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动机课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动机课件范文1
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以往的课堂教学学生只有一个角色,那就是当好听众。学生坐在座位上规规矩矩就是好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匮乏。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创造型、创新型人才观念也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在学生学习中综合能力的提升,重教不重学已经成为过去式,学生已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呈现应该具有多样性。
1.开放性
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学;凡是学生自己能弄懂的让学生自己悟;凡是学生能合作完成的放手让他们大胆尝试,教师决不参与干涉,要敢于放下架子。在教学中真正体现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学生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动力。结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适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喜欢的学习活动。例如3、4月份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走进春天》综合实践活动,“确定活动主题”,进行“主题分解”,“策划活动方案”活动过程中进行“中期交流汇报”,活动结束还要进行“汇报总结”。这样一系列完整的活动课程体系,学生通过观察春天植物、动物、天气,人的变化;访问蔬菜的种类、应季蔬菜的价格;调查春季养生知识、写调查报告。从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学习中学生学会小组合作交流获得学习的乐趣;交流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困惑;享受学习成果的喜悦,同时也学会对自己学习行为做出初步评价。学生获得自主实践、自主体验、自我感知,这种自我认同感会刺激学生心理主动学习。
当学生在课堂上能从不同角度感觉到自己有学习收获的时候,收获有时是成功的,有时是失败的,但他们自然会意识到课堂是真正属于他们的,他们才是真正属于这里的主人,这种空间的认同感会在他们的心理上产生一种“我要学什么”“我该怎样学”“我学到了什么”的认知归属感。这种开放性的学习方式会促进学生在有效的时间里创造出更高的学习效益。
2.严肃性
有些课堂教学场面宏大、气氛热烈、表面看学生在汇报、交流甚至单纯的表演,其实许多学生没有入心去体会;表面看学生都在热烈讨论,仔细听他们讨论的结果毫无价值,学生的刻意表演来源于课前的机械性训练;有些学生迫于教师的强硬组织安排形成不得已而为之的形象课程;而有些课堂是教师没有事先充分做好准备,要么脱离学生实际情况,要么没有根据发生的变化做及时调整,课堂上学生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怎么学,茫然不知所措,自然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人云亦云了。学生学习活动应在教师的具体指导组织下,科学合理地开展学习活动。例如正值金秋时节,可以设计制作课《叶画》,在教师组织、指导下,学生收集树叶、压制树叶、设计画面、制作粘贴、交流创作、标本制作等一系列活动,这样一个完整的活动让学生从知识积累,能力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得到逐步提高。好的课堂教学是课堂上学生探讨交流中产生新的疑惑、灵感,一节课结束后学生自己会问问自己收获了什么、我还有什么不懂的、我还有什么要问的、我还有什么质疑的,甚至于还有为自己的表现感到反思遗憾的……
无论是课前的活动准备,还是课上互动交流都要求教师科学合理的指导。学习组织是有序的,学习氛围是轻松的,学习空间是广泛的;学习过程是科学的,思维是拓展的,学习态度是严肃的。
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教师的角色定位应具有多重性,既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引导者、又是与学生共同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合作者,学习者。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是放任自流,要在教师合理、有序、科学的组织下进行学习,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的活动情况,发现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引导,帮助学生有效完成学习活动内容。
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若使学生有不同的知识获取和不同程度的能力提升,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引导要落实到教学的具体环节中。
1.指导要实效。
