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物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际物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际物流范文1

【关键词】 国内物流;国际物流;发展

一、国内物流和国际物流发展的基本情况比较

国内物流企业只不过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通常不熟悉国际物流的高效物流的手段,不过目前国内物流的相关措施在不断的完善,国内物流发展的大环境在逐步改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并且在不断的升级改造中,相关物流管理和法律体系在不断完善中。要看到和国际物流的差距,从总体上表现为:(1)缺乏协调发展,尚未形成成熟统一的规划布局与高效的综合运输网络;(2)缺乏整体、科学的、流畅的业务流程,很难体现整体经营效率;(3)由于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和物流体系相联系的水平较低,从而妨碍信息传递效率,将给运输业带来一定的困难。另外,企业经营范围不大,市场开拓力不强,以及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等,都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与国内物流相比,国际物流的发展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许多不同之处。美国著名物流学专家亨利格彻恰如其分地指出:“国际物流就像一条章鱼,它涉及多方面,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与国内相比,它的费用昂贵,主要包括:(1)长距离的运费支出;(2)较大的库存水平;(3)较长的固定循环作业周期;(4)运输方式综合变化,穿过大量国际边界;(5)物流公司趋于大型化,以适应安全需要;(6)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过程一样离不开中间贸易商的介于,又称贸易中介人,以保证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

二、国际物流和国内物流存在的基本问题

(一)国际物流存在的基本问题

(1)国际物流基础设施的状况。交通运输设施不完善;国际物流节点的功能混乱;国际多式联运的非标准化操作。(2)信息化程度偏低。国际上的企业应用最为广泛的物流供应链系统是供应链管理(SCM),部分企业由于对物流的需求只局限于仓储、或者对物流需求比较有限,则会选择使用供应商管理库存系统(VMI)和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中的物流管理部分。SCM、VMI及ERP等物流管理软件在国际物流企业中的实施尚不足十分之一,其中制造企业应用情况略好于流通企业,流通企业中实施物流供应链管理软件的比例目前则仅为3%左右。(3)国际物流专业人才匮乏。市场急需大批的现代物流人才:从需求领域看,主要集中在企业、规划和咨询部门、科研和教学机构等三大领域;从需求层次分析,主要有物流操作人员、物流实际管理人员和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等三个层次。目前国际物流教育严重滞后于国际物流业发展,造成现代国际物流人才的严重匮乏。(4)国际物流信息化水平和传播观念落后。

(二)我国国内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1)物流基础设施水平有待提高。虽然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已有较大的发展和改善,但与我国经济以及物流产业的发展要求相对,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物流效率的提高,不利于物流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2)信息化程度偏低。国际上的企业应用最为广泛的物流供应链系统是供应链管理(SCM),部分企业对物流的需求只局限于仓储,或者对物流需求比较有限,则会选择使用供应商管理库存系统(VMI)和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中的物流管理部分,SCM、VMI及ERP等物流管理软件在国际物流企业中的实施尚不足十分之一,其中制造企业应用情况略好于流通企业,流通企业中实施物流供应链管理软件的比例目前则仅为3%左右。(3)国内物流专业人才匮乏。市场急需大批的现代物流人才,从需求领域看,主要集中在企业规划和咨询部门、科研和教学机构等领域;从需求层次分析,主要有物流操作人员、物流实际管理人员和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等层次。目前,国内物流教育发展水平和质量严重滞后于国内物流业发展的速度和实际需求,造成国内物流人才的严重匮乏。(4)国内物流运作法律不健全。在我国,国内物流起步晚,缺少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现有与物流有关的法律法规多是部门性、区域性规章,往往带有地区或部门保护的色彩,物流市场的进入与退出、竞争规则等基本上无统一法律法规可循。

三、国内物流的发展前景以及相关建议

前景: (1)物流产业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部门和经济增长点;(2)物流产业的发展将改善国民经济运行效率,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3)物流产业发展将促使其他产业的快速发展。建议:(1)制度创新。流通市场化和市场制度化;(2)组织创新。物流专业化与规模经营;(3)技术创新。构建完善的电子商务物流体系; (4)人才创新。人才的专业化和系统化。

参考文献

[1]朱道立,龚国华,罗齐.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国际物流范文2

关键词:国际海运;出口报关瓶颈;提单陷阱瓶颈;安全运输瓶颈

中图分类号:F511 文献标识码:A

国际物流主要是为进出口贸易实现国际运输。其业务范围涉及极广,业务流程长,以国际海运出口物流为例,通常要实现一笔国际物流业务,在装货港一边要经历:出口备货--陆运拖车――装船出提单等主要业务。顺利走船后便是漫长的国际海运运输过程。在到达卸货港后要经历:进口报关、报检、提货等方面。在这漫长的流程中,对我国货主而言,常常在以下几个环节“卡住”,造成被动局面,当好一个全能的货主,使贸易顺利进行,就要破解以下几个瓶颈。

一、破解出口报关瓶颈

做好出口报关是顺利装船的根本保证。不少货主发现出口报关有点烦,常常有节外生枝的诸多“没想到”打乱计划,要突破出口报关瓶颈,解开这个紧箍咒,关键把握好以下四步:

1.掌握报关的单证。

报关单证分成三种类型:

(1)基本单证,即不论是什么货物,都应备齐的单证:装箱单、发票、进口提货单据,出口装货单据、报关单等;

