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范文1

识字是进行阅读教学的基础,在苏教版的语文课文中,识字占据了文本的四分之一,对于刚上小学的学生来说,要想对他们进行后期的阅读教学,应该先解决识字的问题。初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生活的感知程度、感兴趣程度比之语文课本要更甚之,在课本中加入情景图、短语、儿歌无疑是能提高他们兴趣的一个好方法。比如,课本中识字1的《春天春风春雨》,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常遇到并能感受到的,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儿歌《春天在哪里》引导学生们进行识字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思维的拓展:“春天的景物有‘柳树’‘嫩芽’‘小草’等,还有很多可爱的小动物,如‘布谷’‘燕子’,它们在飞来飞去,当然啦,‘蜜蜂’也在‘梨花’‘杏花’‘桃花’中寻找着心仪的花朵。”从身边自然物开始认识。

二、从阅读教学的前期入手

1.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孩子入学之前,有的家长会对其进行早教,而有的孩子还处在娱乐期。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不一样,认识事物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教师可从他们的爱好方面入手,对他们能阅读的程度进行分组。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第一类,喜欢阅读,紧密结合文字和图画进行阅读;

第二类,有点阅读兴趣,大部分注意力是放在看配图上面;

第三类,对阅读毫无兴趣,识字功底薄弱。

2.安排合理的阅读教程

阅读教程的合理安排有利于阅读教学的进行。在班级中,每位学生上课的表现方式不一样,接收外界信息的方法、速度也各有差异,而一个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或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对拼音、汉字的认识和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运用有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选择适合其类型的方法来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并加强他们对知识的运用:

(1)第一类学生性格开朗,喜欢阅读,他们的注意力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具体的事物进行教学。以课文《春笋》为例,或许许多学生都吃过经过熟食加工后的春笋,但他们却鲜有人看过笋还长在土壤中的面貌。教师可以先放笋由初生到长大成熟的纪录片,这样不仅能让好奇的学生提起兴趣,也能加深班级中大部分学生对春笋的印象,再通过课本内容进行教授,无疑将会轻松地向学生讲解课文,以及帮助其理解生字。

(2)第二类学生比较好动,喜欢自己动手动脑。针对喜欢看图阅读的学生,教师也可以进行一场现场的表演,开展师生互动,让他们实际动手操作,面对问题,先自己着手找到解决方案。如《乌鸦喝水》中的乌鸦,它把石子一颗一颗放进瓶子里,慢慢地,水便从石子间溢出来,这样乌鸦就可以喝到水了。教师可以让学生来扮演乌鸦,尝试把石头放进瓶子里,来看看这些小朋友是如何自己动手解决口渴的问题的。当然,办法是有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学生也就可能想出更多的方法,这样,也在动手的同时间接性地开拓了思维,让他们在理解乌鸦放石子喝水的方法的同时,也能够用自身生活中的经历来达到自己“取水”的目的,从而以自己思考到的方法解决问题。

(3)对于第三类学生,教师可以多与他们交流、沟通,慢慢培养他们语文阅读的兴趣。而对于课堂阅读知识的教学,也可以先由静物入手,例如,教师利用在学校常见的“足球”“看台”“绿茵场”等,让学生通过观看与运用这些静物,能够加深对事物的印象,联系实际物品,从而联想记忆,利于对汉字、拼音的理解,进行正确的引导,不仅可以加强阅读兴趣,也可以促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例如,《三个小伙伴》就是如此,三个小动物在植树的时候,能够运用自身的优点,去解决实际问题,还让最终结果趋于目的性。在课后,教师也可以布置相关的需要他们团队合作才能完成的事,如合作完成一次课后小制作、一次小故事的排练等,在潜移默化之中强化学生的交流与合作。

三、针对小学一年级学生提出具体的阅读教学方案

不同的小学生在学习中联系生活实际、自己动手的思维运转程度不一样,而且他们的想法也大相径庭。而在小学语文的授课中,不仅只是为了让学生知道这个拼音怎么读,这个汉字的笔顺如何写,而且是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拓展他们的思维,也增加了他们的见闻与阅历,对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都大有裨益。不同的学生,所需要接受的引导都应当是刚好能够提起他们的兴趣,也能激发他们的动手能力,为他们以后的生活打下坚定基石。如何更好地进行小学一年级语文的阅读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进行角色扮演。针对一年级的小朋友对每件事情都充满好奇的特点,让他们进行角色的扮演,这不仅可以促进互相交流,带动内向的学生学会主动地与其他的人交流,还可以让学生一同动手进行实际操作,更好地理解课文。就如《小松树与大松树》这篇课文,课前,除了让学生预习,还让他们回家自己动手去制作松树模型,等上课就带来。然后在课文的基本讲述的基础上,让他们利用自己的道具进行体验,矮小一点的站在高处,高大一点的站在较低的地方,让他们再对比下互相之间的感受,在表演的过程中深化对课文的讲解。

(2)将枯燥无味的汉字拼音转化为图画。有些学生可能没弄懂这篇课文的意思,觉得上课特别无趣,就开始开小差,我们可以换种方法,吸引他们的兴趣,帮助他们学习。例如,《地球和它的七个兄弟》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地球以及它的七个“兄弟”住在太阳系里,其中的描述非常符合低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为了帮助学生对课文有更加鲜明与深刻的阅读认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简笔画教学,指导学生画出我们美丽的家园——地球及其与“兄弟们”不停绕着太阳转的面画,引导学生进行感受与联想,如土星转着呼啦圈是怎样的景象。一年级学生正处于天真烂漫的时期,将会想象出特别不一样的地球与七个“兄弟”。

