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的作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树木的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树木的作用

树木的作用范文1

关键词:园林树木;生物特性;环保;城市绿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一、园林树木的防护作用

1.1 改善环境温度条件。

随着工业化的加快,全球气候变暖越来越严重,而通过种植树木可以有效地遮挡部分太阳辐射,从而给人们提供遮阴纳凉的场所,起到一定程度的降温功能。

1.2提高空气湿度。

一些树木具有提高空气湿度的能力,因此,大面积栽植这些树种,可以有效地提高区域内环境的湿度,改善局部小气候环境条件,从而使环境变得更加舒适。据测定,阔叶林可吸收二氧化碳 1 t/hm2・d,放出氧气 0.73 t/hm2・d,约可供 1 000 人 1 d 呼吸之用 ,地球上60%的氧气来自绿色植物,其中乔木占很大比例。此外,树木的树冠郁闭可以遮荫防暑,对地面起到降温的作用,蒸腾作用中吸收热量,降低空气温度,改善了小气候条件。

1.3净化空气。

树木最基本的一项功能就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可以起到净化空气的效果。一般树木所吸收的二氧化碳中只有5%左右是人所呼出的二氧化碳,通过树木可将自然环境中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吸收,并释放出氧气,从而使自然的循环和净化能力维持在最佳状态。树木能吸收和滞留空气中的 SO2、HF 和Cl2等有害有毒气体,吸滞灰尘,杀灭和减少细菌,有“空气净化器”之称。此外,树木还能降低噪音,同时林带还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不同的树种可以吸收一些不同的有害气体,这对自然环境可以起到很强的净化作用,从而减少空气中的有害成分,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维持自然生态的平衡。

1.4滞尘、杀菌和消除噪声。

树木可以对空气中的烟尘起到过滤作用,而且对空气中的有害细菌可以起到净化的功能。杀灭细菌园林树木中的芳香类树木和常绿针叶树种能分泌杀茵素,可以有效杀灭空气中的细菌、病毒。这类树种有樟树、黄杨、女贞、桉树、广玉兰、木槿、合欢、圆柏、侧柏、马尾松、湿地松、雪松、火炬松、悬铃木、柳杉、杨树、紫薇、天竺葵、盐肤木、黄栌、槐树、臭椿等。生长茂密的园林树木片林或林带能隔挡和吸收噪音。这类树种多以枝叶密集的常绿阔叶树木为主,常见的树种有桂花、樟树、榕树、海桐、女贞、雪松、桧柏、圆柏、龙柏、云杉、垂柳、鹅掌楸、悬铃木等。此外,在居民区种植树木还能够有效地降低和消除噪声,给居民提供安逸的居住环境。除此之外,园林树木还可以起到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等有效作用。森林在小流域中可拦蓄洪水量的 41%~100%,可阻挡土壤流失的 79%。树种不同,发挥截留作用的大小不同,耐阴树比阳性树作用大,针叶树比阔叶树作用大。常见的树种有圆柏、槭树、柳树、枫杨、紫穗槐、胡桃、云杉、水杉、冷杉等。

1.5监测和美化环境。

有些园林树木可以用于检测环境污染。如马尾松、雪松、落叶松、油松、苹果、杨树、月季、杜仲等对硫化氢或氟化氢气体反应敏感,容易出现嫩叶发黄、枯死的现象;葡萄、樱花、李、杏、郁金香、唐菖蒲等对氟化氢气体反应较敏感;樟树、女贞、皂荚对臭氧敏感;而悬铃木、秋海棠、向日葵、番茄等对二氧化碳敏感。园林树木种类繁多且各具其特有的体态、色彩、风韵和香味。在水、气、光、热等气象因子的作用下,不同树木种类都能随着树龄和季节的变化,而表现出朝夕不同、四时互异的景色。园林树木或孤植、丛植、列植,都能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景观,给人以美的感受。正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所写的“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二、园林树木的观赏功能

2.1 园林树木中的各种树形。

树形作为构景的基本要素,对于园林意境的创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园林中山势、建筑、草坪、溪瀑等不同的造型,选择合适的树木并进行修剪,从而使它们融为一体,既相互衬托又各具特色。