指导要有深度,指导在关键之处,有的放矢;帮助在困难之处,雪中送炭;点拨在困顿之时,茅塞顿开。学生说到的,教师不重复;学生能想到的,教师不提醒;学生能做到的,教师不帮忙。当然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遇到新的生成的难以解决和无法作出正确的、合适的指导也要本着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研究的态度,再继续学习。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具体指导要严肃、认真对待。特别是评价性语言,不随意、不夸张,更不能使用含糊、含蓄的语言。要恰当、合适、严谨,科学。使得学生反馈自己的学习行为时能从内心反思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在平时细节上的朴实、塌实、实实在在本着为学生的发展的指导既是有效指导。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的活动情况,发现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引导,帮助学生有效完成学习活动内容。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使学生在每次学习活动中真正有所得的。
2.指导要适度
教师在课堂上不可替代学生的理解,在课堂上并非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也并非所有的问题一定都会有答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的困惑、碰到的疑难,要给学生留有广泛的思考空间和余地,留有继续探索的期待,这样学生能够向自己的生活深处延伸,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使他们善于捕捉生活中的亮点,视野更开阔。学习的灵感触角主动伸向自己的切身感受和实际生活,即便是他们生活中灰色的记忆,在教师正确的指导和引导下,也会变成健康成长的营养素。庶人捕捉言行,智者捕捉心灵。
三、教育理念的转变。
1.教学观念的转变
新课程强调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学生获得的第一手学习资料—学习资源,应于同伴共同分享,使得共享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其效能。以往的说教式课堂教学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学生的学习已经和生活、社会大环境密不可分。教师也要改变以往的教学习惯,利用现代化信息丰富教学实践。例如怎样整理搜集来的大量信息,高效率使用这些信息,综合实践活动课中,《信息整理》就专门通过课程活动使学生如何把搜集来的大量信息进行如何归类;如何筛选;如何提炼,最后获得有价值可利用的信息。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获得的信息整理技能就会运用其他学科的学习上,很容易做到高效率的学习。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
2、教学习惯的改变
新课标强调“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最简单的学习,最质朴的学习,最实在的学习、最自然的学习也就是最有效的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班级管理上就能够很好地得以实践和应用。例如班会课提倡学生自己组织,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学生集体讨论班会课议题,确定班会课活动主题,设计活动内容,策划活动方案。3月5日学雷锋活动,学生在开展“弘扬雷锋精神,争做文明少年”的主题班会活动,课前学生分组讨论、策划,有的小组搜集有关雷锋的故事、有的小组搜集名言,有的小组搜集新时代雷锋先进事迹;活动过程学生自己主持;学生交流汇报;班会结束后,学生还要以记日记的方式记录本次班会,整个学雷锋活动过程是完整的。
电动机课件范文2
关键词: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实践环节;教材建设
作者简介:沈霞(1981-),女,四川彭州人,西南石油大学电气信息学院,讲师;许瑾(1980-),女,陕西商南人,西南石油大学电气信息学院,讲师。(四川成都610500)
基金项目:本文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四川省高校本科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川教函[2008]422 号)、四川省教学改革项目“以电工与电气信息实验教学中心为平台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改革”(川教[2009]288 号)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6-0072-02
传统的“电机与拖动”系列课程包括“电机学”、“电力拖动基础”、“控制电机”以及“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等几门课程,是电气工程专业和自动化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理论性、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的系统性强调较多,但对知识如何应用到实际中强调较少,难以适应一般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加上课程本身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普遍反映学习难度较大。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电机与拖动”系列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结合西南石油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省级特色专业的建设和教学改革,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材建设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改革,教学建设和改革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建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人才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要求,重新构建了“电机与拖动”的课程体系,强调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理论为应用服务的原则。