(3)进行阅读奖励。在对一年级学生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要利用这时期小学生的特性,即他们都渴望被表扬、被奖励,如果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让他们根据课文大胆发言,不管答错答对都给予鼓励。就拿苏教版语文课本中的《司马光》一文来说,先给他们以故事的方式讲述课文,在他们理解大概后,就进行深度的阅读教学,随时抛出问题,如司马光砸缸的原因是什么,司马光选择砸缸对自己是否有所启发和当自己遭遇困难时想想自己又将会怎样去解决等问题。教师根据他们回答的活躍程度进行相应的奖励。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范文2

1 快乐拼读,欣然自得

读书贵在有自得。农村小学一年级学生原先知识获得的途径大都是老师或者是家长的讲述,他们也希望能够依靠自己的能力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笔者就利用学生的这种乐于求知的心理,巧妙利用语文《与课堂同行》中的“笔者会读”和“快乐阅读”两个练习。“笔者会读”是拼音词的拼读,比较容易一点,学生学完拼音字母后,借助本课的这个练习,觉得笔者学了这几个字母就可以认识这么多的字和词了,原来拼音字母的作用这么神气这么大呀!“快乐阅读”在学生能够拼读词语的基础之上对拼读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能够拼读一句完整的句子。在拼读句子时,笔者提出让学生尽量直呼。学生经过努力之后,明白了一句话的意思,此时小小的脸上往往会露出高兴的笑容。

2 以“书”为本,课外延伸

这里的“书”指的是笔者们的语文课本,选入课本的课文都是适合低年级语文阅读性研究的文章。笔者们要充分利用课堂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只有在这些最基础的内容和能力具有之后,才能够谈得上课外阅读。平时多撷取文中的精彩片断,有声有色地向学生朗读,让学生陶醉在美的感受中。同时,让学生也找几段美美的句子来读一读、背一背。可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借机推荐几本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读物。如,学习了《司马光》之后,教师再讲讲有关司马光临危不惧、多谋善断的故事,然后推荐阅读《司马光的故事》。学习了《狼和小羊》一课以后,再讲述几篇类似的童话故事,然后推荐《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让学生阅读等。另外,笔者们身边的《课外阅读》也是很好的阅读材料,每篇课文都有相似的故事或文章配套,学完课文后可以再读一读,一定会使学生有更深的感悟。

3 推荐好书,制定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范文3

关键词:数学审题;障碍;阅读能力;小学;一年级;

作者简介:陈思忆/杭州市文三街小学教师,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低段数学教学。(杭州310012)

一、导言

数学是一门语言,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在日常数学学习中,一年级学生经常在考试或作业中出现因审题错误而失分的现象,其审题错误的原因主要表现在识字量少、阅读速度较慢、默读比较困难,从而对题目理解出现偏差。教师往往把这样的错误归咎于学生的粗心大意,其实,数学阅读能力的薄弱是学生未能养成良好数学审题习惯的原因。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科书在内容呈现上新颖丰富,注重体现儿童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了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与此同时,例题和习题的形式多样,所选的素材较符合实际,例题的情境图也为学生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关注学生生活,教材呈现丰富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然而,课本中描述性语句的增加,直接导致了数学教科书用字量的增加,也增大了学生遇到生字的概率,因此,生字问题成为识字量极其有限的低年级学生群体数学审题中的又一道拦路虎。

除了认知特点及生活经验,学生入学前的识字量和语义理解能力的积累程度,及一年级语数教材配合等因素,均是造成低段学生生字和审题障碍的主要原因。数学新教材中的用字量增加,同期的语文识字教学不能满足数学的用字需求,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审题中的问题转译和问题整合。本文对语数一年级上册教材进行对比,寻找语文教学中未作任何要求的数学用字,重点研究数学阅读障碍中的生字问题,及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数量关系所需的关键字词,探询解决审题中审题障碍的有效对策。

二、一年级语数新教材字词统计及分析

新课标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材改革增大了数学课本及其配套练习的用字量,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少,常常读不懂题目意思,易形成阅读障碍,从而导致自身在审题过程中的问题转译环节直接受阻。问题的理解和整合是紧密联系的两个过程,前一环节审题受阻必然影响到后一环节的正确解题。为了了解语文数学教科书中的用字是否有一定的配合,笔者采用统计法,对一年级语文教材要求的识字量和数学教材中所用字词进行研究比较。

(一)统计说明

1.研究材料。

本研究选用的材料主要有三本。(1)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2)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3)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编,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2009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课堂作业本一年级上册。

2.研究方法。

本文基本遵循一年级上册语数教学进度的配合,对语数教材进行相应的划段,在各段内以及段与段间进行研究。

在不破坏数学教材课时完整性的情况下,笔者将数学教材划分为四段;然后根据2课时语文对应于1课时数学的教学进度,参照“(1)”中对数学教材的分段,将语文教材划分为相应的四段;数学课堂作业本与数学书的课时内容对应,分为相应的四段。各段语文、数学教科书及数学课堂作业本的划段情况见表1。

3.统计范围。

(1)数学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书“目录”以后,“后记”以前共120页的单字进入统计,其中包括插图中的字。

(2)语文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全书除了“目录”“后记”“生字表(一)、(二)”“汉字笔画名称表”共138页进入统计。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语文一年级上册有400个汉字要求学生“会认”,其中包括了要求100个“会写”的字,学生的实际识字量可能与400个要求“会认”的字有出入,因此,本次统计只选取400个要求“会认”的汉字。