2.2园林树木叶的观赏性。

树木的叶子在树木中占据了极强的优势,树木种类繁多,相应树叶的种类也十分多样,不同种类的树叶给人以不同的审美享受,因此具有不同的观赏价值,能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视觉盛宴。

2.3 园林树木花的观赏性。

树木的花朵不光有各种各样的造型,而且颜色也是千变万化,层出不穷,具有十分立体的美感。不同的树木花朵有其独特的排列方式,这就给人们的观赏带来了乐趣,色彩给人们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带来美的体验。

2.4 所形成的园林空间。

园林树木的不同形态可以相互组合配置从而形成一个崭新的园林空间,和其他人工雕琢的园林空间相比,更加自然柔和,不会变的生硬、冰冷,从而使人们在观赏时更加放松舒适。

2.4.1 封闭空间。

形成封闭空间的主要“功臣”是树木的叶丛和分枝,而封闭空间的闭合感主要就是受到叶丛疏密程度和分枝高度的影响,树丛越密、分枝越低,空间的密闭感就会越强。

2.4.2开敞空间。

开敞空间中主要采用地被植物和矮灌木来作为组成部分,这种空间基本处于阳光和天空之下,没有任何障碍,向四周敞开,典型的例如草坪、灌木丛等等都是敞开空间。

2.4.3半开敞空间。

半开敞空间和开敞空间有些微不同,它有一面或者几面会有较高的植物,因此,这些面会形成相应的封闭状态,限制了视野,但是剩下的几面会呈现出向外开敞的状态。

2.4.4覆盖空间。

覆盖空间的特点是顶部覆盖和四周开敞,这种空间一般采用树冠较为浓密的高树进行栽培,这种空间夹杂在地面和树干之间,人们可以在其中自由的穿梭。

2.4.5 垂直空间。

垂直空间一般利用高大的植物组合,形成一种朝天开敞的室外空间,这种空间会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多运用于一些比较正规的场地以烘托气氛。

三、园林树木的经济作用

3.1 苗木生产。

苗木生产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大量优质的苗木,因此不可能仅仅只靠苗木的自我生产,因此,通过结合园林绿化措施,开辟苗木生产,从而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再反哺园林养护建设,形成良性循环。

3.2 抚育间伐。

园林绿地林木繁多,一般都具有一定规模,面积较大,因此,进行定期的抚育间伐可以有效地改善林木生长环境,提高树木的生长能力,而且被间伐下来的树木也可以进行出售,从而获取一定的经济收入。

3.3旅游开发。

园林中自然景观优美,恰恰满足了人们对于美和自然的追求,开发相应的旅游项目,既满足了人们返璞归真的愿望,也可以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

3.4 生产植物产品。

植物产品具有原生态的特点,因此容易受到人们的喜爱,但是在生产时应该注意不能妨碍到园林树木的美化、绿化和防护功能。

结束语

总而言之,园林树木的规划是园林建设的核心内容。园林树木在改善空气质量、调节城市小气候、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景观功能、要荫功能、遮挡功能及减噪功能等方面都有显著作用,彰显着园林树木的重要性。要防止过分片面强调生产,导致破坏树木,使树木难以发挥其各种主要功能。分清主次,充分发挥园林树木的作用。努力建立充满艺术性、实用性、园林工程。

参考文献

[1]惠兴茂,范建国,寇佩悬.浅谈园林树木的美化功能与观赏特性[J].陕西林业科技,2001(3).