(2)特殊单证:根据不同的货物性质提供不同的单证。这些特殊的单证有:进出口许可证件、国家外经贸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加工贸易登记手册、减免税证明、外汇收付汇核销单证等。

(3)预备单证:主要指一些给海关备查(需要时提交)的单证,如合同,企业营业执照等。

准备申报单证的基本原则是:基本单证、特殊单证、预备单证必须齐全、有效、合法,报关单填制必须真实、准确、完整。

2.掌握报关日期的重要性。

做好出口报关工作是为了顺利装船。这就需要把握好截关日期:即应在此日期前通关,即拿到海关放行条交给船公司将货物装上船。通常要结合船公司的船期表,把握好报关的时间,简单来说,就是要掌握好以下几个日期的关系:

(1)船期表上的预计离港日期(ETD)(也是提单上显示的开船日期),

(2)截关日期(CLOSING DAY)

(3)备货日期(装柜日期)

(4)预计到达目的港日期(ETA)。

基本顺序是:备货日期(装柜日期)早于截关日期早于ETD。

所有的报关工作均是围绕着截关日期(CLOSING DAY)进行的。为了能在此日期前通关,我们必须提前装好柜,准备好单证,开始报关。这个阶段完成一般需要2-3天,所以装柜日期一般比截关日期提前2-3天。--紧接着,报关放行,并在截关日期(CLOSING DAY)前拿到放行条交给船公司将货物装上船。--船公司利用截关后的两三天在装货港码头将这批在截关时间前交了海关放行条给船公司的货物按配载要求装上船,按船期表上的预计离港日期(ETD)开船离港。

3.掌握正确的报关程序。

不同的货物,报关程序也不同。总的来说,报关过程分三个大的阶段: 前期阶段、货物进出境阶段、后续阶段。其中货物进出境阶段是所有货物必经的程序,而前期阶段、后续阶段是对除了一般进出境货物以外的进出境货物才需补经历的阶段。归纳图表如下:

从上表可看出,从海关的角度来说,进出境阶段包括有4个基本环节:申报――查验――征税――放行

(1)申报环节:

重点是需正确掌握提供哪些报关单证。简单地归纳:一般货物报关,只需提供基本单证即可。特殊货物报关,就需额外提供特殊单证。视不同的货物种类所需提供的特殊单证不同。比如上图定减免税货物,需提供的特殊单证是特定减免税证明。法定商检货物,需提供的特殊单证是商检通关单,等等。

(2)查验环节:

围绕确定进出口货物所适用的关税税率、确定税则号列 审定完税价格的需要.验估基本要求包括”单证一致性”和”单货一致性“审核两部分.以”单货一致性”审核为主。

单证验估。作为进出口货物信息载体的报关单及随附单证.是海关审单作业的主要依据.各种单证信息的完整 准确和逻辑对应关系.既直接影响到申报行为法律后果.也直接影响到海关审核结果。因此.单证验估的基本要求就是”单证一致性 包括纸面报关单与随附单证的一致性 随附单证之间的一致性.以及报关单电子数据与进出口舱单 许可证件 外汇核销单 加工贸易备案手册 减免税证明备案等电子数据的一致性。

单货验估。海关以进出口货物实际报验状态为监管主要依据.逐票查验货物是海关传统作业方式的基本要求。尽管现阶段海关查验比例在逐渐缩小,但围绕确定监管条件、征管要素的查验.正是通过验估来实施的。特别是 技术含量”较高的海关关税业务.只有通过”单货一致性”审核 在判断申报进出口与实际货物一致情况下,才能正确完成商品归类、审定完税价格 确定原产地等。

(3)征税环节:应遵循海关依律计征,依法减免,严肃退补,及时入库的原则。

(4)放行环节:以出口为例,主要是海关要在外汇核销单、报关单、装货联单上盖章。为什么要在核销单、报关单上盖章呢?这里就要结合我国的外汇管理制度来理解了。我国的外汇管理制度是外管局、银行、海关三部门联手共同监管的。通过申报前由企业向外管局申领外汇核销单―报关时由海关在核销单、报关单上盖放行章表明海关证实货物已真正出口---由银行汇出外汇时出具证明已汇出外汇的银行水单。最后到外管局进行核销时要用海关盖了放行章的报关单核销联、核销单及银行水单一起进行核销。明白了这一过程,就能理解海关应在哪些单证上盖章及海关盖章的作用。为什么要在装货联单上盖章呢?要结合出口程序来看了。一般是海关放了行后在装货联单上加盖放行章,货物装船前要将此票货物的已盖了海关放行章的装货联单出示给船长看,船方才会将此预配货物正式装船出口。所以,到此也就不难明白海关要在装货联单盖章的意义了:表明此票货物已经海关放行,可正式出口。

特别注意的是放行不等于结关。一般进出口货物,放行=结关;但其他的进出境货物,由于放了行后还有一个后续监管阶段,所以,放行不等于结关。

4.掌握报关单的正确填制。

实践中填制报关单时常遇到的情况这样一些问题:认真分析,及早应对,充分准备才能做胸有成竹,顺利过好“报关”关。常见的问题有:

