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抗癌中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抗癌中药范文1
早在20世纪50年代人们已知道是各类基因控制细胞增生,80~90年代癌症基因研究更进入。
俗话说有矛必有盾。科学家自1970年找到第一个癌基因,至今已发现20种不同的癌基因,10余种癌抑制基因。癌基因诱发细胞增生,而癌抑制基因恰恰相反,但是当癌抑制基因受到某些因素影响发生突变,它就失去了这一抑制作用,其结果必然是癌基因无法无天,细胞增殖加快。1994年又发现了细胞凋亡基因,它不仅能使细胞停止分裂,更能使细胞死亡。同样,当凋亡基因受到某些因素影响发生突变时,也会失去其凋亡作用。因此,当癌基因在遗传、免疫、内分泌、精神等内在因素,及生物、物理、化学、营养等外在因素(统称致癌因素)触发后开始启动,而癌抑制基因及凋亡基因又发生突变,失去抑制癌基因的作用的时候,癌症就发生了。
癌症基因调控旨在了解哪些基因发生变异后,采取各种手段,包括药物来“纠正”变异基因,达到治疗目的。癌症基因治疗世界各国均在努力探索中,在我国,中医药调控基因已见端倪、方兴未艾。如砒霜中有效成分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有效,其既能下调凋亡抑制基因,又能上调凋亡诱导基因的表达,诱导癌细胞加速死亡。另外,雄黄(含砷)、轻粉(含汞)同样具有调控细胞凋亡作用。蟾蜍所含华蟾素低浓度时促进细胞分裂、增生和诱导细胞分化,高浓度时抑制细胞生长、促进细胞凋亡,并对人白血病细胞系、大肠癌细胞系有诱导凋亡作用。莪术中提取的榄香烯,可诱导人白血病细胞、人肝癌腹水癌细胞凋亡,并明显影响肿瘤细胞的分裂周期。槲皮素可诱导癌细胞凋亡,抑制癌基因表达。羊藿苷能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除凋亡基因外,首乌能调控癌抑制基因;大蒜油可上调癌抑制基因表达水平;丹参及姜黄素可抑制癌基因突变率;穿心莲显著抑制癌基因表达;土贝母对体外培养的人肾颗粒细胞癌和褐鼠种植性人肾颗粒细胞癌的生长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外,蛇六谷、叶楸碱、地榆鞣质、芹菜素、天花粉蛋白、汉防己碱、熊果酸等都对癌细胞有诱导凋亡作用,十全大补汤、六君子汤、人参养荣汤、小柴胡汤、当归补血汤等均具有诱导不同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中药诱导癌细胞凋亡原理众多,参与基因调控所涉及的面极广,调动了体内各种抗癌系统发挥更大的作用,与已有的手术、化疗、放疗、生物免疫治疗等相比,将会有一个极大的飞跃。我国中药品种繁多,其组成的中药复方更不计其数。可以相信,在癌症基因治疗中中药必将大有作为。
(作者每周二、四、六上午均有专家门诊)
抗癌中药范文2
对癌症的治疗,除根治癌瘤外,还必须考虑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然生存期限。现已公认,采用手术、放疗、化疗、中西药、气功等综合性治疗,可使60%以上的癌症患者获得治愈。这一综合性治疗从60年代开始兴起,到80年代已得到科学的验证,并作为现代肿瘤治疗学的原则被世界各国所接受。
美国著名预防医学博士G,E,伯克利在《癌症――怎样预防及怎样协助医生战胜它》中说:“如果得了肿瘤怎么办?当然,你必须寻找治疗方法……同时每天喝人参茶或吃人参丸《西伯利亚人参最好》,多服维生素、海草、镁及其他对身体有帮助的进补食物。……医学上常会发生奇迹。如果你按抗癌措施去做。奇迹就会在你身上出现。”在伯克利所说的治疗方法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以天然药物为主的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治疗癌症方法有很多种类,但在作用上不外乎扶正与祛邪。具体方法上有中药疗法、气功疗法、饮食疗法等。
中药治疗癌症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癌瘤已较彻底清除(经手术、放疗等)的患者。如无复发、转移迹象,一般宜连续服中药5年以上,然后减量维持,至10年以上可停药观察。另一种是癌瘤没有消除,或转移复发的患者,服用中药显然宜长期坚持。
现代研究证明,许多中药具有明显的抗癌作用。如中药山豆根对患吉田肉瘤以及肝癌的大鼠有明显的延缓死亡作用。平均60%的大鼠能治愈%在治愈的大鼠血清中发现有抗肿瘤性抗体的存在,此种抗体在传代大鼠中有遗传倾向。又如日本赵浦良三先生研究发现中药仙鹤草中含有抗癌成分,仅从其根中分离出的11种成分看,绝大多数具有抗癌活性作用。迄今为止,国内外医学界研究发现的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药有500多种。这些天然药物。均可在医生指导下,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适当选用,从而发挥更好的治疗作用。
近年来的临床实践发现,许多中药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如用党参与黄芪合并煎服。可增加癌症病人的免疫力。补肾中药如仙灵脾、补骨脂、肉苁蓉,能增进淋巴细胞抗癌功能。此外,还有野灵芝、冬虫夏草、十全大补汤等。这些药物在手术前后或放、化疗的同时适当服用。既可防止或减轻毒副反应,又可增强免疫功能。
抗癌中药范文3
与此同时,我国著名心身医学专家、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会会长、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何裕民教授在群体抗癌的流行病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他所领导的课题组研究发现,积极参加癌症康复乐园民生健康家园之类非正规团体活动的肿瘤患者,其总体治疗效果、康复情况和转移复发率等,均要较未参加这类非正规团体的患者明显要好得多。根据南通、深圳及上海等地区所做的大样本流行学调查结果显示,近三万名参与抗癌非正规团体活动的肿瘤患者,五年生存率高达70%以上。
那么,群体抗癌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它在抗癌斗争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又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社交活动是癌症康复关键之一
今年66岁的张阿姨曾经是一位晚期结肠癌患者。2004年12月23日,张阿姨通过手术治疗及探查,病理诊断为结肠癌,伴三分之二的淋巴转移,深肌层发现了癌细胞,术后化疗六个疗程之后,她来上海找到何裕民教授,经用中西医结合零毒抑瘤等疗法,至今病情稳定,没有出现复发和转移。在张阿姨的康复路上,癌友协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化疗期间,她深感疾病的知识很缺乏,一点都不懂,到第六个疗程,跟癌友有点交往了,逐渐懂得癌友之间要有交流,一是知道病情怎么处理,另外病后康复期怎么来配合治理。化疗一结束后,她就参加了南通民生健康家园,在家园里,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家,癌友互相关心、互相鼓励、学到了很多活下来的知识和办法。家园每年都会举办一系列公益活动,接受新病人咨询,提倡群体抗癌,她都会积极地参加。在家园里,她不但成就了自己,还帮助了别人。如今,张阿姨的邻居和朋友经常能在电视或报纸上看到她活跃的身影。
近几年来随着癌症发病率的逐年升高以及大量首次治疗结束后的患者流入社会,各地以清一色的癌症患者组成的癌症群体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他们自发地组织起来,相互关爱、相互激励,互诉衷肠,集体学练气功、太极拳,还组织文艺队唱歌、跳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抗癌效果,很快扭转了医院里以单科治疗、单一治疗、单个治疗,癌症患者处于孤独、无援的被动局面,变消极、悲观的被动等待治疗为积极、乐观的参与抗癌斗争,呈现了一片春光明媚、阳光灿烂的抗癌前景,翻开了群体抗癌、综合治疗的历史新篇章。
何裕民教授认为,一个人生了肿瘤以后,由于对肿瘤缺乏认识等原因,常常会产生一些复杂的心理和情绪,如悲观、失望、恐惧、孤独感、失落感等。医院治疗结束后,患者常常陷入困惑,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些什么,怎样做才能有效延续医院治疗的效果,更好地康复?对大多数癌症患者来说,参加公益性的癌症康复组织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何裕民教授进一步指出,我国的群众性癌症康复组织是探索中国特色癌症康复模式的新尝试,也是对目前医院常规治疗后的一种延续、完善和补充。这种群众性的癌症康复组织就是非正式的群体组织,是病人共同的人生经历、共同的求生渴望、共同的外部压力、共同的相互取暖需求将他们联系到一起。
孤独是引发癌症的罪魁祸首
21世纪什么疾病最流行?大家脱口而出的可能是“非典”、“甲流”。然而,心理学家的回答却是:孤独。欧洲一项针对1200位成年人所做的调查显示,约有1/3的人常感到孤单。在最新一期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上,芝加哥大学历时30年追踪5214名美国人后发现,人们一年平均有48天会感到孤单。调查表明,如果身边有一个携带“寂寞病毒”的朋友,你因此陷入寂寞的可能性比常人大52%!不仅如此,这种流行病还具有多米诺效应,甚至会连累到朋友的朋友。
孤独还是引发癌症的罪魁祸首。最新研究证明,孤独、寂寞的生活方式,可使癌症的发病率增加两三倍。美国、芬兰和瑞典三国的研究人员联合对4000名男女进行了为期12年的调查研究,研究对象当时的健康状况良好。研究人员依照他们的生活情况(包括家庭生活、婚姻生活、交友情况和社交活动等),把他们分为“社会活动活跃”和“与社群疏离”两组。12年的观察发现,“与社群疏离”的男性患癌症等严重疾病或在这段时期内死亡的人数较“社会活动活跃”组高两三倍;“与社群疏离”的女性患癌症等严重疾病和在这段时期内死亡的人数较“社会活动活跃”组高近两倍;而且与社会疏离程度越高,患病机会越多,死亡率也越高。
何裕民教授说:“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一旦脱离了社会,人就会被孤独所吞噬。癌症患者一定要多和其他人聊天互动,才不会让病情恶化。如果他们没有参与社交活动,很容易使病情恶化,甚至提早结束生命。”
群体抗癌彰显无穷魅力