有的学校把“电机学”、“电力拖动”和“控制电机”三门课程内容结合到一起,形成电力拖动课程,但根据西南石油大学的实际情况,毕业学生主要进入油田工作,对电机及其控制要求比较高,因此,我们非常强调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把“电机学”、“电力拖动基础”、“控制电机”作为分开的三门课程开设。特别是“电力拖动基础”课程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等电类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它主要介绍交、直流电动机的运行特性(包括机械特性和起动、制动、调速性能分析及电动机的选择等),是后续专业课程“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基础。
二、结合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机与拖动”系列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如果认识不到课程的重要性,对课程完全不感兴趣,很难投入精力,就不能全面掌握电机拖动课程的内容。
通常我们在做入学新生专业教育,让学生认识自己专业是干什么的时候,就非常强调“电机与控制”系列课程的重要性,学生在刚接触该课程的时候也是比较积极的,所以要争取在这时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好绪论课非常重要,普通的电机外面有一个外壳,看不到内容结构,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特别购置了外壳是透明的直流电机模型和交流电机模型,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电机的内部世界:交流电机内部由哪些部分构成,绕线都是怎么绕的。同时结合模型向学生说明各个部分在电机中起到的作用。电机内部变成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学生们的兴趣也就在这样的过程中慢慢地建立起来了。在后面的课程中,也多注意加入学生感兴趣的实例,例如油田中常用的抽油机是什么电机,有什么特性,因为和将来的工作对象息息相关,学生学习动力也就更足了。
三、重视实验环节,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电力拖动类课程只学理论,不动手实践是学不好的,通过实验,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验证所学理论,而且对所学内容能够提出一些新的见解。通过实验,可以活跃学生的学术思想,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在实验室建设方面的指导思想是:将传统的模拟实验与仿真实验相结合,将基础理论验证类实验与自主型、综合型、设计型实验相结合,将基本实验与创新实验相结合,将现实场景实验与虚拟场景实验相结合,建立一个立体化的实验教学体系,从而满足不同阶段实践教学的需要,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硬件平台。
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机会,我们专门开设了一门电力拖动综合实验的课程。这门实验课内容涵盖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拖动基础和控制电机,使这几门课程有机结合,要求学生综合应用知识验证或是设计一些实验。鼓励学生应用MATLAB仿真软件,通过软件可以轻松方便地建立各种电机的模型,测试特性。特别是做设计性实验之前,要求学生要先用仿真软件仿真出波形,例如设计一个双闭环调速系统,老师给定控制对象,规定超调量,调速范围等参数,要求学生先把设计好的系统在MATLAB上仿真,调整控制参数,满足控制要求以后,再到实验室做实验,验证设计的系统的正确性,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将来毕业设计奠定了基础。
四、重视教材建设,积极编写教材
在整个课程建设中,教材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精心比较和挑选,尽量选择国家级规划教材,但有的教材可选择的范围很小,例如“电力拖动基础”课程的教材,近20年没有新的版本。这是由于近20余年来,由于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可开课程和需开课程及教学内容不断增多,很多高校不得不整合课程,不再单独开设“电力拖动基础”课程,而是把它与电机学结合起来,组成“电机与拖动基础”或者类似的课程。但课程组老师都认为,不管电力拖动系统新技术怎样发展,“电力拖动基础”课程作为经典课程,特别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对于主要承担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般普通高等学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自动化等专业,单独开设“电力拖动基础”这样的具有传统特色的课程仍然非常有必要,也会逐渐得到人们的共识。为了满足课程建设的需要,课程组王洪诚教授在自己多年从事电气传动与控制科研与教学、讲授电力拖动基础课程讲稿的基础上,结合电力拖动技术的新特点编写了最新版《电力拖动基础》,并于2011年10月由四川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教材具有诸多特点,很适合于当前普通高等学校和高职高专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等相关专业选用。