(3)与人教版数学教材配套的数学课堂作业本除了“目录”共66页进入统计。

4.对数学教材中字词的界定。

针对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统计范围包括课本“目录”以后,“后记”以前的所有汉字。笔者按数学教材的使用习惯,将以词的形式出现的字界定为词,如需要、问题等。

(二)基本情况及分析

1.数学教科书各段中出现的相异字与语文教科书中要求“会认”的字的数据统计及清单

由表1中划分的四段可见,数学教材全书形成四个分界点,分别是31、63、90、121页。考虑到语文教科书中不断积累和运用的汉字,语文教科书各段都以第2页为起始页码,终止页以表1中的分段为准。数学教科书各段中出现的相异字与语文要求“会认”字在不同范围的比较详见表2。

其中,“相异字”指各段中出现的不同的字。

在实际教学中,同一学段内,语文识字和数学用字的先后是有差异的。忽略语文课本要求“会认”的字与学生实际掌握的字的差异、在实际教学中同一段内语文识字和数学用字的先后顺序以及数学课本中使用的汉字与学生阅读课本时需要的汉字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数学教材各段中关于“未作要求的字”。

(1)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难度变化趋势

从表2的数据来看,A1~D1数学各段总相异字数相对前一段都有所增加,随着语文教学进度的加深以及学生识字量的增加,各段语数重合的相异字数逐段上升。由各段未作要求的相异字占该段总相异字数的百分比可知,该比例由90.4%下降到40.3%,表明学生在阅读数学课本前端时,遇到的生字障碍最大,此后,这种障碍呈逐渐减缓趋势。

(2)语文要求“会认”的汉字与数学课本用字存在较大差异

从表2对“未作要求的字”的统计个数可知,在不排除前后段重复的情况下,数学全书中的每段分别有85、119、107、81个汉字,对应着语文识字中未作“会认”的要求。虽然这一组数据是在忽略了语文课本要求“会认”的字与学生实际掌握的字可能有所出入、实际教学中同一段内语文识字和数学用字的先后顺序以及数学课本中使用的汉字与学生阅读课本时需要的汉字等因素影响下得出的,但仅从文本考虑,语数教材在词汇学习上存在一定的配合问题。

(3)学生独立阅读问题难度大

数学教科书各段中出现的“未作要求的字”平均到每页分别有2.8、3.7、3.9、2.6个生字,对于刚入学接触书面语言的一年级学生而言,生字直接影响着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一年级学生难以独立、正确地完成练习题,需要家长或教师从旁辅导,给家长及教师教学带来了不少困扰。

2.课堂作业本对应的数学教材的相异字,以及超出数学课本相异字的数据统计及清单

为了完成数学教学任务,教师一般会采用课堂上边讲边练的形式,但作业本上的内容一般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阅读难度大大提高。

“超出的相异字”指的是在同一段内作业本中出现,但在数学书中未出现并且语文书中未作“会认”要求的字,具体统计结果见表4。

生字问题在数学课堂作业本中更为突出。与人教版配套的数学课堂作业本每段都有超出数学书的用字范围,每段超出字数分别为50、41、34、67个,这意味着学生在独立解决阅读作业本中的数学问题时将遇到更大的困难。虽然一年级的数学练习题一般都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出现,文字数量也在尽量减少,但书面语言的呈现往往对理解题意起到关键的作用,错误的理解将导致错误的解题。

3.数学教科书中的关键字词及一般用词

相对于语文课本的用字来说,数学课本的用字非常集中,且对学习者在理解问题上存在着高低不同层次的要求。以“多”“少”“长”“短”“一共”“大于”等字词为例,学生只有准确掌握它们的意义,才可能正确理解题目中所蕴涵的数量关系。而另外一些字词,如“认”“练”“方法”等字词的要求则相对较低,学生只需认识并大致理解其意思即可。如表5所示,一年级数学上册全书需准确掌握意义的关键字只有20个,关键词30个,一般用词高达81个。数学教科书中使用的关键字词比较稳定,用字比较集中,新增的用字量主要体现在一般的用词中。

4.一年级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现状

一年级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理解能力,大致可以分成三类:无障碍型、识字障碍型、理解障碍型。

(1)无障碍型学生的识字量一般较大,在阅读数学题目时,能独立、迅速、正确地理解题意,偶尔遇到不认识的字,只需要告知该字音义即可。此类学生表现为数学成绩优异、学习轻松、主动性强。

(2)与无障碍型学生类型相比,识字障碍型学生的识字量较小,在审题过程中经常遇到不认识的字,对题目的阅读也不太流畅性,影响其对题意的理解。在教师告知该生字音义,或帮助读题后,识字障碍型学生还是能够找到正确的数量关系并解决问题的。此类学生在数学阅读中的表现为,数学成绩起伏较大,遇到文字较多的题型答题正确率很低,遇文字少的题型基本能正确解决问题,在数学练习过程中需有家长或教师在从旁帮助阅读题目。

(3)理解障碍型的学生在识字能力和数量关系两方面的理解都较弱,除了单纯的计算题,此类学生在解答含文字的数学问题时都需家长或教师的帮助,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明确题目要求,如果仍不能正确理解题意,还需要教师重新表述该题意思,并帮助其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此类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很不自信,对家长或教师有很强的依赖性。