目前,随着对肿瘤病因病理认识的深化、各种治疗方法的创新和改进,肿瘤治疗的理念、策略和模式也在不断地演变,恶性肿瘤的治疗正在经历从多元化治疗模式向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的发展。这种模式是有计划地、合理地应用现有的多学科(包括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各种有效手段,以最适当的经济费用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最大限度地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这种全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治癌模式,何裕民教授概括为GI4P模式,即:Guide(指导、引路),Integrate(整合),4P为预测性(Predictive)、预防性(Preventive)、个体化(Personalized)和参与性(participatory),后者指通过患者教育实现患者对治疗的理解与参与。
在长期的肿瘤临床实践中,何裕民教授注意到一个鲜明的事实:同样生了肿瘤,夫妻恩爱,每次就诊夫妇随诊的,以及老年患者中,子女孝顺,每次陪同就诊的,治疗效果明显较佳,康复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否则,疗效会受影响。因此,对肿瘤患者如何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也是影响疗效的一大问题。
在这里,何裕民教授强调的是患者自身的调整,也就是患者的“参与性”。他表示,社会支持是种双方的互动,首先是患者要有这类参与意愿,并解除了自我封闭,才可能有真正涉及社会的支持。可能后一因素更为重要,因为肿瘤患者心理活动有其一定的特殊性,易自我防范。而要对患者作出调整,我们就要把患者教育开导工作放在现代肿瘤治疗康复的GI4P模式背景下考虑。
抗癌中药范文4
利用小鼠Lewis肺癌细胞进行中药抗癌作用的研究,探索中医药对肺癌细胞生长与转移、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等遗传学与免疫学方面的研究,已成为中医药抗肺癌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笔者查阅了1998年1月-2008年1月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新药基金及各省市中医药管理局、卫生厅、教育厅等资助的中药抗小鼠Lewis肺癌作用研究文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复方研究
1.1 消积饮
该项研究为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资助课题(98-335),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完成。消积饮由黄芪、补骨脂、云芝、大黄、白花蛇舌草、莪术、全蝎、蜈蚣8味中药组成,具有扶正培本、化瘀解毒的功效,经水煮醇沉制备成药液,相当于5 g原药材/mL。分别研究了该方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及细胞凋亡的影响、对肺癌细胞周期的影响、对肺癌生长和转移抑制的影响、对肺癌移植瘤抑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消积饮能够抑制Lewis肺癌的生长,其抑瘤率为43.09%,对Lewis肺癌细胞周期入细胞内DNA合成有很大的影响,有可能影响Lewis肺癌细胞的基因表达,使G1期细胞不能通过细胞周期检测点进入S期而发生G0/G1期阻滞,阻断DNA合成,干扰肺癌细胞周期的正常进行,从而抑制肺癌细胞的分裂与增殖。使用该方后,Lewis肺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降低,表明消积饮可通过影响肿瘤细胞凋亡而起到抗癌作用。对小鼠Lewis肺癌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消积饮能抑制Lewis肺癌的生长及发生转移,其效果不仅表现在皮下肿瘤重量减小、肺转移率降低,还表现为肺转移结节数目减少[1-7]。
1.2 长必安胶囊
该项研究为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新药开发基金资助项目,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基础实验研究所完成。长必安胶囊由龟甲、鳖甲、黄芪、白术等7味药物组成,为棕褐色粉末,含5.54 g原药材/g,具有益气养阴、行气活血、祛瘀生新的功效。戴氏等[8]从扶正和祛邪两个方面观察了本品对Lewis肺癌小鼠肺转移及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本品可明显提高荷瘤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增加IFN-γ和TNF-α含量,并具有较好的量效关系;对Lewis肺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抑瘤率在30%以下,祛邪作用不强;对Lewis肺癌肺转移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肺转移的抑制率达18.2%,肺转移灶数抑制率达20.7%~56.5%。本品可作为抗肿瘤的辅助治疗药,用于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的辅助治疗。
1.3 承气生血方
该项研究为北京中医药大学课题资助项目(g2002-12),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等完成。承气生血方为民间流传的治疗恶性肿瘤组方,临床用于治疗肿瘤患者气血两虚证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承气活血方由天花粉、雄黄、大黄、柴胡、牛黄、当归、甘草等组成,具有清热祛痰、活血解毒等功效。唐氏等[9-10]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率,结合荧光显微镜观察凋亡细胞及凋亡小体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该方是能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来抑制小鼠Lewis肺癌肿瘤细胞的生长。提示承气生血方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对小鼠Lewis肺癌肿瘤生长与抑制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其1.2 g/(kg·d)组对肿瘤生长的抑制率为36.12%,1.2 g/(kg·d)与0.6 g/(kg·d)2组的肿瘤转移抑制率分别为60%和62.5%,效果虽然不如西药环磷酰胺(生长抑制率89.20%,转移抑制率90%),但其扶正作用仍值得进一步研究。
1.4 十全大补汤
该项研究为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资助项目(2002-57),浙江中医学院与浙江省中医院完成。十全大补汤含黄芪、肉桂、红参、茯苓、白术、甘草、熟地黄、白芍、川芎、当归,具有温补气血的功效,临床用于治疗气血两虚证。包氏等[11]研究观察了十全大补汤对小鼠Lewis肺癌转移的影响,将十全大补汤分为高、中、低3个剂量组,并与阿霉素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以上4组在抑瘤率实验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小鼠Lewis肺癌肺内转移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以上4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均表现为转移瘤结节数减少,结节较小,结节较为孤立。十全大补汤3组虽然结节数量多于阿霉素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十全大补汤能显著抑制Lewis肺癌肿瘤的生长、抑制肿瘤转移。
1.5 金安粉针剂
该项目为国家新药基金项目2000(96-905-05-261),北京中医药大学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共同完成。金安粉针剂由苦参、黄芪、川芎等组成(深圳海王制药公司生产),具有扶正培本、益气活血、清热解毒的作用。周氏等[12-13]利用小鼠Lewis肺癌细胞造模,研究了肺癌小鼠的体重曲线变化、抑瘤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率、TUNEL法观察了肿瘤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Lewis肺癌小鼠体重变化曲线本品与环磷酰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金安粉针组针组体重减轻少,小鼠毛顺光滑有光泽;在C57BL/6J小鼠能显著抑制肿癌的生长,并能提高其生存质量;金安粉针对Lewis肺癌细胞周期的影响是使细胞G2-M期细胞减少,并诱导部分细胞凋亡;金安粉针组除肿瘤组织有成片核碎裂外,组织内微血管也非常少,微血管的减少可导致组织缺血缺氧而继发细胞凋亡,或者是通过对病灶内血管生成抑制作用,引起肿瘤细胞凋亡。以顺铂为对照组进行研究,也验证了以上结果。
1.6 益气平悬饮
该项目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金资助项目(02-03JP30)与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1JJ2037),由湖南省肿瘤医院与湖南中医学院共同完成。益气平悬饮为清代费伯雄方,由人参、生黄芪、椒目、桑白皮、葶苈子、瓜蒌壳、半夏、黄芩、郁金、茯苓、刺蒺藜、蚤休、甘草等组成,具有益气温阳、利肺泄水的功效,经水煎醇沉法,制成含量为2 g原药材/mL。王氏等[14]观察了本品对小鼠Lewis肺癌组织细胞中IL-2、TGF-β1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品大、小剂量组Lewis肺癌组织细胞中的IL-2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与化疗组,而本品大、小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品大、小剂量组TGF-β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与化疗组,大小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益气平悬钦能促进小鼠Lewis肺癌细胞中IL-2 mRNA的表达,抑制TGF-β1 mRNA,纠正了Th1/Th2的漂移,进而纠正免疫微环境的紊乱,是本品抑制Lewis肺癌生长的分子学机制之一。
