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虎字开头的吉祥成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虎字开头的吉祥成语范文1
1、活龙活现:形容神情生动逼真,好像就在眼前一样。
2、龙争虎斗: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
3、龙头蛇尾:比喻开头盛大,结尾衰减。
4、打凤捞龙:凤、龙:这里指人才。比喻搜索、物色难得的人才。
5、藏龙卧虎: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6、降龙伏虎: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龙虎。后比喻有极大的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
7、二龙戏珠:两条龙相对,戏玩着一颗宝珠。
8、放龙入海:比喻放走敌人,留下后患。
9、凤表龙姿:形容英俊的仪表。
10、麟凤龟龙:此四种神灵动物,象征吉兆。比喻稀有珍贵的东西。也比喻品格高尚、受人敬仰的人。
11、乘龙佳婿:乘龙:女子乘坐于龙上得道成仙。佳婿:称意的女婿。旧时指才貌双全的女婿。也用作誉称别人的女婿。
12、暴腮龙门:象鱼仰望龙门而不得上一样。科举时代比喻应进士试不第,后也比喻生活遭遇挫折,处境窘迫。
13、虎卧龙跳:形容字势雄浑超逸。
14、雕龙画凤:刻绘龙凤。
15、鲤鱼跳龙门: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16、画龙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17、得婿如龙:形容得到称心如意的佳婿。
18、老迈龙钟: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便。
19、龟龙鳞凤:传统上用来象征高寿、尊贵、吉祥的四种动物。比喻身处高位德盖四海的人。
20、虎斗龙争:比喻群雄互相争斗。
21、马龙车水:马象游龙,车象流水。形容车马往来不绝。
22、来龙去脉:本指山脉的走势和去向。现比喻一件事的前因后果。
23、亢龙有悔:指居高位而不知谦退,则盛极而衰,不免有败亡之悔。
24、龙潭虎穴: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
25、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
26、龙行虎步:形容帝王的仪态,比喻威仪庄重,气度不凡。
27、龙蛇飞动:仿佛龙飞腾,蛇游动。形容书法气势奔放,笔力劲健。
28、马如游龙:形容人马熙熙攘攘的景象。
29、虎踞龙盘: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30、盘龙卧虎:盘:盘旋,弯曲。盘曲的龙,()卧居的虎。比喻隐藏的人才。
31、踞虎盘龙:形容地势雄伟壮丽。
32、风从虎,云从龙: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
33、龙血玄黄:比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
34、龙骧虎步:象龙马昂首,如老虎迈步。形容气慨威武雄壮。
35、龙肝豹胎: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36、龙腾虎跃:腾:飞腾;跃:跳跃。像龙在飞腾,像虎在跳跃。形容非常活跃的姿态。
37、成龙配套:搭配起来,成为完整的系统。
38、跨凤乘龙:比喻结成夫妻或成仙。
39、伏虎降龙: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恶龙屈服。形容力量强大,能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
40、白龙鱼服:白龙化为鱼在渊中游。比喻帝王或大官吏隐藏身分,改装出行。
41、龙马精神:龙马:古代传说中形状象龙的骏马。比喻人精神旺盛。
42、矫若惊龙:矫:矫健。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
43、风虎云龙: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
44、龙蛇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45、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46、骥子龙文:骥子:千里马;龙文:骏马名,旧时多指神童。原为佳子弟的代称。后多比喻英才。
虎字开头的吉祥成语范文2
【关键词】文化语境 英语翻译 教学
一、引言
普遍存在于我国英语翻译教学领域的一种观点是:“教学翻译指语言教学中的中外互译,它对译文的要求较低,比较适合于翻译专业课之外的其它形式的外语教学;而作为教学目的的翻译教学则是专业的,它对译文的要求较高。”(罗选民,2002)事实上由于课程设置传统教学模式师资等原因,大部分学生翻译水平难以适应各专门行业和专业技术领域翻译需求服务。
二、文化语境——影响翻译的重要因素
《辞海》中文化被定义为,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总和。从狭义上来说,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与组织机构。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个社会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人类学家B. Malinowski最早提出文化语境关联的概念,英国语言学家J.R.Firth 曾试图解释文化语境,但未成功。因此文化语境还未有准确的定义。根据上述,笔者将影响文化语境的因素分为:历史因素,即各国特定历史发展进程和历史积淀的产物;地域因素,文化语境受所在地域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形成的影响;习俗因素,由日常交际和民族风俗习惯形成;宗教因素,文化语境由意识所形成。
三、文化关联的翻译策略
(1)历史文化因素及其翻译策略。各国各名族的历史不同,在漫长历史积淀所形成的的历史文化对两种语言间互译影响不可小觑。要恰当的翻译这些历史典故,必须熟悉两种语言的历史,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为翻译出源语言的文化内涵,比较合适的翻译方法是类比、意译、增译。
1978年,美国总统。中方安排美国代表团观看中国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现场翻译直译为“Liangshanbo and Zhuyingtai’love story”。由于不了解中国历史典故,美方代表团不太理解。将片名翻译为“Liangshanbo and Zhuyingtai,China’s Romeo and Julia.”西方人心目中罗密欧与朱丽叶是爱情至上的典型。翻译中将梁祝二人类比为他们,让美国代表团成员恍然大悟,还产生了熟悉与亲切感,从而实现了有效交际。
此外,像“paint the Lily”、“meet one’s Water-loo”、“cut the Gordian’s knot”、“cry crocodile tears”、“Trojan horse”等等,就是西方文化中的历史典故,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要译好这些历史典故,必须注意中西方两种文化语境之间的差异,采取适当的翻译方法。
(2)地域文化因素及其翻译策略。由于地域文化语境不同,在不同文化中人们对同一形象或事物采取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因而在翻译时应充分注意。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却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暑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的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天的讴歌。英国的夏季正是温馨宜人的季节,常与“可爱”﹑“温和”﹑“美好”相连,所以中国人在读莎士比亚的第十八号十四诗开头两行也许会感到疑惑。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e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杨熙龄翻译此诗时在“夏日”一词前添加了一个修饰语“美丽的”不失为一个可取的尝试:
我可否把你来比作美丽的夏天?