(1)报关员在制单过程中审核不认真:在这一方面极易造成的差错栏目是最多的,包括商品编号运抵国、指运港.运费 保费 数量总价、贸易方式等等。例如:2004年4月连云港某报关企业一批紫菜出口.报关员面对货主提供的合同、发票不认真审核没有注意到英文名称ROAST 是烤的意思.而将商品名称报为熟紫菜致使海关编号申报有误。

(2)年审过期,需要先换证;或者异地出口货主在出口地海关根本没有备案,事先也没有沟通好,直到货物都重柜拉回码头了申报时才发现缺少备案,才急忙通知货主寄关封来异地备案。无论哪种情况,往往会被这节外生枝的小细节耽误,错过一班船。若不巧错过了信用证的最迟装船期,影响结汇,就小错变大错了。

二、破解提单陷阱瓶颈

国际物流中,常常会与船东提单和货代提单打交道。根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500》的规定,如果信用证中没有反对,银行将接受货运人签发的提单。由此,在象征货条件下,进口商可能遭受诸多提单陷阱。要破解提单陷阱这一瓶颈,就先分析一下常见的几种风险:

1.提单与货物不符的风险。提单与货物不符的风险是一种性质恶劣的欺诈风险,主要表现为三种典型情况:一是空头单证;二是货物数量与提单记载不符;三是凭保函换发清洁提单。

2.运输延迟的风险主要是倒签提单。

3.承运人责任之外的海上运输的风险。承运人责任之外的海上运输的风险主要是转船提单的风险与舱面提单风险。

破解方法(防范措施)有:

首先,加强资信调查、审慎选择交易伙伴。客户良好的资金能力、商业信誉是履行合同义务最重要的道德保证。

其次,仔细订立信用证条款。进口商作为开证申请人应在信用证中拟定条款严格限制出口商行为,特别是严格规定单据的签署人、单据的填写内容来阻止卖方欺诈。例如:在规定信用证议付条件时,除了要求提交发票、提单、保险单三种基本单据之外,还须附加一些不容易被假冒的制造商品质证书和与之内容相符的官方出具的商品检验证书、出口原产地证书等。如提供SGS证书。

最后,认真审核提单内容。比如审核正本提单份数与提单上记载是否一致;是否是已装船的清洁提单或有“已经装船批注”;不接受货装舱面的提单;转运提单同一提单应包括全程,提单上的装运港和目的港与信用证规定一致。当合同金额较大时,最好在合同中采取FOB条款。由进口商自行安排运输,来防止欺诈风险。

三、破解安全运输瓶颈

在国际物流漫长的长途运输过程中,“安全”因素突显其重要性。做好安全运输重点做好两条:

1.买好保险:

在国际贸易中,货物从卖方到买方必须经过长途运输和多次装船、储存等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其他外来因素遭受损失,货主为了在货物受损后能获得经济补偿,就必须对货物进行保险,因此,保险是国际贸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根据国际惯例,出口货物运输保险的责任起止,一般是"舱至舱"。无论是以FOB、CFR还是CIF方式成交,对于发生在装运港发货人的仓库和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之前的风险,买方和卖方无法从保险公司获得赔偿,这一段就成为保险"盲区"。在国际贸易货物运输保险业务中,怎样才能避免保险"盲区",有效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呢?可以采用补充保险的做法。即:加买装船前至货物越过船舱这一段的"装船前险",将保险范围段延伸。

2.找好海运船公司:服务、实力、价格并重。国内的中远、中海船公司有政府作为强有力的后盾,稳定可靠;而马士基、达飞等在世界船公司中名列前茅,实力雄厚,货主可从服务效率、服务规范、服务态度、服务价格等多个角度分析,在这些公司中做选择,当然为安全运输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只有知己知彼,根据自身情况做好充分准备,从容不迫破解国际海运物流的这几个瓶颈,才能逐渐找到开启国际海运顺利远航的敲门砖,使我们成为真正掌握局面的总舵手,在国际物流的市场长流中乘风破浪,奋勇前进。

作者单位: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国际物流范文3

论文关键词:连云港国际物流中心SWOT分析

论文摘要:连云港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是实现国家发展战略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提升连云港城市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连云港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的优势和劣势兼备、机遇与挑战并存。连云港应抓住机遇,发挥优势,扭转劣势,来应对挑战,要以港口建设为龙头,积极构建国际物流中心服务体系。

近年来,连云港国际物流取得迅猛发展,受到国内外物流界的高度关注,特别是2007年初温加宝总理到连云港考察以后,连云港的发展已经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发展的层面。为了抢抓战略机遇,连云港进一步明确了建设区域性国际枢纽港和国际物流中心的目标。本文在分析连云港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tL,的现实意义基础上,利用SWOT分析方法,综合评价连云港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的优势、劣势、发展机遇与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一、连云港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的现实意义