数学阅读过程中的生字障碍主要存在于小学低段,以一年级上册尤为突出,且学生在审题能力高低的表现出现两级差异,这与如今不少数学课仍比较重视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有关,说明教师对于数学阅读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因此,就小学一年级阶段的数学教学而言,对学生进行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5.数学阅读对一年级小学生数学阅读及数学学习的影响

(1)影响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解题的关键在于学生对题目的理解,那么,能进行有效的阅读就成了理解的首要前提,数学各段用字包含在语文“未作要求的字”的清单中,然而,在解题任务中,学生对数学问题的阅读不同于一般的文字阅读。数学文字表述较为简练、准确,一个字或词有可能影响学生到对整道题的理解,对一年级孩子的阅读水平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通过不同版本数学教材的比较,我们可以明显发现,数学各段用字有很多都属于语文中“未作要求的字”,加之一年级学生平时的识字量少,往往不能流畅地阅读数学问题,这都影响他们对题意的理解。题意理解不明,将直接影响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整合,从而在数学学习中产生困难。

(2)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年级学生刚入学不久,年龄小,好奇心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习材料的趣味性和新鲜感。为此,一年级数学教师常利用醒目的图画、生动有趣的故事、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及儿童化的教学语言来组织教学,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和维持其学习兴趣。但在课堂之外,学生必不可少地要面对相对单一的书面学习材料,尽管其呈现形式上已经尽可能地运用了生动形象的图画,但文字表述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学生识字量偏少,对材料的理解易产生困难,数学教科书字词选择难度一旦超过学生可接受的范围,生字问题得不到解决,这将令学生产生学习惧怕心理,影响其数学学习的兴趣。

(3)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

由于识字量少,学生做题目时,往往需要教师先读题,理解了题目意思以后,再做题目,家庭作业的完成也依赖家长的陪同和帮助。长此以往,学生会产生对教师和家长的过分依赖,不利于自身独立、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三、改进建议

(一)语数教材需配合并以注音形式呈现

1.语数教学配合

协调语数两科内容,突破数学中的生字问题,学生学习数学不应该再为生字所累。语文有其自身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识字教学也不能再增加大量数学用字的内容,如果大幅度地调整语文教学内容安排的先后以配合数学用字需求,其势必影响语文教学内容的特色及连贯性。

基于以上的设想及实施难度,语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联系和配合。参考记忆的形成规律,数学教师可在一周内的数学学习中将学生可能遇到的生字列出(参考字如表3所列),语文教师需做好配合工作,比如,每天抽几分钟时间(如晨读期间),以出示生字卡片的形式,与学生一起读一读,并不硬性要求学生必须认识,只求在反复多次的接触中慢慢熟悉,直至最后自然识字。为了巩固生字,在学生多次读字之后,教师还可以利用生字卡片快速抽读生字,不但达到了识字的目的,而且富有趣味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

2.教材中的文字以注音形式呈现

给数学教材中的文字注音,此想法源于语文教材。语文教材中除了400个明确要求“会认”的字,还存在大量未作任何要求的汉字,它们与要求“会认”字一起出现在教材的童谣或课文中。这些童谣或课文一般的要求是“读读背背”,即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两个层次的要求,要达到这两个要求,学生首先需要认识文中的字,在教师带读的过程中,学生无法立即掌握所有的字,这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将不懂的字根据拼音标注出来,几次训练后,当课文某些并未作“会认”要求的字反复多次出现后,学生就能脱离拼音只根据字形来认读,达到“会认”的要求。

数学教材中的文字注音呈现,可采用如下两种方式。

(1)对所有文字注音

全文注音范围包括数学全书“目录”以后,“后记”以前的所有汉字,其优点在于,基于每个学生在语文识字中所掌握的汉字存在的差异,全注音形式只要求学生掌握汉语拼音,那么,即使没有掌握语文认字要求中的字,学生也能够独立阅读数学文本。

(2)对部分文字注音

对部分文字注音主要是指仅对语文中未作识字要求的汉字注音。按照表1中对数学教材的分段,各段需注音的汉字见表3所示。对部分文字注音的优点是,前一段语文要求“会认”的字,在数学教材中不给予注音,这也是对语文识字的巩固和检测。

根据表4的统计,数学课堂作业本的用字有相当一部分是超出语文识字要求和数学书用字的,并且大多需要学生独立练习,因此,对练习中的所有汉字进行注音是有必要的。一年级学生对语文要求的识字量如果达到了950字,这说明他们常用汉字的认读基本是没有问题的,那么,从二年级开始,数学教材可以撤消注音。

(二)数学教师指导策略

数学教师对学生审题的指导起着关键作用,一年级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了生字问题、问题转译和问题整合。

1.注重“听读”,帮助学生识字

语文教师在听读识字教学中,不能向儿童提出识字的要求,也不要做出我教你识字的姿态,更不能开展测查和攀比识字量等活动。听读识字教学可以蕴藏在引导儿童参与听故事、念儿歌、玩识字游戏等喜闻乐见的活动过程中,儿童由此能在熟读故事的过程中,无意地、轻松自然地识字。

常规的数学教学并不承担识字任务,数学教师可尝试采用各种“读”的方法,解决题目中的生字问题。由于数学用字相对集中,当高频率的数学用字反复出现,在多次接触中,学生能逐渐建立汉字音形义的结合,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也能做到轻松认字,同时巩固语文识字教学的成效。下文介绍了几种与“读”相关的方法。

(1)指点性师生共读(入学1个月内)

