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语言学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语言学家范文1
二战后,他到法国参加会议。在巴黎车站,他对行李员讲巴黎土语,对方听了,以为他是土生土长的巴黎人,于是感叹:“你回来了啊,现在可不如从前了,巴黎穷了。”
后来,他到德国柏林,用带柏林口音的德语和当地人聊天。邻居一位老人对他说:“上帝保佑,你躲过了这场灾难,平平安安地回来了。”
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来华巡回讲演,赵元任当翻译。每到一个地方,他都用当地的方言来翻译。他在途中向湖南人学长沙话,等到了长沙,已经能用当地话翻译了。讲演结束后,竟有人跑来和他攀老乡。
赵元任曾表演过口技“全国旅行”:从北京沿京汉路南下,经河北到山西、陕西,出潼关,由河南入两湖、四川、云贵,再从两广绕江西、福建到江苏、浙江、安徽,由山东过渤海湾入东三省,最后入山海关返京。这趟“旅行”,他一口气说了近一个小时,“走”遍大半个中国,每“到”一地,便用当地方言土话,介绍名胜古迹和土货特产。
这位被称为“中国语言学之父”的奇才,会说33种汉语方言,并精通多国语言。研究者称,赵先生掌握语言的能力非常惊人,因为他能迅速地穿透一种语言的声韵调系统,总结出一种方言乃至一种外语的规律。
他还被称为罕见的通才、一个“文艺复兴式的智者”。作为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并称于世的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语言学是他着力最深的领域,然而他同时还兼授物理、逻辑等课程。
他雅好音乐,曾专攻和声学与作曲法,会摆弄多种乐器,毕生都与钢琴为伴。他一生创作过一百多首音乐作品,包括声乐和器乐。
赵元任曾编了一个极“好玩儿”的单音故事,以说明语音和文字的相对独立性。故事名为《施氏食狮史》,通篇只有“shi”一个音,写出来,人人可看懂,但如果只用口说,那就任何人也听不懂了:“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十狮尸。食时,始识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上世纪20年代,赵元任为商务印书馆灌制留声片,以推广“国语”(即普通话)。有一则轶闻,难断真假,但颇可见赵氏当年的风光。赵元任夫妇到香港,上街购物时偏用国语。港人惯用英语和广东话,通晓国语的不多。他们碰上的一个店员,国语就很糟糕,无论赵元任怎么说他都弄不明白。赵无奈。谁知临出门,这位老兄却奉送他一句:“我建议先生买一套国语留声片听听,你的国语实在太差劲了。”
赵元任问:“那你说,谁的国语留声片最好?”
“自然是赵元任的最好了。”
赵夫人指着先生笑曰:“他就是赵元任。”
语言学家范文2
【关键词】情感过滤假设理论 英语谚语 英语学习
【中图分类号】H3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7-0089-01
一 情感过滤假设理论简介
情感过滤假设理论是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对第二语言习得提出的一大假设。这个假设的理论基础是情感滤器理论。根据该理论,第二语言习得的成功取决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消极态度被认为是一种滤器,阻碍学习者对输入信息的运用,从而影响语言学习的效果。克拉申关于情感过滤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可用下图表示:
强
语言输入情感过滤作用语言习得机制语言习得能力
弱
二 英语谚语及其特点
《简明牛津谚语词典》导言中将谚语分为揭示一般真理的抽象论断、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特定人或物而得出的具有经验性质的一般论点和包括某一领域内传统的智慧和民间箴言。英语谚语的特点体现在形式和内涵两方面。
在形式上,英语谚语言简意赅,句子结构多样,富含和谐的音韵、生动的描写。英语谚语历经锤炼流传,语言高度凝练,如:Bare words,no bargain(空话不成交)。音韵美通常体现在押韵、重复和对仗等形式上,如Care is no cure(烦恼无补)。英语谚语的描写一般可分为直描、比喻和拟人等,如Like teacher,like pupil(有其师必有其徒);Laughter is the best medicine(笑口常开是良药);Walls have ears(隔墙有耳)。
语言是文化和精神的一个载体。英语谚语内涵丰富,它饱含深厚的文化并具有警喻的功能,如Man proposes,God 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体现着宗教文化,Newer is truer(越新越真实)反映出说英语国家人们的“求变”思想。英语谚语有警喻的功能,如A lazy youth,a lousy age. 劝诫人们若少壮不努力,则老大徒伤悲;Constant dripping wears away a stone. 又告诉人们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真理。
三 情感过滤假设理论对英语谚语学习的指导作用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情感过滤假设理论对英语学习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可根据有关情感因素,寻求降低情感过滤作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高语言习得效果,如培养学习者学习外语的兴趣;分析学习动机,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减少学习英语的焦虑感,因为不同程度或形式的焦虑感对学习效果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英语谚语形式上句式多变、音韵优美、描写生动,内涵上丰富多彩、意蕴深厚,好多独具警喻功能。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可充分利用英语谚语的情感过滤度低的特点,轻而易举地学好英语谚语,同时通过学习英语谚语来学习英语,在激发出对英语的强烈兴趣后,进一步扩展到对其他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由此可见,可以发挥情感过滤假设理论的指导作用,学好情感过滤度低的英语谚语,寓学于乐,继而激发学好英语的兴趣和动力,这是对学习者情感因素的重视,更是出于对英语学习效果的考虑。
参考文献
[1]Krashen, 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 Pergamon Press Inc,1981
语言学家范文3
关键词:心理语言学 学习动机的提高 教师角色 外语教学
一、引言
