圈子、精英人士手里时,被民间消解、被“山寨”,就成为必然。

(7)只要是发自草根创意的原创品,无论是否拿去卖钱,人们都会亲切地叫一声“真是很山寨”。

(8)你还真山寨,我没你那么山寨!

(9)你穿得越来越山寨了!

以上八句中的前两句出自新锐杂志《新周刊》总第289期(2008年最后一期),其余六句都来源于网络。例(1)(2)中的“山寨”都是名词,作为名词的山寨指形形的仿制品或者指对事物进行模仿复制的这一现象。例(3)、(4)、(5)中的“山寨”后面分别带有动态助词“着、了、过”,这是动词的明显标志,例(6)中的“山寨”被用作了被动句中的动词,活用为动词的山寨是指购买山寨产品或者指模仿复制这一动作行为。例(7)、(8)、(9)中的“山寨”受表程度的词语修饰,是形容词的典型用法,其意义是指具有模仿复制的性质。

“山寨”的风靡让人联想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流行的另外一个外来词――“克隆”。克隆是英文词“clone”的音译,原本是生物学上的词,其原始义是单亲繁殖(系)或无性繁殖(系),多用作名词,后来引申出无性体外繁殖,即利用生物个体遗传信息培育出与之几乎相同的新个体的动词含义,随着它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使用,又进一步引申出了“模仿、复制”的语义,比如“克隆话语、克隆爱情、克隆生活、克隆战术”等等,正如生活中无处不可以“山寨”一样,生活中也无处不可以“克隆”。

宋史岳飞传范文6

月下风物魅力多

古代文人爱月,把月亮视作光明、美好的象征。屈原向往“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涉江》);黄庭坚高唱“明月清风非俗物”(《答龙门潘秀才见寄》);欧阳修夜登高楼望月,“浮云已映楼西北,更向云西待月钩”(《高楼》);陆游为赏月,竟想迁居,“移家只欲东关住,夜夜湖中看月生”(《东关》),他甚至为赏月欲弃家,“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枕上作》)。

月亮莹澈姣好,月下的山河万物别具一种风姿神韵,较之朗日高照之时,更能诱人神思,启人雅兴,抒人情怀,也许这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朦胧美吧。唐人刘方平《秋夜泛舟》有云:“万影皆因月”,清人史夔《合涧桥步月》亦云:“月出万象杳”,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北宋词人张先以擅写月下“影”之朦胧美驰名词坛,《青门引》:“哪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木兰花》:“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他很自负这3个写“影”的词句,自称“张三影”。据《古今诗话》记载,“有客谓子野(张先的字)曰:‘人皆谓公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子野曰:‘何不日之为张三影?’客不晓。子野曰:‘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此余生平所得意也。”’

古典诗歌的作者多爱把山川风物置于月色迷蒙的状态下去描绘咏叹,尽量写出祖国大地的壮丽圣洁,倾吐对家国乡里的挚爱深情。“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粼粼细浪”――南宋词人张孝祥的《西江月・黄陵庙》写出了月下黄昏江水的绚丽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的《山居秋暝》写出了月下山林的静谧美;“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的《旅夜抒怀》写出了月下江水的壮阔美;“半夜檀州看秋月,河山表里更分明”――清人曹寅的《古北口中秋》写出了月下山河的清新美;“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相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玉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写出了月下江山的神奇美;“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宋人朱敦儒的《好事近・渔父词》写出了月光水色的辉映美……

月下风物美,多情的诗人、词人和曲作家,哪能不痴情于那给天地生辉、给人间增美的一轮明月?宋人晁补之在东皋修葺归来园,买陂塘、栽杨柳、招鸥鹭,极尽乡居野处之乐,但他最向往的还是那一川明月。他在《摸鱼儿・东皋寓居》中写道:“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湘浦。东皋嘉雨新痕涨,沙嘴鹭来鸥聚。堪爱处,最好是:一川月光流渚。无人独舞,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未能去。”

宋人郑獬十分珍惜他的盆池,喻之为“寒泉”、“宝镜”,喜爱池中娇小的游鱼、柔绿的水荇,但他觉得最理想的还是盆池映出的一轮秋月,为此他甚至不惜将小鱼和水荇统统“除却”。他的《盆池》诗写道:“绿发柔莎碧瓮连,湛如蛟穴贮寒泉。谁将宝镜遗在地?照见浮云浸破天。数鬣游鱼才及寸,一层绿荇小于钱。待将闹物都除却,放出秋蟾(月亮)夜夜圆。”