1.连云港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连云港建设国际物流中心,推动大陆桥区域物流合作,是实现国家发展战略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连云港是陆桥经济带的对外开放窗lZl和商品集散地,在陆桥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内外实践表明,物流领域的合作是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整合区域内物流资源,建设高关联度的一体化区域物流平台,可以作为推动陆桥区域合作的重要切人点。物流中心城市在区域物流合作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连云港依托大陆桥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加快建立国际物流体系,对于加快沿桥地带的开发开放,进一步增强陆桥区域经济竞争力,促进陆桥经济带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连云港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tL,,是连云港加快发展、扩大影响、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建设国际物流中心,形成高效便捷的国际物流服务网络,可以显著改善连云港物流业运行状态,提升城市整体经济运行效率。国际物流中心的建设,将带动商贸、金融、保险等物流相关业务的增长,从而提高物流业对连云港城市经济的贡献率。建设国际物流中心,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物流环境,可以极大地增强连云港对国内外投资者的吸引力。连云港建设国际物流中心,推进地区物流合作,能够促进地区物流资源的优化组合,实现城市间的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实现区域内物流规划、通关、物流信息和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对接,为连云港市发展现代物流业营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连云港为腹地服务的能力。

二、连云港建设国际物流中心的SWOT分析

(一)优势

1.区位战略优势

良好的区位资源是形成国际物流中心的客观和先决条件。连云港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南联长三角,北接渤海湾,隔海东临东北亚,又通过陇海铁路西连中西部地区以至中亚,具有沿海、沿桥、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的特殊地理区位优势。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连云港港与日本和韩国港口的最近距离只有700海里,如果以郑州西端为起点计算,西北省区的货物从连云港港进出口分别比经上海、青岛近425公里和487公里。因此连云港港既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最便捷、最经济的出海口,又是连接太平洋西岸与大西洋东岸大陆桥运输的国际枢纽。

2.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日趋完善

发达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形成国际物流中心的核心条件。连云港港口现有生产性泊位36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32个,最大泊位15万吨级,实际通过能力7000多万吨。港口已和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个港口有贸易运输往来,开辟了40余条国际国内集装箱、杂货、客货班轮航线,月航班230多个。连云港以港口为中心的海陆空交通运输体系日趋完善,连云港机场现为国家4D级标准,民航开通了到中国重要城市北京、广州、上海、大连等地的航班;铁路客运和货运列车可直通北京、上海、南京、成都、武汉、宝鸡等大中城市,并通过京沪线、京九线、陇海线等连接中国各地;连云港公路对外交通已全部实现高速化,国家重点建设的同三、连霍两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

3.集装箱运输跨越发展、国际物流服务日益拓展

集装箱吞吐量是一个地区国际物流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连云港集装箱吞吐量2OO7年突破200万箱,已跻身全国十强、世界百强集装箱大港行列,向集装箱干线港迈出坚实一步。连云港形成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国际物流服务品牌:外贸运输量、外贸比重在沿海港口中名列前茅,是江苏最大的外贸港;为全国进口氧化铝、出口铝锭和胶合板第一港,出口焦炭和进口化肥第二港,三大活牲畜接卸港,五大粮食进出口港,沿海出口煤炭唯一无索赔港,是我国沿海重要的生产资料中转港之一;作为亚欧大陆间的水陆中转港,连云港承担了新亚欧大陆桥1992年正式开通以来9o%以上的国际过境箱运量。连云港集装箱运输的迅猛发展、国际物流服务品牌的日益拓展,为连云港发展国际物流打了良好的基础。

(二)劣势(ess)

1.连云港国际物流业的集聚、辐射能力不强

虽然连云港国际物流业发展较快,但总体上看当前连云港国际物流产业尚面临集聚度不高、辐射能力不强的突出问题。连云港现有的物流企业整体上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缺乏跨国物流公司,缺乏跨国采购和跨国配送业务,大部分物流企业仍停留在传统物流的经营层面,距离现代物流企业有较大差距,物流增值服务能力弱。物流企业之间缺乏信息沟通,缺乏协作,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难以提供一体化的服务。能够有效连接不同运输方式的大型综合货运枢纽和服务于区域经济或城市内部的各种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建设明显滞后,国际多式联运未能有效发挥作用。

2.国际物流信息化服务功能有待于发展

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是国际物流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连云港在国际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尚有很大的不足,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以EDI、互联网等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连云港现有的物流信息平台资源还比较分散,缺乏有效的整合。港口与海关的EDI系统还很不完善,船务公司、港口、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货主等各用户之间不能实现高效衔接。连云港物流信息化深层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发展,特别是跨区域的物流信息平台亟待发展。

3.国际物流基础设施尚存在结构性矛盾

当前,国际物流快速发展与物流基础设施的结构性矛盾尚比较突出。连云港港口陆域面积严重不足,堆场能力不足,港口吞吐能力不能适应吞吐量增长需要,港口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运能和运量的矛盾比较突出。铁路集疏运能力不足,港口物流集疏运系统尚待进一步完善。从已形成的港口功能判定,连云港港口仍处在以运输功能为主导的第一代港口向第二代港口的过渡阶段,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尚不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

(三)机遇(oppDnI1rIies)

1.国家和省市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高度重视

2OO7年元旦温总理视察期间,给予连云港很高的战略定位,提出要把连云港的发展摆上国家战略层面,要求连云港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重大作用。交通部专门召开党组会研究落实总理指示精神,表示将在港口规划建设、临港产业布局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国家发改委、铁道部、海关总署等有关部门也纷纷表示将给予连云港港口更多的支持。江苏省委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连云港的工作,提出了一系列超常扶持政策,举全省之力振兴连云港,强调港口发展是重中之重。连云港市把港口带动战略作为连云港谋求跨越发展的五大战略之一,把港口作为跨越发展的重要引擎、临港产业的有力依托、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和现代物流的优势平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高度重视,给连云港国际物流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2.区域经济崛起振兴的机遇