[2]孔桂芝.浅谈园林树木对改善日常生活环境的作用[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3]严贤春.观赏树木在园林造景中的美学探讨[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

树木的作用范文2

关键词:园林 叶色 姿态 质感 造景作用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1-122-02

在现代园林设计中,植物以其特有的个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植物的色彩、姿态、质感以及全部的性格特征都各有变化,春天鲜花烂漫、夏季绿荫葱茏、秋季彩叶斑斓及冬季雪压青枝,他们丰富多彩的效果使植物景物成为一年四季中最丰富的景观。

然而,我们现在植物造景的景观质量还不甚理想,原因之一是植物造景中,往往倾向于以开花时的效果考虑种植,而忽视了树木观赏特征中其他因素的表现,这样做的不足之处是很显然的,春天美丽而短暂,当一时的纷繁绚丽转眼逝去,虽然也会给人们强烈的季节感受,但没有经过多方面周密考虑的种植,就会显得落寞乏味,起不到应有的景观效果。

如果能从树木的其他观赏特征着手,如树形、色彩、质地等,以不同姿态或不同色彩的大小乔灌木配置,创造出瑰丽多姿的群落,则不论是否开花,都有良好的效果,构成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里的稳定、优美的景观。

植物的叶色、姿态及质感是植物的主要观赏特征,他们决定植物景观的观赏效果,乔木以其体量大、姿色优美而在景观中起骨架作用,在植物造景构图中处于中上层而成为主要的欣赏对象。灌木的色彩、姿态及质地非常丰富,而且变化幅度较大,了解研究这些观赏特征,搞好乔灌木配植,对植物造景有着重要意义。

植物造景给人们展现了一个极富魅力的美好前景,可以预见,园林绿化将会向着这个方向逐步迈进。

1园林树木叶色的造景作用

园林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它的色彩,天空、水面、绿地、假山、建筑,无不以其个自的色彩形象装点着园林美景,其中又以植物的色彩最为丰富多变,构成园林色彩的骨干。

植物的色彩是植物的重要观赏特征之一。它因易于为人们所见而在景观构图中起重要作用;同时,植物的色彩还对景观的氛围起决定作用,鲜艳的色彩给人以轻松欢快;深暗的色彩则给人以凝重、郁闷;红色使人感到喧闹;绿色使人感到宁静。色彩在给人直观感觉时引起人们心灵的共鸣。

树木的叶色是树木色彩的基调,因树木叶色景观期长,占有的比重大,叶色也丰富,从而成为人们主要的欣赏对象,在景观中起重要作用。

1.1树木叶色分类

树木的叶色丰富,人们通常把它分为三个色系:

(1)绿叶系:油松、侧柏、侧柏、女贞、杨树等。

(2)红叶系:横栌、火炬树、卫矛、山楂等树木的秋叶。

(3)黄叶系:银杏、白桦、复叶槭、落叶松等树木的秋叶。

1.2树木的色彩配置

不同深浅叶色给人不同的景观感觉,深色的叶给人凝重的感觉,而使景观怡静,安祥,但过多使用则使人感到阴森,拥挤;而浅色植物则给人明快之感,但过多使用则之轻浮。在植物景观创造中,一定要把握深浅叶色的比例,在植物景观设计时,深色植物以其凝重多安排在群落的背后或底层,使构图有一个平稳的背景,而浅色植物则在前边或上层,从而使整个构图沉稳,凝重中又富有动感。

1.2.1相近色相配置

树木决不是人们一般印象中的“绿色”,其色彩差异是很大的,同为绿叶,就有淡绿(柳树)、浅色(落叶松)、深绿(女贞)、暗绿(桧柏)等差异;且相同树种随不同生长条件(如见光、背光)及一年四季的变化而不同,如垂柳初发叶时为鹅黄绿,随生长逐渐变为浅绿,夏季绿意便浓,入冬则又成饱经风霜的黄绿,落叶较晚。将不同的绿色的树木搭配在一起,能形成美丽的色感,使在构图上有层次丰富的视觉效果,创造如实如画、多姿多彩的感人意境。

如青翠挺拔的青扦云杉,浅绿的垂柳相配置,由于色相明显变化和缓,又以青扦云杉浓重稳重的绿色为主调,给人的感觉非常宁静、柔和。这种深浅色彩的配合,利用植物叶色本身的明暗变化,可以丰富景观的层次,加深景观的视觉效果。

在相近色相配置的种植设置中,以中间色调为主基调,连系深浅色调,避免构图中出现大的跳跃,产生色彩“断层”,而使构图破碎。同时,各种色调植物不宜安排得太多、太碎,避免造成构图的杂乱无章。