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只有少数学生表现活跃,积极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给予回应,而其他学生似乎不愿参加课堂活动,甚至对自己周围正在进行的课堂活动漠不关心。很明显,后者的学习动机不够强。事实表明,失去学习动机直接对学生的外语学习造成不利影响。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外语教学的问题理解为教学方法的问题,因此把精力花在找寻一种理想的教学方法上,认为只要找出理想的方法,外语教学的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然而,六十年代以来心理语言学的发展促使人们开始注意学习者的因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认识到“学习者是外语教学中的内因”(Gardener,1972)。心理语言学家们综合运用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来研究语言的习得、学习和使用的心理过程并最终发现在外语学习者中存在着的众多差异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年龄、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常规课堂环境下,学习者年龄和学习能力不存在重大差异。因此,笔者认为,重视学习动机,使学生在学习动力充足的情况下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R.Gardner及W.Lambert等对学习动机的相关阐释
20世纪六、七十年代Jakobovits(1970)等心理语言学家对影响外语学习的主要因素进行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学习动机对外语学习的影响要大大超出学生智力的作用,并根据一些心理语言学家在美国大、中学生中所做的调查研究指出影响外语学习的几个主要的学习者因素以及各自比重,如下表所示:
鉴于学习者才能和智力因素难于改变,该图表说明了在可由外部调控的因素中,学习动机对外语学习至关重要。这一点在贾冠杰的《应用心理语言学与英语教学》一书中可以得到佐证:“没有个人学习动机,真正的学习无从谈起。”
加拿大语言学家R.Gardner及W.Lambert(1972)等对学习动机问题研究最为深入。他们把学习动机定义为“个体出于愿望或满足感在语言学习上进行的努力程度”。换句话说,外语学习活动的产生与持续出于学习个体内部的、心理的原因,即外语学习动机。其功能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激活功能
即能够唤醒或增强学习行为,维持学习者的兴趣和觉醒状态,为集中有意识的学习活动提供能量。例如:当学生用口语无法恰当、流利地表达自己时,就会出现焦虑不安的内心紧张状态。为克服这种状态,学生会采取各种学习策略,这种行为成为驱使学生增强学习行为的原动力。
2.指向功能
即能将学习者的行为引向某一特定目标,指引学习者选择学习行为的方向。如:化学专业的学生在课下会有意识地阅读一些化工专业英语读物,因为了解一些本专业的英语知识对其深入获取本专业的信息有益。
3.强化功能
一般来讲,学习动机越强,学习劲头就会越高涨,学习效率也就会越发得到强化。
R.Gardner及W.Lambert研究一些双语制地区的社会心理并据此提出两种类型的学习动机:归附型学习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指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有特殊兴趣,期望参与或融入该社团的社会生活。学习者不但愿意学该语言,而且向往其生活方式,渴望了解其历史、文化及社会知识。双语制地区的一些儿童往往就是在这种动力推动下去学习第二语言的。工具型学习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则指学习者为了某一特殊目的,如阅读专业文献、通过考试、找寻职业等等而去学习另一种语言。
笔者认为,无论是以上哪一种动机,在国内学生的英语学习中都广泛存在,教师希望学生的英语学习是出于对目的语以及所属文化的浓厚兴趣,而繁多的英语考试却又使得部分学生,特别是非专业学生为了通过考试、进一步深造或在职场竞争中具有优势而更多地被工具型学习动机所左右。而这两种动机都属于学习者的内在动机。
内在动机(intrinsic interest)这个概念在心理学领域并不陌生。与强调外在奖惩作用的动机目标指向理论相反,Keller(1984)(转引自)将“兴趣”定义为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认为兴趣即学习者基于自身已有认知结构之上出于好奇心被激发或保持而对刺激作出的积极反映。笔者认为,正是这种观点促成了在语言教学领域人们对动机的思考。如果一个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任务中,并且在不需要持续的外部指导的情况下将这种投入予以维持,那么教师就可以确信该学生具有学习动机。而提高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将其兴趣设法集中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便是教师的职责所在。
外语学习中的学习动机问题是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当中的一方面。然而,这方面的研究仍主要是依赖自主调查问卷和相关设计对归属型和工具型动机进行研究。将动机视为内在兴趣的研究寥寥无几。同时,研究者对学习过程中的动机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几乎没有涉足,他们过多地研究了学习过程的最终产出问题。Schmidt(1989)认为将语言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双方努力的行为联系起来的研究会有更真实的影响。
尽管以上理论令我们看到动机在影响语言学习质量方面的重要性,但光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具体应当如何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使他们成为熟练的学习者仍然有待探索。因此,笔者在下文将在上文提到过的理论基础上尝试提出一些在课堂上加强学生学习动机的建议。
三、外语教学中学习动机的加强
时至今日,关于如何在课堂上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的论述依然寥寥无几。众所周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指改变或控制那些影响语言学习过程、鼓励学生并对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提高的动机因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既需要学生本身的努力,也需要教师在外部对学习过程加以控制和塑造。本文将主要探讨教师当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以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简言之,就是创造一个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笔者认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习的任务性,旨在通过任务提高学生的能力。在该模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创造一个合作的而非竞争的学习氛围,将课堂教学个性化,即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任务,而非过多关注学生的分数孰高孰低,将学生们的表现拿来进行比较或是一味提醒学生“快要考试了,如果不及格会怎样怎样”来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其中,以下三方面不可忽视:1)教师对自身应具备的特质及角色的认识;2)环境变量:即教师创造能够提升学生安全感、理解能力和挑战自我意识的课堂环境;3)教学变量:教师在具体课堂上为加强学生学习动机所采用的具体做法。