《电力拖动基础》教材充分体现了作者“与时俱进 突出特色 强化实践 方便教学”的编写思想。这也是我们整个课程建设的思想,
首先,教材在绪论部分增加了“拖动与电力拖动系统”,使学生明确地知道,拖动系统绝不仅仅只有电动机的拖动系统,还有其它拖动形式,以免引起概念上的错误。
其次,教材在第1章将多轴系统的转动惯量和力矩折算问题,单独编写为1节“复杂系统运动方程及其参数计算”,这不仅使教学思路更加清晰,而且强调了这一部分内容的重点难点地位。
第三,教材在第1章第4节“在电力拖动系统中的典型负载特性”中,把沿袭多年的“恒转矩特性负载”和“恒功率特性负载”定义为“转矩不变型负载”和“功率不变型负载”,使概念更加准确,“恒”是永恒的,没有条件的,而“不变”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第四,教材在第2章第1节“直流电动机的特点”中,对直流电动机的磁路特点、电压平衡方程、功率平衡方程和转矩平衡方程进行了专门介绍,使学生对直流电动机有一个系统的掌握,把先前所学课程“电机学”与本章内容的知识链联系起来,起到了承前启后、便于教学的目的。同样在第3章交流电力拖动也采用了类似的安排。
第五,教材在第3章交流电力拖动系统的调速部分,紧密结合电力拖动技术的最新发展,一改以往各种同类教材中对交流电动机调速只介绍变极调速、转(定)子电路串电阻调速和定子调压调速等常规性调速方法,而对变频调速一提而过的编写方法,教材把交流电动机调速分成为“交流电动机的一般性调速”(第5节)和“交流电动机的变频调速”(第6节),而且重点放在交流电动机的变频调速上,这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点,同时教材对一些过于繁琐而且对于一般工程应用技术没有太大意义的内容,例如电动机在动态过程中的能量损失计算等,则尽量精减,这也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第六,教材在第5章专门编写了“电力拖动基本控制线路”,对控制线路基础知识和实际工作中常见的控制线路进行了介绍,这是普通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新形势下的实际要求,体现了作者“实用”、“易学”和多层次需要的编写思想,便于学生学以致用,满足工作需要。
最后,作者在附录中以浙江天煌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DZSZ-1型电机及电气技术实验装置作为依托,编写了“电力拖动基础课程基本实验”,介绍了课程的一些常规性实验,供教师参考,体现了作者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和方便教材使用,这是工科培养目标的共同要求和特色。
总之,通过以上的改革与实践,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学习效果较好,特别是通过设计性实验,学生自己动手查找资料,设计参数,仿真调试到最后在试验台上得到实验结果,学生普遍反映很有收获。从已经工作的学生反馈的信息看,“电机与拖动”系列课程和他们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洪诚,谌海云,罗小华.抵近市场合理定位培养应用人才[C].第二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南京:东南大学,2004.
[2]王洪诚,谌海云,胡泽.夯实基础注重素质培养受社会广泛欢迎的电气工程专业技术人才[C].第四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07.
电动机课件范文3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01-0052-02
“综合与实践”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四个课程领域之一,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近年来,“综合与实践”教学成为大家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1)重视程度不够。一些教师往往对教材中“综合与实践”的内容一带而过,这直接带来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轻视。(2)偏重数学知识的讲授。对于教材中“综合与实践”的教学内容,教师多努力挖掘其包含的考点,力图“讲”明白其中的数学知识。(3)实践活动虚化。教师操作事先设计好的演示文件,根据图片、资料向学生发问,鼓励学生通过“想象”进行实践活动,课堂缺失了真正的实践过程和自主探索过程,背离了开设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初衷。我校引领教师开发“综合与实践”校本课程,在如何开展“综合与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现以五年级《一张A4纸中的数学》一课为例谈谈我的研究收获。
“综合与实践”教学,选择合适的研究内容很重要。我认为,在内容选择方面要以课本为本,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这样选出来的研究素材才能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让课堂充满数学味、生活味和儿童味。《一张A4纸中的数学》一课的设计就源于一位学生将夹在复印资料中的一张空白A4纸随手丢进了垃圾桶的现象。
【镜头一】这是一节10分钟的小课
一天,利用中午10分钟的特色课程活动时间,我要求学生找一张A4纸,思考并交流:你可以研究它与数学、与生活有关的哪些问题?