1.2.2色相差别大的相配置

在植物景观设计中,把几种对比色植物配置在一起,能产生很好的景观效果,如绿叶植物与红叶植物配置在一起,使之互相映衬,则绿叶显得更浓绿,红叶更显娇艳。我们经常把红瑞木配植在常绿的黑松周围,红瑞木秋叶与枝干均为红色,它们与黑松绿叶相衬托,分外美丽,尤其冬季雪天,红瑞木枝干与黑松绿叶及白雪相互映衬,分外妖娆,为冬季胜景。

又如黑松、沙松、白桦、黄栌、珍珠绣线菊的多色配置中,深绿高挺的沙松为视线焦点,周围散植白桦,后面是暗绿的黑松作背景,更好地衬托了前方的黄栌和亮绿的珍珠绣线菊,由于整个配植宾主分明,重点突出,在空间效果上前浅后暗,中心景物位置恰当,就使得整个构图显得丰富统一而明朗欢快,极好地装点了绿地空间。

1.3叶色与季相交替

从落叶树季相的变化来看,松原发叶最早的乔木为柳树、青杨、野桃等;发叶和形成树冠最晚的有洋槐、桑、板栗等;落叶最早的小叶杨,胡桃等;落叶最晚的有柳树等。掌握好这些特性,对于我们设计早春、晚秋景观是有益的。

落叶树一年四季的叶色变化也是很丰富的,春天柳树鹅黄,青杨嫩绿;盛夏加杨墨绿,柳树、刺槐草绿;金秋银杏金黄,山楂、梨、地锦等叶色变为暗红或橙色。

绿色植物从展叶到落叶,不断变化着它们的色彩光泽和体形,在种植设计上如能预以充分考虑,可得到季相的华丽色彩。在一个种植设计中,应把此起彼伏的色彩交替安排好。

2园林树木姿态的造景作用

树木的形体是指树木的外部轮廓及其体量的大小,它是树木最主要的观赏特征之一,人们在欣赏树木时,首先会对树木的姿态,大小留下深刻的印象,树木的姿态决定植物景观的构图多样性和统一性,它是植物景观中最重要的因素,事实上,树形、姿态在造景中的作用甚至不亚于色彩。

树木的姿态配置:树木的形体是树木的主要观赏特征,因而在设计中有突出的地位,种植设计中,如果叶色相似则以树形的差异形成对比,使人对叶色的欣赏转为对树形的欣赏,也可达到满意的效果。树木的外缘线组合成优美的群落轮廓线,具有各种不同形体的树木在造景中配合使用,丰富景观并使之具有韵律感。

2.1体量的对比

种植时若将树木的大小、高度加以变化,能使整个布局丰富多彩,错落有致。

在长方形树池中,种植一棵黑松,其下散植几株白玉棠,形成如盆景般的效果。大乔木对于构成景观的骨架作用非常明显,在配置时占有突出的地位,其下矮小灌木则是在大乔木下构成的总体结构中展现生动细腻的装饰。

又如乔木是旱柳,下方是自由布置的小叶女贞球,构图在大小上极度对比,树形上又极度谐调形成富有趣味的装饰效果。

2.2形状的对比

植物形状对布局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也是关键的影响因素。

圆锥形的桧柏用在硬性的建筑环境中非常谐调,同时具有竖向的引导作用,修剪成扁球形的小檗与直立的桧柏对比生动,形象鲜明有力。

2.3单一树种与草坪配置

修剪成圆球形的树木在设计中用的较多,因而在设计布局中也占有突出的地位。此类植物在引导视线方面,即无方向性也无倾向性,在整个构图中随便使用圆球形植物都不会破坏设计的统一性。

坡地边缘散植珍珠绣线菊球,其柔和圆润的外形不仅能够调和后面的树形,同时也会与起伏的地形配合得很好,看起来稳妥、自然。另外,垂枝形的树木多具平和优雅的气质,也易将视线引向地面。垂柳、垂榆就是如此,其他树形特殊(如古树)优美者,可构成独立的植物景观效果。