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而言,教师会安排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来学习汉语拼音,这一阶段学生“会认”的字很少,识字障碍在此期间最为凸显,学生基本不可能独立阅读数学文本,此时的“读题”需要数学教师手把手的带领。指点性师生共读可具体实行如下:教师要求学生跟着自己读题,在读到哪个字的同时就点到哪个字,内容呈现以实物投影或课件展示。

有关研究表明,儿童在入学前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口语词汇,能够理解其意义并熟练运用。这就说明,儿童入学以前在汉字语音语义两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而在汉字字形方面的学习相对薄弱。汉字是音形义的三结合,实行指点性师生共读的目的在于,通过语音和字形的共同刺激,将汉字字形逐渐与学生原有的心理词典中的语音和语义相联系,并不要求学生读一次题就得认识题目中的字,而是经过多次联系后在学生的心理词典里逐渐建立该字音形义的结合,从而达到识字目的。

(2)学生齐读(入学1个月以后~2个月)

此时,学生已经完成了对汉语拼音的学习,尽管每个学生的拼音拼读能力有所差异,但基本都能进行拼读。教师可试着让学生一起读一读题目,当遇到不认识的字时,提示他们根据字的注音来读,在齐读过程中,识字量大的或拼读能力强的学生就起到了带读的作用,达到共同识字的目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自主读题习惯的养成。

(3)指名读题(入学2个月以后)

经过两个月的学习,学生的识字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汉语拼音的拼读能力也有所巩固。教师可以指名某一个学生来读题,要求其他学生仔细看、认真听,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读题和倾听的习惯。

2.发挥插图的积极作用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科书中,插图占据了绝大部分版面。无论应用题难易,小学一年级学生对有背景插图应用题的理解均优于无背景插图应用题的理解。研究表明,插图对阅读产生促进作用,那么,如何发挥插图的积极作用呢,以下两种方法可以给我们启示。

(1)重视看图顺序的引导

教师对学生看图的指导一般可以提问的方式进行,由简单信息到复杂信息。比如,图中画的是在哪里?有谁?(或什么东西?)他们在做什么?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等等。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既能充分暴露自身看图理解问题的思维过程,也能逐渐养成看图的习惯,培养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利用插图帮助识别问题类型

在数学教材中,插图的配置是以问题情境为出发点的,插图与问题情境存在较高的一致性。一年级学生往往在阅读问题之后,不知道用加法还是减法来解决该问题。通过观察笔者发现,如果教师在指导学生时,一边读题一边用手指在插图上对应地圈一圈、点一点,那么,学生能从中悟得问题类型,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

3.加强问题转译训练

数学课程十分重视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教师常要求学生反复操练运算程序,然而,系统地教授学生如何看问题、训练学生表征问题中的每一个句子,这样的学习在目前的数学教学中并不多见。能读题并不表示就读懂了题,许多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往往缺乏必要的语言性知识和事实性知识,题目的解答却要求学生知道该问题需包括哪些事实(即已知条件),或想知道什么(即求解目标)。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识字量,以及内容呈现的生动性,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呈现应多采用插图和文字的结合方式。以数学一年级上册68页第7题为例,题目虽然只有两个字,但问题已经具备了已知数、未知数和数量关系。由下图可知,该问题包括了以下事实:原来有10个萝卜,小白兔拿走了3个(即少了3个)。要求学生回答的是:还剩下几个萝卜?

教师可进行如下的提问式审题指导:图上画了些什么?小白兔在干什么?“10个”“?个”分别表示什么?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个情境,以及问题的意思。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式指导,学生既能获得问题的转译技能,也能领悟解决看图问题的方法,从而有效避免生字难题。

4.重视关键字词的理解

审题并非只是对问题的一句句理解,学生需要找到已知条件间的联系点,即数量关系,此时关键词的理解影响其问题整合的正确性。语言表述的形式是多样的,比如,同样的关键字眼“比……多”,出现在问题里可以有多种情况:(1)左边有7朵花,左边比右边多3朵,右边有几朵?(2)左边有7朵花,右边比左边多3朵,右边有几朵?(3)左边有7朵花,左边比右边多3朵,一共有几朵花?(4)左边有7朵,右边比左边多3朵,一共有几朵花?如果学生一看到“比……多”的字眼,就将数字相加,显然这种方式无益于他们正确理解和表征问题。

标重点字词法是指学生在阅读题目的同时,标划重点字词并着重理解,以便尽快掌握阅读内容或找出解题思路的一种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用自己习惯的符号来圈画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像“--”“”等都可以成为提醒并找出题目条件、问题的标志,用于提醒自己注意,从而参与认知活动。比如,在“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学习中,教师可让学生圈出重点字“比、多”,了解哪个多、哪个少,判断到底是求较大的数,还是求较小的数。学生只有在审题中抓住关键,才能真正理解题意。

教师需要明确的是,学生正确理解关键词的意义十分重要,但这不能成为看到某个关键词就用什么方法的一种套用模式,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重述问题,作到有效整合。

5.利用操作动态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范文4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英语科)》(试验修订版)在高中毕业会考的一级目标(较低级别)中,语音和词汇方面要求学生能借助常用的拼读规则和音标读单词,能根据单词的发音和基本规则记忆单词的拼写形式,也就是要求学生能“看形读音,听音写词”—— 其实,这应该是初一学生就已经具备的能力。然而,相当一部分的高中生还是无法自行根据音标拼读单词,状若哑巴;听英语录音如听鸟语,不知所云,犹如聋子。

这样的教学效果与小学语文的汉语拼音教学相比,真可谓“费时低效”。汉语拼音教学成绩斐然:任何注了汉语拼音的汉字,对小学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而言都已经是件小事,他们张口就能正确拼读,通常都有百分之百的过关率;而在英语方面,效果不尽人意,很多学了音标的初中二年级以上学生甚至高中学生对英语单词拼读依然懵懂,只能“望词兴叹”。 无法掌握词汇的“音”和“形”,意味着没有构建好语言学习的必要基础,继续学习就像建造空中楼阁,效果可想而知。

二、提出问题

同样是语音教学,但两者的成效如此悬殊,原因在哪里?