生1:一张A4纸又薄又轻,但它一定是有重量的,我想研究它有多重。
生2:对,还可以研究它有多厚。
生3:研究一张A4纸的体积,可以将你的问题包括进去。
生4:我发现还有A3、A2、B2等型号的纸,我们可以研究一下这些纸为什么叫这些名字,A4纸是不是都一样大。
生5:同样是A4纸,市场上的价格各不相同,这些A4纸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
罗列出学生想要研究的问题,我要求他们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思考并进行研究,并鼓励学生按问题组成相应的研究小组。
【镜头二】这还是一节10分钟的小课
各研究小组交流自己的想(做)法,商量汇报方法。全班交流,互相启发。
生1:我们小组研究的是“A4纸的大小是怎样确定的,它的长和宽为什么不是整厘米数”,我们从网络和百科全书上搜集了一些资料。
生2:我们小组研究“一张A4纸有多重,有多厚”,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了很多资料,但发现数据不尽相同,我们会进一步测量、计算,以我们的实验数据来得出结论。
生3:我们研究的是“一张A4纸最多能对折多少次”,上节课有同学提醒我们A4纸有厚有薄,我们组准备多找几种不同厚度的纸进行实验。我们还想在这个基础上再来研究一下“一张任意大小的纸最多能对折多少次”。
生4:我们研究的也是“一张A4纸最多能对折多少次”,受第一小组的启发,我觉得我们也可以借助网络搜索,看看别人用的什么方法,取长补短。
…………
【镜头三】这是一节40分钟的汇报课
小组汇报。研究主题:一张纸最多可以对折多少次?
生1:我们到文具商店了解到市场上的A4纸确实厚薄不一,常见的有60g、70g、75g、85g、120g这几种,我们各找了几张来做实验。
生2:实验前,我们估计70克的A4纸应该能对折10次左右。可经过我们组所有人的尝试,发现最多只能对折6次。比预想的要少。
生3(举起对折好的一张纸):瞧,对折6次后,只剩一点点大,很厚,折不动了。
生4:我们想如果用更大、更薄一点的纸,可以对折的次数应该多一些。就找到了字帖里面用的那种拷贝纸,也只能对折8次。
生5:其实这个结果跟我们在网络上搜索到的数据基本吻合,多数资料都认为一张纸最多能对折8次。
生6(播放一段视频):这是中央电视台《原来如此》栏目中的实验,用一张篮球场大小的纸,借助压路机实现了10次对折。
生7:我们通过计算发现对折之后,纸的张数变化令人吃惊:1次2张,2次4张,3次8张,4次16张,到10次有1024张……如果按一张纸约0.06毫米厚,计算对折27次相当于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对折51次就相当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了。
(随着数据的呈现,学生由惊讶到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
“综合与实践”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种综合、实践地去学数学、做数学、理解数学的机会,发展学生动手、动口的能力,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搭建平台,也为学生自主参与、全程参与、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创造条件。这节《一张A4纸中的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正是想努力达成上述目标。
1.选素材,突出综合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要使学生能充分、自主地参与“综合与实践”活动,选择恰当的问题是关键。这些问题既可来自教材,也可以由教师、学生开发。把生活中能引起学生研究兴趣的话题设计成“综合与实践”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一张A4纸中的数学》一课的设计就源于这样的思考。
2.重过程,凸显实践性。
“综合与实践”教学要突出“做”,体现“过程”。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猜测、观察、实验、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显而易见,对于大多数“综合与实践”活动来说,要真正“做”起来,一节40分钟的数学课肯定是不够的。《一张A4纸中的数学》利用我校每天中午10分钟的特色课程活动时间,用2节小课与1节大课完成,分小组、分步骤、课内课外相结合,给学生留有充足的做和思考的时空。在课外,学生进行资料搜集、实验研究;在课堂上,则进行讨论、交流和质疑。学生在活动中经由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搜集资料、小组合作、动手实验、合情推理等活动过程透彻地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可以看出,这是一次学生真正“做”了的、有“过程”的“综合与实践”教学。
3.巧评价,调动积极性。
电动机课件范文4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设备;可靠性;检测技术