1.7 健脾益肺化淤方
该项目为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资助项目(2040030),暨南大学医学院完成。健脾益肺化淤方由党参、黄芪、仙鹤草、薏苡仁等组成,具有健脾益肺、化瘀解毒的功效。孟氏等[15]观察本方对小鼠Lewis肺癌的抑瘤作用与对免疫器官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品高、中剂量组有明显的抑瘤作用,高剂量与顺铂联合应用,抑瘤效果更为显著。本品对小鼠的进食、活动、饮食影响较小,有效剂量下对胸腺有抑制作用,用药后胸腺明显萎缩,而脾脏指数轻度增加。结果表明,本品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在肺癌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灵活应用健脾益肺、培土生金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疗效。
1.8 乌三颗粒
该项目为重庆市科委(1999)与四川省教委青年基金重点资助项目(2000-A71),由第三军医大学成都军医学院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共同完成。乌三颗粒为复方三类中药新药,由制何首乌、三七、红参、土鳖虫、大青叶组成,重庆华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该项目在基因组水平上探讨乌三颗粒抗肿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抽取经乌三颗粒治疗Lewis肺癌组织和未经治疗的对照组瘤组织总RNA并纯化mRNA,分别反转录并进行荧光标记,制作成Cd-NA探针,与小鼠MGEC-20S型基因芯片杂交,筛选出2组间差异表达基因。结果表明,2组间存在差异性表达基因45条,与对照组比较,本品组与恶性肿瘤浸润、转移相关基因表达下调,与促进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表达上调。基因芯片技术能高通量分析中药乌三颗粒防治Lewis肺癌的相关靶基因,为进一步揭示中药抗肿瘤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前沿性生物技术手段[16]。
1.9 固本抑瘤Ⅱ号
该项目为北京市科委资助项目(H010910190119),北京市中医研究所等单位完成。固本抑瘤Ⅱ号由党参、茯苓、白术、生黄芪、鸡血藤、莪术、川芎、苦参、女贞子、浙贝母等12味药物组成,具有益气活血功效,是北京市中医医院针对肿瘤患者,尤其是气虚血瘀证肿瘤患者研制的中药。张氏等[17]观察了本品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品可通过提高NK细胞、B淋巴细胞活性,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升高血色素,改善贫血,提高荷瘤小鼠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且本品具有显著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时间的作用。本实验结果与临床疗效相符。
1.10 肺瘤平膏
该项目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37182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完成。肺瘤平膏(又称益气活血解毒方)由白花蛇舌草、拳参、败酱草、草河车、败酱草、黄芪、西洋参、沙参、麦冬、桃仁、三七等组成,具有扶正培本、解毒抗癌、活血化瘀的功效。郑氏等[18]观察了肺瘤平膏及其拆方(将本品拆分为解毒方、益气方、益气解毒方)对Lewis肺癌移植瘤的抑瘤作用及对S-100蛋白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肺癌组织中的VEGF表达与树突浸润(DC)含量成负相关,即随着肺癌组织中VEGF表达的增强,其S-100蛋白密度均明显降低。其中益气方组S-100蛋白表达最高,解毒方组VEGF表达量最高,而益气解毒活血方组S-100蛋白表达较高,VEGF表达较低,表明本品可能一方面抑制血管生成,另一方面促使DC成熟,促进机体对癌细胞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相关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入。
1.11 益气活血解毒方药
辽宁省教育厅资助项目(99152133),辽宁中医学院完成。益气活血解毒方药含红参、黄芪、莪术、桃仁、白花蛇舌草、天花粉、半枝莲、仙鹤草等组成,具有益气活血解毒功效。王氏等[19]观察了益气活血解毒方药对小鼠Lewis肺癌微血管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方能明显减少肿瘤中微血管数目及癌细胞对血管的侵袭能力,其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间质内毛细血管的生成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同时减少血行扩散的途径来达到抑制肿瘤扩散的目的[19]。
1.12 益肺颗粒
该项目为杭州市卫生局青年基金资助项目(9803),杭州市中医院与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共同完成。益肺颗粒由南沙参、北沙参、黄芪、炙鳖甲、半边莲、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组成,临床用于预防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转移疗效确切。张氏等[20]采用皮下接种Lewis肺癌模型,观察了益肺颗粒对小鼠瘤重及肺转移灶的影响、血白细胞的变化、小鼠免疫器官重量系数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进行了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本品对Lewis肺癌皮下移植瘤及肺转移灶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环磷酰胺合用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可明显升高血白细胞,抑制胸腺增生,CD4明显升高,CD8值下降,CD4/CD8值显著升高。并且本品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最大耐受量相当于成人用量的112倍。本品对Lewis肺癌有抑制作用,并有增效减毒和免疫调节作用。
1.13 益肺抗瘤饮
该项目为上海市“八五”攻关项目(85919010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完成。益肺抗瘤饮由黄芪、北沙参、天冬、女贞子、七叶一枝花等药物组成,具有扶正祛邪作用。朱氏等[21]观察了本品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神经内分泌免疫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本品能抑制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增加体重,提高自然杀伤细胞、LAK细胞、IL-2水平,降低β-内啡肽、雌二醇水平,其抑瘤作用机理除与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外,还与降低β-内啡肽、雌二醇的水平有关。
1.14 异功化瘤颗粒
该项目为四川省科技厅资助课题,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完成。异功化瘤颗粒由养阴扶正的药物组成。肖氏等[22]观察了本品对Lewis肺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大剂量(21.6 g/kg)和中剂量(10.8 g/kg)有明显抑瘤作用。
2 中药化学成分研究
2.1 紫杉醇
该项目为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94J080)与湖北省科委重点科研课题资助项目(962P1106),湖北医科大学完成。紫杉醇是一种从太平洋紫杉属短叶紫杉茎皮中提取的抗肿瘤药物,属于细胞周期G2/M期阻滞剂,并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本项研究探讨了紫杉醇对Lewis肺癌的抑制作用机理,对Lewis肺癌细胞增殖、对细胞核形态DNA含量及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的影响。实验结果证实了紫杉醇可明显抑制小鼠对Lewis肺癌的生长和转移,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紫杉醇对Lewis肺癌细胸增殖有抑制作用,并且疗效优于IL-4,但紫杉醇单用毒性较大,与IL-4合用,可减轻毒性,增加疗效[23-25]。辽宁中医药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572415)]进行了针刺联合紫杉醇对Lewis肺癌一般状态及抑瘤率影响的实验研究,分别采用针刺、药物及针药结合对Lewis肺癌小鼠模型进行治疗,观察小鼠的生存状态、肿瘤体积的动态变化、瘤重及抑瘤率。结果表明,针刺联合紫杉醇具有良好的抑瘤作用,并能改善动物的生存状态,其作用优于单用紫杉醇或单用针刺[26-27]。
2.2 康莱特注射液