李贺的《梦天》诗一共八句,前四句均写梦游月宫的见闻和艳遇,后四句则写由月亮上俯视海陆沧桑之变化。李贺是我国古代诗坛有名的浪漫主义大家,自称“笔补造化天无功”,其诗想像诡奇,意境幽丽,常出人意表,但其神驰八极,却惟及月球而已。可见,在李贺心目中,月亮是最值得向往、最令人欣羡的。

多情莫过天上月

在我国古代诗词曲作家的笔下,月亮不仅美丽,而且多情,能给人带来无限情趣,无限欢快。“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春山夜月》)――兴味盎然的春山月夜,令唐人于良史乐而忘返了。“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宋・郭震《宿渔家》)――渔人乐哈哈地告诉客人,是明月把他送回家的呢。“风露清,月华明,明月万家欢笑声。洗金觥,拂玉筝,月也多情,唤起南楼兴。”(元・无名氏《迎仙客・八月》)――明月能引豪兴,月下几多欢情。

人们或在月下放歌:“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高适《听张立本女吟》)。或且歌且舞,自得独处之乐:“夜如何?正梨花枝上月明多。谁家见月明多?谁家见月能闲坐?我正婆娑,对清光发浩歌。无人和,和影都三个。妲娥共我,我共娥。”(元・无名氏《双调・殿前欢》)

青楼歌女们竟至“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宋・晏几道《鹧鸪天》)。采莲女们则于“碧湖湖上采芙蓉,人影随波动,凉露沾衣翠绡重。月明中,画船不载凌波梦。”(元・杨果《越调・小桃红》)

为盼赏月,深闺里的娇小姐们也坐不住了,“无心绣作,空闲却金剪刀。眉蹙吴山翠,眼横秋水娇。”――派去打探月消息的婢女咋还不来禀报呢?“正心焦,梅香低报,报道晚妆楼外月儿高。”(元・王修甫《仙吕・八声甘州》)

诗人陆游和乡里父老建立了深厚情感,最喜月下相聚,共话桑麻,他在《游山西村》中写道:“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事夜扣门。”民族英雄岳飞戎马一生,不得暇日,最爱月夜在马上饱览祖国河山,他在《池州翠微亭》中低吟:“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乘月明归。”

最是携手月中行

美丽的月色,给真挚的爱情打开一个温馨甜蜜、朦胧圣洁的天地。“满庭清露浸花明,携手月中行”(明・陈子龙《少年游・春情》),真让人心动神摇,不知身为王子还是公主。怪不得,唐时长江流域的恋人们那样爱在月下放歌:“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刘禹锡《堤上行》)

那无限的月光,伴着无尽的流水,正像恋情一样悠远绵长,永无止息。希腊神话中有爱神厄洛斯,罗马神话中有爱神丘比特,中国的爱神即月亮,中国的爱情故事也多发生在月色朦胧中。

在《诗经》里,痴情的男儿把他心中的恋人径直比作月亮了,那位齐国男子唱道:“……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在我闼兮,履我发(脚)兮。”(《齐风・东方之日》)――东方的月儿升起来了,美丽的人儿和月光一起到我屋里来了。到我屋里来了呵,挨住我的脚了呵。

那位陈国男子吟道:“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倒兮,舒忧受兮,劳心怪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

夭绍兮,劳心惨兮。”(《陈风・月出》)――月儿有多美,心上人儿就有多美;心上人儿有多美,月亮就有多美。从这激情难抑的描述中,我们似已窥见他意中人儿的绰约姣好、光艳照人,令这痴情郎如傻如呆、似癫似狂。

月伴游子慰梦魂

月亮给离乡的游子充当忠实的伴侣,帮他们排遣旅途的孤独与难耐的客愁。孟浩然《宿建德江》写道:“移舟波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同样的意识,南朝齐人朱超《舟中望月》写得更为细腻:“大江阔千里,孤舟无四邻。惟余故楼月,远近必随人。人风先绕晕,排雾急移轮。若教长似扇,堪拂艳歌尘。”