1电气工程自动化设备的可靠性现状
如今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元器件生产厂家不胜枚举,质量也是良莠不齐,因此控制电气工程自动化设备可靠性指标不高,在小型企业中,管理机制存在诸多漏洞,零部件在进厂环节时无法严格执行检查,同时,市场中存在大量的不良竞争,造成该设备的元器件价格较低,企业全然不顾质量优劣任意采购,不仅导致电气工程自动化设备的可靠性指标更低,且使用时间也被大大缩短。
2电气工程自动化设备的可靠性相关因素分析
2.1电气自动化设备工作环境
电子工程自动设备的可靠性与工作状态、正确的使用和维护有着直接联系,设备所运行的工作环节很多。其中,影响电子工程自动化设备可靠性的原因主要是气温、机械使用力和磁波干扰等,其中气温条件包括湿度、压强等多个方面。气温因素将有可能导致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性能降低,出现温度过高、零件损害,甚至设备瘫痪,无法正常运作。机械因素主要指电气工程自动化设备在不同的运输载体中运用时产生的问题。
2.2电气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及维护
在电气工程自动化设备的运行过程中,工作人员不遵循相关程序进行操作,对这一设错误的使用,也没有专业人员对这一调控设备按时进行检测和维修,都会致使设备可靠性标准被降低。
2.3电子自动化设备关键元器件质量
电气工程自动化设备核心零件的质量也是影响设备可靠性的关键所在。目前零件生产公司不胜枚举,水平也良莠不齐,,这也造成电气工程自动化设备的可靠性标准五花八门。在小公司中,管理系统出现问题,原件进厂检测不能进行更好的运作;社会中的不良竞争,导致零件成本相对低,公司不顾质量随意购买,都使得设备的可靠性标准太低。
3电气自动化设备可靠性的测试方法
3.1可靠性的现场检测
检测方式主要是在电气自动化设备运转时实施调控,目的就是检验其可靠性。进行检测时,一定要用心、详实地登记所有内容、并对内容进行相关整合和计算、编写设备可靠性的详细标准,比较具体地测评设备运作的可靠性。该测评方式需要的测评设备相对不多,但是能够比较准确地显示设备的真实性能,而且测评价格相对不高,不会给设备持续工作造成不利影响。
3.2可靠性的保证试验
保证检测方法,指的是物品出厂之前,处于一定条件下对物品展开无事故的工作检测。该检测方法的和实验室检测方法存在较大区别,由于电气自动化设备经常是由很多个零件组成的,于是它出现的事故多呈现偶然性和多样性特点,而不是以某一类事故为主集中发生,随着时期的进化是确保检测方法不能发挥作用所具有的特性,依附标准排布。这就是对物品的前期失去效果进行检测考察,通过优化使物品的去去先过的概率在出厂前符合标准。使得试验所需的时间得到确保,对于数量少、整体化生产的产品来说,它合适于所有物品,但是对于大批量生产的物品来说,只能应用于设备的标准。
3.3试验室的检测方法
由于在实验室内具备良好的工作和试验环境,因此测试人员可以借助于模拟的方式,将现实的操作进行实际模拟,然后再开始进入测试环节,通过计算展现最终效果的数量、时间等内容,得到所需的所有可靠性标准,这就是所谓的实验室可靠性测试。通过在实验室测试的方法,还能得到使得相关结果和最终后果更加接近。但是这种方式也存在某些缺点,就是投入过多,需要大量的成本、设备和人力来配合,所以要尽力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再判断是否可以运用此种方式。整体而言,实验室检测方式比较适合于大批量的生产。
4可靠性测试方法的选择对策
4.1场地的选择
如何选择出更为科学有效的检测方式,对于可靠性检测来说具备非常关键的影响。通常来说,可以从实验产品、环境、场所、过程等多个方面着手,进行对比选择。在挑选场所前需要对具体场地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尽量按照一定的标准规范进行挑选。
4.2实验环境的选择
因为电子工程自动设备在自身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进行特定环境检测时要挑选一个良好的环境,这样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客观性。通过实验进行测试工作,这个流程在检测工作中极为关键,特别是对不同的场所进行测试的工作,承载着对有关实验数据的确定、整合和汇总,平衡实验工作,确定可靠性设备检测的工程师、测试人员等工作。所以在选择可靠性测试方法时,重点比较这方面的方法,有利于促进可靠性检测结果的真实客观性。
5结语
对于电气工程企业而言,提高电气自动化过程中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可靠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企业对电气自动化设备关于维修、检查和的管理费用,还能将设备的工作效率进行大幅度提升,而且还能有效提高生产产品的质量,使企业具备超强的市场竞争力。所以,电气工程企业一定要对提高电子自动化设备可靠性方面给予高度重视,以此来全面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进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周志敏,孙晓波.浅析电气设备可靠性设计[J].电气开关,2003(1):113~114.