1.关于教师
Williams和Burden(1997:141-2)指出,“教师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所做的事远远不止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完全明白自己的教学目的,或如果学生自己能发明能够充分体现其个人意义的学习任务或活动,并能够充分解释这些任务或活动将如何对其自身产生帮助的话,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课堂环境就有可能产生了。”
一个善于教学的教师可能具备多种特质,但是最重要的特质一定是其更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设法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量最大化,并帮助学生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产生以下三方面正面效果:正面学习情感,对课堂内容付诸实践,学生自身的学习(Anderson,1979:95-105)。
近来有很多关于教师应当如何从事课堂教学的论述,其中大多数都未将具体的教学策略作详尽的说明,因而教师会感到无从下手。教师的传统角色使得任何一个扮演教师角色的学生都会照搬自己老师的做法:即以权威的身份站在相对被动的学生前面,一堂课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滔滔不绝,然后问一些自己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以便测试学生,然后通过判断学生的回答来进行评估。然而,Simon & Boyer(1974:5)指出,没有研究表明这些做法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的提高,相反,许多相关研究表明这些行为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有弊而无益。
鉴于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学习任务的引入者、学习活动的领导者和学习进程的掌控者,笔者认为应当由教师创造学习环境,实施教学并且控制课堂气氛。换句话说,教师应帮助学生自主控制学习过程,设定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培养内部自主监控能力和感受完成学习任务的有效性的能力,从而使得学生动机得到加强的可能性会更大。
同时,课堂学习是一个互动过程(话语方式或非话语方式)(Mehrabian,1982)。尽管课程设置,授课内容的组织,教学任务的组织等等主要集中在教师对内容的传输和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上,然而,教师对自身教学成败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是与课堂的情感产出有关系。为学习者提供交流机会是外语学习中内在动机得以实现的方法之一。Mcnamara(1973)曾指出,“就动机而言,真正重要的是交际行为”。Rossier(1975)也强调的交流欲的重要性,认为没有交流欲的话,归附型动机的有效性会受到影响。正是这种对交际的需求和在交际中体验到的愉悦为外语学习提供了动机。
Gardner等人(1976)在加拿大Dalhousie University对25名法语学习者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教学计划――传统式,即以语法准确性为教学核心的与创新式,即侧重个性化教学与自由交际,随后对两种计划下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前一种模式下的学生更容易中途放弃且对法语老师持否定态度。而后一种模式下的学生相对具有较强烈的胜过他人的欲望并且对学习法语持较积极的态度。
可见,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动机主要有赖于授课教师来培养与加强。老师关上教室门,面带笑容热情地问候学生,然后通过进行点评或提问与学生个体进行互动,这一系列动作可以使学生学习动机加强成为可能。
2.关于环境变量
学生在课堂上会主观地判断该课堂是不是一个对自己有利的学习环境。课堂环境指的是教师能够加强学生安全感、成就感、挑战欲和理解情况的课堂因素。
首先,有效的课堂应该是充满信任、秩序、合作和高度道德感的场所。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课堂必须是一个能够让学生感到心理上安全的地方,即每个人都应当得到公正的对待和同等的尊重。
一旦安全有序的课堂环境建立起来,学生对自身将会取得的成就的期望值将会成为最重要的环境变量。教师可以通过使用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成功机会,将其“失败”几率降到最低的教学策略来提升学生正面的期望值。
比如:
将构建在学生已有的理解基础上的开放式问题作为一堂课的开始;当学生不能很顺利回答问题的时候,对学生给予提示;使用高质量的例句和演示手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自己练习之前提供框架式练习。
还有,学生的确需要成就感。但是,从加强学生学习动机的角度来讲,这种成就感只有在学生完成相对有难度或极具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后或付出了自身努力并且选择了适当的学习策略后才会具有。因此,教师应当把握好挑战性这个尺度,因为过于困难或挑战的学习任务反而会使得学生因为害怕失败而丧失或降低学习动机,只有适当的挑战性会提升价值。
当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应该学习什么内容和为什么要学习该内容的时候,学生就会体会到价值。这种了解成为任务理解力。教师应当考虑学生想要学习什么,为什么它重要,这样教师就可以提供对学习目标的适当基本理论。即学习任务决定了学生是否有学习动机。
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讲,在自我调控的过程中了解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和及其重要性是十分重要的。WHAT和WHY会帮助他们设定适当的学习目标,选择有效的学习策略,在面对困难时仍然不懈努力。
3.关于教学变量