月亮带给旅人的则是另一种情趣:“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远离家乡,夜宿荒山,客愁难耐,惟有借酒浇之,借睡驱之,昏沉沉一觉醒来,却见高高的松枝间,遮遮掩掩露出半轮皓月,这新奇妙绝、如诗如画的意境,也足以挤走睡前那缕愁绪呢。

南京栖霞寺那殷勤留客的山月和月下那清幽的夜景,竟使清人厉鹗不知今夕何夕了:“初为栖霞宿,孤月似留客。徘徊出东蜂,已觉林际白。共坐疏松影,满地画横格。山深风早寒,诸天去咫尺。倚杖闻微钟,瘦影写岩石。默数清景最,迥与下界隔。长啸猿鸟惊,今夕是何夕?”(《游摄山栖霞寺,留止三宿,得诗三首》)

其实,明月对于游子的关照,又岂止这些?她还能帮你约定归期呢。远在蜀中的唐人张说,这样告诉洛阳家中的亲友:“即今三伏尽,尚自在临邛,归途千里外,秋月定相逢。”(《被使在蜀》)

明月还能激发人的诗思。宋人戴复古深有体会:“满船明月浸虚空,绿水无痕夜气中。诗思浮沉樯影里,梦魂摇曳橹声中……”(《月夜舟中》)。我国古代诗词曲作者为什么那样爱月,作品中为什么有那么多咏月佳作,这也许是一个重要原因吧。

十分惬意赏月时

月亮如此多情,难怪诗人们跟月儿玩得十分惬意。宋人范成大于夏夜赏月,发觉月与自己以及自己的影子之间,有许多极富情趣的奥秘:“仰头月在天,照我影在地,我行影亦行,我止影亦止”,乐得他竟“不知我与影,为一定为二”了。进而又生疑惑:“月能写我影,自写却何似?”漫步到溪边,发现月亮原来“自写”倩影在溪中。然而,疑惑又接踵而至:“上下两轮月,若个是真的?”水天相映,浑然一体,“为复水是天?为复天是水?”(《夏夜玩月》)

宋人刘克庄赏月,则完全是一派神游:“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曾识娥真体态,素面原无粉黛。身游银阕珠宫,俯着积气潆。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清平乐・五月十五夜玩月》)。清人赵翼笔下的月,则充满了风趣,且发人深思,每晚都和月亮见面,“我”已熟悉月矣,想必月也是熟悉“我”的,然而“问月可识我?”月竟答曰“不记忆。”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茫茫此世界,众生奚啻亿!除是大英豪,或稍为目拭。有如公等辈,未见露奇特,若欲一一认,安得许眼力!”这就像“神龙行空中,蝼蚁对之揖,礼数虽则多,未必遂鉴及”(《杂题》)。莫非月竟也如世间势利小人,只识大人物,不识小百姓?抑或月竟也懂得为人当作大丈夫,耻为龌龊虚度生?这就要读者在为诗人的风趣之笔一笑之后,结合自身的实际去理解了。

担月挑花鄙王侯

得月之关注、享月之欢趣最多的,还要首推隐士。为什么?因为“江山风月无常主,但是闲人即主人”(清・汪琬《月下演东坡语》)。但一般人哪有那么多时间和闲情去消受,惟隐士幽人时时与之盘桓耳。

《千家诗》选有一首牧童(即隐士)答人问的诗,写出了这种情景:“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答钟弱翁》)。如果不是心闲,绝却了仕进念头,用不着为衣食奔波的隐士,谁能如此?

隐士们钟情于月,月也最钟情于隐士。或伴他们夜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或照他们晚归:“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居田园(三)》);或观他们垂钓:“月底花间酒壶,水边林下茅庐……蓑笠纶竿钓今古,一任他斜风细雨”(元・胡祗通《双调・沉醉东风》);或助他们酒兴:“……但樽中有酒,身外无愁,数着残棋江月晓,一声长啸海门秋”,“但得个月满舟,酒满瓯,则待雄饮醉时休。紫箫吹断三更后,畅好是休,孤鹤唳一声秋”,“饮遍金山月满舟……”(元・不忽木《仙侣・点绛唇・辞朝》);或偕他们赏夜景:“栖鸟飞绝,绛河绿雾星明灭。烧香曳簟眠清樾,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三弄临风咽,鬓丝缭乱纶巾折。凉满北窗,休共软红说”(宋・范成大《醉花魄》);或共他们度余年:“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唯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金・元好问《黄钟・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