连云港港口吞吐量中6o%的货物来自中西部地区,作为国内最早开展集装箱海铁联运的港口,连云港的“五定”班列承载着广大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梦想,它在推动中西部开发、带动陆桥沿线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的区域协调发展,需要连云港的快速发展。从江苏的经济发展看,江苏省委、省政府将连云港作为苏北振兴的龙头,打造承接国内外产业和资本转移的功能平台。连云港是江苏扩大开放和经济国际化的自然通道,对于实现江苏“两个率先”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是苏北地区参与经济全球化、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依托。因此,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随着江苏省大力实施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和沿海经济带开发战略,连云港建设国际物流中心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四)挑战()

1.沿海港口城市国际物流中心建设的竞争日趋激烈

港口作为海陆交通枢纽和货物中转集散地,是联结国内外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在整个国际物流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港口城市建设国际物流中心具有天然的优势。从国外的情况看,国际物流中心也多是条件良好的港口城市。当前,国内沿海城市为构筑现代流通平台,集聚物流,加快经济发展,发起了抢占”国际物流中心”制高点的争夺战。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整合港口资源,加大投入,聚集优势促进港口上规模、大发展。连云港南侧的苏州港发展迅猛,去年集装箱增幅超过连云港,提出建设江苏省“第一外贸港”和“集装箱干线港”的目标;北侧山东省沿海港口以青岛港为中心,联合日照港、烟台港,积极打造北方国际物流中心;连云港面临的“南北夹击”的竞争态势日趋激烈。

2.大陆桥区域国际物流协作缺乏

新亚欧大陆桥区域是连云港国际物流中心主要服务对象,当前,陆桥区域物流联动发展机制形成,缺乏统一的一体化物流发展战略框架和多层次的协调合作机制。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地区各自都有独立的物流发展规划和定位,缺少统一协调和整体的发展战略。沿线很多城市在物流规划中都将自身定位为区域物流中心城市,规划了大量的物流园区。由于受条块分割体制的影响,跨区域基础设施很难实现“无缝隙”衔接,造成了地区间物流资源浪费、重复定位等问题,影响了区域整体形象,制约了经济效率的提高。大陆桥区域国际物流协作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区域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大陆桥沿线物流业的整体发展,也必将成为连云港建设国际物流中心的一个很重要的外部挑战。

三、连云港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的对策建议

连云港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的优势和劣势兼备、机遇与挑战并存。连云港应抓住外部发展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扭转内在劣势,积极应对外部的竞争和挑战,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国际物流中心的建设和发展。结合上述分析,借鉴国内外先进港口城市国际物流发展的基本经验,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以港口建设为龙头,积极构建国际物流中心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港口在国际物流业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完善港口物流服务功能,构建连云港国际物流中心服务体系。连云港要抓住政策机遇,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围绕将连云港港建集装箱优先发展的亿吨大港、青岛和上海之间最重要的集装箱干线大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组合大港的发展目标,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港口集疏运系统,提升港集疏运条件。结合主港区功能布局调整及南侧港区疏港通道建设,立足于港口现已形成的氧化铝、胶合版、焦碳等服务品牌,建设港口大型散杂货国际贸易和物流中心。推进物流园区建设,尽快把港口物流园区建设成为集中转、仓储、配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际物流园区。

2.以物流信息平台为重点,加快建设现代国际物流业的支撑体系

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对国际物流体系的建设意义重大。连云港要充实和完善现有的公共平台,使各种资源更好地整合起来,以满足国际物流中心发展的需要。当前要大力推进港口EDI信息中心的规划建设,打造数字化港口,提高港口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实现电子通关和贸易无纸化,扩大增值服务J。要积极推进区域物流信息一体化进程,加强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构筑以连云港为基础,以大陆桥沿线区域为主体,辐射全国乃至全球,功能包含公共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以及供应链管理、货运管理等专业信息服务的区域性国际物流公共平台,努力扩大物流信息服务的辐射半径,增强连云港国际物流中心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3.鼓励物流企业发展,提高国际物流产业链的整体水平

物流企业是物流的真正供给者,也是推动物流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国际物流中心的形成,必须有一批强大的以第三方物流为主的现代物流企业作支撑。连云港做大做强一批龙头物流企业,鼓励这些企业争创自己的品牌,形成自己的特色。要鼓励企业结成战略联盟,降低经营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通过物流企业与货主企业形成的纵向联盟,形成信息互补、利益共享;通过物流企业之间结成的横向联盟,实现服务一体化,形成规模化经营。实施“物流总部经济”战略,通过引进外资、股份合作等方式,吸引跨国物流公司和国内知名物流企业落户连云港;鼓励连云港物流企业以连云港为中心“走出去”,建成以连云港为中心的物流网络体系,推动连云港成为国内重要的物流服务输出城市,打造以连云港国际物流业为核心的国际物流运作平台。

国际物流范文4

1.1国际物流标准化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的有效措施

物流标准化可以为多式联运以及物流在生产、仓储、销售、消费等环节间的流动提供最有效的衔接方式和手段,可以使企业获得直接或间接的物流效益,如运输、装卸搬运的时间节约,中间环节的压缩以及所带来的货差货损的减少,仓储货物周转加快、库存降低、仓储时间缩短所带来的资金占用减少等。