电动机课件范文5
关键词: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教学实践 注意点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形成,必须通过语文综合实践。因此,开展语文综合实践的教学,不仅是语文科本身的要求,而且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进行语文学习活动,它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研究,有利于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索、尝试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以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注意点。
一、面向学生
面向学生就是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为了综合实践而实践,面向学生也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根据社会的要求精心挑选设计综合实践课。比如在上《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文时,我就进行综合实践教学,结合我国北方的“沙尘暴”问题,结合大气层的温室问题,结合低碳问题。这是因为环境问题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是社会热点问题,学生肯定早就有所了解,而他们在地理课中也了解土地沙化的问题。我通过广泛搜集资料,使他们更进一步认识到了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加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而挑《阿里纪行》作为综合实践课,是因为是我们国家民族统一的焦点问题,通过深入了解台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家、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精心设计语文综合实践课,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人的创造力要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我们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交叉活动,通过“发展”途径进行“提高再造”的训练,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发掘,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如2010年我校初一年级开展了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找春天”:老师先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春天,寻找春天;然后组织学生说春天、画春天、写春天;最后在班里举行展示会。在“泥狗子综合实践活动”中,有一个过程是到山上去挖泥,但是学生分组活动后却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果一直挖下去的话,那么这么小小的孤山上的泥总有一天会被挖空的。”由此产生出“保护环境”这样的自课题。学生们通过写感受,开展示会,讨论这样的问题,由此又产生出对“泥狗子”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启示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展示。这样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了其口语交际能力,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其创新能力。
三、重在提高语文的素养
语文综合性学习尽管注重综合,把各学科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习,但它首先应该姓“语”,落脚点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如在《汉字专题》活动中,除了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述汉字构造、形体的演变等,我还带领学生走上街头,寻找存在的错别字问题。又如在《广告专题》活动中,我指导学生将小组汇报的内容具体化、生动化,且小组汇报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谈感受,观众提问、交流,尤其是语文能力方面的问题,如“他们说得怎么样?”“从制作手抄报中你学会了什么?”等等。我还精心设计了广告等提高语文能力的情境,使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素养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训练和提高。
四、贯穿学生语文学习过程
苏教版的初中语文教材的每个单元都安排了一个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但它们只是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样版。如果我们只依照教材的安排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不可能取得多大的效果。因为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不同,所以开展同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效果必然不显著。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该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的一项适合学生水平发展的,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活动。学生在词语方面有问题,我们就可以开展词语积累方面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在写作方面有问题,我们就可以开展写作训练方面的综合实践活动。总之,所有活动的开展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一两次的活动就想达到某种效果是不可能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活动工程,它是在一个个很小的活动中对学生的一次次熏陶,是一个于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创造力的过程。它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是一条贯穿于学生语文学习的线索,一头连着课堂,一头连着社会。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新版).
[2]林吉武.语文综合实践课的几点看法.