3园林树木质感的造景作用

植物的质感是指植物给人们直观的粗糙或光滑的感觉,它受植物叶片的大小、质地、枝条的长短以及树的外形等因素影响。植物的质感是植物的又一个重要观赏特征,它对景观的谐调型,多样化以及一个设计的色调观赏情趣和环境氛围都有重要意义。

树木的作用范文3

1、在经济上:木薯的主要用途是食用、饲用和工业上开发利用。块根淀粉是工业上主要的制淀粉原料之一。世界上木薯用于人类食物,是热带湿地低收入农户的主要食用作物。作为生产饲料的原料,木薯粗粉、叶片是一种高能量的饲料成分。在发酵工业上,木薯淀粉或干片可制酒精、柠檬酸、谷氨酸、赖氨酸、木薯蛋白质、葡萄糖、果糖等,这些产品在食品、饮料、医药、纺织、造纸等方面均有重要用途,在中国主要用作饲料和提取淀粉。

2、在药用上:木薯能够清热解毒、凉血、用于水肿。木薯叶用于疮癣、痛疮肿毒。

3、在营养价值上:木薯块根并非是营养平衡的食物,因为木薯干物质中绝大部分是淀粉。木薯脂肪含量低,钙、钾含量高而磷低,含有植酸和少量的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

(来源:文章屋网 )

树木的作用范文4

项目评审作为行政事业单位或其它单位重要的工作环节,它关乎着行政事业单位的未来发展和其他单位的市场发展。在项目评审中,或多或少的遇到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为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的项目评审工作,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将信息技术引入到了项目评审工作中。它会给项目评审工作带来什么样的好处,正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信息技术 项目评审 行政事业单位 应用分析

一个项目完成,必须能获取执行项目的利益。每一个项目总是为了一些目的而开展的,在项目计划和开展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例如,信息闭塞、市场预算、市场变化等,这些因素或多或少地影响着项目评审的正确性。在今天,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形成了一个综合的信息平台,在信息技术平台上,可以获得各方各面信息,对于项目的评审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来阐述对项目评审的影响及作用。对于项目评审中的信息技术应用,笔者将其分为信息技术部分和项目评审部分。从这两个方面来分别的进行阐述。

一、 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来源于英语中的Information Technology,所以也简称IT。它是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通过计算机应用科学和信息通讯技术的设计、开发、安装、及应用软件来实现的,所以又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其主要分类是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扩大和发展,信息技术所设计的行业也越来越多。所以,它的特性也发生了改变。2009年,世界信息技术产业联合会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举办全球信息技术大会,与会者包括美国、中国、俄罗斯、英国等世界上的广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有300个国家。在会议上,将新时代的信息技术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其特点如下:

第一、 信息性。

信息技术的服务主体是信息,核心功能是提高信息处理与利用的效率、效益。由信息的秉性决定信息技术还具有普遍性、客观性、相对性、动态性、共享性、可变换性等特性。

第二、 技术性。

顾名思义,信息技术是一种技术的综合,它是将信息整体化和具现化,形成一个能够具体技术的信息体。它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服务主体,核心功能是为客户群体提供信息的处理和利用。在这里,信息技术它又有普遍性、客观性、相对性等特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对于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对于各个国家、企业、单位、家庭、个人都是不可或少的。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伴随着我国的社会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也有了飞快的进步。为了能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时展要求,各行各业的也在不断的改革自身,以保持新鲜活力。项目建设作为单位或组织的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项目的评审,是保证其能够正常的实施运行的重要保证。但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影响项目评审,是下文要着重探讨的问题。

二、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影响项目评审

第一、什么是项目评审

项目评审,顾名思义就是关于审查和批准项目计划,项目变更和工作进展评价的一个步骤。 项目评审的输入、步骤以及它的输出结果取决于不同的评分类型。不同的评分类型,它的输入、输出、过程、步骤都是不同的。在整个项目管理生命周期里,通常需要有多个项目评审。