引起教学效果优劣的原因很复杂,但首先应该克服一味强调“母语教学容易而外语教学困难”这种思想。为了便于识记,汉英语音都借助符号——汉语拼音或国际音标对字词进行读音标注。汉语拼音方案是上世纪解放初期,国家为了有效的扫除文盲,又便于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而采用拉丁字母制定的符号系统。换句话说,汉语拼音与英文字母、国际音标同属拉丁文,能在短时间内完全掌握汉语拼音的学生们都具备学习英语语音的素质。但事实上我们总是有较大面积的学生完全不备拼读能力,而且这是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现象。

从课堂的角度看,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教材、教师和学生这三个因素。众所周知,我国的教师和学生对每一个学科的教学都是非常努力的。由此再排除教师和学生这两个因素,我们有理由怀疑我们现行教材中的语音教学体系是否存在问题。

通过对比分析当前英语语音与汉语拼音的教材编排和教学流程,笔者有所发现和感悟,特撰写此文与同行们商榷。

三、当前英语语音与汉语拼音的教材编排和教学流程对比分析

1.对比

以全国各地广泛使用的人教版课本中的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初一英语(上)两册书为例,当前英语语音与汉语拼音的教材编排和教学流程对比如下:

(1) 教学内容

英语语音:国际音标48个(20个元音音素,28个辅音音素),字母26个,字母组合约75个,开音节和闭音节等常用的拼读规则。

汉语拼音: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

(2) 教材整体编排

英语语音:初一英语课本中的语音教学则分散在整册书各个单元的听说读写教学里。

汉语拼音: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把整个汉语拼音教学安排在第一阶段。

(3) 教学周期

英语拼音:一个学期甚至更多。

汉语拼音:一个月左右。

(4) 教材具体内容安排

英语语音:初一英语从第一单元起,学生学习的内容涉及字母、单词、句子的听说读写,语音学习夹杂在其中(实际上,几乎每一个版本的中小学教材都是这么安排的!)。以人教修订版第一单元为例,其标题为 Hello! Nice to meet you!教学目标包括:A. 英语字母学习(掌握字母Aa—Nn的正确读音和书写格式,归纳含相同元音音素的字母);B.单词(hello, too, please);C.日常交际用语Good morning 等。

汉语拼音: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的前十几课内容(汉语拼音教学部分)是纯粹的拼音教学,不夹杂任何汉字。

(5) 教学流程对比

英语语音:初一英语将语音教学结合在英语听说读写各种情境中,分散地、逐步地归纳、再现单词拼读规律。九义教材从第四单元开始,每单元的最后一课都有符合拼读规则的单音节词归类训练——Listen, read and say, workbook中有与之对应的练习Read these words。这类训练主要是按五个元音字母a、e、i、o、u分别在重读开、闭音节中和几个常见字母组合ea、ee、oo在单词中的发音分类进行。

《新目标英语》的五个过渡单元(starter unit)中没有出现音标的形式,只是在词汇表的前一页才出现。国际音标的学习要到第九单元才开始,从学生开始学说英语到学会使用48个音标拼读,共需要32课时,按每周5课时来算,则需要六周时间。而按这样编排,到第一学期结束,学生们只认识40个音标,其余8个音标还要过完寒假后才陆续认识。

汉语拼音: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第一课就是单韵母“a, o, e, i, u, ü”和四声的教学,第二课学习单声母“d, t, n, l”以及这几个声母与上一课学习的单韵母的简单音节拼读。之后照此类推,按“韵母——声母——拼读”的模式,从易到难,层层把关,完成单复韵母、声母、音节拼读以及整体认读音节的教学。

2.分析

① 教学内容:从数据看,汉语拼音所教学的符号数远远少于英语语音。就拼读规则而言,汉语拼音的每一个声母和韵母的发音固定而且唯一,也比英语简单得多。英语每一个字母或组合会因为在单词中所处的位置不同而发音不同,因此拼读规则只是基本规律,很多时候要靠音标来确定读音。在这一点上,英语语音教学的任务比汉语拼音要重很多。但是,容量大的任务可以通过增加教学时间来解决,可见这不是症结所在。

② 教材编排和教学周期:通过这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明显的区别。汉语拼音采用系统、整体的方式。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拼音是学生的唯一的学习对象,师生专心致志,系统地教学所有声母、韵母和音节拼读方法,在学生确实能运用拼音辅助汉字拼读之后才进入汉语字词句的教学。而英语教材将语音教学结合在英语听说读写各种情境中,旨在句中学词,词中学语音,用一个学期甚至更多的时间逐步渗透,不断地归纳、再现单词拼读规律,并通过不断地模仿和操练,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③ 教学流程:这组对比反映了两套教材编者完全不同的教学理念:汉语拼音强调“学得”,而英语语音强调“习得”。