该项目为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资助项目(2004c065)。探讨了本品对Lewis肺癌小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C)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对Lewis肺癌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VEGF-C蛋白的阳性表达和血管形成正相关,血管形成和肿瘤复发转移具有一致性。实验结果表明,该药高、中、低剂量组的VEGF-C蛋白阳性细胞数降低,以高剂量组最为明显,提示本品可降低VEGF-C蛋白的阳性表达,减少肿瘤血管形成及肿瘤营养供应,对防止肿瘤复发转移有积极的意义,是防止肿瘤复发转移的可能机制靶点。免疫功能结果表明,本品可明显提高Lewis肺癌小鼠的脾、胸腺指数,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TNF-α、IL-1、IL-6在外周血中的含量,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机体免疫器官及免疫功能有保护作用[28]。
2.3 金荞麦
金荞麦为蓼科植物天荞麦的根状茎,主要含有羟基蒽醌类、野荞麦苷、双聚原矢车菊苷元等。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项目2000-J-B-02)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免疫组化法检测、观察了咸麦宁(金荞麦干燥根茎提取的单宁类化合物)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周期及Cyclin D1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咸麦宁可能过降低肿瘤细胞Cyclin D1的表达,将肿瘤细胞阻止于G0-G1期,使细胞不能进入S期进行DNA复制,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29]。浙江温州医学院等(香港百草堂有限公司、香港保健协会研究项目)进行了金荞麦Fr4(金荞麦抗癌作用有效部分之一)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荞麦Fr4在400 mg/kg剂量时可明显抑制小鼠Lewis肺癌生长,可下调MMP-9的表达,但不影响TIMP-1活性,其抗肿瘤的分子机制可能与下调MMP-9表达有关[30]。
2.4 槲皮素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C2005033)与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苏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基金资助项目)分别进行了槲皮素、槲皮素与川芎嗪合用对小鼠Lewis肺癌生长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槲皮素与川芎嗪合用可明显抑制Lewis肺癌移植瘤的生长,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血管生成、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有关,槲皮素与顺铂联合应用也可提高抑瘤疗效[31-32]。
2.5 魟鱼软骨多糖
魟鱼软骨多糖是魟鱼软骨经盐酸胍抽提、膜超滤、丙酮分级沉淀、SephAdex凝胶柱层析分离纯化获得的单一多糖,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辽宁省教育厅资助项目(202173371)]探讨了魟鱼软骨多糖对小鼠Lewis肺癌作用的分子机制,用环磷酰胺作对比,计算原发瘤抑制率及肿瘤转移数,采用RT-PCR和Westem blot检测原发瘤组织VEGF、bFGF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表明,魟鱼软骨多糖能明显抑制小鼠Lewis肺癌原发瘤的生长和转移,可能与其抑制肿瘤VEGF、bFGFmRNA和蛋白表达有关[33]。
2.6 金针菇多糖
金针菇多糖由金针菇子实体中提取,经分离和纯化而得,其多糖含量为68.67%,含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和木糖。浙江省中医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项目(93C022)]观察了本品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免疫功能,结果本品大、中、小3个剂量的平均抑瘤率为35.65%、39.88%、31.51%,平均抗转移率为45.03%、57.80%、36.85%,并能明显提高Lewis肺癌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对Lewis肺癌小鼠脾细胞IL-2的产生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34]。
2.7 青蒿素
青蒿素是1972年从中药青蒿中分离得到的具有抗疟作用的单体成分,多项研究表明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对多种肿瘤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371586)]探讨了青蒿素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生长和淋巴管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蒿素组瘤内微淋巴管密度、肺湿重、肺转移发生率、肺转移结节均较低,存活率明显增加,表明青蒿素可有效抑制Lewis肺癌淋巴管生成和肺转移,提高小鼠存活率[35]。
2.8 川芎嗪
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0070915)],研究了川芎嗪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对小鼠Lewis肺癌生长抑制作用与抑制血管生成的关系,检测了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体积、质量、肺转移灶数、肺瘤微血管密度(MVD)和VEGF的表达。结果川芎嗪组肺癌移植瘤体积、质量、肺转移灶数、MVD和VEGF的表达均显著降低,表明川芎嗪能明显抑制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的生长和转移,其作用机制与抑制VEGF的表达、抑制血管生成有关,而丹参注射液无明显作用[36]。
2.9 黄芪注射液
武汉大学与武汉武警湖北总队医院[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94J080)与湖北省科委重点科研课题资助(962P1106)]研究了黄芪注射液对Lewis肺癌细胞核形态、DNA含量及AgNORs计数的影响。利用图像分析仪对肿瘤细胞核形态、DNA含量及AgNORs计数进行测量,结果表明,使用本品后肿瘤细胞体积缩小,生长受抑制,核DNA含量降低,肿瘤增殖能力减弱;AgNORs颗粒增大,计数减少,颗粒混合型和单一型增多。细胞核形态参数据反映了细胞核的大小,DNA含量的AgNORs反映了肿瘤细胞增殖的特点,分别从静态和动态功能两个方面对Lewis肺癌的生长与分化提供了信息,并具有良好的相关性,黄芪注射液对Lewis肺癌具有抑制作用[37]。
3 小结
本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中医药治疗肺癌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资助项目逐年递增,“十一五”期间也将中医药防治肺癌列为重大疾病项目,给予了大量资金资助。对以上复方进行统计,共使用的药味为57味,使用较多的药味为21味,其频次由高至低依次为黄芪、白花蛇舌草、茯苓、白术、川芎、莪术、甘草、红参、苦参、仙鹤草、女贞子、三七、当归、大黄、桃仁、鳖甲、北沙参、半枝莲、败酱草、天花粉、党参,治则功效主要为(频次由高到低)扶正培本、解毒、活血、益气、祛瘀、清热。中药抑制Lewis肺癌的作用主要机理:抑制肿瘤细胞周期的DNA合成,影响Lewis肺癌细胞的基因表达,从而达到抑制肺癌细胞的分裂与增殖;促进肿瘤细胞中IL-2 mRNA的表达,抑制TGF-β1 mRNA,纠正Th1/Th2的漂移,纠正免疫微循环紊乱;降低Lewis肺癌细胞凋亡指数,影响肿瘤细胞凋亡而起到抑制肿瘤作用;抑制Lewis肺癌毛细血管生成,降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促使树突浸润成熟,微血管减少可导致肿瘤组织内缺血缺氧引起肿瘤细胞凋亡,由此减少由血行扩散而导致的肿瘤转移。提高小鼠Lewis肺癌细胞免疫功能:增加TFN-r、IL-1、IL-2、IL-6含量和TNF含量;增加脾脏指数,抑制胸腺增生,提高NK细胞、B淋巴细胞活性,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升高CD4含量;升高血色素及白血胞数,改善贫血状态;降低β-内啡肽、雌二醇水平。同时,中药具有增效减毒作用,与化疗药物合用,可提高疗效,并降低化疗药的毒性。
参考文献
[1] 梁朝晖,张维彬,汪原因波,等.中药组方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2,(3):20-22.
[2] 张维彬,梁朝晖,石灵春,等.中药组方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抑制作用的机理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2,(4):454-455.
[3] 汪 波,刘宇龙,石灵春,等.消积饮对影响小鼠Lewis肺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原位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2,(3):186-188.
[4] 卢君仁,刘宇龙,吴万垠,等.消积饮对Lewis肺癌细胞周期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研究,2001,(3):38-39.
[5] 黎 云,汪 波,贾 军,等.消积饮对肺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机理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5,(2):34-36.