在众多而复杂的项目评审中,评审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但是在传统的项目评审中,评审人员的评审结果往往会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他们依照个人经验或长期的实践经验来评审一个项目是否可行,虽然经验是项目评审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但是市场信息和外部环境是随着时间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这些长期以来形成和积攒下来的经验,一定程度上非但不能有所帮助,还会起到一些反作用。所以在项目评审中引入信息技术势在必行。

第二、 在项目评审中应用信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于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信息技术设计的领域也越来越广。因为项目评审需要大量的信息来论证项目是否可行,所以,将信息技术引入到项目评审中来,不仅能够满足项目评审的信息需要,还能促进项目评审做出公平科学的评审结果。举一个例子来说,我国西南某市要修建一座水库,关于水库修建方案的评审,需要从社会、经济、环境、人们生活这几个方来考虑。如果仅单纯地依靠人力去进行调查和走访的话,那所耗费的人力和物理是非常巨大的。所以,将信息技术平台引入到其中,就能够很好的解决问题。在信息平台上,能够获得更多的资讯和相关技术信息,在参考这些信息之后,市领导层就可以对水库的兴建与否能有一个正确科学的判断,从而避免了个人主观因素的困扰,更加有利于当地的社会发展。

单从政府投资这个项目来讲,政府投资项目评审具有较强的技术要求,评审范围涵盖建筑、市政、交通、水利、农林、设备采购等多个领域。在这些领域中,它需要的信息量要更大,更具有实效性。信息技术平台是一个集众多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在它上面的所有信息都是不断更新,且具有实效性和真实性的,所以在项目评审过程中引入信息技术的可行性,具有重大意义。

结束语

本文是在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针对项目评审工作中的信息技术引用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项目的评审可谓是百利而无一害,它加强了项目评审的客观性与科学性,防止参杂个人因素的主管评审结果出现。由于笔者才疏学浅,很多方面还只是停留在研究层面,但是我们要看到信息技术在项目评审应用中的闪光点。所以我们应该沁心协力,为推动项目评审的正确性、有效性、科学性,而不断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池仁勇.项目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

[2]戚安邦.项目管理的十大风险[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10).

[3]马兵、王聪丽.信息化项目的风险及应对[J].企业管理,2004.3(1).

树木的作用范文5

【关键词】开放性题目 变式教学 创新意识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初中数学》对于7~9年级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提出了以下目标:(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感受成功的快乐,体验独自克服困难、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具备学好数学的信心。(3)在运用数学表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具有抽象、严谨和应用广泛的特点,体会数学的价值。(4)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造宽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包括同伴、教师和教材,并发自内心地赞赏学生思维过程中的闪亮点,即使学生的质疑被否定。因此,在教学中针对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良好的思维训练,将会使其受益匪浅。初中数学中要培养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对此要求把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当作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基本原则。这就要求教学上的创新,改变过去模仿多,创新少,抄例题多,思考少的局面。

在教学中采取变式教学,把一些题目的条件和结论适当改变成新的题目,可使学生处在一种愉快的探索知识的状态中,也可放开手脚让学生自由地去想象,去琢磨。通过“一题多类的演变,还可使学生深入研究,以概括出更深刻,更大范围的解题规律,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以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因此,我在教学中围绕不同阶段的教学目的,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了一些所谓的探索开放性题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一、设计题设开放型的题目

设计这类型题目是给定了结论来探索满足结论的条件,而满足结论的条件并不唯一,以此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如:

例1(2006湖南株洲):如图,AE=AD,要使ΔABD≌ΔACE,请你增加一个条件是________.