笔者认为,这个区别很可能就是导致两者教学效果差异的根源。根据现实情况和学者们的研究,中国人自古以来崇尚中庸和整体思维,思维方式有别于西方人。我们善于采用整体的、系统的方法,而不是局部的、解剖的、分析的方法。汉语拼音教学具有“整体和系统”的特点,符合我们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得以轻松过关。而现行教材的英语语音“习得”方式正是“局部的、解剖的、分析的方法”,是我们的思维弱项,学生自然难以接受。例如人教修订版第一单元,学生在没有任何语音基础学习的情况下就进行涉及字母、单词、句子的听说读写的学习,他们只能机械模仿和记忆,之后同时接受字母、字母组合和音标等几组拼音的交叉教学,很容易引起思维混乱。在这第一单元的学习当中,不擅长机械模仿和记忆或者理不清头绪的学生就开始掉队。再加上整个语音教学过程长达一个多学期,这期间,会更多的学生因为种种原因放弃英语学习。由于没有参与语音教学全程,英语拼读在这些学生的记忆里只有只鳞半爪,无法形成整体概念,当然谈不上运用了。

四、建议

为了提高英语语音教学效率,我们可以尝试参照汉语拼音教材教学体系,重新编排教材中的语音教学流程,以适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系统地掌握英语语音知识,提高学习效率,获得良好成绩。

1. 将语音教学集中、系统地安排在起始阶段,使学生掌握基本字组和拼读规则后再进入词句教学。

2. 调整教学重点和方法,确保教学质量。

① 利用汉语拼音的正迁移作用,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到,英语是拼音文字,单词具有的“音形一体”的特点,按照一定的拼读规则,看形就可以读音,听音就可以写词,和汉语拼音相似。其次,让学生理解音标是另一套拼读符号系统,通过对比音标与汉语拼音两组音素的异同,其中有不少单辅音的发音与汉语拼音完全相同,只需要重点学习相异的因素,因此人人都有能力学好英语音标和英语单词。

② 简化音标教学,加强字母组合和拼读规则教学。

一直以来,我们的课堂非常强调“把音标读准”,尽力区分音标里的长短音等等,却忽视了培养学生“会看词发音”的能力。其实音准不是语言学习的关键,看看我们全国各地各民族的学生们,口音繁杂,但并不影响他们把汉语学好。因此我们应该正确认识音标的作用,它只是辅助拼读规则确定读音的工具;摆正字母组合和教学拼读规则教学的位置,把七十多个字母组合以及开音节、闭音节常用的拼读规则的教学落到实处,层层把关,要求学生做到脱口而出。

③ 增加音节划分教学与训练

现行教材缺乏音节划分教学。英语单词拼读是以音节为单位进行的,会划分音节才会词形辨析,从而推断读音。其实学生需要掌握的方法并不复杂:在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的相邻处有两个辅音字母时,一个辅音字母属于前面的音节,一个属于后面的音节;在重读和非重读音节的相邻处只有一个辅音字母时,如果前面重读音节里的元音是长音则辅音字母属于后面一个音节,如果重读音节里的元音是短音,则辅音字母属于重读音节。然而,往往就是增加这么简单的方法点拨,就能使学生们突破障碍,一通百通。这项内容不会费时太多,对帮助学生识记单词却大有裨益。因此,有必要增加音节划分教学与训练。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范文5

刚刚跨出自己学习阶段第一步的小学生们,首先面对的就是要学习汉语拼音,因为无论学习哪门课程,都是建立在识字基础上的,而要识字,则必须学汉语拼音。如何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汉语拼音,是教师开展教学前应考虑的问题。唯有教师设计好了课堂教学,拼音教学才不至于让学生感到枯燥,才能让学生掌握得更快。

一 更新传统教学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作为基础教育小学教育阶段的当务之急,必须真正实现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主体’的转变,促进教育思想和观念的现代化,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死读书、读死书的沉闷气氛;在教师的帮助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因此,在小学一年级的拼音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改进自己传统的教学理念。学生才是教学的中心,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师不仅是学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学生的好朋友,能与学生一起分享各自的想法和疑惑。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教学,能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让教学的活动以学生为中心,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这样学习拼音自然觉得很有意思,注意力不会很快就转移。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运用儿歌的方式帮助教学

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运用儿歌进行教学,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对拼音的记忆,可采用下列的儿歌:张大嘴巴aaa,牵牛花开吹喇叭。圆圆嘴巴ooo,公鸡清早叫喔喔。扁扁嘴巴eee,村边一群大白鹅。1上加点iii,啄木鸟捉虫把树医。竖歪加竖uuu,三只小猪盖新屋。……像个2字zzz,从小认真学写字。半个8字sss,蚕宝宝长大会吐丝。zh zh zh,蜘蛛捕虫把网织。ch ch ch,小猫见鱼就想吃。sh sh sh,森林之王大雄狮。小树发芽r r r,一年三百六十日。树枝分叉yyy,我为小树穿棉衣。屋顶房屋www,欢乐装满小房屋。

对声调教学则可以教学生: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在教学生儿歌时不妨配以适当的手势动作帮助学生理解。

这样帮助记忆拼音的儿歌还有很多,教师不妨在网上多找找这样的儿歌,将其运用到小学一年级的拼音教学中,运用儿歌的方式,用唱歌的方式帮助记忆,小学生更容易接受,对拼音的印象也就更深。