一堂课的导入部分是教师用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部分,同时它还可以让学生明白该堂课的基本框架。根据加强学生动机的认知理论,当学习者有欲望想要了解某事件的时候,就会拥有动机。这时,教师需要做的是有意识地设计导入部分,尽量将授课内容和学生的知识背景及兴趣联系起来。一旦学生产生了兴趣,明白了课堂内容的框架,在讲课过程中就需要努力将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加以维持。笔者认为,通过个性化,参与性和反馈等手段,以上目的可以实现。
(1)个性化
个性化是指尽量通过使用与学生的知识面和情感因素接近的方法来使课题有意义。学生如果认识到所学内容的意义,他们的学习效果就会有改善。任何与学习者个人相关的内容都比遥远抽象的信息要具体得多,因此,当老师讲课时将内容与学生本人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学生会更愿意参与其中并且集中注意力。如果直接将内容与学生联系起来有困难的话,那么采用类比法是可行的。通过将新知识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联系起来,学生看到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的联系,动机自然就会加强。
(2)参与
导入部分和个性化手段会将学生拉入到课堂中来,但是除非内容格外稀奇,以上两种手段即便是一同使用也很难长久地确保学生动机能够得以维持。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多多参与会让学生变得积极主动并且提高学习成效,这才是维持学习动机的关键。而最实际的方法是使用开放式提问,这一点在让学生参与和提高动机方面尤其有效。然而,不真实的开放式问题并没有效果。如果教师事先已经在脑海中知道了具体答案,还要让学生观察或比较,学生会很快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不是真正的开放式问题,他们的动机会因此而减退。尽管提问是有效的途径,但是它本身需要很大技巧。除此之外,还应当采取附加策略,如技能操练、游戏和小组合作等等。其中有些很简单但是很有效,如技能操练与常规活动相比会使学生感到游戏般的成分,一旦看到自己的进步,学生会增加成就感。
(3)反馈
教师有责任提供反馈。其形式可以是表扬、相关评价或沉默。同时,反馈是很复杂的过程,给出反馈的方式和接受者的理解方式都要考虑在其中。相关研究表明,那些被学生理解为信息性的反馈会加强他们对某些学习任务的学习动机,因为这些反馈提供了可以帮助他们更加独立地完成当前和后续任务的信息,而控制性的反馈(如纯粹的奖惩)无法达到这种效果。不难理解,学习者需要接收能够用来判断自己进步与否,正确与否,并提供继续努力的方向的信息。信息性反馈会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表现中的具体哪些方面是可以肯定的,通过具体手段可以对某些方面进行改进。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加强动机并且进入到下一个发展阶段。侧重批评或表扬的控制性反馈则会适得其反。Brown(1993:180)指出“对于教师在课堂上用亲切的态度给出的正面反馈,学生会将之看作是对自身自主批判性思维能力、个人进步的肯定,进而能够加强其动机并且使动机得以维持。”
然而,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真实表现给出反馈,决不能不考虑其表现仅仅以让学生自我感觉良好为目的。因此,教师应当注意保证自己给出的反馈质量。
四、小结
本文是将心理语言学中Lambert和Gardner(1972)的动机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的一次尝试,鉴于学习动机对英语学习起促进作用,笔者从教师在加强学生学习动机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着手,细节化地强调了教师创造能够提升学生安全感、理解能力和挑战自我意识的课堂环境的重要性,提供了教师在具体课堂上为加强学生学习动机所采用的如个性化、参与及反馈等做法,旨在为实现使学生拥有学习动机和自主的学习风格这一教学的终极目标提供可行性建议。
参考文献
[1]Ames,C.& Ames,R.Research in Motivation in Education.San Diego:Academic Press,1990.
[2]Berger,C.R.& Calabrese,R.J.Some Explorations in Initial Interaction and Beyond:Toward a Developmental Theory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1975:99-112.
[3]Brown,G.Effective Teaching.Bristol:Open University Press,1993.
[4]Chambers,G.N.Motivating Language Learners.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1999.
[5]Dornyei,Z.Motivation in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Language Teaching,1998:117-135.
[6]Gardener,R.C.& Lambert,W.E.Attitudes and Motivation: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Newbury House,1972.
[7]Gardener,R.C.Language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Correlational and Experimental considerations.Language Learning,1982:207-227.
[8]Gardner,G.C.Social Psychology &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the Role of Attitudes & Motication.London:Edward Arnold,1985.
[9]桂诗春.心理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10]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11]胡文仲.英语的教与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12]贾冠杰.应用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
[13]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14]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15]张燕雪.浅谈学习动机与外语教学.宁德师专学报,1998(4):79.
[16]周娟芬.论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外语学院学报,1998(9):84-85.