分析:由证三角形全等的方法,现在我们已知SAE=AD,A∠A=∠A(公共角)①用SAS,需要补充条件AB=AC;②用ASA,需要补充条件∠ADB=∠AEC;③用AAS,需要补充条件∠B=∠C;④此外,补充条件∠BDC=∠BEC也可以。

通过这道典型例题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的理解和应用,以此考查他们的归纳能力。

二、设计结论开放型题目

设计这类型题目由在给定条件下探索结论的多样性和变换或增加题目的条件使题目引伸组成。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学生对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例3:如图,A,E,B,D在同一直线上,在ΔABC和ΔDEF中,AB=DE,AC=DF,AC∥DF,你还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写出一个,不再添加其他线段,不再表注或使用其他字母)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角)相等”可知:①BC=EF,②∠C=∠F,③∠ABC=∠DEF,④EF∥BC,⑤AE=DB

在讲解教材一些习题时,若讲完就大功告成是不行的,若能尽可能引申,使其发挥最大作用是我们的目的。并能使学生随着图形开放式的挖掘,真正让学生感到图形的美妙之处。例如:

已知:如图在ΔABC中,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求证:

变题1、增加条件,过点O作DE∥BC交AB于D,交AC于E。问图形中有几个等腰三角形,请说明理由。

变题2、再增加条件,AB=AC,问图形中有几个等腰三角形,请说明理由。

三、学生自己设计题目

这一类型是让学生依据题目的题设条件,自己编题,使学生接受挑战进入发现创造的角色,培养其创新精神,实践证明这类题目是学生所喜爱的,如:

应用题中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

甲、乙两站间的路程为360Km,一列快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驶72Km,一列慢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驶48Km,问能设计几种不同的题目。

分析:由甲、乙两车行驶的方向设计问题,利用数形结合。

1、相向而行,几小时相遇;

2、同向而行,分两种情况:

(1)快车几小时后追上慢车;

(2(快车在前永不能相遇。

(3)背向而行,两车永不能相遇。

由这个题目包含了路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这一设计使学生分清了两类问题,并加深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数形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十一五”规划课题

案例:一辆汽车从A地驶往B地,前1/3路段为普通公路,其余路段为高速公路。已知汽车在普通公路上行驶的速度为60km/h,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为100km/h,汽车从从A地到B地一共行驶了2.2h。请你根据以上信息,就该汽车行驶的“路程”或“时间”,提出一个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的问题,并写出解答过程。②

本题是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作为问题背景的一道有限开放型试题,着眼于提出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并渗透发散思维能力和数学建模的思想。试图通过给学生提供一组信息,要求学生在分析各种信息的过程中,获得对情境的整体认识,形成问题意识,提出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并经历一个完整的研究过程——从形成问题到获得解答。③试题的命题方式新颖,结论开放,满足学生学习多样化的需要,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发挥空间。通过观察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和具体的求解过程,可以较为清晰地判断出学生对问题以及相关知识的认识水平和特点,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推测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发展情况。

探索开放性题目的训练,能使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探索出解题规律达到触类旁通的境界。但是在教学中也不能过分强调新、活、巧、难,特别是在学生还没有悟出“道”来时,不要急于变来变去。在课堂上要考虑到学生的思维量、广度、深度,切合实际,不能盲目行事。

参考文献:

[1]马复,凌晓牧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初中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7).

树木的作用范文6

1.1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禽畜的需求也在增加,并且由于近年我国食品安全的问题,对于禽畜产品质量的把关也尤为严格。我国畜牧养殖行业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但是由于传统畜牧养殖技术存在许多缺陷,近年禽畜产品的数量已经渐渐跟不上人们的需求。而现代养殖技术通过科学化的管理,能够有效防治养殖过程中禽畜感染的疾病,并且实现规模化生产,大大提高了禽畜产品的产量。现代畜牧养殖技术是从传统畜牧养殖的基础上进行了革新,运用了先进的技术设备以解决养殖中存在的问题。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应用,能够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1.2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意识

当今社会需要的禽畜产品越来越多,传统畜牧养殖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质量也得不到保障,并且传统畜牧养殖中会出现很多问题,例如禽畜的疾病,村民大多知识水平有限,不能够准确判断出疾病的解决方法,并且不敢运用先进的治疗手段,只能盲目遵循着传统畜牧养殖中给出的不科学的方法,导致禽畜在养殖过程中死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并且传统畜牧养殖中给禽畜喂食的饲料营养不均衡,导致禽畜的体重降低和附属产品质量变差。而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在农村大力地推广应用能够提高农民对于禽畜养殖的知识,并且能够使农民应用先进的方法防治禽畜的疾病,科学地配置饲料,进而解决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禽畜产品的质量。