1.2国际物流标准化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促进全球贸易的保障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国际交往、对外贸易对各国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所有的国际贸易又最终靠国际物流来完成,所以各个国家都很重视本国物流与国际物流的衔接,在本国物流管理发展初期就力求使本国物流标准与国际物流标准化体系一致。若不如此,不但会加大国际交往的技术难度,更重要的是在本来就很高的关税及运费基础上又会增加因标准化不统一所造成的效益损失,使外贸成本增加。同时,在运输、包装、装卸、仓储、信息,甚至资金结算等方面采用国际标准,实现国际物流标准统一化,能够打破各国或地区标准不统一的技术贸易壁垒,从而加速国际贸易的物流过程。

1.3国际物流标准化是促进世界整体物流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

由于经济的不同步发展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世界各国物流发展的水平并不一致。对于美国、欧洲、日本等一些国家和地区较早开始进行物流理论和实践的探索,物流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从世界范围来看,物流体系的标准化,各个国家都还处于初始阶段。而在此时推行国际物流标准化,不仅有利于世界各国贸易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新的物流技术、物流理念、物流管理方法等在世界各国、各行业的同步推广,同时能够快速推进世界各国整体物流管理现代化的水平提高。

2国际物流标准化的现状

随着贸易的国际化,标准也日趋国际化。以国际标准为基础制定本国标准,已经成为WTO对各成员国的要求。物流标准化的重点在于通过制定标准规格尺寸来实现全物流系统的贯通,提高物流效率。与物流密切相关的有两大标准化体系是ISO和EAN.UCC。

2.1ISO

目前,ISO/IEC下设了多个物流标准化的技术委员会负责全球的物流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已经制定了200多项与物流设施、运作模式与管理、基础模数、物流标识、数据信息交换相关的标准。在ISO现有的标准体系中,与物流相关的标准约有2000条左右,其中运输181条、包装42条、流通2条、仓储93条、配送53条、信息1605条。

2.2EAN.UCC

EAN就是管理除北美以外的对货物、运输、服务和位置进行唯一有效编码并推动其应用的国际组织,是国际上从事物流信息标准化的重要国际组织,而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UCC)是北美地区与EAN对应的组织。近两年来,两个组织加强合作,达成了EAN.UCC联盟,以共同管理和推广EAN.UCC系统,意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物流信息标准化。

2.3发达国家物流标准化发展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电子数据、供应链的快速发展,国际物流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而物流系统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已经成为先进国家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效益,提高竞争力的必备手段。在国际集装箱和EDI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各国开始进一步在物流的交易条件、技术装备规格,特别是单证、法律环境、管理手段等方面推行国际的统一标准,使国内物流与国际物流融为一体。

美国作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之一,参加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物流标准制定工作,制定出了物流结构、基本词汇、定义、物流技术规范、海上多国部队物流、物流信息识别系统等标准。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积极推进物流的运输、供应链、配送、仓储、EDI和进出口等方面的标准化工作。美国与物流相关的标准约有1200余条,其中运输91条,包装314条,装卸8条,流通33条,仓储487条,配送121条,信息123条。在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方面,美国积极加入ISO/TC104、ISO/TC122、ISO/TC154管理、商业及工业中的文件和数据元素等委员会。

日本是对物流标准化比较重视的国家之一,标准化的速度也很快。日本在标准体系研究中注重与美国和欧洲进行合作,将重点放在标准的国际通用性上。目前已经提出日本工业标准(JIS)关于物流方面的若干草案,它们包括物流模数体系、集装的基本尺寸、物流用语、物流设施的设备基准、输送用包装的系列尺寸(包装模数)、包装用语、大型集装箱、塑料制通用箱、平托盘、卡车车厢内壁尺寸等。在日本现有的标准体系中,与物流相关的标准约有400余条,其中运输24条、包装29条、流通4条、仓储38条、配送20条、信息302条。

3推行国际物流标准化的对策

世界各国物流标准化步伐不一或者物流标准不统一,都将严重影响全球物流业的发展。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全球生产、全球采购、全球营销等都成为企业战略发展的必要目标,为了建立高效率的物流体系,实现各国物流与国际物流的顺利接轨,增强本国物流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把物流标准化工作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上来,从战略的高度看待国际物流标准化工作,从根本上在国际范围内解决物流标准化的问题,推动世界物流业快速、健康的发展。

3.1政府部门高度视物流标准化研究、制定和推广工作

一方面要在物流基础设施、物流技术、企业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做好基础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协调和组织,及时研究和制定物流相关标准,尽快形成一套能够引导和规范国内物流发展并与国际接轨的物流标准化体系,积极推广与应用国家颁布的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加强《商品条码》、《储运单元条码》、《物流单元条码》等物流标准的宣传贯彻工作,增强企业执行、贯彻物流标准的自觉性。

3.2深化流通体制改革

由于我国物流管理存在着严重的条块分割现象,切断了物流系统的横向联系,不利于高效率的多式联运体系的运作和物流管理的协同工作,不利于物流标准化建设,所以必须加大流通体制改革。

(1)成立大交通综合协调机构。目前我国陆路、水路、航空、邮政归属不同部门管理,严重阻碍了我国物流标准化建设,应当成立大交通综合协调机构,打破运输部门的横向割据和部门利益,按照统一标准统筹,调整基础设施,整合运输资源。