[6] 卢君仁,刘宇龙,吴万垠,等.消积饮对小鼠Lewis肺癌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机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8):42-44.
[7] 刘宇龙,徐 凯,汪 波,等.消积饮抑制lewis肺癌细胞周期及其机制的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2,(5):608-609.
[8] 戴关海,杨 锋,沈汉澄.长必安胶囊对小鼠Lewis肺癌肺转移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6,(4):230-231.
[9] 唐炳华,崔 巍,王继峰,等.承气生血方对小鼠Lewis肺癌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8):590-592.
[10] 唐炳华,崔 巍,王继峰,等.承气生血方对小鼠Lewis肺癌生长及转移的抑制作用[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5,(3):38-41
[11] 包素珍,郑小伟,孙在典,等.十全大补汤抗小鼠Lewis肺癌转移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5,(6):1018-1019.
[12] 周彩虹,林洪生,黄启福,等.中药金安粉针剂对小鼠Lewis肺癌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探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3,(5):672-675.
[13] 周彩虹,林洪生,黄启福,等.中药金安与顺铂诱导小鼠Lewis肺癌凋亡的研究[J].中国肿瘤,2003,(3):169-171.
[14] 王云启,田雪飞,何 欣,等.益气平悬饮对小鼠Lewis肺癌组织细胞中IL-2、TGF-β1 mRNA表达的影响[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6):18-20.
[15] 孟 华,曹 勇,夏清华.健脾益肺化淤方对小鼠Lewis肺癌作用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7,(1):11-12.
[16] 石锦萍,藏志和,辛志伟,等.基因表达谱芯对乌三颗粒抗Lewis肺癌相关靶基因的分析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7):530-532.
[17] 张甘霖,王笑民,李 萍,等.固本抑瘤Ⅱ号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3):489-492.
[18] 郑红刚,熊 露,朴炳奎,等.肺瘤平膏及其拆方对Lewis肺癌移植瘤的抑瘤作用及对S-100蛋白和VEGF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5):370-372.
[19] 王 哲,井 欢,明彩荣,等.益气活血解毒方药对小鼠Lewis肺癌微血管密度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3):384-385.
[20] 张志娣,黄 挺,杨少山,等.益肺颗粒治疗小鼠Lewis肺癌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5,(3):148-149.
[21] 朱惠蓉,刘嘉湘.益肺抗瘤饮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神经内分泌免疫的实验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44-46.
[22] 肖 桦,黄秀凤,李 艳,等.异功化瘤颗粒对Lewis肺癌的抑制作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1):26-27.
[23] 林宜先,江 曼,刘铭球,等.紫杉醇对Lewis肺癌抑制作用及机理的研究[J].中国肺癌杂志,2000,(3):205-207.
[24] 胡雪峰,刘铭球,喻伦银,等.IL-4和紫杉醇对Lewis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国肺癌杂志,2000,(4):257-261.
[25] 胡雪峰,刘铭球,喻伦银,等.IL-4、紫杉醇对Lewis肺癌细胞核形态DNA含量及AgNORs的影响[J].肿瘤,2000,(6):406-410.
[26] 成泽东,陈以国.针刺联合紫杉醇对Lewis肺癌小鼠一般状态及抑瘤率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24-25.
[27] 张爱琴,孙在典,马胜林,等.康莱特注射液对Lewis肺癌小鼠VEGF-C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8,(1):5-6.
[28] 张爱琴,马胜林,孙在典,等.康莱特注射液对Lewis肺癌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4):199-200.
[29] 娄金丽,邱全瑛,何秀娟,等.威麦宁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周期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41-44.
[30] 陈晓锋,顾振纶,杨海华,等.金荞麦Fr4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MMP-9、TIMP-1蛋白表达的影响[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383-386.
[31] 符慧群,李杰平,贺兼斌,等.槲皮素联合川芎嗪对小鼠Lewis肺癌生长的抑制作用[J].肿瘤防治研究,2007,(3):175-177.
[32] 金念祖,茅 力,朱燕萍,等.槲皮素及槐米提取物对小鼠Lewis肺癌的抑瘤实验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108-110.
[33] 郭 斌,袁 戈.魟鱼软骨多糖对小鼠Lewis肺癌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07,(1):110-112.
[34] 陈芝芸,严茂祥,项柏康.金针菇多糖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3,(4):226-227.
[35] 郭 燕,王 俊,章必成,等.青蒿素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生长和淋巴管生成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4):357-360.
抗癌中药范文5
抗、治艾滋病的中药选用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或重点或焦点之一。我们的看法是:首当其冲的是以毒攻毒的中药选用,伴随着或紧接着的是攻补兼施的中药选用。
1 艾滋病与中医药
艾滋病的罪魁祸首是HIV[1],艾滋病主要是通过性接触或血液、血制品及母婴传播传染。是否是艾滋病,中医主要是通过“望、闻、问、切”,加上现代检查手段予以确认,这一点与传统的中医药诊治其他疾病方法十分类似。
从艾滋病作为一个连贯的病程发展过程来看,它有点儿类似传统中医认识的肺结核、糖尿病等慢性病、“富贵病”的病程发展“线路”。因此,许多学者则按常规的诊治慢性病的方法诊治艾滋病,也即因人(患者年龄、病史、症状、体质等)、因时、因环境配伍组方并随证加减。
在选用哪些或何种杀灭HIV病毒的中药上,尤其是在诊疗过程中的方药组成、配伍、加减上,中医药业内人士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而现在,人们对艾滋病的病因、机制[2,3]、病程发展“线路”等已基本清楚。艾滋病的病程“线路”较为直观或者说基本上是直线型:急性感染期潜伏期艾滋病前期典型艾滋病期[4]。而慢性病的病程“线路”则较为模糊或者说是非直线型(便于理解),可以分为:始发稳步急速扩展四个时期。单就始发,就可因人因时因环境等不同而不同(譬如癌症这一特殊的慢性病,这里我们不具体指某一组织或器官的癌,患者的始发原因也可能不同),因而也就要随证配伍并随证加减组方。而就艾滋病的始发(即:急性感染期),直接且较为明确的原因就是艾滋病病毒感染、侵入。病毒感染是通过性接触等上述几种途径而发生。所以笔者认为,对付艾滋病,关键是杀灭艾滋病病毒及其紧接着的攻补兼施,似乎不必完全按照治疗各种慢性病的方法,需要因人因时因环境根据病程不断地随证加减组方。
2 《本草纲目》的用药原则和方法值得参阅