三 运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教学

相关的研究表明,相较于听觉上的刺激,学生对视觉上的刺激印象更深,通俗地说就是让学生看比让学生听的教学效果更好。因此,如果条件允许,不妨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在语文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一方面能迅速吸引小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的注意力不容易转移。另一方面,多媒体教学在小孩子脑海中产生的印象比老师单纯地讲课深得多,学生能对老师讲授的知识有更深的印象,自然也就有更深的了解。

运用多媒体教学最大的好处是多媒体技术能以多种方式来呈现所要讲授的知识。如今的电脑技术已经能制作各种动画,在网上寻找各种教学用的动画或视频也并不难,运用动画的方式教小孩子学拼音,对小孩子的吸引力是巨大的。

四 运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

运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如果班上的人数合适,不妨将所有的拼音字母分到所有学生身上,然后由教师决定所要拼写的字,学生寻找合适的字母进行组合,来拼出这个字,最快拼出的组合获胜,可以得到一定的奖励。运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参与的兴致更高,效果也很好。

五 及时布置巩固练习

熟能生巧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在教授学生拼音之后,一定要及时布置课下的练习,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这样学生才不至于很快遗忘。

在巩固练习方面,不妨布置学生对课本上的古诗或课文进行注音,当然学生或许有不认识的字,但这正是学生查字典的好时机。在作业中学生记得的拼音得到了巩固和加强,不认识的拼音则通过查字典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课上和课下的有机结合,能让学生尽快熟悉和掌握拼音,对教师今后的教学和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将有极大的好处。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范文6

一.在课堂上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孩子年龄小,刚从学前班进入小学,是学习的起始阶段,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关键,只有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使他们有学习语文的愿望。

1、采用直观的教具

一年级语文部编版要求识记的生字较多,这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中,孩子们对于一些抽象的字识记较困难,但对于字与图相对应的识字较为轻松。例如:我在教学象形字“日”时,先将画着太阳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然后出示“日”字,让孩子们观察,大家说真像,这样孩子们就轻松地记住了“日”的字形。然后我再将画着月亮的图展示给他们看,再出示“月”让他们观察,他们又认识了“月”字。我用同样的方法让孩子们记住了课本中的山,竹........和课本以外的“网、羊..............等字。慢慢地孩子们的识字兴趣就一下就提高了。

2、在游戏中引导学生识字

因为一年级要求识记的字特别多,每天都有一些识记的任务。一段时间以后,孩子们的识字兴趣不在那么浓了,所以我也常常变换方式让孩子们学习。例如:我在教学“王”字的时候,就让孩子们猜字谜“一加以是不是二”当孩子们第一次猜不出时,我会我会给予提示,告诉他们可以在本子上画一画,立刻就有孩子们猜出来。孩子们一下子就有了兴趣。我就用猜字谜的方法让孩子们认识了生(牛过独木桥)、雪(大雨冲倒了山)、春(一日,三人一起去踏春)等一些抽象的字。有时我还会叫孩子们自己通过编故事的方法去识记生字。

我还常常利用多媒体,让孩子们通过游戏去识记每节课中的生字。我会利用课余时间上网去查找一些相应的识字游戏,让孩子们玩,如“過独木桥,找朋友”通过这些游戏,孩子们每天上课都有期待,都有兴趣学习,因为他们知道,只有真正记住了这些生字游戏才会玩得很好。

3、在创造中发现识字的乐趣,从而愉快的识字。

识字过程是非常枯燥的,如何制造欢快愉悦的氛围让孩子们识字呢?为让孩子们去发现,去创造,我在教学一些会意字时,就用这种方法,如在教学“尘,森,众”然后就叫孩子们去猜“休、鲜”。再接着我就叫孩子们自己去创造字,如孩子们通过这种方式创造出“泪,歪”等。虽然有些不是真的“字”,但用这种方法使孩子们的识字兴趣很浓,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4、在互助中培养识字能力

学习是需要氛围的,学习也是个互助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也一直提出互助学习,我常会让同桌的孩子互相讨论,如何记住这个生字,互读互听,互相纠正,检查。也会让小组同学互相比赛,谁能更快地记住,这样既教育了孩子们互相帮助,也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的学习精神,当然,在平常的学习中,孩子们有不认识或遗忘的字词,及可以问同桌,也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这样,孩子们不仅在互助互学中学会了不同的识字方法,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识字能力。

二、课外识字,方式方法多样。

1、利用校园文化进行识字教学

每个孩子都用一定的识字愿望,只要我们积极引导,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我们可以利用学校周围的文化氛围进行识字教学。在孩子们刚入学的第一天,我就利用了教室这个文化场所,问问孩子们:教室里的字你能认识吗?是不是好多我们都不认识。那我们今天就做个约定,谁能最快认识我们教室里面的这些字。第二天,真的有许多孩子告诉我:“我认识了好、学、上”等字。在以后的课余时间,我会让孩子们看看教室外墙的名人名言,标语...........。几周后,班上的孩子们识字量大大提高了,直到现在,每天都有孩子告诉我,今天,我又认识了那些字。

2、利用一切可以识字的机会进行识字教学

不光是学校,只要孩子们有识字的愿望,那学习也是无处不在的,有时我会问孩子们,除了在学校,课本上可以识字外,还能在哪里识字?孩子们的回答让我惊喜不已,他们说:“在超市里,饭店里、公交车上、吃零食、看电视等”。只要我们培养孩子们的识字兴趣,孩子们的识字量就会越来越大,当然,孩子们的识字兴趣还需要家长们的大力配合。所以和家长一起读故事书,也是孩子们每天乐于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