(2)加快推进陆路、水路、航空、邮政等垄断行业改革,要放宽市场准入,形成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竞争格局,提高其市场竞争意识。

(3)推进仓储管理体制改革,要弱化仓储部门管理,打破条块分割,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3.3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服务系统

物流标准化的核心任务是为不同企业信息系统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也就是借助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先进技术,将原本分离的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环节,以及资金流、信息流、实物流等进行统一的协调控制,实现完整的供应链管理,将原属于不同行业部门、不同产业领域的,运作体系相对独立的节点物流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整合,提高整个物流供应链的运作效率。要加强国际互联网的有效利用,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息采集技术、信息传输技术及管理软件在物流领域的广泛应用,实现包括商品信息在内的物流信息交换协议标准化、条码化和信息采集自动化。引导企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全面提高企业的信息管理水平,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物流速度。

3.4制定物流基础设施标准规范

要形成整个物流体系的标准化,必须在物流系统的各主要环节包括包装、运输、装卸搬运、储存中寻找一个基点,由于集装形式是未来物流的主导形式,所以集装系统是使物流过程连贯而建立标准化体系的基点。基于物流基础模数的物流设施的标准化是提高物流效率的基础,物流设施标准化的基础是物流基础模数尺寸,基础模数尺寸一旦确定,设备的制造、设施的建设、物流系统中各个环节的衔接、物流系统与其他系统的配合就有了依据。

3.5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应与国际接轨

国际标准化组织和一些欧美国家为了促进国际物流的发展,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国际上公认和通用的物流标准。我国在促进和推动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过程中,应尽可能采用国际标准,这既能加快我国物流标准化的建设步伐,也不失为与国际物流标准保持协调一致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翁心刚.物流管理基础[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2靳伟.最新物流讲座[M].北京:中国物资版社,2003

3汝宜红.物流学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4熊明华.我国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制定与构成[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10)

国际物流范文5

    从中国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及国际物流发展的趋势来看,中国物流业与国际物流的有效对接需要解决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实现中国传统仓储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变—一这一层面主要是从内部着手,解决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对接过程中,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问题,即实现中国传统仓储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变,这是实现中国物流业与国际物流有效对接的

    目录:

    一、引 言

    二、中国物流业与国际物流对接因素分析

    1.培育有效需求

    2.增加有效供给

    3.营造宽松环境

    4.加强硬件建设

    5.加速技术进步

    6.发挥物流集成优势

    7.树立物流理念,培育物流人才

    8.协会引导及舆论导向

    三、中国物流业与国际物流对接实证分析

    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

    2.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与国际物流对接措施

    四、中国物流业与国际物流对接误区

    1.急噪冒进

    2.固步自封

    3.照搬照抄

国际物流范文6

[关键词]国际贸易 国际物流 关系

一、国际贸易的产生是国际物流产生的基础

我们这里讲的国际物流是跨越国界的,是两个或更多家之间的一种物质流动,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国内物流的延伸和扩展。既然国际物流是多个国家之间的活动,那么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把国际物流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国际贸易来看待,并在经营过程中服务于国际贸易,它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定的服务活动。因此,不难看出,国际贸易的发展使得国际物流得以产生并发展。没有国际贸易,也就没有国际物流。

1.国际贸易的产生促进了国际物流的产生和发展

国际贸易活动是国际物流存在的前提条件,同时国际物流的存在也是国际贸易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假象若没有国际物流,则不同国家之间则不能进行商品交换活动,进而国际贸易则不复存在。因此要想进行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就会必然产生。从这个角度理解,国际贸易的产生推动了国际物流的发展。如今,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活动日趋频繁并日趋复杂,在这样的环境下,国际贸易对国际物流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国际物流要实现专业化、一体化等更高的技术标准。众所周知,国际物流以前仅把货物从一国物理性转移到另一国,如今的国际物流已发展成集采购、运输、搬运及配送等为一身的综合系统。因此我们可以说,国际贸易的产生促进了国际物流的产生,并刺激其向更高的服务体统前进与发展。

2.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高效促进了国际物流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从专业角度讲,物流技术指的是两个或多个对象间进行物流活动时所采用或涉及到的方法及理论,以及活动中应用的设备、装置等的总称。如今,国际贸易活动飞速发展,其涉及领域越来越广泛,难度越来越大,这要求物流技术要与时俱进,因此国际贸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物流管理以及预测等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个要求极大地促进了物流技术的改革与创新,成为物流技术进步的内在重要原因。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各个国家之间以及各个地区之间在市场上展开了激烈的市场竞争。无容置疑,产品的质量在消费者眼中永远占据第一重要的位置,但是,价格的影响却不容忽视。价格的优势会极大提升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从而使得企业获得巨大利润。因此国际贸易中,要求活动从各个方面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这包括产品原料价格、运输价格以及库存费用等。这些所有的环节都要求物流技术的高度发展与协调。可以看出,在国际贸易活动日渐发达的推动下,国际物流的技术有了巨大发展和进步。