你比夏天更可爱,也更加温善。
(3)习俗文化语境及翻译方法。由于习俗文化语境的不同,不同的民族在打招呼、称谓及对颜色的不同理解上都反应出不同的民族文化规律和习俗。例如龙(dragon) 是中西方文化神话传说中的动物。中文里吉祥尊贵的“龙”与英文中邪恶凶残的dragon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中国文化中, 龙象征着吉祥、权威、高贵和繁荣。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在封建社会, 龙是帝王的象征, 历代皇把自己称为“真龙天子”。时至今日, 龙在中国人民心中仍是至高无上的, 我们把自己的国家称作“东方巨龙”, 龙可以看作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汉语中有大量的关于龙的成语, 诸如龙腾虎跃, 龙飞凤舞, 都展现了龙在汉文化中的文化内涵。然而在西方文化中, 人们却认为dragon 是邪恶的代表, 是一种狰狞的怪兽, 是恶魔的化身。中英文化的差异使同一动物词有不同的内涵, 给人带来的联想截然不同。人们若想用英语表达汉语中的“龙”这一概念, 最好将其译成the Chinese dragon。如“亚洲四小龙”可译成“Four tigers”, 而不是“Four dragons”, 以免引起误解。
另外对颜色词的不同理解也反应出不同习俗文化之间的差异。典型的例子是中国人与西方人对“黄色”( “yellow”)的理解存在着巨大的反差。“黄色”出现在汉语词汇如黄、黄色书刊、黄色音乐和黄色照片等表达中,如果我们仅从字面上翻译变成了:yellow movies, yellow books, yellow music, yellow pictures. 而这种翻译会使西方读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因为“yellow”在西方并没有“黄色”在中文中表示下流、低俗的意义。因此在翻译中应译为:obscene movies, filthy books, vulgar music, pornographic pictures. 同理,yellow pages 我们也不能望文生义把它译为“黄色书”。它之所以被称谓yellow pages,仅因为其封面一般为黄色,因此可知这只是一本黄皮电话号码薄,我国通译为“黄页”。当然中西对其他颜色词如白、红、蓝、绿等词的理解也因习俗而不同,在翻译中应特别注意。
此外,不同的民族在道谢、恭维、致歉、告别等等文化习俗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在整个翻译过程中,我们应予以充分的重视,视情况采取适当的翻译方法来表达这些细微的但很重要的文化习俗差异。
(4)宗教文化语境及其翻译方法。由于不同的宗教文化,不同民族在崇尚、禁忌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差异,在翻译中应予以充分注意。例如在翻译《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便出现了两种翻译。英国翻译家大卫·霍克斯译为: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但杨宪益夫妇译为:Man proposes, Heaven disposes. 总所周知,西方人大多信奉基督,大卫·霍克斯的翻译很容易使人误以为刘姥姥由信佛变成了西方基督教徒之嫌。因此,杨宪益夫妇根据《红楼梦》中宗教文化特点把God改为Heaven可谓匠心独运。
四、文化语境翻译的局限性
由于各民族在历史、地域、习俗、宗教诸方面的差别和其在语言结构及表达方式上的不同,在承认文化语境可译性的同时我们必须承认文化语境翻译有其局限性。例如高度重视人际关系的中国文化中的“叔叔”一词就很难贴切地翻译成英语。要么用欠译法(undertranslation)翻译成“uncle”要么用描述法(description translation)翻译成“uncle on the father’s side and younger than father”。无论用那种方式似乎都只能勉强达意。
总之,翻译难在两种文化语境的不同,有些东西在一种文化里是不言而喻的,在另一种文化里却是很难理解的甚至相距甚远。因此,翻译不能只着眼于语言转换,而应透过语言表层了解其深层文化内涵,这就要求译者要根植于两种文化语境中,透彻理解两种文化语境的内涵,并根据事迹情况采取直译、意译、增译、加注或兼而有之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客服文化语境翻译的局限,译出既保持异国情调,又为读者接受、最自然的、最接近原文的译文,从而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因此可以看出,翻译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文化语境的翻译。
参考文献:
[1]诚.词语翻译丛谈[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2]朱耀屯.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与翻译[J].中国翻译,1997,(4).
[3]邓昌炎,刘润清.语言和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