电动机课件范文6
关键词:实践活动教学;意识;能力;学生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105-02
一、数学实践活动课开展的意义
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丰富的现代科技知识,还要自学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才能。传统的教学体系严重制约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阻碍着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具体表现在:一是课程结构以学科课程为单一的必修课模式,教学中缺乏全面育人的意识。二是课堂教学模式只注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而忽视直接经验的获得。课堂上由于重教师传授,轻视学生探索,忽视实践,缺乏对自主性的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机会少,学生的个性和思维不能彻底释放,导致创新意识淡薄。
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到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知识、思维与方法,解决现实的问题,同时感受到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我们要树立一种“大数学”教学观,这就要求我们教学的空间要开放,不仅要在课堂教学时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应用与推广”的基本流程,通过观察、 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逐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的世界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应安排多种可供选择的教学活动,如课前的调查和实验,课后的数学探究和实践活动,写数学日记等。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发现数学、探究数学、体验数学及掌握数学。
二、开展数学课外实践活动课的作用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学生有机会接触大自然,接触科学技术,可以学到课本以外的各种知识,获得大量信息。如介绍科普知识,参观科技展览馆,组织各种各样科技实践活动操作等。这些活动可以增加学生对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了解,在扩大知识面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才能。社会实践活动还可以缩短书本与社会的距离,学生把学到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同时又能用实践中得来的知识补充和完善书本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其次,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对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有特殊的作用,学生的禀赋、爱好及特长等方面的差异性使相当大的,课堂教学的集体性和进度的同步性无法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样使每个学生的天赋、兴趣、爱好和特长等,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而课外实践活动可以弥补这一不足。课外实践活动的范围广,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可以从多方面给学生开辟发展兴趣爱好和特长的新天地。
再次,课外实践活动可以形象生动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身心健康。青少年学生处于身心同步发展时期他们喜欢活动,精力充沛,加之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很容易受具体事物感染。通过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作为主体去参与实践活动,在互相交往的合作中进行智力活动。教师适当引导他们概括归纳应掌握的知识,促使学生将活动的内容化为理性的思维,掌握规律。给学生适当自由度的时间和空间,引导鼓励学生形成具有个性的见解及行为习惯,这些既可以培养学生活泼、开朗、英勇顽强和团结互助的品质,同时又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促使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在数学的实际运用中丰富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初中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换而言之,数学活动课教学是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实践活动之一。
三、开展数学课外实践活动课的培养目标
作为实践活动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三种意识”和“四种能力”。“三种意识”主要是指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和竞争意识。参与意识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热情地参与各种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意识是指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学生懂得要学到实践的本领,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把老师所讲的知识变为自己的东西。竞争意识主要指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懂得当今社会存在竞争,如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和学校之间,只有在竞争中取胜,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种能力”主要指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操作能力和发明创造能力。观察能力是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具有敏锐的调查能力,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去研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用科学方法多层次、多角度完整地去观察事物。思考能力是指通过开展各种各样活动发展学生的智力,使他们开动脑筋,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操作能力是指让学生广泛参与实验实践等活动,经受实际锻炼,学会简单操作技术。发明创造能力这是最高能力,是教育的最高目标,它是通过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培养学生通过对前人经验的借鉴,把学到知识再应用到实践中,同时又用实践中得来的知识补充和完善书本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会发明创造,推动社会进步。
四、开展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原则
1、实践性:活动内容要比较适合学生的实践领域,让学生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不要设计过高过难的活动,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比方说给学生一张统计图表,他们可以简单的进行分析处理数据。通过对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得出大量的信息,以形成良好的量化意识。
2、兴趣性:活动内容要尽量贴近当今中学生中热点问题,或学生有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去主动参与。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引导的话要精彩,可以吸引学生参与的热情,还可以让学生更加佩服你,喜欢这一学科。比方说学次函数最大最小值时,引导学生若去开店,如去开一家服装店,销售定的价格过高和过低都不行,那么怎么样去选择 一个适当的价格,可以使得总利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