1.3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传统畜牧养殖没有先进的技术设备支持能源的再利用,导致大量资源流失。而现代畜牧养殖技术提倡绿色环保,通过先进的技术设备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降低畜牧养殖过程中的成本。现代畜牧养殖技术是时代的产物,区别于传统畜牧养殖,在畜牧养殖工程中更加高效化,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能够提高禽畜产品的产量,能够充分利用禽畜养殖中产出的废物,变废为宝。运用现代技术设备,建造沼气池,通过微生物发酵,使禽畜的排泄物发酵为沼气供能,而且植物的秸秆也能得到合理利用,经过合理的搭配加工成为禽畜的饲料,从根本上节约能源,降低养殖成本。如此循环使资源能够得到最合理的利用,同时又能够促进粮食产量的增长。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应用能够使资源得到循环利用,减少畜牧养殖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

2畜牧养殖技术在农村推广应用过程中的措施

2.1加强畜牧养殖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力度

传统畜牧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太多,已经不符合当代人的价值观。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将会取代传统养殖技术,现代畜牧养殖技术能够提高禽畜产量,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将废弃的资源转化为养殖过程中需要的能源,并且将资源进行科学地分配,实现禽畜产品规模化生产,增加禽畜产品的产量,保证我国人民的需求。但是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应用力度不够大,国家应该加大推广力度,派下专业人员进行现代畜牧养殖技术的传导,使农民接触新的养殖理念,进而促进现代畜牧养殖技术的传播;并且给予养殖者一定的优惠政策,使农民能够负担起引进现代畜牧养殖技术的花费,鼓励农民引进畜牧养殖技术,使现代畜牧养殖技术能够更快地融入农村地区,进而提高禽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

2.2提高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

现代畜牧技术在农村的推广主要由推广人员推广,想要现代畜牧养殖技术被村民认可,首先需要推广人员能够向村民进行详细地解说,将现代畜牧养殖技术与传统畜牧养殖进行对比,使村民能够理解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带来的好处,进而加快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应用,实现大规模生产禽畜产品。所以推广人员应该深刻了解现代畜牧养殖技术,语言表达清晰明了,使村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现代畜牧养殖技术与传统畜牧养殖技术的差距,能够正确地讲解现代畜牧养殖技术的便利之处,并且讲述现代畜牧养殖技术给农村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给村民进行一系列的知识传导,这样有助于村民引进现代畜牧养殖技术。所以想要加强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应用,必须要提高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

2.3丰富畜牧养殖技术在农村推广应用的方式

现在畜牧养殖技术在农村中的推广方式过于单一,应该引用新的推广方式,例如运用投影技术,使现代畜牧养殖技术的(上接第50页)工作原理详尽地呈现给村民,让村民对现代畜牧养殖技术有一个详细的了解。政府应该建立现代畜牧养殖技术教学场地,积极培养现代畜牧养殖技术人才,进行一传十,十传百的策略,使村民看到运用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并且带领村民观赏现代畜牧养殖基地,分步骤地给村民讲解各种仪器的使用,以及使用这些仪器能够带来的效果,这样村民自然会积极地引入现代畜牧养殖技术进行养殖,从而能够使现代畜牧养殖技术更快地融入畜牧养殖行业。现代化畜牧养殖技术能够带来质量更好的禽畜产品,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所以政府应该丰富畜牧养殖技术在农村推广应用的方式以促进农村全面发展。

3结语

畜牧养殖技术在农村推广应用能够促进农村全面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禽畜产品的产量,对我国畜牧养殖行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必将成为主流,但是想要彻底转型为现代畜牧养殖,必须要加大推广力度,解决推广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农民正确的引导,培养现代畜牧养殖技术人才,才能使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彻底融入当今的畜牧养殖行业,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作者:许风鹏 单位: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林子镇人民政府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

中文期刊网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

期刊咨询
在线服务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