笔者认为,《本草纲目》及李时珍的用药原则、方法,在抗、治艾滋病方面,值得鉴赏和参考。
《本草纲目》及李时珍的组方用药最显著的特点是组方简洁,用药“君臣”十分明确[5]。在中草药采取上是“因物因时因地因征(在此为物之性状、质地等)也即”,法度自然,辩证取用。
有学者对李时珍的《濒湖集简方》作过统计分析,除去针刺、艾灸、掠及摩压各1法外,在尚有204方中,5味药及不足5味药之药方占9755%[6]。
《本草纲目》在 “诸风”中的各经主治药一共11味[7],如藁本,手太阳;羌活,足太阳等。面对诸风发散药一共12味,如麻黄,用于发散贼风、风寒、风热、风湿,身热,麻木不仁。熬膏服之,治风病取汗;又如葛根,用于发散肌表风寒、风热、止渴等。“诸风”中的“风寒风湿”一共79味药。这其中,有酿酒或浸酒用于某一症候的有28味,如五加皮,名追风使,治一切风湿,痿痹挛急,宜酿酒等。当然,这28味药的大多数均能与其他药物配伍。针对某一症候或主症的同功药共27味,如车前子、忍冬藤、伏牛花等并主风邪湿痹、骨痛拘挛等。其中多数为2味或3味并主某一症候或症状。每一味亦可与其他药配伍。也就是说,在79味药中,有50多味具有“君”或“臣”特点的单一针对主症药。如苍术,大风疼痹,筋骨软弱,散风除湿解郁。汁酿酒,治一切风湿筋骨病;再如防风,三十六般风,去上焦风邪……等等。这很清楚,手太阳之主治药藁本,足太阳之主治药羌活。“风寒风湿”范围类的用药中针对某一主症药却多在1~2味或3味药。
《本草纲目》有制方之大、小、缓、急等七方。其君一臣二佐九为之大方也。这也就是说大方也不过12味药。
在缓方中,“有品件众多之缓方,药众则递相拘制,不得各骋其性也”。意即一方中药味数过多(笔者以12味为大方计,超过此则为“品件众多”)则不仅影响各味药药性的最佳发挥,而且各味药间会产生相互牵制、抑制作用。
《本草纲目》还有: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宜摄之制方原则。制方“合和宜一君、二臣、三佐、五使,又可一君、三臣、九佐使也”。按此笔者理解,最佳且大方也不过11味或12味药。当然也可以有13味的情况。又,“凡药之所用,皆以气味为主。补泻在味,随时换气,主病为君。假令治风,防风为君;治寒,附子为君;治湿,防己为君――兼见何证,以佐使药分治之,此制方之要也。”
在用药及药物配伍上,《本草纲目》有:“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如:黄芪,茯苓为之使,恶白鲜、龟甲;黄连,黄芩、龙骨、理石为之使;苦参,玄参为之使,恶贝母、漏卢、菟丝子;大黄,黄芩为之使,恶干漆,忌冷水;补骨脂,得胡桃、胡麻良;栝楼根,枸杞为之使等等。
在采用药上,《本草纲目》有:“阴干,采造时月生熟”;又有“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还有“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例:“\[弘景曰\]凡采药时月,皆是建寅岁首,……其根物多以二月八月采者,谓春初津润始萌,未充枝叶,势力淳浓也。至秋枝叶干枯,津润归流于下也。大抵春宁宜早,秋宁宜晚,花、实、茎、叶,各随其成熟尔。”又例:“\[孙思邈曰\]……今之医者,不知采取时节,至于出产土地,新、陈、虚、实,一皆不悉,所以治病十不得五也。”再例:“\[马志曰\]今按法阴干者多恶,如鹿茸阴干多烂,火干且良。草木根药,九月以前采者,悉宜日干;十月以后采者,阴干乃好。”还如:“\[时珍曰\]生产有南北,节气有早迟,根苗异收采,制造异法度。”又有:“孔志约云:动植形生,因地舛性;春秋节变,感气殊功。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乖于采取,则物是而时非。名实既虚,寒温多谬,施于君父,逆莫大焉。”
3 抗、治艾滋病首当其冲于以毒攻毒
从整理有关资料[]得知,目前在中草药抗、治艾滋病方面主要集中在以抗病原微生物、抗病毒和抗肿瘤为主、提高机体免疫力的药物上。资料中有红花、紫花地丁、人参、黄连、滇黄精、贯叶连翘等等一百多种。
我们认为,对付艾滋病这一综合征,选用药首当其冲的是针对其罪魁祸首――HIV。
如何对付HIV?用哪一或哪些中药更有杀伤力?业内人士、学者们是各有其道各有千秋,这也可能正是目前中药抗、治艾滋病研究的热点或重点或焦点之一。
我们考虑,似乎首先可采用以毒攻毒法来对付HIV。
这里主要根据该药:①药本身有毒;②抗病原微生物;③抗病毒;④抗肿瘤;⑤提高机体免疫力等药理药性、或这其中的几个特性来筛查首选药。对一般虽具有抗病原微生物和抗肿瘤、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药物,但可能因剂量关系而致毒的中药――也即非本身有毒的中药,不列入首选药。筛查结果,像雄黄、斑蝥[8]、狼毒、蓖麻子、百部、藤黄、商陆、藜芦、雷公藤、轻粉、蜈蚣、贯众、蚤休、苦参、蟾皮、蟾酥、蟾蜍、蜂房[9]等等中药可列入首选药类。例蓖麻子,本身有毒,又具抗艾滋病病毒作用[10],尤当列入此类中。
而像天花粉、玫瑰花,本身虽无毒,但有针对性:抗HIV作用,这里也可考虑列入首选药类。
在无论何种剂型(片剂、散剂、丸剂、膏剂等等)的药物组成中,可参阅《本草纲目》及李时珍等古人的用药原则和方法,在这里我们主张:君臣佐使、相须相使,皆用性质相同的都具“毒性”的。当然,关键是对付HIV的“君”药上。这就好比:手太阳之主治药为藁本;车前子、忍冬藤、伏牛花等并主风邪湿痹、骨痛拘挛;用麻黄发散贼风、风寒、风热、风湿,身热,麻木不仁;用葛根发散肌表风寒、风热、止渴等。
笔者着眼于列出上面一些中药,是因为推测以毒攻毒的抗HIV的中药似乎很有可能就存在于这些中药中,而具体哪一种(也可能哪两种或哪三种)是“君”药?或者具体哪一种(也可能哪两种或哪三种)可作“君”药用,有待筛查。当然,不是没有可能上述以外的某种中药也可作为抗HIV的“君”药,这也有待探究。在此还有必要赘述一句的是,这些药物间如何配伍和使用多少味药以及某一味药的药量大小等,都是很重要的问题。
4 以补为主的攻补兼施抗、治艾滋病
在研究歼杀HIV的抗、治艾滋病中药选用的同时,伴随着或紧接着的似乎应是以补为主、攻补兼施的,以提高、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中药的选用。
以补为主、攻补兼施的杀毒、抗肿瘤,以提高、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中药品种繁多。相关资料显示,业内人士有选用以补气为主的、以补血为主的、有补阴的、有补阳的等等。
笔者有针对性地(侧重于以毒攻毒后的攻补兼施)查阅了文献,并综合有关资料中的选用药倾向于以下中草药的选用,它们是:黄芩、黄芪、黄连、黄精、牛蒡子、海藻、大黄、大蒜、苦瓜、石榴皮、松节、猪苓、虎杖、紫草、白芍药、丹参、五味子、夏枯草、茵陈蒿、绞股蓝、生地黄、枸杞子、远志、白术、茯苓、茶叶、白花蛇舌草、刺五加、青蒿、羊藿、当归、人参、冬虫夏草、灵芝、甘草、何首乌、香菇、杏仁、巴戟天、补骨脂、金银花。其中的羊藿、当归等十二味药可主作“臣药”用。
前面提及的天花粉,亦可列入此类,与上述药配伍组方。
此外,像蜂乳、蜂毒、蜂胶、蜂蜡、蜂蜜、蜂房这一“蜜蜂系列物”也是这类选用药。同时可考虑将这一系列物“制成一物”与上述药配伍组方。
再有,可考虑将前及的蟾皮、蟾酥、蟾蜍这一“蟾蜍系列物”“制成一物”列入此类,参与配伍组方。
无论何种剂型,药物组方莫过或“君一臣二佐九”或“一君、二臣、三佐、五使”或“一君、三臣、九佐”等之大方。配伍集中在相宜相须相使上,使得药物功力君臣佐使、合心合力(这也避免了药味数“品件众多”的弊端)。
5 采用药考虑影响所选药物的实际功效的因素
在采用药上,所选药物可能是植物的某一器官(根、茎、叶、花、果、实);也可能是动物的某一器官;也可能是有毒的或者是无毒的;还可能是野生的或者是人工的;何时采撷的;何地采撷的;怎样采、制的等等,无论何种药物,可能因采撷时间的不同、因产地的不同、因制作工艺和方法的不同等,对药物的功效会有一定的影响,甚至是很大的或重要的影响(这一点在前面2中已有提示),这我们应予以考虑。其次,笔者以为,许多中药,应注意其单味药药物整体性。譬如用其根,无论何种剂型,其制成物是根的全体,而不是其某一两种成分的提取物。当然,必须也只能或只需其某一部位或某一两种成分的药物,则另当别论。另外,复方剂及其剂型的选择,对药物功效的发挥似乎也有影响,因为有的药物只能制成汤剂或散剂才具最佳功效;有的和他物配伍,不起君臣作用而是相互牵制。这些方面的例证可参阅《本草纲目》相关论述,在此不赘述。
综上所论,抗、治艾滋病的中药选用,首先和首选以毒攻毒,紧接着攻补兼施。两期用药。至于剂型选择,在能使药物功效充分发挥的前提下,以方便使用为好。
现在的问题似乎仍然是歼击艾滋病病毒的君药选用;攻补兼施的君药选用及其君臣佐使的配伍组方等。我们深信,随着不断深入的研究,问题会逐一解决,使具有广谱、高效、经济的抗、治艾滋病的中药或中草药药品问世。
[]:文中的有关资料或相关资料均来自IT网上艾滋病方面的文章,在此向这些作者致谢。
参考文献
1 Ivan M. Roitt,Peter J. Delves. Roitt’s Essential Immunology[M]. Tenth Edition. 2001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314-315.