[17]朱纯.外语教育心理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语言学家范文4
关键词:语言输入假说;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改革;作用和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6-0194-02
目前大多数的高校已经建立起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多媒体教学方式,新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使得大学英语的教学工作以网络作为基本支撑。新的教学模式的引入使英语口语学习实现了面授与网络自主学习,根据多个学校几个学期学生口语学习效果的调查调查研究显示,这种教学模式并没有使学生的口语水平获得明显的提高。在口语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诸如学生的发音不够准确,对于给定的话题学生不能够使用正确的词汇予以表达等。是什么原因引起学生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学习不能够改善自己的口语能力?纵观各个高校的口语教学模式可以看出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培养学生开口说话的勇气,鼓励学生大胆地开口说话,这样的方式是否能够显著地改善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并没有得到理论和实践的验证。在这种教学方式下,老师给学生一个话题,让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很愿意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但是首先汉语充斥着自己的大脑,由于大脑中没有建立完善的英语体系,学生只能通过薄弱的英语储备,生硬地、缺乏准确性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使得整个教学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理想效果。
一、语言输入假设说理论
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埃利斯研究得到影响第二语言学习效果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学习者的外部因素、学习者的内部因素以及学习者之间的个性化差异。其中外部因素主要受到社会因素、第二语言输入因素以及习得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目前在我国口语教学过程中对于学习者的内部因素以及学习者之间的个体差异给予了一定程度的考虑,例如针对学习者之间的个性差异学校开展了不同级次的口语班,针对班次学生的口语水平决定课程的难度。但是口语的教学和学习不同于其他科目的学习,其是需要一定的语言环境才能够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的。在我们国家缺少自然的英语语言的交流大环境,绝大部分学生都处在一种汉语的环境中学习英语,除了英语课堂上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的学习,在课外学生很少碰到接触英语的机会。这就使得英语学习的效果只能够达到作为工具使用的目标,很难实现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水平。
上世纪80年代出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的“语言输入假说理论”,对于我国高校英语口语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其能够激发我们认识到在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指明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不断地调整我国英语口语教学的模式。克拉申认为在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一味地强调输出,并不能够达到学会并且应用一门语言。要不断地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就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语言的输入,恰当的输入是习得第二语言的必要条件,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该理论强调,理想的语言输入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可理解性。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是通过对可理解信息的理解而逐渐地掌握一门语言的,当学生真正地理解了所输入的信息的时候也就学习到了一种语言。就这一方面而言,老师在进行英语口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通过可以理解的方式和形式,向学生不断地传授相关的英语知识,使他们不断地掌握和习得英语语言技能。(2)趣味性和关联性。要想使传授给学生的语言信息发挥作用,使其在不断地吸收新知识的过程中积累一项基本的技能,就需要对所有传授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加工和处理,使其变为具有趣味性的信息,激发学习者的兴趣。(3)非以语法程序安排。在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应该排除语法程序的限制,激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用正确词汇表达所要表达的意思,在能够得到听众理解的基础上不要拘泥于语法程序的限制,简单的词语只要能够表达恰当的意思也是被口语教学所接受的。(4)足够的输入量。只有学生掌握了充足的基础词汇和知识,才能够轻松准确地开口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就需要在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重视语言的摄入,并且采用“i+1”的输入原则,就是在现有基础上,要求学生达到下一个阶段的语言水平,应该适当控制不同水平之间的差距,使学生感觉到下一阶段稍微高于现有的水平,不断地激发学生提高自己语言水平的兴趣。
二、语言输入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就像要想写出好的文章,就需要在大脑中积累充足的素材一样,要想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也需要在脑中积累足够的基础知识。英语口语学习的关键不在于敢于大胆地开口说,而在于具有充足的语言输入,语言的输出是建立在充分的语言信息输入的基础上的。语言输入在大学英语口语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居于第一性的位置,输出具有第二性的位置。只有建立良好的根基,才能够铸就英语表达的完美建筑。如果学生在口语的学习过程中缺乏足够的英语素材的阅读、英语听力的训练以及诸多的模仿性训练等语言的输入和积累,没有对这些输入的理解和掌握,没有对英语信息的消化和吸收。在对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的时候就很难迅速地提取和运用已有的素材,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口语的学习也就成为了效率低下的嘴巴活动。随着教学过程的不断深入开展,学生薄弱的语言素材积累的缺陷就日渐明显,无论对于怎样精彩的话题,学生只能够用简单的语句、单调的句型表达自己的看法。时间久了学生会感觉到参加口语课堂只是为了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达到学校要求的学分,而不是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同时,还会引发学生抵触英语口语课堂的心理,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一种折磨。
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语言输入的重要性,保证学生在开口说话之前已经具有足够的语言输入,面对一个话题学生有话可说,懂得应该怎样说。语言的输入是保证学生在口语课堂上能够流畅地表达自己观点的基础条件,只有对学生输入足够的语言信息,使其能够将一种语言内化和吸收,才能够确保学生能够合理地运用这种语言。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大学口语教学工作就像空中楼阁,很难到达理性的教学效果。因此,语言输入对于大学口语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应该得到我国各大高校的重视,不断地调整英语口语教学的观念、形式,达到口语教学的理想效果。
三、语言输入假说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改革建议
1.加强篇章背诵增加学生语言输入。英语篇章的背诵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其在口语教学中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一种良好的语言输入方式。这种方式能够强化学生对于英语语法知识的理解,词汇、句型和固定表达方式的记忆。其在英语口语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强化学生对英语词汇和短语的记忆,流利的英语口语是建立在学生足够的词汇积累基础上的,无论进行多大强度的表达练习,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基础词汇的积累,还是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学生在进行英语篇章的背诵过程中不仅能够准确地掌握词汇的意思、用法和读音,同时还能够掌握词汇的拼写。能够在今后准确和规范地使用所有积累的词汇和短语。(2)篇章的背诵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语感。语感对于学习一门语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想具有一口流利的英语,就应该对英语具有一定的语感。语感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一种隐性的意识,它能够使学生在不假思索的情况下,使用英语流利地表达观点和意思。英语篇章的背诵,能够提高学生的隐性意识,在英语口语表达中能够在有意无意间使用标准的、固定的表达方式。
2.合理使用多媒体加强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输入。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已经在各个高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技术集声音、图像于一体,能够通过静态、动态等多种形式,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完成双向和互动的教学过程。在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强大的功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地道的英语学习氛围。使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地道的英语视频,不断地纠正学生语音和语调方法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根据情景合理选用表达方式的能力。同时,使用多媒体技术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能力,使其能够不断地进行自主学习,不断地丰富口语表达的内容和形式。
总之,在语言输入假说理论的指导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应该改变传统的鼓励学生单纯的大胆说的模式,对语言的输入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学生能够在开口说之前具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和语感能力,能够轻松、准确和规范地运用英语口语表达观点。
参考文献:
[1]Rod Ellis.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2]吴艳.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活动语境创设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3]薛荣.论大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4]Paulston,C.B.Linguistic and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Topics in ESL[M].Clevedon:Multilingual Ma tte rs Ltd,1992.