3.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对国际物流技术提高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对于物质层次的要求有明显提高,这个一方面使得国际贸易活动日趋频繁,并取得了长远的发展:首先,全球各国之间的贸易交往迅速增长;其次,贸易产品的种类飞速增长。另一方面,人类对于物质要求的日渐激烈使得国际贸易的结构有了本质上的变化。原来,国际贸易的主体以初级产品和初级原料为主,现在正在过渡到以附加值以及精密加工产品等为主。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国际贸易的发展对国际物流的技术、效率以及管理等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4.国际贸易的发展对国际物流的发展趋势有明显的影响

现在,国际贸易已经发展为买方,市场上众多的贸易商采取了少量而多样的贸易方式,这是为了迎合消费者日趋个性的产品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国际贸易中产生了一种特殊的配送方式,那就是高额度但小批量的配送方式。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这种特殊的配送物流方式已经渐具雏形,并形成规模,在现在这种情况下,此种模式的物流方式有很大的前景。随着消费者趋向的改变,国际贸易商的买卖趋向已经发生明显改变,其对物流经营的方式已逐渐向集约化、电子化、系统化以及绿色化方向发展。由此,国际贸易活动的长足进步必将推动国际物流在各个方面的突破与发展。如今,世界各国之间的来往越来越密切,这必将会掀起国际物流行业的另一个,也必将会给国际物流行业以更大的推动力。

二、完善的国际物流系统是国际贸易顺利进行的保障

国际物流是随着国际贸易发展而产生的。然而从产生后,它便开始了独立的发展,且发展越来越壮大,并且国际物流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对国际贸易产生了非常深远的促进作用。

在跨国贸易中,货物的转移会带来国际物流量的上升,从而极大的促进了国际物流的发展。而在这其中,就要求国际物流为货物的运输、仓储、装卸、信息传输等各个环节过程中提供方便,以更好的方式来进行贸易。现代国际物流中的科技手段越来越多,这些科技手段能够使得物流活动中的信息迅速且准确的进行反馈,从而能够使得企业第一时间按照消费者的意愿生产出产品,并迅速的将产品传递到消费者手中,这样的环节极大地提高了服务水平,并刺激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通过在供应链以及各个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这样产品的流通周期会大大缩短,使得物流配送速度得以加快。另外,通过集成物流渠道、物流功能、物流环节以及制造环节,从而使扩大物流的服务,使之系列化,并且现在物流的规范作业,这样物流在贸易过程中出现的送货不及时、延迟交货以及货物损坏等不可控制的风险等都会大大降低,便利了各国企业间的贸易。然而,效率低下的的物流体系会日渐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的障碍,从事国际贸易需要巨大的流通费用,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抵消其所带来的利益。

一般说来,物流系统由运输、储存保管、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等组成,各个要素通过各自功能的发挥,有机而合理的实现物流系统的正常运作。物流在货物的国际运输转移过程中相对于国内的运输要复杂的多,此时对系统内部各个功能的要求也会更高。例如在运输中,同国内物流运输相比,国际运输要涉及更为广泛的环节,且这些环节要要复杂的多,线长面广,风险也大,总之,情况更为复杂。国际运输的主要途径包括:海运、空运、陆运、管道以及多式联运等。在国际运输过程中我们要对其方式进行合理的选择,确定最优方式以及最优路线,最后对所选方式进行合理而有效的分配与管理。在整个过程中,物流企业会用到多种不同的运送工具,并采取不同的运送方式,中间还有可能要进行多次的装卸和搬运,这样的话,就会与世界各国的保险公司、货主、海关、银行和各种中间人有着不可或缺的联系。而由于各国的政治、金融货币制度以及法律制度存在明显差异,从而就会增加可变的因素,因此一旦其中一个环节发生问题,其整个物流的效率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现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贸易中的多数产品都开始了由买房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过渡与转变。贸易商关注的重点成为如何更快、更好的满足消费者个性的需求。针对这个方针,国际贸易中的产品和服务体系向着更多样化和定制化的方向发展。国际贸易中,生产商往往把零件进行标准化,并进行一定规模的经济管理,当贸易商得知消费者的需求后,可通过对物流中零件的加工,实现客户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如今越来越高效的物流技术及物流服务系统为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它使得世界各国参与贸易获得的利益大为提高,并使得越来越多的非贸易品向着贸易品的方向转变着。同时,很多企业为了实现成本最低化,他们从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进购低成本的零部件和原料,在此基础进行组装和重组,最后把成品销往世界各地。据了解,跨国企业之间的销售和采购在国际贸易中占据着巨大比重,且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完善的国际物流系统是国际贸易顺利进行的保障,由上面讨论我们可以看到,国际物流技术及服务系统已经逐渐成为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重大因素。国际物流技术的发展可明显改善国际贸易的环境,并为国际贸易活动提供诸多便利条件。因此,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是与国际物流技术及服务系统的完善密不可分的。

总结:

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相铺相成,本文中的讨论表明了国际贸易的产生是国际物流产生的基础,同时国际物流的完善又是国际贸易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保证。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国际贸易的发展与国际物流的发展互为因果,并互相产生着反馈作用,不过,由资料可知,国际贸易对国际物流的促进作用相对于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的支撑作用要稍大。当今,北美、欧洲以及日本是世界贸易活动最为频繁的几个区域,其繁荣的贸易活动促进了世界物流组织的发展,我国应以他们为榜样,充分发展物流技术,为我国的贸易活动提供可靠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杨长春.论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关系[J].国际商务,2007,(10)

[2]段虹宇.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