2 Lansing M.Prescott, John P.Harley,Donald A.Klein Microbiology[M]. Fifth Edition. 2002 McGraw-Hill companies, 878-883.
3 Reginald H.Garrett,Charles M.Grisham Biochemistry[M]. 2nd ed. 1999,by Harcourt,Inc.978.
4 shop.省略/promotion/aids/check.php 13k 2005-9-13.
5 骆传祖.中医药研究[J]. 2002,18(增刊),4.
6 徐长化.纪念李时珍诞辰480周年学术论文集[C].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8,152.
7 李时珍.本草纲目[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133.
8 田代华. 实用中药辞典(下卷)[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883.
抗癌中药范文6
【关键词】 抗真菌药; 艾滋病; 深部真菌感染
ABSTRACT Deep fungal infection is one of the major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 in HIV/AIDS patients, and has become a leading cause of infection-related mortality in HIV-positive inpiduals. With more and more new antifungal agents emerging, the antifungal treatment regimen will be optimized, and it will improve the prognosis and survival qualities of patients with AIDS. In order to correctly use antifungal drugs in patients with HIV, the application of antifungal drugs to aspergillosis, candidiasis and cryptococcosis in HIV/AIDS patients is review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Antifungal drugs; HIV/AIDS; Deep fungal infection
艾滋病患者由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而极易并发各种深部真菌感染,随着艾滋病疫情的蔓延,深部真菌感染的患者日益增多。引起深部真菌感染的真菌几乎包含了所有已发现的致病性真菌和某些条件致病性真菌,临床上以念珠菌、曲霉、隐球菌等真菌引起的深部真菌感染比较多见,深部真菌感染发生部位以肺、脑等内脏器官和深部组织为主,深部真菌感染对艾滋病患者的危害性极大,这类患者的病死率极高。随着新型抗真菌药物不断问世,抗真菌方案也不断被优化,这将有助于改善艾滋滋病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介绍抗真菌药在艾滋病合并曲霉、念珠菌及隐球菌感染中的应用,以促进临床应用的规范化。
1 侵袭性曲霉病的治疗
2000年美国感染病协会(IDSA)公布了侵袭性曲霉病的治疗指南[1]。对于侵袭性曲霉病,尤其是威胁生命的严重感染,可首选两性霉素B(AMB)进行治疗,但两性霉素B治疗侵袭性曲霉病的总有效率不足40%,对于肾功能减退或存在肝损害危险的患者也不适合使用两性霉素B,这部分患者可选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AMBL)。伊曲康唑(ITR)可用作治疗曲霉病的替代药物,伊曲康唑可口服,也可静脉给药,对于长期接受抗真菌治疗的患者,如果不存在吸收障碍且没有同时使用与此药发生相互作用的药物时,可口服伊曲康唑;也可开始静脉使用两性霉素B,待病情得到控制后再口服伊曲康唑进行维持治疗。
Voriconazole(伏立康唑,VOR)是目前唯一获得FDA批准的第二代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已经被批准用作治疗曲霉病的一线药物。一项研究比较了voricona-zole和两性霉素B对侵袭性曲霉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2],结果显示,voriconazole治疗的有效率高于两性霉素B(治疗12周时的有效率分别为52.8%和31.6%),存活率明显高于接受两性霉素B治疗的患者(12周的存活率分别为70.8%和57.9%),接受voriconazole治疗的患者中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13.4%,而接受两性霉素B治疗的患者中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3%。
Posaconazole(泊沙康唑,POS)是新型三唑类抗真菌药,抗菌谱广,抗菌效力强。本品对曲霉和其它很多真菌都有杀菌作用,尤其是对多烯类和其它三唑类抗真菌药耐药的难治性或侵袭性真菌感染有效。体外研究显示posaconazole对曲霉的抗菌效果与voriconazole相当或强于voriconazole,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posaconazole的耐受性好。一项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显示[3,4],posaconazole治疗侵袭性曲霉病的成功率为42%,而传统抗真菌药治疗此病的成功率仅为26%。
Caspofungin(卡泊芬净,CSF)为第一个获FDA批准的echinocandin(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该药在临床研究中很少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耐受性好,FDA已批准caspofungin用于侵袭性曲霉病的补救治疗,即主要用于治疗其它抗真菌药治疗失败的患者。一项研究评价了caspofungin在治疗难治或不能耐受常规抗真菌药物的曲霉病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显示caspofungin治疗这类患者的有效率达44.6%,32.3%的患者体内曲霉达到完全清除,仅有12%的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5]。
Micafungin(米卡芬净,MCF)于2002年12月在日本首次上市,本品为脂肽类半合成抗生素,作用机制与caspofungin相同。对念珠菌属、曲霉属、部分丝状真菌具有广泛的抗真菌作用,对耐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念珠菌有效。该药已被FDA批准用于治疗食道念珠菌病和预防骨髓移植患者的真菌感染。日本的一项研究表明[6],micafungin治疗侵袭性肺曲霉病的有效率达60%,治疗坏死性肺曲霉病的有效率达67%。
随着新型抗真菌药物的不断出现,抗真菌药物联合应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体外及动物实验均未能证实两性霉素B与唑类抗真菌药的联合应用可以提高疗效[7],由于唑类与echinocandin类抗真菌药物各自抗真菌作用的机制不同,两者联合应用可能具有潜在的协同效应。动物实验显示caspofungin与voriconazole联合应用对治疗曲霉病具有良好的疗效[8,9]。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10],对于两性霉素B治疗失败的曲霉患者,联合使用caspofungin与voriconazole与单独使用voriconazole相比,联合用药方案的3月存活率明显高于单独用药方案,作为补救治疗方案,联合用药可降低病死率。
2 侵袭性念珠菌病的治疗
念珠菌菌种鉴定及药敏检测对指导侵袭性念珠菌病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曾接受过抗真菌药物治疗而疗效不佳的患者或非白念珠菌感染的患者尤为重要。Ostrosky-Zeichner等[11]研究了AMB、氟康唑(FLU)、ITR、POS、VOR、氟胞嘧啶(5FC)、CSF、MCF及阿尼芬净(anidulafungin,AFG)对念珠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性最低,对其它6种抗真菌药都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
IDSA推荐的侵袭性念珠菌病的治疗方案[12]见Tab.1。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还应同时考虑患者肝、肾功能情况,尤其当患者因存在其它情况和存在复合病变而接受其它治疗时更应加以注意。
新型唑类抗真菌药物的出现为治疗侵袭性念珠菌病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FDA已经批准voriconazole用于治疗念珠菌血症及食道念珠菌病。一项多中心、公开标记的临床试验显示[13],voriconazole治疗念珠菌病的总有效率为57.5%,其中治疗难治性念珠菌病的有效率达55%,治疗系统性念珠菌病的有效率与菌种有关(白念珠菌病50%,平滑念珠菌病25%,克柔念珠菌病50%,热带念珠菌病75%)。另一项回顾性病例分析显示[14]voriconazole治疗52例难治袭性念珠菌病总的有效率为56%,其中氟康唑治疗无效的43例病例的治疗有效率为58%。Voriconazole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恶心和呕吐(25%)、肝功能异常(23%)及视力障碍(21%)。研究显示posaconazole具有良好的抗念珠菌感染的作用。初步的研究[4]显示,posaconazole治疗念珠菌病8周后的有效率达63%,体外研究显示voriconazole与posaconazole抗念珠菌的作用比氟康唑强大。尽管voriconazole与posaconazole治疗念珠菌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但对于不适宜应用氟康唑进行治疗的患者而言,voriconazole与posaconazole无疑是很好的选择。
因为echinocandin类抗真菌药物强大的杀菌作用及其较低的肾毒性,该类抗真菌药物在治疗念珠菌病中将发挥重要作用。临床研究显示caspofungin治疗念珠菌病作用并不亚于两性霉素B,且caspofungin的耐受性较好[15,16]。Caspofungin已被批准用于治疗念珠菌血症和各种念珠菌感染,包括腹腔脓肿、腹膜炎、胸膜炎以及食道念珠菌病。新近批准的micafungin对HIV阳性患者食道念珠菌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第三代echinocandin类抗真菌药阿尼芬净目前正处于研究之中。Echinocandin类抗真菌药物目前只有静脉用制剂。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真菌细胞壁的合成,真菌对此类药物的耐药率低,尤其适用于治疗耐氟康唑的真菌感染。然而,已有caspofungin耐药的报道[17,18]。因此,随着此类药物在临床的使用,应对其耐药性进行监测。
3 隐球菌病的治疗
2000年IDSA公布了隐球菌病的治疗指南[19],根据病人的免疫状况、感染部位来选择治疗方案。对于HIV阴性的患者,推荐的治疗方案见Tab.2。对于肺隐球菌病,推荐使用唑类抗真菌药,疗程6~12月。由于两性霉素B的毒副作用,本药很少用于轻中度感染者的治疗,如果患者不能口服或重度肺隐球菌病患者,建议使用两性霉素B。