语言学家范文5
【关键词】店名;属名;业名;通名;修辞
一、引言
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走出象牙之塔、走出经院、深入社会、深入人民群众的产物”。它是把语言与社会紧密相连的一门学科。用社会语言学的方法来研究现实生活中的语言现象,已经引起了语言学家的重视,因为这样的研究能使我们更加了解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也会以自身取之不尽的“活”的语料来丰富语言学本身。商店名称是一种具有标识作用的语言符号。研究商店命名的特点,不仅可以丰富语言学本身,而且可以解决与语言相关的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发展。
本文以所在的石家庄市为例,以较繁华的中山东路、广安大街、中心线商业街、育才街等为主要调查街道,通过实地考察,共搜集了346个商店名称,现将分析结果作详细说明。
二、店名构成及社会分析
赵世举曾经在《当代商业店名的构成类析及文化透视》(1999)一文中将店名分为三个部分:属名、业名和通名。所谓属名,就是表明商店所属的,富有个性的区别性名号,也就是指商店的名称。业名就是从业类型名称,也就是商店所经营的行业名称提示项。通名就是商业单位的通用称呼。三个复合起来就是商店的名称。例如“康明眼镜行”,其中“康明”是属名,是该店特有的名号,“眼镜”是业名,表明经营项目、范围,“行”是通名,是商业单位的通用称呼。之所以选择从构成成分入手,是希望能够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综合分析,从而揭示出店名所反映出的不易为人所察觉的一些社会性因素。
(一)构成类型
根据以上的分类标准,笔者将石家庄市店名构成成分列表如下: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石家庄市商店名称构成类型呈多样化的特点,构成成分的每一项都存在缺失的现象。首先属名的缺失量最低。通名就类似于人的姓,不可以擅自改动,业名就好像人的字派一样,不可以乱叫,而属名就好比是人名,商家可以随意命名。也正因为这样,属名承担的店名的信息量最大,是一个店名得以存在的关键性因素。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只单独出现属名的店名比重很大,如“摩登芳、蓝色印象、袅娜”。这些店光以属名的形式出现,不但不影响店名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店名的传播率。其次,业名和通名均有一部分缺失。这是因为人们可以从商店的陈设直接看出业名所显示的内容,而通名在信息传达上没有量的优势,对店名所要表达的信息影响不大,缺失亦属正常。属名、业名和通名同时存在的店名比重为9.5%,相对来说比重较小,正如上面所说的业名和通名的作用人们可以通过其它途径获得,所以有些商家没有在上面多做文章,同时这也符合语言的简约、经济的原则。
(二)店名构成的社会分析
1、通名分析
过去,商店的通用名称一般较简单、朴实,大多叫“铺”“馆”“店”等,如今则花样百出,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叫法,从我们所搜集到的商店名称中,总结出如下特点:
(1)求大。“店”“铺”之类的名称,来自旧时的单门独户的小本生意,规模小、档次低,故不少商家极力避免,千方百计地要取个响亮的名字。例如:府――千品府,楼――酒楼,厅――咖啡厅,城――服装城,广场――服装广场、美食广场。另外还有“大厦、世界、仓、社”等。
(2)求雅。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它无孔不入地渗透在中国人的社会活动中,商家也不例外。许多商家结合自身经营特点,巧妙地将文化底蕴融入店名当中,试图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例如:轩――亮衣轩,堂――食草堂,廊――茶廊,屋――竹林石屋,斋――一品斋,坊――老银坊。
(3)求洋。自改革开放以来,崇洋心理在国人中抬头,一些人开始追求洋化,并以之为傲。在这种氛围里,充满洋味的店名悄然兴起。例如:吧――酒吧、男人吧,KTV――棒棒堂KTV,沙龙――小涛发艺沙龙,超市――北国超市。
2、业名分析
业名表明所属的业务类型,旧时的商店一般直接标明经营项目,而今商家别出心裁,从不同角度揭示业务类型。从语义角度看,主要有以下一些类型:
(1)标明所售物品。如:成功饺子 名袜仓 旭升烟酒
(2)标明服务对象。如:母婴坊 皮皮装儿童服饰
(3)标明服务项目。如:金手指美甲 子淇足道
(4)标明商店特色。如:蜀久川菜坊 蒙古人餐厅
(5)标明制作方式。如:烧烤店 一刀削面馆
(6)标明商品质料。如;润丰五金城 衣佳衣针织
从所调查的店名来看,在标明所属的业务类型中,标明所售物品的居多。
3、属名分析
属名承载了店名结构中的主要信息,店名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此项,所以不少商家也会在属名上做足文章,从不同的角度为商店命名。
(1)与经营内容相关
从我们所调查的店名情况来看,属名选取往往倾向于与商品某方面特征相关。在我们所调查的眼镜店中,分别以“精、益、明、康”等字眼为属名,像“康明眼镜”“精艺眼镜”等,从店名中不仅体现了眼镜的质量,也体现了商家对消费者的一种美好祝愿。像药店名称则倾向于用一些健康的字眼,如“华康大药房”。再如像类似下面的几个女装店:亮衣轩、我知女人心、艾尚妮、娇点、淑女屋等,从字面上不仅可以体会到商店的业务范围,而且还体现了商品的风格、样式,更有利于消费者的接受。
(2)与人的姓名相关
这类商店的命名有用名人命名的,也有直接用商家的姓名命名的。如“石家庄希尔顿酒店”“安徒生童装”“羊肉泡馍李”“刘氏三兄弟”“方便凉皮李”,以现实生活中的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名人”来命名,可以达到一定的宣传效果。后几例用的是商家的姓氏命名,意在突出对商品质量、服务或信誉的保证。
(3)与外来文化相关
这部分商店的命名主要受到欧美文化的影响,相较而言,这类店名时尚化程度较高,消费对象一般是青年一族。有的直接用英文给商店命名,如“My girl”“selina”。有的用音译词给商店命名,如“枫梵尼莎”“贝尔妮芬”“士多福”等。有的同时用中文和英文命名,如“三colour”。有的直接用国外品牌作店名,如“Meter bonwe”“La Chapelle”。这样的命名可以说是语言同外来文化接触所产生的结果。
(4)与消费双方的心理相关
消费双方的心理包括商家和消费者双方。店名最基本的作用就是商家吸引消费者购买商品。一些店名直接反映商家对于商店经营目的的欲望。如“祥隆泰”“大红包”“六六福银饰”“成功饺子”“福和祥女鞋” “诚信烟酒”。另外,还有一些店名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目的是缩小商家与消费者的心理距离,为达成交易提供最大可能,如 “为你倾城”“美1点”“乐享馆”“赏心内衣”等。
(5)与年龄相关
年龄是人的一种生理特征,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是与生理特征无关的社会性特征。店名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也表现出不同的语言特征。婴幼儿刚出生,各方面发育还不成熟,纯洁、宝贝是他们的代名词,在店名选择上易倾向于选择一些俏皮可爱的字眼,如“糖果宝贝”“奔月兔”“樱桃贝贝”等。而青少年生机勃勃,充满阳光和活力,店名的选择上也充满了灵活性,如“尚社”“初见”“格调”等。而对于老年人,他们的心态相对较保守安逸,店名也倾向于此,如“民族风胖太”“漫步者”。
(6)与数字相关
在中国,数字有着特殊的含义,比如8代表“发”,6代表“66大顺”。所以以数字命名的店名也较为常见。在我们所调查的店名中,也不乏用数字命名的店名,如“驿家365”这个旅馆的名字为顾客传达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为您服务的宗旨;“国大36524”代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且一天二十四个小时全天营业;“37度女人”这是一个女装店的名字,从医学角度来讲,人的体温不超过37度就属于正常体温,超过之后,就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感觉。37度以下的人会发低烧,38度人会发高烧,都属于不健康状态。这个温度代表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热情而不激越,理性而不冷漠。37度女人应该是一种当今都市女性的典范,用这个数字给女装店命名正符合了商店的品味。除此之外,还有“外贸1+1”、“88号品质会所”等。
以上是就笔者对所搜集到的语料信息的大致归纳及说明,当然,除了上述分类之外,还有的店名以古典名著命名,如“红楼典当行”,有的在汉字之外在加上拼音,如“NL能量自选餐”。
三、店名修辞举隅
修辞属于语言学的一部分,店名使用修辞必然会使语言产生一定的社会功能。
(一)双关
双关,指利用语音或语义的条件,使语句同时兼有双重意义,双关分为语义双关和谐音双关两种。店名中的双关,是店名运用修辞的主要方法之一,尤其是服装行业,使用率极高。如:别居艺格生活馆(别具一格),饰不可挡(势不可挡),不约儿童(不约而同),衣佳衣针织(1+1),食家庄(石家庄),艾尚妮(爱上你),伊拉客(伊拉克),百衣百顺(百依百顺)。
(二)仿拟
仿拟,指为了表达上的需要,故意模仿特种既成形成的。如:袜哈哈(源自“娃哈哈”),我衣我秀(源自“我型我秀”),阿里包包(源自“阿里巴巴”),美吧、男人吧(源自“网吧”),大姐大(源自“大哥大”)。
(三)借代
借代指借相关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代替本来的名称。如:棉――用材质来指代用棉织成的衣物,小鬼当家――用电影名指代儿童,糖果宝贝――用昵称来代指儿童。
(四)叠音
叠音就是将同一个字或词不停顿地重叠使用。叠音读起来和谐悦耳,优美动听,给人一种亲切感。如:阿上阿上、皮皮装、樱桃贝贝、亲亲渔足疗会所、小妞露露、天天文具、闪闪美甲。
从我们所调查的店名中,双关的使用最多,其次是仿拟,这些修辞格的运用给店名的语言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使语言的功能得到尽可能的发挥。
四、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石家庄市商店名称不断地丰富起来,不断地从朴实走向华丽,从通俗走向高雅,这个主旋律构筑了我们当代商业界百花齐放的店名,为大街小巷营造出了一条风格独具的文化长廊。店名的发展变化也折射了我国经济文化的不断繁荣。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有一些商家一味追求有创意,致使一些店名流入俗套,甚至与语言文明建设背道而驰。一些店名表现出盲目崇洋、急于发财的现象。另外,还有些店名乱用不规范字和生僻字,这些都是不健康的语言现象,很容易造成误导,在使用中我们应不断改正。
【参考文献】
[1]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概论[M].商务印书馆,2004.