对HIV阴性患者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IDSA推荐首先联合使用AMB和5FC,力争在2周内使脑脊液无菌,绝大多数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在6周内均能康复。更为常见的做法是,先使用AMB和5FC进行2周的诱导治疗,再使用FLU进行8~10周的清除治疗。建议治疗2周后进行脑脊液检查以明确脑脊液是否达到无菌,如果2周后脑脊液培养仍为阳性则应延长诱导治疗的时间,可继续使用FLU进行6~12月的抑制治疗。对于伴有肾脏疾病的患者,可选用AMBL进行诱导阶段的治疗。对不能耐受FLU的患者可选用ITR或VOR。对于HIV感染者,要求更为积极的抗真菌治疗以及延长维持或抑制治疗的时间,因为HIV感染者合并隐球菌感染极易复发。研究显示抗真菌维持治疗使AIDS患者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复发率从37%下降至3%,但新近的研究显示[20],对于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的AIDS患者,在免疫功能得到重建之后长期抑制治疗或维持治疗可被中断。
新型唑类抗真菌药物的出现为治疗隐球菌病提供了新的选择。体外研究显示posaconazole和voriconazole具有强的抗隐球菌活性;而echinocandin类抗真菌药(如caspofungin和micafungin)抗隐球菌活性差,因此不推荐用于隐球菌病的治疗。一项研究显示[13],在接受voriconazole进行治疗的18例患者中,7例(39%)治愈,在其余对治疗反应不满意的11例患者中,10例在疗程结束时病情稳定。Posaconazole治疗39例HIV感染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结果显示[4],每日使用posaconazole 800mg进行治疗后,59%的患者获得临床治愈,这些患者在疗程结束时脑脊液中无菌。另一研究显示[21],29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其中绝大多数患者存在难治性疾病或HIV感染)接受posaconazole治疗1年后,14例(48%)治愈。
4 结语
早期积极抗真菌治疗对提高艾滋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其预后至关重要。临床上应根据药敏试验以及感染病原菌、感染部位、病情轻重来确立抗真菌治疗方案。新型抗真菌药物为艾滋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为了进一步提高抗真菌治疗的效果,这些新型抗真菌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评价。由于艾滋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密切相关[22],因此,提高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疗效,重建机体的免疫功能是降低艾滋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Stevens D A, Kan V L, Judson M A, et 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diseases caused by Aspergillus.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J]. Clin Infect Dis,2000,30(4):696
[2] Herbrecht R, Denning D W, Patterson T F, et al. Voriconazole versus amphotericin B for primary therapy of invasive aspergillosis [J]. N Engl J Med,2002,347(6):408
[3] Walsh T, Patterson T, Langston A, et al. Posaconazole for treatment of invasive aspergillosis in patients who are refractory to or intolerant of conventional therapy: an externally controlled blinded trial [J]. Blood,2003,102(11):195a
[4] Herbrecht R. Posaconazole: a potent, extended-spectrum triazole anti-fungal for the treatment of serious fungal infections [J]. Int J Clin Pract,2004,58(6):612
[5] Maertens J, Raad I, Petrikkos G,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aspofungin for treatment of invasive aspergillosis in patients refractory to or intolerant of conventional antifungal therapy [J]. Clin Infect Dis,2004,39(11):1563
[6] Kohno S, Masaoka T, Yamaguchi H, et al. A multicenter, open-label clinical study of micafungin (FK463) in the treatment of deep-seated mycosis in Japan [J]. Scand J Infect Dis,2004,36(5):372
[7] Sugar A M. Use of amphotericin B with azole antifungal drugs: what are we doing? [J].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1995,39(9):1907
[8]Perea S, Gonzalez G, Fothergill A W, et al. In vitro interaction of caspofungin acetate with voriconazole against clinical isolates of Aspergillus spp [J].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02,46(9):3039
[9] Kirkpatrick W R, Perea S, Coco B J, et al. Efficacy of caspofungin alone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voriconazole in a Guinea pig model of invasive aspergillosis [J].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02,46(8):2564
[10] Marr K A, Boeckh M, Carter R A, et al. Combination antifungal therapy for invasive aspergillosis [J]. Clin Infect Dis,2004,39(6):797
[11] Ostrosky-Zeichner L, Rex J H, Pappas P G, et al. Antifungal susceptibility survey of 2 000 bloodstream Candida isolates in the United States [J].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03,47(10):3149
[12] Pappas P G, Rex J H, Sobel J D, et al. Guidelines for treatment of candidiasis [J]. Clin Infect Dis,2004,38(2):161
[13] Perfect J R, Marr K A, Walsh T J, et al. Voriconazole treatment for less-common, emerging, or refractory fungal infections [J]. Clin Infect Dis,2003,36(9):1122
[14] Ostrosky-Zeichner L, Oude Lashof A M, Kullberg B J, et al. Voriconazole salvage treatment of invasive candidiasis [J]. 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2003,22(11):651
[15] Mora-Duarte J, Betts R, Rotstein C, et al. Comparison of caspofungin and amphotericin B for invasive candidiasis [J]. N Engl J Med,2002,347(25):2020
[16] Walsh T J, Teppler H, Donowitz G R, et al. Caspofungin versus liposomal amphotericin B for empirical antifungal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perisistent fever and neutropenia [J]. N Engl J Med,2004,351(14):1391
[17] Hernandez S, Lopez-Ribot J L, Najvar L K, et al. Caspofungin resistance in Candida albican: correlating clinical outcome with laboratory susceptibility testing of three isogenic isolates serially obtained from a patient with progressive Candida esophagitis [J].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04,48(4):1382
[18] Moudgal V, Little T, Boikov D, et al. Multiechinocandin- and multiazole-resistant Candida parapsilosis isolates serially obtained during therapy for prosthetic valve endocarditis [J].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05,49(2):767
[19] Saag M S, Graybill R J, Larsen R A, et 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ryptococcal disease [J]. Clin Infect Dis,2000,30(4):710
[20] Vibhagool A, Sungkanuparph S, Mootsikapun P, et al. Discontinuation of secondary prophylaxis for cryptococcal meningitis in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infected patients treated with 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randomized study [J]. Clin Infect Dis,2003,36(10):1329
[21] Pitisuttithum P, Negroni R, Graybill J R, et al. Activity of posaconazole in treatment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fungal infections [J]. J Antimicrob Chemother,2005,56(4):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