[2]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3]王耿.对武汉餐饮店名的语言学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6).
[4]王倩.对宾馆、饭店命名用字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天中学刊,2002(4).
[5]吴仁甫.渗透在店(厂)名中的中国文化[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
语言学家范文6
一、英语语法教学的重要性
语言中存在的结构形式以及组织规律即为语法,语法能够帮助人们进行语言的组织来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在交际中对方能够获得准确的理解。在众多的高职高专院校中,学生们都没有使用英语语言环境,在学习的进程中不能快速的理解并判断母语与英语的不同之处,这种情况下是不可能将英语学好的。其实,语法教学的方式有很多种,不过演绎与归纳法相结合的语法教学方式最为有效。演绎法教学就是教学者列出语法的规则且进行举例说明,学生在遇到多语法术语时在看例句;归纳法教学是教学者让学生看很多的例句,再让学生开始归纳语法的规则。
二、高职高专的语法教学模式
1.理解,操练。运用认知的原则,在基于语言理解上进行外语的操练。众多的语言在语法上大都有相似之处,普遍性与共同性是它们所具有的特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母语以及外语的使用语法进行详细的比较,通过正迁移的影响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并很好的引导学生纠错,及时的认同学生的进步与优点。
2.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外语学习好与坏取决于学生自己内在的学习因子,教师要能够及时的调节课堂上的氛围,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做诸多的实践运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学习。教师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还应扮演诸多的角色,为学生设置众多的交际活动,自己也要参与进去。学生总是非常的消极,不好好听讲,这对学生的学习极为不利,让学生掌握自身的学习主置,参与多种语言活动,利用活动中的实践对英语语法熟练的掌握。教师不要总是关注自己的教课方法,而是应该关注学生们的学习方法。构建参与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熟练掌握知识获得学习。
3.情景交际。通过交际原则,开设丰富的情景交际来进行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应利用多种方式创造各类情景,对话、讨论等,将真实的情景与模拟的情景完美的融合,让学生在情景交际中进行学习。情景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通过语言情景的学习逐步的充实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教学者应依据教学的内容创造积极的交际情景,将英语的语法知识传授和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进行有效的结合,应用语法的生活场景,交际的时间以及地点、主题来进行情景交际环境的创设。采用各类教学方式来进行真实的交际情景,让学生在再现情境中应用所学的英语开始交际,从而锻炼学生对语法知识的应用以及实际的交际能力。
三、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英语语法的学习跟母语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这也就是负迁移效应,这会致使学生用母语的方法来表达英语意思。各国人们对母语都是非常的了解,所以在初中级的英语阶段学习,利用母语的感知与理解学习英语也是很有帮助的,尤其是语法学习,汉语与英语有很类似的结构,句子的成分、类型等用法都非常的一样。教师在进行英语语法的教学时,要将两种语言的各个方面进行仔细的对比,这样能发现两者的差异以及类似之处,还有它们所蕴含的规则,这样学生不仅能对汉语进行运用,还可以减少负面的影响。要引导学生寻找一定的规律以及正确的运用方式,以提升学生使用英语的准确率。
四、强化教学的乐趣
增强语法教学的乐趣,这样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学习的情感。积极的情绪会带来非常愉快的主观体验,能增强人做事的积极性且能力也会相应的提升。所以,英语的语法教学一定要有吸引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现代化媒体合理的融入教学中,创建优异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运用。有效的帮助教师集中精力重视全部的教学环节;并运用图表、事物、图片等来辅助教学,利用坐标轴来进行时态的学习,让学生深入的了解概念与含义;利用游戏、字谜等进行英语的语法教学,让学生猜谜语跟学生进行相应的互动,来讲解定语从句的用法。教学者可以在上课前,把某些人名或者事物的名称写在卡片上,要求是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定语从句的例句,让学生依照已给出的范例进行描述与猜词。
总之,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听说读写综合的应用,以达到流畅的交际。语法教学也是必要的,精讲多练是最为优异的英语语法教学,不能只是对学生进行知识概念性的灌输,更是要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将基本的句式进行重复的练习与实践,让英语的语法学习充满乐趣,吸引学生热爱学习。让学生积极的去创建符合规则的自身语法现象,归纳相应的规则,建立良好的语言习惯。
参考文献:
[1]何莉梅.试论高职高专英语语法教学[J].青春岁月,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